大国战隼(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550

  黑蝙蝠中队长仔细看了下雷达信号数据,发现的确如此。
  李战又说,“黑蝙蝠,把你火控关了,吵得很!”
  “哦,好的。”黑蝙蝠中队长关掉了机载雷达的火控,取消了对“武夷山”的锁定。
  好歹锁定了一次,黑蝙蝠中队的飞行员心里略好受。
  向西南方向飞了有十多分钟,黑蝙蝠中队呼叫李战,“武夷山,我们要返航了。你们前方是台风移动的方向,有很强的对冲气流。”
  “明白,谢谢啊!”李战笑着说。
  台风以每小时三十五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移动路径恰好和李战返航的航线相交。相交点空域正好是南下冷空气和热带海洋季风相遇的地方,剧烈的对冲情况下会让那片空域的气流变得极其不稳定。
  不过李战什么场面没见过。
  连陈飞都非常有信心,他对李战应付这些恶劣情况的能力是深信不疑的,险情处理专家并非浪得虚名。
  然而陈飞发现战机的空速在掉,掉得很慢,如果不看空速表是很难感觉得出来的,毕竟周遭一片漆黑而头顶早没了星光。
  “老李,飞机速度在掉。”陈飞说,“执行动力系统检查清单。”
  李战说,“左发在掉推力,我得降低右发的功率了。”
  左发的推力必须要比右发的大,这样才能抵消掉尾舵偏左的力矩,在左发推力降低的情况下右发必须相应降低,否则飞机就会一直的向左转向。于是综合推力减少了,战机的空速慢慢的调到了每小时四百八十公里。
  要命的是李战发现左发在持续掉转速,尽管很慢。他不得不不断降低右发的转速来保证战机直飞。
  于是战机的空速在持续减少。
  陈飞比照检查清单很快完成了检查,吃惊地说道,“应该是供油线路出了问题,喷入左发的燃油量在减少。”
  李战迅速看了一眼燃油表,剩下的航油完全足以飞会八百多公里外的中南场站,绝对不会是油量的问题。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往发动机燃烧室喷油的压力泵出了毛病。不过喷油量是在缓慢的线性减少,左发的推力也是线性的下降,说明情况还不是非常的紧急。
  但是!
  现在最需要的是速度。
  当李战重新计算了到达相交点的时间后赫然发现战机会正正撞上台风的云墙区!
第488章
云墙区
  众所周知台风眼里风力很小天气晴朗,直径几十公里,而台风圈风力最强的部位是风眼墙向外延伸数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的云墙区。风力自内往外呈下降态势,这个范围是台风圈风力最大天气最恶劣的区域,翻滚的云层围绕着风眼旋转组成了甚至高达一万多米的云墙。
  按照左发推力的下降值,李战迅速计算出了正在做减速运动的战机到达交汇点的时候,台风的云墙区外围也恰好影响到交汇点。确切地说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直径数十公里的空域。
  战机不会失速,哪怕左发整个废了还有一个右发,依然是可以为战机提供足够的动力保持飞行的。问题在于如此一来战机就没有办法飞回去了而会一直向左转弯盘旋,然后在云墙区里被搅拌,后果不堪设想。
  一架原型机出现任何机械故障都是可以被原谅的,同一款战机同一条生产线生产出来的战机尚且存在差别,更何况是一款还没有最后定型的战机。
  换个角度来说,最好所有的问题都在试飞阶段暴露出来而不是交付部队之后。
  可是眼下李战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战机本身的问题,而是战机故障所带来的外部客观威胁——原本是完全可以赶在台风云墙区覆盖之前迅速脱离威胁空域的。
  陈飞已经在做弃机前的准备了,把所有的资料整理起来放进飞行服的口袋里,一旦弃机了这些绝密资料是要随身携带的,必要的时候要进行彻底的销毁。李战也在做准备了,他不可能把飞机停下来然后对左发进行检修,所以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他却是在比照航图寻找最好的坠机位置——在可控的情况下飞行员要尽量选择最便于我军进行后续处理的位置弃机,并且要确保诸如敌我识别器一类的绝密设备被彻底摧毁。
  这里是公海上空,下方是国际海运线,所以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李战不得不把右发放到了慢车位置,眼看着空速下降到每小时两百八十公里,这几乎是起飞速度了。当空速表的数字停止了下跌,李战反而愣了一下,下意识地说,“稳住了稳住了,转速稳住了。”
  陈飞同样注意到了这个积极的变化,他欣喜说道,“能尝试加大推力吗?供油系统应该没有完全失效。”
  在意识到左发供油出问题后,李战就减少了左发的供油压力,这么做可以避免出现喷射到发动机燃烧室里的燃油因为不完全燃烧而出现喘振。细节上的选择体现出的是飞行员的经验,从逻辑上来讲当发现发动机供油压力不足的时候应该尝试加大压力,也就是油门深一些,但是从实践上看这么做通常会导致更严重的灾难。
  如果油路破裂导致的供油不足,加力供油压力会加剧这个情况,最终导致油路整个断裂甚至引起发动机火灾。无论哪一种后果都比供油不足更严重——供油不足情况下发动机至少还有推力。
  正是有着丰富的险情处理经验,李战才能在发生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了最及时最正确的操作。在和福指的对话中似闲庭散步,给人感觉就像是被蹭破了一点漆那么点事故,但是在汇报过程中,李战已经噼里啪啦的完成了应有的操纵动作。
  福指的值班指挥员看着雷达显示屏行代表着“武夷山”的红点以每小时两百八十公里的速度向西飞,而另一个显示屏上显示的是实时的气象云图,台风圈的边缘已经扫到了“武夷山”。
  值班指挥员神色凝重地呼叫李战,“武夷山,你们已经进入了云墙区外围,注意气流变化,你们距离海岸线三百公里,能调整航向到360吗?”
  360度是正北。
  李战回答,“恐怕做不到了,我的右发只能保持慢车,飞机勉强能保持航向,我现在什么都不能动,完毕。”
  “做好弃机准备,是否明白?”值班指挥员得到了空司值班室的指示,很果断的给“武夷山”下达了明确的指示。
  李战说,“我们已经做了最坏打算,完毕。”
  福指马上向军区值班室汇报情况,几分钟后军区值班室启动了应急预案,海空两路的搜救部队接到了命令,海上搜救分队马上开始行动往“武夷山”所在的方向走。要知道他们是要冒着台风的威胁往台风区域航行,以求一旦“武夷山”弃机后,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两名飞行员救起来。
  就在此时,一名气象参谋跑过来向值班指挥员报告:“报告!地方气象部门发布了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台风命名也确认了,叫萨娜,有可能在未来十二个小时内影响我东南地区,中心风力预计会达到十五级。”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值班指挥员的神色更加的凝重了。
  几个小时之前一切都还没有很糟糕,甚至根据当时的云团分析可能就是个十二三级的小台风,登陆之后风力会减弱,有个十级十一级阵风就算是不错的,没想到仅仅几个小时出现了这么大的变化。
  不过这对驻扎东南地区的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了,十四五级台风也就顶多算是强台风,没十七八级的风力根本不足以让东南地区的人们正视。
  从位置关系上看,“萨娜”号台风是在抄“武夷山”的前路,如果不是“萨娜”号台风的移动速度只有五十公里每小时,“武夷山”绝对是凶多吉少的。现在“武夷山”起码还有二百八十多公里每小时的空速,方向和航向抵消了一些,但总是跑得比“萨娜”要快。
  然而这对“武夷山”来说已经很具威胁了。
  李战感觉到战机姿态越来越不受控制,整架飞机在上上下下忽左忽右的抖动着,是强大而紊乱的气流在作祟。
  最要命的是向心力在增强——仿佛有一只大手拽住了战机慢慢的用力往风眼里拖。
  李战忍不住说道,“我进去云墙区了,向心力很大,一点也不像是十一二级的小台风,福指,气象报告有更新吗?完毕。”
  这边福指的值班指挥员正准备通报最新的天气情况,闻言立马说道,“武夷山,天气发生了很大变化。强对流的影响下台风又发展了,地方气象部门已经正式确定为今年的一号风球,命名为萨娜,中心风力达到了十五级,所以你必须想办法脱离云墙区了,完毕。”
  李战却是没有惊慌失措,又问道,“萨娜的移动方向有变化吗?有没有更准确的预测?我这么飞恐怕是没机会看到海岸线的,完毕。”
  “暂时没有这方面的数据,做好随时跳伞的准备,海上搜救分队已经出发了。”值班指挥员说道。
  “明白。”
  李战深深吸了一口氧气,道,“我得下到三千米了。”
  值班指挥员一惊,说,“这样一来你就没有什么余地了,你现在空速只有两百八。”
  空速不够的情况下越要保持高度,就算出现最坏情况也能滑翔得更远,离海岸线越近获救的几率就越大。别以为跳伞了就能生还,底下可是距离海岸线三百公里的茫茫大海,这又是黑漆马虎的凌晨,搞不过就喂了鲨鱼。
  “但是三千米的气流相对稳定。”李战说。
  云墙区三千米到四千米这个空域层里情况相对好一些,气流相对稳定侧风风力相对小。最厉害的是云墙区的上部和下部,飞机在那里就跟猪肉在搅拌机里一样。
  福指的值班指挥员最终批准了李战的请求。
第489章
向北转进的“萨娜”
  狂风暴雨之中,1616号歼-16战机在黑暗中飘摇着摇晃着,密密麻麻黄豆一般大小的雨点砸在座舱玻璃上的声音甚至很清晰。
  李战眼前晃动不已,他需要用一只手撑住玻璃盖才能看清楚仪表台上的飞行数据。飞行轨迹显示战机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萨娜”的云墙区,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将战机往风眼里吸,甚至李战怀疑海面上已经有多股龙卷风产生。
  与福指的通讯预料之中的中断了,福指那边只能通过雷达信号掌握1616号歼-16的情况,此时福指已经完全解除了作战状态,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1616号歼-16战机安全返航。此时大自然的威胁比对手的威胁来得更加严重,而任何一次恶劣天气中的飞行都能够得到珍贵的数据,这对部队未来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训练非常有益。
  李战想到好处,莫名的高兴起来。
  穿越台风圈的机会可不多,一般情况下上级不太会批准这样的飞行,除非是协助国家级科研课题搞气象研究。但就算如此也不会派战斗机,平直机翼的使用桨叶发动机的飞机更适合。
  当然,除了李战会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紧急情况下想到部队未来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训练外,其他人关心的只是他是否能够安全飞回来。
  今年这一号风球的发展速度出乎意料,冷暖空气对流带来的影响比预计的还要严重,侧面说明了现代技术对天气的预测依然是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如果有人问哪个航空保障部门最重要,飞行员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气象部门,唯有该部门负责的方面是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以及不可抗力的。飞机只要上天就必须和天气打交道,从某种角度来讲飞行员和农民伯伯是同一种人——都是靠天吃饭的。
  越了解大自然就越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生存。如果能在敌人飞行不了的天气下飞行,意味着己方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和优势,这对作战来说意义多么重大的可想而知的。
  因为是实战试飞,所以1616号歼-16机身上额外安装了许多传感器,以求更多的采取到飞行过程中的数据。与性能试飞不同的是实战试飞情况下战机会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作战背景下进行作战活动,所遇到的情况会是多样化的复杂化的。
  张崇明甚至说过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战机在极限状态下的飞行数据,那些数据太重要了。
  后舱的陈飞却是再一次嗅到了死亡的气息,自从两年多以前摔了一架歼教-7,他就再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上一次险情发生在顷刻之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甚至来不及害怕,被动的接受了一切。这一次却是不同,是半主动地往台风圈里冲。
  也许上级调自己过来和李战搭机组是因为自己的抗压能力比其他人要强一些,毕竟和李战这种名声在外的当代优秀革命军人在一起工作心理承受能力稍差一些都会濒临崩溃的局面。
  李战发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操纵战机比想象中要轻松许多。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很好的平衡掉了侧风、气流的影响,甚至在感知到尾舵异常之后也自动地对战机的其他控制面板进行微调以适应新的情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