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278

  至于《公正的对待爱尔兰人才是爱尔兰长治久安的关键》当然更是一篇好文章,是一篇充满着真正的,乃至是更高的人道主义和更高的爱国主义的好文章。我们对这篇文章完全赞同;对那些试图挑起内战,试图让我们和爱尔兰同胞骨肉相残的那些‘爱国贼’,我们都同样的充满了鄙视,他们的阴谋是不可能成功的……”
  面对这样的局面,小皮特和阿丁顿都意识到,这个时候还不能立刻对爱尔兰进行封锁。首先,时机并没有完全成熟;爱尔兰人的大生产运动成果不错,他们手中的土豆应该还够吃好一阵子。现在就开始封锁,会给他们和法国人更多的应变时间。而且海军的水雷实验才刚刚完成,产量要提高到足以封锁爱尔兰海岸的地步,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其次,这样的行为很可能直接就在英国内部,更重要的是在托利党内部造成分裂。
  而在另一方面,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英国海军的所谓的“机密”也已经弄得整个欧洲,没人不知道了。
  拿破仑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就让人找来了约瑟夫,向他询问对策。
  “水雷呀。英国人不错,居然弄出这样的东西来了。嗯,你问我怎样排雷?嗯,这个在技术上不是不可能,只是很麻烦,就像排除地雷一样,很危险,很麻烦,比埋地雷麻烦多了。”
  “你也知道这个?直到今天,凡尔登那边还没排干净呢。”拿破仑骂道,“当初你怎么埋了那么多?”
  “这还是我们可以在和平的条件下慢慢排的结果呢。”约瑟夫说,“排水雷,比这个还麻烦,而且在那一带,我们可不会有制海权,能让我们安安静静,慢慢悠悠地排雷的。所以排雷什么的,你就不要想了。”
  “那怎么办?”拿破仑问道。
  “拿破仑,你觉得相比之下,我们和英国人,谁更害怕水雷?”约瑟夫问道。
  “当然是英国人……怎么约瑟夫,这东西我们能搞出来?”拿破仑问道。
  “只要有拨款,再有一个月时间,我就能弄一个出来。”约瑟夫回答道,“当然,如果只是用来吓唬吓唬英国人,明天我就能弄一个能吓死他们的模型出来。”
第二百六十章,巴交会和奇观误国
  “一个模型?这是什么意思?”拿破仑问道。
  “我看到那个可爱的‘疯子’的报道了。”约瑟夫说,“那里面已经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嗯,悬浮在水下一定深度,一旦受到撞击,就会爆炸……呵呵,看到这描述,我大致就知道它是怎么回事了。这东西很简单的,除了创意之外,其他的一点难度都没有。而这创意,就直接表现在外形上。懂行的人,看看外形,就知道它是怎么回事了。要不,你这里有笔和纸张吗?我现在就可以画一个给你看看。”
  拿破仑便拿出一张纸,同时将一支素描用的炭笔递了过去。约瑟夫接过笔和纸,刷刷两笔,就画出了一副草图。
  “画的真丑!”拿破仑皱起了眉头,“要论画画,吕西安比你强不少。另外这东西也够丑的。”
  “拿破仑,你看,这东西下面是一根锚链,要让它藏在水中什么样的深度,只要调节一下锚链的长度就够了。球体本身是一个浮筒,里面装上炸药,这些触角一样的凸起则是触发引信。嗯,这种引信也相当简单。”
  “相当简单?”拿破仑道,“我记得不久前你们刚刚因为触发引信研制困难,而且可靠性差,将触发引信的研制工作无限期地推迟了呢。现在你却说触发引信很简单?”
  “那是因为我们刚刚推迟的是炮弹用的触发引信,这两样东西,能是一回事吗?这种触发引信,要是放在炮弹里面,仅仅是发射时候的加速度,就足以让它在炮管子里面炸开了。这能是一个东西吗?像这种低要求的触发引信,我不用一分钟就能画出一种出来。
  嗯,你看,这个触角,它外面是铅制的,相对比较软,在受到猛烈的撞击的时候,会弯曲变形。而在这个触角里面,是一个装满了硫酸的玻璃瓶。玻璃瓶下面是一套缺乏电解液的电池,它的正负极连接着一套电雷管。只要触角受到撞击,铅制外壳就会弯曲变形,里面的玻璃瓶就会碎掉,然后硫酸就会流出来,然后电池就会产生电流,电流就会驱动电雷管,然后就会引发爆炸——这简直太简单了。”
  对于约瑟夫这么快就能拿出这样的,听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方案来,拿破仑倒是并不吃惊,因为他知道,此前军工联合体的研究所对触发引信进行了一些可行性研究,虽然这可行性研究并没有继续下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枪毙了一系列有问题的设计方案。而如今,约瑟夫两笔就画出来的这个引信方案,应该就是此前被枪毙了的某个方案,最多就该稍微改头换面了一下而已。
  “那好,你尽快让人把那个模型弄出来,然后我们想个办法,让英国人的间谍看一看……”拿破仑道。
  “哪里需要这么麻烦?”约瑟夫说,“外贸部不是正在组织第一届巴黎进出口商品交易博览会吗?直接拖到那里去,和其他武器一起摆着展览、销售就行了。”
  “嗯,这是个好主意。”拿破仑说,“希望这东西能让英国人稍微冷静一下。”
  “拿破仑。”约瑟夫很惊讶的望着拿破仑说,“我还以为你会非常期待一场战争呢?”
  “战争只是获得光荣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拿破仑说,“只要和平能给我们带来光荣,那么我并不一定就特别的喜欢战争。”
  当然,拿破仑虽然这样说,但约瑟夫知道,如今拿破仑这样热爱和平,完全是因为去年的丰收,让拿破仑在农民那里获得了更广泛的支持。而今年如果能继续和平,随着水利系统的完善,今年的大丰收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丰收让农民过上了更好的日子,也让城市里的工人有了更多的更便宜的面包,这必将让他的支持率进一步上升。如今在法国,向他高呼万岁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只要这种趋势不发生变化,拿破仑又怎么会不热爱和平?
  说起外贸部的那个巴黎进出口商品交易博览会,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在筹备当中了,会址就选择在巴黎城外通往凡尔赛的方向上。这一片地区,原本都是贵族们的产业,在革命中都被革命政府没收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为了要称帝,拿破仑试图和这些旧贵族妥协,允许他们回国,并将一部分财产归还给了那些回来了的旧贵族。但是在这个时空中,拿破仑的路线根本就不需要和这些人妥协,所以,这些土地依旧是政府拥有的公有土地。
  拿破仑将那些土地那里低价卖给给那些退役的士兵,以获得对农村的控制力。而在这一带,更多的土地则被留了下来,作为将来的“罗马帝国”的各种设施的用地。如今巴黎进出口商品交易博览会的选址,就是拿破仑为未来的“罗马帝国”准备的公民广场的位置。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但是两种新技术的投入,使得这里的环境迅速地发生了变化。
  第一种技术就是水泥。
  水泥技术并不是法国人首先发展出来的,1756年,英国工程师J·斯米顿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时发现:要获得水硬性石灰,必须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来烧制;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浆,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
  在这个基础上,1796年,英国人J·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了所谓的“罗马水泥”。但是因为对泥灰石的要求很高,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
  原本一直要到1824年,英国人约瑟夫·阿斯谱丁用石灰石和粘土烧制出了所谓的波特兰水泥(也就是硅酸盐水泥),水泥才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然而,如今既然有了立志要让后世的学生们无比痛恨的约瑟夫,水泥这种技术含量有限,但是用途却非常广泛,作用却非常巨大的东西,当然就要首先在法国面世了。
  而拿破仑对于水泥,也是无比的喜爱,因为这东西不但能用来建造坚固的堡垒,更能够以非常低的成本,迅速的建造奇观。
  所有的带着点中二气息的“伟大统治者”或者“著名暴君”,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奇观控。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不分文化圈。从埃及的胡夫,到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从大秦的祖龙,到隋朝的坑爹败家子;从吴哥王朝的苏利耶跋摩二世,到印度的沙贾汗皇帝。都是奇观爱好者。当然也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验证了后世的一句“名言”:陛下,奇观误国呀!
  拿破仑虽然对奇观也非常的热爱,但是熟悉历史的他,自然也知道“奇观误国”这一规则。所以一直都很努力地克制着“我们来锤个奇观吧”的欲望。
  在对英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中,拿破仑缴获了不少大炮。当时拿破仑就很想要效法罗德岛人,用缴获的敌军武器,熔化之后建造一个奇观。(在原本的历史上,这就是拿破仑凯旋柱)但是,这个想法被他的大哥无情的破坏了。缴获的敌军武器的确被熔化了,但是却都被变成了电线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
  但是水泥的出现,让拿破仑再一次看到建造奇观,而且是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建造奇观的可能性。想想吧,古罗马的那些奇观,用巨大的石头堆垒而成,每一块石头都要开凿、切割、搬运,堆叠,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但是如果换成水泥,那真是省事多了。
  第二种技术当然是钢铁了。有了炼钢术,就有了钢筋。再加上有了水泥,就有了钢筋混凝土。因为第一座钢厂的生意非常好,所以洛林钢铁公司的第二座炼钢厂也很快就投产了。接着只要资金能跟得上,就还有第三炼钢厂,第四炼钢厂。
  自打约瑟夫和拿破仑提到了钢筋混凝土建造技术的优点之后,拿破仑心中本来已经暂时死去了奇观之梦又开始“春风吹又生”了。只是约瑟夫一直强调,钢材能赚钱,要用到能赚钱的地方去,才暂时的按住了拿破仑锤奇观的想头。
  但是后来外贸部的这个巴黎进出口商品交易博览会的计划,却让拿破仑终于找到了一个合理合法的锤奇观的机会。
  拿破仑亲自牵头,找来了一帮子艺术家和建筑家,设计了一个充满了古罗马风味的大市场——如果没有钢筋水泥,这个设计拿破仑估计这个工程怕是要几十年才能建成,但是有了这些东西,计算了一下,如果材料供给跟得上,几个月就可以把一期工程锤出来。当然,更关键的是,锤这个大市场的事情,得到了约瑟夫和吕西安的一致同意。
  如今,大市场的一期工程已经基本结束了,只剩下最后的一些装修了,而第一届巴黎进出口商品交易博览会也将在一个月后正式在这里开幕了。
第二百六十一章,宣传和抓间谍
  巴黎进出口商品交易博览会还有一个月就要开始了,这件事情也成为了真理部的重要事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真理部都要对这件事情进行广泛的宣传。要将这件事情宣传成欧洲最重要的盛事。
  对内要大谈这次巴交会能给国内的各个阶层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对农民,要宣传,因为巴交会的存在,他们——不对,记住,在对他们宣传的时候,一定要少用‘他们’、‘你们’,要多用‘我们’,而且还要加上过去的苦和如今的甜的对比——比如说,我们可以宣传,在以前我们在获得了丰收之后,吃不完的粮食,我们拉到市场上去卖,可是各地都丰收了,市场上到处都是粮食,所以我们的粮食就卖不出好价钱。如果我们不卖,保存这些粮食也要花不少钱。如果我们买了,好像又吃亏了。
  如果是在王国那会儿,那些贵族和奸商,还会勾结在一起,压低咱们的粮食的价格,很多时候,就算是丰收了,多打了粮食,最后卖出去,能拿到的钱反而还少了。接着他们要么把粮食囤起来,等到饥荒的时候卖高价,要么将粮食装上船,运到外国去卖钱。咱们辛辛苦苦,种出那么点粮食,好处就全被他们坑去了!
  但是现在好了,第一执政和那些坏东西可不一样,他可真是咱们的自己人!春耕夏锄全想到,防涝抗旱挂在心。他当然知道咱们农民的不容易,所以他就搞了这么个巴交会,咱们又多的粮食,就可以直接卖到外国去。没有贵族和中间商赚差价,拿到的钱,就都是咱们自己的。
  啥,你说外国也丰收了怎么办?兄弟,外国,他们有抽水机吗?他们有发电站吗?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咱们这样的第一执政吗?他们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大帮子和我们以前一样的贵族老爷。你说他们拿啥子年年丰收?嗯,都记住了吧?”
  在真理部的会议上,吕西安正在向下属们做指示。下属们也都拿着纸和笔,刷刷刷地记录着。
  “还有,对外国的宣传也要抓紧,我们要让那些英国人,尼德兰人,德意志人,西班牙人,俄国人,土耳其人,美国人……要让整个的文明世界都知道这个盛会,都知道来这里就能找到发财的机会。你们要想办法将这个盛会描绘得更吸引人一些,要把它描绘得让人觉得,参加了这次盛会,就像是……就像是阿里巴巴走进了那个宝库,不对,几个土匪的宝库才能有多点钱,应该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宝库!”
  真理部发出了指示,法国的报纸,尤其是在外国出版的那些报纸,当然就竭尽全力的对巴交会进行了反复的宣传。
  比如说,在伦敦,当英国的报纸还在忙于互相攻击的时候,法国人的《伦敦生意人》报,就已经将主要的力量都放到宣传“巴交会”上了。这些天来,《伦敦生意人》又增加了两页内容,除了头版,后面的内容几乎全是关于“巴交会”的内容(其实头版里面相关的内容也不少)。
  有些是直接的商品广告,比如各种葡萄酒的,各种金属制品的,这类广告大多并没有直接给出价格,而是用了“物美价廉,超出想象”的说法来勾引商人们的兴趣。有些则是所谓的“知识科普”甚至配上了一些绘图,来普及一些关于各种商品的知识,比如说葡萄酒的各种类别,如何挑选好的葡萄酒;比如各种金属制品的材质上的差别,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再有的,就是介绍欧洲大陆各地的物产,以及基本的商情。
  比如今年,法国的粮食出现丰收,粮食的价格可能会下降,另外因为风尚流行的影响,今年在法国,羊毛制品可能会走俏……
  而《科学真理报》则更看重从大数据上来报道这次盛会。它告诉如今几乎整个的欧洲的各种商品,各类商人,都会云集于此。仅仅考虑到在商会期间,能够更方便的得到各种商品的信息,就能让贸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并让大家赚到更多的钱。
  “巴交会”的消息迅速的引起了各种商人的注意,各路商人都睁大了眼睛。不论是支持和平的,还是支持战争的,无论是在做纺织买卖,还是在做军火买卖的,他们的注意力都被“巴交会”吸引过去了,受这个影响,就连英格兰新闻联盟和英格兰自由新闻联盟之间相互攻击的火力都有所减弱——毕竟,无论是哪一边的人,赚钱都是第一位的。即使是军火商,也想着能不能借这个机会向欧洲人出口一些军火呢。
  不过英国海军部,这个时候却陷入了一片恐慌,因为在最新一期的《伦敦生意人》的广告页中,出现了一幅法国武器的画像。
  在这一页上,全都是法国人的各种武器的广告,包括英国人已经很熟悉了的前装线膛枪,各种地雷,各种小甜瓜,各种火炮,以及一个只有图画,却没有任何文字说明的东西。
  “这不是我们的水雷吗?”其他人认不出这东西是什么,但是海军部的家伙可是一眼就能看明白这是什么东西的。
  “是很像,但是还是有些不同的。我们的水雷上十个触发引信,这个上面只有八个。不过其他的就真的很像了,同样的锚链,甚至是同样的安装模式的引信!这……这是怎么回事?”
  的确,《伦敦生意人》上面画着的这个未做说明的神秘武器,长得和英国人的水雷实在是太像了。这要是拿去用调色盘软件分析一下,绝对能得出抄袭的石锤。但现在的问题是:
  “法国人怎么得到这种技术的!”
  海军部很清楚这种技术落到了法国人的手中,对英国意味着什么。
  英国能用这东西封锁爱尔兰海岸,法国人就能用这东西来封锁英国的海岸。的确,法国海军并不具备和英国海军争夺制海权的能力,但是法国海军却有很多其他的,让英国海军也没办法的手段。比如说,法国人的高速军舰。
  直到现在,英国海军都没能破解出法国蒸汽船的推进技术的奥秘,这也意味着,英国人几乎无法拦截这些船只。法国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高速蒸汽船,在英国近海,甚至到英国港口附近布雷。
  当然,英国人也能到法国人的港口附近布雷,不论是靠大西洋这边的港口,还是靠地中海这边的港口,但是法国对港口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英国,更何况,法国还能使用那些“盟(pu
cong)国”的港口,而如果英国对这些港口也进行攻势布雷,那就真的是自绝于欧罗巴了。
  所以,在研究出高效的扫雷技术之前,利用水雷对爱尔兰进行封锁的计划就只能丢进柜子里锁起来了。而扫雷这玩意儿,难度比布雷不知道高多少。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最原始的锚雷,也足以威胁到最先进的军舰,甚至是最先进的扫雷舰。因此,要弄出高效可靠的扫雷技术,即使是约瑟夫从此之后啥都不管了,一门心思就干这个,那也不是有生之年能够解决的。
  相比高效扫雷技术,如今对于英国人来说,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弄清楚关于水雷的机密到底是怎么泄露出去的。英国人当然知道,因为某个疯子的问题,水雷的存在已经被泄露了,但是那个疯子的文章中,并没有提及关键的技术手段。
  海军部也一直在追查那个向疯子泄露相关信息的人,依照海军部的推断,这个人多半并不是法国间谍,因为如果是法国间谍知道了这事情,直接报告给法国人就行了,并不需要玩这些花样。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是那些不希望开战影响到他们的生意的英国人干的。但现在,这个推断似乎不那么可信了。毕竟谁想得到,法国人那边有一个穿越过来的,具备了看一眼就怀孕的特异功能的家伙。
  这就好像某网站上的一个问题:如果把如今的赤兔国,整个的穿越到毛熊解体之前,然后和毛熊用常规武器打一仗,会有什么结果?回答是:最直接的结果当然是,整个的苏霍伊设计局的人都被毛熊内务部的人拖出去枪毙了。如今,英国人也觉得自己的研究所里到处都是法国间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