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278

  “我们海军部中居然出了一个法国间谍!我们一定要把他挖出来,然后绑在水雷上做测试!或者切成小块去喂鲨鱼!”海军大臣威廉勋爵在听到消息之后,几乎气晕了过去,然后就发出了这样的咆哮。
  威廉勋爵的愤怒是完全有道理的,海军部出了这样的事情,必须有人承担起责任来,即使能将那个该死的叛徒挖出来,处理掉,这个泄密事件,也不会就这样了事。只怕很快,他就必须“勇敢地承担起责任”,然后回家去领退休金了。
  很快,国王也知道了,并且说出了这样的话:“所有的,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这一技术资料的人都要查,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英国决不允许有叛徒不被惩罚!”
第二百六十二章,调查
  仅仅让海军部自查自纠,无论是国王还是内阁都不太放心。毕竟海军部不是专业干这个的,而且就海军部被渗透的情况来看,指望他们自己查出来,那还不如指望拿破仑突然得胃癌。
  英国人之所以觉得海军部被渗透得非常严重,那是因为,那个间谍要偷走这些技术资料,何其困难。
  首先,水雷技术虽然在约瑟夫看来,简单得不值一提,一天出图纸,一个月出样品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在那个时代其他人的眼中,却还真的是高科技的东西。和这东西相关的图纸资料什么的数量也不少,间谍要把这些东西都偷出去,那可没那么容易。
  这个时代,是没有间谍专用照相机和微缩胶卷的,因此要偷资料,绝不是打开档案袋,将资料抽出来,然后咔嚓一下就行了的。间谍要么拿出纸和笔,就在旁边照着抄写一份,(这个时代,连打字机都还没发明呢。)要么就得靠着惊人的记忆力,将这些东西都记住,然后回去之后,靠着记忆力背出来。不过,哪怕这个间谍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看完这些内容,也需要不少的时间。
  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个人干得了的,它一定是一群人一起合作的结果。所以……
  “威廉部长实在是太乐观了。他居然说‘海军部中出了一个法国间谍’,就这个案件的情况来看,海军部里面怎么可能只有一个间谍?首相大人,如果您告诉我的情况都没有问题的话,那我就敢肯定,那里面绝对有一窝子间谍!”伦敦警察厅的艾辛格·斯坦顿副厅长站起身来,对坐在他面前的阿丁顿首相说。
  阿丁顿首相点了点头道:“斯坦顿先生,您请坐下。你知道,这个案件的严重性。国王陛下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陛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们现在必须将那一个或者那一窝间谍都挖出来才行。除此之外,我们,我,以及很多的内阁大臣,我们都认为,警察部门并不真正适合处理这类和间谍以及军事机密相关的事情。我们国家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处理这类事情。”
  斯坦顿副厅长的眼睛一下子就发光了。
  “这个机构,就挂在陆军的牌子下面,就叫做第六调查科,以此来掩人耳目。但是它直接向下院和首相负责,拥有巨大的权力,可以对包括两院的议员,以及政府的任何高官进行不公开的调查的权力,以及非常高的行政级别、薪水和退休金。你知道,这样的一个机构,需要一个真正懂行的人,而不是那帮子除了打官腔,其他的啥都不会的,啥都不懂的人来担任……来担任常务管理的职务,是的,只是常务管理的职务,正职将由一位和王室有关的人来担任,但他不会负责具体的事情。你明白这个意思吧?如果你在这次调查中表现出色,我个人,以及我的一些朋友们都倾向,由你来担任这个职务。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斯坦顿副厅长当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这个新机构权力如此重要,权力又这么大,正职当然轮不到他这样的完全靠着个人能力升上来的,出身平民的老侦探。事实上,能够成为这样的机构的副职,已经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了。更何况还是“常务管理”的副职,在他上面,只有一个事实上只拿钱,不管事的正职。这真是……
  当然,斯坦顿明白这不是首相说的最重要的话。首相说的最重要的话是“我个人,以及我的一些朋友们都倾向,由你来担任这个职务”,而不是“祖国”或者其他的类似的词语需要“你的服务”。
  这个话最表层的意思似乎是再说他还有其他的竞争者,所以他在这件事情必须更加努力;但这句话实际上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你要站在我们这边。”
  海军部泄密丑闻虽然并没有出现在任何报纸上——法国人为了保护自己的间谍,自然不会主动提这件事(其实是法国人根本没想到,这里面还有间谍案和泄密丑闻),至于英国的几家报纸,小报根本没有途径得到这样的消息,有背景的报纸也明白这件事情现在似乎还不是揭露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只是瞪大了眼睛等着而已。
  但这种事情,完全的保密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这个系统的保密体系还没有形成的时代。对于那些有地位的大人物来说,更是如此。无论是托利党,还是辉格党的大人物,基本上都知道这件事了。
  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程度,但也都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用来打击自己的对手的机会。只需要在调查中,用一些技术性手段,将某些讨厌的家伙牵连进去,就可以让他在政坛上一败涂地。
  所有的人,都希望能抓住这个机会,将一些和他们不对付的,讨厌的家伙牵扯进去;所有的人也都提高了警惕,免得遭到一些阴险的坏东西的无耻的污蔑和陷害。
  阿丁顿首相借着自己还是首相的机会,建立起这样的一个机构,其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斩断法国间谍伸向英国的国家机密的黑手;但是附带着搂草打兔子,将那些损害英格兰的渣渣们也顺手清理掉,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因此,斯坦顿副厅长明白,首相先生所说的“表现出色”,不仅仅是指他能迅速地抓出“间谍”——这只是基本要求,距离“出色”还远。而要达成“出色”的成就,他就必须能顺手将一些首相需要能牵连进去的人牵连进去。
  做这样的事情,当然是有很高的风险的。那些人可不是人畜无害的小白兔,他们有自己的力量,他们可不会坐以待毙的。万一首相在斗争中倒了霉,那自己也会跟着倒霉的。
  但是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搏一搏,两轮马车变四轮。为此冒险,还是值得的。
  “首相先生,我明白。我愿意为您效劳。一旦有任何进展,我都会立刻向您汇报的。”刚刚坐下来的斯坦顿副厅长立刻又站了起来。
  “你有什么需要?”
  “首相阁下,我需要您的授权,立刻将‘水雷研究小组’的所有人员,以及相关的服务人员全部带走,协助调查。我还需要一处稍微偏僻一点的地方,用于对相关人员的彻查……”
  斯坦顿提出的各种要求基本上得到了满足,于是他便向首相表示,事不宜迟,他必须立刻行动,免得被人家抢了先。
  “很好,既然这样,我就不留着你了,你还有什么需要,可以向我的秘书希尔伯特提出来,你需要什么帮助,也可以告诉他。如果连他都拿不定主意,而你又觉得非常重要,那么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来找我。现在,去工作吧。”
  “是,首相!”斯坦顿副厅长向阿丁顿首相敬了个礼,然后转身出去了。
  在斯坦顿副厅长看来,这个案子其实并不难破。首先,能够有机会接触相关资料的人,是相当有限的。这就大大地缩小了排查的范围,然后再一个一个地调查他们在这段时间的行动,看他们有没有独立的作案时间,看他们平时都和哪些人有接触,这样慢慢排查下去,只要工作做得细致,就不担心查不出问题来。
  至于达成“出色”成就,那就要看审讯的技巧了。虽然这次他要对付的对象,都是有身份的体面人,一些手段未必好用。但是斯坦顿副厅长觉得,只要在提问的时候,语言上富于技巧一点,就能让犯人说出自己需要他说的话。当然,真的遇到了不识相,不肯自己“体面”的家伙,斯坦顿这里也不是没有能让他“体面”的,不留痕迹地感受到痛苦的办法。
  斯坦顿厅长离开了首相办公室,首相的秘书希尔伯特便迎了上来。
  “希尔伯特先生,我们需要立刻采取行动。您可以和我一起去吗?”斯坦顿说。
  “好的。”希尔伯特说,“我们现在去哪里?”
  “我们现在赶紧去把‘水雷研究小组’相关的人员全部控制起来。”斯坦顿道,“不要让别人抢了先。”
  事实证明,斯坦顿的决定做得非常的及时。就在他们前脚刚刚把“水雷研究小组”的所有人员都控制起来了,把相关资料都封存好,装上马车,带往首相刚刚为新机构在伦敦郊外的划出来的一处庄园之后不过一个小时,另一队人马也来到“水雷研究小组”,但却扑了个空。
  这队人马便是斯坦顿此前很担心的那个可能抢了先的“人家”。他们是同样刚刚建立的直属于国王和贵族院的王家反谍报调查组。
  “可惜,来晚了一步。”带队的那个警官说。
  “长官,现在我们怎么办?”一个警探问道。
  “你们去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他们,看他们把人带到什么地方去了。”带队的警官道,“其他人立刻去控制他们的家人。动作要快,这次我们绝不能再落在他们的后面!”
第二百六十三章,威慑
  斯坦顿原以为只要认真地审查一下,核实一下作案时间,就总能找出嫌疑人的。结果呢,一排查,发现整个的“水雷研究小组”中的那些外围人员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找到其他人证明他们并没有长时间的单独的和技术资料在一起。
  至于不能证明自己的人,斯坦顿认真的查了查,然后希尔伯特就告诉他:“这个人不用查,你明白的。”
  斯坦顿立刻就明白了,这个人的确可能向外面传递过消息,但是传递消息的方向并不是指向法国的,而是指向了……于是就不查他了。
  于是依照一般的逻辑,可能的内鬼就只能在那些核心的研究人员当中了。这些人如果是法国间谍那他们要弄到关键的技术倒是容易了。因为他们经常接触这些技术资料,甚至这些技术资料都是他们自己写出来的,如果是他们想要将关键信息泄露出去,那他们根本不需要偷消息,他们完全可以在回到自己家里之后,再将自己了解的东西写出来。
  于是斯坦顿开始对这些研究人员进行重点审查。首先,他要注意这些人在经济上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比如突然的得到了一笔钱,或者是因为某些原因突然缺钱了。但是,这个排查依旧毫无结果。
  而在另一边,王家反谍报调查组事实上也没能查出什么可靠的,有用的信息,常规的手段,似乎越来越不管用了。
  但是首相给斯坦顿施加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于是在征得了首相的秘书的同意之后,斯坦顿不得不采用了一些不那么体面的手段。当然,斯坦顿向首相保证,他的这些手段,绝不会留下什么身体上的痕迹或者证据。
  这些手段用上去之后,效果果然就出来了。那些研究人员就都老老实实地招供了,整个的“水雷研究小组”,从组长到成员,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法国间谍。
  至于其他的外围人员,除了那个唐宁街的眼线之外,其他的也全都承认了自己是法国间谍。
  至于更重要的任务,也就是将一些需要牵扯进来的人牵扯进来,这个就更不是问题了。只要首相需要,哪怕要让那些家伙说和他们联系的是耶稣,那完全没问题。
  当然,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些口供乱七八糟的,相互抵触的地方也不少,不过斯坦顿花了一点时间整理了一下,嗯,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至少单看案卷,绝对是铁证如山了。
  但是另一边,也就是“王家反谍报调查组”那边,据说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而且也将一些重要人物给牵扯进来了。至于后面的情况如何,斯坦顿不是很清楚,总之,他将结果送上去之后不久,他就再次得到了首相的召见,而且在首相的办公室中,他还见到了另一位大人物——威尔士亲王乔治·奥古斯塔斯·弗雷德里克殿下。
  说起来汉诺威王朝一直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那就是父慈子孝。几乎每一任的国王和威尔士亲王(英国王储专用封号)都是死对头,乔治一世国王和后来的乔治二世国王相互仇视,乔治二世国王和如今的乔治三世势同水火,乔治三世国王和如今的威尔士亲王也同样相互鄙视对方。
  乔治三世国王曾经公开的奚落自己的儿子是个蠢材和花花公子(至少这一点是实话),而威尔士亲王殿下呢,他也很公正的说了句实话:“我父王很多时候,脑子都不太正常。”但是,说实话有时候反而是最伤人的。嗯,所以汉诺威王朝的优良传统,继续传下去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一般来说,换了东方国家,太子和国王弄得这样的相互仇视,那太子多半要换人。但是在特别讲究宗法制,同时又有议会掣肘的汉诺威王朝,只要太子不谋反,国王实际上是换不了太子的。再加上汉诺威王朝除了女王之外,其他国王的待机能力都只一般,所以,汉诺威王朝的太子们总能凭借着年龄优势,最后熬死国王。
  既然国王一直和托利党关系紧密,那么威尔士亲王殿下,自然一直和辉格党关系不错。(乔治三世一直觉得,自己的儿子成了花花公子,完全就是被辉格党的花花公子福克斯带坏了的)如今在这个时候,威尔士亲王殿下出现在这里,很大程度上就可以看出首相如今的态度了。
  首相现在的政治立场。尤其是在是否支持战争上的立场,已经和将他推上首相的位置的正统托利党有所区别了,他和一帮子靠着纺织银行赚了钱的托利党分子们走在一起,以新托利党自称。而为了对抗正统托利党的压力,新托利党和辉格党走得比较近,只要能得到辉格党的支持,至少,小皮特如果试图在议会中发起对他的不信任案,那票数上,肯定是要差一大截了。
  “艾辛格,”阿丁顿首相非常亲热地喊着斯坦顿的名字,“我来给你引荐一下,这位就是威尔士亲王殿下,也是将来你的顶头上司。亲王殿下将亲自担任第六调查科的主官。”
  这个安排相当合理,至少看上去是这样。作为未来的国王,亲王殿下当然应该对这些事情有所了解。不过亲王殿下其实对斯坦顿的工作并不关心,他只是很礼貌地敷衍了两句,便先离开了。其实,这个职务对于亲王殿下来说,只不过意味着多了一笔收入而已。而大家都知道,亲王殿下债台高筑,很缺钱。
  乔治三世国王没法废掉太子,但是他有其他的教训这个逆子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不给他钱!
  国王陛下用各种方式,削减给亲王殿下的年金,不给他钱花。威尔士亲王是个花花公子,如果手上没钱,还怎么当花花公子呢?国王陛下觉得,他拿住了那个逆子的要害。那个逆子,要么老老实实地向他投降,要么就得改掉自己的大手大脚的毛病。
  然而,国王陛下失算了。既然亲王殿下的地位不可动摇,而且亲王殿下不但比国王年轻,还比国王健康得多,那么,大家自然都知道:总有一天,乔治三世的统治将到达尽头,而威尔士亲王殿下,将登基为王。
  既然威尔士亲王总有一天会成为国王,那么哪怕国王陛下一个便士都不给他,也有的是愿意借钱给他花的人。所以,亲王殿下债台高筑,但是总还是能不断地借到钱。甚至都不用找犹太人借高利贷。
  当然,老是借钱也不太好。如果能有更多的,自己的钱,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再加上,新托利党也正在谋求自己的位置,于是亲王殿下便和新托利党的家伙们又走到一起来了。
  至于案件最后的结果,嗯,在经过了军事法庭的秘密审判之后,“水雷研究小组”的大部分人都被拖出去打了靶。而在斯坦顿交上去的案卷中被牵扯到的人,基本上都没事。当然,王家反谍报调查组的调查结果中牵扯进来的人也同样啥事没有。据说,双方在一些问题上获得了一些共识,并成功地使得双方的关系进入了“威慑纪元”。
  这件事情虽然意义不小,但是基本上都只在暗地里进行,所以绝大多数人,是不知道这么回事的,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英国人最为关注的,绝对还是法国的那个“巴交会”的事情。
  在法国人的“七便士联盟”的广告攻势下,“巴交会”已经成了英国商人们最为关心的事情,甚至于不仅仅是商人们对“巴交会”感兴趣,一些其他的人,也对“巴交会”充满了兴趣。比如费金的帮派,就对广告上的一种用于医疗的小商品——钢制的镊子非常感兴趣。而那些女人们,则对各种法国小饰品什么的非常关心。
  甚至,就连乡村里的地主们,也对“巴交会”非常的关心。他们一边诅咒该死的法国人,因为他们了解到法国人的粮食的价格似乎相对比较低;一边开始关注毛呢的价格,并开始考虑,要不要将更多的耕地改成牧场,要不要把那些佃户都赶走。
  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之后,这些地主们都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如果“巴交会”上的实际成交价格和广告上面预估的差别不大的话,那么养羊肯定要比种小麦赚钱。
  一些谨慎的地主决定,等巴交会结束后再做决断;而一些性急的家伙,在经过计算之后,干脆就开始驱逐佃户,并直接在麦田里面放羊了。
  好在如今,因为那些做买卖的“体面人”都已经知道英国暂时不会主动开战的消息了,于是纺织业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扩张,甚至一些原本主张对法国开战的家伙,因为注意到短期之内开战无望,便也加入进来,打算先捞一笔再说了。所以城市中对工人的需求也大大地增加了。这些被赶出来的佃户,倒也不至于立刻饿死,虽然最多几年之后,他们就会在纺织机旁边累死。
第二百六十四章,奇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