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278

  第二,德萨林对于奢华的“高档生活”非常的向往。例如在吃饭的时候,他看起来总是更喜欢吃诸如“松露”、“鱼子酱”这样的高档食物,而观察他的人从他的一些细节动作中却可以看出,他事实上并不是真的喜欢这些东西的味道。(其实就松露这种东西,虽然号称“钻石级食材”,但是味道怪异,第一次吃就喜欢它的人,其实是相当少的。)不过分析人员认为,他对“松露”“鱼子酱”的喜爱却也是发自内心的。他未必喜欢这两样东西的味道,但是却非常的喜欢它们所代表的地位和奢侈。
  依据这两点,以及其他的一些细节,吕西安做出了在自己的住处,“极乐宫”接见德萨林。
  当然在此之前,也需要一些准备。比如不断地向德萨林暗示,吕西安部长很少会在“极乐宫”接见其他人,只有最受重视的人才能获得这一殊荣;真理部大楼相当拥挤,并不适合作为接待贵客的地方,在那里被接待的只是一般的人物;“极乐宫”是法国最为豪华,档次最高的所在,没去过那里,会被真正有身份的人看成土包子的。
  在做了这些准备之后,当吕西安向德萨林发出邀请,邀请他前往“极乐宫”的时候,德萨林高兴得差点没控制住自己。他的心中顿时充满了对吕西安,对波拿巴家族的感激。
  两天之后,吕西安在德萨林接待了德萨林,他首先问起了德萨林在法国的生活;而德萨林则对法国人给他的热情的接待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德萨林向吕西安表示,法国之行让他增长了很多见识,他对法兰西的富饶和强大印象深刻。希望能得到法兰西的帮助,将圣多明各建设成一个民主和富裕的绿洲,让圣多明各成为中美洲的黑色法兰西。
  因此,他表示法兰西是全世界民主和自由的灯塔,照亮了全世界人民前进的方向;法兰西也是世界人民前进的舵手,只有在法兰西的引领下,世界人民带能得到富裕和解放。圣多明各的黑人愿意在法兰西的领导下,在天降伟人,第一执政拿破仑阁下的引领下,向着自由和富裕前进。
  当然,上面的这些都是官面上的说法。而据一些“历史发明家”的说法,其实两个人的见面根本就没有这么正式,这两个人一边吃喝玩乐,一边胡吹乱侃。最后,德萨林向吕西安请教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尊敬的波拿巴部长,我很想知道,您每年能够拿到多少工资,以至于您可以拥有这样豪华的一幢大厦。”
  而吕西安则带着他登上“极乐宫”的楼顶,俯瞰从巴黎通往蒙马特尔高地的那些道路。
  “你看到那些双向四车道的道路了吗?”吕西安问道。
  “难道我的眼睛出了问题了吗,部长先生?”德萨林疑惑地说,“我只看到了一些单向两车道的道路呀。”
  “啊,那是因为另外的两个车道正被我们踩在脚下。”吕西安回答道。
  若干年后,当德萨林通过政变上台,成为了海地的新的总统之后,新任的法国大使到他的总统府去递交国书,在闲谈中,也向他提出了几乎同样的问题。而德萨林总统则带着大使来到总统府的阳台上,俯瞰着山下的太子港,对他说:
  “大使先生,您看到那边的造船厂和发电厂了吗?”
  “我什么都没看见呀。”大使说。
  “哦,那是因为它们现在都被我们踩在脚底下了。”
  当然,这种传说,也是非常的不可靠的,很可能完全是那些英国人编造出来的。不过在相对可信一点的,著名历史学家乔治·勒费弗尔的《新罗马帝国史》中的说法,两个人其实倒是有过一段类似的交谈。
  “吕西安部长,我在法国,看到法国如此的富裕,这让我既羡慕,又疑惑。我想知道,法兰西是如何变得这样的富裕的。”德萨林道。
  “当然是贸易。”吕西安回答道,“贸易是财富之源。比如说,一个人就算拥有广阔的土地,这片土地每年都能为他献上用几千辆牛车都拉不完的麦子,如果他只是把麦子堆在库房里,而不是卖出去,他会有钱吗?不会,没有进入市场的东西,都不是财富。那些麦子只会在他的粮仓中白白的腐坏,一直到别人可以用他的麦子来种白菜——这样的人会富有吗?当他能天天吃松露和鱼子酱吗?当然不能。他只是一个守着宝山的乞丐。
  贸易才是财富的源泉。比如说我,你觉得法国的部长的工资,能够让我拥有这样的一座宫殿吗?这怎么可能?但是我也参与很多贸易,这些贸易让我富有。圣多明各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能出产很多具有巨大的贸易价值的东西,如果您能善于利用贸易,您就能和我一样的富有。”
  在亲切的交谈之后,双方就圣多明各的地位的问题达成了普遍的一致。
  依照双方的商议,圣多明各将成为法国的自治领,直到圣多明各能够缴纳完购买全国领土的款项。在缴纳完款项之后,圣多明各将作为独立国家于法国结盟。法国将帮助新的圣多明各黑人共和国建立自己的工农业,并保护其国土和贸易安全。而圣多明各在外交和内政方面都要接受法国的指导,并在贸易上,采取法国优先政策。
  据说,在基本上达成了这个协议之后,吕西安提醒德萨林:“贸易中的一个原则是,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占据所有的好处,因为没有谁能和自己贸易。而利益均沾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牢固的共同体,并让更多的有才华,有本领的人站在你的一边。”
  后来德萨林回到圣多明各之后,便主动地放弃了在圣多明各军队中的职务,主动请缨,成为了圣多明各自治领的外贸总长。而在当人这个职务之后,他利用这个沟通内外的职务,让自己,以及不少人,尤其是当初和他一起起义的人发了财。
  这些通过贸易而发了财的黑人,都觉得德萨林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他能带着大家发财。这也使得他虽然在明面上已经辞去了军职,但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却并没有减弱。后来,他也正是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海地共和国的终身执政杜桑·卢维杜尔,而登上了海地总统的位置,并且成为了“《生意人报》财富榜”上最有钱的黑人。
  而在他的回忆录中,他也承认,出使法国,尤其是和吕西安部长的交谈,让他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他日后的政治生活中,都让他受益无穷。也让新生的海地共和国得以成为整个中美洲地区较为富裕的国家。(当然,也是整个美洲,乃至整个世界贫富最为悬殊的国家,而且没有之一)
  当然,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如今,已经和吕西安达成了一致的德萨林剩下的事情就是静静地等待第一执政的召见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世界帝国的关键
  在达成了基本的一致之后,双方还就今后圣多明各人民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商谈。
  德萨林向吕西安表示,他注意到法国的富裕,是和法国发达的工农业分不开的,而法国的发达的工农业,又是和法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分不开的。因此他希望法国能在教育方面为圣多明各提供帮助。
  吕西安则表示,帮助世界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是法兰西不可推卸的责任,法兰西愿意向任何追求自由,民主和富裕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于是双方就圣多明各的黑人官员到法国来接受教育培训的事情达成了一致。今后每年圣多明各都可以送一批官员到法国接受各种技术培训。以便他们掌握新的思想,新的技能更好的为圣多明各人民服务。
  这一举动,实际上就是在培养法兰西在海地的利益代言人。或者说的更明白一些,就是培养带路党。
  早在圣多明各的问题刚开始浮现出来的时候,三兄弟在一起商量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的时候,约瑟夫就提出了一个所谓“软殖民”和“硬殖民”的问题。
  “我们的生产力增加的很快,欧洲的需求很难支持我们的高速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殖民地。但是殖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软殖民,一种是硬殖民。所谓的硬殖民,就是看到一块地盘,然后直接派出军队去,将这块地方抢下来,将这里的土著都变成奴隶,或者都杀光。然后让自己人上去开垦。西班牙人和英国人就是这样做的。
  至于‘软殖民’,实际上也有先例。当初欧洲人在非洲组织‘捕奴队’,抓捕黑奴。但是黑人们反抗得很激烈,那些欧洲人的伤亡也不小。再加上黑奴运输途中又会有一些损失,结果弄得黑奴的成本太高,卖不出去,或者就算卖出去了,也不太赚钱。本来这样的局面如果继续下去,黑奴买卖早就该完蛋了的。
  但是,一些天才的欧洲人,发明了‘以黑治黑’的高端手段。他们不再自己去抓捕黑奴,而是用各种工业品,来收买某些黑人部落,让他们去攻击其他的部落,并将俘获的其他部落的黑人转卖给他们。
  结果呢,这帮子白人支持这个部落,那帮子白人支持那个部落,黑人们打来打去,然后自己把其他黑人变成了黑奴。白人们降低了成本,避免了风险,赚到了大钱。嗯,这就是我说的‘软殖民’的先例。
  只是这种操作手段还是太粗糙,只能算是软殖民的初级水平。真正的软殖民,就是这块土地,在地图上并不被标称为某国领地,而是直接被标称为某国,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但是他们的经济却和我们的经济紧密相连。他们向我们提供原材料,我们向他们倾销工业品,或者以他们为基地,向其他更多的地方倾销工业品。
  圣多明各的黑人的叛乱,只是一个开始,它说明,硬殖民已经开始遭遇到越来越大问题。美洲,无论是北美还是南美,情况都越来越不容乐观。在北美,有了美国这个榜样,如今西班牙的那些殖民地都不太稳当了。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这么大方的就把路易斯安纳还给我们了的一个原因。但是我们接过路易斯安纳,就能守得住它吗?
  法国没有这么多剩余的人口转移到路易斯安纳去,所以转移过去的人口,估计要以全欧洲的各种人口为主了。法国人并不会占据太大优势,当然这倒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传统的硬殖民地天然的就有和母国分离的趋向。因为他们的利益和母国的利益并不一致,这是哪怕一样的血统和文化都没用。”
  “那么,软殖民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拿破仑问道。
  “不一定,但是会好一些。因为殖民地民众的矛头不再直接指向我们,而是会指向比如杜桑·卢维杜尔,或者是德萨林这样的人。这当中就多了一层缓冲。如果我们能够在他们那里再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民主’的,能够让他们用和平的方式更换总督。从而避免使用暴力手段的革命的话,那我们的控制可能就能更隐蔽,也更长久一些。另外,在让他们的经济完全依附于我们的前提下,也可以让他们过得稍微好一点,以降低离心力。还有,就是要挑动它们和周边的矛盾,使得他们不得不依靠我们的保护。”
  “就像如今的加拿大和美国那样?”
  加拿大和美国本来都是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美国独立之前,加拿大人看英国人也一样是一肚子的不满。但是等北美独立之后,因为和美国存在贸易上的竞争,再加上其他的诸如宗教之类的原因的影响,如今加拿大和美国倒是颇有点势不两立的样子了。加拿大和美国边界之间的小摩擦不知道有多少。尤其是一些印第安人,总能够在加拿大那边弄到武器,然后就凭借着这些武器来抵抗美国人收他们的头皮税。
  “是的。圣多明各,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实验,如果效果好,就可以逐步推广,并且利用这种方式来给其他国家捣乱。”
  “如果通讯技术能够得到解决,其实直接将路易斯安纳作为法国本土,将它称之为路易斯安纳省,也不是不行。就好像法国国内的各个省一样。但是现在,话说约瑟夫,你的那个玩意儿,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弄出来?我都已经在里面砸了那么多钱了!这些钱要是变成大炮,我都能登陆不列颠了。”
  “扯淡呢!这才花了你几个钱?”约瑟夫不屑地道,“登陆英国?你从哪里登陆?从多佛?你也不看看多佛是什么地形?英国人在那里的那个炮台,你把整个的海军拖上去,也不一定干得过!整个的英吉利海峡,靠着我们的这一边,都是悬崖峭壁,要登陆,你还要绕到苏格兰那边过去,那么长的补给线,你等个啥子玩意儿!那是那点钱够用的?”
  “那还不是怪你,就是你在凡尔登搞出的那东西,如今的多佛要塞会是那个样子?完全是你在坑人!”拿破仑也毫不示弱地将一口大锅一下子就甩到了约瑟夫的脑袋上。
  “快了,马上就快了。最关键的前置技术,已经快要实现了。真的快了,而且我向你保证,拿破仑,再给我一个月,后面我就不需要你的拨款,就能把东西弄出来了。”约瑟夫很奇怪的没有反驳,而是这样说道。
  “不对,”拿破仑道,“你一定有什么东西瞒着我,你肯定是拿我的钱,去干了别的事情,是不是,约瑟夫?”
  “没有的事,真的是都花在前置技术的研究上了。”约瑟夫说,“而且那个前置研究本身也可以赚钱的。”
  “你这是在那国家的钱干私活。”
  “什么国家的钱?什么私活?国家不就是我们的吗?套用太阳王的一句话,‘我们就是国家!’什么国家的钱?”约瑟夫不屑地道。
  “好吧,这句话我爱听。”拿破仑说,“你说说,你的那个前置研究到底是什么?”
  “嗯,这涉及一些非常高端的科学。目前这些东西,还没有公开,知道的人不多。你当然可以看看,但你能不能看明白我就不敢保证了……总之,依照一些实验现象,再加上数学计算,我们得到了一个推论,那就是存在一种可以在空间以光速传播的波动,我们将它称之为电磁波。我们觉得这东西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就像声波一样……”
  “这个你上次跟我说过了,我明白,那个东西我看懂了的。”拿破仑说,因为被约瑟夫小看了,他很有点不高兴,“这事情你忘了?我看你的脑子真是越来越不好用了。”
  “跟你讲过了?啊,看来是我记错了。”约瑟夫不以为意地道,“谁都有记错了的时候。”
  “行了,直接说前置研究是啥,得到什么可以赚钱的东西了?”
  “我们弄出了一种用电来照明的灯。”约瑟夫说,“我们以前发现过,电流会导致发热的现象。而当导线因为发热而出现高温的时候,就会放出明亮的光。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研究目标——研制一种电灯。而我们在研究电灯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当一根通电的导线处于高温状态的时候,能在另一根和它并不接触的导线上产生出电流。依据这一现象,我们制造了一种用于整波器,这就是进行无线通讯的关键技术。但是,这种东西的寿命太短,几乎很快就会损坏。我们将它和电灯一起加以研究,顺便就用整波器的名义申请了资金,最近终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至于对应的副产品,就是用来照明的电灯了。”约瑟夫说,“用不了多久,嗯,拿破仑,你就能在巴黎再建造一个伟大的奇观了。”
第二百九十三章,不夜城
  约瑟夫的这段话其实是很有些不尽不实的,不过他总不能对拿破仑说,你大哥我是穿越过来的,所以一开始就瞄准了电灯泡和电子管吧?
  电灯泡也好,电子管也好,其实它们的技术树几乎就是差不多的,技术难点也几乎一致,攻克了一个,也就等于攻克了另一个。
  首先就是抽真空的技术。白炽灯的灯丝会被加热到两三千度,并放出灿烂的光芒。但是任何导电材料,在这样的温度下,都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然后被烧断。所以要想得到可用的白炽灯,第一个技术难关就是抽真空。
  另一个技术难关就是灯丝的制作。在原本的历史上,爱迪生据说实验了上千种材料,才选出了勉强可用的碳化竹灯丝。
  约瑟夫当然知道,后世的灯丝都是用的钨丝。不过在这个时代,钨才刚刚被发现,产量极低,而且钨的熔点非常高,几乎不可能用熔炼的方式来炼制只能采用化学提纯,粉末烧结的方式来获得,然后再锻压拉丝。但是因为钨本身硬度很高,又相对很脆,要拉丝并不容易,普通的高碳钢的拉丝模根本拉不了这东西,必须用金刚石的拉丝模才能生产这玩意儿。而那个时代,可是没有人造金刚石的。
  这样一来,生产钨丝虽然不是不可能的,但是产量和成本却都是难以接受的。再考虑到,在抽真空的技术上和后世也还有差距,所以即使用钨丝,一盏白炽灯能够使用的时间,也还是有限的。相形之下,烧制碳化竹灯丝就要便宜得多,简单得多。所以,约瑟夫在略略尝试了一下之后,就决定还是走爱迪生的路,用碳化竹丝来充当灯丝。
  当然,拉钨丝的尝试也不是毫无结果,至少,在这个过程中,约瑟夫的实验室,成功地烧制出了碳化钨。虽然制取这东西的工艺还不是特别的完善,但是将来在金属加工等方面,这东西都是大杀器。
  如今,约瑟夫的灯泡已经可以连续点亮好几百个小时了,也算是勉强能用了。而如今在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第二个竞争者,所以他也没有尽快提升产品性能的必要性。甚至于,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东西小好的快一点,还未必是坏事情。
  至于电子管,相对更复杂一点,所以现在在制作的时候,成品率还是不太高,不过同样考虑到没有竞争对手,所以,性能虽然差一点,成本高了一点,但是,还是不错的。所以说,没有竞争对手真是太好了。
  “你说的奇观是什么?”拿破仑一听到约瑟夫说出“奇观”两个字,立刻就来了劲头。
  “当然是‘不夜城’了。”约瑟夫说,“你想想,我们把整个巴黎,所有的路灯都换成电灯,然后再在巴黎最主要的地标式的建筑上布置好电灯,到了晚上,整个的巴黎亮如白昼,这不是奇观吗?”
  拿破仑听了,摇了摇头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呢,巴黎本来就有路灯,这有什么?”
  “路灯?那些煤气灯?那东西的亮度和电灯相比,简直就像是坟地里的鬼火。正好似流萤之于皓月,完全不可比较。要不要跟我去实验室看看效果?”
  拿破仑一听,立刻睁大了警惕的眼睛,盯着约瑟夫道:“约瑟夫,你确定你的实验室里面能够实现的东西,在工厂里也能实现?我不会第二次上当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