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278

  一般来说,像《科学真理报》这样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报纸,是不能用来主动地造谣的。造谣这种事情,总是先让一些小报纸来干的。比如说,这一次,谣言就是首先从一个充满了沙文主义气息的小报《法兰西前进报》上面刊登出来的。
  按《法兰西前进报》的说法,土耳其苏丹派出了特使前往法国,他将代表那位大苏丹陛下和法国商讨购买一家大炮工厂,以生产大炮的事情。
  《法兰西前进报》乱吹牛是出了名的,那张报纸上,三天两头的“某某某某惊呼不可战胜”,“看到某某某某,某某国家立刻跪了”之类的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基本上大家都只把它当做一种找乐子的玩意儿。
  所以《法兰西前进报》上面放出了这个谣言,其实没有引起任何的注意,嗯,无论是一般的市民,还是土耳其驻法国大使,或者是俄罗斯驻法国大使都没有注意到这个谣言——如果这种事情都需要注意到的话,大使馆就不用干别的了。
  但是紧接着的事情就开始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了。首先是法国公安部突然出动,查封了《法兰西前进报》,还把报纸的记者和编辑都抓了起来。理由嘛,当然是造谣。但是在有言论自由的法国,造谣这种事情,虽然并不是完全没有法律责任,但是一般情况下,基本上也不会有人去追究这些事情的法律责任。如今公安部居然这样践踏“言论自由”,这顿时就引起了一些媒体的注意。
  很快,这些媒体就发现,事情好像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一般来说,这类“造谣”的案子,就算要追究,多半也只是民事责任。就算在法庭上输掉了,一般也不用坐牢,而是要在报纸上发个道歉申明,然后陪一笔钱了事的。所以这类事情,一般来说,当事人是不会被关押起来的。
  然而《法兰西前进报》的编辑和记者们都被关了起来,甚至不止是他们被关了起来,而且碰巧到《法兰西前进报》的编辑部去拜访朋友的《传统法兰西》的一位记者竟然也被抓了。而且还没放出来。
  《传统法兰西》是一家宣称要在大变革时代里为法兰西“保存国故”,“保护国粹”的保守派的报纸,很多人都知道,它可能有王党的背景。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家合法的媒体,而一家合法的媒体的记者,却会只是因为在友报的编辑部里面坐了一下,就被抓进去关起来,这实在是太不言论自由了。
  于是《传统法兰西》首先发难,它刊出了一期特别刊,头版上就是两个巨大的单词:“请放人!”下面则是一篇声讨公安部滥用权力,侵害新闻自由的檄文,最后还有这样的两句:“鄙报虽小,穷骨头还是有两根的!”
  接着便有不少的报纸也纷纷表示了对《传统法兰西》的支持。一时间,各家报纸都热闹了起来。
  这一下子吃瓜群众们便都提起了精神,纷纷在咖啡馆里面点上了咖啡,又要上一些甜点,稳稳地坐好,准备看戏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大家的预料,突然之间,几乎所有的报纸都不吭声了,而《传统法兰西》甚至还刊出了媒体不应干扰司法独立的文章。
  在咖啡馆里,开始出现了新的谣言,说是就在昨天,公安部紧急约见了几家大媒体的负责人,告诉了他们一些事情,然后大家就都不做声了。至于公安部告诉了他们什么事情,对不起,那是国家机密,不可说,不可说。
  于是,这件事情就开始真的引起了一些外交人士的注意了。然后他们一打探,却发现《法兰西前进》的那一期报纸居然在世面上完全找不到了。好像是被谁收回去销毁了。接着他们又注意到《科学真理报》上刊出了这样一篇文章:“造谣不属于言论自由”。
  《科学真理报》的这篇文章,强烈的谴责了那种乱造谣,乱带舆论的做法,并且表示,无论是《法兰西前进报》上的谣言,还是最近在咖啡馆中流传的,关系到所谓的“国家机密”的谣言,都是在瞎扯,都是不负责任的滥用言论自由,而这种做法,最终一定会损害言论自由。
  《法兰西前进报》的报道找不到了,但是要了解大致内容并不难。所以俄国人吓了一跳,而土耳其人觉得,白忙活了,还真的是谣言。
  但在这时候,《科学真理报》这种大腕突然跳出来辟谣,却又把俄国人和土耳其人都吓了一跳。
  如今大家其实都已经很熟悉《科学真理报》的特点了。大家都知道,《科学真理报》从不说谎,却最会骗人。
  一开始俄国人还松了口气,因为《科学真理报》说那个消息是谣言嘛,《科学真理报》从不说谎,所以它说那是谣言,那就一定是谣言。但是这口气还没松完,他们又立刻想起了《科学真理报》的第二个属性:《科学真理报》最会骗人。
  那个消息是谣言,但是什么是谣言?不真实就是要谣言呀,比如说,那个消息说,商谈的是炮厂,但事实上是枪厂,那个消息不就是谣言了吗?再比如说,那个消息说的是一家炮厂,结果是两家炮厂,或者是一家既生产枪支,也生产大炮的兵工厂,那那个消息不也是谣言了吗?总之:《科学真理报》大大的狡猾,一定要小心不要被它骗了。——于是,俄国人更紧张了。
  而另一边,土耳其人也很紧张,因为他们也注意到了《科学真理报》的辟谣。他们也知道《科学真理报》不说假话,最会骗人。于是它们立刻就开始考虑,《科学真理报》到底想要掩盖什么?
  土耳其人当然知道,自己和法国人没有一家炮厂的合作,也没有一家枪炮厂的合作,也没有其他工厂的合作,也没有派特使过来……但是,万一这个消息中,就只有“土耳其”这几个字是谣言呢?
  虽然法国和土耳其是传统盟友了,两国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但是,最近法国人和俄国人也走得很近。法国人接受了大量的俄国留学生,法国人也向俄国出口了不少的武器,法国人……唉,以前法国人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我小甜甜;如今新人胜旧人,他不会叫我异教徒吧?
  最后,无论是土耳其人还是俄国人都沉不住气了,他们都先后通过某种渠道来向法国政府打探是不是真的有向对方出售工厂的事情。
  而法国政府呢,却向他们表示:法国政府并没有这样的举动。当然,法国政府也珍视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愿意和法兰西友好的国家的友谊,并且愿意和他们维持互利互惠的经贸关系。法国政府无论是对土耳其,还是对俄罗斯都没有贸易禁令,所以,他们只要能找到合适的生意伙伴,并且依法交易,依法纳税,法国政府也不会干预具体的合法的商贸活动。
  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只要你出钱买,而且你能找得到卖家,你想买啥就买啥。
  于是俄国人便首先提出,“那个,我能购买洛林钢铁厂的相关技术吗?”
  而他得到的答案当然是:“您可以去和洛林钢铁公司谈。”
  当然,这个时候去和洛林钢铁公司谈这个,基本上就是与虎谋皮。
  于是俄国人又问:“那么如果我们想要购买枪炮方面的技术呢?也可以直接找‘波拿巴兵工厂’吗?”
  这个问题同样的到了肯定的答复,而且,“波拿巴兵工厂”对这个买卖似乎还非常感兴趣。于是双方很快就开始了谈判,来自俄国的谈判代表也随即住进了“波拿巴兵工厂”附属的宾馆。然后,他们就发现,有一群土耳其人住在他们的隔壁……
  这个安排当然不是无意的。事实上,这种花样在后世也很常见。想当年,两伊战争那会儿,无论是伊朗,还是伊拉克,都不能自己生产152毫米的榴弹板砖。但这东西又是消耗量巨大的快消品,于是两国的采购员满世界到处找货源。当时也只有大毛阵营的,以及赤兔国生产这种炮弹。大毛的板砖质量当然是杠杠的,但是价钱也是杠杠的,专门用大毛家的,大家都用不起了,于是就都到赤兔国来买板砖。
  然后不要脸的小白兔,就把他们两家的代表安排住在一栋楼上,还是两隔壁。再然后,两家都觉得鸭梨山大,生怕自己不多买点,板砖就都被人家买去了,然后不要脸的小白兔就开开心心地数起了小钱钱。
  这一次,法国人的安排也起到了相似的效果,很快,不管是俄国人,还是土耳其人,便都和“波拿巴军工”达成了购买兵工厂以及相关技术的一揽子协议。
第三百零二章,无心插柳
  接着便是抽调技术人员,前往两国来进行基础的考察和工厂选择了。当然,这不是短时间的事情,无论是东罗还是绿萝,行政效率都不算高,尤其是西亚病夫,行政效率绝对是低下得能急死树懒。
  但是这两份合约是一个信号,一个全欧洲武备升级的信号。就在“波拿巴兵工厂”和俄罗斯以及土耳其先后签订了关于转让一部分技术,并帮助他们建造全新的兵工厂的消息传出后,整个的欧洲都动起来了。
  约瑟夫和拿破仑原本都以为首先坐不住了动起来的肯定会是奥地利,因为在巴尔干那一块,神罗、东罗、绿萝的矛盾那么大,按道理来说,奥地利是绝不可能眼看着那两个家伙破坏力量平衡的。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第一个找上门来了的竟然是美国人。
  其实美国人找上门来,本来并不是为了要谈工厂的事情的,而是为了谈美国在“新奥尔良”的“特殊利益”的问题的。
  美国人派来的代表是他们的外交部长罗伯特·李维顿,他也是美国第一任外交部长。从这个人选,就可以看出,美国人对他的使命的看重。
  新奥尔良处在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上。密西西比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第三大的河流,美国的很多领土以及领地都在这条河或者是这条河的支流的旁边。
  密西西比河流经区域土壤肥沃,是很好的农业区。这个时候,美国的工业还没怎么起步,在经济上还主要是个农业国。而密西西比河流域则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业区。
  美国的农业,不同于某东方大国的农业。某东方大国的农业,一直以来都是以喂饱自己为目的的,但是美国的农业,却是从一开始就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肥沃而广阔的土地,使得美国能生产出远超过自己需要的粮食,而这些粮食,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出口换钱。
  在这个还没有火车的时代,货物要从内地运出来,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托内河航运,另一种是依赖重载马车。只是后者基本上只适用于数量较小,单价较高的东西。而粮食的运输,基本上就只能指望内河航运了。
  而密西西比河又是一条非常适合航运的河流,它的干流可从河口航行至明尼阿波利斯,航道长3400千米。除干流外,约有50多条支流可以通航。其中水深在2.7米以上的航道长9700千米。利用密西西比河水系,理论上可以非常容易也非常便宜地将农产品运到海边,装上海船,卖到欧洲赚钱。
  然而,密西西比河并没有完全控制在美国人的手中,这条河相当长的一段,以及最为关键的入海口,都在路易斯安纳。至于入海口,就是新奥尔良。
  在西班牙统治路易斯安纳时期,美国人利用西班牙的颓势,和西班牙人签署了《平克尼条约》,从而取得了在整个密西西比河干流航行,以及使用新奥尔良的港口设施的权利。
  老实说,《平克尼条约》对西班牙并不太公平,因为美国人给的通行费完全是象征性的,几乎是白白地获得了这些权益。
  但是如今,《平克尼条约》快到期了,而路易斯安纳的主人又换成了法国,情况就不太一样了。法国人比起西班牙人可要强势很多,像密西西比河水道,新奥尔良控制在法国人的手里,对美国来说,就好像某个部件被人家抓在手里了一样。
  一开始,美国人希望通过挑动、支持圣多明各的独立,让法国人在美洲失去一个关键性的支点,然后再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在原本的历史上,罗伯特·李维顿就是在拿破仑的远征军在圣多明各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之后,前来法国,向法国人提出,希望购买新奥尔良的建议的。而在失去了圣多明各这个支点之后,再加上欧洲形势紧张,大战随时都可能发生,拿破仑不得不接受了美国人的建议,甚至干脆将整个的路易斯安纳全部以低价卖给了美国人。(其实如果卖掉了新奥尔良,失去了出海口的路易斯安纳根本就无法维持。)
  但是如今,法国人已经通过和杜桑·卢维杜尔的谈判基本上解决了问题,而“自由贸易号”在此期间的战斗中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在两次战斗中,就消灭了三分之一的美国海军。所以,购买新奥尔良这样的建议,美国人自然是提都不提了,如今美国人前来,还真的只是来谈如何继续让美国人使用密西西比河的航道以及新奥尔良的港口的问题的。
  这种事情,并不难谈,法国虽然已经开始运作向北美的移民活动,并且也已经将一些欧洲人送到北美去了,不过现在还远不是和美国人翻脸的时候。北美是欧洲工业品,尤其是法国工业品的重要市场,跟谁过不去,也不能和钱过不去呀。
  反过来,其实美国人也不想和法国人翻脸,这一方面是因为英国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得罪了法国,美国的农产品很难再进入欧洲的市场了。
  所以,无论是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在这个时空里,虽然美国海军和法国海军在加勒比海一带,把狗脑子都打出来了,但是双方却一直都没有宣战,而且双方的商船依旧可以和平地到对方的港口去做买卖,甚至围观两国海军打架玩。
  在本时空,即使是“自由贸易号”就在新奥尔良附近海域击毁了“美国号”超级巡航舰,新奥尔良城中的人,无论是法国人,还是西班牙人,还是美国人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然后呢,然后大家继续该干啥干啥,美国人的商船照样在新奥尔良出入。
  所以,美国人要继续获得航道和港口的使用权,其实并不难,但是想要像西班牙统治时期那样几乎不受限制,恐怕就难了。但是既然在圣多明各的谋划至少暂时是失败了,而海上的结果对美国也并不有利。虽然“自由贸易号”已经离开了美洲,但她给年轻的美国海军留下的巨大阴影却不是那么容易散去的。所以就只能老老实实地谈交易了。
  除了密西西比河的航行权,以及新奥尔良的港口使用权之外,罗伯特·李维顿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从法国购买钢制火炮。
  当初法国人举办巴交会的时候,美国人也看到过法国人展出的钢制前装线膛炮。不过因为那东西太贵,而且美国自己也有生产火炮的企业,如果大量购入这种火炮,会损害国内的生产商的利益,所以当时美国人并没有大量购买这种大炮,而是和英国人一样,只少量的采购了几门,然后运回去做测试,并且让自己的兵工厂试试,看看能不能山寨一把。
  然而世界上逆向开发难度最大的事情一般来说总是这两样,一样是工艺,一样是材料。英国人在山寨法国人的钢炮的过程中,主要是遇到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对于英国人来说,问题并不算特别大。但是美国人的技术水平却是没法和英国人比的,所以,这两个问题,美国人都遇上了,而且目前都没有解决的办法。
  好在此前,北美这边也没什么钢炮,大家手里都没什么好东西,所以,美国人也没太觉得又赶紧把手里的青铜炮换成钢炮的压力。虽然各种测试都证明,钢炮在性能上,无论是精度还是威力都要远远超过青铜炮。
  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首先是“自由贸易号”用钢炮在安全距离上吊打了“美国号”和“国会号”。对这一战,美国人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没有钢炮,今后在海战中,就和没有大炮相似。
  接着路易斯安纳的法军也开始装备钢炮了,当然这还不是最该死的情况,最该死的情况是,就连加拿大人也开始装备钢炮了,甚至于前段时间,在和达科塔印第安人的一次冲突中,美国人还缴获了一门可能是英国人开发的,1.5英寸口径的轻型钢炮(法国人自从发明了公制单位之后,就不肯造这样的口径的武器了)。这种炮甚至可以用两个人拉着走,而两匹马,就可以把它拉着飞跑,但是它发射出的炮弹,射程和威力都远远超过了美国人的6磅和8磅炮。
  所以罗伯特·李维顿来法国还有一个目的是向法国订购更多的钢制火炮——虽然,国内的兵工厂对此非常不满,但形势逼人呀。
  然而刚到美国,罗伯特·李维顿就发现,法国人居然愿意出售能生产这种火炮的企业。这真是……罗伯特·李维顿盘算了一下,两大难题,材料的难题依旧无解,但是至少工艺问题不是问题了呀!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引进这样的技术,国内的兵工厂就继续能过日子了,而他也能获得更多的支持了。
第三百零三章,造不如买
  出售工厂给美国人,这事情对法国人来说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双方的谈判很是顺利。当然,从法国订购钢铁,然后再到美国造成大炮,再考虑一下因为配套设施,以及规模,以及工人工资上的差距,美国自己制造的钢炮,在成本上显然是要远远高出法国人在欧洲制造的钢炮的。
  更何况美国的兵工厂的那些老板们,难道就真的因为“爱国”就不爱钱了?真要是这样,当初他们怎么就不爱“联合王国”这个祖国了呢?“联合王国”怎么压迫他们,侵害他们的自由了?不就是为他们多收了点税吗?多收一点税,就“不自由毋宁死”了,还想让他们不赚钱?怎么可能呢?
  所以,几乎可以肯定,美国人造出来的大炮,卖给美国军队的价格,肯定是要比法国人包运费发货到北美的价格要高得多。甚至可能比英国人通过加拿大卖给印第安人的大炮的价格还要更高。
  不过,这并不是法国人需要考虑的事情,甚至也不是罗伯特·李维顿需要考虑的事情,反正又不用他掏钱。
  而且也许是因为考虑到美国远在新大陆,对法国危险有限,加上两国一向友好,法国人的要价也不高,于是这笔交易便迅速地敲定了下来,美国政府向法国订购一个年产两百门大炮的钢炮厂,以及一座水力发电厂。
  这还是法国第一次向国外完整的出口整个的水力发电厂。不过考虑到相关的科学已经公开,出口这类工厂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至于价格问题,约瑟夫是这样解释的:
  “美国的兵工厂,所有的原料都要从我们这里进口,所有的技术人员都要依赖于我们。发电站也同样如此。所以今后我们可以通过服务,将钱都弄回来。如果我们直接要一个高价,结果把他们吓退了,反而不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