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78

  正是个不修边幅的大块头,穿着宽大的鲜红色的呢上装,散开的领带垂到前襟装饰以下,露着脖子,外衣敞开着,上面的纽扣有些已经掉落,脚上是翻口长靴。他的头发胡乱竖着,假发里明显有马鬃。他脸上有点麻子,嘴角上却有和善的笑容,嘴唇很厚,牙齿很大,拳头粗壮,眼睛明亮。
  “很高兴见到您。”约瑟夫微微的弯腰道。
  “能见到一位未来的大科学家,我也感到很荣幸。”丹东也回答道。
  “这个俊美得就像是天使一样,只要多看他一眼就能让我妒忌得晚上都睡不着觉的家伙,是我们的朋友路易。”阿芒又向约瑟夫介绍刚刚带着他们进来的那个年轻人。
  “您好,我读过您的一些作品,如果今后有时间,我希望能向您请教一些数学上的问题。”那位叫做路易的青年说。约瑟夫也像他回礼,同时注意到,确实如阿芒说的那样,路易俊美得像像一个天使。微微卷曲的亚麻色的头发,凝脂般细腻光洁的肌肤,秋水般清澈而灵动的双眸……如果他愿意微笑一下的话,再配上这样的眼睛,哪怕他的眼光只是如五月的西风那样轻轻拂过,但却足以吹开任何一个姑娘的心中的玫瑰了。但是路易的脸上几乎看不到笑容,就像他真的是大理石雕刻成的一样。
  “他如果生在后世,啥都不用干,只凭着这张脸,就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了。”约瑟夫也忍不住带着些妒忌这样想道。
第三十四章,民科马拉和色盲丹东
  如果说路易是俊美到了某种极致,几乎就像是将金苹果交给阿芙洛狄忒的帕里斯王子从神话中走了出来,或者像是吹响了末日审判的号角的大天使带着火焰和霹雳从云层中降落到了人间的话;那阿芒给约瑟夫介绍的下一位朋友,在相貌上,几乎就是另一个极致了。
  这是一个干瘦的矮个子。他有着一张蜡黄色的脸,两只眼睛一大一小,鼻子很大但却很平,就像是有人狠狠地往上面打了一巴掌,以至于把它拍扁了一样。他的额头也很平,下颚却非常粗壮,而且向外突出。这使得他的嘴巴显得格外的大,猛的看过去,就像是一只癞蛤蟆。再加上枯瘦,但是指头关节却有些突出的手掌,以及因为皮肤病而显得格外干枯的,翻着皮屑的黑黄色的皮肤,这简直就像是从噩梦中溜出来的一个怪物。
  “约瑟夫,这是我的朋友马拉先生。”
  “很高兴见到您。”约瑟夫点点头,向他伸出了手。
  马拉也伸出手,握住了约瑟夫的手。不过他握得很浅,几乎只是用指头尖轻轻地捏了捏约瑟夫的指头尖。约瑟夫发现,马拉的手相当的冷。
  “波拿巴先生,我看过您的论文,您认为光是一种波?”马拉慢条斯理地说,他的声音也同样的冷。
  “这并不是我认为,而是现有的证据让我更倾向于这个判断。我本人对于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并无成见。”约瑟夫回答道。
  “您为什么不敢明确地支持自己的观点,而要用这样软弱的说法来掩盖自己的立场呢?这是不是因为您自己对自己的判断也没有信心呢?”马拉却用一种带着嘲讽的口吻这样说道。
  约瑟夫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一句话在心中一下子冒了出来:“丑人多作怪!”
  的确,“丑人多作怪”。一般来说,颜值太低的人,在社会上容易受到各种歧视,这些歧视,常常会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并让他们变得充满了攻击欲。在约瑟夫看来,马拉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不过约瑟夫这时候还不太想得罪马拉,因为得罪这家伙实在是太过危险。虽然约瑟夫对大革命的历史并不是非常清楚,(毕竟在穿越前,这是外国历史不是?说实话,能知道马拉的名字,那也已经说明当初他上历史课和美术课的时候没打瞌睡了)但是他也知道,马拉恐怕要对大革命中的很多的骇人听闻的暴行负责。这里面公报私仇的恐怕绝不会少,约瑟夫可不愿意惹上这样的一条疯狗。
  “反正这家伙活不了多久的,就先让让他吧。”约瑟夫压下反唇相讥的打算,这样对自己说。
  “我对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的确并无成见。至于我的观点,我的观点是,它到底是什么,要看实验现象以及数学解释。如果能用数学方式,从粒子的角度解释干涉现象,那我也会很高兴。毕竟世界如此纷繁,我们真正能信靠的也只有数学而已。”约瑟夫解释道。
  “啊,约瑟夫,你的这个观点很有点毕达哥拉斯的感觉呢。”一边的丹东微笑道,“万物皆数吗?”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他和他的弟子组成了一个重要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一学派的一个基本理念便是“万物皆数”。他们认为数学是唯一可以用来描述整个世界的东西,也是世界真正的本质所在。
  “我可没有他们那么狂热。”约瑟夫微微的笑道,“至少,我不会因为有人发现了无理数,就把他丢到海里去。不过,我的朋友,您可也这样考虑一下。我们的视觉可靠吗?那可不一定,比如说,我就发现,有些人看到的色彩和别人不太一样。我想……”
  “等等……你刚才说什么?你说有些人看到的色彩和别人不一样?你确定有这样的人?”马拉突然打断他道。
  “是的,怎么了?”约瑟夫问道。
  “这也许是一种新的,以前人们没有注意到过的疾病。”马拉道,“你能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吗?”
  “我小时候有个朋友,有一天突然跑来告诉我说,他发现我家的天竺花在白天和傍晚的时候都会呈现不同的颜色。白天的天竺花呈现出天蓝色,但是傍晚的天竺花却是鲜红色的。但是,在我看来,任何时候,那些天竺花都是粉红色的。当我告诉他这一点的时候,他还非常惊讶,甚至怀疑我的眼睛有问题。于是我们又找了几个人来问,结果,除了他的兄弟之外,大家都赞同天竺花应该是粉红色的。后来我们又发现,他的舅舅也认为那些天竺花白天是蓝色的,傍晚是鲜红的。不过当时我还很羡慕他们,因为他们能看到两种颜色的天竺花。”
  “你的那位朋友能找来让我看看吗?”马拉又问道。
  “他是科西嘉人,在科西嘉,现在可没法找过来。”约瑟夫摊开了手。
  “啊……”马拉刻薄地撇了撇嘴道,“波拿巴先生,您知道吗,我有一个朋友弹跳力惊人,能直接跳到月球上去。”
  约瑟夫赶紧在心里对自己说了好几句“不要和这家伙一般见识”,才算是压住了直接反唇相讥的冲动。但这时候,丹东却开口道:
  “难道,难道天竺花白天和傍晚时候的颜色并没有变化?只是我看错了?是我的视觉有问题?”
  于是大家便一起将目光投向了丹东。
  “你们这么盯着我看干什么?”丹东道。
  “丹东,在你眼里,天竺花白天和傍晚颜色会变?”马拉用观赏珍惜动物一样的眼光盯着丹东问道。
  “是呀……你们看到的不是这样?”丹东反问道。
  “你看看这是什么颜色?”马拉突然指着路易的头发问道。
  “亚麻色,应该是吧?”丹东有点不太敢确定。
  “嗯,没错,没问题呀……嗯,阿芒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马拉又问道。
  “绿色的呀。”丹东立刻回答到。
  “你再看看?”马拉道。
  丹东睁大眼睛,盯着阿芒的帽子看了一会儿,然后道:“就是绿色的呀。”
  “老天!真的有人的眼睛看到的颜色和别人不一样!阿芒的那帽子明显是浅红色的呀!”马拉拍着手道,接着他又转过头对约瑟夫道,“波拿巴先生,您看看您有多么迟钝,您难道不知道这是医学上的一个大发现吗?”
  “我毕竟不是医生。”约瑟夫微笑道,“在医学方面,我几乎完全就是个文盲。”
  “你不打算就这个问题认真研究一下吗?”马拉问道。
  “不,这不是我熟悉并且感兴趣的领域,有还有很多数学方面的问题有待研究呢。”约瑟夫回答道,“让我们还是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吧。我认为,我们的视觉不可靠,我们的听觉也是一样。有些人宣称他们能听到一些别人听不到的声音……”
  “那不过是神棍们骗人的把戏罢了。”马拉插嘴道。
  “普通人也有这样的时候。”约瑟夫道,“比如做梦的时候,我们就能听到很多根本不存在的声音,看到很多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我们的视觉会骗我们,我们的听觉会骗我们,甚至于我们的想象力都能骗我们,比如0.9999……等于一。但是,数学不会。嗯,我记得是哪位神父说过:‘天翻地覆时,十字架屹立。’‘十字架’能不能屹立我不做评论,但是我敢肯定,哪怕是整个太阳系都完蛋了,我也敢肯定,两点依旧能决定一条直线。所以,在其他的东西都靠不住的时候,我能信靠的,也只有数学了。既然数学的计算表明,光很可能是波,那我就承认这种可能。”
  “那如果你的数学的计算表明,光在很多时候也像是粒子呢?”马拉又问道。
  “那它就也可能是粒子。”约瑟夫回答道。
  “无可救药的毕达哥拉斯信徒。”马拉摇摇头道,“波拿巴先生,真理不仅仅只通过数学呈现,它还有其他的,更高的呈现方式。”
  “什么方式?”约瑟夫问道。
  “来自于灵魂的直觉。”马拉回答道,“你看过《论人的灵魂》和《关于人的哲学论文》吗?我觉得这里面的一些看法很有道理。比如说,不同人的眼睛看到的色彩不一样,那肯定和他们的灵魂相关……”
  “《论人的灵魂》和《关于人的哲学论文》”这两篇东西,拉瓦锡在闲谈,提到马拉的时候倒是提到过这两篇东西:
  “那个马拉,在他那篇狗屁不通的论文中,还引用了同样两篇狗屁不通的文章,什么‘《论人的灵魂》和《关于人的哲学论文》’里面的狗屁不通的呓语。就那种混乱不堪的思维方式,我就敢肯定,那两篇匿名发表的玩意儿,也是他自己写的。”
  如今看来,拉瓦锡的这个猜测应该是非常靠谱的。
  “真没想到,在这个时代里,也能遇到民科。”约瑟夫忍不住在心中感叹道。
  不过后世的经验让他明白,不要试图说服一个民科,不要试图和一个民科争论,因为他会把你强行拉倒低智商的领域里,然后用他丰富的SB经验来击败你。当你面对一个民科的时候,唯一明智的做法就是赞同他,鼓励他,把他培养成一个大SB。
第三十五章,对兄弟们的安排
  秉持着这一原则,在此之后,约瑟夫对马拉的那些民科奇谈,都采取了不但不反对,甚至还加以称道的做法。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知易行难的。决定采用“赞同他,鼓励他,把他培养成一个大SB”的方针不难,但是违心的去赞同一种很SB的观点,真的让人难受。约瑟夫甚至都想起了他上辈子看到的,关于民国大诗人张宗昌的段子。
  据说张司令把自己写的那些诗(也就是诸如“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上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之类的大作)编了个诗集,然后找来了一位老先生,让他品鉴一下。这老先生一开始不知道这东西是张宗昌写的,看了之后,便说了句实话:“狗屁不通!”
  张司令一听勃然大怒:“敢说老子写的诗‘狗屁不通’?我看你这老小子是不想活了!来人呀,给我把这老东西拖出去毙了!”
  老先生一听,知道坏了,赶紧跪下央求道:“司令,司令,我人老眼花,刚才没看清……您让我再看看……”
  张宗昌便让卫士暂时放开那位老先生,拍着腰间的盒子炮对他说:“老东西,这次可要看仔细了!”
  那位老先生将张司令的诗集认认真真地又看了两遍,然后叹了口气,放下诗集,站起身来对张宗昌道:“司令,您还是叫人把我拖出去毙了吧。”
  如今约瑟夫便很有点想要对正说得唾沫星子乱飞的马拉说:“您还是把我拖到断头台上面去吧。”
  好在丹东似乎也对马拉非常不以为然,于是便站出来和马拉争论。马拉也便放过了约瑟夫,一门心思和丹东争执起来。
  阿芒便又带着约瑟夫和其他的几个人认识了一下,他告诉他们,约瑟夫是科学新星,而且在艺术上也很有眼光,比如说他的那部未完成的《斯巴达克斯》当中,就有不少内容源自于约瑟夫的建议。
  于是大家便聊了起来。大凡是法国的年轻人在一起聊天,如果话题不是女人的话,那就肯定是政治。然后约瑟夫惊讶的发现,在他身边的这些未来的雅各宾派的大佬们(当然,最为著名的那位罗伯斯庇尔并不在),在这个时候,政治态度似乎并不激进。
  马拉主张君主立宪——这也许和他在英国留学过有关。丹东则更保守一些,他认为,开明君主制才是最好的制度——在这一点上,他和伏尔泰的观点基本一致。路易呢,他的政治观点更倾向于马拉,甚至是更倾向于奥雷诺一点,但是很显然,相比丹东,他似乎更讨厌马拉一些。而这里的主人阿贝尔这不太关心具体的政体,他更关系的是对底层的那些无套裤汉的权利的维护。
  认真的说来,支持共和制的,几乎就只有奥雷诺一个人,而即使是奥雷诺,其实也不是特别坚定,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无法实现共和制,那君主立宪似乎也不是不可接受。总的来说,那就是如果他们现在被某种力量突然的抛到几年之后,那他们肯定会被将来的自己以“反革命”的罪名推上断头台,或者干脆就挂在路灯杆子上的。
  “这也正常,正因为他们如今还算温和——事实上在现在,即使是最为激进的青年,也不过是激进到这一步而已——所以奥尔良公爵他们才觉得自己可以利用他们,利用这些干柴堆里的小火星,将自己推上王位。他们却不知道,大火一旦烧起来了,局面就未必是他们能够控制得了的了。这真是‘玩火者必自焚’了。”约瑟夫忍不住这样想道。
  应付这样的集会,对于约瑟夫来说并不算难。他是后世穿越过来的,各种各样的政治理论、政治体制以及各种各样的政治实验他不知道见过多少。要应付这些政治上还非常不成熟的未来的大佬并不是什么问题。而他随便抛出的一些观点,都能让这些青年们感到深受启发,以至于就连一直冷静得像是大理石像的路易,也发出了“世界上居然有像波拿巴这样多才多艺的人”的感叹。
  事实上,一开始,约瑟夫对于是不是要接受阿芒的邀请,参加这些“激进分子”的聚会其实是颇有点犹豫的,因为这些人在即将到来的大革命的狂潮中,大部分不是砍下了一大堆的脑袋,就是被人家砍了脑袋,其中的一些既砍了大堆的脑袋,也被人家砍了脑袋。和这些危险分子交往太多了,恐怕也会很危险。但是考虑到大革命毕竟是无法避开的洪流,所谓无法避开,其实就是说,不认得这些危险分子,和他们全然没有交往,同样也是危险的。所以最后约瑟夫还是决定,必须和这些人打打交道,但是一定要保持好距离。既要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好感,省得有人将来针对自己,又不能和他们太过密切,免得不必要的卷入政治斗争。
  总的来说,约瑟夫觉得自己的表现应该还算不错,就算是马拉,在自己将继续研究色盲,甚至是发现色盲的荣誉让给他之后,其实他对自己的态度也好转了不少。虽然他说话还是非常习惯性的夹枪夹棒的。但约瑟夫还是感觉得,马拉对自己并没有多少恶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