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278

  是的,全爱尔兰的两大根据地的郡大队和区小队如今集中起来,足足又多了一个五六万人的师。再加上第二师的四万多人马,似乎完全可以强攻阿斯隆了。
  但是奥哈拉还是忍住了冲动,这首先是因为纪律,既然统一爱尔兰人联合会军事委员会已经做出了佯攻的决定,他就不会任意去改变它。除非驻守阿斯隆的英国佬自己出了问题。
  其次也是因为奥哈拉知道,虽然郡大队和区小队的人数不少,但是他们的训练水平和装备水平都和主力部队有明显的差距。他们的装备水平只是刚刚接近公认的没有战斗力的“治安部队”,而训练水平甚至还不如“治安部队”。当然,靠着大无畏的勇气,战斗到底的决心,他们可能能吊打那些“治安部队”,但是如果要进攻那些坚固的工事,虽然没有不怕牺牲的勇气,没有战斗到底的决心,是肯定不行的。但是仅仅只有这些,也是远远不够的。
  既然计划已经确定了,爱尔兰独立军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沼泽战专家爱德华·斯坦福德因为在和爱尔兰人的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如今已经是一位上校团长了,而他的团此时正被部署在阿斯隆。如今,联合王国已经和叛匪们彻底翻了脸,上面告知他们,要立刻做好防御准备,叛匪们很快就会向阿斯隆发起攻击。
  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知道,诺福克公爵正在努力的让国内尽可能多的派出部队来,但是在国内的援军到来之前,英军在爱尔兰如今是处于劣势的。爱尔兰人肯定会趁着这个机会,试图抓住这个时间差,围攻阿斯隆,以图摧毁这个最重要的据点,从而彻底地摧毁这条关键性的铁路。
  为了引诱爱尔兰人围攻阿斯隆,上面是很花了一些力气的。首先,这座据点驻守的兵力不能太多,太多了,爱尔兰人觉得没有在英国大举调兵前攻克它的可能,就不会来进攻它。那么诺福克公爵的,用这个据点吸引爱尔兰人,然后通过铁路迅速将主力部队调过来,进行一场决定性的主力会战,并在这样的一场大战中摧毁爱尔兰独立军的主力的构想就无法实现,那么即使调来了更多的军队,也不过是重复从前的故事,联合王国的军队,在一次又一次规模小,密度高的小战斗中不断地失血,而战争似乎永远没有一个尽头。
  但是如果驻守的军队人数太少了,万一真的守不住,被爱尔兰人真的包馅饼吃掉了,那就亏得大了,后面的战争就更不好打了。
  最后,在经过认真的讨论之后,英国人觉得,靠着“波拿巴饰金盾”模式的防御,再加上大概六千多真正的英国陆军,应该还是能守得住,并且坚持到大部队赶到的。而六千人这个数量,也不至于真的把爱尔兰人吓得不敢进攻。
  这天清早,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早早地就醒了。他从床上起来,拉开窗帘,向窗外张望了一下。
  这时候时间还早,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大地上笼盖着一层暗青色的雾气。这也是这个季节常见的事情,有的时候,大雾升起来之后,直到中午才会散开。这样的天气显然对防御不利,进攻方靠着雾气的掩护,很可能就悄悄地摸上来,然后用炸药包和爆破筒一下子就把一座碉堡送上了天。
  于是,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立刻紧张了起来,他马上穿好了军装,出了门,带上几个卫兵,便往前沿过去了。
  等,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到了前沿的防御工事的时候,按时间,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但是雾气却更加的浓厚了,白茫茫的一片,能见度甚至都下降到了不足三十米。
  “有什么动静吗?”,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向这个时候正在当班的理查德营长问道。
  “不清楚,什么都看不见。有人听到雷场那边似乎有一点动静。但是不知道是什么?也许是人,但也可能是其他的东西,比如兔子什么的。我们朝那边盲目的开了几枪,但是有什么效果我们也不知道。”
  “我们的军犬有反应吗?”,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又问道。
  “有一些反应,但是如果是兔子,它们也一样有反应。上次有一条狗,跟着一只兔子跑进了雷区,然后……”理查德要了摇摇头。
  “活见鬼,”,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道,“今天雾气很大,一会儿都不见得能散,你们要多留神,警觉一点,可不要让爱尔兰人把炸药包偷偷地放到了你们的鼻子底下。”
  “外面那么大的雷区呢,他们哪里就这么容易进来?”理查德营长摇了摇头,但他看了看,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的脸色,便又补上一句,“当然,我们会提高警惕的。”
  “汤姆,我估计这两天之内,他们就会有所行动,你可不能不当回事。”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说道。
  “是是是,团长,您放心,我睡觉都睁着一只眼。”
  就在他们说话的同时,一群爱尔兰独立军的战士已经趁着大雾,来到了英军防线前沿的雷场。
  和英国工兵式的低效率的探针排雷不一样,爱尔兰工兵的手中可是有最先进的法国探雷器的。这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东西,能清楚地感应到埋在地下的金属物品,比起英国工兵的那种傻不拉几的到处乱戳的金属探针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
  每当探测到地下有地雷的时候,爱尔兰工兵们就会停下来,然后摸出长长的金属探针,进一步准确地确定地雷的位置,然后再小心地将它们挖出来。靠着浓雾的掩护,这些工兵们很快就在雷场中开辟出了一条安全通道。
  紧接着,带着炸药包和爆破筒的士兵们便越过了雷区开始逼近英军的堡垒群。
第四百三十四章,大雾
  但是在这个时候,英国人布置的军犬就发挥作用了。它们纷纷狂吠了起来。
  “各单位注意警戒!各单位注意警戒!反步兵定向雷做好准备!火炮装霰弹准备!”理查德营长一听到军犬们的吠叫响成一片,立刻便拿起一个话筒喊起了话,而便原本准备离开的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也停下了脚步。
  “他们来了!”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一边说,一边睁大了眼睛,试图透过浓雾,看到雾气后面的情况。当然,浓雾还没有散开,他也就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前面二三十米的距离。
  在犬吠声响起之后,爱尔兰人自然知道,英国人此时已经有了防备。但他们依旧展开松散的队形,抱着炸药包,拿着爆破筒继续向前。
  能见度只有二十多米,最多也就三十米。一个猛冲,就能冲上去。这个时代还没有机枪这样的大杀器,能起到替代作用的就只有发射霰弹的大炮和阔剑这样的反步兵定向雷了。
  这两样东西的火密密度当然是非常够用的,但是火力持续性就差很多了。如果敌人一下子冲上来一大群人,那这些东西的效果一点都不比机枪差。但是如果敌人第一波上来的人不多,在打完一轮之后,第二波立刻又上来了,那这种配置的火力持续性就很成问题了。
  更重要的是,铁丝网距离堡垒足足有四五十米。这在正常的时候是一个很合适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步枪,定向雷,火炮霰弹都有相当好的命中率。
  但是在这个时候,铁丝网却隐没在了雾气中,完全看不见了。
  英国人在铁丝网上挂了不少的铃铛,只要铃铛一响,那就说明有人在弄铁丝网。不过这个设计针对的是夜间的情况。夜间听到动静,探照灯便照过去,然后步枪、火炮霰弹,还有定向雷就可以依照需要开火。但是这个时候,却是浓雾笼罩,探照灯在这个时候根本没用。
  爱尔兰人很快就到了铁丝网旁边。他们从背包中掏出钢丝钳,先小心地将铃铛从铁丝网上取下来,然后便用钢丝钳破坏铁丝网,在铁丝网上剪出一个个缺口。
  当然,在这当中,还是有人弄响了铃铛。
  “长官?怎么办?”理查德营长问道。
  “开枪,让士兵们向着铃铛响的地方开枪!但是定向雷和火炮先不要动!”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说。
  于是英国人便开始噼噼啪啪地开枪了。只是因为他们看不到目标,所以这些盲目的射击并没有给爱尔兰独立军的战士们带来太多的阻碍。
  “杰瑞,别担心,英国人这也就是在给自己壮壮胆子而已。”跟在后面一点的,手持爆破筒的独立军排长马特拉小声地对在他旁边,手里拿着一把上了刺刀的步枪的战士说。
  “我知道,我不紧张。”那个战士回答道,他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步枪,因为太用力,手指关节都有点发白了。
  马特拉呵呵一笑,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将目光又转向了正在扩大的铁丝网缺口。
  “让士兵们上刺刀。”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说,“敌人马上就要冲上来了!我们很可能要靠刺刀来作战了!”
  命令被传达了下去,英军士兵开始上刺刀,并做好了冲出战壕,和那些爱尔兰叛匪进行刺刀战的准备。
  “我们的刺刀战水平不是叛匪能比的,我们一定能靠着刺刀战获胜的。”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给下属们打气说。不过他同时却在心中痛骂这该死的天气。因为他知道,刺刀战中训练固然重要,但是士气更为重要。以他和爱尔兰人打交道的经验来看,爱尔兰人的训练水平的确多半赶不上英军,哪怕是爱尔兰的“主力部队”也是如此;但是他们的士气却是出奇的高昂,哪怕是那些土叛匪也是如此。
  一支队伍,如果有足够高的士气,那他就能在白刃战中承受更大的伤亡。而白刃战,只要不出现一方士气崩溃,然后被人家追着砍的局面,交换比无论如何都大不到哪里去。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的确有把握在人数相当的白刃战中,交换比占上风。但是,他这里才多点人,人家叛匪,那是有好几万人的!要是在白刃战中损失大了,城防司令威尔逊将军肯定会找自己的麻烦的……
  这时候,一些隐隐约约的身影已经出现在英军的视线中了。这些稀稀落落的身影向着英军阵地便冲了过来,同时向着英军这边丢出了手榴弹。
  英军开枪朝着这些人射击,或者也对着他们投出了手榴弹。不少的爱尔兰人被打倒在地,但是因为双方的距离太近,还是有一些爱尔兰人举着炸药包、爆破筒就冲上来了。然后,随着一声声的爆炸,一些掩体,连着掩体中的英军便在爆炸中飞上了天。
  这时候更多的人影在迷雾中显露出来了!
  “开炮,开炮!使用定向雷!”理查德营长喊道。
  布置得更靠后的火炮响了起来,霰弹将一些爱尔兰人打翻在地,一些定向雷也响了起来。但是因为前面爱尔兰人的一波炸药包和爆破筒也炸坏了不少的定向雷,这一轮的齐射,虽然给爱尔兰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是却并没能阻止他们继续向前冲。而这个时候,英国人的火炮和定向雷都来不及再打第二轮了。
  事实上,即使是第二轮冲上来的爱尔兰人,人数其实也不是特别的多。只是因为浓雾的遮挡和紧张的心情的影响,英国人才会做出这一轮冲上来的人很多的错觉。但是在这一轮的炮击和定向雷轰击中,死掉的爱尔兰人其实并没有英国人想象的那样多。
  “上刺刀!反冲击!炮兵对二号目标区域进行覆盖射击!”看着又冲上来了的爱尔兰人,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下令道。
  如果让爱尔兰人再冲上来,一顿炸药包,那损失就真的太大了。所以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还是决定,立刻用刺刀反冲击,将爱尔兰人打下去。
  如今受到堕落的法国人的影响,欧洲军队原本充沛的武德也渐渐地堕落了,就连拼刺刀这样武德充沛的事情,也开始变得费拉不堪了。
  在以前的“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的武德充沛的日子里,大家都老老实实地用刺刀说话。那才是纯爷们,真汉子呀!但是如今呢,规矩都被法国人弄坏了,他们发明了在刺刀战的时候,刺刀和霰弹枪混编,刺刀控制距离,然后用喷子喷人一脸的猥琐战术,弄得现在的拼刺刀,名义上还叫拼刺刀,但实质上已经变成了拼喷子了。这真是费拉不堪,费拉不堪!
  如今整个欧洲,包括英国和爱尔兰,都受到了法国人的这套费拉不堪的战术的影响,所以他们的拼刺刀的队伍的配置也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两把带刺刀的步枪配一把泵动霰弹枪。于是战场上顿时响起了一片霰弹枪的砰砰声。
  同时,英国人的炮兵也不断的对着爱尔兰人可能增援上来的通道,用榴霰弹进行炮击。要说这样的,完全盲目的炮击当然效率不高,但是还是给爱尔兰人后续部队的进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英国人还是勉强靠着刺刀战逼退了爱尔兰叛匪,守住了第一道防线。
  在击退了爱尔兰人的第一轮进攻之后,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看看雾气也渐渐的散开了,便离开前沿回到自己的团部。刚刚进到团部,就有人告诉他:“团长,威尔逊将军让您立刻去指挥部。”
  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立刻便赶到威尔逊将军的指挥部。
  这时候,其他的几个团长也都已经到了。见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也到了,威尔逊将军便道:“既然现在人都来了,大家就都说说自己的防线上的情况吧。”
  于是除了作为总预备队的格雷夫团之外,其他的各个团都开始介绍起他们受到的攻击的情况,以及如今的损失。基本上来说,要么是弹药消耗巨大,要么呢,就是人员损失很大。个别部队甚至发生了丢失阵地的情况。
  “诸位注意到了,因为天气的影响,现在出现一些我们意料之外的情况。”威尔逊将军道,“明天会不会继续出现这样的大雾还很难说。如果此后几天,还是这样的鬼天气,那以今天的伤亡和弹药消耗速度,我们的局面会非常危险。大家对此有什么建议吗?”
  “我建议,我们要立刻向都柏林和戈尔韦发报,请求增援。否则,如果继续出现大雾天气,我们的防御很可能会出现严重问题。”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立刻开口道。
  “但是,上面给我们的任务是守住这里至少一个月,以便国内的援军能到达,然后……”另一位团长说道。
  “今天我的团没有丢失阵地,而且打死了不少的叛匪,但是仅仅我的团,在今天一个上午,就阵亡了差不多七十人,再加上受伤而至少是暂时失去了战斗力的,也大概有近一百人。要是再来几次这样的大雾,我的整个团就要失去战斗力了。我刚才听到各位上报的结果,损失并不比我小。按我在爱尔兰这么些年的经验,在这个季节出现大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连续出现好几天的大雾也是完全可能的,一旦这样的局面出现,失守也不是不可能,我们有必要进行这样的赌博吗?”
第四百三十五章,压力
  “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威尔逊将军说,“您在爱尔兰已经好几年了,您见过的最长的一次连续的大雾,是连续多少天都出现的?”
  “大概三四天吧。具体的,我记得也不是特别清楚。”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回答道。
  “三四天的话,我们应该还能支撑住。”威尔逊将军说,“我们采用不惜弹药消耗的方式,应该能支撑至少两个星期。两个星期时间,我们还来得及求援——就算连续出现一个星期的大雾,我们也能支撑到援军到达。”
  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能理解威尔逊将军的想法。对于威尔逊将军来说,因为天气上的一点原因就放弃原本可以让他立大功的作战计划,这肯定是不行的。而且爱德华·斯坦福德上校也觉得威尔逊将军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他之所以在前面有那样的提议,更多的原因在于他要表现得稳重一些。在英国陆军中,风气和海军是有一点不一样的。在海军那边,希望每一位军官都是热血中二的狂徒;但是在陆军这边,团长以上,就需要表现得保守一点,才会让人觉得靠谱。
  不过如今既然将军已经表明了决心,那么大家自然都表示支持了。然后大家便都回去布置防御了。
  在击退了爱尔兰人的进攻之后,英国人自然要抓紧时间来巩固防御,比如说重新修复铁丝网,甚至是重新布雷。但是那些该死的没有荣誉感的法国人给那些同样没有荣誉感的爱尔兰叛匪了不少恶毒的东西,比如说他们特别生产了一种使用无烟火药的步枪,而且给他们配备了望远瞄准镜,以及一身花花绿绿的,全是乱布条子,就是乞丐都不屑于穿的,一点荣誉感都没有的衣服。
  然后这些拿着这种枪,穿成这个样子的家伙就躲在远远的,不知道什么地方,朝着那些出来修铁丝网,埋地雷的英国士兵开枪。而且那些爱尔兰人的枪法很不错,几乎每次开枪都有人会中弹。
  而且,那些爱尔兰叛匪不但枪法很好,心肠也格外的歹毒。他们第一枪往往并不会直接打死,而是将英国士兵打伤,让他躺在那里流血,呼救,然后再射杀那些试图前来营救的士兵——这真是太不费厄泼赖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