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278

  当然也有人说,那些爱尔兰叛匪平时都是说法语的,甚至有人说,这些打黑枪的,根本就是该死的法国佬。这种说法在战火重燃之前倒是很有市场。(那个时候的小规模冲突中,已经有这些家伙在行动了)因为上面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指责法国,顺便维持一下对爱尔兰叛匪的心理优势——爱尔兰人这么笨,不可能有这么厉害。
  但是等战火重燃之后,这样的宣传反倒是少了,因为英国人很快就发现,这种宣传带来了一种意料之外的后果——很多士兵觉得要对付爱尔兰人,那没啥问题,但是如果会在战场上遇到法国人,那好像还真有点怕怕的……
  所以,如今英军已经不宣传那些家伙是法国人了。
  但是不管宣不宣传,这些疑似法国人给英国人带来了一定的伤亡,干扰了英国人修复工事的工作,并且让英国人的士气大受影响。为了驱赶这些家伙,英国人不得不派出骑兵,然后骑兵被人家布置在更远一点的地方的步兵打了两轮齐射,又挨了几发“野猪群驱赶器”,然后就被驱赶回去了。
  趁着骑兵出去的空当,英国人修复了一部分铁丝网,还把受伤的士兵救了回去——虽然救回去了,也是个没有战斗力的累赘了,但要是不救,对士气的打击那就是毁灭性的。
  至于补上地雷,以及给铁丝网挂上铃铛这种精细活,考虑到那些打黑枪的还在外面,这真的不是白天能干的,要干,也得等到晚上才行。
  当然,等到了晚上,其实也没能干,因为爱尔兰人趁着晚上又来进攻了。如今铁丝网外面的雷区已经不存在了,这天又是后半夜才有月亮,所以太阳一落下去,周围顿时就是一片黑暗。
  爱尔兰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因为能见度的下降能大幅度的降低敌军的防御工事和火力的效果。这对于出于火力劣势的爱尔兰人自然是有利的。事实上,在历史上,那些士气高昂,但是装备却不占优势,甚至是处在劣势的军队,往往都喜欢玩夜战,比如后世的某些东方国家的军队。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夜视技术大发展之后,才被颠倒过来。而在这个时代,发动夜袭也是爱尔兰人常用的手段。
  不过夜间并没有雾,所以能见度上反而比上午的时候要好一些,再加上还有探照灯,所以英国人的防守比起白天的时候,反而更有章法了一点。但是那些探照灯却遭到了意外的打击,爱尔兰人似乎装备了一种射程非常远的步枪,专门用来射击探照灯,结果探照灯经常一到关键的时候,就被打灭了。
  爱尔兰人用爆破筒轻易地解决了铁丝网,而此时,英国人便开始用火炮发射霰弹来压制爱尔兰人的冲锋。但很快,英国人就发现,爱尔兰人那边出现了奇怪的东西。他们好像是把大炮趁着黑夜拖到前沿来了。只见黑暗中突然亮起一股火光,接着便有隆隆的炮声响起,然后……然后在英国人的炮位附近就会发生爆炸——该死的法国佬,这是高爆弹!
  事实上这些高爆弹对英国人造成的损失并不算特别大,但是对英国人的士气的打击却是相当大的。因为这东西的出现,似乎意味着爱尔兰人的攻坚能力超过了他们以前的预计。原本只准备了一桌子菜,结果来了两桌子客人,你说这可怎么搞!
  经过一晚上的战斗,靠着无后坐力炮的支援,爱尔兰人竟然夺取了好几处阵地,而且直到天亮,英国人都没能将他们从这里赶出去——仅仅一天时间,阿斯隆的防线上就被敲出了几个缺口。
  第二天,英国人又向着这些被爱尔兰人攻占的阵地发起反攻。但是反攻并不顺利,双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伤亡,而英国人并没能将爱尔兰人从阵地上赶出去。于是,是否应该立刻求援又一次成了问题。
第四百三十六章,失败
  其实不仅仅是在英国人那里,就是爱尔兰人,也根本就没想到这两天老天爷这么帮忙,进攻好像相当顺利。于是至少是二师的那些家伙,甚至都忍不住动了假戏真做的心思,忍不住想,要不咱么干脆,就真的把阿斯隆拿下来吧!甚至就连二师长奥哈拉都动了这个心思,也算是杰瑞别左轮——起了打汤姆的心肠。
  但是起了打汤姆的心肠归起了打汤姆的心肠,真要打,可没那么容易,别的不说,上面就没给他们准备多少弹药。尤其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古斯塔夫无后座力炮”的炮弹,昨天一晚上就已经消耗了三分之一了。所以,真的要想打汤姆,他首先就要让军事委员会的人将更多的炮弹拨给他。
  “这可不行,军事委员会已经有决定了,这是战略决策,哪能随便乱改?再说了,前面我们进展不错,那是因为天气特别合适,但是你看,今天就没有大雾,所以,英国人的反攻,也被你们轻松打回去了……嗯,说起来我们的运气是真不错,但是我们打仗可不能把宝都压在运气上你说是不是?”于是奥哈拉师长的建议,就这样被拉塞尔会长否决了。
  不过奥哈拉师长还是要倒了一些炮弹,因为要完成佯攻任务,要迫使英国人在援军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出兵给阿斯隆解围,他们的确需要给阿斯隆的英国人施加更大的压力。
  只是天气也不再帮助爱尔兰人了,大雾没有再出现了,但是爱尔兰人靠着新武器和高昂的士气依旧获得了出乎英国人预料之外的进展。
  但是英国人依旧没有立刻从都柏林和戈尔韦派出军队来给阿斯隆解围。看来英国人觉得他们还能够继续支撑。于是,为了增加对英国人的压力,就连拉塞尔会长也不得不向奥哈拉倾斜资源。
  但是英国人对爱尔兰人的进攻适应得相当快,他们很快就适应了爱尔兰人的“无后坐力炮”,这种武器虽然威力巨大,但射程有限。虽然法国人宣称这东西有四百米的直射射程,但是如果要保证精度,射手们往往需要冒险逼近到两百米左右再开火。而为了节省珍贵的炮弹,炮手们往往会冒险逼近到百米左右才开火射击。而在这样距离上,英国人的排枪射击已经能对射手造成相当大的威胁了。
  英国人专门集中了一些枪法好的士兵,让他们专门负责打击爱尔兰人的“无后坐力炮”手。这也导致爱尔兰人的炮手消耗得甚至比炮弹都快。而没有大雾,也使得排雷变得困难了起来。法国人虽然也向爱尔兰人提供了火箭排雷的手段,但是同样受制于金钱的问题,他们手中的这些东西也很少(这东西比探雷器贵多了),而使用探雷器,排雷速度很慢,即使是晚上,因为英国人的探照灯的存在,要在英国人的前沿阵地排雷,也是非常困难的。
  这都使得后面的进攻变得更加的艰难了,而英国人呢,依旧不紧不慢地等待国内的援军到达。依据联合会在都柏林的情报人员发回来的关于每天进港的英国船只的情况来推断,英国人从本土来的援军正在不断地到达,数量可能已经超过了两万人,而且新的军队还是不断的被送到都柏林。估计再过几天,新到的英军的总人数就要上升到五万了,再加上原有的部队,仅仅从都柏林可以派出来的援军就可能达到七八万人了。这样的力量已经不是爱尔兰独立军的阻击部队能够挡得住的了,而英国人并没有将援军运送到戈尔韦,这说明英国人根本不打算从戈尔韦出兵来给阿斯隆解围,所以,在东边挡住都柏林的援军,在西边抓个时间差吃掉戈尔韦的援军的计划已经不可能成功了。
  既然如此,爱尔兰人便干脆改变了计划,将第一师也加入到对阿斯隆的围攻中。但是这并没有起到所谓的决定性作用,因为阿斯隆要塞的范围有限,容纳不了那么多的攻击部队。所以此后几天的攻击,取得的进展都有限,但是伤亡反倒是大了起来。
  诺福克公爵要求的五万援军基本都到位了。他甚至还有闲暇让他们稍作休整,然后才派出了七万人的军队,去为阿斯隆解围。
  虽然在派出军队的时候,诺福克公爵一点都不着急,但是援军一旦出发,他就不停地催促着他们加速前进。他知道,援军一出动,很快叛匪就会得到消息,如果他的行动不够迅速,那那些叛匪就都跑了。如果不能在阿斯隆城下抓住他们,那此后的战争,就又是一片泥潭了。
  然而出发之后,英军的行动却并没有诺福克公爵希望的那样快,因为拉着军队的列车刚出发不久,就遭到了伏击。
  伏击并没有给英军带来太大的损伤,英军没花太多力气就击退了那些叛匪。真正给他们造成麻烦的主要还是叛匪们对铁路的破坏。虽然英国人对于铁路会遭到破坏有一定准备,军列上也带着用来修复铁路的各种东西,但是这还是让他们的速度下降了。但即使如此,因为爱尔兰人也必须立刻行动了。
  在得到英国援军出击的消息之后,第一师便被派出来执行阻击任务,以确保其他部队,尤其是那些郡大队,区小队能够顺利撤退。在此之前,第一师便在都柏林和阿斯隆之间,利用他们攻占的一些列的英国人的小据点,并加以改造,建立了一道相对仓储的防线。如今第一师便依托着这条防线,抵挡英国人的援军。
  这条防线建造得相当仓促,英军援军兵力充足,重火力也远超过爱尔兰人。但是为了掩护其他军队撤退,第一师不得不依托这里硬抗英军。虽然爱尔兰第一师也算训练有素,加上士气高昂,但是他们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的条件下,也只挡住了英军两天。防线便被英军击穿。
  这个时候,参战的爱尔兰军队大部已经完成了撤退,但是第一师的阻击部队撤退却变得非常困难,英国人一直死死地咬在他们身后。最后当第一师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摆脱追兵的时候,第一师的阻击部队几乎已经减员了二分之一。
第四百三十七章,趁火打劫
  “首先,我们要承认,这次我们遭到了一次沉痛的失败。我们的革命力量,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在围攻阿斯隆的过程中,以及后来阻击英军增援部队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第一师和第二师,以及地方部队牺牲了一万四千多人。另外还有近一万伤员因为伤情,必须离开革命军队。而在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之后,我们在战前制定的几个作战目标,却一个都没能实现。所以现在,我们必须总结一下,我们的这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是这样想的。
  首先因为以往的一点成绩,我们联合会中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志,骄傲了,飘飘然了。所以不能真正地从实际出发,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而是随随便便拍一拍脑袋,就做出了决定。现在回想一下,我们当初做出这个作战部署的时候,是多么的草率!
  我们只是因为过去的一些胜利,就盲目的乐观,以为只要我们一佯攻,就一定能调动敌人,敌人就一定会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前来增援,就一定会中我们的埋伏——好像敌人是归我们指挥的,必须服从我们的命令一样。而对于出现了意外的情况该怎么办,我们竟然没有在事先做好各种应变的预案。事到临头,仓促应变,这样不失败才怪呢。
  我们的这种错误是因为偶然的原因才犯下的吗?不是的,偶然的错误是有的,比如说走路不小心摔了跤,那可能是偶然的。但是这样的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的事情上出这么多的错,这就绝不可能是偶然,这是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作风出了问题!
  我们骄傲了,骄傲了就容易自大,就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我们就像《伊索寓言》中的那只青蛙,以为鼓起肚子来,就能比牛大了。骄傲了就肯定会看不起别人,就无法客观地评判别人。所以我们对于英国人的预计几乎没有正确的地方。骄傲了还会懒惰,会不动脑子。所以我们竟然连应变的预案都没有。
  所以,这次失败,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我们自己在思想上,作风上出现了问题。如果我们不能端正自己的态度,改变自己的作风,这样的失败,就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甚至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都要时时警惕,都要不断地整顿我们的作风,这才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同志们,虽然我们遭到了又一次的挫败,但是我们对于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心是不可动摇的。同志们,想想我们当初的情况,现在的情况总的来说,不是还要好很多吗?再看看我们的敌人,相比以前,他们的力量的衰退难道还不明显吗?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拉塞尔在第一次进攻阿斯隆作战总结会上的讲话》
  在英国人那边,这时候当然是一片欢乐。这次胜利虽然没能全歼“爱尔兰叛匪”的主力,但是这已经是“平叛作战”以来,最大的胜利。英国的报纸上自然对此大加宣扬,诺福克总督更是因此获得了骑士大十字勋章。大家都纷纷向他祝贺,并预祝他能迅速地剿灭叛匪。
  但是诺福克公爵对此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喜悦,他在私下里向自己的朋友表示,爱尔兰的局面依旧严峻。他甚至以身体不适为理由,希望英国政府能批准他退休,并派人来接替他的位置——如果不趁着剿匪获胜的机会赶紧忽悠一个急着摘桃子的傻瓜来当替死鬼,以后再要找替身就难了。
  但是,英国政府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他的要求。别看报纸上把这次胜利吹得天花乱坠的,但是那些有门路的人都知道,爱尔兰叛匪的主力还在,这个桃子不好摘。所以庆祝归庆祝,发勋章归发勋章,想找人顶缸,呵呵……
  不过很快英国人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在北美又出事了。
  自从法国人搞起了路易斯安纳开发以来,美国向西扩张的道路就几乎完全被法国人阻断了。因为路易斯安纳北部和美国的分界线并不清晰,所以这些年中,法国人和美国人在边境地区发生了不少的摩擦。一开始这里是美国人和“法兰西海外公民”们打,接着是美国人和印第安人打,然后是“法兰西海外公民”和美国人打,再然后是美国人和印第安人打,“法兰西海外公民”和印第安人打,到最后,就是法国人支持的印第安人,和美国人支持的印第安人打。
  小打小闹虽然多,但是美国人和法国之间还算是基本和平。美国人也知道,有路易斯安纳挡在那里,西进的成功率非常低。所以美国人便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他们北方的邻居——加拿大。
  在原本的历史上,美国人为了夺取加拿大地区,在1812年,趁着英国的力量被法国牵制,向英国宣战,并试图夺取加拿大。当然,这一战略目标没能实现,倒是总统府被人一把火烧了。不过最后,美国人还是宣布,他们赢得了战争。然而奇怪的是,英国人也认为自己赢得了战争。在战争这种典型的零和游戏中,居然出现了参战双方都是胜利者的故事。
  在这个时空里,美国人西进的道路被法国人堵死了,但是美国人并没有信心和法国人大战一场。而此时英国和法国似乎又要干架了,英国国内爱尔兰人又闹起来了,美国人立刻就产生了一种想法:这时候还不去灭了加拿大,难道还等着法国人彻底打垮了英国佬,然后大家一起拿加拿大吗?
  于是美国佬就找了个借口,说兔子居然不戴帽子,啊不对,是说英国人和印第安人勾结,袭击美国人。然后就向英国人宣战了。
  要说英国人勾结印第安人袭击美国人,这事情还真不冤枉英国人,他们的确干了这样的事。只不过,他们并不是只针对美国,“法兰西海外公民”也是袭击目标。但是,美国人也一样勾结印第安人去袭击加拿大和“法兰西海外公民”。然后“法兰西海外公民”也勾结印第安人去袭击加拿大人和美国人。
  当大家势均力敌的时候,这都是小问题,但是在英国人被法国人牵制住了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所以美国人就以此为借口,向英国宣战了。
第四百三十八章,破交
  美国人在向英国宣战之前还是做了很多的准备的。首先是美国海军,美国海军此前刚刚向法国人租借了两条军舰,这两条军舰就是“自由贸易号”和“共同市场”号超级乙等巡洋舰。至少在法国人的船台上的“赫尔墨斯级”超级甲等巡洋舰下水服役之前,这两条船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巡洋舰。
  而且在租借这两条船的时候,美国人租借的不仅仅是这两条船,甚至还包括这驾驭控制这两条船的人员。也就是说,这两条船,除了换了一面旗帜,又给每个法国船员发了几套新衣服,另外每条船上还派了几个美国代表之外,这船几乎就还是法国人的船。
  美国人做出这个举动的时候,还没有和英国人开战,但是那时候,美国人的报纸上已经在不停地指责英国人帮助印第安人袭击和平的美国公民,破坏他们依照上帝的意志,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做皮靴的上等材料的努力。
  在这个时候,美国人采用这种方式“租借”法国军舰,其目的不问可知。法国人自然明白美国人的意思是什么。但是在经过认真的思考后,拿破仑还是批准了这笔交易。
  “英国人目前是我们的敌人,能够给英国人捣捣乱,怎么着都是好的。当然,美国佬也不是好东西,在世界上,要说还有哪个国家和英国在卑鄙无耻,阴险狠毒上有的一比的话,那一定是美国!我们也不能容许它真的吞并了加拿大。那对于我们的路易斯安纳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就像任何一只羊,只要敢长出羊角来,就是对狮子的威胁和挑衅一样。所以你看,在宗教的象征中,没有长出角的羔羊,是圣洁的,是大家都应该模仿和学习的,而长出角来了的呢?你知道路西法就长了山羊角……”
  “行了,拿破仑,你不要主动跑歪。”约瑟夫道,“虽然你的这个比喻非常有意思,嗯,这个比喻,我是说羊羔和山羊的比喻是谁说的?”
  “不能是我吗?”拿破仑道。
  “这股子尖酸味道,不像你的风格。”约瑟夫说。
  “啊,好吧,这个比喻是塔列朗说的,毕竟他当过主教,要说怎么黑教会,没人比他更在行。”拿破仑道。
  “美国人很快就会向英国人宣战,然后他们就会用这两条船去破坏英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航线。我们呢,也正好配合一下,弄个什么军事演习什么的,就说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维护贸易自由。然后拖住英国人的海军。人英国人没法给北美送去补给和援军。”拿破仑又说道。
  “那加拿大怎么办?”吕西安问,“总不能真的把加拿大给美国人了吧?”
  拿破仑笑而不语。
  “这种问题也要问?”约瑟夫不屑地道,“英国人的武器弹药,人员装备送不到加拿大去,难道我们也送不过去?加拿大和路易斯安纳接壤的!”
  “啊,我明白了!”吕西安恍然大悟道,“我们卖武器给加拿大人,等加拿大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还能让加拿大人到路易斯安纳雇佣一批雇佣军,然后一把火把美国总统府烧黑,然后加拿大的军队已经拼光了,美国也半残了,加拿大不就是我们的了吗?更不要说魁北克还有那么多说法语的人。拿破仑,约瑟夫,你们是这个意思吧?你们真是太坏了,哈哈哈,不过坏的好,坏的好!哈哈哈……”
  对于法国人将这两条军舰租借给美国人的行为意味着什么,英国人同样心知肚明。所以英国外交部立刻召见了法国大使,向法国提出了严正抗议,指责法国破坏地区和平。当然,英国人也知道,法国人不会理会他们的抗议,但是这个流程还是要走一走的。
  依照流程,法国当然表示,这完全是法国和美国的内政,相关的交易也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容不得英国人来指手画脚。
  英国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向报纸暗示,如果英美之间发生战争,而这两条船参战的话,一旦他们的船员被俘,英国可能将他们视为海盗,并把他们吊死在桅杆上。
  有法国媒体向吕西安提起的篇报道,并问他,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法国会有什么反应。吕西安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们要是有种,可以试一试。”
  而对于同样的问题,外交部长塔列朗则是这样说的:“我们想与英国做朋友,想和英国成为合作伙伴,但如果英国将法国视为‘敌对国家’,那么一切后果将由英国自负。”
  两条战舰刚刚抵达美国,在波士顿港加满了煤炭和淡水,还没一个星期,战争就爆发了。
  这两条挂着美国旗帜的军舰立刻便离开了波士顿,和美国舰队汇合后,便一起前往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
  哈利法克斯是加拿大最大的军港,英国人在那里驻扎着英国人的一支分舰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