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278

  不过皇家海军还是鼓起勇气,派出了由两条装甲巡洋舰组成的小舰队靠近了法国舰队,并且用旗语向法国人询问他们的来意。
  “他们问我们的来意?”在“英白拉多号”的舰桥里,特雷维尔海军元帅带着讽刺的口吻道,“告诉他们,我们在自由航行。在大海上,我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关他们屁事!”
  于是法国舰队就在距离加的夫港口不过三海里的地方,摆开战列线,排出炮击阵型,演练起了炮击港口的战术。
  接着这支法国舰队便掉头离开了加的夫,穿过圣乔治海峡,大摇大摆地朝着利物浦过去了。英国海军的舰队自然是从四面八方赶来,跟在法国舰队的后面围观法国人自由航行。
  法国舰队毫不在意的以六节左右的速度继续前进,一直抵达利物浦港外,然后又在那里耀武扬威地自由航行了一番,便离开利物浦,向东航行,然后又在都柏林外面自由航行了一把。
  在这个过程中,跟在他们后面的英国军舰也越来越多了。从一开始的只有两条装甲巡洋舰,到现在,几乎整个英国海军都聚拢了起来。
  随着身后的英国军舰越来越多,法国人也开始感觉到了压力。
  “好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要不然,人家真的要起坏心思了。”特雷维尔海军元帅开口道。爱尔兰海是一个相对封闭,范围有限的海域。如果真的让英国人将剩下所有的海军舰队都调到了这里,说不定他们就会冒出李勇这里的有利地形,拼掉这支法国舰队的想法了。
  所以特雷维尔海军元帅看了看跟在自己的舰队身后的那些英国舰队,又查看了一下从英国各个港口附近的间谍观察到的英国舰队调动的情况。(这些情报先用信鸽送回法国,然后便通过还处在保密状态的无线电通知舰队)估计了一下英国人可能调动的情况,便下令离开爱尔兰海。
  特雷维尔元帅一声令下,舰队便转向南方,并且迅速地加速到了十六节——这也是“英白拉多号”和“凯撒号”能够达到的最高速度了。
  随着法国舰队的加速,跟随在他们后面的英国舰队便开始出现了分化。除了最新的几条巡洋舰之外,其他的军舰都一下子就跟不上来了。
  法国舰队开足了马力向南狂奔。这个举动让英国人大吃一惊。因为英国人确实也有了趁着法国舰队的最重要的舰只来到了这块相对封闭的海域,就集中起力量来一家伙干掉它的想法。当然,这个想法还没有在政府获得足够的支持。但这的确是可能的选择之一。而法国人的这个举动,却让这种可能一下子变成了不可能。
  赶在英国人的舰队都集中到爱尔兰海之前,法国人的舰队便再次穿过圣乔治海峡,回到了大西洋,然后便转向西方,朝着爱尔兰的西侧沿海过去了。
  这个时候,就连英国人的那些装甲巡洋舰都跟不上法国舰队的速度了。法国舰队迅速的甩掉了英国舰队,然后便出现在了克莱尔郡附近的海面上。这里的卡罗尔港是爱尔兰独立军控制下的最大的港口。不过英国人一直将一支包括四条装甲巡洋舰组成的分舰队部署在戈尔韦,并利用这支舰队封锁了卡罗尔港。
  如今,英军开始在爱尔兰展开反扑,爱尔兰急需更多的物资。
  好几条装满了爱尔兰人急需的物资的商船已经到达了卡罗尔港附近的海域,但是他们无法靠自己突破英国海军的拦截,将这些重要的物资送上岸去。
  如今法国舰队便和这些商船会和,并直接朝着卡罗尔港过来了。
  今天有两条英国巡洋舰在卡罗尔港外面“保持存在”。它们突然发现天边出现了一大排的烟柱。接着一群杀气腾腾的法国战舰,就出现在了这两条巡洋舰的视野中。
  这两条巡洋舰的指挥官,麦克德福上校一看到对面的那个架势,就知道今天要想拦住他们只怕会非常难。因为对面的船只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是他手中的这两条巡洋舰能对抗的。
  但是他还是指挥两条巡洋舰迎了上去,用从法国进口的大功率喇叭向着那边呼喊:“你们马上就要进入英国领海了,立刻转向离开!”但是法国人却在桅杆的顶上,挂起了一张“D旗”。英国人知道,在法国的旗语系统中,D旗的意思是:“我舰舵机失灵,注意避让。”
  说得更明白一点,挂上D旗帜,更真实的意图就是打算玩碰碰船了。只要挂上了D旗,就可以直接撞击试图阻拦英国军舰。那意思就是:“再不给老子让开,老子撞死你!”
  要说这一手,在后世的海洋争夺中,也是常用的手段了。后世有现代边塞诗曰:
  今日天晴碧波高,领舰桅上D旗飘。
  号令蛮夷速回避,老子管撞不管捞。
  描写的就是这一做法。
  话说法国军舰一个个都挂上了D旗,便朝着那两条英国巡洋舰直接撞了过来。
  英国人如果清醒一点,就应该能很快的确定,他们在这场碰碰船游戏中,毫无获胜的可能。但是英国人却不敢开炮,也不敢真的和法军舰队的那些军舰玩碰碰船,毕竟只要稍微看看就知道,这肯定是玩不过的。
  但是王家海军可从来没有在敌人面前转进的习惯。于是他们只能一边守着航道,一边继续大声疾呼:“你们马上就要侵犯联合王国的领海了,请立刻转向……请立刻转向……”
  接着便是一声巨响“咚!”
第四百五十六章,连锁反应(1)
  随着“咚”的一声,一条法国巡洋舰就直直地撞在了英国巡洋舰伯克郡号的中段。好在法国海军的巡洋舰没有撞角,要不然伯克郡号立刻就要完蛋。但是这样呗拦腰撞上,伯克郡号巡洋舰也受伤不轻。它的船舷上撞出了一个大口子,好在并没有撕裂到水线以下,舰桥也被撕掉了一截。
  另一条英国巡洋舰也在同事遭到另一条法国巡洋舰的冲撞,不过它迅速地转了个舵,躲开了这次撞击。
  只不过这样一转向,自然就把航路让开了,然后法国人的商船便顺顺利利地开进了卡罗尔港。
  法国军舰撞伤英国军舰的事情,自然在外交上带来了一些风波。在得到消息之后,英国外交部和法国外交部都分别召见了对方的大使,向对方提出严正抗议。
  英国人召见法国大使,就法国海军野蛮撞击英国海军舰艇提出严重抗议,要求法国政府向英国道歉,惩办相关责任人员,赔偿损失,并保证约束海军,不再制造这样的事端。
  几乎与此同时,法国外长塔列朗也召见了英国大使,就英国海军肆意干扰法国海军自由航行,拦截并撞击法军军舰的不专业的野蛮行径,向英国政府提出抗议。塔列朗代表法国政府,要求英国政府向法国道歉,承办相关责任人员,赔偿法国的损失,并向法国保证他们将尊重法国自由航行的权利。
  双方的外交交涉基本上就是各说各话,大家把话说完了之后呢,英国人开始向爱尔兰派出援军,并且指示在爱尔兰的英军转入防御。法国人呢,自然是抓紧时间自由航行了。于是更蒙受了巨大损失的爱尔兰独立军又活跃了起来。
  于是原本准备送往北美的物资和军队,被截留下来,临时转到爱尔兰。
  当然,这件事情的影响,可不止是这么点。首先,这件事情传播开来之后,英国人在大家的心中,纸老虎的味道就更足了。既然这头纸老虎的屁股,法国人摸得,美国人摸得,凭什么老子就摸不得?
  于是英国人的老冤家,尼德兰人便也动起来了。
  1795年,趁着欧洲大陆打成一团的机会,英国人夺取了尼德兰人在开普敦的殖民地。尼德兰人在当时无力反抗,只得认了。后来欧洲和平之后,尼德兰人不止一次的提出,要求英国人归还他们在开普敦的殖民地。当然,对此,英国人的表示是:“谁理你们?”
  这也很正常,因为开普敦控制着如今最为重要的航线之一——从欧洲前往东方的航线。对于一个世界性的殖民强国来说,这处殖民地在战略上的地位怎么算都不为过。所以这处殖民地既然已经到手了,又怎么可能还回去呢?
  但是英国人对开普敦的殖民却并不成功,因为欧洲的各种事情的牵扯,英国人根本就没办法在开普敦投入太多的人力。所以开普敦那地方,除了土著的黑人之外,剩下的人当中,大部分都是尼德兰人。这些人原本在开普敦,远离欧洲的战乱,没事了就去欺负欺负黑人,弄些黑奴来干活。时不时地向那些过往的客商收点买路钱,啊,应该是泊位费,然后再高价卖补给品赚一笔。总之就是吃的火锅唱着歌,不知道多舒坦。
  可是谁知道这样美好的生活,受到了坏人的妒忌,突然就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了一群英国人,把开普敦港口抢过去了。
  虽然英国人并没有太起劲地欺负尼德兰人,也只是把收过路费的权限归自己了。至于那些尼德兰人,依旧可以欺负欺负非洲黑人,依旧可以实行他们的,在欧洲文明国家已经没有了的奴隶制。总的来说,这些尼德兰人的日子其实过得还不错。要说,相比在其他地方,英国人在开普敦也算是在行仁政了。
  但是,行仁政这东西,要想有效,在此之前,就一定要有一个“仁义不施”的过程。这档子事情还是鲁大师讲的投策:“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就连儒家的大师门修斯,在和梁国的国王陛下论证行仁政行仁政的可行性的时候,首先拿出来证明行仁政具有极高的可行性的证据就是“当今的国王们,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也就是说,那些国王们已经完成了“将人不当人”预备工作,现在只要你宣称“你们已经等同于牛马了”,就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了。
  而英国人在开普敦偏偏没有这个“‘将人不当’,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的过程,而是直接给了个“略等于牛马的价格”。这样一来,那些人能没有怨气才怪了。
  的确,英国人给那些尼德兰人留下了不少东西。如果这里以前的统治者不是尼德兰人,而是非洲黑人的话,那些权利是一点都不会留给他们的。但是开普敦的尼德兰移民们可没觉得自己得到了优待,他们只知道,以前那些利益都是我们的,如今好多都被英国人抢走了。
  这样一来,这些尼德兰人自然是对英国人充满了仇恨。只不过考虑到尼德兰人被英国人吊着打不是一次两次了。(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尼德兰人偶尔也有过反过来压住了英国人的时候,但是最后还是被英国人吊着打了。)仅仅一个开普敦地区的尼德兰移民,还真不敢和英国人直接干。
  但是现在,有了北美和爱尔兰的光荣范例,尤其是这一次,法国人公然和英国人玩碰碰船,但是英国人竟然没敢开炮。这一家伙,英国人是纸老虎,几乎立刻就人尽皆知了。于是就连尼德兰人都有了收复失地的想法了。当然,开普敦距离遥远,那里的尼德兰移民还不知道这件事情呢,但是尼德兰已经在帮他们提前做准备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连锁反应(2)
  尼德兰驻法国大使首先拜见了法国外长塔列朗,向塔列朗试探法国对于开普敦殖民地的看法。塔列朗表示,法国一向支持尼德兰的正义的要求。在此前尼德兰向英国提出交涉,要求英国交还开普敦殖民地的要求,法国一向是支持的。这种态度从来没有改变过。尼德兰和法国是荣辱与共的盟友,双方又相互支持的责任和义务。
  塔列朗的这种说法,其实就是在表示,尼德兰人可以向英国拱火,法国可以支持他,可以给他们兜底,保证英国人不能开着军舰来炮击鹿特丹。
  当然,英国人当年抢了开普敦,但是事后逼着尼德兰签署了交易条约,象征性的给了购买费用的。后来法国获得无可争议的胜利之后,尼德兰爆发革命(当然,这是在法国的操纵下进行的,但是尼德兰人民也是非常支持的——因为有了革命,尼德兰就是法兰西的革命战友,就是战胜国,就是朝鲜一样朝贡国,而不是普鲁士和奥地利这样的建州鞑子。),革命后的尼德兰政府宣称,英国人“购买”开普敦的钱,是用来支持反动政府镇压革命人民的,因而被推翻的反动政府签订的出售开普敦的卖国条约是无效的,尼德兰人民不会承认。
  不过他们虽然宣称不会承认,但是单单尼德兰,也是拿英国人没办法的。事实上,尼德兰自己对于收回开普敦,其实也不是特别在意。甚至于,如果那个时候英国人愿意和他们再谈谈购买开普敦的事情,尼德兰共和国政府一定会非常愿意的。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英国人如果要真的这样做了。那以尼德兰人出了名的要钱不要脸的习性,那尼德兰肯定会让每一位执政的政权交替,都会以“革命”的形式来进行,然后新的“革命政府”立刻就会将上一届政府定义为“反动政府”,然后再和英国人重新谈谈,把开普敦再卖一遍的。
  所以英国人当然拒绝了尼德兰的要求。而尼德兰在被拒绝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基本上不提这事了。原因也简单,因为大明,啊,应该是法国那时候还不打算和英国翻脸,所以作为盟国(朝贡国)的尼德兰,自然不能自己去制造事端。不过现在,法国人努力地找英国人的麻烦的表现,全欧洲人都看在了眼里。
  尤其是不久之前,罗马皇帝拿破仑陛下,在罗马帝国元老院的会议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欧洲经济形势的演讲。在这篇演讲中,拿破仑陛下指出:“在经济形势还很严峻,复苏的希望还如同风中之烛的局面下,维护和推进欧洲统一市场,乃至世界统一市场才是促进经济复苏的保证。但可悲的是,一些国家,出于自私的目的,干着损人不利己的,危害自由贸易的事情。这实在是太可恨,也太可悲了。
  如今在英吉利海峡上,一道阻断自由贸易的铁幕已经降下了,在这道铁幕后面,是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以及更为广阔的北美、英属非洲……还有印度。数以亿计的人口,被这道铁幕遮挡在自由贸易之外。
  我们知道,经济的自由,决定了政治上的自由。没有自由的经济,就没有自由的政治,就没有对人类的基本权利的保护。所以我们看到,在铁幕的另一边,一方面是对各个民族的野蛮的残暴的压榨,一方面是对包括本民族的人民的自由的践踏。
  许多年前,法兰西的有识之士就曾经指出,自由的国家的安全和自由的保障,乃在于对整个世界的自由的追求和维护。自由和民主,是不能和压迫与奴役并存的。就像罗马决不能和迦太基并存一样。
  铁幕必须被摧毁,自由贸易必须成为普世的准则。这就像迦太基必须被无条件地消灭一样……”
  这份演讲吹响了反对英国的号角。英国人对此自然是极度不满,他们立刻向法国提出抗议。然而法国政府表示:“这是罗马帝国的事情,关我们法兰西什么事?你们要抗议,可以去找罗马帝国抗议嘛。”
  然而,英国和罗马帝国,压根就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因为它不属于罗马帝国的盟国。而罗马帝国及其盟国之外,尽是蛮夷。罗马帝国自然不会和蛮夷建交。所以,英国人的外交抗议自然就没法抗议出去了。
  拿破仑的这次演讲中,已经明确地将英国比喻成了迦太基了。自古“罗马与迦太基不两立”,法国想要搞英国的决心已经非常明显了。现在,作为罗马帝国的盟友,尼德兰自然明白,这是该主动跳出来的时候了。
  对于尼德兰人主动在罗马需要的时候,跳了出来。拿破仑和约瑟夫都非常赞赏。在拿破仑看来,如果控制了开普敦,就控制了东西方之间最重要的航线:
  “七年战争中,法兰西丢失了至关重要的印度,后来法兰西一系列的财政问题,其实都和这个损失有关。而英国能够以一个区区的小岛,在整个欧洲大陆上捣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拥有能让他们随便吸血的印度。如果我们能控制开普敦,从欧洲到印度的航线就直接暴露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关键时刻,我们甚至只需要不允许英国船只使用开普敦的设施,就足以给英国人从印度吸血制造出不小的困难了。而如果我们在那里驻留一支舰队,那就简直是英国人的噩梦了。”
  对于拿破仑的这个看法,约瑟夫是举双手赞同的。这里面除了拿破仑说的那些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非有金矿,而且是超大型的金矿。
  南非的兰德金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金矿,可开采储量高达5.3万吨。占全球可开采黄金储量的一半以上。
  黄金是天生的货币。靠着美洲的两个金矿,如今罗马银行发起钞票来,眼睛都不眨一下,也正因为如此,当整个欧洲出现经济危机之后,法国作为危机的发源地,如今的经济形势反而是最好的。当然,法国人不会宣传说,我们的经济形势好,是因为我们手里有金矿,可以随便印钞票。而是宣称,这是因为我们有民主、自由和自由贸易。
  “我们要在开普敦组织一场起义。并且要让起义军迅速地占据开普敦。”约瑟夫说,“我记得,这件事情应该早就有所准备,和平部应该已经有好几套方案了。拿破仑,你让人挑几套最适合现在的局面的方案,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就在拿破仑和约瑟夫开始研究和平部的那些方案的时候,西班牙人也和尼德兰一起跳出来了,他们的目标当然还是他一直念念不忘的直布罗陀要塞。
第四百五十八章,连锁反应(3)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