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2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8/278

  因为天气阴沉,所以即使到了早上,能见度也不见得就能好。所以特雷维尔海军元帅还下令要求舰队略微的降低了一点速度。
  第二天早上七点左右,一支庞大的舰队出现在了纳尔逊的视线中。
  纳尔逊举起望远镜,向着正在向他逼近过来的法国舰队张望。他的脸色凝重,因为他已经认出了法国海军投入的阵容了。
  “那是‘英白拉多号’战列舰,还有‘凯撒号’战列舰。然后还有超级巡洋舰‘丝绸之路号’和‘企业号’。整个法国海军,几乎都在这里了!”
  如果“伊丽莎白女王号”没有在此前受损,纳尔逊对于击败这样的敌人,还是稍微有一点点信心的,但在此时,自己最重要的主力舰只,却因为受损而不能高速航行,这实在是不由得他不紧张。
  双方继续逼近,法军一开始是以横线方式挡在法军的前面的,这时候却开始转向,试图抢占T位。
  这时候纳尔逊也知道局面不妙了,他也迅速下令,舰队也跟着开始转向,以避免被敌舰占据T头位置。
  双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在相距五公里的时候,法国舰队中的“英白拉多号”和“凯撒号”首先向着英军开炮射击。
  这一轮射击并没有取得命中,但是法国人迅速的有进行了一轮齐射。这轮齐射依旧没能命中任何目标。但是这两轮炮击中间,花费的时间实在是少了太多。
  “英白拉多号”和“凯撒号”都是用了管退式的大炮,这使得他们的射击速度天然的就要比还在用架退炮的英国人快很多。虽然这两轮齐射都没有获得什么结果,但是纳尔逊的脸色还是很不好看。
  “加速,冲上去,我们必须牵制住法国战列舰,要不然,他们很快就会将我们的其他舰只消灭殆尽的。”纳尔逊下令道。
  “伊丽莎白女王号”虽然破了一个大洞,而且补丁也没打好。但是他们动力系统并没有损坏,所以在这个时候,纳尔逊的这条军舰还是能强行让自己抛出十多节的速度的。
第四百六十八章,海战(1)
  在转向中,双方的距离逼近到了大约四千米左右,英国人也终于开始开炮向法国人还击。不过英国人的炮击的结果和法国人一样——炮弹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反正一发都没有命中,最近的一发,落点距离目标也差了一两百米。
  这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这个时代的舰炮,还都没有稳定器,受船只摇摆的影响非常大。而北大西洋一样是出了名的风急浪高。所以在这个距离上,打不中目标实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双方的距离继续拉近。法国人军舰的数量更多,而且在航速上,也占据了上风。
  事实上,英国和法国,在蒸汽机的水平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差距,那就是法国人的钢铁更便宜,所以,用起钢材的时候更不在意,所以可能在性能的稳定性上要稍微的好一点。
  但是因为船型和螺旋桨制造上面的差距,即使使用的蒸汽机性能相当,但是法国船普遍还是要比英国船更快一点。也因为这个差距,所以如今在民用的蒸汽船市场上,英国船除了在国内和自己的殖民地,几乎就完全无法和法国船竞争。
  再加上英国人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因为受损的缘故,要控制航速,所以,整个编队的速度一下子就被拉低了很多。
  好在英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法国人在航速删改你的优势难以动摇,所以在设计建造这些船只的时候,干脆就舍弃了对速度的过分追求,而更看重船只的稳定性,以及灵活性。
  更稳定的船只,能让炮击的时候的精确度得以提升,而更灵活的转向,也能让对手难以占据自己的T头。除此之外,放弃一定的对速度的要求,也便于增加装甲,于是这个时代的英国军舰,在风格上,倒是和另一个时空的某国军舰颇有些类似——都是重甲大炮铁乌龟。
  当然,这也只是无可奈何的做法。因为采用这种做法,可能在具体的某次兵力相当,甚至是兵力稍弱的战斗中,并不会吃亏,但是却付出了在战略上的代价,那就是战场上的主动权。也就是交出了是否接战,以及是否结束战斗的主动权。
  这种选择,对于英国这样的,满世界都是殖民地的国家,其实是相当不利的。如果可能,英国人,或者说纳尔逊等皇家海军的将领更希望能拥有一支能挥舞着铁锤四处乱跳的鸡蛋,也不希望要这样一群铁乌龟。
  然而,这没有选择。战略局势也不容他们选择,如果他们只有一群能挥舞大铁锤的四处乱跳的鸡蛋,那么当法国人开着一群挥舞着大铁锤的乌龟过来抢滩登陆的时候,就又麻烦了。更何况,大家都做鸡蛋的话,法国人的鸡蛋说不定滚得更快。
  英国人觉得,靠着厚装甲和大口径火炮,对上法国人的跑得快,但是装甲更薄,尤其是大炮口径明显更小的战舰,虽然在战略上有些处于下风,但是在战术上却是有着优势的。但是现在一交战,英国人才发现,他们原先的一个预想出现了重大的问题。
  英国人将军舰的性能,分成了这样的六个方面,分别是属于航海能力的速度、操纵性、维护性,以及属于战斗性能的火力、防护和损管。
  英国人觉得,法国军舰在速度和维护性上应该比英国军舰强,而英国军舰在活力和防护以及操纵性上优势明显。至于损管,可能差不太多吧,所以英国人觉得虽然战与不战的选择权在法国人手中,但是真的进行舰队决战,只要双方数量相当,英国人还应该略微有点优势。
  但是就从一开始试探性的炮击来看,此前英国人对法国军舰的估计肯定错了很多,比如说火力,虽然看起来英国战列舰的火炮要比法国人的口径大很多,但是看看法国人的火炮的惊人的射速,纳尔逊觉得恐怕英国人并没有什么火力上的优势。
  至于防御,理论上英国战舰的装甲更厚。但是考虑到冶炼水平,英国战舰的防御是不是真的比法国人的更好,其实也难说得很。
  更要命的是,在如今的战场上双方的数量并不相当。在纳尔逊将军的分舰队中,只有一条新式战列舰,以及三条所谓的超级巡洋舰(和法国人的同类军舰相比,英国人的超级巡洋舰要更小一点,它有着和法国超级巡洋将相当的速度,但是在防御上只有一般的装甲巡洋舰的水平。当然,在造价上英国人的超级巡洋舰也更便宜一点。),以及六条装甲巡洋舰。
  但是在法国人却不用担心英军在自己的海岸登陆的问题所以,他们这次行动,能派出来的军舰自然要多得多,所以在数量上,法军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如今特雷维尔海军元帅的舰队中,有两条战列舰,两条超级巡洋舰,以及多达十五条装甲巡洋舰。除去战列舰和超级巡洋舰之外,装甲巡洋舰的数量比英军多了一一倍多。
  为了有效地发挥数量优势,特雷维尔元帅将麾下的舰队分成了两个支队。第一支队由“英白拉多号”,“凯撒号”战列舰,以及六条装甲巡洋舰组成,他们的任务是压制住英军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以及另外的三条超级巡洋舰。而第二支队则由“全民富足号”和“长久和平号”超级巡洋舰,以及另外的九条巡洋舰构成,他们的任务是首先攻击消灭英国的巡洋舰,然后再集火打击英国人的主力舰只。
  在看到法国舰队的阵容之后,纳尔逊将军就明白,这一战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了。对方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纳尔逊觉得,如果自己是法国舰队的指挥官的话,英国舰队多半一条船都逃不掉。
  于是就在双方还在用炮弹慢慢找准头的时候,纳尔逊便向舰队中状态最好的超级巡洋舰“约克郡号”下达了突围的指令。
  这个命令有两个考虑。第一是为了让国内能迅速地知道在这里发生的战场大战。这一战的前景相当的黯淡,而如果国内对这一战的情况一无所知,更会导致更多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舰艇突围出去,将战斗的消息带回国内。
  其次,在法军中,只有他们的超级巡洋舰能追赶英国的超级巡洋舰,相形之下,法国超级巡洋舰在火力和防御上都占优势。但是,双方的速度实际上差不多,毕竟,英国人牺牲了防护和火力,总不能一无所得吧?而且超级巡洋舰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脆皮。法国人的超级巡洋舰的装甲是以能够抵挡普通装甲巡洋舰的火炮在设计的,所以法国人的超级巡洋舰的装甲虽然要略好一点,但是也挡不住英国的超级巡洋舰的大炮。当然,为了获得足以击穿法国超级巡洋舰的火炮威力,英国人不得不减少了大炮的数量。所以,法国人的超级巡洋舰的火力占优指的是他们的大炮更多,而不是大炮的威力更大。
  所以在如今的局面下,如果法国人用一条超级巡洋舰去追击英国人的超级巡洋舰,那么在双方的战斗中,法国人也许会占据一定优势,但是并不一定就能保证胜利,万一一不小心,被英国人反杀也不是不可能。但如果派出两条超级巡洋舰去追赶,那这一边的压力就能减小不少。
  在下达了突围的指令之后,纳尔逊下令在“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桅杆上挂出“Z”字旗,同时通过旗语向舰队其他船只发出指令:“联合王国要求所有将士恪尽职守。”
  一两条船只可能能逃得出去,但是整个舰队绝对不可能逃走。所以,他们唯一的做法就是坚持战斗,并努力地给敌人造成更大的损害。
  “即使我们都被法国人击沉了,我们至少也要让法国人的舰队在短时间内失去继续作战的能力。以便给联合王国争取更多的时间。”
  法国人根本就没管脱队逃走的“约克郡”号,而是继续用第一支队压迫英国舰队转向,同时第二支队开始向着英国舰队的后方绕了过去。
  纳尔逊注意到他的对手将舰队一分为二的举动,他明白对方的意思,先用两条战列舰拖住自己的主力,然后用其他战舰优先扫荡自己的装甲巡洋舰,利用他们在数量上的优势迅速地干掉那些装甲巡洋舰,然后再集中火力对付“伊丽莎白女王号”。
  纳尔逊知道自己因为兵力上的巨大差距,在事实上是无法破解对手的这一招的。如果纳尔逊将自己手中本来就不多的军舰再分兵出战,那就正中法国人的下怀了。所以纳尔逊决定,不管法国人分进合击的招数,直接用全部力量向着法国人的第一支队扑过去。
  纳尔逊知道,这个举动事实上也在法国人的预料之中。他甚至知道,在法国人的计划中,拥有两条“英白拉多级”战列舰的第一支队就像是砧板,而速度更快,舰只更多的第二支队则是铁锤。如果自己的舰队陷入了这两个支队的夹击,就会非常的危险。
  但是纳尔逊还是选择了直接一头撞上去。因为铁锤和铁砧的配合是需要时间的。纳尔逊知道因为力量悬殊,自己这一战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所以,这一战的目标不是获胜,而是让法国人付出尽可能高的代价,最好是能让他们的舰队在一定时间内失去战斗力。所以他决定,要冒一次险,要赌一把,赌他能在法国人的铁锤从背后落到自己的后背上之前,给法国人的铁砧造成足够多的损伤。
  法国人的第一支队依旧在压着英军舰队转向转圈,这样子多转几圈,第二支队就能以T头优势插入进来,用凶猛的炮火恨恨地朝着英国人打一轮。而英国舰队如果不跟着转向,他们就要面对第一支队的T头炮击。
  但是在这个时候,处在英军最前面的“剑桥郡号”本来似乎已经在转舵逆时针转向了,突然又向右边猛地一转,然后笔直的朝着第一支队撞了过来。
  这等于是将自己送到了敌军的T头位置上。但是因为在此前双方的距离已经相当接近了,只要硬着头皮,挨上一两轮炮击,英国人的舰队就有机会直接插入法国人的第一支队的队形中,让双方的位置从T变成了X。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剑桥郡号”超级巡洋舰作为首当其冲的主力舰只,肯定会受到法军的集火攻击,但是她的行动能掩护在后面的“伊丽莎白号”。等到她被击沉的时候,“伊丽莎白女王号”就距离敌军很近了。她防御相当强,而且她的大炮虽然射速不高,但是威力惊人。只要能有效的命中哪怕一两发,已足以让法国人的战舰受到巨大的损伤。即使不足以击沉它们,也能让它们在一段时间内都要老老实实地待在修船厂里面了。
  当然,“伊丽莎白女王号”这样冲上去,在这样近的距离上,遭到争个第一支队的炮击,她只会被打的更惨。只怕整个长层建筑都会被法国人打个稀烂。但是这些损伤不会让“伊丽莎白女王号”失去战斗力,她的发动机依旧能够轰鸣,她的大炮也依旧能够怒吼。只是她的大炮射速实在太慢,比法国人慢很多。
  “主炮做好射击准备,不得到我们命令,不得开火。”纳尔逊又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既然远距离开火很难打中,那么不如干脆冲到拼刺刀一样的距离上,用主炮顶着人家的装甲开火。
  英国人的军舰转向要远比法国人灵活,所以当英国人猛的一个转向直接一头撞上来的时候,法国人是来不及转弯回避的。不过特雷维尔海军元帅觉得自己也根本不需要转向回避。他完全了解纳尔逊的这个举动的意思。如果他在纳尔逊的那个位置上,他也会采取这样的做法,因为这是在如今的局面下最有可能给法国人造成更多的杀伤的办法。
  但是纳尔逊这样做,就意味着“伊丽莎白号”要顶着T头的炮火。特雷维尔海军元帅觉得,完全可以对着拼一下。
第四百六十九章,海战(2)
  冲在最前面的“剑桥郡”号超级巡洋舰自然成了法军集火打击的目标,这事实上也是英军让“剑桥号”冲在最前面的目的——帮“伊丽莎白女王号”挡炮弹。掩护“伊丽莎白女王号”尽可能的保留着完全的战斗力冲到足以准确射击的距离。
  英国的“超级巡洋舰”都是薄皮大馅,为了追求速度,为了装大口径火炮,英国的超级巡洋舰,在防御上,也就是英国的装甲巡洋舰的级别。而这样的装甲,即使是和一般的装甲巡洋舰打都不太靠谱,在法国人的战列舰的150毫米长管炮的穿甲弹面前,基本上就和纸糊的没什么两样。
  但是北大西洋风急浪高的环境却帮了她不少的忙,如果是在风平浪静的地中海,法国人那一票装甲巡洋舰的100毫米炮都够她喝一壶的。这些炮威力有限,但是射速快,打起来就像下雨一样,而“剑桥郡”号薄皮大馅,实际上就连这样的炮弹都挡不住。
  但是在北大西洋,情况就不太一样了。法国船只一向重视高航速(就算打不过,也可以跑呀。嗯,至少主持军工发展的约瑟夫,就一向强调,速度,速度,速度!),但是在船只上,强调速度性能,往往就需要在其他方面做出一点牺牲,比如说稳定性。
  像“英白拉多”和“凯撒”这样的大船倒也罢了,就连“自由贸易号”这样的超级巡洋舰,稳定性其实也不太好,至于法国人的装甲巡洋舰,呵呵,不到两千吨满排的东西,还有个什么稳定性,海上稍微有点风浪,船只左右摇摆个十几度那是常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想要在较远距离上命中对手,那就得完全靠运气,其实已经和大炮本身的性能,以及炮手们的炮术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所以法国人的那些装甲巡洋舰打出来的炮弹虽然多得像下雨一样,但是落点嘛,双方距离也就三公里左右,但是炮弹偏出一公里以上的都有不少。
  倒是“英白拉多”号和“凯撒”号上的150炮在这个时候更管用一些。当双方距离拉近到了两公里左右的时候,“英白拉多号”取得了第一次命中,一枚150半穿甲弹直接命中了“剑桥郡”的桅杆,将她的桅杆,连着后面的大半截烟囱都打掉了。
  桅杆什么的掉了就掉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烟囱被打掉了,直接就影响锅炉的燃烧效率。导致动力下降。不过,在这个时候,这个问题同样不算太大,因为“剑桥郡”号还有一个烟囱,再说反正“伊丽莎白女王号”也就能勉强跑个十节左右,“剑桥郡”也不需要全功率输出的飞跑。
  不过,有第一发命中,自然就会有第二发,很快在“英白拉多号”的第二轮齐射中,又有一发炮弹击中了“剑桥郡”号。
  这一次,“剑桥郡”号的好运气似乎已经用完了,这一发炮弹直接命中了舰首部分,炮弹轻松的穿过舰首部分纸糊一样的装甲,然后一头扎进了前主炮的弹药库……
  纳尔逊在“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舰桥上,看到前面的“剑桥郡”号突然抖了一下,然后一个巨大的火球突然从“剑桥郡”号的甲板下面冒了出来,一下子就将整个“剑桥号”超级巡洋舰吞没了。
  接着火球和浓烟向上升腾,纳尔逊看到,“剑桥郡号”在爆炸中直接断成了两截。接着隆隆的爆炸声才传到“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舰桥上,让舰桥上的玻璃都跟着震动了起来。
  “剑桥郡号”几乎一眨眼功夫就沉入了大海,只在海面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泛着白沫的漩涡。
  现在终于轮到“伊丽莎白女王号”来直面法国舰队的弹雨了,双方的距离也已经缩短到了两千米左右。法国人的炮弹开始不断地落下来,法国人的装甲巡洋舰的100毫米炮弹不断地落在“伊丽莎白女王号”附近,激起一个个水柱。“伊丽莎白女王号”附近的海面就像煮沸了的大锅一样。
  “法国人的大炮的射速真的很高呀。”纳尔逊对身边的副官说,“我们对于法国人的火力的估计都错误了。他们肯定又有什么技术秘密。”
  法国人对火炮液压复位装置的保密相当严密,以至于除了海军,就连法兰西天下无敌的陆军都没有装备这东西呢。
  英国人知道法国海军的火炮普遍口径偏小,至少是和英国人的10寸的大炮相比,简直太小了。由此他们推断法国人应该是在追求更高的射速。另外,法国人的大炮炮管都非常长,比如他们的150毫米炮,炮管应该有六米多长,甚至比英国人的10寸炮的炮管都长了一米。另外,根据观察,法国人的大炮的炮管壁也不比英国人的10寸炮更薄——这意味着这门炮虽然口径小,但是承受的膛压却不小。这样的炮管,制造起来难度很大,所以别看法国人的炮细得像一根牙签,但是它的造价绝对不便宜。说不定比英国人的10寸炮更贵。至少英国人自己试制造的一门就是如此。
  英国人依照他们的理解,也造了一门长管150,最后测试的结果是,这门炮在穿甲能力上只略微的比他们的二十倍口径10寸炮弱一点,但是射速却能快不少。当然,造价也要高一截,两门长管150的价钱,都够买三门10寸炮了。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这门炮烧蚀严重,寿命甚至只有10寸炮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这样一算,英国海军顿时觉得,还是10寸炮更香一些。
  所以英国人虽然在报纸上嘲笑法国人的舰炮都是小牙签,和英国人的大炮一比,完全不值一提。但是英国海军从来没有小看过法国人的150炮,但是即使如此,他们对于法国人的大炮的射速还是大大的低估了。
  因为距离更近了,即使是法国人的装甲巡洋舰的炮都开始变得准了起来。就在纳尔逊的感叹中,一枚100毫米口径的炮弹击中了“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前主炮炮塔。不过100毫米炮根本无法击穿前主炮炮塔的装甲板,所以炮弹只是在主炮塔外面爆炸了,对于主炮塔本身并没有造成什么损伤。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枚炮弹没能造成什么损伤。炮弹在爆炸的时候,一枚弹片飞了过来,打碎了舰桥上的一片窗户玻璃。
  “司令官阁下。”副官说,“请您到司令塔中去指挥作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8/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