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278

  司令塔是一个厚厚的装甲盒子,在那里面可以用电话和其他部门联络。这是为了保护海军的指挥官而做出的一种设计。
  “不,我不去。”纳尔逊道,“我的岗位就在这里。”
  司令塔中虽然有各种指挥通讯设备,但是却无法亲眼看到战场上的情况,只能依靠别人的口述来了解战场,在那里指挥会非常不方便。
  更多的炮弹落了下来。又有一枚100毫米炮击中了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船舷。不过这枚炮弹除了破坏了“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油漆之外,就真的没什么影响了。
  但是接着一枚150口径炮弹就击中了“伊丽莎白女王号”的上层建筑。这枚炮弹从右边射入,穿过空无一人的船员休息舱,将酒吧台旁边的酒柜打了个粉碎,然后又穿过一个舱室,接着又在烟囱上钻了两个洞,然后继续向前,落入了左舷的大海中。
  这枚150口径的炮弹虽然并没有造成什么真正的损伤,但是,它的命中也意味着法国人的战列舰已经瞄准了“伊丽莎白女王号”,下面就要进入真正的效力射了。
  果然,又有一枚150炮弹击中了“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舰首。这枚炮弹直接击穿了“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装甲,然后又穿透了一个舱室,在过道当中发生了爆炸。至于它造成的具体的损失,还不是特别清楚。
  接着又有一发从“凯撒号”上打来的炮弹命中了“伊丽莎白女王号”炮弹打入了煤舱,并引起了火灾。不过英国人的损管非常得力,所以火灾很快被控制住了。
  更多的100毫米炮弹落在了“伊丽莎白女王号”上,这些炮弹根本不可能击穿这条军舰的装甲,但是,这条军舰的上层建筑大多数都是没有装甲的,这些100毫米炮弹都是高爆弹,它们一个接一个的落下来,将“伊丽莎白女王号”的上层建筑打得七零八落。
  不断落下的100毫米高爆弹导致“伊丽莎白女王号”多处起火,而救火的损管人员则在接着落下来的炮弹的打击下伤亡惨重,大火渐渐地开始失控,并开始向舰桥上的指挥台逼近。
  接着又有一枚100毫米的炮弹落在了军舰附近。是的,这枚炮弹并没有击中“伊丽莎白女王号”,这只是一枚近失弹。
  在海战中,有些时候,近失弹甚至比直接命中的炮弹还要危险,因为近失弹是在水中爆炸的,而水是不可压缩的。因此有些大口径的炮弹的近失弹们甚至可能造成近似于鱼雷一样的效果。
  但是100毫米炮并不是那种大口径火炮,这种炮弹的近失弹的威力是相当有限的。
  但是这枚炮弹却落在了“伊丽莎白女王号”的那个补丁附近。这个补丁本来就大的不牢靠,一路上航行这么远,它就已经有一点摇摇欲坠了。这时候又有一枚炮弹,虽然只是一枚100毫米炮弹在它旁边爆炸,却还是一下子撕开了原来的那个补丁,于是海水滚滚而入。
第四百七十章,海战(3)
  如果不是在战斗中,即使这处补丁出了问题,海水涌进来了,其实也不会出什么太大的问题。因为那个时候,船上的损管人员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盯着这里。这要这地方一出现问题,大家立刻就会行动起来,关闭隔水舱室,船只可能因为一个舱室进水导致一些小麻烦,但是绝不会出现大问题。
  但是这个时候,情况却不一样了,“伊丽莎白女王号”上面多处起火,到处都需要损管人员,而不断地炮击也让损管人员本身损失惨重,所以当海水涌进来的时候,损管人员并没能立刻做出反应。而等他们发现这一问题之后,进水量已经相当大了。虽然他们紧急关闭了一些隔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来不及逃走的水手也被直接关在里面了。这些被关闭的隔舱中,很快就会充满海水,被困在里面的水手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大量进水还是让“伊丽莎白女王号”开始出现明显的侧倾。
  如果侧倾的角度超过一定的程度的话,“伊丽莎白女王号”上面的大炮,尤其是10英寸的主炮,就会无法使用。所以,英国人必须采用一些手段来纠正甲板的侧倾。
  一般来说,纠正甲板侧倾的办法中,最为常见,也最容易迅速起效的一种就是往对应的另一侧的水密舱中灌水,来恢复平衡。
  英国人也是这样干的,所以“伊丽莎白女王号”的甲板又渐渐地恢复了水平,军舰上的5英寸副炮也重新朝着法国人的那些装甲巡洋舰开火还击了。
  相比法国人装甲巡洋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作为平台要稳定得多,所以它的副炮也天然的打得更准。但是即使是副炮。相比法国人的大炮,他们的射速也显然太慢。完全不足以压制法国人的装甲巡洋舰。
  另一方面,因为被动进水和为了恢复平衡而主动进水带来的影响,“伊丽莎白女王号”的速度进一步下降了。如今她的速度已经下降到了八节左右。不过她和“英白拉多号”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了。
  “如今敌舰距离我们还有多远?”无视了正在逼近的火焰,纳尔逊将军已就非常冷静地问道。
  “大约一千七百米左右。”一个参谋回答道。
  “还要在近一点,到一千五百米,就让主炮向着敌舰开火。”纳尔逊很平静得说道,仿佛他乘坐的军舰并没有在熊熊燃烧。
  双方的距离继续逼近,更多的150炮弹砸在了“伊丽莎白女王号”上,如今距离近了很多,敌军炮击的效率明显上升了。
  好在“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弹药库有着特别的强化装甲,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生弹药库被击穿的事情。但是这个时候,法国人的第二支队也已经从后面杀了上来。他们在两条超级巡洋舰的带领下,正从背后向英国人的装甲巡洋舰开火。
  因为数量和火力上都处在明显的劣势,所以英国人的那些巡洋舰大多都被压制住了,虽然他们就像纳尔逊将军在升起Z字旗的时候要求的那样,在为英格兰恪尽职守。但是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却不是单靠精神力量就能改变的。虽然他们也打伤了几条法国军舰,但是法国人的战果显然要更大——几乎所有的英国装甲巡洋舰都在法国人的炮火下熊熊燃烧。
  这种结果是非常正常的,其实只要将双方的数量和火力量化一一下,代入某人山寨的战斗方程演算一下,就知道在这一战中,英国人的表现其实已经非常好了。
  而在又挨了几轮炮击之后,“伊丽莎白女王号”终于逼近到了和“英白拉多号”一千五百米左右的距离了。
  而这个时候,“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指挥台上刚刚被一枚150炮弹穿过。炮弹过穿,没有爆炸,但依然造成了不小的伤亡,纳尔逊的副官被炮弹撕碎的一块铁片击中,已经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纳尔逊也被一块乱飞的玻璃击中了前胸。他的肺部可能受了一些伤,口鼻中都有血流了出来,但是他还能扶着扶手继续站着。
  “前主炮准备!瞄准一号敌舰,开……”纳尔逊对着话筒喊道,倒是喊到最后,他却猛烈地咳了起来,带着泡沫的鲜血从他的嘴里和鼻子里冒了出来。
  “开炮!”同样受伤不轻的哈迪舰长从地上爬了起来,喊出了命令。
  前主炮朝着不过一千多米外的“英白拉多号”战列舰开火了。随着两团火球从跑口中冒了出来,两枚炮弹便向着“英白拉多”号直射过去。
  这两枚炮弹中的一枚擦着“英白拉多”号的舰桥飞了过去,如果这颗炮弹再准一点,说不定就能将特雷维尔海军元帅和他的参谋们一网打尽。
  另一发炮弹则击中了“英白拉多”号的舰首。
  在一声巨响中,“英白拉多号”的舰首被炸掉了大半截,以至于海浪都能从那里直接灌进去了。
  失去了舰首,“英白拉多号”的速度立刻就下降了,而且因为上浪,船只的稳定性也明显减弱了。不过总的来说,这枚炮弹虽然把“英白拉多”破了相,但是并没有让“英白拉多”瘫痪。
  只是英国军舰的主炮装弹的速度是在太慢,而他们此时是舰首对敌,除非大家已经交叉而过,否则他们的后主炮也无法射击。
  不过考虑到主炮装填的速度,老实说等到大家交错而过的时候,前主炮也未必就能完成装填。原本纳尔逊还可以利用更好的转向,试试能不能给尾炮转一个射角出来,但是如今船只受损严重,已经难以完成这样的转向了。
  “加压强通风,我们撞过去,撞沉英白拉多!”纳尔逊总算止住了咳嗽,他努力的支撑着自己不要倒下,望着近在咫尺的,因为失去了舰首,而降低了速度,也变得更加笨拙了的“英白拉多号”战列舰,发出了这样的命令。
第四百七十一章,海战(4)
  加压强通风,这是榨取蒸汽机最后一丝动力的方法,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锅炉过热,损耗锅炉寿命,更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发生锅炉爆炸这类问题。但是在如今,“伊丽莎白女王号”已经不需要有什么锅炉寿命了。即使一切顺利,它成功地撞沉了“英白拉多号”,她自己也肯定是要完蛋的。既然如此,锅炉寿命什么的,也就毫无意义了。
  至于说锅炉爆炸什么的,现在双方距离只有一千米多一点儿,这么点距离,发生这样的事情的几率并不高,至少,要比正好一枚炮弹打进了弹药库的几率低。
  但是军舰加速,可不像公升摩托车加速,油门一拧,然后眨了一下眼睛,速度就过了一百。军舰什么的加速是相当缓慢的,缓慢到很多时候,你如果不留神,甚至会一点感觉都没有。
  但是法国人的大炮的反应却要快得多。“英白拉多”上的150炮,“凯撒”上的150炮,还有其他的巡洋舰上的100炮都劈头盖脑的向着“伊丽莎白女王号”打了过来。一枚150炮弹击中左舷,并击穿了装甲在内部的淡水舱中爆炸——好在没有造成什么人员伤亡。另一枚150炮弹在左舷接近水线的地方命中并爆炸,在那里撕开了一个口子,让海水涌了进去。不过口子不大,所以暂时也没人去管——损管人员已经伤亡了三分之二了,这种小毛病已经根本管不过来了。
  不过距离已经很近了,这点进水也已经不太要紧了——只要在撞上去的时候,船还没有沉就够了。
  至于100炮的炮弹,命中的就更多了,这些炮弹没有任何可能击穿“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装甲,但是它们却将整条“伊丽莎白女王号”的上层建筑完全洗了一遍。事实上,如果考虑到那一枚近失弹的效果,在今天的战斗中,至少到目前为止,对“伊丽莎白女王号”造成了最大的伤害的,其实并不是来自法国战列舰上的150毫米炮,而是法国装甲巡洋舰的100毫米炮。
  “命令,立刻给各个弹药舱灌水。所有士兵,做好弃舰准备。”看着敌舰越来越近,而更多的炮弹不断地命中军舰,纳尔逊又下达了这样的一道命令。
  给弹药舱灌水,意味着此后这条军舰的大小火炮,打完了已经被搬到炮塔里面的待发弹之后,就再也没有炮弹可以打了。但这道命令,却也保证了,在“伊丽莎白女王号”撞上敌舰之前,即使有一枚法国炮弹击穿了弹药舱,也不至于发生整个弹药舱爆炸,从而一家伙将整条战舰炸飞的事情。
  事实上,这个命令是非常的及时的,因为仅仅在命令下达两分钟之后,一枚从“英白拉多号”上射过来的炮弹便击穿了前主炮的弹药库的装甲——如今双方的距离已经非常近了,这使得以前不可能击穿的装甲都变成可以轻易被击穿的了。如果不是提前向弹药舱中灌了水,这枚炮弹很可能就直接要了“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命。
  在“英白拉多号”上,特雷维尔海军元帅已经看明白英国人的想法了,他知道,英国人试图用撞击的方式来攻击自己了。这个时候,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保持目前的航向不变,这样最有利于火炮对敌人的打击。然后利用火力优势,在敌人冲撞上来之前,用炮火摧毁他们。或者他也可以让军舰转向,转到和敌舰相同的方向上。这样他只能用尾炮来攻击敌人,但是这样做能增加敌人追赶上他的时间,而且,当敌人追上来的时候,也只能用用舰首撞击“英白拉多”的舰尾了。虽然被人爆了菊花说起来不太好听,但是从那个角度上撞上来,能够将军舰撞沉的几率就小多了。甚至基本上变成了不可能。
  如果这个时候,做决定的是拿破仑,那他肯定毫不犹豫地选择方案一,不要怂,就是干!看看是你撞死我,还是我先锤死你,西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
  如果这个时候,做决定的人是约瑟夫,那他肯定毫不犹豫地选择方案二、赶紧转向,保住命是第一位的,反正哪怕屁股被人顶一下,也死不了人。现在已经是必胜的局面了,没必要冒险。另外,如果是约瑟夫,他肯定不会让自己出现在战场上。
  但是特雷维尔海军元帅既不是拿破仑,也不是约瑟夫。所以,嗯,一开始他决心采取拿破仑方案,然而随着更多的炮弹击中敌舰,但是敌舰不但没有爆炸沉没,反而速度进一步上升,距离也越来越近了的时候,特雷维尔海军元帅又迟疑了起来。他觉得这么短的距离内。靠炮火已经难以阻止敌舰撞上来了,所以,他又下令让战舰转向。这个命令在这一战之后的总结中被认为是导致“英白拉多号”遭受重大损失,最后甚至不得不弃舰的重要原因。
  特雷维尔元帅和舰长莫劳对于在损失了舰首之后,战舰的转向能力受到的损失都存在估计不足的问题,所以当英国人的“伊丽莎白女王号”逼近到不过四百米的距离的时候,“英白拉多号”开始笨拙的转向回避。
  只是“英白拉多号”转向的速度之慢,实在是出乎了大家的预料。转了半天,才转过了四十五度,然后“伊丽莎白女王号”就带着熊熊燃烧的火焰,一头撞了上来。
  如果“英白拉多号”已经完成了转向,那最多被撞坏后面的几个舱室,出了因为螺旋桨什么完蛋了,后面需要人家拖着走了之外,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事情了。回去大修一下,说不定还能用。
  如果完全没有转向,被“伊丽莎白女王号”拦腰撞上,那损失也一定很严重,中央的一系列舱室肯定完蛋了,但是,撞坏的,也就中间的舱室。多半不会沉,只要龙骨没出问题,拖回去修一修。至少还能反手卖给土耳其人。
  然而这样四十五度角被撞上,情况却完全不一样了。“伊丽莎白女王号”船头沿着“英白拉多号”的左舷划了过去,几乎将左侧所有的水密舱都划开了。
  汹涌的海水顿时涌入船舱之中,即使“英白拉多”好的损管人员相对还整齐,但是面对这样的局面,依旧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为了避免战舰沉没。法国人也只能紧急将左舷所有的水密舱的舱门锁死,仅仅因为这个动作,被淹死的海军士兵就多达一百一十人。
  因为左舷迅速进水,“英白拉多号”开始迅速地向左倾斜,为了避免船只反扣,救援人员不得不向右舷的一些舱室注水,以寻求平衡。但是左舷破损的舱室过多,如果真的要恢复平衡,那“英白拉多号”就要直接变成潜艇了。
  好在海军在设计这款军舰的时候,因为怂货约瑟夫的坚持,采用了相对小的隔舱,而且不但横向上分割了多个隔舱,就连纵向也分割了多个隔舱。这种设计给“英白拉多”提供了非常好的抗沉性。所以在经过这样一番动作之后,“英白拉多号”居然还浮在勉强的浮在水面上,没有沉下去。只是船只侧倾到了快三十度,人们在甲板上已经站不住了,至于蒸汽机什么的自然也都关停了。
  当然,“伊丽莎白女王号”也没好到哪里去。她本来就进了不少水。撞击中她的舰首也撞了个稀烂,海水从这里迅速涌入,而“伊丽莎白女王号”采用了大隔舱设计,损管人员又损失惨重,根本就无法控制事态,所以她的船头首先就沉了下去,船尾高高的翘了起来,铜制的螺旋桨,红漆的船底,还有附着在船底上的那些藤壶什么的都露了出来。一些水兵们都纷纷抱着各种漂浮物,跳进大海,并奋力地向着远方游去。他们都知道,这条船就要沉了,如果不能在船沉没前游得远一点,就会被船只沉没的时候形成的漩涡拉入海底。
  因为尾部的舱室中也有大量的海水,这些海水向下压,让“伊丽莎白女王号”的龙骨咯咯作响。同时海水灌入舱室,压迫空气从各种缝隙中喷涌而出,发出了类似汽笛一样的呼啸声,动人心魄。最终,“伊丽莎白女王号”的龙骨无法再承担这样的压力,在一声巨响中断成了两截,船尾狠狠地砸在水面上,溅起巨大的波浪,接着断成两截的军舰便迅速地沉入了海底,只在海面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漩涡。很多跳海逃生的士兵还没来得及游远,也被船只沉没的时候的漩涡抓住,跟着沉入了海底。
  依据战后的统计,“伊丽莎白女王号”上的六百多名官兵,最后获救的只有六个。包括舰队司令纳尔逊将军在内的其他人,都与舰同沉。
  后面的战斗完全成为了一边倒。虽然法国人的战列舰“英白拉多号”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但是第二支队已经到位了,在法国舰队的交叉火力的打击下,如今还留在战场上的任何一条英国军舰都损坏严重,就在“伊丽莎白女王号”向“英白拉多号”发起冲击的时候,就已经有三条英军巡洋舰在缓缓下沉了。
  而当“伊丽莎白女王号”沉没之后,法国人将原本都压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的火力转移了出来,于是这些残存的英国军舰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了。虽然英国海军的确都很对得起纳尔逊将军升起的那面Z字旗,都很对得起“英格兰要求每个人恪尽职守”的命令。但是战况却并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仅仅大半个小时之后,所有的英国军舰不是已经沉没就是正在沉没。法国人已经停止了射击,并且派出小船,打捞落水的英国士兵了。
  而另一边,特雷维尔海军元帅已经坐上一条小船,转移到了“凯撒号”战列舰上。大部分的船员也都离开了“英白拉多号”战列舰。当然,那些被封闭在水密舱中,还在用扳手之类的东西敲击甲板的水兵除外。
  法国巡洋舰“里昂号”靠近了“英白拉多号”战列舰,用一根缆绳拖着它,试图将它拖回法国。这条船的龙骨并没有断裂,拖回去修一修,说不定还能卖给土耳其人换钱呢。
  然而到了傍晚时分,海上开始起了风,海浪越来越高。“英白拉多号”的状况迅速恶化,侧倾程度很快就增加到了40度左右,并且继续扩大,到了晚上八点钟左右的时候,整条船一下子反扣了过来,然后开始逐渐下沉。
  在特雷维尔海军元帅的命令下,“里昂号”解开了拖着“英白拉多号”的缆绳。当晚9点十五分,在整个舰队的围观下,“英白拉多号”沉入了冰冷的北大西洋。
  到此时,整个战役的结果完全出来了。英国人损失了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以及两条超级巡洋舰和六条装甲巡洋舰,只有超级巡洋舰“约克郡号”成功突围。这样一来,英国海军现在除了船台上才建造了一半的另一条“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同级军舰之外,就已经失去了她全部的新式战列舰。她如今只剩下四条超级巡洋舰和十条装甲巡洋舰。虽然这个数字和其他国家相比依旧不错,但是仅靠这些力量,他们已经不可能和法国人争夺制海权了。如今的英国海军,大概只能在海岸炮和水雷的掩护下,充当岸防力量,阻止法国人可能发起的登陆战了。
  而在法国人这边,他们损失了战列舰“英白拉多号”,其他的军舰也都不同程度上有一定损伤。但是需要大修,估计会在三个月到半年内失去战斗力的,只有两条装甲巡洋舰。可以说,这支法国舰队,依旧基本保持着战斗力。这对于英国人来说,真是一个噩梦一样的结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