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278

第四百七十二章,影响(1)
  四天之后,法国舰队返回了它在大西洋上最重要的军港——布雷斯特港。在舰队进港之前,法国军方已经通过无线电了解了这场战斗的结果了。不过为了继续保密,法国的报纸并没有报道这个消息。但是一些有影响的媒体依旧得到了一些暗示。比如说《科学真理报》和《生意人报》,就提前得到了提示:法国海军可能进行了决定性的行动。
  于是《科学真理报》和《生意人报》便都提前派出记者前往布雷斯特港。在大舰队进港之前,先导的通讯船首先进入了港口,接着港口外的炮台就开始鸣放礼炮,向港区所有的人宣告胜利的消息。然后便是大舰队进港了。
  十多分钟后,科学真理报的记者皮埃尔便满头是汗地冲进了电报局,然后直接掏出一张十法郎的钞票,和排在最前面的那个等着发报的人换了个位置。几分钟之后,胜利的消息就通过这根电报线传到了巴黎的报社。
  几个小时之后,在巴黎街头就出现了一批抱着紧急印刷出来的号外的报童。他们一边跑,一边喊:
  “号外,号外!看我海军舰队和英国海军舰队在北大西洋决战!”
  “号外,号外!海军将士获得史诗性的胜利!”
  ……
  街道上的行人便都纷纷停下脚步,从报童手中要过一张免费的号外。是的这类号外在法国,一向都是免费的。
  “什么?英国人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沉没了,远征舰队全军覆没?”一个个看到新闻的人都忍不住睁大了眼睛。
  这个消息顿时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欧洲。甚至就连英国,如今也有人开始在私下传播这个消息。英国政府自然早就知道了法国舰队在北大西洋拦截了远征舰队的消息。但是具体的战果他们却并不知道,当然,此后的几天一直没有军舰返回,这就已经暗示了远征舰队的结局肯定不太乐观,但毕竟这不是最后的消息,所以不少人还有侥幸的想法。另外,为了维持士气,英国政府也强制的封锁了消息。
  不过封锁消息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是针对底层的,对于上层的人来说,封锁消息,更大的一个作用是给他们一个应对变故,减少自己的损失的时间。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消息是封锁不了多久的,因为这一战的失败几乎就意味着英国失去了制海权,然后法国人的那些巡洋舰就会不断地袭击英国人的商路,然后殖民地的物资运不进来,自己这边的商品运不出去。这种情况是不可能保得住秘的。舆论的控制是有效的,但是也是有限的。这就像,就算有了《真理报》,前苏联也没办法让俄罗斯人不知道苏联已经解体了。倒是没了钢铁洪流之后,很多人都已经认为是美国人解放了奥斯维辛。
  不过,在消息完全无法隐瞒之前,在市场上还没有因此出现必然出现的动静之前,那些优先知道消息的人,还来得及采取各种做法减少自己的损失,甚至是借这个机会,赚上一笔。就好像在瘟疫必然失控之前,某国的参议院可以提前在熔断之前,精准地将股票出手一样。
  战争爆发之后,别的不说,英国发行了不少战争债券。这些债券的利息都相当高,当然,高利息也意味着高风险。不少有身份的人,在这上面有不少的投资。如今消息一旦得到证实,这些债券在市场上的价值就要猛跌。封锁消息最大的意义之一,就是可以让那些高贵的人,在大家都知道消息之前,先找个接盘侠,把手里的这些东西出掉;然后再顺手做个空,再赚一笔。
  到法国人将消息传得满欧洲都知道了的时候,英国人依旧在封锁这个消息。这个时候,那些最高贵的人,当然早就已经把那些烫手的东西丢给了接盘侠,换成了金灿灿的金币了,但是,接盘的人当中,也还是有一些比较高贵的人的,他们也需要赶紧再找个接盘的,当然,他们多半已经来不及反手就做个空了。
  总之,利用封锁消息争取到的时间,那些最高贵的人,大多都没有蒙受什么直接的损失,甚至还赚了一笔。那些比较高贵的人呢,大多也成功的减少了损失。而这些损失最终自然是都落到了那些满心以为自己是“中产阶级”的大城市做题家们的脑袋上。于是几乎一夜之间,他们就从“中产阶级”变成了赤贫的无产阶级。
  “约瑟夫,你觉得英国人后面会怎么办?”拿破仑向约瑟夫问道。
  “怎么办?到底该如何面对失去了制海权之后的局面?”约瑟夫冷笑道,“这还不简单?那些最高贵的英国人也都已经明白,现在为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只能和我们妥协了。同时他们肯定已经在宣传,要战斗到底,要团结起来,共度时艰,打垮法国侵略者了。而那些刚刚在市场风波中已经变成了无产阶级的‘中产阶级’们则肯定会为这样的宣传激动不已,一边觉得自己‘为国接盘’真是无上光荣,一边很不得抛头颅洒热血地响应祖国的号召,和我们拼命。以他们的智力,肯定想不明白,他们的努力,其实只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增加那些最高贵的英国人和我们讨价还价的时候的筹码而已。”
  “那么,我们需要和他们妥协吗?”拿破仑又问道。
  “当然,但是不是现在。”约瑟夫道,“我们如果真的不妥协,严密的封锁两个月,英国就会爆发革命,然后呢,然后当然是那些最高贵的人都上了断头台,或者去了美洲。而英国出现了一个革命政权。而且很可能还是一个非常左派的政权。就像山岳派,向马拉和埃贝尔。然后,这把火说不定会越过海峡,再烧回道欧洲来。总之,这个局面非常复杂,非常的不好把握。相反,只要我们给他们足够的压力,最后让他们自己在成为如今的奥地利王室和成为过去的法国王室之间做一个选择题。我们的利益就能够有最大限度的保证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对英国殖民者的最后一战(1)
  自从法国海军的胜利消息传开之后,在欧洲各国立刻就引起了一片轰动。整个的“文明世界”,立刻就团结了起来,准备掀起一轮瓜分联合王国的狂潮。
  是的,整个文明世界现在都非常的饥渴。在经济危机中,欧洲各国,除了法国人利用了北美的黄金,过得还算过得去之外,欧洲其他国家的情况都不太好。他们的企业,在自由贸易中,因为各种原因,甚至我们都不说技术和规模方面的原因了,仅仅是得不到“罗马银行”的低息贷款,就已经够致命的了。得不到较低利率的贷款,导致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成本上升导致产品成本上升,产品成本上升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商品卖不出去,商品卖不出去导致资金链断裂……
  就像在另一个时空中,某个伟人在他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中说的那样:“从产品到商品,是惊险的一跃,它的结果要么是产生利润,要么摔死资本家。”于是那些奥地利的、普鲁士的、莱茵地区的、意大利的、低地地区的资本家们,一个接一个的就出现在楼顶天台之类的地方了。
  不过法国人不愧是自由世界的领袖,盛产各种大善人。于是就在那些外国资本家们已经两只脚抖抖地站到了天台上,朝下面望上一眼,然后闭上眼睛,满怀着对这个世界的眷念,以及穿越到异世界,获得金手指,成为龙傲天,然后应收尽收……的幻想,准备纵身一跃的时候,一只手拉住了他们。
  当他们回过头来之后,往往就会看到一个穿着一身灰色的正装的家伙,头上戴着一顶礼帽(很多人都怀疑,他们之所以不管什么天气都要戴着帽子,乃是为了掩饰头上的某种与众不同的特征),鼻梁上架着单片眼镜,手上还拿着一张写在羊皮纸上的契约——啊,不对,虽然看上去有点像,但是那契约真的不是写在羊皮纸上的。
  这些人会告诉他:“您不必这样绝望,因为您还有机会,只要您愿意将自己的股份,连同您自己,转让一部分给某些先生,嗯,虽然因为经营困难,您的股份现在已经不太卖得出去了,但是,我们看重的并不全是这些股份,更重要的是您的能力。是的,是您的能力。能够坚持到现在才站在这里,这本身就是能力的表现。只要签了这份协议,您就可以得到急需的资金流,并且对外,您依旧是这家企业的老板。”
  前来收购那些还有一定的收购价值的企业的,自然是法国军工联合体的人。按照约瑟夫的说法,在经济危机中,因为恐慌情绪的影响,很多的很有价值的企业都会出现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情况,这正是收购他们的好机会。
  至于说为什么还要留下原来的老板,甚至还给他留下了一点点的股份,这里面当然有原来的老板还是相当有能力的,懂经营,值得剥削一下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
  “拿破仑,要是有一天,法国的一大半的企业的老板都变成了英国人,你觉得,法国老百姓会不会痛恨英国人?”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约瑟夫向拿破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那当然了。天底下还有谁不恨老板的?我听说在一些企业中,就连那些白领的文职人员,其实没事的时候都喜欢哼那首《奴隶战歌》。说起来,都是你害人!”拿破仑回答道。
  “拿破仑,你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要区分人群,有两种基本的区分方法。”约瑟夫说,“一种区分方法是依据经济上的地位来区分,简单一点,就是穷人和富人。一般来说,穷人会天然的嫉恨富人,而富人会天然的鄙视穷人。这不是出于误会什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之争。
  第二种分法,就是根据语言呀,习俗呀什么的,将人分成不同的民族。法国人、英国人、奥地利人、意大利人什么的。各个民族之间当然也有利益之争。但是说老实话,法国的穷人,真的就和一个奥地利穷人有利益之争吗?他们会天然地痛恨一个奥地利穷人吗?这怎么可能呢?
  简单一点说,就是阶级之间的仇恨是必然的,民族之间的仇恨却不是必然的,除非这两样东西重合了起来。”
  “这两样东西重合起来了?”拿破仑道。
  “嗯,举个例子,你看看爱尔兰和波兰。为什么爱尔兰就闹得起来,波兰就不太闹得起来呢?波兰人到现在也还就是偷偷地丢点手榴弹什么的,完全不成气候嘛。为什么?”
  拿破仑没有回答。
  “你看波兰,底层的波兰人为什么不反对俄国人,不反对普鲁士人和奥地利人?因为相比俄国人普鲁士人和奥地利人,他们甚至更痛恨波兰贵族。那些闹着要造反的,得不到底层的支持,又能干得出什么事情、就像法国,如果大革命的时候,无套裤汉们没有站出来,国王要碾死雅各宾不是轻而易举吗?
  相反,你看看爱尔兰,英国人到了爱尔兰,横征暴敛,弄得整个爱尔兰人都变成了穷鬼,而英格兰人都变成了地主老板,于是爱尔兰人和英国人的矛盾,表面上看起来,是民族矛盾,但是民族矛盾下面藏着的是更要命的阶级矛盾。所以爱尔兰的底层,谁不恨英国人呀?所以你看爱尔兰人,造起反来,那个果断坚决。呵呵,没他们配合,我们那里能这么好的对付英国人。
  英国人在爱尔兰犯下的错,我们不能在其他国家犯。英国人让爱尔兰人觉得,爱尔兰人都是穷人,英国人都是地主老板,至少他们接触到的都是。这是大问题。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所以我们在那些其他民族的地方,一定要注意,要使用代理人。那些底层的工人农民,他们是弄不清楚一家企业的股权结构的,他们是不可能知道这些企业真正的大老板是谁的,他们只能直接接触到管理经营企业的直接的‘老板’。他们的痛恨也就只会集中在这些人身上。我们就可以继续一边利用这些人压榨他们,一边当好人,让底层的那些家伙对法国人充满好感。”
  说到这里,约瑟夫忍不住想起了在上辈子,他看到过的,阿妹你看的操作。
  话说当年,东亚那旮旯发展的很不错,尤其是南棒子,发展势头相当好。然后嗯,阿妹你看元周期性运作一来,嗯,南棒子立马傻眼了,一大堆的企业都要完蛋了,这个时候,花旗呀,摩根大通呀什么的,就拿着支票本出来扮演上帝了。然后,三星集团百分之五十五的普通股,百分之八十八的优先股都变成他们的了。从根本上来说,这个时候,三星集团实际上就已经是一家阿妹你看企业了。
  但是,阿妹你看非常聪明地没有动三星的管理层,于是全世界,当然更重要的是全南棒,都依旧以为三星依旧是李家的。虽然整个李家的持股比例连百分之二都不到。但是韩国人如果要骂财阀,肯定还是骂姓李的,而不是姓摩根的。
  既然见到过这样的成功的经验,如果不加以学习,那不是白当穿越者了吗?所以,法国人对那些欧洲企业提出的收购,都是非常秘密的,而且是非常的仁慈的。一般来说,原本的老板都保住了自己在企业中的“领导地位”,已经数量不等的一定的股份。(如果他们手中没有股份,他们就会成为和企业盈利关系不大的打工者,那么天知道他们会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去买公司发财呢。)
  到现在,那些特别有价值的企业的收购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也到了该让这些企业给帝国带来盈利的时候了。而最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的事情自然就是对英国的瓜分了。
  瓜分英国的狂潮的第一声号角自然是从爱尔兰吹响的。就在北大西洋海战的消息被确定之后的第二天,统一爱尔兰人联合会就在自己的机关报——《自由爱尔兰》上面发表了一篇社论:“对英国殖民者的最后一战!”
  这篇不长的文章被单独印刷成特别刊,它们首先被送往根据地的各个区域,各个郡,各个区,各个村庄。在此前的反击中,整个爱尔兰的“自由区”已经迅速的扩大,并连成了一片。英国人已经龟缩到了沿海的几个有限的大城市里面了,爱尔兰人民已经越来越相信,自己立刻就能赢得独立了。在村子里,在小镇中,身穿灰绿色的军装的独立军战士们在人群面前高声的朗诵着这篇文章,他们激动的声音,不时地被群众的欢呼声打断。
  “10月12日,法兰西共和国向英国宣战,10月20日,法国海军在冰岛和英格兰之间的北大西洋海域击败了英国海军,这一场胜利宣告了英国殖民者赖以统治世界,掠夺世界人民的罪恶支柱——英国的海权的全面崩塌。
  由于我们的法兰西盟友的这一胜利,爱尔兰人民获得自由和解放的进程将大大地加速……”
第四百七十四章,对英国殖民者的最后一战(2)
  “……对英国殖民者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英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爱尔兰人民的一切抵抗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法兰西共和国及其他同盟国作战。独立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自由区,缩小沦陷区。
  必须放手组织武装力量,成百队成千队地深入敌后之敌后,组织人民,破击敌人的交通线,配合正规军作战。必须放手发动沦陷区的千百万群众,立即组织地下军,准备武装起义,配合从外部进攻的独立军,消灭敌人,解放我们的人民。
  自由区的巩固工作仍应注意。我们要发展生产,组织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加强民兵工作,加强军队的纪律,坚持世界各国人民的统一战线,防止浪费人力物力。凡此一切,都是为着加强我军对敌人的进攻。爱尔兰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了,全国人民应该加强团结,为夺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在都柏林的一个小院子里,在油灯昏暗的光线下,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人正在向其他人低声地朗读着这段文字。因为都柏林依旧是沦陷区,而且都柏林和英国之间的海路联系依旧紧密——英国人在圣乔治海峡和北海海峡布雷,从而让爱尔兰和不列颠岛之间的爱尔兰海成为了一个封闭的内海。这样一来,都柏林和不列颠之间的联系倒是不用担心会被法国海军切断。
  如今都柏林依旧在英国人的统治之下,但是在这样的小院子里,更多的青年人也都在诵读着这篇文章。
  实际上,即使是在都柏林,英国人的统治也在动摇。据说在英国下院,几个党派之间,关于爱尔兰的问题,发生了大规模地争论。有人认为,在如今的局面下,爱尔兰的丢失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因为据说法国人正在准备将他们的陆军送上爱尔兰,和爱尔兰人并肩作战。
  英国人知道,他们目前无法阻止法国人在爱尔兰登陆。而一旦法国人在爱尔兰登陆了,他们在爱尔兰的作战基本上就和在本土作战没什么两样。那些爱尔兰人,甚至包括那些拿着英国的军饷的爱尔兰人,都会站在他们的一边。所以有些议员觉得,让英国陆军在爱尔兰和法军交战,这简直就是自找不痛快,还不如主动将在爱尔兰的军队撤回不列颠,今后一段时间,不列颠的日子都会很难过,很多时候都会需要军队,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因而不能将宝贵的军队浪费在这样的地方。
  当然这种看法也受到了猛烈的攻击。因为这几乎就意味着英国人要放弃爱尔兰了。而爱尔兰距离英国这样近,一旦成为独立的敌对国家,对英格兰的危害就太大了。所以为了英格兰的将来,决不能放弃对爱尔兰的控制。
  当然这一边也立刻反唇相讥,如果现在都没有了,那哪里还有什么将来?
  最终,英国人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在爱尔兰全面收缩,只保留几个坚固的,重要的据点,而都柏林,就是这几个据点之一。
  但撤军的动作是无法隐瞒的。而这种举动,连着英国在海战中大败的消息,都让那些“治安部队”的家伙们动摇得厉害,他们现在要赶紧给自己找一条退路了。
  一部分在此前的战争中,犯下了严重的罪行,自己也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得到爱尔兰人民的原谅的铁杆爱奸,赶紧抱紧了英国人的大腿,希望他们在撤出爱尔兰的时候,能带上自己;另一些,平时没干什么大坏事,给自己留了后路的不那么铁杆的爱奸,这个时候便纷纷派出人和独立军以及游击队联系,表明自己一向是身在英军心在爱,乃是一心曲线救国的爱国者。
  这些“爱国者”们纷纷“起义”,带着英国人发给他们的武器,投入独立军,帮着独立军收复了不少的城镇(当然,这些城镇本来就是英国人打算要放弃的了。)
  如今还在都柏林的“治安军”基本上都是得到了英国人和爱尔兰人双重认证的铁杆爱奸了。比如说贾维斯队长,这时候作为得到过认证的爱奸,这时候也正带着队伍沿着都柏林的街道向着一处小院子悄悄靠近。最近得到情报,说是这里有乱党活动。但是英军现在顾不上做这种事情,于是抓捕乱党的责任便落在了贾维斯队长的身上。
  贾维斯队长之所以会成为得到两方面共同认证的“铁杆爱奸”,是因为他想要脚踩两条船,在和独立军联系的时候露出了马脚,被英国人发现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命,贾维斯便将和自己联络的独立军的人卖给了英国人,然后,他就真的,没办法不当“铁杆爱奸”了。
  如今既然英国人将都柏林视为关键据点之一,那么加强这边的控制变成了必须的事情了,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将都柏林的“匪谍”挖出来。
  要说都柏林的“匪谍”也太过猖狂了一点,他们居然胆敢直接在白天在大街上散发印着鼓动性质的内容的传单。所以贾维斯队长这时候便带着一队“黑皮狗”依据侦查出来的信息,前来这边抓捕可疑分子。
  贾维斯队长知道,自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抱紧英国人的大腿,如果实在不行,还可以跟着英国人撤回到英国本土去。
  当然,要得到这样的恩典,他就必须高效率的干活,抓到更多的爱尔兰叛匪。因此,贾维斯队长在这个时候,干起这些事情来,反倒是比以前更加的卖力了。
  不过贾维斯队长这样想,不代表他手下也是这样想的。他首先那些低级“爱奸”并没有铁杆到像贾维斯那样没有退路。所以他们早就在和爱尔兰人通风报信了。
第四百七十五章,围攻1
  如果是几个月之前,贾维斯队长带着手下去抓人,那多半就会抓着抓着,就连他自己的人都不见了。但是最近情况倒是好转了一点,因为英军已经把兵力收缩了起来,如今在都柏林,英军的人数甚至都不见得比都柏林的爱尔兰市民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