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278

  这样一来,反而让都柏林的“治安”比以前似乎还好了一点点。至少去抓个人什么的最多也就是抓捕目标失踪了,而不会再弄出去抓捕的人失踪了的事情了。
  不过当贾维斯带着人马冲进某个小院的时候,却发现这里空无一人。显然他们当中有人泄露了消息。
  对此贾维斯非常愤怒,他大骂了参加抓捕行动的那些手下一顿。威胁说要把他们都交给英国人处置。但是,大家其实都不太害怕,因为首先,英国人自己的事情都忙不完,哪有空管这些小事。
  其次就是这段时间以来,英国人对于这类事情的打击力度其实也下降了不少。
  据说英军退到都柏林之后,为了保证防御,有人向诺福克总督提议,干脆把都柏林的爱尔兰人全杀光,或者把他们都驱逐出去。
  但是这两个意见都被诺福克公爵否定了。搞大屠杀?屠杀完了之后,爱尔兰人跟着法国军队一起登陆英国,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诺福克公爵并不是担心当时候爱尔兰人会屠杀英国平民来报复。反正平民而已,有个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他担心,这种做法,会大大的提高妥协的成本。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到了那个时候,他本人和他的家族,说不定也会成为这提高了的成本之一。这种对国家,对家族,对自己都没好处的事情,脑袋有坑了才会去做。
  至于说将都柏林人驱逐出去,诺福克公爵觉得,自己手下都是什么什么蠢蛋!这是嫌外面的叛匪不知道都柏林的底细还是但是担心他们的人手太少?
  上面的这种态度,顿时就让下面的人感觉到了一些什么。毕竟,居下位的人也不都是傻瓜。所以他们也立刻意识到,局面不对,上面的家伙都在考虑后路问题了。嗯,大家也要考虑一下“日后好相见”的事情了。而且压力如果给大了,出现了集体叛逃什么的,下面的人也担不起责任。所以即使是英国人,如今对这类事情,都不是很追究了。
  只是贾维斯队长很伤心,因为像他这样的“铁杆爱奸”,也不能肯定英国人撤退的时候,会带着他回英格兰。所以他需要赶紧多立点功劳。要不然——只要想一想,如果英国人还要留在爱尔兰,那他多少还能有点用;要是英国人回英国去了,要他还能有什么用呢?
  就在贾维斯队长战战兢兢的向着心思的时候,爱尔兰独立军的队伍开始出现来了都柏林城外。于是局势便越发的紧张了起来。
  爱尔兰独立军并没有马上就向都柏林发起进攻。都柏林守军人数不少,而且工事坚固,有些方向上还能得到海军的巡洋舰的火力的支持。而爱尔兰独立军虽然士气高昂,野战能力也大有进步,但是攻坚能力一直是个大坑。所以他们现在也只能先将英国人的几个据点隔绝开来,分割开来。然后等待法国军队的增援。
  所以,这些爱尔兰独立军,一到城外,便开始修建各种工事,以切断都柏林和其他据点在陆地上的联系。不过英国人对此并不在在意,因为都柏林是港口,只要海路畅通,这都不是问题。
  但接着得到的一个消息却让诺福克公爵非常的担忧了。那就是他们利用气球发现大批的爱尔兰农民正在铺设一条铁轨。
  从都柏林到戈维尔的铁路大部分已经在爱尔兰人的控制之下了。曾经让爱尔兰人吃了大亏的阿斯隆已经被英国人放弃了。而英国人在撤退的时候,自己也拆毁了不少铁路,不过看这个架势……
  诺福克公爵立刻就想起了一个传说,那是关于法国人的乌尔班大炮的传说。
  据说拿破仑向约瑟夫抱怨,说他搞出的那套防御实在是太让人讨厌了。以前法国处在防御状态的时候倒还罢了,如今法国是世界最强了,却总要面对外国人的约瑟夫防御,这真是太令人不舒服了。
  于是军工联合体就启动了一个所谓的“乌尔班计划”。这个计划得名于土耳其帝国攻克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使用的乌尔班大炮。所以有人因此怀疑,法国人是想要制造一种特别大的攻城巨炮。当然,使用这个曾经摧毁了基督之盾的大炮的名字,作为计划的名字,再次证明了,法兰西真的是天主孝子。如今看到爱尔兰人在修建铁路,诺福克公爵自然就想起了这个传说。
  “如果真的有一种新型的乌尔班大炮的话,那它很可能就是靠着铁路来移动的。”诺福克公爵想道。
  在历史上,为了运输巨大的“乌尔班大炮”,土耳其人动用了400名劳工和60头牛,花了整整六周的时间才将这么巨炮运输到位。平均每天只能移动2.5英里。
  历史上的乌尔班大炮,虽然在当时可以说是大的吓人,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样的大小的大炮,估计已经配不上“乌尔班计划”这个名字了。要知道,仅仅是英国人自己的战列舰上的10寸炮,就有二十多吨重,比历史上的乌尔班大炮(17吨)重了不少。而俄罗斯的那门从来都没有发射过的沙皇巨炮,更是有40吨重。这类巨炮,如果要在陆地上运输,那么铁路显然就是最为合适的手段了。
  不过即使有了这样的猜测,诺福克公爵却并没有太多的好办法,他也许能发动几次突袭,去破坏爱尔兰人正在铺设的铁路,但是他也知道,因为爱尔兰人在此之前,已经修建了不少的防御工事,因而要进行这样的行动,会导致不小的伤亡。从而让城市的防御力量被削弱。而获得的效果呢,最多就是让法国人的“乌尔班大炮”推迟几天或者一两个星期到位。诺福克公爵觉得,这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
  但是就这样看着,等着,也不是个事情。所以诺福克公爵在和军队的人在商量之后,就开始在城外的防御线上大建地下防炮掩体。
  当然,如果“乌尔班计划”的大炮真的够大的话,这种临时建造的地下防炮洞肯定是挡不住这种大炮的炮弹的。但是它依旧能将大炮的杀伤范围压缩很多。只要每个洞里人不要太多,那么至少也能大大地减少这种大炮带来的压力。
  也就在这个时候,在卡罗尔港,一条法国巨轮靠上码头。这是法国造船刚刚下水的一批大型货轮,排水量高达一万五千吨,在目前,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货轮了。
  这条货轮利用半个月前刚刚运来,并且被安装了起来的塔吊,将一个个的大型部件吊运到了码头上。
  这些大型部件包括各种火炮和大量的用于铁路的平板车。
  就像英国人猜测的一样,“乌尔班计划”中的确有一些大型火炮,但是“乌尔班计划”的成果却并不是一门奇观级别的巨炮——虽然拿破仑对于奇观非常的喜爱,强烈要求能弄一门奇观级别的巨炮出来,但最终,约瑟夫也没有拿出拿破仑期待的,拥有一个能让一个成年男子爬进爬出的巨大炮管的巨炮,而是弄出了一种280毫米口径的东西。
  据说原本约瑟夫甚至认为,203毫米口径,基本上也就够了,还能便宜不少。但是拿破仑表示,这个太细了,太不过瘾了,并威胁如果约瑟夫不让步,他就要砍计划经费:
  “约瑟夫,你当初和我可不是这么说的,你说我们会有一门好粗好粗,好长好长的大炮,能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了之后,就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我还以为你会给我看一门水缸那么粗的大炮呢。就算没有水缸粗,也该有水桶粗吧?结果呢,你就拿一个203毫米的,才盘子粗细的小牙签来糊弄我!不行,这绝对不行!”
  “我什么时候说过水缸粗了?”约瑟夫道。
  “你别不认账,那次我问你,那个‘乌尔班计划’中最大的炮有多粗,你当时对我说:‘你想要有多粗?放心,绝对又粗又长,就和它差不多粗细。’当时你就是指着一个水缸说的!”
  “那是你看错了,我是指着缸里面的那片睡莲叶子说的!上帝可以作证!”
  “得了吧约瑟夫,你这家伙根本就不信上帝。你对上帝的虔诚和塔列朗还有富歇都有的一比。你这家伙和他们一样,只要一开口提到上帝,那就肯定是在说假话!你怎么不说那个水缸里还养着几条鱼,你指着的是那几条鱼的鳞片呢?”
  “瞎扯个啥,我告诉你……”
  两兄弟争吵了一番,最后拿破仑道:“约瑟夫,我知道,那种超大的大炮其实用处并不大,这种军事上的事情,难道我还不懂了?的确,大多数情况下,203毫米口径的大炮也的确是够了。但是,我们弄这东西出来,还有震慑其他国家的作用。那些国家的人,可不见得都懂,你要是那个203的东西过去,根本唬不住人,但是要是弄个水缸粗的东西出来,对他们的士气的打击却是决定性的!明白吗?”
  “但是在技术上,水缸粗,现在我们还做不到。除非你真的只打算要个像沙皇炮那样的吉祥物!”
  沙皇巨炮是1586年由俄罗斯铸炮工匠铸造的一种铜制滑膛火炮。它的口径为915毫米,比后世的多拉大炮还要粗,炮身长为5.18米,重达40吨,整炮全重80吨;铜制弹膛长1.74米,直径440毫米,发射的空心球形生铁弹。由于火炮太重,人们不得不用粗大的圆木来移动这门火炮。后来,人们还为这门炮王制作了装饰性炮架。
  然而这样的一门巨炮却从来没有开炮射击过,甚至能不能射击都不确定。所以这门装饰精美的大炮,其实就是个漂亮的装饰品罢了。
  这样的东西,拿破仑当然不能接受,于是拿破仑不得不降低标准,最后确定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比英国人的战列舰上的那门炮小。
  于是约瑟夫他们便踩着下限,搞出了这么一个东西。
  这门炮有五十吨重,采用了长达11米的炮管。这也意味着它只能使用新式的硝化纤维发射药。所以不但炮很贵,炮弹用起来也很贵。另外,考虑到成本问题,这门炮也没有装上管退装置,在射击的时候,就只能靠放下大大的驻犁,然后依靠特制平板车上的轨道向后移动,然后再复位,然后再重新开火。
  那门280炮单独占据了一列平板车,利用各种起重设备,工人们花了整整三天天时间,将这门炮在特别定制的平板车上固定安装好了。
  接着就是其他的附属火炮了,包括两门203炮和十二门100毫米炮都被安装在了特制平板车的固定位置上。然后在两台动力车的牵引下,在两列装甲列车的掩护下,这列列车炮就开始沿着铁路离开了卡罗尔港,沿着铁路线,向着都柏林进发。
  乌尔班计划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门大口径火炮,更是一个能沿着铁路快速机动的炮群。依靠着可以高速移动的铁路,法国人便可以将陆军能够使用的大炮变大了很多。这种火炮集群,就是行走在陆地上的战列舰。
  在大队的独立军和法国陆军的保护下,这列“陆地战列舰”花了两天的时间,便抵达了都柏林的前线,而此时,诺福克公爵新建的那些防炮洞也已经有不少了。
  法军的“陆地战列舰”到位之后,法国陆军的一个团便接管了附近最为重要的几处工事,承担起了保护这台巨大的陆地战列舰的任务。
  就在火炮列车到达的第二天,火炮列车终于向着都柏林城外的英军阵地展开了第一次炮击。
第四百七十六章,围攻(2)
  严格来说,面对着到处都是防炮洞、铁丝网、战壕的防御工事,光靠大炮其实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而且,在没有合成氨的时代,无论是发射药还是炸药,都来源于硝石或者硝土。这些东西的产量都相当有限。即使是开通了巴拿马铁路之后,法国人得以大量的从智利输入大量的硝石。但这些硝石的消耗也很大,而且主要还不是消耗在军事方面,而是消耗在农业上。
  是的,这些硝石矿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化肥,以提高农业产量。一直以来,在法国,拿破仑最坚定,最稳固的支持者就是法国农村中的那些农民了。有一点说起来很有意思,那就是在如今的法国,农民们参政的积极性要明显超过城市居民。
  在大革命的时代里,法国城市居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明显更高。但是到了拿破仑时期,因为退伍士兵授田,以及退伍军人协会的组织,使得农民的组织度越来越高。如今的退伍军人协会,在经济上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垄断性质的辛迪加(一种企业联盟,各企业不能独立地进行商品销售和采购原料,须由总办事处统一办理,从而在争夺产品销售和原料分配份额上进行激烈竞争。它们在生产上和法律上虽保持独立性,而在商业上丧失独立性。)。
  如今法国的农村的各种原料采购、商品输出,几乎都是通过退伍军人协会来进行的。这就使得这个组织,有了非常大的经济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协会一声令下,整个法国农村都会站出来支持拿破仑。
  当然,任何支持都不会是无价的。所有命运赐予的礼物,都在暗中标注好了价格。退伍军人协会之所以支持拿破仑,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成员很多都是拿破仑的老部下——这是一个因素,但并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最为决定性的因素是,拿破仑的各种政策,都在代表他们的利益,维护他们的利益。
  拿破仑不收农业税,理论上,农业税依旧存在,但是因为一系列的减免条件的存在,在事实上,几乎就是不收的。(当然,如果换了个人,农业税还收不收,就很难说了。)而且拿破仑靠着统一电力灌溉,开拓外国市场的方式,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收益。所以,整个农村对拿破仑一向很支持。
  而城市中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如今的城市中人口流动性相对比较大,而起很多在城市中的人,还都是所谓的“荣誉法国人”或者是“预备法国人”。正像门修斯说的那样,一个人要有了可靠的产业,才会有可靠的政治态度。所以城市中的那些人对于拿破仑的支持度其实是要弱于农村的。
  政治上的一个诀窍就是,不要背叛基本盘。很多时候,动摇的那一部分力量显得格外关键,以至于为政者都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或者是为了所谓的选举利益,觉得基本盘总会站在我这边的,正所谓“我虐基本盘千百遍,基本盘待我如初恋”。然后牺牲基本盘来讨好所谓的“中间派”。这完全是脑子有问题,想得太美,真想着要在东家吃饭西家睡觉了?就连懂王都知道不能这样做。
  不过历史上这样的傻瓜总是不少的。比如后世的烤(K)馒(M)头(T),都已经滚到鬼岛上去了,还是总犯这种错,总想着当“全民的总统”。然后中间派发现,自己决不能成为烤馒头的基本盘,否则就会被他们烤了;而基本盘也发现,自己被烤馒头当成了馒头。于是不但中间派没拉住,基本盘还都跑了,最后就变成了如今要死不活的样子了。
  拿破仑不是傻子,约瑟夫和吕西安也不是。所以拿破仑经常公开表示:“再穷不能穷农业,再苦不能苦农民。”
  而且他不但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比如说,从南美洲万里迢迢,一船一船地拖回来的硝石,其中的大部分就被做成了硝铵炸药,啊,不对,是硝铵化肥,被农民们撒到麦田里面去了。所以法国的麦子产量就是高,成本就是低,在市场上就是受欢迎,弄得拥有全欧洲最肥沃的黑土的乌克兰又要闹饥荒了。当然这是自由市场的事情,也是俄罗斯政府的事情,总之绝不是法国的责任。
  至于乌克兰又出现了饥荒的迹象,主要原因还是有些俄国人过于急功近利。在法国和英国人的关系紧张起来之后,英国人自然依照传统,派出外交人员试图和俄国结盟对抗法国。不过,俄国人认为,仅仅凭借俄国和英国,不足以对抗法国和他在欧洲的那一大堆的仆从国。除非英国人能够把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都拉进来,要不然,俄国是不会加入这样的一个联盟的。
  俄国人并没有和英国人结盟,为英国人火中取栗的想法,但这不代表俄国人没有其他的想法。如果说法国人对英国的举动,引发了瓜分英国的狂潮的话,那么距离较远的俄国人在这件事情上,似乎很难分一杯羹。不过,如果法国人,还有其他欧洲国家的视线都被英国吸引过去了的话,那么趁机去欺负欺负南边的土耳其,似乎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然而,土耳其人虽然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强大了,但是要击败他们还是需要花很多的力气。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毕竟是一个庞大的帝国。
  而且这些年来,土耳其人训练新军,购买各种武器,尤其是法国人退役的那些东西,很多都被土耳其人捡回去了。
  所以俄国人也要强化军备,要购买武器物资。而且他们甚至还更多了一些花销,比如他们要发展自己的工业,所以要买机器;他们要维护自己的买来的机器,所以要雇佣法国的工程师;他们要培养自己的工程师,所以花钱到法国留学;他们要建立自己的大学,所以要……总之干这些事情,都需要钱,可是钱从哪里来呢?俄国的工业这些年有不小的进步,但是和法国一比,完全是不值一提。民用品之类的东西,完全就没有竞争力,就是军用品,其实算算造价,再看看法国二手货的价钱,那还真的是造不如买。
  工业既然不能赚钱,那就只能靠农业了。也就是靠出口粮食了。但是问题是,如今的国际市场上,到处都是法国粮食。
  这些年来,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法国人买什么,什么东西就涨价;法国人卖什么,什么东西就降价。如今法国人自己也在准备战争,这带来了一个后果就是和战争相关的东西都在涨价。为了购买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俄国人不得不出口更多的粮食,好在今年天气不错,乌克兰丰收了。然而,偏偏法国人今年也丰收了……然后为了凑到足够多的钱,乌克兰人就挨饿了……
  不过乌克兰人虽然挨饿了,但是俄国人总算是完成了相应的准备,于是在法国向英国宣战之后,俄国人立刻就开始在俄国和土耳其边界上开始了军事演习。演习了一天之后,俄国人便找到土耳其人,向他们表示:“我们在演习中有一名士兵失踪了,我们怀疑他是被你们的人绑架了。所以我们要求到你们的军营里面在搜查搜查!”
  这样的毫无道理的,完全不要脸的要求当然被土耳其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然后俄国人便炮击土耳其军营,然后……俄国人和土耳其人之间的战争便再次爆发了。
  对此,法国表示,希望他们双方保持克制,不要破坏了欧洲难得的安定团结。不过现在法国人也忙着和英国人打仗呢,暂时也没空去管他们。当然,没空管归没空管,做买卖还是要做买卖的。因为现在武器弹药价钱高呀。
  于是,法军的“陆地战列舰”虽然大炮不少,但是,配备的炮弹却相当有限,没办法,反正爱尔兰人比炮弹便宜。
  不过,硬攻依旧不是法国人的首选,首先必须打击城里的英国人的士气。
  一般来说处在围城中的敌军的士气,是不太容易保持的。但是如果有后路,那就不太一样了。
  所以要降低城中的守军的士气,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威胁一下他们的后路。
  280毫米炮采用了40倍口径,使用火棉发射药,再加上又有夸张的45度的最大仰角,所以射程相当的远,从预定的炮兵阵地上,完全可以直接打击都柏林的港口。所以,法国人的计划是,首先用几发炮弹对港口泊位进行打击。虽然仅仅靠一门炮,根本就不可能封锁港口。不过,只要能对港口进行打击,就能大大地挫伤守军的士气,如果能碰巧地击沉那么一两条船,那就更好了。
  所以这天清晨,天蒙蒙亮,法军阵地上就忙碌了起来。
  首先是观察气象,尤其是风向。这天天气不错,天空晴朗,万里无云,风力也不大,地表附近只有一到二级风,更高一点的地方,风力可能会大一点,但依然是适合放出观察气球的好天气。
  一个巨大的热气球从法军阵地升了起来。然后280毫米炮的炮管也慢慢地抬了起来,指向了天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