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2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278

  但是巴格拉季昂将军的军队,弹药匮乏的程度却比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帕夏估计的情况好不少。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战场控制在俄国人的手中,所以打完了仗之后,摸尸体的权利在俄国人的手里。虽然土耳其人第一天的进攻主要就是想要靠那些杂鱼来消耗巴格拉季昂的子弹,所以这些杂鱼身上带着的弹药普遍比较少,但是少归少,总还是有的,就好像天牛幼虫,虽然小了点,但是去掉头之后,总还是有些蛋白质的。
  所以在打扫战场之后,俄国人还是获得了一些弹药的。另外因为冲上来的主要是训练不足,士气也不够高的天牛幼虫,啊,不对,是苏丹亲兵。(苏丹亲兵曾经是奥斯曼最强大,最可怕的军队,一度和东方某个国家的某支军队一样,获得了“某某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名声。不过,到了如今,这支军队也开始遇到了和东方某国的那支军队相似的问题。不过老实说,苏丹亲兵比起东方某国的那支军队,还是要强不少的,至少他们还是能当辅兵来用,甚至在督战队的督促下,他们还是能往俄国人的阵地上冲一冲的。还不至于像东方的那支军队那样的热爱艺术,热爱和平。)
  苏丹亲兵们呢,如果是大家用子弹对射,那哪怕伤亡大一点,他们还能支撑一阵子。如果俄国人和他们对射,那么消耗俄军子弹的任务还是能完成一些的。
  但是巴格拉季昂将军很快就看出了,进攻过来的都是些什么货色。于是他向部下们下达了这样的一条命令:“放他们靠近,不准开枪,等他们近了,就用刺刀把他们打下去!”说起来,俄国陆军一直以来的信条——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就是被苏丹亲兵们惯出来的。
  事实也证明,刺刀的确是对付苏丹亲兵的最佳手段,俄军在第二道战壕中等待苏丹亲兵们接近第一道战壕。苏丹亲兵们在靠近第一道战壕的时候,胡乱的扔了一轮手榴弹,弄得包括巴格拉季昂在内的俄国佬心都疼了。
  “该死的狗东西!不要乱丢!那都是我的!都是我的呀!”
  然后呢,俄国人的战壕挖得很特别,第二到战壕和第一道战壕只有十来米米远。手榴弹爆炸的硝烟还没有散去,伊万们就挺着刺刀,嗷嗷叫着扑了上来。然后呢,然后自然是苏丹亲兵们纷纷转过头就跑,然后伊万们一路追着捅,捅完了便都蹲下来摸尸体,看看爆出点什么没有。
  总的来说,苏丹亲兵爆东西的概率不高,而且爆出来的都是些低端白板货色。就算带了点前缀,基本上也是“劣质的”,“损坏的”,“破碎的”之类的。比如手榴弹吧,基本上都是土耳其自制的货色,(在塞利姆三世的改革中,奥斯曼土耳其也在法国人的帮助下建起了兵工厂,开始生产一些新式武器。然而因为管理混乱,贪污挪用、偷工减料的情况相当严重,所以生产出来的东西不但品质不好,经常会有“破碎的”、“损坏的”之类的前缀,而且价格还不便宜。这样的东西当然就都丢给了苏丹亲兵。)就连来自英国的带着“劣质的”前缀的低价山寨货都不多,至于正宗的带着“超强的”前缀的“波拿巴小甜瓜”那更是想不都要想。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所以打了一天之后,俄国人在弹药上的损耗,其实还真的不算特别大。
  第二天一早,晨雾刚刚散去,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帕夏便派出了他最精锐的军队开始对巴格拉季昂的俄军阵地发起了决定性的进攻。他将那些昨天被杀怕了的苏丹亲兵留在后面,并且留下了一部分的督战队,监督他们抵挡库图佐夫的军队的进攻。然后便用最为精锐的三万大军向巴格拉季昂将军的阵地发起了冲击。
  一看到对面的土耳其人的服装,巴格拉季昂将军就明白,决定性的时候到了。他向士兵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告诉他们,这将是最为决定性的一战,只要在这一战中,消灭了土耳其人的主力,那么收复君士坦丁堡,兴复罗马,还于旧都的伟业就唾手可得了。
  这句话是对军队里的那些贵族军官们说的。对于他们来说,让双头鹰旗帜在君士坦丁堡飘扬,对于这些贵族军官们来说当然是非常有吸引力了。但是这对于其他的灰色牲口来说,就没啥吸引力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君士坦丁堡是什么玩意儿,也不知道元老院和罗马人民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甚至连沙皇的那面双头鹰旗帜是什么意思都一无所知。靠元老院和罗马人民的光荣是鼓舞不了他们的。
  所以巴格拉季昂将军接着便针对他们开口了:“君士坦丁堡是基督的圣地,那里有正教最为重要的教堂——圣苏菲亚大教堂,乃是普世牧首的坐堂。是上帝和圣母的荣耀所在。但是自从万恶的异教徒攻占了君士坦丁之后,他们便将这座光荣的教堂改成了异教的,亵渎神圣的星月庙!
  虔诚的教徒们呀,这是何等的屈辱!圣母都在为此而哭泣!你们想一想若是我们本来有机会解放他们,将那些邪恶的异教徒,从我们的父的圣殿中驱逐出去,让圣殿重新焕发光辉,却因为我们的软弱,没能挡住那些异教徒,因而也错过了恢复上帝的圣地的机会,那么将来,等我们老了,死了,灵魂来到天国的门口的时候,面对着看守钥匙的圣彼得,我们好意思跨进天国的大门吗?
  福音书上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若是我们在今天,因为胆怯、软弱、怕失去生命,而放过了那些异教徒;将来我们怎么有资格走进天国的大门?
  所以,为了众多的圣徒,为了流泪的圣母,为了我们大家灵魂的得救,我恳求你们,我命令你们,拿出全部的勇气和热诚,和那些邪恶的异教徒决一死战!
  今天这一战,任何人不得后退一步!当班长的后退逃跑,任何一个士兵们都可以枪毙他;当排长的后退逃跑,任何一个士兵们都可以枪毙他;当连长的后退逃跑,任何一个士兵们都可以枪毙他;任何人,包括我在内,后退逃跑,任何一个士兵们都可以枪毙他!”
  俄国人的文化程度不便不高,所以宗教在俄国的影响相当的大,越是底层,越是牲口,越是虔诚。巴格拉季昂的这段演讲,要是是对法国人说的,下面肯定会是一片哄笑,大家也肯定会把他当成一个故意逗大家笑的丑角。就好像后世的三岛由纪夫,在阳台上对着那些自卫队的公务员们发出复兴武士道的演讲的时候那样。对于后世的泥哄人来说,“汨罗渊里烟波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法国人来说,十字军热诚已经是明日黄花了。
  但是在俄国,这一套东西却还是非常的能打动人,士兵们也因为这个演讲,都振奋了起来。巴格拉季昂将军见大家士气高昂,也非常高兴,于是便趁热打铁的向大家许诺:“打赢了这一仗,人人都有伏特加。若是将来,我们能解放君士坦丁堡,那我一定和大家一起痛饮三天三夜!”
  于是全军立刻都发出了一片震耳欲聋的“乌拉”声。
  然后,土耳其人便一头撞了上来。
  今天的战斗的激烈程度,远远的超过了昨天,今天的土耳其军队的战斗意志和战斗技能都远非昨天的苏丹亲兵能够相比,他们在炮火的掩护下顶着俄军的炮击,像潮水一样的冲了上来。
  因为时间和物资都有限,所以俄军的防御阵地本身并不完善,能提供的防御加成有限。因而土耳其人几乎每一次攻击都能冲上俄军的阵地。而俄军几乎每一次最后都要靠着白刃战才能将土耳其人打回去。弹药的消耗也远不是昨天能比的。最危急的时候,巴格拉季昂将军甚至都自己一手拿着左轮,一手挥舞着马刀冲上去了。
  但是土耳其人的情况同样糟糕,一次一次的冲上去,然后一次一次地被俄国人打回来,士兵们伤亡惨重还不说,更要命的是在后面,那些苏丹亲兵们越来越挡不住库图佐夫的进攻了,就在刚才,这些家伙甚至发生了溃逃,以至于一处最为关键的高地落到了库图佐夫的手中。
  库图佐夫只要将大炮拉到这处高地上,就可以对周围的目标进行覆盖射击,那个感觉颇有点像在另一个时空里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拿破仑将大炮拖上了普拉岑高地之后那样。当那时候,土耳其军队的防线绝对会在他们突破俄国人的防线之前被突破。
  为了避免这一可怕的局面,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帕夏不得不将原本应该用于作为后续部队继续对巴格拉季昂将军的阵地进行突击的部队调回去,试图夺回这处高地,但这个举动本身,也就意味着今天的突击太可能成功了。
  当土耳其军队开始慌乱地向后撤退的时候,巴格拉季昂将军立刻注意到了局面的变化,他在战马的背上站了起来,眺望撤退的土耳其人,看到土耳其人军旗歪斜,队伍混乱。便立刻向哥萨克骑兵部队发出了全线突击的命令。
  哥萨克们高呼着“乌拉”,催动战马,挥舞着马刀向着撤退土耳其人冲去,土耳其的骑兵已经被调往后方去对抗库图佐夫的进攻了,所以一时间,土耳其人并没有其他的骑兵,去对付那些哥萨克。
  但是如果步兵有所准备,骑兵,尤其是哥萨克这样的轻骑兵,其实威胁有限。毕竟,步枪的射程和精度远超过哥萨克们手中的,而国人自制的,带着“低劣的”前缀的左轮手枪和仅仅只有90cm长的马刀。但是此时土耳其人并没有做好防御骑兵的准备,他们的阵型混乱,而且注意力都放到了库图佐夫这边,等到发现哥萨克们冲上来了的时候,在想要做出合适的反应却已经来不及了。
  不过这些土耳其人的确还是精锐的,受过法国人训练的异教徒,在哥萨克们冲上来之前,他们还是打出了一轮齐射。这一轮齐射,打死了不少的哥萨克。但是他们却也没有再进行第二轮射击的机会了。
  哥萨克们狂呼着,借助战马的速度,向着他们丢出了加大号的手榴弹,然后挥舞着马刀撞了上来。
  这一轮手榴弹,将土耳其人的原本就不严整的阵型打乱了,接着骑兵们就撞了上来。骑兵队长麦列霍夫伸出马刀,借着战马的速度,轻轻一拖,便将一个土耳其人砍翻在地;接着他又顺手向左边探出身子,一个劈砍,便将另一个背对着他正在逃跑的土耳其人劈翻在地。
  在骑兵的驱赶下,这些土耳其人乱成一团,他们胡乱地向回跑,而哥萨克们有意地控制着速度,驱赶着他们,就像牧羊犬驱赶着羊群。他们然那些溃兵一头撞向其他的土耳其军队,将他们也卷了进来,并且让失控的,混乱的溃军的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为了避免全军都被卷进来,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帕夏只得让军队停止后撤,并且向冲击军阵的溃军开炮射击,这样才算是击退了俄国人的反击。但是这也意味着他对后方的战斗的增援来不及了。
  库图佐夫利用这一时间,巩固了高地的防御,现在,可以说是大局已定了。
第四百八十四章,你将如闪电般归来(3)
  大局的确已经确定了,土耳其人输掉了这场战役,他们在今天没能突破俄国人的防线,而在他们自己的防线上,他们却没能挡住俄国人,丢失了最为关键的高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在明天已经没有突破俄国人的防线的可能了。在如今的情况下,他们能维持自己不崩溃就不容易了。事实上如果不是天色渐晚,妨碍了双方进行新的军事行动,也许土耳其人就要当场崩溃了。
  黑夜的来临虽然暂时挽救了土耳其军队,但是却并不能改变土耳其军队的困境,土耳其人如今进退不能,他们支撑不了多久了。
  到了第二天中午,情况对土耳其人越发的不利了,俄国人的多瑙河内河舰队也加入了战斗。这支舰队规模不大,大炮也不多,只有不过十多门大炮而已。但是它们的加入却为巴格拉季昂将军带去了宝贵的补给。如今土耳其人突破巴格拉季昂的防线的可能已经完全不存在了。
  当然,以俄军的兵力,自然是不可能将人数更多的土耳其人团团围住的,事实上他们只是控制了道路而已。土耳其人若是放弃道路,似乎也可以逃走。但这样做的风险其实也非常大,因为大炮和各种辎重都是离不开道路的,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抛弃一切的大炮和辎重,完全靠双腿行军。
  他们带不了多少武器弹药,带不了多少食物,而敌军控制道路,能以比他们更快的速度移动,他们很容易就会在敌军的不断地打击下,彻底的溃败。
  很多时候,战场上占优势的一方,往往会弄出一个“围三阙一”的花样,貌似给敌军一条奔逃的生路,但是敌军如果依照这条生路奔逃,那他们多半会在此后的追击中被轻松地消灭掉。相比密不透风的围住猛打,对于进攻一方来说,这样做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生命成本,以及物资成本都要低得多。
  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帕夏知道,自己的军队如果抛下那些马车,离开道路逃跑,考虑到中间一两百公里的路程,最后能够逃回去的人,十分之一都不一定有。而俄国人在消灭他们的过程中,除了武器弹药,几乎就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损失,这样的结果甚至比留在原地不动,最后因为吃光了粮食和战马,然后集体投降都糟糕。因为后面的做法虽然多损失了十分之一的人,但是却拖住俄军的主力,为后方的土耳其军队的应变,争取了时间。
  当然,消息还是必须要送出去的,所以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帕夏派出了几个骑兵,每个人都带上了好几匹马,还在这几匹马的脖子上都挂上一个布袋子,里面装上豆子之类的精饲料,然后从没有道路的地方突围出去,将这里的情况汇报给国内。
  俄军自然也一直盯着土耳其人,发现土耳其军队派出信使之后,自然也派出骑兵追击拦截。然而,俄军骑兵的顿河马虽然有着吃苦耐劳,易于饲养,性情温和的优点,但在速度上,这种马并不算出色。至少是无法和土耳其人手中的阿拉伯马相提并论。无论是绝对速度,还是耐力,顿河马都比不上土耳其人手中的阿拉伯马。(当然,顿河马的饲养成本要低很多,而且能适应寒冷的环境,这是阿拉伯马不能不的。)
  所以俄国人阻止土耳其人的信使的行动并不成功,靠着战马速度和耐力的优势,大部分的信使都相当轻松地摆脱了俄国人的拦截。
  而在另一边,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帕夏将剩下的部队集结起来,建构工事准备防御。他不断地给士兵们打气,让他们相信,国内很快就会派出援军来救援他们,而他们这个时候呢,当然是“只要守住,就有办法”了。
  但事实上,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帕夏很清楚,国内根本就没有能派得出来援军。这个说法只是为了能勉强的鼓舞一下士气,好让那些士兵能够坚持得更久而已。
  面对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帕夏的铁桶阵,库图佐夫和巴格拉季昂将军都没有发起总攻,一举解决的打算。这不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而是他们现在已经处于必胜的状态了,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这样做需要付出不小的伤亡代价,并不值得,反正土耳其人的补给线已经断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弹尽粮绝,自己崩溃的。
  于是战场上都是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安静,俄军安安静静地看着土耳其人,土耳其人也安安静静地看着俄军,双方却都不主动进攻,战争似乎已经变成了静坐。
  但是俄军可是有完好的后勤补给的。而土耳其人却是没有补给的。为了能支持的更久,土耳其人开始对食物进行了限制。士兵们的口粮都减半了,一个个士兵都被饿得眼冒金星,腿肚子打颤。但是粮食还是很快就吃完了。
  于是土耳其人便开始宰杀战马,但是战马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每个士兵能够分到的自然很少,所以大部分士兵还是饿得慌。
  而俄国人呢,最擅长的就是乘人之危了。他们倒是没有直接扑上来攻击,但是他们干出的事情比直接冲上来攻击要更为可怕。他们找一个上风位置,然后烤起了香肠。让风把香肠的香味带到土耳其人那边去。
  他们还向那些土耳其人喊话,告诉他们,如贵他们愿意带着武器过来投降,就有猪肉香肠和伏特加。
  依照星月教的教义,这两样东西,都在禁止之列。所以按道理,用这两样东西来诱惑一个信仰星月教的人,应该是很困难的。但是还真的不断有信仰星月教的土耳其士兵,带着武器跑过来,然后就开始大吃(烤香肠),大喝(伏特加),成为了可耻的叛教徒。
  这样在坚持了大半个月之后,战马也别吃光了,就是附近的耗子都已经为了安全问题而搬了家,土耳其人终于饿得受不了了,于是便派出人员,希望能和俄国人讨论一下投降的事情。
第四百八十五章,你将如闪电般归来(4)
  俄国人获得的胜利传遍了四面八方,在希腊,东正教徒们走在路上,相互致意的时候,都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难以压制的喜悦。一个传说开始在他们的之中悄悄流传:“元老院和罗马人民的正统皇帝,伟大的君士坦丁十一世陛下并没有战死在君士坦丁堡的围城战之中。他被一位天使带走了,藏在了洞穴之中,化为一尊大理石像,当罗马帝国后人光复君士坦丁堡时,他将如闪电般归来。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教士们也隐入了墙壁,当东正教光复君士坦丁堡时,他们就会出来继续礼拜。”
  在教堂里,在礼拜的仪式上,东正教徒们聚在一起,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期待。
  “斯特法诺斯神父,我们这里都是虔诚的信徒,绝对没有内鬼,给我们讲讲当年罗马帝国时候的事情吧!”一个年轻人说道。
  “好吧。”斯特法诺斯长老看了看众人,这些来听他布道的人,都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这里面的确不会有内鬼。
  “我就和你们讲一讲当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时候的事情吧,那时候……”斯特法诺斯长老便讲了起来,一直讲到君士坦丁十一世陛下,这位最后的正统的罗马皇帝,最后的罗马人高举着短矛,冲向那数不清的异教徒。
  “圣母呀!”下面有人低声地说。
  “长老,有人说君士坦丁十一世陛下并没有死,一位天使保护了他,带走了他,将他变成了大理石像,只要有一天,我们收复了君士坦丁堡,收复了上帝的圣殿,君士坦丁十一世陛下,就会奇迹般的回来。这是真的吗,长老?”
  “啊,我的孩子,上帝行了那么多奇妙的事情,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又能知道些什么呢?不过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君士坦丁堡沦陷之后,土耳其人并没有找到陛下的遗体。”
  “那一定是被天使救走了。赞美上帝,愿您的国都早日降临,阿门!”另一个农夫模样的人也说道。
  “长老,听说土耳其人刚刚在北边吃了败仗,是真的吗?”又有人问到。
  “这件事情呀,这种事情,我怎么会知道呢?”斯特法诺斯长老摇了摇头。
  正当大家都失望地叹气的时候,斯特法诺长老又说道:“不过我的一位朋友,刚刚从国外回来,他倒是知道一些新的消息……”
  ……
  奥地利新的驻法大使路德维希刚刚拜访了法国外长塔列朗。就如今的局势,尤其是土耳其和俄罗斯的战争的事情试探了一下法国人的口风。
  奥地利当然不希望俄国人就这样一路顺风地杀过去,最后直捣黄龙府,啊,是直捣君士坦丁堡,重建东罗马帝国,顺便把巴尔干和伯罗奔尼撒都弄进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他相信,法国人也应该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
  所以他和塔列朗商量的事情就是,如何阻止俄国人继续前进。
  为了取信于法国,这些年来,奥地利可真是武备松弛得一塌糊涂,所以单靠奥地利的军队?呵呵,全国的军队数量还没有俄国一个方面军多呢。而且装备训练什么的,也就比土耳其人强那么一点点,和俄军的水平,大概,也许,应该差不了太多吧。总之就是,光靠奥地利的那点军事力量,也就够镇压一下国内的屁民,就靠奥地利人和俄国人争夺巴尔干?那真是想太多了。
  所以,要限制俄国的扩张,就必须拉上法国。
  对于法国来说,欧洲大陆上除了法国之外,任何一个国家过于强大,都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法国人自然同样是不愿意看到俄国独霸巴尔干甚至是夺取亚欧大陆的中心——君士坦丁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