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278


第五百一十七章,贿赂
  总的来说,博布隆教授的演讲非常成功,当然如果他的演讲稿让约瑟夫先审查一下,说不定就会加上诸如“我今天前脚迈出大门,后脚就不打算再迈进这个大门”之类的话。
  这次追悼会之后,北方和南方的关系越发的对立了起来。在过去,北方的舆论中,批判所谓的“海盗文化的劣根性”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北方报纸上的主流观点,相反,对这种观点持反对态度的媒体并不少,要说北方真正主流的民意,其实是把这种观点视为瞎扯,而将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比如说法夫尼尔,比如说葛雷德等人都视为哗众取宠的小丑的。
  但是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原来的哗众取宠的小丑便变成了斗士和殉道者,而原本被视为瞎扯淡的理论,也就跟着变成了严肃的,有深度的,值得研究,甚至是值得学习的理论了。
  而学术界,尤其是社会科学这一块,又和自然科学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其中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社会科学这一块的实验成本太高,而且实验难度太大。
  一把来说,在自然科学方面有了争论,怎么办?很简单,大家设计一个或者几个实验,然后验证一下,然后谁对谁错就很清楚了。哪怕你再能辩论,地位再高,哪怕是拥有了大奥术师的称号,一个实验砸过去,照样让你脑袋爆炸。
  但是社会科学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了。不同的社会主张,很难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这一方面是因为成本太高。比如说,你弄个主张出来,说民主制比君主专制好,要实验,就得发生一场革命,这个成本可比在一张纸上弄出了个缝隙高多了。万一实验失败,付出的代价往往大得惊人。
  当然,如果能够通过一次实验,就如自然科学那样,就把争论彻底的解决了,把胜负分清了,那哪怕成本高一点,也不是完全无法接受。但问题是,社会科学的这些实验很难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所以,一次试验中即使出现了某个结果,支持了某个假设,但这个假设的反对者依旧会因为实验中出现了太多的干扰性的因素,无法控制变量而认为,这一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他们的主张错误。
  而历史的进程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说,在原本的历史上,法国大革命最终失败,波旁王朝在欧洲各君主国的刺刀的保护下完成复辟,那时候看起来,共和制实验似乎是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了,君主制才是符合社会科学的选择。此后一直到一战之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依旧都是君主制国家,甚至于直到一次大战争后,二德子完了蛋,而美国的地位大大上升之后,因为英国的存在,主流的观点一度依然是君主制最优,只是君主立宪还是优于君主专制。
  同样的道理,当毛熊解体之后,很多人也觉得TG主义已经彻底失败了,甚至于认为历史已经终结了,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新冠闯王冲出了商洛山,阿妹你看遍地烽火。而另一边,建州女真却迅速地崛起了……一下子,这个世界又一次面临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了。
  所以,社会科学几乎无法用一个直截了当的实验来获得一个可靠的,无可辩驳的结果。这也使得社会理论上的争论,在大多数时候其实都是关于利益,或者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关于屁股在哪里的争论。
  而很多的学者,尤其是社会学方面的学者,在细细地研究了一番法夫尼尔教授和葛雷德教授的言论之后,却发现,他们的那一套理论实在是太符合他们的利益了。
  首先,依据这一理论,美国人民都深受“英格兰海盗文化”的侵害,需要从精神上加以疗救,接受欧洲大陆的优秀文化的熏陶,才能摆脱这“缠绕着他们的灵魂的大毒蛇”。
  然而谁能担当起一个民族的精神医生的重任呢?毫无疑问,只有他们,也就是所谓的“智识阶层”了。如果这个理论被整个美国的人民广泛地接受,那他们就成了整个美国的精神导师。那……这里面的利益,只要不是傻子,就一定能看出来。
  从根本上来说,共同的利益,而且只有共同的利益,才能将一大群人团结起来。于是北美的这些大学中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教师们,迅速地就团结在了“肃清英格兰海盗匪帮文化遗毒”这面大旗之下,只有一个院系例外,那就是法律。原因嘛也很简单,因为“肃清英格兰海盗匪帮文化遗毒”中,有一个重要的毒素,就是海洋法系。
  要清算海洋法系,换成大陆法系,这就等于是砸了整个美国的所有的大学中的法律专业的饭碗,所以,法律专业的也都团结起来,和那些搞哲学、搞文艺的家伙打起了嘴仗。这一下倒算得上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了。学法律的家伙普遍能言善辩,没理都能搅三分。就玩辩论什么的,无论是诉诸于逻辑,还是诉诸于情感,他们的水平都不差。
  但是有一点确让那些法律专业的那些家伙非常痛苦,那就是海洋法系国家如今相对于法国的劣势。
  哪怕你说到天上去,也顶不上一句:“看看人家法国,能发展的这样好,就是因为人家实行大陆法。”
  经济和军事上强势的国家,在文化上也必定是强势的。因为经济和军事强身的光环会将他的文化映照的格外璀璨。就是当年的赤兔国,在面对灯塔的光辉的时候,一度被照花了眼一样。
  所以,在这场对抗中,美国的法律界是天然地处在下风的。更何况他们的敌人还不仅仅只是那些学哲学、学文艺的呢。法国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在发现自己导演了这出戏,虽然效果非常好,但最后还是让公安部的人顺势占了便宜之后,颇为郁闷的吕西安又被自己的二哥给嘲笑了一通。为了挽回颓势,在波莉娜的建议下,吕西安放下面子,去找大哥约瑟夫出主意。
  “笨蛋呀,吕西安!你真是好笨呀!”波莉娜说,“这种阴谋之类的东西,你不去和约瑟夫商量,跑去找拿破仑?拿破仑看你出洋相,不趁机挖苦你才怪呢!”
  “可是去找约瑟夫,他难道就不挖苦人了?”吕西安苦着脸道。
  “所以说你是笨蛋呀!”波莉娜说,“你不会先找个人,贿赂一下,让她帮你刷刷约瑟夫的好感?”
  “她?嗯,波莉娜,约瑟夫对你一向很好,嗯,你需要什么贿赂,才肯帮我的忙,直接说吧!”吕西安摆出一副我已经在砧板上躺好了的架势。
  “笨蛋!你真是个笨蛋!”波莉娜说,“嗯,你在阿尔有一个别墅不错。”
  “归你了。”吕西安说。
  “还有,我觉得莉莉丝很可爱。”波莉娜又说。
  “这个……”吕西安迟疑了一下,“这个看你的本事了。”
  “那好。”波莉娜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我来教你怎么做。嗯,你知道爱丽丝最喜欢什么吗?”
  “啊,”吕西安一下子明白了过来,“波莉娜,你说的那个‘她’,指的是爱丽丝?”
  “废话,如今在约瑟夫那边,最有办法让他屈服的人,除了爱丽丝还有谁?”波莉娜说,“所以,当然是想办法贿赂爱丽丝了!”
  说到这里,他又看了吕西安一眼,并敏锐地在他脸上发现了后悔的表情,便赶紧又补上一句道:“我警告你,答应我的事情不准反悔,要不然,你可以试试……呵呵……”
  “男子汉大丈夫,说出的话怎么会反悔呢?”吕西安道,“这点条件算个啥。再说了,虽然约瑟夫……但是爱丽丝还是很喜欢你的,我可得防着你进谗言。嗯,对了,你是怎么贿赂爱丽丝的。”
  “我偷偷给她带各种好吃的糖果和冰激凌。”
  “这样?不过……这没问题吧?约瑟夫要是知道了,一准会生气的。”
  “你不说,爱丽丝不说,约瑟夫怎么会知道?”
  ……
  吕西安满脸得意地将几个得力的手下叫了过来。
  “我们要在美国法律界中插上我们的人!”吕西安开门见山地说。
  “美国法律界现在和我们相当对立。”一个下属道。
  “这我当然知道。”吕西安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拉拢他们。他们现在在美国,处在下风。我就不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没有愿意抢先投降的。毕竟,抢先投降总是能得到不少好处的。而且他们的外贸生意主要就是和实行大陆法的国家进行的。所以他们本身也需要大陆法发面的人才。所以如果有某个学校,某些人开始学习我们的法系,他们也不担心没饭吃。我们在法国的大学中的影响力远超过公安部,我们可以通过友好院校,友好院系的方式,鼓励、帮助一些美国学校,建立起高水平的大陆法系的专业。然后……公安部拿什么和我们争夺?”
第五百一十八章,开普敦
  吕西安的这个计划很明显出自约瑟夫,带着一种约瑟夫自己经常吹嘘的“阳谋”的味道。目的很明显,有政治眼光的人,几乎一眼就能看出这种做法的目的——扩大美国的分裂,以及增加法国对美国的影响,尤其是对美国北方的影响,使得美国,至少是美国北方成为法国在事实上的附庸。
  但是看得出法国人的目标,和能够应对,却是两码事。
  你当然可以在报纸上揭穿法国人的目的。但是,这就意味着你挡住了很多人发财的路。然后甚至都不用法国人开口,那些人就会团结一致地将各种脏水泼在你的头上。虽然在事实上,他们才是拿法郎的人,但是他们却会给那些反对他们的人的脑袋上扣上一个“拿英国人的英镑”的罪名。
  也不知道是谁,首先发明了一个遥遥领先的预言,说那些坚持海洋法体系的家伙每发表一篇赞同海洋法的文章,就能从英国获得五英镑的报酬。然后他们就给这些人取了个外号,叫做“五英镑”。
  当然,那些人也立刻加以反击,他们也指责那些宣传要全盘法化的人都是发一篇文章,就能从法国人那里拿到十个生丁,因此也给他们取了个外号叫“十生丁”。
  自从战争开始之后,尤其是北大西洋海战之后,英国政府就开始用饮鸩止渴的方式来支撑局面了。其中一个做法就是滥发国债,并暂停了英镑和黄金的兑换。这样做的后果自然是和法国当年滥发指券类似,英镑迅速的变得不值钱了,虽然理论上一英镑依旧能等值于7.32克黄金,但是兑换却被暂停了。既然兑换不了,哪怕是“暂时”兑换不了,这个理论上的数字也就毫无意义了。
  而英国政府这个时候又格外的需要钱,发起英镑来,就像93年时候的法国革命政府发指券一样。所以英镑纸币贬值得一塌糊涂,五英镑如今还真不一定比得上十个生丁了。当然,英镑硬币还是非常非常值钱的,只不过那个东西在市面上已经完全见不到了。
  拿破仑对于如今北美的局面相当的满意,美国虽然赢得了和英国的战争,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却一无所得。不但经济受到了重创,甚至国内的矛盾也被引发了出来。这也意味着,在短时间内,美国不再会对路易斯安纳造成什么威胁了。甚至从长期看,美国完全有分裂甚至成为法国的新的狗狗的可能。
  “真理部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可以说是卓有成效。当然,公安部的表现也非常好,尤其是在刺杀事件上,和真理部配合得非常好……”
  “活见鬼,除了第一句话,后面半个小时,都是在夸公安部!”散会之后,回到自己的部里,吕西安很不高兴地说。
  “部长,其实我觉得我们才是胜利者。”维尔福说道。
  “说说你的看法?”吕西安道。
  “部长,公安部虽然得到了表扬,但是他们的业务范围,控制区域并没有发生更大的变化,而且今后在北美工作的方向更多的从以秘密工作为重点,转向了以公开的合法工作为重点。尤其是以高校和宣传为主。这也就意味着,这件事情是由我们主导的。公安部虽然得到了很多表扬,但是得到的实质性的东西并不多。”维尔福回答道。
  “不过公安部还是得到了插手北美事务的权力。虽然这个权利叫做配合我们的工作。”吕西安还是有点不太满意。
  “部长,完全将公安部从北美排除出去,这不符合第一执政的意图。恕我直言,即使富歇做得很不好,第一执政最多也只会换个人,而绝不会让公安部退出北美的。”维尔福回答道。
  吕西安知道维尔福说得很有道理,即使他是拿破仑的兄弟,拿破仑也不会让他独占对情报体系的控制权的。而北美又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约瑟夫在家族会议上甚至表示,从长远上来看,北美甚至比法国本土都要重要。所以,将来波拿巴家族今后很大一部分力量和财富都要转移到北美去。
  所以,他可以在北美占上风,但不能独占北美的情报线。即使现在拿破仑突然宣布辞职,让他来当第一执政,他也肯定会在真理部和公安部之间搞平衡的。就好像他自己在真理部内部,也会在几个部门之间搞平衡一样。
  但虽然理智上知道这一点,但是,吕西安依旧觉得不舒服。
  “部长,您想,如果您是富歇部长,您现在的心情会怎么样呢?”维尔福又说道。
  “啊,如果我是富歇?”吕西安想了想,立刻就觉得开心多了。
  不过富歇其实并不像吕西安想象的那样不高兴。相反,富歇其实挺开心的。他的期待其实并不算高。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手到底能伸多长。在北美的事情上,他的部门密切配合了真理部,打了一个漂亮仗,得到了拿破仑的夸奖。当然更重要的是,他顺利的让公安部也获得了插手学术界的机会,虽然只是一点点的小权限,而且在这方面,真理部的实力的确要比公安部强很多,但是正因为如此,有了这个开头,对于公安部来说,就是一个大胜利。
  北美的事情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南方和北方的嘴仗还在打,美国学界内部,哲学文学和法学的战斗也还在继续,不过,考虑到法国人在经济文化上的全面的优势地位,美国法学界出现叛徒几乎是指日可待的,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几乎毫无悬念。
  如今,法国真正最为关注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英国正在建造的新型军舰,另一个则是远在世界尽头的战争。
  战争还没有正式开始,只是露出一点苗头的时候,在法国人的怂恿下,尼德兰就派出了一些情报人员,前往开普敦,挑动当地居民暴动。而法国也派出了情报人员前往支持这次起义。
  其实按照英国人的感觉,他们对开普敦的那些尼德兰和低地人以及他们的后裔已经非常的客气了。比当初对北美的家伙客气多了。只是这两年经济困难,所以,难免影响到开普敦。
  但是在开普敦的布尔人看来,这些年来,他们各种被英国人盘剥。想当初,港口什么的都在他们手里面,过往的客商,进港避风的船只,都要向他们交钱,那真是躺着就把钱挣了。但是英国人来了之后,这些躺着挣钱的事情就轮不到他们了。港口被英国人控制了,躺着挣钱的变成了英国人。
  当然布尔人还可以在乡间从事农牧业。日子其实也还过得去,甚至于比起英国本土的农民来说,好的不是一点两点。(也正因为如此,英国人便觉得他们应该满足了)在全国备战的情况下,英国人还提高了税收。钱由多变少了,任何人都会不满,如今一加税,就更是如此了。
  不过因为日子还过得去,所以一开始,布尔人倒是没打算怎么动。甚至于,有些自作聪明的家伙还将这作为和英国人讨价还价的手段,要求英国人停止加税。结果呢,受到了威胁的英国人立刻采取了一次大搜捕,将开普敦城中的一大批布尔人以“保护性控制”的名义给关押了起来。包括尼德兰派出来情报人员,也全军覆没了。
  其实英国人在开普敦并没有高水平的反谍报队伍,但是却这样一家伙将尼德兰的情报人员一网打尽了,这实在是有点……有人说,这是因为尼德兰情报人员中除了一个叛徒,不过,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
  当然,城外的乡村中的布尔人就扰动了起来,但是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他们也无力威胁开普敦城。
  而这个时候,法国人出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