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78

  但是排头兵几乎必死无疑,在明知道必死的情况下,还要能表现得勇敢坚决,这可不容易。不过对于如今的法国人来说,这倒不是太大的问题。第一,义勇军的士气本来就高;第二,义勇军的那些人因为队进攻作战的无知,对于当排头兵是何等的危险,缺乏真正的认识。而约瑟夫、拿破仑,还有迪穆里埃他们谁都不会告诉他们。相反,他们只会强调祖国对他们的期待,以及作为排头兵的光荣。
  当然,直接就让士兵们排成纵队一头撞上去是不行的。这种一锤子买卖式的进攻,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展开。
  “我们必须在敌军相对疲惫的时候,再打出这决定性的一击。”迪穆里埃准备了四千人的突击队,然后这样对约瑟夫说。
  第二天一早,法军就向高地上的奥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不过靠着地形优势,以及布置合理的火炮,到下午两点左右,他们连续的打退了法国人的五六次进攻。
  “约瑟夫,你们统计了敌军的炮位上的每门炮的射击次数和频率了吗?”迪穆里埃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望着远处的奥军阵地,向约瑟夫问道。
  “统计了一下,如果他们没有隐藏起一部分大炮的话,他们应该有四十五门大炮。到现在,每门大炮都已经射击了很多次了,其中最少的一门射击了二十次,最多的一门,已经射击了四十三次了。现在所有的大炮的射击速度都有所下降。”
  “发射了这么多次了,他们的炮筒早就该滚烫了。差不多是时候了!”迪穆里埃站起身来,他的卫兵将战马给他牵了过来。
  迪穆里埃跳上战马,向着突击队那边跑了过去。约瑟夫也赶紧跳上马,跟在了后面,随便还给拿破仑使了个眼色,让他赶紧跟过来。
  迪穆里埃骑着马到了突击队前面,向突击队员们发表战前讲话:
  “祖国的孩子们,法兰西的孩子们,在你们的面前是欧洲最为卑劣的封建王公的军队,他们害怕法兰西的自由之风吹进了他们的国度,他们担心他们的人民也会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法国人那样自由而又平等?’于是这些卑劣的家伙便团结起来了,他们相互说:‘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来摧毁法兰西,摧毁他们的革命,让他们重新成为奴隶,让这个世界上的奴隶制度直到永恒!’我的孩子们,他们想要压倒我们,摧毁我们,把我们踩在脚底下,从我们的面前,夺走我们的劳动果实,抢走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能同意吗?”
  “不能!”
  “不能!”
  “打倒封建王公,消灭一切暴君!”
  首先是安排在士兵中的托儿高喊了起来,接着士兵们也都纷纷喊叫了起来。
  迪穆里埃等着大家的喊声渐渐平息了一点,便喊道:“那么,孩子们,法兰西的孩子们!为了法兰西,我命令你们,法兰西命令你们,为了所有法兰西人的自由,为了所有法兰西人的妻子儿女,请跟随我,跟随现在在你们面前的这个法兰西的老兵……”
  说完,他左手猛地一拉缰绳,战马人立了起来。迪穆里埃用双腿夹住马腹,右手拔出马刀,猛地劈向前方:“前进!前进!”
第八十四章,法兰西,前进!
  迪穆里埃骑着马在最前面,约瑟夫和拿破仑则同样骑着马,手握着马刀紧跟着他,而士兵们则跟着他们,向着烟雾弥漫的热马普高地逼近。
  也许是因为疲惫,或者是因为战场迷雾的遮挡,奥地利人并没有立刻做出反应,迪穆里埃自然也就乐得再带着士兵们继续逼近一些。
  渐渐的,队伍已经进入到了奥军的火炮射程内了,迪穆里埃又大喊了一声前进,手中的指挥刀也向前猛劈了几下。士兵们开始以纵队加速向前,而迪穆里埃却放慢了马速,渐渐地落在了队列的后面。
  约瑟夫也跟着迪穆里埃放慢了速度,逼近,他们前面的做法,那只是用来鼓舞士气的。正儿八经的打仗,可不是《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单挑,也不是骑士小说中的骑士对决,哪里有指挥官真的冲上去了的道理。
  约瑟夫勒住了马,和同样勒住了马的迪穆里埃点了点头,然后一回头,突然发现……该死的!拿破仑呢?拿破仑到哪里去了?刚才他不是还跟在后面吗?我们刚才又没有过河,拿破仑怎么会不见了呢?
  约瑟夫焦急的向着四面张望,突然他看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个骑着马的家伙,正挥舞着闪闪发光的马刀,在带领着队伍前进。
  “该死的,这个中二癌!”约瑟夫在心里狠狠地骂了一句。
  “约瑟夫,你兄弟怎么冲到前面去了……看不出来,他个子小小的,还真的很勇敢呢!”这时候,迪穆里埃也发现拿破仑跑到前面去了。
  “勇敢个屁!完全是脑袋烧坏了!”约瑟夫恶狠狠的骂道。同时在心中决定,一会儿回来之后,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这个熊孩子,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时候,奥地利人也开始反应过来了,奥地利人的大炮开始不断地向着前进的法军队列射击。这个时代的炮弹速度相对很慢,以至于约瑟夫都可以用肉眼看到那些小黑点一样的炮弹从高地上慢慢悠悠地升起来,然后一直慢慢悠悠地升到高处,并且似乎是在那里停顿了一下,然后突然加速落了下来,在地上砸起一片尘土,同时又反弹起来,就像一只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的一路向前。其中的一枚炮弹,带着呼啸就从距离约瑟夫不远的地方呼啸而过。吓得约瑟夫差点把脖子缩进了躯干里面。
  “拿破仑距离更近,当然更危险,这个该死的混蛋!”约瑟夫想。
  “我不能让他一个人在那种地方!”约瑟夫朝着迪穆里埃喊道,接着挥动马鞭,驱动战马,就朝着拿破仑追了过去。
  “啊,约瑟夫平时很像个老学究,看不出也这么勇敢。”迪穆里埃摇头道。不过他并没有追上去,他是主帅,必须留在后面主持大局。
  约瑟夫气急败坏的追上去,一把拉住拿破仑的马缰绳:“混蛋,你脑袋上有坑了吗?我叫你过来只是为了在士兵面前露个脸,你怎么就跑到这里来了?你乱跑什么!还不快跟我回去!”
  拿破仑转过脸来,用很奇怪的表情看着约瑟夫:“约瑟夫,你脑袋有坑了吧?都到这里了,还能掉头回去?”
  这话让约瑟夫一愣,不过他立刻就明白了拿破仑的意思:
  刚才迪穆里埃是在鼓舞士气,他渐渐地落在了后面,士兵们多半不会注意到,所以他最后退到后面去了不是问题。但是如果这时候,拿破仑和约瑟夫这样掉头回去,那就是动摇军心了。
  “你这个该死的混球!”越是想明白了如今的情况,约瑟夫就越是愤怒,因为这意味着,他如今必须陪着这个熊孩子发疯!
  “哈哈哈……”也许是因为成功地坑到了大哥,拿破仑居然得意起来了,所以说,熊孩子就是这样的皮痒欠揍。
  “约瑟夫,你居然为了我的安危,冒险冲到这里来了。我很感动,真的!”就在约瑟夫愤怒得打算一马鞭抽到拿破仑身上的时候,拿破仑突然一变脸,又来了这一句。
  “呸!你感动有个屁用!你又不是女的!”约瑟夫骂道,不过马鞭子倒是放下来了。
  这时候,一枚炮弹飞了过来,正好击中了不远处的一个小纵队。
  炮弹击中了冲在最前面的旗手的胸部,把他打了个粉碎,接着又顺势将后面的一大排人都串了血葫芦。而那个旗手手中的旗杆也被打成了两段,旗帜先是高高的飞了起来,接着就在空中打着旋往下掉。
  这时候,一只手伸出来,握住了断了一截的旗杆,然后将那面三色旗又重新高高地举了起来。
  那是拿破仑的手,他接住了正在坠落的军旗,将它高高地举起来,然后他从马上跳了下来,转过头,向着那些被这一炮吓呆了的其他士兵高喊:“法兰西的战士们,为了祖国,跟我冲呀!”
  士兵们被这个高举着军旗的矮个子军官激励了,他们呼喊着,跟着那个矮个子后面,继续向前。
  约瑟夫一咬牙,拔出马刀,催动战马也跟了上去。
  “笨蛋!从马上下来!你的目标太显眼了,你会成为吸引子弹的吸铁石的!”拿破仑一边骂,一边一把把约瑟夫从马上拉了下来。
  约瑟夫微微地有点感动,但一转眼,心中又充满了怒火:“狗东西,要不是你这个熊孩子,老子现在好端端的苟在后面,不知道多安稳……TMD,老子连枪都没带,就只有这么把马刀!”
  约瑟夫此时绝不会想到,他和他的熊孩子兄弟今天的这一幕,不久之后,就会成为一幅世界名画的内容。这一战胜利的消息传回巴黎之后,画家雅克-路易·大卫(阿芒的朋友,《荷拉斯兄弟之誓》以及后来的《马拉之死》的作者)在听说了波拿巴兄弟的英雄举动之后,激动万分,便创作了一幅名为《法兰西,前进》的绘画。
  在这幅画中,雅克-路易·大卫突破了此前自己所代表的新古典派绘画的束缚,开辟出了全新的风格,画作的背景是铁铅色的硝烟和浓云,在画面正中间,一身戎装的拿破仑,一手高高的举起象征着共和国的三色旗,半转过头,露出坚毅的侧脸,像是在对着身后的战士高呼。在他的脚下,躺着战死的战士的尸体,在他的右边靠后一点,紧跟着他的,是手举着马刀,跟着冲上来的约瑟夫。更远一些的地方,则是身穿蓝色军装,手持带刺刀的步枪,正在向前冲锋的战士。
  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兰西旗帜的拿破仑,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后人编撰的美术史上,大多将这幅绘画视为浪漫主义绘画出现的先河。
  不过这个时候,约瑟夫可顾不上他的形象会不会出现在绘画中,事实上他紧张得要命,完全没有绘画上那种凛然无惧的气度。不过他们的纵队倒是没有成为被集火射击的目标。因为他们的队伍刚刚被大炮命中,所以前进速度落在了其他队伍后面。这使得奥地利人的火力更多的倾泻到了其他的纵队上。
  拿破仑的腿短,跑得不算快。至于约瑟夫,如果是向后跑,他一定能跑得和某地的记者一样快,但是向前冲,还是算了吧。一边冲,约瑟夫一边东张西望,寻找将来可能用的上的掩体,还有,随时准备一把把拿破仑拖到掩体后面去。其他的战士都是冲的很快,所以他们两个倒是渐渐地落在了队伍后面。
  其他的纵队表现得很给力,约瑟夫和拿破仑冲上奥地利人的阵地的时候,奥地利人的防御实际上已经崩溃了。
  拿破仑拿着马刀,到处想要找个奥地利人砍砍,然而……
  “该死的,为什么奥地利人跑得那么快?想找个活人砍都找不到!”拿破仑一边喘气,一边抱怨道。
  “那是因为你的腿太短了!人家奥地利人跑一步,你就需要跑两步。”约瑟夫拿着刀,一边四面张望,防备可能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的奥地利人,一边抓紧时间挖苦拿破仑,好发泄一下心中的怒气。
  拿破仑习惯性的就打算反唇相讥,但是看看约瑟夫铁青的脸色,又想想这个怂货,今天居然为了自己的缘故,真的冲到战场上来了,讥讽的话就说不出口了,于是他就干脆给他来了个“呵呵”。
  这一战,法军阵亡了六百多人,再加上受伤的一千三百多人,总共损失了大约两千人。而奥地利呢,阵亡了大概三百多人,受伤的又有五百多,再加上被俘的六百多人,总共损失了大概一千五百人。要是只算交换比,奥地利人似乎还要占一点点的上风。
  但是,这是依托地形优势和防御工事的防御战,而法国人主要还都是训练不足的义勇军。即使这样,奥地利人在法国人的进攻面前,却连一天都没能顶住。要是没有地形优势和防御工事的加成,他们肯定会被法国人吊起来打的。这一战实际上也就说明了一点,即使是法国的训练不足的义勇军,也足够在各种作战中对付奥地利人了。
第八十五章,害死人的保险箱
  热马普战役胜利之后,奥军在比利时一带的防御就全盘崩溃了。奥军仓皇逃走,法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亚琛,兵锋直逼罗埃河。迪穆里埃也因为这一系列的胜利,成为了挽救了法兰西的英雄。然而,就在这时候,一个消息却让他的心情变得不好了起来。
  让他感到不高兴,甚至是痛恨的家伙是卡诺。在瓦尔密之战之后,卡诺帮他挡住了巴黎的很多不必要的干预。在那个时候,迪穆里埃对卡诺可以说是满意极了。然而当他带着军队进入比利时之后,他就开始觉得卡诺这个人实在是太讨人厌了。
  如今他的补给线拉长了,直接从法国通过道路来运送补给,在效率上已经比不上直接在当地购买补给了。所以依照惯例,这个时候,法国政府只需要将钱给他送过来就行了,至于补给什么的,就让他拿着钱采购就是了。
  傻子都知道,给近十万大军采购军需,这里面有多少油水。不过这也是惯例了,至少,在法兰西还是一个王国的时候,这就是惯例。反正只要将军弄够控制好尺度,不至于让手下的士兵因为补给的问题发生什么问题就行了。
  一开始的时候,共和国的政府也是这样操作的,迪穆里埃自然就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发财。他利用谎报军队人数,作战消耗,以及高价采购低质量补给吃回扣之类的手段,不知道发了多少财。
  其实这样的手法,一直在后世流传。比如前不久,白象从白头鹰那里购买了13套MK-45型127毫米舰炮。总价格高达10亿美元。谁都知道,白头鹰的127舰炮,几乎是世界上现存的性能最差的127舰炮了,和意大利的奥托127炮一比,性能完全没法看,中间不知道差了多少个奥拓。除了比较轻之外,这门炮几乎就没有任何优点了。而它之所以比较轻,那是因为它把各种能省掉的东西都省掉了,以至于弄得持续射速和陆军的货都差不多了。在卖给其他国家的时候,这门炮也相当便宜,但是在买个白象的时候,却能卖出这样离谱的高价。原因其实也简单,因为如果价格不高,白象的采购人员到哪里吃回扣呢?
  迪穆里埃发财发得正起劲呢,卡诺却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军事改革计划”,其中相当重要的一条,就是剥夺前线指挥官的财权。而由战争部直接派出专门的人员随军负责各种军需的采购的事情。据说还打算要设置一个委员会专门对采购的账单进行核实,就卡诺说,这样便于降低成本,同时也加强了政府对军队的控制,但是——但是这,这不是要杀他父母了吗?
  然而,卡诺的这个荒唐的,违背了法兰西的优良传统的建议,却得到了议会的普遍支持。这其实也非常好理解,毕竟,这可是个大肥缺,议会中的人,除了有限的几个,谁不想把这个权利拿到自己手里?
  不过迪穆里埃很快发现,这还只是一个小麻烦而已,更要命的是……路易十六坑死人呀!
  就在几天前,有人在杜伊勒里宫发现了一个锁具极为复杂精巧的保险柜。在采用暴力方式拆开后,人们在里面发现了一大堆的信件。包括王后和他的兄弟(奥地利先皇)以及他的侄儿(奥地利现任皇帝)的各种通信,这些信件都证明了一点,那就是王室一直在和外国勾结。甚至在战争开始之后,他们还将法国的各种情报都送给了奥地利人。
  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有些以前看起来像个革命派的人,其实竟然是王室收买的卧底。比如米拉波,他居然建议国王逃出巴黎,发起内战。深感上当受骗了的群众冲进先贤祠,把米拉波的尸体从里面拖了出来,丢进了垃圾堆。
  关于米拉波的这个消息,让迪穆里埃担忧不已,因为他知道,米拉波曾经写信给王后,向王室推荐自己,说自己忠勇可嘉。完全可以取代拉法耶特。甚至在提议国王离开巴黎去里昂发动内战的时候,推荐的军队指挥官也是自己。
  据说在八月十日,巴黎人民革命的时候,据说国王和王后紧急烧掉了一部分文件,但是……
  “该死的,这两个蠢货呀!烧个文件都烧不干净!留着那些东西不烧,还想干什么?难道想上断头台?还装到保险柜里面,难道你觉得,你亲自设计制作的锁具,就能挡得住暴力开锁?你们想死,也不要拖累我呀!”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迪穆里埃立刻把卡诺给他带来的问题丢到了一边,担忧起这个更要命的问题了。
  不过迪穆里埃还不知道,那些信件中是否包括米拉波推荐他的信件,毕竟,有不少的文件还是被烧掉了的。迪穆里埃如今只能向上帝祈祷,希望这些信件都被付之一炬了。
  “早知道会这样,也许让奥地利人打进巴黎反而更好。”迪穆里埃忍不住这样想道。
  不过这时候,巴黎的那些人其实根本就顾不上还在比利时的迪穆里埃了。围绕着路易十六的保险箱中的那些文件,新的政治斗争又爆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