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78

  “韦尼奥总喜欢装英雄,但我知道,这家伙的胆子和兔子差不多大。只需要几个拿着长矛的人,到他的住处外面喊两句口号,就足够吓倒他了。”丹东不屑的说。既然布里索派的那些家伙拒绝了他和解的善意,那么他们就必须承受他的恶意。
  有了这个开头,整个布里索派几乎都要摇摇欲坠了。好在紧接着登场的是孔多塞。听到主持喊到他的名字,孔多塞便站起身来,大踏步地走向讲台。他登上讲台,环视众人,然后大声道:“诸位都知道我一贯的主张,选择我的人民也是因此才推举我代表他们。我希望大家的投票能对得起历史,对得起你们代表的选民。至于我的选择,我的选择是——赦免!”
  有的人鼓起掌来,有的人却吹起了口哨,喝起了倒彩。很快外面也传来了一片辱骂声。
  但是有了孔多塞的榜样,后面的几个布里索派的议员总算是站住了脚跟,投出了赦免票。
  但接着投票的几个议员却都是雅各宾派的了,他们的态度倒是非常的坚定,他们都毫不犹豫的喊出了:“La
mort!”
  双方的票数交替上升,约瑟夫·富歇紧张地关注着交替上升的票数——双方咬得很紧,差距最大的时候也只有几票而已。
  富歇深深的吸了口气,他是最后一批投票的人,他还能继续等待,看一看风色。他向着四周张望了一下,开始在心中盘算起剩下的那些人会如何投票,他们的投票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投票在继续的进行,每当有一位议员投出死刑票,从议会大厅外面,都会传来震耳欲聋的喝彩声,而每当一位议员投出赦免票,外面也会爆发出火山喷发一样的喝骂声。
  时间慢慢地过去,已经是晚上了,但是围在外面的民众却并没有离开,相反,围在这里的人还越来越多。很多人在散工之后,也都赶来了这里。他们点起火把,包围着议会,一会儿向它欢呼,一会儿又大声的咒骂,又过了一会儿,他们干脆唱起了歌。先是《奴隶战歌》,接着就是在九月屠杀中流行起来的另一首叫做《一切都会好》的歌曲:
  “会好的哟。
  会好的哟。
  一切都会好的哟。
  贵族们被吊在路灯杆子上。
  会好的哟。
  会好的哟……”
  在这歌声中,投票还在继续,剩下的人已经不到了,但是票数差距依旧不大,支持处死国王的票数略多了几票,但是剩下的议员中,属于布里索派的却要更多一些。如果这些人都投票支持赦免,那么赦免票的数量说不定就能赶上。
  富歇又在脑海中将如今的票数,以及双方剩下的人数过了一遍,胜负依旧不明朗。但是他已经不能再观看多久了,很快就要轮到他投票了。
  他知道,他背叛过罗伯斯庇尔,而罗伯斯庇尔从来不是一个宽宏大度的人。他也得罪过丹东,罗兰夫妇针对丹东的那些东西,基本上都是他调查出来的。丹东一定也对他恨之入骨。但是……
  富歇又环顾了一下剩下的那些还买来得及投票的布里索派的议员,看到他们一个个脸色苍白,眼光闪烁。他知道这些人在动摇,他们扛不住外面的压力了。
  “有十个人很犹豫,其中至少有一半会背叛,这样一出一入,路易死定了。”看着那些议员们软弱的样子,富歇立刻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约瑟夫·富歇。”主持人喊道他的名字了。
  富歇站起身来,微笑着环顾了一下他曾经的队友,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了讲台,毫不犹豫的大声道:“La
mort!”
第八十八章,危机
  随着富歇投出这一票,路易十六的命运就基本上被决定了。因为富歇投出的是第三百五十五张赞成死刑的投票,距离能砍下路易十六人头的三百六十一张票只差六票了,而在富歇后面,还没有投票的山岳派议员还有好多个呢。他们的态度相对坚定,几乎不可能叛变。而剩下的那些布里索派的议员就未必如此了。可以说,大局已定。紧接着,在富歇后面的那些个布里索派的议员中又出现了新的叛徒,结果在七百二十张投票中,有三百八十七张票支持死刑,剩下的三百三十三张票支持赦免。路易十六的死刑被批准了,这将是欧洲第二位被判处死刑的国王。
  事实上,审判国王还有经济上的原因,随着国王被判死刑,那些流亡贵族的财产也紧接着被宣布没收,并被用于作为抵押,发行更多的指券。如果一切正常,这些土地和财产将给法国的财政赢得一个不短的缓冲期。但是,在任何时代,战争都是一个财政上的无底洞。此时,法国和奥地利、普鲁士之间的战争还没有结束。
  ……
  拿下比利时之后,法国军队开始进行修整。闲来无事的约瑟夫也带着自己的弟弟一起出来,在亚琛街头闲逛散心。
  虽然是闲逛,但是兄弟俩个还是各自关注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拿破仑认真的观察了亚琛城市的街道布局,顺便在脑袋里通过模拟巷战,把这座城市拆了一百遍呀一百遍。至于约瑟夫,他当然没有这么无聊,他只是发现了一个小细节:亚琛的物价明显上升了,而且街边的商铺似乎很排斥和法国人,尤其是和穿军装的法国人做买卖。
  比如说这一次,他和拿破仑出来的时候没穿军装,走进一家小酒馆,用德语问了一声:“有白兰地吗?”店老板立刻回答道:“有的,有的。您用马克付账?”老板的脸上笑出了一朵花。
  “里弗尔不行吗?”约瑟夫继续问道。
  “里弗尔?银的吗?银的也可以,但是本店不收指券。”老板回答道。
  “银的。”约瑟夫一边说,一边在柜台上排出了几枚银币。
  “那好。”店主看见约瑟夫拿出的是银币,便开心地道,“一个里弗尔一杯。”
  “啥?以前不是一里弗尔两杯的吗?”约瑟夫惊讶地道。
  “那是法国人来之前的事情了。”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约瑟夫扭过头,看见一个红头发的青年,手里还端着一杯满是泡沫的啤酒。那人看到约瑟夫的目光,便朝着他举了举手里的酒杯,微微地笑了笑。
  “对呀,那是法国人来之前的事情了。自从法国人来了之后,什么东西都涨价了。”店主也说道。
  这倒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一般来说,生死由命的士兵们总是愿意花钱的。大队的士兵到了什么地方,总是容易导致某些行业,比如酒,以及某种不可描述行业生意火爆,价格上涨的。
  “这么说店老板你应该赚了不少钱吧?”约瑟夫笑着问道。
  “哪里呀,”老板摇了摇头道,“一开始还行,但是现在,他们都拿着一张小纸片,就跑来要酒喝——嘿,这不是骗人吗?我当然不肯要了,结果呢,还被他们打了一顿。还说什么不收指券,就是反革命,还威胁说,要把我挂在路灯杆子上面呢!如今我们也不敢不收他们的那种纸片儿,只是好东西都得预先藏起来,免得他们看到了。”
  在法国,为了保证指券能被接受,议会的确制定了禁止商人禁收指券的法令。商人如果坚持不肯接受指券,那确实是可能被吊路灯的。(当然,法国商人也有自己的应对之道)但是这里不是法国呀。
  不过士兵们也没有办法,他们总不能不出来放松一下,花花钱吧?
  一开始,在前线非常危急的时候,为了提升士兵们的士气,法国政府砸锅卖铁,给士兵们发的军饷用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金属货币。但是自从瓦尔密之战之后,政府给军队的军饷中就开始出现了指券,而在热马普之战胜利后,指券在军饷中占的比例就超过了金属货币,而等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军饷里面就完全没有金属货币了。
  当然,这是迪穆里埃的说法,也有说法是在这个特殊时刻,为了稳定局面,政府给迪穆里埃送去的军饷依旧是金属货币。但是迪穆里埃将军把这些金属货币都自己换成了指券,然后再发给士兵们。
  而且这种说法,甚至还有一定的依据,因为总有小商贩在法军军营附近做一种特殊的生意,就是用硬币换指券。当然,这个交换比要比在法国国内黑多了。不愿意被盘剥的士兵怒不可遏的打了某个商人,顺手还把他身边的那两百来个银里弗尔抢走了,最后扔给他四百纸里弗尔。
  一向不太管这种事情的迪穆里埃将军却为此大发雷霆,宣称这种无法无天的举动,实在是罪大滔天,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真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然后就把那几个士兵挂了起来,算是正了军法。
  但是很多士兵却怀疑,一向不太管这种事情的迪穆里埃将军之所以会这样大发雷霆,大概是因为他就是那些换指券的商人的后台老板。这种不负责任的猜想迅速地在全军中传播开来,使得军队的士气越发的低落了。
  约瑟夫将两枚里弗尔抛给店老板,拿过两杯白兰地,人后叫上还盯着街口,考虑如何在那里埋伏上一门大炮,然后大炮开兮轰他娘的拿破仑,在靠街的窗口边坐了下来。
  两人刚刚坐下来,才喝了两口,就听见外面闹哄哄地乱了起来,接着还响起了枪声,然后是惊呼声,哭喊声,杂在一起,乱成一团。
  “怎么了?”约瑟夫站起身来向着外面望去。
  一个人急匆匆的跑进来,脸色苍白的喊道:“法国人,法国人抢东西,杀人了!”
  ……
  在很短的时间内,法国人就在比利时失去了人心。当初至少比利时地区的大多数普通人,都是真心期待法国军队的到来的。但是法国军队的种种行为,却让他们的美梦变成了噩梦。很多在奥地利统治的时候,和法国人眉来眼去的家伙,现在又开始和奥迪了勾勾搭搭起来了。甚至可以说,一旦奥地利开始反攻,整个的比利时都可能站起来反对法国。
  但是,为了解决财政上的困难,并准备即将到来的第二轮的干涉——战争花了太多的钱,以至于仅仅只是没收王室和部分贵族的土地已经不够用了——法国政府却需要从比利时弄出更多的钱来。
  国民议会向比利时派出了一大堆的特派员,好从这些地方弄出更多的钱来。
  直接的掠夺显然是低效的,而且会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仅仅在经济上,都可能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国民议会的那些领袖们想出了这样的一个点子。
  在任何地方,战争都应该伴以革命的措施。无论在什么地方,那些仇视革命的教会、贵族,以及他们的一切走狗的一切财产都应该被没收,以用于革命事业。(主要是作为指券的抵押品)而且被解放地区的十一税和领主权也一律废除,旧的税收都要取消,改为对当地的有钱人增税。所有的被解放地区的行政系统都要加以改革,只有向自由宣誓,并放弃一切特权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为了避免硬币流入这些地区,并通过这里流出法国,应该禁止在这些地区使用硬币,强制在这些地区使用指券。
  他们觉得,这样做就可以将这些被占领地区的底层老百姓和上层的封建主分化开来。
  提出这一建议的议员康蓬宣称:“向王宫开炮,给茅屋和平。这样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站住脚跟。”
  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多数的议员的支持,并顺利的被通过了。不过,罗伯斯庇尔却在私下里对丹东说:“康蓬的想法是很美,但是我总担心,在实际的执行中,说不定就会走样。而我们实际上也缺乏能够保证这一法令不走样的能力。我担心,这个看起来很美的法令,在执行的时候,会变成一场噩梦。更何况,即使在国内,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指券……”
  “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善意铺成的。”丹东说,“不过,在目前,我们也只能这样做了。”
  为了能有效地推行这一法令,议会一口气向比利时派出了三十位特派员,提出这一计划的康蓬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就像罗伯斯庇尔担心的那样,很多时候,政策一落到执行层面,就会全面的变形。那些特派员大权在握,大多数的事情,他们都可以先斩后奏,一言而决,在权力上甚至超过了过去的所谓钦差大臣。但是,并不是每一位特派员都是罗伯斯庇尔那样的“不可腐蚀者”。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的特派员都在利用这个机会中饱私囊。
  短短几个月之内,仅仅是康蓬特派员,就在比利时地区为共和国筹集了多达六千四百万里弗尔,但是整个比利时,甚至包括法国人打算拉拢的,住在“茅屋”里面的底层,都对法国人愤恨不已。
第八十九章,信件
  不管派往比利时的特派员们是如何让比利时人恨透了法国,但他们至少做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帮助法国政府弄到了急需的小钱钱。于是又有人想到,法国国内其实也有很多地方的革命进行得很不彻底,还非常有潜(钱)力可挖,于是更多的特派员被不断地派往国内其他地区。
  如今时间非常急迫,在国内,倒台了的王党和立宪派开始在外省频繁活动,在国际上,随着路易十六人头落地,欧洲的那些君主制国家对法国的痛恨进一步加深了,而法国在比利时以及奥属尼德兰的行动,也让英国人颇为担忧。
  英国人原本指望奥地利和普鲁士能和法国打个热热闹闹,然后自己在旁边一边看戏,一边顺手把法国残存的那些殖民地弄过来。如果法国被打得很惨,英国甚至还能趁机收复新约克,把北美的那帮子叛匪全都在绞刑架上面挂起来。然而,出乎英国首相皮特的预料的是,奥普军队居然表现得这样没用,不但没有杀入法国,反而被法国打进了比利时。兵锋直逼尼德兰。
  英国在欧洲大陆上也是有一块领土的,那就是德意志诸邦中的汉诺威。如今统治英国的汉诺威王朝同时也是德意志诸邦的汉诺威选帝侯。除此之外,在英荷战争击败了荷兰之后,荷兰也成了英国的各种工业品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门户。因此,英国人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受到法国传来的异端思想的影响,英国国内居然也开始出现了诸如“平等社”之类的玩意儿,这也让英国的贵族和体面人担心不已。于是原本“中立”的英国迅速的行动了起来。并趁着法国人砍掉了路易十六的头的机会,宣布和法国断交。
  如今,法国最危险的敌人终于登场了。
  英国人的陆军规模很小,短时间内并不足以给法国本土带来太大的威胁,但是,英国是当时欧洲最为富裕的国家,而且,在组织同盟方面,有技能专精。欧洲的那些反法的国家,如果没有英国,往往还没和法国人动手,自己就先窝里斗起来了,但是有了英国穿针引线之后,一个庞大的同盟就开始出现了。
  三月一日,迪穆里埃将军率领大军进入荷兰,但是就在他的军队进入荷兰不久,他的后方就被敌军突破了。科布尔迅速的度过了罗埃河,以惊人的速度攻占了列日,从侧后方向威胁着迪穆里埃的军队。
  为了应对危局,丹东亲自前往比利时视察,他发现比利时的局面岌岌可危。于是他又急匆匆的赶回巴黎,要求巴黎再次紧急动员。
  但是此时和他站在一个战壕中的战友马拉和埃贝尔却提出,92年的时候,巴黎能够进行这样的动员,是有一个先决条件的。这个先决条件就是,在派出大量的义勇军之前,巴黎先消灭了内部的“叛国者”。
  马拉开口道:“如果不能像去年九月那样,用果断的行动,摧毁一切潜在的敌人,巴黎就不能派出大批的义勇军,因为我们一离开,那些家伙就会在巴黎发动叛乱。所以,除非再有一个流血的九月,我们就不同意派出义勇军。”
  “我们的敌人已经打到法国的大门口了。”丹东说。
  “不,我们的敌人早就已经打进巴黎了,而且有一些还藏在议会里面呢!”马拉回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