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庶长子(校对)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585

  双方这一见面也没有别的话,就开始交战,还别说苏德的人确实悍勇,怪不得他如此的狂傲。
  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他们竟然与阿尔斯楞汗到部队打了个平手,双方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克制,并没有下死手。所以只是有些人受伤,并没有死人。但是打着打着就不受控制了,最后完全就像仇敌一样拼命厮杀。
  而其他的部族首领,在这段时间也各自跑回了自己的大寨,这才感到心中稍微有些安稳,对刚才在大帐中发生的一切都心有余悸。
  阿尔斯楞汗心狠手辣竟然不顾同族的情谊,只因为几句不中听的话就要致别人于死地,让别的部落便后给他开出一条生路。这让众部族首领对苏德的行为并不感到有多少不满,他们认为苏德正是为了自保,是为了部族的长久生存下去。
  反而是对阿尔斯楞汗在任何时刻都想着削弱别人,感到了十分的愤怒,但是现在还不是公开反对他的时候。于是这些部落首领,各自带着自己的人马,来到了双方交战区域。只见这时候他们两方已经杀成了一团。
  各位部族首领带着人马在外围也不知道该帮谁,而且双方已经杀做一团,想帮也帮不上,所以他们只能在外面干看着。至于是真帮不上忙,还是不想帮忙,就不知道了。
  而这时候贾珂已经发现了鞑靼人阵营中的不同寻常,派出的探马回来对他回禀,说是鞑靼人营中喊杀声响成一片,好像是发生了内讧。
  贾珂以前考虑过鞑靼人可能会冲出大寨,向北逃窜。但是没想到会发生内讧,这说明阿尔斯楞汗对草原的控制又下降了一个程度。
  这件事现在看来是件好事,让他可以迅速击破鞑靼人,解宣府镇之围。但是从长远来说却未必是好事,他从汤蒯处得来的情报,阿尔斯楞汗的实力在草原上最强,不管人口还是草场,其实力已经超过其他部落的总和,如果不是上一代大汗,已经年老,只知道享受,没有了的进取心。那么凭借他手中的实力早就一统草原了。
  但是也正是因为老汗的休兵止戈,让鞑靼人的人口得到了大量的增加,在老汗在的时候,他的威望无人可及,所发出的命令在草原上畅通无阻。根本不是现在阿尔斯楞汗凭借强硬势力,才勉强压服草原所能够比拟的。
  看来阿尔斯楞汗在未来一段时间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统一草原。这就大量减轻了中原的压力。但是等到他再一次南下的时候,中原的浩劫就真正开始了。
  贾珂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他现在只想击破鞑靼人,给自己加官晋爵,你是命令全军在鞑靼人营前列阵,他今天要一举击破鞑靼人十二万人马,立此不世的奇功。
  随着贾珂的一声令下,开平镇全军便开始动起来。随着上一次的大胜,他们对鞑靼人的畏惧已经一扫而光,而且自认为比鞑靼人强大几倍。而贾珂对他们的鼓励是:一汉顶五胡,这让他们有极大的荣誉感。
  贾珂带着大军来到鞑靼人的大营前,只见鞑靼人现在已经没有了什么防备,大营中喊杀声不绝。看来双方的火拼还没有结束。
  贾珂不敢耽误,立刻命令全军进攻。于是骑兵在前,步兵在后一起向鞑靼人的大营攻去。
  鞑靼人那时候完全把精力集中在了双方火拼上。完全已经不顾贾珂。贾珂骑着火龙驹,手拿方天画戟一马当先冲入鞑靼人的营寨。后面还跟着八千多骑兵,以及一万个步兵。
  而鞑靼人完全没有防备,连一个放哨的人都没有,所以被贾珂率军一举攻入大营,然后贾珂率军继续扩大战果,向大营四周扫荡。
  阿尔斯楞汗这时候同苏德大战正憨,突然听到自己身后,喊杀声震天,阿尔斯楞汗赶忙派人前去打探。
  而各部落首领这时候也发现了不对,各自派人前去探听情况。
  很快这些人便回来了,把回报的消息让他们大吃一惊,贾珂已经率人攻破大营直奔这里来了。
  阿尔斯楞汗听到这个消息呆若木鸡,本来可以有序撤退,减少伤亡的,而现在已经不可能了。这时候容不得他再犹豫了,他这次带的兵不多,总共只有一万多人,其他的都是各部落的人马,他这其中的考量,也有削弱各部落的意思,所以他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保全自己这一万人。至于其他的部落,他就管不着了。
  阿尔斯楞汗令人吹响牛角号,同时命令手下大将赶快撤退,现在已经顾不到其他了,能走多少是多少。
  其他部落首领的意思和他差不多,于是众人争先恐后的要逃出大营,向北方逃窜。
  贾珂击破达达人大营之后,没有正面堵截他们,但是一直尾随着他们,从后边掩杀。
  由于鞑靼人和马已经很多天没有喝水,所以在体力上损失非常大,贾珂带着八千人在后面一直尾随追击,一直追了两天两夜,杀死杀伤鞑靼人无数,还俘虏了几千没有逃脱的鞑靼人。
  至此贾珂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解了宣府镇之围,大破鞑靼军十二万。
  随后贾珂带着人马,跟在鞑靼人之后,收复失地,而各地防守的鞑靼人现在已经全部没有了斗志。对于贾珂是畏惧如虎。只要是一见到他的旗号,马上逃跑。都不敢和他正面交战。
  贾珂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凭借手上的两万人马,收复了整个失地,并且把鞑靼人完全赶到了草原上,除此之外,他还解救了无数百姓,并且缴获了大量的金银珠宝。
第170章
御门听政
  在贾珂北上追击鞑靼人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写了一封信,让亲兵送给在开平镇的范康,把事情经过告诉他。让他带自己全权处理,向朝廷报捷的事情。
  贾珂并不放心节度使王涛,上一次王涛可以放弃他,这一次就可以夺他的战功。贾珂也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一次,现在的王涛,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武勇,只知道苟且专营,别看他现在投入了王子腾名下,如果是为了当官,他可以随时把王子腾踢到一边。
  范康接道贾珂的书信之后,在书房里思考了一阵。然后当机立断写了一封报捷的战报,马上命人已八百里加急向京城送去。
  就在报捷文书还在路上的时候,京城里却乱作一团,自从收到800里加急军报说是宣府镇被围,危在旦夕的时候,京中消息灵通的大户,就开始秘密转移财产,分散家中重要人员。以防鞑靼人攻破宣府镇,领兵直下京城。
  皇帝这两天和朝臣也是满脑子官司,大家一起商量,从什么地方调兵,需要多少粮草?
  这一天和以前一样,皇帝准时来到了乾清门,“御门听政”。这已经是连续好几天了,那皇帝年岁大了。能这么勤奋,已经是非常了不得了。
  这里为什么不是早朝,而是“御门听政”呢?其实所谓的早朝只是影视剧中为了表现皇帝勤政而臆造出来的,中国古代各王朝基本上就没有出现过早朝,如有重大事件皇帝会召集相关大臣在太和门、乾清门或者乾清宫商量对策,听取大家的意见。所以叫,“御门听政”。到了后来人们就把“御门听政”理解为平常意义上的早朝。而“御门听政”的时间大约是在9:30~11:00,在这个时间再怎么算也不能说是早朝。
  皇帝进入乾清门的时候,三位大学生和各位大臣便已经到了。
  皇帝看着下面的大臣问道:“怎么样了?你们商量出个结果了没有?到底是从什么地方调兵?粮饷怎么调派?这都快十天了,总得有个章程吧。”
  大学士李潞出班回道:“启禀陛下,现在鞑靼人十二万骑兵汇集在宣府镇城下,按照我朝士兵的作战能力,没有二十万兵是无法解宣府镇之围。”
  皇帝听了他的话点点头,然后又对他们说道:“朕知道这些,但是你们也得赶快拿出个章程来。虽然前一段时间派了一万人前去救援,但那只是拖延时间。如果再不抓紧宣府镇一旦被攻破,到时候京城也就危险了。”
  李潞作为资历最老的大学士,一直算是内阁的头号人物。所以有些话都必须他来说。
  李潞再次对皇帝解释道:“启禀陛下,我们已经决定从山东、河南等地调集兵力,然后在通州会合。在派与统兵大将节制诸军,再去救援。否则恐怕会被鞑靼人各个击破。”
  皇帝听了他的话,倒是觉得有几分道理。鞑靼人的骑兵来去如风,兵力太少了,直接就会被对方吃掉。只有把兵力集中在一处,才有可能击破鞑靼人。
  而旁边的兵部侍郎雷英听了李潞这话,马上出班反驳:“启禀陛下,大学士这话完全是按照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李潞对于这个雷英心里是别扭的不行,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上他都要提出反对意见。但是你还不得不说,他说的一定还真有道理。所以李潞一直容忍着他。现在听他又出来捣乱,你站在一边也不说话,倒要看看他能说出什么道理来。
  皇帝听他这么说,也沉着脸问道:“我看的话李潞很有道理,你说说有什么不可行的?”
  雷英毫不畏惧的回禀说道:“皇上把兵力集中到一起是好的,但是怎么行军?粮草怎么运输?部队的用水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这几十万人还没有到宣府镇自己就全散了。”然后又不屑得看了看在场的众人,继续说道:“你们以为古人都是傻子,不知道合兵一处,要兵分三路或者兵分五路。那是他们没有办法。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部队行军就得拖出100多里。这么多人的饮水,光凭几口井能够解决得了?这还只是大部队的行军,还没有加上运送粮草的辎重部队。到时候恐怕就是三十多万人了。”
  他的这一番话说完,把在场的所有人都说愣了,他们只知道古代战场上,总是因为分兵几路而被敌方击败,所以总想着合并一处再前进。可是刚才雷英但一番话把他们都问愣了。二十万人的后勤估计可不是个小事,雷英刚才说了几个问题,他们还真没有考虑。
  皇帝听了他这话便问他道:“那依你该怎么办?”
  雷英胸有成竹的对奏道:“在境内时咱们分兵几路?然后在保定会合。在保定派遣大将统一指挥。然后再分兵。有几路进发,最后再一次在宣府镇会合。那样做不但会和时间加快不少,而且每一路的行军速度也比以前快不少。以后到达宣府镇时,在汇集一处与敌军决战。”
  李潞站出来问道:“如果分兵几路,总有被鞑靼人分别击破的危险。这种情况你怎么办?”
  “这有什么难办的,几路大军间隔不要超过10里,互相之间多派探马,一旦发现鞑靼人攻击其中一路,其他两路迅速支援,被攻击的部队,立即节寨防守,等到其他两路大军到来,在与敌人决战。”雷英自信地说道。
  皇帝听了他这么一番话,心里琢磨一番,觉得比李潞的方案要靠谱些。心里面下定决心,“朕以为雷爱卿的办法,甚和朕的心意。朕看就这么办吧。”
  李潞这时候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还是在通州会合的好。按照侍郎雷英的方法行军,在通州会合,由通州去宣府镇,这样对京城的安全更好一些,如果在保定会合,万一宣府镇已经陷落,大军远在保定,在赶往京城恐怕会制京城于险地。”
  雷英这一次没有反驳,而是站出来说道:“李大学士的考虑,比微臣想的周到。现在我想了想,在保定会合确实有些不妥。在通州不但能保证京城安全,一部分士兵还能走水路,节省体力和运费。到达通州再分几路前往宣府镇也不迟。”
  皇帝今天的听政非常满意,在众人的集思广义下终于形成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大军分几路在通州会合,然后有选定的大将统一指挥,再分几路前往宣府镇。如果宣府镇已经被攻克,敌人前往京城而来,正好与大军在半路上相遇,到时候择地与敌人决战。
  如果敌军没有攻克宣府镇,到时候救援大军在宣府镇城下汇合,里应外合定能大破鞑靼人。
  那么接下来就该商议统军大帅的人选了,对于这个人选大家一起看向皇帝,这个人必须由皇帝做主。
第171章
矛盾
  正在皇帝和各位大臣,商量如何进军,如何解围的事情时,派何人领军的时候。
  在门外突然有一个太监向里探了探头,然后向大太监戴权使了个眼色。
  戴权知道是有重要的事情向他说,他是悄悄的看了皇帝一眼。皇帝这时正在和中大臣商量的热闹,戴权便偷偷的,从旁边出了御门。
  戴权来到大殿外,这时一个小太监,赶紧过来给他叩头,戴权不耐烦的说:“有什么事赶紧说,没看爷还忙着吗?”
  “启禀老祖宗,外面送来八百里加急,不知道该不该递上去,所以请老祖宗来。”
  戴权听了这话,眼睛都瞪起来,大声骂道:“你个小猴崽子,越活越回去了,这样的大事你还敢拖延?赶快把战报拿来我看。”
  小太监赶紧从怀中取出战报,递给戴权,戴权看上面的封印还在,他不敢私自拆开。急忙拿着战报转身回了大殿中,然后顺着墙边悄悄的在回到皇帝身边。
  皇帝刚才已经发现戴权出去,他知道戴权是个稳重的人,如果没有什么大事,是不敢如此不知礼数的。
  这时候见戴权回来,就朝他看了一眼,意思是问他有什么事?
  戴权捧着八百里加急文书,来到皇帝身边,轻声对皇帝说道:“万岁爷,这是刚送来800里加急文书,奴才给万岁爷送来了。”
  皇帝一听这话心里就揪起来,生害怕是宣府镇被攻破。马上接过来,先看了封印,然后才拆开看里面的内容,这一看不由得喜形于色。
  下面的重大臣,看到皇帝面露喜色。都不由得猜测,是哪里来的急报让皇帝这样高兴。
  皇帝看完急报满脸带笑,对下面的众位大臣说:“朕刚刚接到急报,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下面的众大臣,见皇帝心情这样好,恐怕是有什么大喜事,于是就凑热闹的各自胡说起来。
  “皇上莫不是有海外小国前来朝贡。”潘永满脸堆笑地说道。
  皇帝带着笑对他假装呵斥:“这朝贡的是哪年没有几回,这算什么喜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5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