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250

  海图室里,有着一头天然微卷金发的航海官却没有卷入他们的讨论之中,仔细测算之后,他抬起头报告道:“还有6个小时抵达赫德岛海域!”
  赫德岛是一座划归澳大利亚的岛屿,位于澳大利亚西南约4000公里处,在张海诺的计划中,这艘袭击舰将远远绕过非洲南端,从西南方逼近澳大利亚海岸,劫杀从澳大利亚运送各种物资前往英国本土的商船,他深知战争爆发之初澳大利亚人几无战争准备,英国皇家海军在太平洋南部海域也没有重型军舰游弋,而且那片相对平静的海域更利于“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这样的高速战舰航行。
  要说有所缺憾,那就是德国海军战前只在这一海域部署了一艘油船,一旦错过它,朗斯多夫的战舰就只能前往南美西海岸同部署在那里的德国补给船会合了,所幸的是,这艘战舰上能够容纳3500吨燃油的油舱里还有将近六成的存量,它们足以支撑这艘战舰航行那么远。
  “在我的印象里,澳大利亚人还是比较爱好和平的,只可惜他们必须作为联邦国家和上万公里之外的英国并肩作战!”张海诺对朗斯多夫说这番话的时候,心里则在想另外一件事情:在历史上的二战中,如果不是中途岛一役惨败,日本军队很可能攻上澳洲,因为当时不论澳大利亚还是新西兰都没有能够抵抗日本舰队和陆军的武装力量,如果这次“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的袭击令澳大利亚人早作战争准备,情况也许又会有所不同。
  11月中旬,阿道夫·希特勒发布了旨在对西线英法等国军队发动进攻的“第8号战令”,这一秘密指令未立即传达到远在澳大利亚西南海域的“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但这并不妨碍张海诺从孱弱的澳大利亚人身上获得新战绩。在距离澳大利亚西南海岸不到20海里的地方,他们俘获了一艘满载羊毛和羊毛织品向西北方行驶的货轮。通过澳大利亚船长之口,张海诺得知近期还将有多艘商船走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大西洋航线前往英国。于是在收容战俘、凿沉商船之后,强大的德国袭击舰继续在这片海域游弋,10天之内连续俘获另外三艘货轮,在航海簿上添加万吨战绩之余,还从其中一艘货轮上搞到了大量肉罐头。
  “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军官和舰员们越来越娴熟的伪装战术,令这四艘澳大利亚商船在被俘之前都未来得及做出反应,也没有发出报告方位的无线电报。直到11月29日,一位勇敢的英国船长终于打破了这一良好的“习惯”,但他也未自己这一勇敢行为付出了代价——德国袭击舰旋即发炮轰击商船通讯设施,英国船长和多名水手当场送命。不过在朗斯多夫的坚持下,他们依然将货轮上剩余的船员收容过来,在这之后方才炸沉商船并向东南方驶去。
  这个小小的意外,让张海诺他们不得不告别这片丰厚的收获之地,而在接到商船发出的遇袭电报之后,正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域游弋的两艘英国轻巡洋舰和一支澳大利亚巡逻舰队也疾速向事发海域驶来。
第9章
澳海追逐
  “我早就说过,即便是在南太平洋,我们的商船也应该实施严格的护航制度,毕竟没人能够保证德国潜艇不会航行到那一海域去,即便遇上德国袭击舰,船长们至少也有时间发出求援电报!”
  在位于伦敦的皇家海军作战指挥部里,一个熟悉且不那么令人愉快的腔调再一次响起,而就在一个小时之前,在澳大利亚以西海域发现德国袭击舰的消息刚刚传到伦敦。
  温斯顿·丘吉尔,本土舰队司令罗杰·帕豪斯爵士,亦或是海军部的参谋军官们和那位空军部派来负责联络协调的少将,均未对第一海务大臣的这句话做出明确反应。
  英国战时内阁的海军大臣很快用他一贯的口吻向在座的军官们发话道:
  “先生们,在德国袖珍战列舰出现地点3000海里范围内,只有2艘英国皇家海军的巡洋舰‘水神’号和‘科伦坡’号,就算它们能够及时赶到,舰上的6英寸炮也只能给德国战舰挠痒痒!如此看来,这一战我们恐怕不得不交给我们的联邦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诸位也都知道,他们装备的多是皇家海军转让的舰艇,就算是最具战斗力的澳大利亚海军重巡洋舰‘澳大利亚’号和‘堪培拉’号,装备的8英寸大炮射程和威力都不及德国人的11英寸炮!”
  “也许我们可以从远东舰队调派一支混合舰队,但我担心等这支舰队抵达澳大利亚海域,那艘德国军舰早已不见踪影!”海军部负责远东和大洋洲事务的伦采少将显得较为悲观,很显然,这艘德国袭击舰出现在了皇家海军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至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军,所装备的多是30年代以前的战舰,且由于当时受限于华盛顿海军条约而有着天生的缺陷——重航速轻装甲,水兵的训练状况也令不及皇家海军严格。
  第二海务大臣(海军大臣下共设有四位专职的海务大臣),一个有着苍白面孔的老头儿,慢吞吞的说道:“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军试试。俗话说蚁多咬死象,如果将这些巡洋舰集结在一起,就算不能击沉那艘德国战舰,至少也可以延迟它的航程吧!更何况,德国战舰可是出现在它们的领海!”
  帕豪斯爵士,一位拥有强烈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海军将领,冷不丁的在一旁提醒道:“别忘了,它们都是大英帝国的保护国啊!”
  丘吉尔依然不支持产生分歧的任何一方,而是问伦采少将,“澳大利亚海军的巡洋舰部最快能在多少时间内赶到那一地点?”
  伦采面带遗憾的回答他:“海军大臣阁下,澳大利亚号和悉尼号在澳洲西北部执行巡逻警戒任务,过去得要至少两天时间;霍巴特停靠在东部港口,就算全速前进也要花上三天时间,只有堪培拉号能够在一天之内赶赴发现德国战舰的海域!至于新西兰人的两艘轻巡洋舰,恐怕只能在新西兰以南布置警戒线,因为德国人不会原地不动的等上一周!”
  丘吉尔自嘲的说道:“我们撒好了网,却发现鱼儿从没有网的海面跳了出来!”
  这时候,一直保持旁听者姿态的空军少将发话道:“为什么不试试让澳大利亚军队派鱼雷机和轰炸机前去截击呢?据我所知那艘德国军舰距离澳大利亚海岸并不远!”
  丘吉尔和伦采少将无奈的相互一望,并由伦采告诉这位空军同僚:“澳大利亚只有民用飞机和上次大战时期的旧军用飞机,它们既不能携带鱼雷,也无法进行精确轰炸,而且……它们恐怕都集中在澳大利亚东部,要知道那块大陆东西相隔4000公里!”
  空军少将顿时默然,看来他应该多花点时间了解一下欧洲以外国家的空军情况。
  丘吉尔和他的军官们低估了澳大利亚人保卫家园的决心,接到遇袭商船发出的电报之后,澳大利亚海军已经将距离那一海域最近的炮艇和巡逻艇派了去。在澳大利亚西南部最大的港口珀斯,守备部队不但派出了全部4架水上巡逻机,还从港口的民间飞行俱乐部募集到三架老式双翼机,并由平民飞行员驾驶它们前去目标海域进行搜索。这些飞行员勇气可嘉,却缺乏驾驶侦察机所需具备的第一要领——在发回有用情报之前尽可能避免被击落,而驾驶水上巡逻机的官方飞行员也同样缺乏真正的实战经验。
  “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选择袭击商船的地点过于接近澳大利亚海岸,以致于事发三个小时之后它和澳大利亚海岸的距离还只有60多海里,这对于一架飞机来说并不遥远。当时针指向下午两点时,瞭望哨报告发现不明身份的飞机,而雷达尚未发出警报,这令张海诺和舰员们都吃了一惊。
  在这遥远而陌生的海域,所谓不明身份的飞机和敌机并无多大的区别。在舰长朗斯多夫的指挥下,炮手们迅速进入战位,舰上的双联装105毫米高炮很快昂起了头,双联装37毫米和20毫米近程防空枪炮也做好了射击准备。
  通过射击指挥室外固定位置上的高倍双筒望远镜,舰上的射击指挥官惊讶的发现来者竟是一架老式的双翼飞机,这个报告一经传达至舰桥,张海诺便知道为什么舰上雷达竟比目测更后发现目标了——木架蒙皮的老式飞机对雷达波的反射远远小于如今大行其道的金属蒙皮飞机。
  “侦察机做好弹射准备,告知飞行员,可使用任何手段截击那架飞机!”
  下达这道命令,是因为张海诺完全由理由相信具有310公里飞行时速并装备3挺7.92毫米机枪的Ar-196能够将对方击落。如无意外的话,那架飞机上也没有装备远距离通讯的电台,这样对手便无从通过这架飞机发现自己的行踪。
  舰员们各自准备去了,位于舰体舯部的弹射器很快进入待命弹射状态,两名装备齐整的飞行员也已跨入飞机座舱。就在这时,舰上的105毫米高炮开始怒吼。由于增加了辅助装弹设备,它们的射击速度较纯手动模式增加了一倍,并在雷达和光学双重作用的3.7CM测距仪指挥下向冒然进入自己火力范围内的目标开火。一朵朵黑色的花朵顿时在空中绽放,望远镜中,张海诺看到那些炮弹爆炸的位置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对方飞行员想采用简单的爬升动作进行规避,但他的座机在性能方面实在有些差强人意。
  忽然间,那架双翼飞机机身猛的一震,紧接着便陷入了螺旋下坠,机身和机翼在掉落到海面之前就解了体,从坠落前后的情况来看,飞行员几无生还的可能,即便如此,张海诺还是令舰员们认真观察飞机坠落点的海面,确定没有生者后方才加速离去。
  尽管危机迅速解除了,张海诺却并不感到放心,澳大利亚人不会对自己侦察机的失踪无动于衷,于是在向南航行了两个小时之后,他下令战舰转向东南方。可是德国的袖珍战列舰跑得再快,也不及老式飞机的三分之一。
  夜幕降临之前,张海诺的水面袭击舰再次被两澳大利亚飞机发现,舰上的高炮很快击落其中一架,舰载的Ar-196追上去干掉另外一架,但两架侦察机的失踪显然更加确定了澳大利亚海军指挥官的推测。追击命令迅速通过电文传达到正以30节航速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域行驶的重巡洋舰“堪培拉”号上,与它编队航行的还有战争爆发时澳大利亚海军唯一的一艘驱逐舰“沃亚格”号,它的排水量只有1100吨,但是航速高达34节。
  入夜之后,张海诺指挥“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转向正东航行,由于长时间的高速航行将加快战舰的油料消耗,他决定在第44-32海区和自己的补给船会合。按照预先设置的路线,那艘载有油料物资的远洋补给船将在四天后出现在那一海区。
  正当英国和澳新海军的舰船和飞机在南太平洋和德国袖珍战列舰上展开一场激烈的追逐与反追逐时时,苏联却做出了一个令全世界大吃一惊的举动:在11月的最后一天,斯大林的军队入侵芬兰。
  自十月革命以来,英法就不遗余力的遏制这个苏维埃国家,甚至不惜姑息养奸的任由德国重振军备;德国和苏兰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且在1918年时就帮助他们的政府挫败了一场革命,至于素来反对苏德条约签订的意大利人,更是借此机会大做文章。几乎整个欧洲都对苏联入侵芬兰感到愤慨,却无力阻止战事在寒冷的北欧发展。
  承载苏芬战争爆发消息的电文,在第一时间传遍世界,身处南大西洋的张海诺也获悉了这一情况,但他更加关心的是如何确保这艘海上袭击舰不像历史那样陷入困境。12月4日,“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顺利和德国部署在南大西洋上的唯一补给船“水母”号会合,由于风高浪急,海上补给作业一度无法正常进行,这令站在舰桥上的张海诺颇好好品尝了一回焦虑的滋味。直到这天傍晚,“水母”号才总算给饥渴的袭击舰补充了近2000吨燃油,现在,德国海军的远洋轻骑又能以高航速在海面驰骋了。
  告别“水母”号之后,“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继续向东行驶,张海诺的计划是绕过新西兰海域和尼姆罗德群岛驶往南美大陆,在智利或者阿根廷海域接受新的补给,而且绕过南美大陆后还能得到U-131和U-132策应。
  常言道,计划赶不上变化,张海诺千方百计的促进德国雷达技术发展,“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也确实装备了这个时代较为先进的雷达,但这却无法改变雷达技术的先天不足。12月5日正午时分,战舰在穿过新西兰所属坎贝尔岛和南极大陆之间布满浮冰的海域时,显然是受到了低温和浮冰干扰的关系,直到天际出现黑色烟柱时,舰上的雷达仍没有做出有效反应。在相同的目视条件下,德国袭击舰和新西兰海军的轻巡洋舰“阿基里斯”号遭遇了,新西兰轻巡洋舰随即向全世界发出了发现德国袖珍战列舰的电文,且聪明的转向航行,既不和德国战舰交火,又不让对方脱离自己的监视范围——这艘1933年完工的前英国皇家海军巡洋舰装备的8门6英寸炮自然无法和德国袖珍战列舰抗衡,但是它31.5节的最高航速却又高出对方一截。
  望着远处的灰色小点,张海诺长久的在寒风呼啸的舰桥上站立着,这和历史上冈瑟·吕特晏斯在率领“俾斯麦”号出击大西洋时遭遇的那一幕何其相似,他甚至可以感受到当时那位德国海军指挥官惆怅的心情。那艘新西兰巡洋舰的舰长看来是个机灵的家伙,他完全有理由继续保持目前的状态,不断将这艘德国袭击舰的方位报告给皇家海军,好让那些战斗力更强的英国战舰聚拢过来打一场围歼战,这几乎就是一个等级缩减版的“俾斯麦之战”。
  “将军……需要通过密电向司令部汇报这一情况吗?”随后来到舰桥上的朗斯多夫同样是满面愁容,作为舰长,他很清楚自己这艘战舰的优缺点,他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带着舰员们对这艘战舰进行伪装,就是尽可能不让英国海军发现自己的身份和行踪。“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足以单挑皇家海军任何一艘巡洋舰,却无法和他们的战列舰及战列巡洋舰对抗。如果遭遇对方的航空母舰,不用张海诺说,朗斯多夫也知道自己的下场会有多么惨淡。
  “汇报?”张海诺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当初向雷德尔请战时的情形,那时候自己是如何一副踌躇满志的表情。一帆风顺的路途,似乎已经让他陷入历史上那个朗斯多夫式的自负状态。澳大利亚之海,食物丰盛的狩猎之地,却也是暗藏危机的地方。澳新军队无力和南下的日本军队抗衡,却不代表它们连一艘德国袖珍战列舰也对付不了。
  朗斯多夫沉沉的说道:“是的,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请求海军部调派潜艇部队增援!”
  “不,那样极有可能将我们的具体方位连同身份一起透露给英国人!”
  寒冷的海风,让张海诺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迅速将如今的局面重新分析了一遍,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不,至少“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毫发无损,而且油料充足,这里又是英国海军力量相对薄弱的南大西洋……
  “上校,我们不应该坐以待毙!”
  张海诺忽然回转身,这差点把朗斯多夫吓了一条,他有些不解的问道:
  “将军,您在说什么?”
  “上校,我们好像陷入了困境,但事实往往并不像表面上所显现的那样糟糕!”张海诺声调不由自主的提高了,“那艘英国轻巡洋舰发现了我们,但我们也发现了它!它无时不刻不在向上级发报,对不对?”
  朗斯多夫茫然的点点头。
  张海诺继续道:“英国海军部署在附近的舰只都在朝这边赶来,并且自以为能够抓住我们,对不对?”
  朗斯多夫还是不明所以。
  “一头掉入陷阱的野兽在猎人们面前将无所作为,但我们并没有真正遭遇陷阱式的困境,我们还有扭转局势的机会!我们……”张海诺握紧拳头,努力从脑海中搜索出一个合适的词语。
  “我们可以揣摩到他们的思路,但他们却不能揣摩到我们的想法!”
  “思路?想法?”朗斯多夫喃喃的将这两个词重复一遍。
  “对!”张海诺一把揽过朗斯多夫的肩膀,这是他从来没有对这位舰长作出过的举动,“因为我们有比他们更加成熟的思想,成熟!”
  朗斯多夫眼中有十二分的疑惑,仿佛自己的司令官已经被眼前的局面吓傻了似的。
  张海诺可顾不上朗斯多夫心里在想什么了,他快步回到海图室,利用两脚规和直尺在大幅海图上迅速进行了一番推算,然后下令道:“全速向坎贝尔岛方向前进!”
  见猎物转向了,远处那艘新西兰巡洋舰不依不挠的跟了上来。坎贝尔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以南700多公里,是新西兰南部较大的一座岛屿,呈半圆形,面积约有100平方公里,除一个气象研究站之外并无其他居民定居。全速航行的话,“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在天黑之前便可驶抵坎贝尔岛,张海诺料定新西兰巡洋舰上没有雷达,所以决心利用那座海岛解决掉这个棘手的尾随着,一举扭转局势。
第10章
激战
  “6年前,我曾以特别观察员身份随格森号训练帆船远航至这一海域。当时那座岛上就只有一个新西兰官方气象站,它距离新西兰南岛实在太远了,所以根本没有人前来定居!”
  张海诺对朗斯多夫谈起这一点时,坎贝尔岛已经出现在了舰首前方的海平面上,远远望去,那只是夕阳下的一个小点。张海诺自己虽然没有登上过那座岛屿,却从当年格森号的老船长那里得知了一些有关这片海域的重要信息,这在当时看来并无多大用处,未想今天竟能派上大用场。
  对于这位编队司令官“突发奇想”的新战术,朗斯多夫既未予肯定,也没有提出更好的办法。在遭遇那艘新西兰轻巡洋舰之后,舰上官兵们反倒是一个个摩拳擦掌、求战心切。自出航到现在已经有3个月有余,他们还没有遇上一场真正激烈的战斗。
  在精装版的简史舰艇年鉴上,军官们找到了有关新西兰海军主力舰只的资料,尾随而来的那艘属于英国利安德人级轻巡洋舰,标准排水量7,430吨,装备8门6英寸(152毫米)主炮和2具四联装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它显然比张海诺他们在阿根廷外海轻松击沉那艘英国武装巡洋舰更具战斗力,但和德意志级装甲舰相比,占优的便只有它那31.5节的航速。
  “将军,那艘新西兰巡洋舰还在我们身后跟着,要不要用舰尾主炮赶走它?”舰上的枪炮指挥官、年轻但在这一职位上却属于老资历的凯尔弗上尉主动前来请战。
  这是一张多么朝气蓬勃的脸庞,张海诺看着凯尔弗,心里不禁感叹到。舰上的水兵大都还不满21岁,军官们也少有在30岁以上的,可以说是最富活力的一群,尽管几个小时以来的连续戒备让他们面露疲态,眼下看来并没有打消他们作战的积极性。
  “现在距离多少?”
  “大约15,000米!”年轻枪炮官的脸在夕阳照耀下显得异常红润。
  “这样的距离上主炮命中率太低,我们得节约炮弹,好应对随后的战斗!”张海诺虽然否定了他的建议,口吻却很友善,而这位枪炮官在之前数次炮击中的表现也令他感到满意。
  一听后面有战斗,凯尔弗面有喜色:“是,将军!”
  “上尉!”张海诺叫住转身要走的枪炮指挥官,指着前方的岛屿:“那座小岛的最高点位置有一座气象站,里面有能够随时向外界发报的电台。我们可以靠近到5000米的距离,你能保证敲掉它吗?”
  凯尔弗端起挂在胸前的双筒望远镜,这时比刚才的距离又近了一些,从舰上已经能大致分辨出它的轮廓了。
  放下望远镜之后,凯尔弗信心满满的说道:“为了抵御风暴,它应该要比一般的房屋坚固,但我想我们的5.9英寸炮足以让它失去作用!将军!”
  张海诺满意道:“很好,上尉!让我们的炮手们尽早做好准备吧!”
  “是,将军!”
  年轻的枪炮指挥官敬过军礼后便大步流星的离开了位于司令塔外部的露天舰桥。
  “这可是我们自参战以来首次炮击岸上目标!”朗斯多夫未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说了一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