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250

  尽管前一阶段英国空军屡屡空袭德国本土,但德国北部尤其是汉堡周边的防空情况还是较为令人满意的,所以待“俾斯麦”号入坞装配,张海诺也得以抽身前往柏林。最近一段时间,德国军界谈论较多的莫过于意大利军队大举入侵希腊和英军空袭塔兰托,两者发生的时间和方式和张海诺所知的历史几乎如出一辙。
  且不说德国元首对于盟友不告而入侵希腊的举动反应如何,就意大利军队在西班牙内战、入侵埃塞俄比亚之战以及对法作战中的拙劣表现,德军内部普遍对其此次进攻的希腊行动持悲观态度——虽说是悲观态度,但人们脸上却没有一丁点儿的悲哀,相反,许多人都是抱着看意大利元首出丑的心态,毕竟那个秃顶的胖墩不论外貌还是人品在德国尤其是德国军界确实不太得人心。
  一个月的海上生活有些与外界隔绝的感觉,回到海军司令部,张海诺很快从同僚们那里了听到了许多和意大利入侵希腊有关的信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便是阿道夫·希特勒在得知意大利人此举之后非常不满,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德国最高统帅部既定的策略——进攻苏俄的秘密战略是德国高层皆知的,而在这个计划付诸实施且大局已定之前,希特勒并不打算在南斯拉夫和希腊这些东南欧国家身上消耗经历。此外,张海诺回到柏林方才一个星期,希腊前线就接连传来对意大利非常不利的战报:希腊军队转入反击,其先头部队在突破意军防线后将战火引到了意大利的殖民地阿尔巴尼亚,还顺势打了一个漂亮的围歼战,将意大利一个精锐步兵师的番号从墨索里尼面前抹去。看来在冬天之前解决希腊问题对于意大利元首已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就在意大利入侵希腊后的第三个星期,意大利海军也步陆军后尘遭受到灾难性的挫折,这一点无疑比前面那个消息更让张海诺意外,而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便是他夏天借着前往意大利作军事交流的机会还刻意提醒了意大利海军的部分高层人物谨防敌人可能从空中发起的突袭。意大利海军当局当时不但非常客气的接受了他的建议,还主动邀请德国同行参观了意大利南部一系列军港的防务情况。在视察过塔兰托等港口之后,张海诺确确实实的感受到了意大利海军对于军港防务的重视,部署严密的高炮部队和大量系留气球看上去完全能够阻止敌人的飞机飞临港口并进行精确的低空轰炸,历史的惨剧仿佛失去了重演的可能性。然而时隔半年,就在张海诺指挥以“俾斯麦”号和“格拉夫·齐柏林”号为核心的舰队深入波罗的海进行演练的时候,英国H舰队和地中海舰队联手在北地中海进行了一场载入史册的突袭——在坎宁安将军的指挥下,英国舰队成功骗过了意大利海空军的侦察部队逼近了意大利南部海域,从光辉号和鹰号上起飞的30架箭鱼趁夜出动,以照明弹、磁性鱼雷和航空炸弹成功轰炸了驻泊在塔兰托港的意大利主力舰队,墨索里尼的海上骄傲一夜之间损失惨重:三艘主力战列舰一沉两伤,轻型舰艇以及港口油库等设施也多有损坏,受益于德国海军出色表现而一度在地中海占据优势的意大利海军顿时被打回原形……
  来自德国海军调查团的报告适时的解开了张海诺心中的疑惑,意大利海军部署在塔兰托周边的防空部队虽然装备不错训练也比较到位,但探照灯的配置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光柱往往不能有效引导炮火攻击来袭目标,而且巧合的是,就在英军飞机来袭的前一周,一场风暴袭击了意大利南部沿海,但意大利军方却没能及时收回部署在塔兰托港口周边的上百个系留气球,结果这些本可以干扰来袭敌机的点状屏障在战斗之前只剩下一半不到。此外,4个多月之前,德国元首特意将四套陆军雷达系统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墨索里尼,但意大利元首却没有将哪怕一套拨给海军使用,这直接导致塔兰托防空部队只能依靠传统的飞机舰艇巡逻和目测来预警,夜黑风高的状况下他们没能尽早发现英国飞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战争虽然已经进行了16个月,一系列的挫折却还没有让意大利真正看清自己的斤两,不要说是张海诺,就连德国元首目前也没有办法改变罗马作出的种种决定,所以对于塔兰托之哀张海诺只有无尽的悲哀——英国人的胜利悄然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之前意大利海军还可以威胁一下英军的地中海航线,但此役过后他们必然锐气尽失,在法国战役刚结束时没能抓住机会一举拿下防守相对薄弱的马耳他,如今也就更加不用说了。就英国的战略形势而言,地中海一旦盘活,整个非洲乃至本土的形势都会大为好转,意大利人虽然还在东非和北非部署有40万军队,却已经失去了最为重要的补给屏障,今后的日子必将更加难熬。
  在这些难以逆转的事实面前,张海诺不得不再一次静下心来深思自己过去所做的一切。打造经济帝国、强化海军技术以及凭一己之力避免海军在历史上出现的种种战术失利,如今英德海军实力已经较历史缩近了许多,但德国的整体战略却依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闪击波兰、巧取挪威以及横扫西欧这几场战役固然漂亮,连带几次出击远洋的行动也颇为成功,德国却不得不再次面临西线战事未结而又转向东线的命运,以意大利军队难改的消极本性,出兵希腊和北非看来也是难以避免的。若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德国最后的命运让张海诺感到了发自内心的颤栗。
  在离开柏林之前,张海诺试着和德国的军事独裁者进行了一次有关战略决策的沟通,尽管早已知道希望渺茫,但他仍劝说阿道夫·希特勒在进攻苏俄的抉择上更加慎重一些——毕竟将英军残余势力驱逐出非洲的难度要远远小于和强大的苏俄对决,至于英国本土,只要莱茵演习获得成功,即便不发动跨海登陆作战也有机会将英国政府逼入绝境,而同时在这两个方向上全力作战也无需德国动用太多的力量,德军完全可以利用这之间的时间对现有陆空军主要装备进行一次升级,然后再以鼎盛的阵容出征大清洗之后实力尚未完全恢复的苏俄,胜算必然大大增加。
  张海诺的建议遭到否定并不意外,尽管阿道夫·希特勒依然将他看作是多年来的忠实战友,看作是海军最有远见和能力的指挥官,看作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但大权在握的他此刻却不肯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战略决策权,哪怕只是一丝一毫。在进攻苏俄的问题上,他的口气异常坚决,俄国是德国目前最大的敌人,战役将在次年夏天到来之前打响,至于英国人,一次莱茵演习就足以将他们打垮,陆空军绝不会在其他方向上分散一兵一卒!
  和往常一样,一顿大棒之后希特勒便有拿出了可口的胡萝卜,他对张海诺的海军才能赞不绝口,并且热切期待着自己的老战友成为德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元帅和最有成就的人物。另一方面,他告诉张海诺,在他的亲自过问下位于上阿尔卑斯山区的新庄园已经接近完工,一切都按照最高级别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待他在莱茵演习中凯旋归来后便将成为海军元帅的新府邸。
  军衔和荣誉上的诱惑也许还能起到一点作用,但以张海诺的真实身价,任何物质上的引诱都可以说是徒劳的,对于阿道夫·希特勒一贯的伎俩,他打心底感到深深的失望,但他最终只是不发一言的离开元首办公室,因为他知道此时争辩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若是希特勒一怒之下临阵换帅,结果只可能更加糟糕——俾斯麦号乃至德国海军的命运如历史那般惨淡也未可知。
  寒冬的到来减缓了交战双方在希腊和阿尔及利亚边境附近的战斗力度,但在相对温暖的非洲,数量占优的意大利军队则仍然在继续着自己滑稽的表演,超过20万意大利陆军虽有飞机和坦克的掩护,却在区区数万英军面前停顿不前,到了12月初,英军仅以3万军队和一个坦克旅发动从马特鲁以南向意军发动反攻,短时间内便将数倍于己的意军打得丢盔弃甲、一溃千里,轴心国在北非的战略局面看来也是岌岌可危了。
第七卷
莱茵之歌
第1章
两军相向
  1940年的冬天,一阵又一阵寒流频频侵袭着北大西洋、挪威海域以及欧洲大部,海面和陆地上的气温均低得出奇,自然界的变化像是在两个怒发冲冠的拳手头上各浇了一大桶凉水,而双方的动作在这个冬天也确实收敛了许多。
  在不列颠之战中遭到痛击之后,所向无敌的德国军队终究没能携横扫法国之余威一步越过宿敌家门口的护城河,元气大伤的德国空军尽管仍以夜间空袭的方式轰炸伦敦等大城市,但规模和战略意义已经大不如前了。
  总体处于守势的盟军一方,赢得不列颠之战的胜利让他们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英国本土遭到直接侵略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而从美国换来的50艘旧式驱逐舰也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海上护航能力,自那次由德国水面舰艇和潜艇部队联手掀起的海上袭击战高潮之后,最近数月寒冷的北大西洋总算沉寂了许多,尽管每个月葬身大海的船只仍多达十余万吨,但大批的军事物资仍旧源源不断的从美洲运抵英国本土,可怕饥荒的预演被勇敢的英国水手击得粉碎!
  圣诞节前后,英国空军似乎得知了“俾斯麦”号重新返回位于汉堡的造船厂进行最后装配的消息,他们的轰炸机两次尝试对这艘重型战列舰进行轰炸,但都被德军战斗机和严密的地面防空体系挫败。在柏林度过战争的第二个圣诞节之后,张海诺便动身返回舰队,而“俾斯麦”号也于新年的第一个星期四经由基尔运河返回波罗的海。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经过半年多的精心整修之后,升级完善了动力系统的“沙恩霍斯特”号也重新归队,身体复原的齐里格依旧担任舰长,1600多名舰员中也有超过三分之二是原先的老兵,数百名新兵则在他们的带领下进行着正规而紧张的操练;10月份突入北大西洋的“舍尔海军上将”号装甲舰在经历了65天的海上征途后带着击沉敌船12.9万吨的战绩进抵法国的布雷斯特港,它和驻扎在圣纳泽尔的“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以及“格奈森瑙”号已经完全称得上是德国海军的第二支主力舰队!
  此外,即将加入战团的还有新建的重型航母“彼得·施特拉塞”号和德意志级装甲舰“吕佐夫”号,前者是在舾装工程日夜赶工的情况下接近完工,经过雷德尔和张海诺的一再力争,预备配属给该航母的舰载机部队也已处于紧锣密鼓的整编训练阶段;后者则是在挪威战役中进攻卑尔根的行动中严重受损,经过8个月漫长的维修之后才得以重新入役,因祸得福的是这艘战舰得以在大修期间更换了新的柴油发动机和雷达火控系统,航速和火力精度的提升有助于大幅提高它的作战能力。
  春天尚未到来,德国海军就已通过一系列的整备行动扩充实力为下一阶段的战斗作准备,而这个冬天对于他们的敌手英国海军而言同样是一个重要的修整期。根据情报人员从英国传回的消息,英国海军多艘主力舰已经在这个冬天装配上了性能与德国海军相差不多的Type型雷达,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大改装后重新担任舰队旗舰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全新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首舰“乔治五世”号,前者经过整整三年的大规模改装后已经从一艘一战时期的超无畏舰升格成为适应现代化海战的强大战舰,后者刚刚在圣诞节前后完工服役,虽然吨位上较俾斯麦号少5000吨,但在综合性能上却没有被拉下太多,其10门14英寸45倍径舰炮的强大火力配置、29.2节的最高航速和Type-279型舰载雷达发辅助,在完全形成战斗力后必然成为英国海军对抗俾斯麦号的首选!
  除了回归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和新入役的“乔治五世”号,英国海军还在这个冬季假日重新调整了舰队部署。奇袭塔兰托的胜利让意大利海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重振雄心,这让英国人可以从容的将他们H舰队和地中海舰队的部分兵力抽调来加强本土舰队,从而继续保持对德国海军的优势。在春天来临之前,这支拥有“伊丽莎白女王”号、“马来亚”号、“罗德尼”号、“乔治五世”号、“胡德”号和“反击”号的强大舰队依然保持着他们传统的战略态势——以主力舰只紧锁北海出口,防止德国舰队突入北大西洋,在英吉利海峡则以岸炮、水雷和潜艇进行封锁。
  英国,伦敦,联合作战司令部。
  “根据我们刚刚获得的情报,结合我们此前多次军事会议上讨论得出的结果,我个人认为俾斯麦号在春夏交替时尝试突破北海封锁的可能性很大,掌握着整个挪威水道是德国海军的一个很大优势!”
  海军参谋长、海军中将曼特罗克爵士素来是联合司令部中的思维活跃份子,在四个月之前的大西洋护航战中,他严格执行计划、以不变应万变的建议最终成功帮助英国护航船队避开了德国舰队的攻击,他本人也因此名声鹊起。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脑袋里的计策似乎永无穷尽的人,而他的积极乐观向上也是困境之下能够鼓舞带动身边同僚的宝贵品质。
  “在如此重达的问题上,我觉得我们应该慎重对待那个所谓的抵抗组织提供的情报!”说话的是英国本土舰队司令、海军中将约翰·科洛宁·托维,英国海军中擅长战术指挥的佼佼者,就在人们以为他对德国战列舰企图突入大西洋一事持否定态度时,他以那种特有的口吻说道:
  “就数量而言,德国舰队单以手中的三艘主力战列舰似乎仍很难在同我们的正面对抗中占到便宜,他们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也远远少于我们,但阿道夫·希特勒绝不是那种把单纯的数字作为一场战争或是战役发动与否的绝对因素的人,德国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已经多次创造了这样的战绩,他们显然不会拒绝新的尝试,而且我认为以恶魔的性格,德国海军不会等到4、5月份才开始行动!甚至……他们已经在为那艘强大的战列舰准备出航物资了!”
  曼特罗克爵士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们从来没有把这个组织当作我们自己的情报小组,问题是在先前德国入侵低地国家、对英国发动空袭之前,他们的消息被事实证明是可靠的,而且我们的推测也指向了那个时间段!”
  托维的口气有些强硬,“就算那样,我们提早进行准备也不会有错!”
  说话一贯慢慢吞吞的老庞德这次却在两人话语间隙找到了空档,“先生们,请原谅我插一句话,在德国海军,一艘拥有2000多名军官和士兵的战舰在投入服役后需要大概多长的时间进行磨合和训练才能完全形成战斗力?”
  这是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如果问题的对象是英国海军,在座的海军将领们大都能够在略加思索后便给出答案,但他们的对手德国海军在人员培养和训练上显然从威廉二世时期开始就走了一条和英国不太相同的道路。
  自上一场战争时期就在英国海军中担任驱逐舰指挥官、随后指挥过巡洋舰、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等多种军舰的曼特罗克爵士在这方面也算得上是权威之一,他傲然说道:“紧急情况下,四到六个月足以让2000名舰员和他们的新战舰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但正常情况下磨合的时间越长越好,在我们的舰队中,一年的严格操练才能让军舰上的成员达到最佳默契度!以乔治五世号为例,这艘配备1900名军官和士兵的大型战舰需要到今年冬天才能达到最佳战斗状态,我指的是机器和人两方面的!”
  “除非魔鬼也有副好脾气,俾斯麦号才会等到那么晚驶出北海!”和其他英国人一样,庞德也习惯于称德国独裁者为魔鬼,那不仅是因为他发动了这场战争,更多的因素是他下令轰炸英国的城市和平民设施,那在短短几个月间夺走了15万英国军民的生命,无数的街区化为废墟,沦为难民者数以十万计。
  也许在座的人都不喜欢庞德,但这位海军大臣一贯和首相丘吉尔走得很近,很多时候他的发言就是丘吉尔的探路之石,在众人结束讨论之后,首相说道:
  “德国人的计划是3月也好、5月也罢,他们完全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当初计划而选择一个最佳的时机,诸位,西线之战就是最好的教训!想要在德国舰队出击之前得到最确切的消息,我们必须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本土舰队继续保持戒备,情报部加紧在德国的情报搜集工作,空军争取通过侦察获得更多第一手的情报!”
  海军的任务并不重,倒是情报部负责人以及空军司令显得面有难色,天知道这样的持续行动需要付出多大的损失,但为了获取战争的胜利,牺牲一部分人也是值得的。
第2章
偷天陷阱(1)
  5个月时间能够将一群单纯而普通的新兵蛋子训练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一点张海诺也十分想知道。在1941年的头一个月,以“俾斯麦”号、“沙恩霍斯特”号和“格拉夫·齐柏林”号为核心的主力舰队深入波罗的海进行海上训练,看得出来,阿道夫·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对这支实力空前庞大的舰队寄予了厚望,油料、补给和弹药甚至优先于陆军供应。在这种情况下,张海诺也不客气,他指挥着手下的官兵们在一个月内连续进行十余次实弹操练,毫无疑问,这对于提升舰队战斗力、促进官兵与装备之间的磨合是起到极大正面作用的。
  在紧张的训练中,寒冷的1月很快就过去了,在重新返回位于但泽的军港之后,张海诺从归队的舒伯特那里得知了“格奈森瑙”号完成动力系统改装的好消息,更换主动力装置后的第一次出航表现非常令人满意,虽然工程师们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但这无疑给德国海军的战略带来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随着莱茵演习预定日期越来越近,张海诺一遍又一遍的审视被列为绝密材料的作战计划书,这份和历史上记载的“莱茵演习”大同小异的计划就内容而言并无明显漏洞,战术思路也非常流畅,但张海诺仍找不到从前那种胸有成竹的感觉。若按这份计划执行,他心有不甘,可要说进行什么修改的话,他一时间又不知从何下手。日复一日,他的心情也在日出日落之间悄然发生着变化,焦躁的情绪开始在他心底蔓延,甚至在副官不小心弄混一份文件时,他多年未见的发了一次脾气。可看着跟随自己多年的副官一个劲的说对不起,张海诺心里又有种莫名的惆怅。
  “海诺,怎么了?你最近的情绪似乎不太对!”
  如今能够使用这样的昵称称呼张海诺的人较若干年前已经少了很多,作为他海军进修班时的亲密室友、磨练历程中的坚实伙伴以及战斗中的默契同僚,舒伯特就是这些人群中看似并不耀眼但颇具实用性的一员。
  “是啊,有些……”张海诺语态深沉的说道,他很快站起身来走到舷窗旁,这艘强大的战列舰此刻正静静停泊在但泽军港的码头旁,被德国海军选作主力舰队的主要驻泊地之后,这里的防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大批高炮连队和战斗机部队的入驻使这里成了英军轰炸机的梦魇。透过钢化舷窗,德国海军最精锐的战舰一艘艘呈现眼前,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将在不久之后伴随“俾斯麦”号出征,包括将为舰队撑一顶起空中保护伞的“格拉夫·齐柏林”号、舰队中坚“沙恩霍斯特”号以及新锐快舰“欧根亲王”号。
  “有烦心事?”舒伯特来到他身旁,和他肩并肩看着窗外的风景。
  定了好一会儿,张海诺才缓缓说道:“嗯!有些东西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但它们确实在那里梗着!就像是一根鱼刺,小却没办法忽略!”
  “我喜欢吃鱼,但不喜欢鱼刺!”舒伯特像是在说些无关正题的事情,不过他很快话锋一转,“海诺,你在吃鱼之前有办法把鱼刺都挑出来吗?”
  张海诺扭过头看了自己的老伙计一眼,四目相对,他的心情反而豁达了许多。
  舒伯特眯起眼睛笑了,“从前的海诺,是不是因为军阶不断提高而变得犹豫了呢?在我的印象里,你可不是那种带着负担出战的指挥官,你可以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当作那个仍然还无所建树的年轻人,接下来的战斗就是你追求荣誉的最好机会!或许……这样才能激发出你的最大潜能,用你所擅长的绝妙战术一举击垮英国佬!”
  张海诺愣了一下,舒伯特的这些话听着很有道理,但他忽然觉得自己心中的纠葛并不是舒伯特所说的那种因为军阶和地位而产生的负担,相反的,他感觉自己正在找寻一种蜕变,虫蛹化蝶般的蜕变。
  “诡异莫测的战术!”舒伯特进一步说道:“已经成为英国海军和其他国家对德国海军的特别印象,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海诺!”
  “诡异莫测?”张海诺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所谓的绝妙战术,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对于交战各国主要领导者和指挥官的性格,后世的学者们已经研究得非常透彻了,一旦能够做到知己知彼,配上精明的头脑,祭出一些巧妙战术也就不足为奇了!
  舒伯特显然注意到了张海诺表情上的细微变化,他想了一会儿,说道:“海诺,我小时候很喜欢读法国剑客的故事,在我的印象里,顶级的剑客最擅长的是猜出对方出剑的路数然后一击致命,同时以各种迷惑性的招术让对方猜不透自己下一步的动作!”
  张海诺重新将目光投向舷窗外的那些战舰,德国的造舰技艺固然高超,但终究不是无懈可击的,不论是俾斯麦还是沙恩霍斯特,在历史上都有被击沉的那一刻。即便自己这次仍能“猜”到英国海军的动向,即便德国舰队能够击破英军封锁而突入北大西洋,那接下来呢?接下来的一切将离开自己所能“预测”的范围,如果舰队和英国海军主力舰再度遭遇,激烈的炮战中命运因素又会偏向哪一方?
  舒伯特沉默下来,张海诺的思绪却在飞快的运转着,他突然想起了历史上俾斯麦号战沉之后的事情,想起了德国战略上的溃退,想起了沙恩霍斯特姊妹舰以及欧根亲王号突破海峡的壮举。就在这一刻,他如醍醐灌顶般看到了那一缕圣光!
  “雷蒙,你说得对,我们不但要猜透敌人的出剑套路,还要让它们猜不透我们的真正目的!”
  张海诺突然加大的音量差点把舒伯特给吓了一跳,但他很快就适应了同伴的这种变化,并且微笑着说道:“我始终坚信我们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
  “对,前所未有的成功!”张海诺用力的点了点头,目光已经超越眼前的屏障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张海诺暂且将舰队训练交托给舒伯特和几位舰长,自己则频频往返于海军司令部和最高统帅部之间。在将自己突如其来的灵感组织成战术思路之后,跳张海诺过素来墨守陈规的海军司令部直接找到了希特勒,德国元首素来喜欢新奇事务并且常常突发奇想是众所周知的,而这种超乎常规的大胆思路竟很快得到了德国独裁者和军事怪才的青睐。在他的亲自干预下,海军参谋部不得不拿出原本已经定案的莱茵演习进行修改,空军将领们也被召集起来参与这项“伟大的计划”。
  虽然有元首亲自拍板,新计划一出在德国最高统帅部还是立即惹来了无数非议,即便一贯看好张海诺的海军将领们也大都对这份计划持保留态度,在海军高层会议上,雷德尔也对张海诺的这种非常规行为表示了自己的质疑。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海诺在海耶等人的帮助下将整个作战方案进行了最大程度的细化,不但将种种天气情况考虑进去,还对空军参战部队的具体配置和效果进行了计算。巨大的冒险和巨大的收益一旦形成配比,充满冒险精神的人首先转变为支持者,阿道夫·希特勒更是灵光乍现的称之为“为英国轰炸机设计的陷阱”,并且将其与改变本土屡屡遭遇空袭的情况联系起来。为此,计划中空军参战部队的数量越来越多,若不是担心太大规模的调动会引起英国人的警惕,阿道夫·希特勒甚至恨不得将整个空军都投入这场重要的战役中去。
  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后,张海诺虽然身心俱惫,但看着摆在案前的“莱茵演习”新方案书,他的心情却无比的踏实,先前的惆怅都一扫而空,就连他眼中的战争前景也变得明朗起来。在将调配部署和联络事务交托给海耶之后,张海诺立即返回但泽,彼时德国舰队刚刚趁着难得的好天气在但泽湾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演习,攻防演练中舰队官兵展现出了扎实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他们成功击退了多达50架空军飞机扮演的进攻方,作为攻击焦点的“俾斯麦”号虽然中了三枚鱼雷,但按照技术军官的计算,它仍凭借强大的装甲防护顺利过关!
第3章
偷天陷阱(2)
  沉沉的夜,月色朦胧,星光稀疏。在英吉利海峡以东、敦刻尔克以北的海面上,几条黑漆漆的舰影自东向西开来,它们的速度如此缓慢,以致于远远看去就像是失去动力而随海浪时起时伏的小船,但清冷的海风却带来了它们沉重的喘息声。
  突然间,这些正在从事某种作业的舰艇像是嗅到危险气息的鹿群一般不安的躁动起来,其中体形较大的一艘加快速度并突前横挡在其他舰艇北面,不多时,果然有两条如鬼魅般的舰影出现在北方海域,它们疾驰而来的姿势就像是两条在海面上跳跃的飞鱼。
  隔着上万米的距离,南边那艘体形较大的舰艇毫无预兆的开火了,炮声顿时打破了原本宁静的世界,灰色的夜幕也被团团赤红的火焰映成了异样的颜色。远处黑色的海面上,不断有郁金香状的水柱腾起,两条黑色的舰艇不时被大团的水花所掩盖,但片刻之后便又重新露出矫健的身姿。
  在炮火中躲闪了好几分钟,两艘来袭的舰艇开始以自己的舰炮进行还击,只是大炮的口径和炮弹的威力看起来都较对方逊色许多。差不多同一时间,其他停止作业的舰船也纷纷加入这样阵营分明的战局。双方在火力上的差距和数量一样明显,只见来袭者在短短几分钟内数度为对方炮火所伤,在射出四枚鱼雷之后,它们高速转向并最终消失在北面空旷的海面上。
  随着突袭一方迅速退出战局,海面上又重新恢复了平静,但获胜一方似乎已经无心再继续先前的作业,它们很快收拢阵型并排成一字纵队,在之前那艘表现抢眼的战舰带领下,它们井然有序向着比利时海岸退去。
  数日之后,一场大雾悄然降临北海,临海地区的视线已经糟糕到了港口无法正常进出船舶的程度,然而在同样灌满浓雾的英吉利海峡中,好几支悬挂德国海军战旗的舰船队却依然十分活跃。和往常的巡逻搜索以及警戒任务所不同的是,这些舰艇只有少部分是战斗力不俗的Z级驱逐舰和S级鱼雷艇,其他大都是经过改装的渔船、汽艇、拖船和小型货轮,德国海军在这些来自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民船装上机关炮、大口径机枪以及扫雷或者布雷用具,再配以专业和半专业的海军人员,这样简单的改装使他们在战争爆发后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组成了一支数量相当可观的辅助船队!在西线战事全面爆发的前四个月,德国海军利用这支船队在北海和挪威海域总共布下了超过14000枚各型水雷,以完善他们的西壁防御攻势,而在法国战役进行最激烈的阶段,他们还利用潜艇和飞机紧急布设了4000多枚水雷,使得德国在战争期间总体布雷数量达到了2万余枚!
  在扫雷方面,由于德国海军长期处于守势,因而在“海狮计划”出台之前,他们仅仅致力于清扫位于本土港口和重要航道周边的英军水雷。不过随着旨在通过跨海登陆作战击败英国的“海狮计划”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英吉利海峡中诸多水雷中开辟出用于的海上安全通道成了德国海军运输陆军兵员和装备登陆之外的又一重要任务。
  英国,多弗尔港务司令部。
  一份关于德国轻型舰艇近期活动频繁的报告被摆在了因成功指挥敦刻尔克大撤退伯特伦·拉姆齐将军面前。经过了不列颠大空战的历练之后,这位老当益壮的海军指挥官如今负责着整个多弗尔海峡的防御事务,麾下包括有一支由驱逐舰、鱼雷艇和布雷、扫雷舰艇组成的轻型警戒舰队,以及驻扎在多弗尔的要塞炮兵部队——这支配备多门大口径要塞炮的部队几乎可以全天候封锁多弗尔海峡最窄处的大部分区域!
  “将军,情报显示布署在法国北部、比利时以及荷兰的德国海军近期活动频率大幅增加,而从一部分细节来看,德国人极有可能在预谋着大规模的扫雷行动!”
  说话的是一位穿着洁白海军制服的英国中校,他呈上来的这份报告不仅有警戒舰队的对敌接触报告,还有一些来自侦察机的航拍照片,资料可谓非常之详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