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250

  在仔细看过桌上的材料之后,拉姆齐颇有深意的说道:“春天还未到来,而我们的对手却已经按奈不住开始蠢蠢欲动了!”
  “将军,您觉得德国人此举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开辟若干条供舰船登陆的通道?”中年校官眼神里忧郁中带着愤恨,如果联系起他在过去六个月时间里连续失去的多位战友和亲人,也就不难理解他的这种心情了!
  拉姆齐处事不惊的说道:“这仅仅是表面现象,我深切赞同首相在上个月全民广播中提出的看法,尽管德国人仍在对我们进行空袭,但我们已经熬过了最为艰难的日子。在失去空战优势之后,德国人再也没有机会对英国发动全面入侵了!”
  “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那德国人为什么如此大范围的在海峡中进行扫雷,而且还对扫雷舰船进行严密的海上和空中掩护?”中校显得很是不解,在他看来,德国人进行某些大动作的背后总隐藏着不小的阴谋,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英国及其盟国没少吃这方面的亏!
  拉姆齐摇摇头,“我不想妄加猜测,中校,但我想德国人现在肯定已经谋划好了春天的行动!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是对英国的又一次重要考验!”
  中校踌躇了一会儿,“将军,我想这也许和那艘战舰有关!俾斯麦号!难道说……”
  拉姆齐身体没有任何的动作,他凝眉看着桌上的文件,“自从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就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挑战大英帝国后花园的水渠,即便是德皇时期达到鼎盛规模的德国海军都不敢做的事情,我们用不着指望魔王会犯那样的错误!假若那万分之一的可能真的出现,我们也能够在它离开海峡之前用驱逐舰和鱼雷机将它击沉!塔兰托之战已经充分说明了鱼雷对于重型战舰的可怕破坏力,我想德国海军的出色将领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对于拉姆齐的这些分析,肩负情报搜集和参谋重任的中校深为赞同,可他仍对于德国海军近期的举动感到忧心忡忡。
  拉姆齐看出了他的这种矛盾想法,可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心理?想了好一会儿,他抬起头看着自己这位认真负责的下属,“也许在空袭失利之后,德国人把所有的砝码都放在了破坏我们的商船航线上!然而以他们重型战舰的性能以及之前所采用的战术来看,他们的舰队无须通过横插海峡来缩短那么一两千海里的航程,但他们的潜艇就不一样了!”
  中校瞬时如梦初醒,“您是说他们的扫雷行动是在为潜艇开辟更短更直接的航程?”
  拉姆齐却还是摇头,“这只是我并不成熟的猜测而已,里面还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我们眼下唯一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德国人在试图利用英吉利海峡靠近法国一侧的海面!立即将这些情报上报给海军司令部,同时加紧对海峡的侦察警戒,我想敌人的真实意图很快就会露出面目的!”
  “好的,将军!”虽然谜团并没有完全被解开,但中校脸上的表情已经比刚进来时舒缓了不少,随着气温渐渐回暖,激烈的搏杀将不再遥远!
  在2月前半段相对顺利的扫雷行动之后,德军如预期那样开始遭遇对岸英军的挑战。在英国海军积极调遣轻巡洋舰和驱逐舰骚扰攻击德国扫雷舰艇的同时,英国空军也不断派出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攻击敢于在白昼进入海峡及周边海域活动的德国舰船。仅仅一个星期,他们就以损失飞机12架、伤9架以及折损舰艇5艘的轻微代价击沉击伤20余艘德国舰船,德国海军被迫转入全面的夜间活动。应对这一情况,隶属于英国海岸防卫司令部的水上飞机开始投入夜战,而皇家海军的驱逐舰与鱼雷艇部队也积极克服夜间能见度低、海流湍急等困难不断出击,只是因为德国护航舰艇大量装备有雷达设备而没能占到更多的便宜。
  除了加强出击力度之外,英国空军和海军还联手发起了新的布雷行动,在德国海空军的顽强阻挠下,他们仍成功在德军清扫过的部分海域重新布设了雷场,当然,他们也为这样的行动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整个2月间英国空军和海岸防卫司令部共总损失了44架各型飞机,海军也损失了3艘驱逐舰和7艘其他舰艇。
第4章
偷天陷阱(3)
  1941年3月初的一天,欧洲北部的天气无比晴朗。在挪威西部某处地势险要的天然峡湾内静静停泊着6艘大小不一的军舰,为首一艘不仅体形异常庞大,其舰首和舰尾甲板上还刷着巨大而刺眼的红底万字符。这是一艘以德意志帝国历史上最耀眼的明星——铁血宰相俾斯麦命名的战舰,它汇聚了德国造船工业的精华,完全称得上是整个德国的骄傲,而随着它启航离开德国本土踏上征程,小半个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这偏僻的北欧之地。
  紧靠“俾斯麦”号左侧的平缓航行的这艘战舰,体积上要比前者小了整整一个级别,两者在舰型和主炮配置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和初出茅庐的“俾斯麦”号相比,它的战争经历显然更为丰富一些,荣誉牌上已经刻下了好几个响亮的名字,但激烈的战斗往往也意味着沉重的伤痛,好在长达半年多的“疗伤期”并没有消磨它的意志,恰相反,焕然一新的“沙恩霍斯特”号正热切期待着建立新的功勋。
  就舰体的新旧程度而言,位于“俾斯麦”号另一侧的“欧根亲王”号是无可挑剔的,通体灰色的涂装看上去就像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简洁流畅的舰体、布局特别的甲板建筑以及复古的主炮布置让人觉得是缩小版的“俾斯麦”号。作为德国海军的新锐重巡,崭新的“欧根亲王”号恰好赶上了这次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重要行动,全舰1760名舰员正在各自岗位上等待着初战的到来。
  在同级别的战舰中,“俾斯麦”、“沙恩霍斯特”、“欧根亲王”均是以航速快、防御强为特色,而跟陪伴在三艘战舰左右的Z级驱逐舰也贴着德国海军特有的“标签”——这些排水量远远超过前辈们的驱逐舰以其多用途性而著称,配上先进的设备和精锐的水兵,炮战、雷击、反潜和布雷无不是其拿手好戏!
  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张海诺和他的手下们绝不是到挪威来度假晒太阳的,挪威战役后德国海军号称获得了自由进出北海的权力,然而沿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岸北上的挪威水道虽然具有天然的隐蔽性,且被德国水雷和德国空军严密保护着,但数量上居于绝对劣势的德国海军仍不能真正畅通无阻的往来于北海和大西洋之间,所以不论是此前德意志级装甲舰出击远海还是沙恩霍斯特级战舰挺进北大西洋,无不是利用天气恶劣、英国海空警戒线受限的机会“溜”出北海,如今全新的“俾斯麦”号已然服役,但这样的状况还没有出现本质上的变化。
  峡湾听似“狭窄”,但容纳了6艘德国战舰后仍没有一点拥挤之感,大自然的杰作往往是人类能力所无法比拟的,这蜿蜒着向挪威内陆延伸的峡湾虽不足以让这些战舰全速疾行,但平缓前行并自由转向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站在“俾斯麦”号高高的舰桥上,张海诺踌躇满志的审视着整个峡湾,出于警戒的目的,各舰轮番派遣Ar-196型水上飞机在附近盘旋,而刚刚降落或是补充完燃料重新被吊回水面的便像水黾一样不慌不忙的施展着水上飘的功夫,而六艘战舰虽然皆以一级战备状态应对可能出现的状况,初春的暖阳带给人的却是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因为整个挪威及周边海域都置于强大的德国空军保护之下,加之在北海区域活动频繁的德国小型潜艇,张海诺不必担心塔兰托的一幕在这里重演,抵达挪威已有数日,他仍在耐心等待着对手的光临——此时此刻,在隔北海相望的那个岛国,因德国人有意无意泄露消息而获知“俾斯麦”号已经启航北上的军政大员们想必已经急成一团了。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大英帝国引以为豪的海上航线好不容易有所起色,大批战略物资和粮食正源源不断从外界运入,假若一艘像“俾斯麦”号这样强大的袭击舰突然横截在他们的航线上,恐怕没有任何一支护航船队能够全身而退!
  在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直接调度下,张海诺可以在第一时间获知驻扎挪威的陆空军情报。果不其然,就在舰队抵达挪威后不久,英国侦察机接连出现在挪威西部的多个港口和峡湾,尽管他们的侦察行动屡屡受到了德国战斗机的阻挠和攻击,但趁着连续多日的好天气,他们锲而不舍的搜寻着自己的目标,直到一架经过改装的喷火式侦察机出现在德国舰队所藏身的峡湾之中——对于“俾斯麦”号和“沙恩霍斯特”号这样的大家伙而言,任何伪装手段都是无济于事的,英国侦察机从高空拍下了它们的靓影,而用不了几个小时,准确的情报就会被递送到丘吉尔手里,英国海军将领们也该愈发的惴惴不安了!
  因为英国侦察机的光临,张海诺心里反而踏实起来,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舰载雷达一旦发现有英国侦察机逼近,他便让水兵们进行防空操练,驻扎在挪威西部的德国空军战斗机也会适时的出动,场面往往热闹非凡,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让英国飞行员感叹上帝保有而已,直到德军驻挪威气象部门预报说大雨降至的前一天,张海诺才通知德国空军竭力击落敌方侦察机,而刚刚换装了部分BF-109F的空军飞行员们也不负众望,凭借预先设伏和夹击战术,他们接连击落了两架喷火式侦察机,让英国空军在整整36个小时内无法获知德国舰队的动向,而在这之后,黑压压的乌云卷着狂风暴雨到来了。
  漫天黑云的架势对于普通渔船而言是立即归港的信号,但风雨大作之时,张海诺却带着他的舰队昂首出航了,不过和英国人所推测的所不同,这支舰队在驶出挪威峡湾之后并没有北上挪威海,他们很快略过斯卡格拉克海峡西口,接着以德国海军利用水雷和潜艇构筑的“西壁”作掩护沿丹麦半岛继续南下,仅十余个小时的航行之后便重新返回了德国本土海域——在德国海军家门口的赫尔戈兰湾,他们和刚刚驶离威廉港的“格拉夫·齐柏林”号以及另外三条驱逐舰会合。在这个狂风暴雨肆虐的夜晚,多年未曾露出霸气的德国舰队义无反顾的沿着欧洲大陆北部海岸线向着英吉利海峡疾速驶去,而在这个时候,整个英国压根没有一位说得上话的人物认为德国舰队会选择这条“不可思议”的航线,他们相信德国人依然沿用在沿用两次战争期间屡试不爽的惯例,而整个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也紧张不已在丹麦海峡以及冰岛与苏格兰之间的旷阔海域实施警戒和布防。
  凌晨3点,齐集德国海军精锐的舰队已经驶抵了比利时以北距离多弗尔海峡不到一个小时路程的海域,接连24小时的高速航行不仅考验着各舰的司炉和轮机兵,对于舰上构造复杂且持续高负荷运转的动力设备也是一次挑战,德国人的严谨和认真使他们制造的机械得以质量上乘而闻名,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机器终究是机器,出现故障也是难以避免的。就在舰队行将进入最危险区域的时候,随行的Z12因锅炉管爆裂而驶去了一半的速度。根据事先制定的方案,张海诺迅速做出决定,舰队继续保持全速前进,Z12留在后面维修,若两个小时之内无法修复,则自行返回威廉港或者前往德军占领下的其他港口,但绝对禁止在舰队穿过英吉利海峡前向外界发出无线电。
  越是临近多弗尔海峡口,狂风卷起的浪涛就愈发的汹涌,仿佛上天也在给这些冒险者制造挑战,好在以远洋袭击为设计目的并在德意志级和沙恩霍斯特级建造中吸取了宝贵经验的德国大型战舰如今所采用的皆是抗风浪性较强的大西洋艏——唯有“格拉夫·齐柏林”号是个例外,不过相对平直的舰首对这艘设计之初便力求平衡且身披重甲的大型航空母舰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在这样海况下航行使得它无法利用甲板空间承载更多的舰载机,但战术的选择使得它此次搭载的是清一色的BF-109T型战斗机,考虑到飞行员技能的熟练度,这36架战斗机可以和数量大致相等的飓风加喷火相抗衡,不过它们并不需要孤军作战,此时德国空军在法国北部各处部署有27个随时可以出动的战斗机中队,沿岸的大批雷达站也在密切监视着海峡上空以及英格兰南部空域的一举一动!
第5章
偷天陷阱(4)
  数月之前的奇迹之战硝烟已尽,但敦刻尔克这个名字在交战双方万千将士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有对逝去战友的哀思,有对死里逃生的庆幸,有对强敌的心有余悸,有对机遇稍纵即逝的感叹。
  战争已然进入第三个年头,而这座位于法国北部、多弗尔海峡东口的港口正在万字旗的阴影之下延续着自己的历史。法国屈辱的投降换回的并不是永久的和平,出击的德国机群和从海峡对岸飞来的战机常常掠过这处看似平静的港湾,激烈的枪炮声常常在半夜响起,炸弹间或落在港湾或者码头附近,惨淡的景象像恶梦一样缠绕着这里的每一个法国人,只有德国人还在继续着他们的梦想……
  午夜前后,海面上依旧狂风大作,即便经验最丰富的渔民也不敢挑战如此暴怒的天气,但以敦刻尔克为母港的德国海军第3鱼雷艇支队和第9扫雷艇支队官兵们却在黑暗中解开了缆绳,那些航标灯在大雨中就像鬼火般若隐若现。没有长长的汽笛声,没有挥舞鲜花与手绢的送行者,二十余艘历经多次战斗的轻型船艇陆续驶离自己的泊位,在出港之后排成一列纵队向着黑暗深处驶去。
  “真搞不懂,这么糟糕的天气我们出海干什么?参谋部的那些将军们大概没有品尝过暴风雨的滋味吧!自己穿得暖暖和和的坐在火炉旁,却让我们在这里饱受颠簸和冰冷的雨水!这就是所谓的公平么?”
  领头一艘S级鱼雷艇的前甲板露天炮位内,穿着黑色雨披的中年水兵喋喋不休的向同伴抱怨着。3月初的北海仍然寒意十足,艇上主体藏于甲板之下的20毫米炮位原本也就只能容纳两名炮手,狭窄的空间让身材高大的水兵们根本无法舒展肢体,拥挤也许能够保持一些温度,但不断顺着脸颊和雨衣滑下的雨水却是最好的降温品,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就连抽一根香烟也成了绝对的奢望。
  炮位上同样头戴钢盔的另一名水兵模样还有些青涩,他紧紧靠在比他年长一些的炮长旁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警惕的来回移动着——海面上一片漆黑,由于S级鱼雷艇尚无法安装相适配的雷达,夜间航行时仍必须通过目视来进行观察。
  年轻的水兵不说话,老兵只好无奈的朝后面舵室望了一眼,有着玻璃舷窗遮蔽,呆在里面的人至少不用饱受雨水和海水的困扰。可牢骚也只能在私下里发一发,只是被上司听到了也还好,充其量也就被臭骂几句而已,若是被严厉的军法官知道了,后果恐怕就严重得多了。
  “没想到英国佬还真耐揍,看他们这次怎么样!”他回过头来自己跟自己嘀咕着。
  “今天会有大行动?”旁边的年轻水兵小声问了一句,好在老兵的耳朵还算尖,不然这声音定要给吵杂的轮机声和风雨声遮蔽了去。
  虽然上级并没有透露今天出航的目的,但鱼雷艇支队近日来连续为前往多弗尔海峡附近扫雷的扫雷艇护航,其规模之大、动作之频繁,经历丰富的老兵们不难猜到一些东西。虽不确定究竟是何种程度的行动,但人们相信德国海军近期一定有大动作!
  “等着看就是了!”老兵吊人胃口的说。
  他们此时并不知道,自己早已成为“莱茵演习”的一份子。在这份全新的作战计划中,为了尽可能的迷惑对手,德国海军想尽了一切办法,除了惯用的手段——比如利用双面间谍或者受到错误诱导的英国情报人员向伦敦发去虚假消息之外,他们还费了大力气对一艘体积大致相同的商船进行改造,使它在外形上看起来颇为接近“格拉夫·齐柏林”号,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他们甚至在甲板上放置了木制舰载机模型,然后把它停泊在基尔港最显眼的位置上,让前来执行高空侦察任务的英国飞机将德国航母仍在基尔的消息带回英国。
  做足伪装工作的同时,德国海军还千方百计的为主力舰队清扫出一条可靠的前进道路。前期的大规模扫雷行动在英军的干扰下仍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而舰队行动前的三天,德国海军的扫雷艇部队更是达到了满符合运作的状态——为了确保靠近比利时和法国北部一侧海上航路的安全性,120余艘扫雷艇舰艇连续出动在英吉利海峡以及法国西北部海域进行长时间的扫雷作业,最终以损失舰艇5艘的代价快速清扫出各种水雷近200枚,开辟出了一条足以供大型舰艇通过的航道!
  十二点一过,崭新的一天开始了,而这将是“莱茵演习”中最为关键的一天。最后的冲刺不仅属于德国主力舰队,海军扫雷舰艇及护航舰船肩上的担子同样艰巨。
  “全体注意了,全体注意了!”
  艇长的声音透过艇内联络筒传到了这艘鱼雷艇的每一个角落——指挥台、轮机舱、发报室以及前后甲板的火炮战位上。
  “根据海军司令部下达的绝密命令,我本人在这里非常荣幸的通知大家,我们将在黎明时分护送主力舰队通过多弗尔海峡,这将是德国海军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天,希望各位恪尽职守,为德意志的胜利而战!为海军荣耀而战!”
  这颇为突然的通知让艇上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为主力舰队护航何其光荣!强突英吉利海峡何其光荣!海面上风雨未减,但在前甲板下冷凄凄的炮位上,老兵和年轻水兵用激动的目光看着对方时,不约而同的从彼此眼睛里看到了别样的闪光!
  艇长的言语就此打住,人们却长时间的陷入震撼之中难以自拔,服役于鱼雷艇部队的人战前大都目睹过德国舰队的阵容,舰艇数量和吨位虽然不及英国海军,却承载着整个德国多年未竟的海洋之梦。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航行,鱼雷艇支队以及紧随其后的扫雷艇支队克服了风大浪高的不利因素,最终抵达了距离加莱港不足10海里、到对岸多弗尔山崖大约15海里的预定水域,之前一天他们就曾在这里进行过持续大半夜的扫雷,并且安全清扫出了7枚由英军舰艇或者飞机布设的锚雷和1枚磁性水雷,而在主力舰队抵达之前,他们将再次认真检查这片水域,以确保不会有哪怕一枚英国水雷因遗漏而威胁到德国海军的主力舰艇。
  在得知了此行的真正目的之后,整个编队中从军官到水兵无不士气高涨。和往常一样,扫雷艇支队的11艘扫雷艇以特定的阵型开始在这片海域展开有序的扫雷行动,护航的S级鱼雷艇则各自占据有利位置以防英国舰艇偷袭——在过去的交手中,远道而来的德国海军官兵已经逐渐熟悉了这个老对手的习惯。英国佬往往仗着地理上的优势从多弗尔港风一般呼啸而来,若是发现对手比较强大,他们一通炮击或者发射若干鱼雷后即高速撤退,如果看到对手弱于本方的情况,他们逗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但也不至于陷入久战,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空军还不致于压制对岸强大的德国空军!同样道理,轻巡洋舰级别以上的英国战舰很少出现在这片海域,除非他们试图护送某支重要船队穿过这片危险的水域。
  在紧张的布雷与警戒中,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看来英国海空军在海峡布雷的行动因为这恶劣的天气而暂时中止了,扫雷艇部队仔细搜索之下仍没有发现一枚水雷。此时尽管饱受颠簸,艇员们却依然个个兴高采烈,仿佛已经赢得了一场堪比挪威战役的大仗似的。
  “北面有情况!”
  德国主力舰队的身影尚未出现,但艇内联络筒传来的声音却已经令人足够亢奋的了。神经粗大者十有八九会以为那是来自于本土的强大德国舰队,但在这关键时刻,经验丰富的军官们还是保持着冷静的头脑,指挥艇很快利用弱光灯传达出重要指示:“全体备战!S艇加速前进!”
  随着发动机噪音不断增强,以速度见长的S级鱼雷艇开始发力,它们甩开扫雷艇部队以战斗横队向着发现情况的方向驶去,艇长们不约而同的向自己的艇员下达了做好战斗准备的命令——在这距离英国本土最近处仅有十余海里的地方,英国舰艇完全可能在任何时间出现!
  风雨交加的海面上隐约传来了舰艇全速航行时轮机发出的机械噪音,视线中却看不到一星半点光……
第6章
偷天陷阱(5)
  如同那个时代的其他超级战舰一样,历史上的“俾斯麦”号也是因为航母技术演进而沦落为失意者的。在那个世界里,它的足迹远未像声名一样远播世界的各个角落,除了在波罗的海有限的海域活动,它仅有一次踏足大西洋的机会,但紧接着便是一曲豪壮而令人惋惜的悲歌。
  现在,改变历史的良机再一次出现在张海诺眼前,以“俾斯麦”号为核心的德国舰队已经在英国人尚不知情的情况下来到了英吉利海峡东边的入口处,接下来的道路是数百年来许多国家海军在战争期间想都不敢想的。不过,张海诺闪念之间的想法只是促成这一行动的源头,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在法国战役以及不列颠空战期间固执己见的德国独裁者,喜欢尝试新事务且追求完美的他出人意料的对这一思路异常欣赏,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张海诺心底的不满得以一扫而空。
  凌晨3时10分,海图测算和无线电测向得出的数据均显示舰队已经来到了距离多弗尔角仅仅15海里处,处于英军大口径要塞炮的火力覆盖范围,但张海诺丝毫不担心那些部署在多弗尔附近的大炮,因为在这样糟糕的天气里英军飞机和舰艇就算冒黑出动也无法对自己的炮兵进行精确的指引,至于实力上占据优势的英国本土舰队主力此刻更是身处数百海里的苏格兰北部基地,真正能够阻碍德国舰队的,除了英国海军布设的水雷之外,看起来便只有驻扎在英格兰南部的小型舰艇了!
  初春的凄风冷雨不像夏日的暴雨来得凶猛去得也快,而是以一副连绵不绝之势而令人厌烦,海面上风大浪高,却少有雷鸣电闪,所以当耳际传来隆隆“鼓声”之时,张海诺和他手下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官们在第一时间得出一致的结论:拉响警报,准备战斗!
  此时此刻,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正激烈进行中,交战一方是前来掩护友舰扫雷和实施接应的德国鱼雷艇编队,它们已经对巡逻至此的一艘英国驱逐舰形成了左右夹攻之势,那阵阵炮声便是英国战舰发出的——它试图以舰上的4.7英寸炮驱走不断逼近的德国鱼雷艇,无奈对方数量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期,区区4门舰炮根本无法兼顾所有的目标,能够阻碍对方实施雷击战术的看起来只有汹涌的浪涛,但在迫近到足够的距离之后,那些高速航行的德国鱼雷艇还是争先恐后的射出鱼雷,黑色的海面上顿时出现了一条条可怕的白色浪迹,任英国驱逐舰极力闪躲也无济于事,但在被击沉之前,尽职尽责的英国水兵还是利用无线电发出了“在多弗尔海峡发现多艘敌舰”的信号。
  位于多弗尔港的英军指挥部和设立在加莱附近的德军无线电监测单位几乎在同一时间获得了这份未经加密的电报,战斗的进程也因为这突发的遭遇战而悄然发生了改变。
  风浪中的战斗固然惊险,但对于久经战斗考验的德国鱼雷艇指挥官和艇员员们而言,这样的战斗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在法国投降以来的半年多时间里,部署在英吉利海峡附近的德国轻型舰艇和英国舰艇之间总共发生了40余次交火,平均下来基本上每周都有战斗发生,考虑到英吉利海峡多半时间处于相对恶劣的海况之下,实际交火的频率要比人们想象的高出一些。在这些通常势均力敌的战斗中,德国海军的S级鱼雷艇总共击沉击伤英国军舰9艘、商船17艘,击落英国飞机1架,如此战绩在德国海军中已经非常不错了,但他们自身也损失18艘鱼雷艇,战损率之高在德国海军中同样是首屈一指的。
  不多时,舰艇高速行驶时的轮机声再度从夜幕深处的海面传来,仍在搜救英军幸存者的德国艇员们顾不上疲惫便准备好投入新的战斗。舷侧挂架上额外搭载的鱼雷让他们具备再发动一次攻击的能力,但若一击未中或是仍有敌舰幸存,他们便只能对着敌人叹气了——以舰上的20毫米机关炮根本无法对付鱼雷艇以上级别的舰艇,就算是英国佬的小型炮艇也能欺负这些失去了鱼雷的S艇!
  夜幕下渐渐显现出来的,是一个又一个朦胧的黑影,领头的鱼雷艇谨慎的向对方发出灯光信号,这次回应的不再是劈头盖脸的炮火,黑暗中一闪一闪的光代表着德国海军特有的联络信号:这里是K,请在前方领路!
  德语中的Konig即是国王之意,众所周知,如今的德国海军中配得上这一名头的仅有一艘战舰。不过鱼雷艇支队的普通德国水兵们对于高级联络密语并不了解,艇长和主要军官也是在启航之前才从来自柏林的特别联络官那里获知这些代码的。在火力强大的主力舰队面前,这些仅有百来吨的S级鱼雷艇看似无足轻重,但因为日常活动的关系,它们对多弗尔海峡一带十分熟悉。在指挥艇的组织下,这群S级鱼雷艇很快进行了重新编队,它们以近似V字形航行于德国舰队前方,而庞大的德国主力舰队此刻从前至后的顺序依次是“沙恩霍斯特”号、“俾斯麦”号、“格拉夫·齐柏林”号和“欧根亲王”号,5艘护航驱逐舰分别位于舰队左右两侧和队列后部,大小17艘舰艇以相对紧密的队形高速向英吉利海峡深处驶去。
  几乎在同一时间,多弗尔港的码头上灯光晃眼、口号声声,自打前往多弗尔海峡执行巡逻任务的E级驱逐舰“蚀”号发回最后一条无线电信号之后,多弗尔港务司令部一方面向伦敦发去请示,同时向驻扎在港内的巡逻舰队发出了紧急战斗命令。从睡梦中惊醒的军官和水兵们迅速从营房赶往各自所属舰艇,而这其中反应最快的当属英国皇家海军第22“海上骑兵队”的小伙子们,他们是皇家海军本土舰队中和德国海军接触次数最多的一支部队——自从西线战事开始起,他们就频频和德国轻型舰艇尤其是吨位相当的S级鱼雷艇展开争斗。尽管绝对速度不及德国同行,但他们仍凭借出色的火力和良好的战术在与敌人的交手中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在隆隆的马达声中,10艘MTB型鱼雷艇就像嗅到了血腥味道的战马一般按奈不住奔向战场的冲动,而此时驻扎在多弗尔港的警戒部队中,还有十余艘巡逻舰、炮艇以及两艘早期建造的驱逐舰——D级驱逐舰“引诱”号和E级驱逐舰“特快”号,由于多弗尔港和整个英吉利海峡都处于德国空军的直接打击范围,所以这些舰艇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大都加强了防空能力,尤其是两艘驱逐舰几乎按照防空驱逐舰标准进行的改装:后部鱼雷管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门威力颇大的12磅防空炮,原机枪塔和2磅炮全部更换成20毫米厄利孔机枪,“特快”号还在两个月前的改装中撤去了舰桥上的测距仪和方位盘,装上一部初期型的对海搜索雷达,桅杆上的对空警戒雷达也大幅度增加了它的防空预警能力,并因此成为多弗尔警戒舰队当然不让的领舰!
  海军司令部还未作出正式反应,拉姆齐就迫不及待的派遣两艘驱逐舰以及整个第22鱼雷艇支队出击了,12艘舰艇以36节的航速向南急驰而去,很快便隐入风雨交加的大海深处。
  在长不足40公里、最窄处仅28.8公里的多弗尔海峡中高速航行,英德海军的两支舰队无须耗费太多的时间发现对方,双方的雷达技术在细节上各有千秋,但总体而言德国大型舰艇雷达的探测距离稍远,因而德国舰队也有机会及早作出反应。雷达室一传来有若干不明身份的舰艇自多弗尔方向而来的报告,张海诺便下令整个舰队拉响战斗警报,其实自从设置在加莱的德军无线电监测部队及时发来密电情报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这场战斗已经开始了,而且双方都没有回避的机会!
  15000码、12000码、10000码,如此距离若是换了白天双方舰艇早已大打出手,但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和火控射击精度注定了双方出手的时间要比平时延后一些,不过在密集的炮声响起的一刹那,来袭的英国舰队中每一个经验丰富的军官和水兵均大感不妙,从声势来看那绝对是巡洋舰级别的火力,而紧接着落下的炮弹也印证了他们的判断——6英寸和8英寸的舰炮方能具备这样的威力,而从一个波次落下的炮弹来看,出现在他们前方的似乎是整个德国轻舰队!
第7章
偷天陷阱(6)
  风雨中,满载排水量达到4.94万吨的“俾斯麦”号在高速行驶中仍保持着惊人的平稳度,这对于炮手而言无疑是个非常好的海上射击平台,在FUMO40型雷达的指引下,右舷12门双联装150毫米副炮和18门双联装105毫米高平炮连连开火,炮口喷射的火光映亮了大片海域,炮弹更是如流星雨般砸向远处,爆炸的频率简直比落在舷窗上的雨点还要密集,此情此景,在所有目睹这一切的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震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