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250

  不!张海诺在心里对自己说,要做个胜不骄、败不馁的人,永远不被任何人打倒!
  这些积极的思想洗刷了脑海中的失落,沉重的心情也因此转好了一些,至于责任什么的,那也是后面的事情。张海诺远眺前方,“没错,就算失去了提尔皮茨号、失去了北方舰队,我们也不会就此失去希望的!毕竟,我们已经控制了地中海,并且掌握着苏联战争的主动权,帝国的胜利目标其实并不遥远!”
  林格把目光放低到水平位置,然后和张海诺相视一望,那双原本因为情绪过激而充血的眼睛中流露出了虽然微弱但至少存在的希望。
  的确,在德国海军的努力下,地中海的形势已经得到了扭转,进而对北非战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燃料、弹药和兵员供给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隆美尔指挥的非洲军团正在意军的配合下猛攻开罗,将英军赶过苏伊士运河看起来只是时间问题了。由于地面战事的失利,英国海军不但放弃了地中海航线,原本以亚历山大港为基地活动的舰艇也陆续撤离,地中海的大部分海区都已经落入德意舰艇的控制之中,就连“戈本大叔”也敢于在大白天前往埃及近海活动。
  整个连锁效应的下一环便是看似蛮荒却不平静的海湾地区,从1941年上半年开始,英国就在这一地区采取积极的攻势,春天刚刚降临时,英军轻而易举的收拾了亲德的伊拉克政权,而在德军入侵苏联后的第三个月,也即是1941年的8月,英国政府又联合苏联向具有明显亲德倾向的伊朗进军,其中英军出动海陆空军4万余人,苏军出兵5千。两大军事强国派出的部队数量虽然不多,但装备精良且空中优势明显。仅一个月的功夫,两军就在伊朗的土地上会师了,并向伊朗国王及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交出所有在伊德国人,同时关闭德国及其盟国的大使馆。这时的伊朗国王名为礼萨汗,是巴列维王朝的第一代国王,他从白丁平步青云直到建立王朝之路上并没有少得英国政府的支持,但在夺取政权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旨在民族独立和自主自强的改革措施,却又反过来损害到了英国政府和大财阀、大企业在伊朗的利益。英国政府自然不会对此坐视不理,军事上的威胁和经济上的制裁是他们最惯用的手段。伊朗国王不得不对外寻求支持,而这与上一场战争之前的土耳其颇为相似——谋求军事崛起的德国很快抓住了这个有助于扩张国际势力的机会,双方一拍即合,德国出资、出人、出装备帮助伊朗政府发展经济和军事,伊朗政府则为德国侨民和军事人员的活动提供便利,并在政治上积极向德国倾斜。
  就在英军和苏军联手向德黑兰挺进、礼萨汗几乎准备逃亡国外的时候,德意军队发动了马耳他战役,而德意军队的北非攻势在后勤补给加强后也进展顺利,德军的坦克不久便绕过防御坚固的亚历山大港进抵开罗城下。后方岌岌可危,先前与苏军一道侵入伊朗的英军部队不出意外的被被调回埃及一线加强防御,而由于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苏联本土的战争形势愈发严峻,苏军亦在独木难支的情况下放弃了对伊朗首都的进攻。这一次,德军最高统帅部也吸取了之前痛失伊拉克的教训,竭尽全力从军事和政治上支持伊朗,只是伊朗两面为苏军和英法军队控制区包围,海上通道也远在阿拉伯海,仅西北部有部分国土与中立的土耳其接壤。在诱使土耳其政府出让“戈本大叔”之后,德国政府继续引诱这个古老而又不失雄心的国家偏向轴心国一方,尽管土耳其政府继续恪守所谓的中立,只允许德国人借用他们的铁路向伊朗运送粮食、纺织品一类的非战略物资,但德军还是想方设法从中夹带武器弹药,并向伊朗增派的军事教员和技术人员。
  咚……
  一个沉闷的声音从舰底传来,庞大的战舰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震动。没有人惊慌,没有人失措,片刻之后,一名站在舰舷位置的军官便在查看了舷侧情况后大声喊道:“水深约11米,我们搁浅了!”
  船只搁浅本不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这时候,“提尔皮茨”号上有2000多个发自内心的声音:“感谢上帝!”
第23章
转机?
  对于已经进入初冬时节的北极圈,每天的白昼只有寥寥数个小时,一顿炮击加上一场小规模的战役其实并没有耗费太久的时间,但随着夜幕的降临,人们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种一天已经过去的错觉。
  刚刚过去的这个白天,绝对算得上是张海诺整个海军生涯中最灰暗的一天,因为德国最大的战列舰“提尔皮茨”号在他的直接指挥下中雷搁浅,更糟糕的是,他们现在正处于远离德国本土的俄国港湾!
  由于之前攻击“提尔皮茨”号的苏俄潜艇并没有被击沉,为避免更大的损失,张海诺下令让“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舍尔海军上将”号离开莫托夫斯基湾,只留下两条驱逐舰和四艘大型鱼雷艇继续保护自己所在的旗舰。
  随着“提尔皮茨”号的位置完全固定下来,德国舰员们也在军官的指挥下展开各种防御措施——损管分队继续就舰体破口进行努力,警戒分队则在几艘鱼雷艇的协助下,开始利用舰上的交通艇、联络艇围绕战列舰布设水上反潜防雷网,以防苏俄潜艇发射的鱼雷再次对“提尔皮茨”号造成破坏,还有一部分舰员被配发了手枪和步枪,他们和舰上的安保部队一道编入若干战斗小队,以抵御苏军可能发动的特种作战。
  在张海诺和他的官兵们忙于加强防御的时候,袭击者们却没有急于利用对方立足未稳的机会发动新一轮进攻。在岸上,4000多名隶属于国防军第5山地师和海军第1战斗师的步兵已经停止了进攻,并在距离登陆地点7-8公里的战线上利用苏军遗留的工事转入防御。考虑到“提尔皮茨”号极为不利的处境,随舰的山地兵中将冯·格兰伯霍芬主动提出上岸去协调指挥登陆部队——在出任战役特别联络官之前,他原本就担任着第5山地师副师长的职务,指挥一场地面战斗对他来说显然比呆在战舰上干着急更为积极主动。
  临行之前,冯·格兰伯霍芬以他的佩枪相赠,这令张海诺心里百感交集。不到最后一刻不轻易言败亦是军人的伟大品格之一,可真正伟大的将领是不会让自己轻易走到最后一刻的!
  ※※※
  德国,东普鲁士,“狼穴”。
  “莫托夫斯基湾?莫托夫斯基湾?”
  在听到雷德尔的报告之后,德国的军政独裁者一脸惊讶的在地图上搜索那个陌生的地名,而一旁的海军总司令则显得非常拘谨,因为就在一刻钟之前,元首还在为莫斯科前线的进攻不利而大发雷霆,陆军将领们甚至没人敢于站出来辩解。
  “啊,就在摩尔曼斯克北面,是那座港口的外港,不是吗?”阿道夫·希特勒以一种令人浑身上下不舒服的颤音念叨着。外港和外部海湾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很显然,这位军事统帅对海军方面的了解仅限于战舰吨位、航速、火力这些最粗略的常识。
  “距离摩尔曼斯克还有30公里,根据冯·芬肯施泰因元帅的报告,北方舰队通过炮击已经摧毁了莫托夫斯基湾沿岸至少七成的防御力量,剩余的苏军岸炮暂时还不致于威胁到‘提尔皮茨’号!此外,苏军目前似乎还未对我军登陆部队发起反击……”
  雷德尔还未说完,便被元首粗暴的打断了,“你们不是向我保证,帝国最好的战舰不会在寒冷的北方出现损失吗?骗子,一群骗子,你们都是一群骗子!你们保证过的东西呢?你们保证过的胜利呢?”
  愤怒的咆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间里回荡着,气氛是那样的令人窒息,在场的陆海空军高级将领们,甚至没有一个敢于正眼和元首对视,而那双眼睛已经像受刺激的公牛一般充血了!
  片刻的沉默之后,是又一顿狂风暴雨般的咆哮:
  “帝国最强大的军队,竟然在毫无战斗力的俄国人面前止步不前,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难道,正在指挥这支军队的是一群绵羊吗?列宁格勒打不下来,莫斯科打不下来,现在就连摩尔曼斯克这样一座北方小城也打不下来?我们伟大的山地兵精神呢?我们伟大的海军精神呢?”
  雷德尔低着头,自战争爆发以来,很少看见他这个神情。凯特尔、龙德施泰特等陆军将领们亦大气不敢出一口,他们曾向元首保证过只要天气一降温,俄国泥泞的道路便能重新通行,到时候帝国的装甲集群便会毫不停顿的扫过莫斯科,苏联人将不再拥有他们引以为豪的首都。现在,冷空气已经冰冻了通向莫斯科的道路,可德国最精锐的部队都还在莫斯科外围以蜗牛般的速度推进,这怎能不让狂妄不可一世的德国元首愤怒?
  又是一段时间的沉默,希特勒重新审视了囊括北部海域的作战地图,然后大声说道:“莫斯科是必须拿下的,而按照我们之前的分析,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也是必须拿下的!雷德尔元帅,帝国最好的战舰绝不能在对付没有一艘像样战列舰的俄国人时损失掉,我们还要用‘提尔皮茨’号和‘俾斯麦’号组成最强大的舰队逼迫英国人放弃最后的抵抗,并让美国政府认认真真的考虑卷入这场战争的可怕后果!所以,海军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提尔皮茨’号,让它顺利返回德国并彻底修好它!”
  一贯对阿道夫·希特勒毕恭毕敬的雷德尔,这时候哪敢说半个不字,然而这位拥有基尔大学名誉博士头衔的海军元帅绝非等闲之辈,他清楚以手中现有的力量救回“提尔皮茨”号的难度,亦知道不论俄国人还是英国人莫不想置这艘德国超级战列舰于死地。
  在离开会议室时,雷德尔表情之严峻,堪比最初得知德国将要发动战争、德国海军必须和比自己强大三倍以上的英国海军对抗时的情形。那时候他竭力劝说希特勒耐心等待海军“Z计划”的完成,好让德国海军有同英国舰队抗衡的实力,但希特勒拒绝了他的“好意”,这一次,他同样是别无选择的。
  由于希特勒最近一段时间都在距离前线较近的“狼穴”指挥全局,雷德尔因而带着海军参谋部的主要人员入驻了这处位置隐秘的指挥部。在之后的海军参谋部紧急会议上,他从高级参谋们那里得到的依然是消极的意见:沙恩霍斯特姊妹舰远在大西洋深处,“俾斯麦”号虽然已经修复,但尚在设备调试阶段,短时间内能够向巴伦支海域增援的,便只剩下停留在本土或挪威港口的轻型舰艇,可即便拿出最后的全部家当——2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和30艘左右的鱼雷艇,对于已经搁浅的“提尔皮茨”号却依然是无计可施的,何况还需要面对之前就已经蠢蠢欲动的英国本土舰队?
  正当雷德尔再次陷入困顿中时,罗尔夫·卡尔斯上将从基尔海军基地打来电话,这位德国海军航空兵的主要缔造者、德国海军第二副司令,也是雷德尔多年的老搭档,提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观点:
  “或许……我们可以转守为攻,利用‘提尔皮茨’号的困局创造一个机会!”
  “困局便转机?”雷德尔问。
  “是的,以目前的情况,我们不得不假设英国和苏联之间已经建立了紧密的军事联系,而‘提尔皮茨’号受困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伦敦,而英国海军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目前唯一可以阻止他们尽快出现在巴伦支海的,或许就只有眼前这场持久的暴风雪了!”电话那头的卡尔斯看来早已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他斩钉截铁的说道:“与其被动的坐等敌人到来,不如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天气情况理想的话,我们可以在挪威北部集中部署大量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天气不太好的话,我们也可以把潜艇尽可能的集中起来使用!”
  “这在理论上确实可行,然而……”雷德尔欲言又止,如今德国海军的潜艇部队都归由颇受阿道夫·希特勒器重的卡尔·邓尼茨海军上将指挥,这位出色的潜艇战术专家眼下并不在“狼穴”,而是以法国的布雷斯特为指挥部调遣庞大的潜艇部队围剿英国的海上航运线。由于新探测设备的采用和战术的改进,最近一段时期德国潜艇部队已经逐渐扭转了英军采用护航体制之初的不利局面,连续四个月潜艇部队的战绩总数都超过了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在德国元首面前的吃香,也大大提升了邓尼茨在海军的地位,尽管他目前还只是海军上将军衔,却已经获得了和许多资深将领平起平坐的资格。实际上,就连雷德尔也不能随意越过邓尼茨直接指挥潜艇部队。
  过了片刻,雷德尔道出自己另一方面的顾虑:“然而……可恶劣的天气同样会影响潜艇的正常活动!”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提尔皮茨’号也就不会被苏俄潜艇打伤了!”卡尔斯在电话里说道:“既然俄国人的潜艇和鱼雷都能使用,我们为什么不作出尝试呢?我们总不能让无法移动的提尔皮茨号加上两艘巡洋舰去和整个英国舰队打一场传统的炮战吧!”
  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雷德尔说道:“好吧,我这就打电话给邓尼茨将军,看看他能否解决这个大问题!”
  “这可是一个关系到海军未来的大问题!”卡尔斯加重语气说到。
第24章
意外的援手
  冯·格兰伯霍芬走后,张海诺依然沉溺于一种纠结的心境无法自拔。美妙的北极光并不是天天都会出现,现在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深沉的黑暗与平静之中,然而,这里是“俄国熊”的领地,熊是何其凶猛的动物,它绝不会坐视其他动物侵入自己的地盘!
  时间,仍然在这种令人感到压抑的平静中一分一秒的流逝着。下午5时许,舰员们已经在“提尔皮茨”号西面和南面拉起了防雷网。尽管这个时代的大型战舰已经不像日德兰前期那样利用支杆把防雷网挂在舰舷,但这依然是大型战舰出航时必不可少的防身之物。由于“提尔皮茨”号北面和东面都是浅水区,鱼雷从这两面袭来的可能性不大,因而两条长长的防雷网已经可以保证这艘战列舰最基本的海上安全——但不是绝对的。
  海岸方向依然没有传来苏军反击的消息,半个小时后,“提尔皮茨”号的船舱里已经可以闻到诱人的食物香味了,在舰长冯·林格为首的军官团队的安排下,舰员们的情绪较为稳定,第一批官兵陆续前往餐厅用餐。考虑到舰上仍储存有可能全体官兵5周之用的食物淡水和其他补给,尤其是在特洛姆瑟装运上来的大量新鲜肉品,林格特意嘱咐后勤部门按照一级标准来准备今天的晚餐,这意味着每位舰员还将得到额外的酒类供应。不过,也许在某些悲观者看来,这似乎是最后的晚餐,但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服役不久的水兵,还是会受总体气氛的影响而对未来保持一定的乐观心态。
  当色香味俱全的羊腿肉装盘摆在张海诺面前的时候,他却看着盘子里的配菜发愣足足有三分钟的愣。作为帝国海军元帅,他的饮食起居虽然不像德国元首那样奢华而无微不至,可至少也有两名专职的厨师和三名轮值副官,早期在德国的留学生涯,加上来到这个时代的25载岁月,他对于食物的偏好已经非常固定了。从野羊腿部割取的肉,经过来自维也纳的厨师精心烹制,正散发着一种令人胃口大开的气息,这原本属于他最喜爱的食物之一,现在却全然没有了胃口。
  年纪不大但却善于察言观色的轮值副官,见张海诺迟迟不动刀叉,以为有所不妥,便小心翼翼的问道:“元帅,是不是今天的羊腿不合您的胃口,需不需要吩咐厨房换一样易于消化的……”
  “噢!”张海诺猛的回过神来,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仍在受创无法移动的“提尔皮茨”号上,这个经过了精心布置的舱室,原本就是专门为舰队司令设置的,其位置和空间感都甚于舰长室。只是让人觉得别扭的,是宽大的落地窗帘后面,只有几个脸盆大小的舷窗。
  轮值的少尉军官正要过来替张海诺撤盘子,他又突然伸出手拿起刀叉,在略比零度高的空气中,金属物件显得冰冷冰冷的,而只一走神的功夫,热腾腾的食物也不怎么冒热气了。对此张海诺一点也不介意,确切的说,他压根就没有多少心思放在这顿晚餐上,一个大胆的想法正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形成,许许多多不能用纸笔罗列的算式正在高速的计算当中。一个脑袋,一颗心脏,有时候确实容不下第二件事情。
  看着张海诺对着几无热度的羊腿肉大快朵颐,甚至毫不犹豫的把旁边通常用来做装饰的西兰花塞进嘴里,轮值的少尉副官把惊讶藏在眼睛深处。
  也许是指挥战斗过于费神,也许低温天气对体能的消耗更大,张海诺以风卷残云之势消灭主食之后,又接着把用海鲜和蘑菇烹煮的浓汤全部干掉,擦擦嘴巴,便快步走出房门朝着舰桥方向而去。
  海面上,风雪依旧,两艘Z级驱逐舰正如同守护着主人的猎犬一般警惕地在附近海域来回游荡。经过三十年代的快速发展,苏俄的潜艇技术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他们的许多新式潜艇都是以德国技术为基础设计建造的,其综合性能比起德国目前的主力潜艇还是有所差距的,就战斗的进程和结果而言,这两艘担任护航任务的Z级驱逐舰表现差强人意。不过,即便是在反潜技术上投入很大人力物力的英国,目前也还没有获得非常有效的反潜装备,何况是对反潜技术基本不太重视的德国海军?
  1934年A级驱逐舰小小的声纳室里,竟容纳了十来位官兵,除了技术士官之外,还有两名尉官以一种异常严峻的表情注视着两位佩戴耳机的声纳兵。人多带来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暖和,在寒冷的极北地区作战,除了依然不太稳定的轮机系统之外,Z级驱逐舰的官兵们最头疼的便是舰上的取暖设备了。不论是1934年级还是1936年级,在德国本土建造的驱逐舰在追求高航速和突击能力的同时,载油量普遍偏低,续航力不济的同时,指挥官们往往考虑到节省燃料而禁止使用那些效率并不高的取暖设备。
  “左前有情况……”
  随着一名声纳兵轻声发出提醒,众人大气不敢出一个,唯恐影响了声纳兵的判断。在如今的海军副司令、帝国海军元帅冯·芬肯施泰因的努力下,德国在舰载雷达技术方面处于各交战国领先地位,相比之下,德国海军的反潜技术仅比上一场战争末期的水平略有提高。被动式声纳的探测距离和精度有限,主动式声纳的抗干扰性差强人意,以致于在战前的海军联合演习中,德国潜艇总能在同驱逐舰部队的对抗中占得上风,这倒是极大的增强了潜艇部队官兵的信心,而德国潜艇在战争初期的表现也确实可以用“令人振奋”来形容。
  十数秒之后,操控被动式声纳的声纳兵报到:“潜艇,一艘,距离约240米……南偏西15度……”
  片刻,主动式声纳那边也有反应了,另一名声纳兵也报出一组数字:“南偏西15到18度,距离250米左右!”
  “看这次干不死它!”一名肩膀宽厚、臀部结实的尉官满脸凶悍的表情,看样子非常擅长各种形式的肉搏战,他拿起安在舱壁上的舰内通讯电话,“舰桥吗?发现潜艇一艘,南偏西15度左右,距离250米左右!好的……明白!”
  挂下电话,他整了整帽子,说道:“伙计们,跟我到舰尾去,我们要让那些俄国佬永远也别想再浮上来了!”
  舱门一开,一股冷风便钻了进来,在五六个大汉离开之后,这小小的声纳室却又显得空荡而冷清,只剩下人们继续对着那复杂的仪器揣测对手的方位。
  几分钟之后,海面上响起了久违的轰轰声。深水炸弹在海面以下数十米爆炸的声响,和炮弹在靠近海面位置爆炸是非常容易分辨的,因而这种声音并不会引起“提尔皮茨”号官兵和其他舰艇人员的惊慌。在前一艘驱逐舰的召唤下,另一艘驱逐舰很快赶来,深水炸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并这样持续了有近十分钟时间。为了确定海面上是否有油污之类的痕迹出现,两舰先后打开了探照灯,但这很快引来了西岸苏军炮火。经过调整之后,苏军岸防部队的炮击准度比白天时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排排炮弹就落在距离两艘驱逐舰数十米的地方——尽管德国的Z级驱逐舰排水量超过2000吨,这在交战各国海军驱逐舰中属于个大的,但它的装甲仍不足以和中等口径的岸炮对射,尤其是对方处于固定炮兵掩体的情况下。
  在匆匆搜索海面后,两艘德国驱逐舰便关闭了探照灯,由于官兵们没有目测到油污,而声纳兵也没有重新搜索到潜艇的踪影,它们没有继续冒着被苏军岸炮击中的危险滞留在这片海域,而是继续一边使用声纳搜索一边朝着东岸的方向驶去。
  吃过晚饭后在舰桥指挥室召集军官们讨论下一步作战方案的张海诺,听到了来自海面的动响,他原本还是对己方的护航驱逐舰有所期待的,很可惜,未确定击沉目标的报告不久后便从那两艘驱逐舰传来,这也令舰上的军官们很是沮丧。在他们最初的预计中,留守摩尔曼斯克的苏俄潜艇不超过10艘,恶劣的海况和随行的驱逐舰足以对付这些性能普通的潜艇,但如今配备新式声纳和大威力深水炸弹的驱逐舰却被糟糕的天气滞留在了特洛姆瑟,为数不多的俄国潜艇却创造了任何德国人都不愿看到的“奇迹”——将德国最大的战列舰困在了遥远的北方。
  又过了一阵子,海面上重归平静,就在“提尔皮茨”号上的最后一批官兵陆续离开餐厅的时候,一声轰响突然从远处传来,第二声紧接着最前面那声,几个爆炸声像是紧密串联在一起的鞭炮,让人分辨不出它们的具体数字。
  军官们纷纷走出舰桥,视线中只看到上千米外的海面上慢慢升起一团火球,火光映衬下,一个漂浮的燃烧物隐约可见。刚一开始,军官们还以为己方又有一艘驱逐舰或是鱼雷艇遭到俄国潜艇攻击,但很快他们便从通讯官那里得知,己方的舰艇都已经回到附近海面而且一艘未少。
  “难道是俄国潜艇自己发生爆炸了?”张海诺刚开始还百思不得其解,但他随后突然想起来,“北方女王”作战行动中除了水面舰艇之外,邓尼茨派驻本土和挪威的两大潜艇支队也将参加。按照计划,21艘潜艇将先期前往北欧海域,其中一部分埋伏在北海北部英国舰队可能通过的海域,另一部分则前往俄国舰船出没的海域活动——其中就包括这靠近摩尔曼斯克的海域!
第25章
冷箭
  随着远处燃烧着的漂浮物最终沉入海中,莫托夫斯基湾又重新恢复了那种诡异的平静。短短几个小时,跌宕起伏的经历令人身心俱备,没人知道这黑色的海面之下还潜伏着多少苏俄潜艇,没人知道它们下一次发动进攻会在什么时间,甚至没人敢于肯定刚才发生的一幕究竟意味着什么!
  夜渐渐深了,可“提尔皮茨”号及留守诸舰艇上的德军官兵们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根据两艘驱逐舰之前的遭遇,林格和枪炮指挥官都判断苏军已经移动了他们部署在西岸的火炮,使之能够威胁到东岸附近海域的德国舰艇,由于登陆的德军部队目前完全不具备越过越过水道攻击西岸的能力,德国舰队夜间就不可能再使用探照灯来加强警戒了。
  考虑到意大利人早在1918年就通过摩托艇运送蛙人突入防守森严的普拉港并炸沉了奥匈帝国战列舰“乌尼提斯”号,林格认为单纯的防雷网只能抵御来自潜艇或者水面舰艇的鱼雷攻击,却无法阻挡对方的特种作战,而寒冷的天气还不至于成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所以,他建议除了派出两艘大型鱼雷艇沿着防雷网外侧不间断的来回巡航之外,还应该把舰上的武装水兵组织起来乘交通艇在防雷网内侧进行水面警戒,并且在“提尔皮茨”号两舷设立配小型探照灯的战斗岗位。
  对于这些建议,张海诺毫不犹豫的完全采纳了,这其中或许有点弥补过错的意味,但更多的,是他觉得这样的事情原本就可以放手给经验丰富、判断出色的下属军官去做。自己作为舰队指挥官最大的作用,就是为这支舰队的战斗、生存划定一条明智的线路。
  两杯热腾腾的黑咖啡入口,脑袋里的疲惫已经被驱赶得远远的,张海诺努力想要理顺脑海中那乱成一团的思绪,可太多的不确定性让他难以把思路铺陈到更远的地方。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人们越想要知道真相,却发现自己距离真相越遥远。不久之前,各舰根据他的命令传回了简单的报告,而事实就是,没有一艘由他直接指挥的战舰在那个时间段开炮或是发射鱼雷,海面上也没有如他预想的那样浮起一艘德国潜艇,除了依然狂啸的风雪和翻滚的波涛,海面上甚至很快就看不到任何关于那次爆炸的蛛丝马迹……
  一个多小时前发回海军司令部的密电,到现在也还没有消息,一贯沉得住气的张海诺,心情也免不了有些焦虑了。自己大胆的新计划能否得到雷德尔的认可,德国元首在得知最心爱的战舰遭到重创后是否能够继续信任自己,这一切都关系到“提尔皮茨”号、“北方女王”行动乃至成千上万德军官兵的命运!
  “前路几何?”
  张海诺一面苦闷的问着自己,一面在尚有些温度的指挥室里来回踱步,末了,他走到厚重的舱门前,伸出手,但等候在旁边的军官们已经先一步将这能够顶住大口径炮弹轰击的钢制防护门打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