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225

  斯佩尔曼听了连连点头:“好,就这么办!”
  正在林恩准备骑上骡子去找向导派人回去报信的时候,突然听得马队中有人用英语高声喊道:“哎……山上有敌人!美国士兵!山上有敌人……”
  “该死!”
  林恩大惊,他听了出来,这是奥本海默的声音,这家伙居然弄开了封口的布条,而且还在这要命的位置大声喊叫。
  “哎……哎呀!”
  听这声音,近处的突击队员总算是把这突然“发狂”的家伙给拖下来按住了。撇下骡子,林恩气冲冲地跑了过去,只见奥本海默已经被两名突击队员摁在地上,马队的秩序虽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搞乱,然而谁都看得出来,这家伙已经坏了大事!
  林恩怒火冲天,心里已经将这狡猾而阴险的犹太佬祖上十八代骂了个遍,却只能无奈地站在旁边,因为他知道,现在就算把默这家伙痛揍一顿也无济于事了。
  印第安向导策马回头,恶狠狠地质问道:“你们在干什么?不想活命了吗?”
  疏忽在于己方,林恩只好用婉转的语气说:“抱歉,我们没能看管好这家伙!请您赶带着马队继续赶路,这里由我们来处理,还有……请派你们的一个人回村落去,路上若是碰上后续出发的马队,让他们立即绕路,若是没有碰到,就到村子里告诉我们的指挥官,让他们尽速转移,美国人肯定会去附近的村庄搜查,也让你们的人做好准备吧!”
  “你们这些白人真是……”向导看来也是气得没话说了。这时候,隘口那边已然传来了吹哨集合的声音,隐约还能听到有军官在大声催促手下,想必是听到了喊叫声而调兵遣将准备上来探察究竟了。林恩转回到朝东那面,望着车灯亮起的隘口,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单靠口舌是无法再骗过去了。毅然从背上卸下突击步枪,马队的速度最快也就那样,为了掩护他们安全撤离,这一场殿后之战是非打不可了,只愿好运仍与自己同在。
第90章
终别离
  当林恩拎着突击步枪来到斯佩尔曼中尉身旁时,他正摆弄着美军哨兵留下的一支M1卡宾枪,这种7.62毫米口径的半自动武器轻便可靠,使用的也是“中间威力弹”,但有效射程只有200米左右,应付一场以少敌多的阻击战显然不如MP44有效。
  不等同伴开口,斯佩尔曼便大义凌然地说:“中尉,你带着大家先走,我们留在这里断后!”
  虽然奥本海默那厮的诡诈伎俩让人防不胜防,但林恩在看管方面仍是负有一定责任的,他眯眼眺望隘口方向,美军正在朝这边赶。站在乐观的角度,敌人的车辆尤其是装甲车根本没办法开到近处来,充其量就是用重机枪和迫击炮提供火力支援,这对于在欧洲战场上见惯了大场面的精锐突击队员来说只是小菜。对付数量有限的骑兵和步兵,战斗强度不会太大。因此,林恩也很坚定地说:“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还是由我来断后吧!”
  斯佩尔曼争辩道:“你是巴赫将军钦点的关键人物,绝不能有任何闪失。如果你要留下来,我们只好全体一块留在这里保护你了。”
  突袭洛斯阿莫斯试验基地的行动已经顺利完成,最重要的专家和资料再有一段路程就能够安然离开美国,就这方面而言,林恩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然而勇敢并不需要通过逞强来表现,想着在印第安村落时斯佩尔曼对自己所说的那些话,他又不得不冷静下来衡量自己对帝国战略的价值。踌躇了片刻,他将自己的突击步枪交给斯佩尔曼,连带随身携带的弹药也一并留下,以自己对美军的了解嘱咐说:“美军在战斗中不像苏联人那样猛冲硬拼,他们会尽量发挥火力优势,一旦交火,尽可能小心隐蔽好,提防他们绕路包抄,这样坚守到天亮应该不成问题,但……你们绝不能等到天亮再撤退,他们一定会呼叫飞机支援,切记见机行事!”
  “放心吧!加尔戈中尉!”斯佩尔曼在黑暗中露齿笑道,“对付这些美国佬还是轻而易举的,反而是你们,接下来的路程要多加小心,万一碰上意外情况,印第安人并不完全可靠,能够百分百相信的只有我们自己人!”
  林恩满怀无奈地点头说:“好!希望我们很快就能够在墨西哥再相见!”
  “会的,一定会的!”
  说着,斯佩尔曼将林恩留下的,以及从美军士兵遗骸上收集的弹药包一股脑儿挂在身上,两手各拎着M1卡宾枪和MP44往山路方向挪去。跟着他留在这里的仍是那三名摸哨的突击队员,他们也都还穿着美军制服,这样即便战况不妙,也还有机会在美军部队中蒙混过关——可这也仅仅是林恩的想法。像斯佩尔曼这样正经的德国军人,即便是陷入了绝境,也仍会倾向于死战而非变通地撤离。
  枪声未起,战事已近。马队中的气氛骤然紧张,负责护送的印第安骑手们或来回奔走,或帮着突击队员和被俘专家拖曳马匹,整个马队的行进速度霍然加快了不少,但这也苦了骑术不佳之人。林恩仍旧骑着那匹矮小温顺的黑骡子,不多会儿就落在了马队最后面,任他频频催赶也无济于事。好在过了原先那些美军哨兵值守的山丘不远,马队开始走下坡路,山势总体上较为平缓,但还是有些地段山岩嶙峋。印第安骑手们纷纷下马牵行,骑马的突击队员们也只能照办,马队速度减下来了,林恩也就借机往前赶。
  好容易追到印第安向导头目旁边,他忙不迭地问:“‘长枪’勇士,我之前所说派人回去报信的事,您已经派人办了吧?”
  “当然,还用说!”这位中年向导一脸冷峻,显然是因为自己及族人陷入危险境地而恼怒。
  林恩看出了对方的心态,眼下也只好一边道歉一边安抚:“真是太抱歉了,我之前已经让士兵们看好俘虏,没想到他们中的一个如此狡诈大胆,居然趁我们不被发出警报。不过您也不必担心,我们的士兵能够抵挡住美国军队进攻,守两三个小时是不成问题的!”
  对于德国突击队的战斗力,向导并没与亲眼所见,因而他以质疑的口吻说道:“隘口那边估计有上百名美军士兵,装甲车虽然上不来,可还有机枪呢?”
  林恩回答说:“这您不必担心,就在昨天早上,我们以50多个人干掉了美军200多名士兵,这里有许多人都参加了那场战斗。十分钟不到,美军士兵全部被干掉,而我们只损失了3名士兵。”
  向导冷哼一声,也许他们的先辈已经用血淋淋的事实教导子孙:白人狡诈,切莫轻信。
  下坡路走了差不多20分钟,身后方向遥遥传来了枪声。刚开始是半自动武器的嘶吼,很快就轮到机枪参战。短短几分钟,枪声的密集程度就超出了一场小型战斗所能达到的水平。过了一阵子,又开始有手榴弹或是迫击炮弹的爆炸声。尽管隔了很远,马队中的骡马还是有些躁动,而年轻或老成的印第安骑手们也都感到忐忑不安。他们虽然以勇敢为荣,但生活的年代已不需要像祖辈们那样为了生存而战斗,他们多数人都没打过仗,像“长枪”一样杀过人的终究是极少数。至于他们的枪法能否像骑术一样高超,林恩实在不敢报以期望。
  走完了下坡路,后方的枪声也渐渐稀疏下来,想必是美军第一次进攻未果又伤亡了不少人马,暂时偃旗息鼓呼叫增援。骑手和突击队员们又重新回到马背,这里虽然没有像样的沙土道路,但相对平坦的地势还是使得马队重新加速前行。骑着黑骡子的林恩难以再跟印第安向导保持一样的速度,渐渐又落到了马队后面。这会儿奥本海默已经被突击队员们捆成了一只大花猪,手脚严严实实地绑着,嘴里塞了东西,嘴上还用布条扎了个严实。企图暴露之后,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温和老式,通红的双眼透着愤恨和不甘。作为一名徳裔犹太人,他有理由为那些被纳粹德国迫害而死的同胞们打抱不平,尤其在美军进入德国本土后,那些在集中营拍摄的影像以及从德国人手里缴获的资料一经披露便引起了外界的强烈反应,目睹者无不对这些惨绝人寰的场景感到深深的惊愕。
  想着奥本海默此时的表现,忆着他在原子弹试验基地的平和、严谨和礼貌,林恩心头的怒气在渐渐消减,直至平静下来深刻反思:以帝国一贯的黑暗形象,即便研制出核武器作为复国的战略威慑,且能够得到大部分德意志军民的支持,仍难逃周边国家政府及民众的强烈抵触。也就是说,他们很难再像一战结束后那样获得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以及重新崛起的空间。即便复国之后倚仗核武而免于遭到英法美苏的进攻,仅是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封锁就会给这个死而复生的病人带来缺氧断供的困境。
  以未来的眼光,林恩觉得今后大力公关也好,改头换面也罢,帝国留给世人的糟糕印象是必须改变的!
  正在林恩忧思国运的时候,后方又陆陆续续响了几阵枪声或者爆炸,规模和密集度再也没有第一次那么猛烈。随着马队的持续前行,路途已经渐渐超出了枪声正常传播的距离。
  黎明的风清新怡人,耳边终于只剩下嘚嘚的骡马蹄声和牲畜间或的响鼻。
  走着走着,一直在马队前头的印第安向导策马回身来到林恩旁边,他居高临下地说道:“德国白人,我们已经到墨西哥边境了,本来我们是要陪同你们进入墨西哥的,但之前因为你们自己的疏忽而导致行踪被美国军队发现,我们现在必须提前返回村落以保护我们的部落,这并没有违反我们的合约!”
  合约的内容林恩并不知晓,也不熟悉这些印第安人的习性,抓不住把柄干脆不要强人所难,抱着这样的想法,他用英语向突击队员询问了一下,得知过了边境应该会有人来接应领路。出于稳妥的考虑,他试着向印第安向导头目要求说:“‘长枪’勇士,能否安排一名熟悉道路的向导给我们,我担心万一墨西哥那边情况有变,或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没能及时找到领路者,靠我们自己很可能会迷路。只需一人,且一旦跟我们的领路者会合,这位向导就可以立即返回。”
  也许从来没有一个白人会如此诚恳地请求自己,也许还是对那份价值200万美元的合约有所顾忌,向导昂起头看了看微微泛白的天际,又转头远眺前方的路途,墨西哥那边仍是荒芜的崇山峻岭,无言地接受了林恩的要求。
  对于这种远隔万里的人情,林恩并不介意挂在账上,视线前方已经能够隐约望见两国边境线上的木桩铁丝网,趁着天黑,随队护送的印第安骑手们风一般席卷而去,在四周围探查警戒以避开美国的边境巡逻队,并后熟练而迅速地剪开了其中一段铁丝网。
  “就到这里吧!”向导策马驻足,平静深远地说道:“记得你欠我一个人情,‘双枪侠’勇士!”
第91章
墨西哥据点
  顺利越过美墨边界进入墨西哥境内后,突击队员们将各自的长枪收入骡马背驮的行囊中,只随身携带了手枪和匕首。马队由印第安向导头目“长枪”指派的骑手引导,这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长年风吹日晒使得他面部肌肤黝黑干燥。这人能说英语,但除非旁人询问,从不主动开口。自从越过边境开始,即以一种十分警惕的神情走在马队的最前列。
  国境线两侧的地形皆是荒芜的戈壁山岩,只看环境根本辨别不出美国的富裕与墨西哥的贫穷。实际上,越穷困、动荡和落后的地区越容易开展情报工作和安排潜伏人员,何况这墨西哥早期是西班牙殖民地,如今仍有大量欧洲移民后裔,金发碧眼的白人在这里并不特别惹眼。
  骑着黑骡子走在马队后部,林恩问德语小声询问旁边的突击队员:“知道这边安排来接应的是什么人吗?”
  近处的两名突击队员并非布拉兹手下伏击美军车队、突袭原子弹试验基地的那一批,而是追随瓦尔德斯上校在印第安村落驻守的。林恩本以为他们会掌握一些重要信息,然而得到的却是古今中外最常用的回答:“不知道”。
  好吧,也许斯佩尔曼中尉才是那个掌握钥匙的人,可他却不得不留在后面阻击美军,林恩遗憾地想着。
  就这样前行了不到两公里,印第安骑手突然靠旁策马并举起右臂,前面的突击队员遂以德语低声传令“停止前进”。
  等口令传到林恩这里,马队实际上已经停了下来。作为队伍中军阶最高的长官,林恩鞭策他的黑骡子加速前行,时隔一夜,终于又回到了马队前列。
  此时天色大亮,只见前方的土路上远远奔来两骑,像是身穿军服、携带长枪的士兵。林恩这时候并不惊慌,200多名美军士兵都收拾掉了,两个墨西哥军人简直还不够塞牙缝的,只是好不容易逃出美国,一进墨西哥就惹事生非可不妥。抱着这样的念头,他谨慎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荒凉萧瑟无处可藏人,便让突击队员们依次传令“戒备待命”。
  不多会儿,两骑来到跟前,圆筒军帽下的面孔应是属于白人和当地人的混血后代,他们隔着两三米策马而立,虽有武器却并不拿在手里,口中所说的是林恩听不懂的西班牙语。
  出门在外,会一门外语是何其重要。林恩若是早知今日,大学时那些泡妞侃山的功夫肯定都会用来学习钻研各国语言。无奈,他这会儿只好求助地回望身旁的突击队员们,好在立即有一人上前为他解难。
  “长官,他问我们是不是巴赫将军的朋友。”
  难怪刚刚隐约从对方的发音中辨出了“巴赫”,看来这就是接应人员了。
  “对他们说‘是’。”林恩吩咐道。
  遵照长官的直接指令,这名突击队员用西班牙语做出了答话。两位穿着蓝色军服的墨西哥骑兵相互看了看,小声交流了一下,其中一人扬鞭策马沿原路返回,另一人驭马往前一步,用生涩的英语说道:“请跟我来!”
  先是印第安土著,现在是墨西哥军人,劳伦茨·巴赫和瓦尔德斯这一路的安排已让林恩大开眼界。若是早期派来北美的德国情报人员有这等功力,岂会被美国军方清理干净,害得第三帝国的决策者们对美国国内的舆论、美国政府的倾向等等重要情况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结果一半猜测一半臆想,空有图霸洲际的野心却缺乏相应的眼光和判断。
  见接头人员已经出现,随队的印第安便向林恩告辞,急匆匆地调头往美国方向奔去了。
  到了这个时候,林恩心想,斯佩尔曼那边的战斗应该已经结束了,美军方面或许损失了好几十人,残余人员正苦等支援部队的抵达。只是此战之后,己方人员就必须要另觅路线越过美墨边境了,若是奥本海默不突然“抽风”该有多好……
  马队沿着蜿蜒的小径又走了一个多小时,行程已有十多公里。随着旭日的升起,空气中热感渐渐明显起来,视线中仍没有茂盛的植被,人烟却多了起来,远处有农舍、村庄,山间还能看到勤快的劳动者。因为在美国那边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林恩的思维状态一时难以逆转,总觉得这些旁观者可能泄露了马队行踪,可看领路的墨西哥骑兵全然一副无所谓的神情,也就平静地接受了这种状况。
  弯过一块偌大的山岩,简陋的小径汇入一条可供行车的沙土路,前一阵似乎刚刚下过雨,这土路留着深深的车轮印迹,但看这印迹的宽度,显然不是美军那种重型卡车的轮胎所留下的。沿着沙土路往前,不远处有一座让林恩觉得像是山区小学的院落,石垒的外墙已经斑驳破落,围墙里面有一栋木石结构的三层楼建筑,旁边散落着厨房、厕所、马厩之类的木质房屋建筑,主楼正面的空地竖着一根颇高的旗杆,墨西哥国旗正在阳光轻风下飘扬招展。屋后的空地圈养了好些禽畜,角落里停放了几辆汽车和用帆布覆盖包裹的老式火炮。
  这看起来是墨西哥军方的边境哨所或小型军营,林恩琢磨着,马队到这里总算要更换现代化的运输工具了么?呃……这倒霉的黑骡子,让自己一路落在马队后头,这还不算,屁股都酸麻得几乎没有感觉了。可是这样的沙土路崎岖颠簸,坐汽车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在墨西哥骑兵的带领下,马队进入了这座跟“山区小学”差不多的院落。这里的内部倒是干净,既没有墙画也没有标语,沙土地面也修整得非常整齐。马厩那边养着足足二十多匹油光发亮的马匹,几个穿着背心的年轻小伙子正在给它们刷鬃毛,而从屋子里出来看热闹的军人衣装还算齐整,但军服都是如今战场上完全不流行的蓝色。至于肤色,白种人也有,跟印第安人差不多黄褐色皮肤的也有,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混血儿。
  迫不及待地从骡子背上下来,林恩目光不住地搜寻,希望能够找到巴赫或是哪位老相识的面孔,然而这里看起来就不像是设备齐全的据点。四十多匹骡马进来(印第安部落人马离队),这原本空荡荡的院落一下子感觉拥挤起来。
  “巴赫的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骄阳似火的墨西哥!都累了吧!赶紧进来休息,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食物!”一个留着两撇大唇胡的中年军官叉着腰站在台阶上嚷嚷道,他看起来是个正统的白人,浓眉小眼,鼻梁高挺,居然还能能够说一口颇为流利的德语。
  林恩全然不认识这家伙的军衔标识,只好含糊地说:“您好,军官先生,我是这支队伍的临时负责人,请问这里是……”
  “埃尔绍斯边境巡逻队营地。”大唇胡军官答道,“主要负责边境地区的巡逻、警戒和缉私。”
  早期的墨西哥以白银产地闻名于世,后来才变成毒品和枪战。林恩肚子有点饿,但他没有挪步:“请问我们的人……”
  “啊!士兵在里面摆弄无线电,指挥官去上厕所了。”大唇胡军官毫不见外地跟林恩聊着,须臾,他指着侧边说:“噢,他来了!”
  林恩转头一看,阳光下的大笑脸好生面熟,除了自己的“丹麦老乡”迪格里奥还能有谁?
  “嘿嘿,老伙计,你……怎么会在这里?”
  “我怎么不能在这里?”刚从原始的蹲坑式厕所里出来,迪格里奥扯着衣襟,他穿的并不是帝国近卫军制服或者突击队的新式作战服,而是跟这些墨西哥军人一样的蓝色军装,唯独头上没戴那种样式古朴的圆筒军帽。
  老乡见老乡,依然少不了热烈的拥抱,林恩惊讶而好奇地问:“那你之前的任务……”
  “依然在做啊!”迪格里奥笑着反问说,“不然你以为大伙儿的枪械弹药是怎么运入美国的?”
  林恩恍然大悟,将突击队员分批运入美国并不难,让他们穿上普通平民衣装、拿上伪造的证件,大摇大摆乘坐火车、汽车从东海岸来到南部荒漠也不难,可他们的枪械弹药就不那么容易搞定了。
  “若不是任务用不上,我们甚至能把大炮运到美国去!”迪格里奥得意洋洋地说着,他转头看了看在阳光下放松躯干和四肢的突击队员们,大声说道:“伙计们,赶紧吧!一听到你们的消息,我们就着手准备食物了。不仅有新鲜的墨西哥风味,还有你们熟悉的牛排餐点!吃完了我们就得继续上路!”
  “哎!老兄!”林恩拉住准备往里面走的迪格里奥,“我们接下来改乘汽车么?”
  “汽车?”迪格里奥很果断地摇头,“分队出发,继续骑马,再转乘火车前往滨海港口,在那里登船返回欧洲!”
  尽管这句话没有点到任何一个地名,但大致的路线图已经在林恩脑海中浮现出来,所有的一切果然都安排得非常周全——应该是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