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225

  早已等候在靠后位置的军官双手碰上垫着纯黑绒布的托盘,里面放着一枚闪闪发亮的饰件。
  是高级别的铁十字勋章,还是全新创立的其他勋章?
  站在阿道夫·希特勒面前,尤其是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阿道夫·希特勒面前,林恩对于勋章的好奇无足轻重。
  托盘送至跟前,老者并没有松开他那双握着手杖的手,而是转头看了看隆美尔,由这位功勋卓著的元帅将主体为珐琅色剑盾、中间突出铁十字并万字符的勋章亲手别在林恩胸前。
  这一刻,林恩看到隆美尔的胸前也佩戴着一枚一模一样的勋章,全场众人也仅此两枚。
  与之同时,老者宣布:“在此,我谨以帝国赋予的神圣权力,授予丹麦籍日耳曼战士林恩·加尔戈帝国骑士身份,享受国民待遇、骑士津贴,享有特别豁免权。”
  国民待遇、额外津贴还有特定的豁免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接近于王权时代的骑士待遇,但一个思维正常的领袖是不会在这个年代还贪恋王权的,何况在11年的统治期间,阿道夫·希特勒的独裁者权力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国王。林恩料定这与“掷弹兵”称号一样,意图通过复古称号来唤起战士们的荣誉感并增加其忠诚度。
  向隆美尔道谢后,林恩略微转身面朝老者:“向您致敬,我的元首!”
  “帝国骑士的身份一旦授予,不论何种情况都不会被解除。”
  老者用单独对话的音量说道,而周围的每一个人也都在认真聆听。
  “鉴于你,林恩·加尔戈,在‘约柜行动’中表现出的智慧、谋略和胆识,我决定授予你帝国近卫军特别准将的军衔,担任大本营首席战略参谋官。”
  语毕,周围再度响起了热烈掌声,这其中恐怕敬意次之,羡慕才是头等。从中尉到准将绝非单纯四个级别的晋升,而是跨越了校官和将官这两个有如鸿沟的阶层,低级军官到高级将领,堪称一步登天!
  虽是超乎想象的意外,林恩满脸喜悦,头脑却很清醒。这“特别准将”终究不是真正的准将,所谓首席战略参谋官,说好听点是元首身旁的顾问,说白了也就是个出谋划策的,实权自是遥远,顶多配备一两名警卫和生活副官,还未必能够完全信任。至于说“约柜行动”,应该就是旨在夺取美国原子弹项目机密的突击行动了,有了核心专家和机密资料,这次破天荒的特战行动可算是圆满完成,而刚刚成为战争大赢家的美国政府和军方心情恐怕就不那么好受了。一胜一败,或将引领一个区别于常规战争的特战时代降临。
  56岁的帝国元首精神状态虽然很清醒,情绪也是乐观而积极的,但看得出来,他的身体状况远没有恢复到这个年龄应有的水平,连续的说话让他鬓角发红冒汗,双手也紧紧抓着手杖,却又不让旁人搀扶。说完这些,他又转头给了隆美尔——这位昔日的元首大本营卫队长、心腹战将以及军神级人物,一个先前有所约定的眼神。失去了一只眼睛却并没有被打垮意志的元帅跨出一步,铿锵有力地高声说道:
  “诸位,我们已经迈出了通向复兴和胜利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坦途已在前方向我们招手,所有人都应该不畏艰难的努力前行,摒弃军种、部门和个人成见,亲密无间地战斗!为了我们伟大的元首!为了我们伟大的德意志!”
  抓住掌声到来之前的空隙,林恩以沉稳而不高亢的语调说道:“也为了我们心中不灭的梦想!”
  雷鸣般的掌声几乎淹没了后面几个字词,但站在面前的元首、近处的隆美尔等数人仍能够听清他这句话的内容。正如林恩所料,老迈的元首略微抬头以正视他的脸庞,这一刻,他也许发自内心地羡慕年轻人的青春无敌,在这个一度毫无希望的“避难所”基地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是不超过30岁的青年,真正的希望在于他们,而非逐渐老去的昔日精英。
  掌声渐弱,隆美尔稍稍右转,从而正面朝向林恩,他伸出右手:“恭喜你,年轻人!作为对你杰出表现的奖赏,元首将亲自主持你的婚礼!”
  婚礼?婚礼?
  这是什么状况?
  林恩意外至极,思绪因此飞快地运转起来。自己的婚礼?新郎确定,新娘是谁?莫非……这是对有功之人的特殊奖励之一:元首的“瓷娃娃”?
  早先从安德里口中得知这些完美女性的存在,林恩就觉得将拥有独立意识的个人作为礼物或奖励转送赠予实在有些荒蛮原始,是缺乏对人权的基本尊重,可有朝一日真要落在自己头上,在并未婚配的情况下,自己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元首钦点的婚姻呢?
  对于林恩表现出的惊讶和疑惑,隆美尔笑了,虽然笑容很微弱,但这是自进入“避难所”基地以来林恩第二次见到他笑。第一次是在戈培尔千金的生日宴会上,他看着妻子的那种温柔笑容。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因爱而结合也好,因结合而爱也罢,形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长相厮守。”
  相比于元首或是周围的任何一个人,隆美尔显然是最有资格说这句话的。
第96章
红颜
  在听到元首要为自己主婚的刹那,林恩曾有那么一丝残念,想着知道一些内情的劳伦茨·巴赫或许会动用职权将艾莉丝一家从德国接来。那虽是一段各取所需的露水情缘,但毕竟是林恩在这个时代第一个也是到这时为止唯一一个进行过深入接触的女性。她曾如战场上的一缕阳光,在最艰苦的时候给了自己莫大的精神鼓舞,与之结合并过上一家四口的平静生活也曾是林恩很长一段时间的念想。
  可是,隆美尔的赠言让林恩瞬间清醒了。这是一场以婚姻为题材的政治秀,英雄军官和纯洁女性的结合才是最理想的搭配,带着女儿的遗孀显然不符合高层的审美。
  那么戈培尔呢?或许他能从那日晚宴上自己的痴迷沉醉看出些端倪,或许他一直有意拉拢自己,若将元首之前送给女儿的礼物,那个有着东方面孔的瓷娃娃,认作干女儿之类嫁予自己这个曾经的救命恩人,也能算是联姻的另一种方式。
  戈培尔并没有这样做,在每一个有元首出现的场合,他表现得异常低调,就像是个看客,一言不发。
  林恩很快得知,自己新娘是丹麦人,芳龄19,是元首的“瓷娃娃”之一。
  丹麦人和丹麦人的婚姻,这看起来顺理成章、完美绝伦。可滑稽的是,林恩却连丹麦语都不会说。
  在携手步入教堂之前,经由隆美尔元帅的副官安排,林恩和自己的准新娘终于有了一次面对面交谈的机会。
  晚餐后的花园,林恩在宛若月光的灯照下看到伊人走来。巧克力色的长发,杏仁形脸型,柳叶轻眉、尖挺翘鼻、粉唇樱樱。穿着差不多5公分的中跟鞋,个头已和自己接近,中长裙下露出的一截纤细修长的玉腿,全然不逊于自己头次在帝国大本营瞥见的那位办公室尤物。
  这是个与《珍珠港》女主角凯特·贝金赛尔同类型的靓丽气质女,可以风情万种,也可以柔情似水。
  林恩自认为是个不太容易动摇的人,第一眼见到她,头脑依然保持着理智,但不可否认,对于这样的美色,孤身已久的他有些心动。
  羞涩的莞尔一笑偏偏胜过千娇百媚。
  林恩将军帽捧在臂弯,挺直腰杆以展现自己的宽厚胸怀,这身特别准将的崭新军服也是格外的帅气。
  想来想去,他还是选择了最朴实无华的开场:“我是林恩·加尔戈,很荣幸在这里见到你!我的老家在哥本哈根郊区,出生在日耳曼家庭,所以……平常是用德语进行交流,丹麦语不太会说。”
  “我叫黛娜·达伦,很巧,也出生在哥本哈根。”姑娘轻盈地说道,德语发音比林恩还要标准。
  没有了语言交流的障碍,也不必担心今后的生活中出现鸡同鸭讲的尴尬,林恩总算是小松了一口气。德国和丹麦也算近邻,德语和丹麦语又都属于日耳曼语族,因而他并没有细致揣摩她为何能说的如此流利的德语。
  第一次别致约会,两人仅仅是在花园小径漫步,虽然几天之后他们就将“奉旨成婚”。
  “其实……我也是昨天才从元帅口中得知这桩婚事,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如果这种婚姻的方式让你觉得……那么……”林恩有些吞吐。
  “您是已经有心上人了么?”丹麦姑娘的大方和干脆倒是出乎林恩的意料,他下意识地摇头。
  “说实话……我是担心你会对这种婚姻的方式有所抵触,它毕竟不像是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感情婚姻,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任何一个有独立思维和人格尊严的女性,恐怕都不会乐意当成一件奖品,哪怕是配给各方面条件都很理想的对象。正因为来自数十年后,林恩对这方面有着更深的理解,也正因为来自数十年后,他对女人的警惕性一直不高。
  听林恩说出这话,姑娘微垂下头,表情中带着淡淡的失落和无奈,却仍是平和地说:“您多虑了!”
  这么说她对这门婚事是没有异议咯?林恩顿时感到窃窃的欣喜。
  “黛娜,你的家人……现在还好吗?”
  姑娘点头,目光却有些黯淡。
  林恩自以为抓到了关键。
  “这里的生活还觉得习惯吗?”
  姑娘点头,一句轻柔的“还好”,却让林恩觉得这背后包含有太多的“可是”——看不到朝阳夕日、碧海蓝天,触不到皑皑白雪、青青绿草,也没有真正自由的气息……
  在没有外人的场合,林恩坦言道:“在外人眼中,我们可能像是一群穷途末路、死硬不化的顽徒,为着无望的目标努力。可这是我们坚守的梦想……一个没有梦想的人该是多么的可悲!”
  听到这里,姑娘转头看了看林恩,也许,她开始觉得他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也许,她早就知道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
  “元首之命是我们无上的荣誉,一旦成婚,我会毅然承担起一个丈夫的责任,保护你、呵护你,为你做我能够做的一切。”说这话时,林恩道貌岸然。
  姑娘没有任何的抵触和厌倦反应,她轻声说:“我的想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和家人一起好好活下去。”
  战争年代,军人们在为各自的理想和荣誉奋战,而大多数平民却抱着这样简单的想法。
  未免话题陷入沉重,林恩转语道:“可惜之前并不知晓,否则我一定会从美国给你和你的家人各带礼物回来,那里的东西……跟欧洲的不太一样。”
  “谢谢您的好意。”姑娘客气地回答说。
  “那么……除了挪威,你还去过其他国家吗?”林恩问。
  姑娘答道:“荷兰、比利时还有德国。”
  这些都是从丹麦出发几个小时就能抵达的国家。
  “若是有朝一日我们能够享受真正的阳光,你是愿意在丹麦居住,还是在德国定居?”林恩很自然地提起今后的生活,以几十年后的观念,只差问问是否介意跟公婆同住了。
  姑娘想了想,回答:“如果能在丹麦居住是最好了。不一定要是哥本哈根那样的大城市,在乡间也不错吧!”
  这些回答都很自然,林恩满意地想着。
  “听他们说……你是个很有远见的人,能够准确预料事务的走向,那你能说说我们未来的生活吗?”姑娘第一次向林恩提出问题。
  未来的科技虽是日新月异,但除了电子计算机和网络,其他事物在这个时代都有了基础或雏形。林恩想了想:“我们未来的生活应该是平静、自由、物质充沛的,有尊严的。”
  “好抽象啊!”姑娘娇嗔道。
  林恩笑了:“未来的飞机一定能飞得更高更远,汽车火车也能跑得更快,啊,对了,也许人类还能离开地球!”
  “离开地球去哪里?”姑娘对这话题很感兴趣。
  对于任何人,林恩绝口不提自己的真正身份,元首不例外,美女当然也不例外。他扯道:“太空啊、月球啊,没准几百年之后,我们还能去火星甚至更远的星球,未来……只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你知道的东西真多。”姑娘柔柔的称赞说。
  “不是知道得多,而是想象力足够丰富。”林恩笑着辩道。
  后面半圈,两人话了些家常,只是对于哥本哈根,对于丹麦,林恩所知主要是靠林恩·加尔戈的那本日记,以至于姑娘所说的许多细节内容,他只能模棱两可地应和着。只恨穿越时为何没有获得这副躯体本来的记忆,那样自己也不必苦学德语,更不需要在自己的准新娘面前不断地打哈哈。
  接下来的几天,准新郎并没有将精力扑在婚礼的准备上,其实这些他也完全不必操心,帝国大本营指派了勤务军官专门负责这事。倒是在元首的授意下,林恩这“大本营首席战略参谋官”在抵达基地的第二天就正式走马上任了。新办公室和元首办公室只有几步之遥,而元首交办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审核修订由战略参谋部提交过来的“春雷计划”。
  对于这个旨在让第三帝国重获新生的计划,林恩在战略参谋部任职时大致听说了一些,只是当时整个“避难所”基地一片消沉,“雅利安方舟计划”大体执行完成之后,又接连受到“叛逃事件”和盟国首脑会议的影响,这一宏大的计划便也悄然搁置下来。想必是自己远赴美国、元首熬过病症重新苏醒之后,它才重新列入帝国高层的实际议事日程。
  翻开排序工整的计划文本,林恩一行行往下看,却没有当初接触“雅利安方舟计划”时的那种震惊和感叹。也不知是参谋军官们缺乏足够的想象力,还是对未来的时局发展感到困惑和迷茫,这份计划基本上是“雅利安方舟计划”的延续和细化。高尖端武器的研发和美苏战争的爆发仍为两大关键要素,前者已经可以确定为圆盘飞行器和原子弹两个项目,后者却仍是一种被动的静待。在这份计划中,重返欧陆所能够依赖的武装力量也很有限,除了基地的近卫军部队、前往西班牙和南美暂避的零散武装,主要还是靠旧国防军、党卫军以及德国民众的响应支持,而经济、工业规划显然不是参谋军官们所长的,这方面几乎是一片混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