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225

  埃仁·伯努利连连摇头,当他再去看旁边的同伴时,表情明显有愧疚之意,而这些绅士的脸色看起来也是带有怒意的。很显然,这一次的投资他们也都各自出了一份。
  移步走出一些距离,林恩小声问黛娜:“你刚刚是怎么知道那家伙是在法国航空业界投资?”
  黛娜柔柔地笑着:“上周打桥牌的时候听帕特男爵说的呀!”
  林恩这才恍然大悟,在正式的生意场合人们并不携带女伴,自己最近操劳凯撒防务的事情费了不少精力,不在住处时只好将黛娜托付给同伴们照顾。寒冬时节,她和安德里夫妇、考特兰德夫人还有帕特男爵最平常的活动就是呆在暖和的室内打桥牌,输赢最多也就是几十瑞郎。
  “嘿,这种信息那家伙也不知会我一声。”
  “他们都说法国的航空工业很烂,占领期间基本没派上什么用场,所以现在谁去投资谁就是大笨蛋。刚刚觉得伯努利的口气实在太可恶了,让他难堪一次,下回再碰到我们准保老老实实的!”
  一贯温文尔雅的黛娜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并果断付诸行动,这确实让林恩很是意外,他笑着对娇妻竖起大拇指。在这一刻,黛娜的形象前所未有的聪慧贤能。
  不过话这么一说,林恩倒觉得帕特和安德里他们对法国航空业的判断未免有失公允,第三帝国占领法国期间,对法国工业的整合和利用效果差强人意,而这也是为后人所诟病的战略失误之一。公平的说,1940年的法国之所以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崩溃,主要是当权者的软弱、昏庸和极端保守所致。即便不算数量有限的英国远征军,法国陆空军的总体实力那时候仍略强于德国军队,他们最好的战斗机并不比BF-109逊色,他们的新式坦克在质量和数量上均胜过德军装甲兵团,这都仰仗于一战时期并未受到重创、和平时期仍在不断发展的法国工业。1940年夏天,德国军队以闪电之势占领了法国北部和整个西海岸,法国的军事工业基本完整地落在了德国人手中,若以1+1的数学方式计算,德国的工业资源是远远超过英国、苏联的。然而德国高层的盲目自信,德军在占领区实施的高压统治,法国工人的消极反抗以及地下抵抗组织的破坏,法国工业在1940至1944年间效率是极端低下的,但这注定只是一个假象。作为后世之人,林恩深知法国在战后的工业成就,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研制除了核弹,制造出了自己的核动力航空母舰,还研发了技术一流的主战坦克、战斗机和直升机。
  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林恩忽然意识到自己刚才很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契机。马塞尔·布洛赫冷傲、清高且不善言辞,这些恰恰是一个钻研技术、注重实际之人的正常表现,自己不应该光凭主观印象否定他的价值。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的转折点上,机会是稍纵即逝的。
  激情昂扬的乐曲声响起,化妆舞会的第一个高潮到来了。整个大厅变成了舞场,除了少数宾客,人们都将手中的酒杯交给侍者,放下谈话间的心思算计,置身于传统的大型圆舞之中。人们皆以传统的礼节——男士曲臂弯腰、女士曳裙下蹲,向自己的舞伴致意。
  以往是在电视上看过美妙的华尔兹舞曲,林恩当年的简单交谊舞学习并不能帮上忙,经过两个多月的练习磨合仍是笨拙的丑小鸭一只。至于黛娜,她在舞蹈方面本来就有专业技巧,常规的圆舞曲对她来说压根是手到擒来,娇艳迷人的容貌和高挑修长的身姿使得她在这种场合活脱脱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我想我也许应该和刚才那位法国设计师兼企业家好好谈谈,如果大家都不看好法国航空业,我们反而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够得较为丰厚的产业。”
  在圆舞曲中,人们若想要和舞伴交谈,只需要以不影响旁人的音量说话即可,而这是林恩第一次就业务上的问题与黛娜进行交流。
  刚刚虽然还以优雅的姿态狠狠嘲弄了埃仁·伯努利,黛娜这会儿却没有反对林恩,她微笑着说:“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
  林恩笑着点点头。
  曲调变换的时候,全场宾客顺着自然的方向交换了舞伴。林恩接下来对上的是个丰腴的中年贵妇,她拥有一对呼之欲出的胸器,脸颊艳红地看着年轻英俊的“龙骑兵军官”,伴着舞姿不断抛开性感的媚眼。对于这样的矫揉姿态,林恩觉得有些肉麻恶心,又不好当众表现出来,只好装作深沉思考,刻板麻木地摆动肢体,艰难地熬过了这一小段。到了乐曲的节奏点上,他迫不及待地转身换了舞伴。在这个阶段,经验丰富的男士能够巧妙利用舞姿将自己转到心仪的对象跟前——但也不是每次都能够成功。当舞曲重新进入节奏,林恩别无选择地对上了一位年纪稍大的妇人。她虽然头发斑白,脸庞也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但动作还算轻盈,舞姿也较为优雅,佩戴着珍珠项链的贫弱前胸更不至于像刚才那位“刺眼”。跳顺了,林恩心态也放松了一些,临时舞伴优雅端庄的神态也让他感觉舒心,面色渐渐缓和,对上舞点还主动微笑着向对方示意。第三次改换舞伴,黛娜仍是附近男士们最炙手可热的目标,而且距离有些远,林恩无奈地放弃了原本的企图,转身之时,他瞟见了马塞尔·布洛赫的夫人,那个身材削瘦、笑容很有亲和力的女士,仅以外观判断,她的年龄可能就四十出头。
  林恩有意朝那边转,头一次还差了好几步,再一次转换舞伴时,他凑准空挡插了过去,正正对上了布洛赫夫人。
第125章
第三类合作
  “夫人也是法国人么?”伴随着舞步靠近对方时,林恩微笑着用英语问说。
  布洛赫夫人看起来属于那种瘦却不失端庄祥和之色的气质女性,她脸上的神情也要比马塞尔·布洛赫从容友善得多。
  “是的,我出生在法国马赛。”
  夫人的英语不敢说流利,但至少能让林恩这种语言水准辨听内容。
  “噢……马赛,那一定是个美丽迷人的地方,真希望有机会去一次。”林恩笑着用这种自己其实并不太喜欢的方式套近乎。
  也不知是天生如此还是长期营养不良,布洛赫的手脚显得过分纤细,让人担心稍稍激烈的动作就能导致骨折,然而她的舞姿标准滑溜,一点都不会有生涩硬板之感。
  两人伴随舞步再度靠近时,夫人用英语问:“克纳茨基先生是纯正的挪威人?”
  “不,我的家庭比较复杂,近三代几经迁徙,所以我会说好几种语言,但没有哪一种是能说得好的,我甚至还能说中国的汉语呢!”林恩狡猾地带出最后一句。
  “喔?那克纳茨基先生在语言方面的涉猎还真是广泛啊!”布洛赫夫人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到了这里,而不是刨根问底地询问林恩的家族到底有多么复杂。
  伴随舞步后退时,林恩阳光灿烂地笑对布洛赫夫人,以表示对这种称赞的积极回应。等到重新靠近,他说:“我热爱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比如法兰西,我特别向往这个国家的美食以及生活的节奏和情调。有朝一日我决定退休了,一定会带上家人在法国旅居一段时间,然后是西班牙、意大利、埃及等等。”
  夫人带着倾慕的神情说道:“先生真是个色彩缤纷的人。”
  “色彩缤纷?哈,我喜欢这个形容。”林恩愉快地回应说,借着融洽的谈话气氛,他进一步问道:“看得出来,布洛赫先生心情有些忧郁,是因为工厂资金方面的缘故吧!”
  说到这个话题,布洛赫夫人的表情果然黯淡下来,但她仍保持最低限度的笑容:“希望您不要介意他刚才的奇怪态度……他对说德语的人怀有强烈的反感,而且只愿意相信法国人。”
  林恩很宽容地说:“我完全能够理解!”
  圆舞曲转节,跳舞的男士女士们再次轮换舞伴,林恩也不顾脚下的节奏错乱,灵巧地越过旁边的男士,再次落定时仍对着布洛赫夫人——在上百人参加的传统圆舞中,这也是热烈追求某位女士的男士表达钦慕的一种常见方式,并不会扰乱节奏或引起旁人的不快,除非有两人很激烈地争夺一位舞伴且直到最后关头都不愿相让。
  对于林恩的追随,布洛赫夫人略有些诧异,但绝没有任何抵触,而是礼貌地微微一笑,继续踩着节奏翩然起舞。
  靠近之时,林恩道:“说实话,我对布洛赫先生这种执着而专一的设计师和企业家还是颇为敬仰的,虽然我们的凯撒防务公司目前并没有涉足航空业务,但我个人对航空领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作为一个家庭成分复杂的非典型挪威人,我倒是希望能够和布洛赫先生做一番深入的谈话,也许我们一会儿能够坐在一起喝上一杯。”
  布洛赫夫人答说:“我也不确定这位固执的设计师是否乐意,但……我会将克纳茨基先生的好意转达到的。”
  就单纯的投资而言,前景良好的法国航空业是不错的目标,然而林恩他们现在所作的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投资,宝贵的资金可等不起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够见效的项目。抱着新的算盘,他试探性地问说:“布洛赫先生有没有考虑过到其他条件更为合适的国家去建立飞机工厂,比如说挪威?”
  夫人对此并没有惊讶之意,她从容平和地回答说:“这不太可能,因为他是个思想保守的法国人,不希望在法国以外的任何国家生活,作为一名飞机设计师和曾经的航空企业家,他甚至不愿意坐飞机。”
  这让林恩想起那个不会游泳却能够训练队员勇夺冠军的游泳教练,同行之中绝对的另类。
  “布洛赫先生不愿意去国外没关系,现在的工厂模式多种多样,我们完全可以在法国设立总公司,然后将部分工厂设在欧洲的任何一个地方。”
  夫人答说:“这些实际运作的事务我不太懂,事实上,我同样是个传统保守的家庭妇女。”
  林恩笑了,他一贯倾向于娶一个能够在家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而不是那种具有强烈事业心、整日忙碌且经常出入交际场合的女强人。现在看来,刚刚度过20岁生日的黛娜有着惊人的可塑性,她完全可以朝任何一个方向发展且能够做得很好。
  随着乐曲终了,第一曲圆舞收尾,男女舞者再次以传统的礼节向自己的舞伴致意,然后散场休息。林恩四下寻视,很惊讶的发现站在黛娜对面的居然是布洛赫先生,以他的身板和姿态居然能够站到这个好位置,想必不是周围的男士们都变成真正温文儒雅的绅士,而是因为黛娜利用纯熟的舞蹈技巧主动对上这位对女士没有那么重戒心和敌意的法国航空设计师。
  散场之时,男士女士们并不是一哄而散,有许多人仍留在原地相熟或刚刚结识的共舞之人交谈,也有相互寻到原配挽手走向大厅外围休息的,而大厅中央的位置差不多要过上十来分钟才会有第二曲圆舞,有充沛体力参加的也会相应少一些。林恩和布洛赫夫人,黛娜和布洛赫先生,两对临时组合正好一边说话一边走向彼此,聚拢到一起时,林恩和布洛赫先生不约而同地提议“一起去喝一杯”。
  破了最初的僵局,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多了。借着醇美的法国香槟酒,两位夫人愉快地聊着,相差二十多岁的年龄并没有阻碍她们在女性共同话题方面的交流,林恩和马塞尔·布洛赫则用相对蹩脚的英语聊着。两个男人不论长相、身材、年龄、阅历还是专业都归于截然不同的类型,然而凭着超前数十年的理念思维,林恩对航空业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最基本的了解,他对此不是和盘托出,而是利用某些片段部分让对方产生“醍醐灌顶”之感,从而让谈话变成有价值的共同语言——在战斗机的发展前景方面,德国战败前成功研发装备的喷气式战斗机已经引领了全新的喷气潮流,马塞尔·布洛赫对于喷气技术的引入是迫切而又无奈的,德国、英国和美国战争期间都有各自的喷气飞机出产,唯独法国受到战败的束缚远远落在了后头,何况被德国人关了五年集中营的布洛赫过去的积累都被占领者搜刮一空,现在几乎是了然一身,想要重振雄风就得过资金这一关。
  作为来自挪威的投资者,林恩对布洛赫透露说自己有办法搞到德国人的喷气飞机资料,他现在也有一定的资金可以用于投资,而且个人理想和布洛赫相当“一致”,那就是在创立自己事业的同时让祖国受益。布洛赫希望法国的航空工业能够回到世界领先地位,“克纳茨基”希望挪威的军事航空能够不再受制外人,这两者能够通过别样的合作方式实现共赢——林恩的建议是成立一家联合企业,设计、试验以及一部分制造组装放在法国,辅助设计和主要的制造、组装流水线放在挪威,至于这家联合企业的总部,鉴于瑞士的永久中立地位以及武装中立的明智策略,遭到战争侵袭的可能性是欧洲各国之中最小的,因而林恩强烈建议将它设在瑞士某个风景如画的城市,日内瓦或者苏黎世是最佳选择。
  对于这样的合作方式,马塞尔·布洛赫并不反对,只是他明显对林恩所提及的德国技术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更感兴趣。林恩适时地露说,自己获知厄利孔-匹菲尔公司正在火控雷达和新型机炮方面加大研究,自己很希望能够与之开展合作,他愈发觉得林恩是个目光敏锐、很有合作价值的伙伴。
  面对面的初步交流确定了合作的意向和可行性,双方都自觉获益颇多。盛大的化妆舞会仍在继续,林恩的暂缺无人问津,倒是黛娜时不时受到男士们的热情邀请。对于以往相识且在林恩认为没有合作价值的,黛娜一概予以婉言拒绝,对于陌生的,她有的同样选择婉言谢绝,有的又欣然应允。一整晚下来也跳了七八支舞,体力之充沛让林恩感到赞叹,更出乎他意料的是,黛娜这并非单纯享受跳舞乐趣,而是利用这些机会向殷勤的男士们提了问题,简短的交谈虽然只能了解一些很粗略的信息,经过分析判断,她将其中两位介绍给了林恩认识。相谈之下,林恩得知他们在金属加工或军工制造方面是有一定优势的,虽然这样的场合下还不至于谈及明确的合作,但结识之后也就有了进一步往来乃至进入实质对话的机会。
第126章
相对地位
  1946年的公历新年到来之前,瑞士凯撒防务公司从西班牙引进的栓式步枪及7.92毫米口径子弹生产线顺利就位。按照流水线的设计,其满负荷产量是每月2000支步枪和80万发子弹,对于一支结构和兵员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常规军队,例如西班牙陆军,即便维持一半的产量也能够满足其非战时状态下的基本需求。顺利通过瑞士官方的核查审验后,凯撒防务正式投入运营,并开始履行它与西班牙国防部签署的供货合同。一个新成立的军工企业能够获得这样的官方订单本该是令人瞩目的,然而在瑞士工业界,甚至在巴塞尔,凯撒防务就像是个中了火锅奖的打工者,并没有引起任何的轰动。瑞士国内的报刊只在工业新闻版块给了极其简略的报道,盟国方面似乎也没有派遣情报人员前来探察情况。追根究底,人们通过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意识到传统手动步枪已经不再适应战场需求了,从事枪械研发制造的军火公司纷纷将精力投向半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几乎没人认为一家刚开业的、主营传统步枪及弹药的军火公司能够掀起大风浪。
  在厄利孔-匹菲尔的合作和凯撒防务的成立上,林恩他们总共投入了800多万英镑的资金,仅占了此次行动战略经费的五分之一不到。在基地参谋部及宪兵部特派员的参与监督下,由考特兰德和狄克菲尔德负责操作,按照原定计划将余下资金的一半转入到已经预先在挪威、瑞典和芬兰设立的多个银行账户。在这之后,狄克菲尔德仍留在瑞士负责联络和资金账户操作,其余人员在新年过后即踏上了北上的旅程——他们乘飞机进入法国,在法国南部逗留了一个星期,由林恩和考特兰德出面与马塞尔·布洛赫签订了合作组建联合飞机工厂的合约,首笔出资仅需20万英镑,就获得了这家联合飞机工厂百分之四十的股权以及技术共享资格。紧接着,一行人飞往法国北部,在巴黎及周边的重工业区域转了一圈。
  在战争期间,法兰西的浪漫之都在1940年和1944年两度因为不设防而免于战火摧残,战后仅仅半年,它便基本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和生机。在巴黎,随行的三位夫人以极高的热情展开了一场大采购,少部分是为自己而购置,多数是为了憋在“避难所”基地有钱也没处使的朋友们代购,但即便如此,她们的花费加起来也不超过3000英镑。相比之下,男士们的出手就要“阔绰”许多,他们以26万英镑的总价收购了一家专营中小型游艇的造船厂和一家濒临破产的采矿公司,并分别对他们注资60万英镑和80万英镑,使得它们一夜之间从业界的独木舟变成了动力十足的快船。完成交易和必要的注册手续后,造船厂既不购买新设备、竞争大订单,也不扩充规模、招募员工,仍以原班人马缓慢建造销售情况并不太好的80吨级私人游艇,却派了两组人马,一组前往挪威考察勘测,准备在北方的纳尔维克建立造船分厂,一组前往荷兰,洽购建造快艇所需要的新型船壳生产线和柴油发动机生产线。采矿公司最鼎盛时期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共有三处煤铁矿的开采权,如今只在阿尔萨斯拥有一处矿石几近枯竭的煤矿,获得注资的公司并没有将它抛售,而是将业务转向寒冷的北欧——先是在法国公开招募了一批熟悉挪威、瑞典或干脆是这些国家移民的业务员,将他们派往北欧勘测指定区域,力争收购矿藏储量较为理想的矿场开采权。
  随后在比利时和荷兰,林恩一行继续使用他们的合法假身份收购不怎么起眼却涵盖传统工业领域的企业,主营桥梁和码头建设工程的比利时“福莱特”工程公司、生产车辆轮胎的“莫尔”机械制造公司先后成为他们的战利品。这些公司自身的规模并不大,但成立的时间至少在20年以上,在德国占领期间都被占领军无偿征用,机械的损耗、遗失和技术的停滞使得它们在战争结束后缺乏原有的竞争力,购置更新设备又需要较大的投入,原先的经营者难以为继才将它们抛售。以纯粹的投资眼光,这些工厂并没有太大的现实价值,林恩他们的做法也和先前在法国时如出一辙:注资、开拓北方市场然后名正言顺地采购新设备。
  火红的晚霞映照着大海和沙滩,在鹿特丹——1940年屈服于德军轰炸的荷兰城市,林恩一行人租下一间临海的私人别墅,升起温暖的炉火,打开甘醇的美酒,摆上夫人们亲手烹制的佳肴,气氛自然而然地热烈起来。
  “大开眼界!真是大开眼界!来,加尔戈将军,我单独敬您一杯!”
  基地参谋部派来的鲁道夫·多特曼上校单手举起斟有大半杯红酒的高脚杯,满面红光地大声说话。平日里,他们要么畏手畏脚地呆在酒店,要么夹起尾巴、捋直舌头装成挪威人、法国人或是西班牙人。经过这么一连串紧凑、大胆而费神的出击,他们终于可以坐下来为自己的阶段性成果好好庆祝一番了,再保守的人或也会选择放松心情、愉快享受。
  林恩应声而起,二话不说地和多特曼上校各自干掉杯中的酒,然后拎起酒瓶又给自己倒了半杯,将其高举起说道:“办法,是大家一起思索的;风险,是大家一起承担的;困难,是大家一起克服的;成就,所有的成就,也应该归由大家所得。来!我提议,让我们为共同的事业,也为我们共同的成就,干杯!”
  一贯机警冷静的安德里,耿直坦诚的考特兰德,干练圆滑的阿尔弗雷德·斯查尔,谨慎敬业的托尔德·泽纳曼,基地宪兵部派来参加此次行动的汉斯·沃布上校及其副手霍尔曼·朗特上尉,刚刚喝过大半杯的多特曼和他的副手乔安纳斯·赫尔巴克中尉,都站起身来共举酒杯:“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
  又是一饮而尽的干杯,酒精的刺激让林恩觉得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完全的活跃状态,脸庞也微微发热。坐下之后,他用不骄不躁的口吻说:“伙计们,我们这一趟算是在敌人眼皮底下半公开的活动,到目前为止运作还是非常顺利的。很不错,真的很不错,比我设想中的情况要好得多。等回到了北欧,接应的人员多一些,我们所冒的风险也会小一些,不过我建议不论大事小事、主线细节,大伙儿还是尽量谨慎从事,等到帝国重回世界舞台的那一天,我们再纵情骄狂也不迟!”
  “说的没错!”考特兰德满脸通红地举手仰头,“我们的指挥官说的没错!如今敌人在巅峰、我们在谷底,越是这样的逆境,越是能够体现日耳曼人的顽强坚韧!伙计们,让我们齐心一致,为了帝国长远的未来,为了我们不屈的意志,追随我们的指挥官林恩·加尔戈将军,把这次行动变成一次伟大的胜利!”
  考特兰德酒量不大,林恩知道,此时说这话已经有六七分醉意了。经过外出这近一百天时间的相处,他对自己是真心折服。尽管许多投资决策都还没有见到实际效果,但布局的铺陈足见眼光的灵活性和远见性,光是厄利孔-匹菲尔合作这一项,顺利的话将让帝国的喷气式战斗机在雷达装备和近战武器方面至少保持均势,而在法国、比利时、荷兰的投资项目真正运作起来,将为帝国在北欧的经济工业战略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我林恩首先是帝国的忠诚战士,然后是诸位的近卫军同僚、军事参谋官,在这之后才是元首委任的行动指挥官,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将帝国的利益放在绝对的第一位。”
  林恩一边说着,一边冷静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在座众人中,安德里是现实利益派,他可以不受信仰和意志的约束,现阶段是可靠的合作者,但想要让他倒过来成为自己的追随者,林恩必须在自身地位上更进一步并且拿出更诱人的利益来。基地参谋官多特曼是个标准的国防军军官,行事较为客观公正,即便偶尔有怨言也是对事不对人,这样的军官往往只效忠自己宣誓的对象。泽纳曼出身国防军,战争中期才应召加入了党卫军,性格方面和多特曼较为相似,所不同的是,他私人感情上对林恩有更多的尊敬和信赖,只要在不抵触帝国利益的情况下,是个值得托付之人,但眼光、大局观有限,综合能力比起安德里、斯查尔还是差了一些。斯查尔是个典型的情报官,处事低调、谨慎、世故,很难从他的言语和表现中揣摩出他的真实想法,且资历较老,对安德里属于下级对上级的服从,而不是对其个人的想法言听计从。
  “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帝国和元首的忠诚战士,是日耳曼坚毅品格的传承者!”
  宪兵军官托尔德·泽纳曼这话听起来是在应和林恩的前语,但他第一句话就自行增添了“元首”一词,显然是在提醒众人,帝国和元首是命运连成一体的。
  林恩一下子就听出了话中之话,泽纳曼和多特曼虽然是后行一批,加入行动也只是晚了一个多星期。相比于多特曼的正态,泽纳曼俨然是带着质疑眼光来监督众人的。不论是林恩的提议还是其他人的意见,他的直接反应往往就是那句听得已经让人很厌烦的“为什么”,这不是旁观者的好奇,而是刨根究底的质问,每一笔资金的动向他非得清楚了解,而且要亲眼看到考特兰德和狄克菲尔德的操作单据,甚至要跟去银行全程观看才肯放心。这样做自然给林恩他们行事增加了不少累赘,有时候也是破坏心情、让人烦躁的一大诱因。对于这位受元首差遣来的特派员,林恩、安德里和考特兰德非常坚定地站在统一战线,而他们私自抽取一部分资金作为特别用途的做法也成功瞒过了泽纳曼,这更加证明了他只是一个对经济金融业务不懂装懂的“刺头”。
  “说得好,我们都是日耳曼坚毅品格的传承者!这句话值得铭刻在心!”林恩起身并向泽纳曼举杯,“所以这一杯我必须单独敬上校!”
  磨叽归磨叽,泽纳曼和绝大多数德意志军人一样,把自尊和荣誉看得很重,面子问题亦从不轻视。既然林恩是“敬”,他无可拒绝地站起来,斯查尔相机行事地往他杯子添了一些红酒,使之和林恩的酒杯处于相同水平。
  两人各自饮尽杯中酒,林恩干脆利落,泽纳曼稍稍有些迟缓。
  喝完这杯酒,宪兵军官有些幽怨地看着林恩,看着他气定神闲地坐在对面。酒量并不能决定一切,但有时候它能够成为比语言更为犀利的攻击武器——席间对泽纳曼的问题或是话语感到厌恶时,林恩就会借华丽的言辞向对方敬酒,一句话一杯,一句话一杯,即便没有旁人相助也能够将对方干趴下。久而久之,同僚们也对泽纳曼的“为什么”异常厌烦,于是席间一群人接连敬酒或是频繁举杯倡议共饮。泽纳曼要么借口中途离席,要么直接被放倒,接下来就是众人畅所欲言的时间了。
  “从荷兰出发北行,中途是要经过丹麦的,加尔戈将军和夫人都是在丹麦出生的吧!”考特兰德假装不经意的说起,其实他和安德里之前就知道并赞同林恩顺路带黛娜去一趟哥本哈根,毕竟有关黛娜家人的档案已经无从寻找了,这次难得出行,也好看看她的家人是否安在,即便不能长久团圆,至少可以适当给他们一些经济上的帮助,同时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亲人仍在这个世界上安好地活着。
  “是啊,我和黛娜都是在哥本哈根出生的。她是城里人,自小条件比较优越,音律舞蹈样样精通。我是乡下人,从小崇尚军事,所以后来参加了党卫军,从军队的最底层干起。”林恩不急不缓地说着,眼睛直往泽纳曼那边瞟。他知道,如今能够阻止自己成行的就只有两位基地特派员,多特曼上校应该不会那么冷面无情,所以唯一头疼的就是这个宪兵军官了。
  泽纳曼没有说话,而是木然地坐在那里打着酒嗝。
  多特曼上校大概听出了两者一应一答的潜台词,他很识趣地说:“这样的经历才算是真正的传奇吧!像我们这些人,有的虽说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前一次只是普通士兵,后一次即便赶上了,也没能发挥大作用,真是惭愧啊!加尔戈将军,既然这次有机会,干脆上夫人一同回哥本哈根去转转,也好挑些当地特产带回去送给元首和元首夫人。”
  林恩笑而不答,等着宪兵军官发表意见。
  多特曼作为特派员主动提议,泽纳曼若是照顾情面本来就不好多说,何况他还巧妙地带上了元首及夫人。听到这话,打酒嗝的家伙果然抬起头来,他径直看向林恩,见林恩也在望自己,伸了伸头,开口道:“安德里上校,丹麦目前的安全状况怎么样?我们在丹麦能安排何种程度的接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