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225

  类似的感慨,布拉兹当年在东线的时候可能已经不止一次地抒发过。理性评价,美国的大量援助对苏军的反攻虽有很大的帮助,但最关键还是靠他们自己的坚韧执着,换了让同等数量的法国军队来打这场仗,第三帝国恐怕早就征服欧洲、迈向世界了。这位性格耿直、为人低调的指挥官扭头望向西面,沿着峡湾东侧包抄的陆兵部队在几乎没有遭到抵抗的情况下顺利推进到了峡湾口,除留守防御支撑点的士兵,余下的部队已经凝成两个拳头转过来支援中部战场了。用不了多长时间,那些更擅长正面作战的陆兵部队就该抵达此地投入战斗了。
  “您说……今晚苏军会不会再派遣更多的飞机前来?”
  “哦嗬,您在替空兵指挥官们操心?”林恩打趣地说。
  布拉兹没有像往常那样爽朗笑对,而是带着一种难以形容的忧虑。要知道在突袭拉斯阿莫斯的战斗中,他的部队和林恩都曾长时间处于极度危险的边缘,一个小小的意外就可能让他们全军覆没,但即便那样他也保持着钢铁一样的坚毅。
  林恩离开山岩走到低处,给自己掏了根烟,亦递了一根给布拉兹。
  “您是在担心我们过早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下吧!”
  “此战尚可,若有下次、下下次,尤其是要面对真正强大的敌方舰队和登陆部队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忧虑之外,布拉兹的话语中竟掺杂着恐惧,但这恐怕不是出于他个人安危的考虑,而是对他身处基地内的家人,尤其是那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而言。
  “别无他法,只能尽力避免再战——利用东西方阵营的矛盾和猜疑,利用舆论导向,利用挪威官方的态度。”说到这里,林恩停住了,他用打火机点了烟,轻皱着眉头接连吸了两口,吐词道:“剑走偏锋,险中求生。”
  布拉兹默默点烟,尔后叹道:“事到如今也只有如此了!”
  出于安抚,林恩低声说:“其实也不必太过担心,要知道我们手里现在掌握着两件敌人非常惧怕的武器——无法击落的高空飞行器和威力空前的原子弹,不是么?”
  “原子弹?”布拉兹当即带着吃惊的表情看林恩,制造原子弹的专家和技术资料虽然是他们共同抢夺并押送归来的,但这终究是一个耗费巨大的工程,帝国方面竭力从各个渠道密集搜集以铀矿石为主的各种原料,就目前的进度来看,两年内能否完成还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掌握着原子弹的研制技术,敌人怎么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把它制造出来?”林恩反问。
  “他们确实难以判断,但……我们怎么才能让他们相信我们拥有了?”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林恩转头望向基地所在的那个方向,此时那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能源都投入到浓缩铀项目,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全力以赴的程度,两座新的浓缩铀工厂也在南美秘密建立起来,但形势的发展如此之快,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很少很少了。所幸的是,林恩兼具天才射手、一流特战指挥官、蹩脚间谍多个角色之外,还是一个拥有超时代眼光和知识的战略规划者,原子弹固然是初级核武器的标准形态,如今人类刚刚迈入核门槛的时代,对核爆炸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也就给了林恩以假乱真的机会。
第179章
约柜陷阱
  孩提时代的印象中,正面一方的援军出场总是要伴随慷慨激昂的乐曲声、急促的马蹄声亦或声势浩荡的呐喊,长大后觉得这仅仅是艺术渲染,直到有一天站在了战场上,林恩才意识到援军抵达在心理上产生的鼓舞效果相当于一首澎湃进行曲的多倍放大,逆境中尤为如此。在北欧的冰原中,精锐的夜战部队久攻苏军营地不下,内心的焦躁情绪随时间的流逝而滋生,忽见一支以步兵为主并获得坦克掩护的部队从西面杀出,势不可挡地攻占了那片由苏军步兵据险而守的山岩区域,林恩恨不得大喝一声“好”。
  就单兵素质和战斗力而言,前身为“吸血鬼”突击队的帝国近卫军夜战营显然更为出色,实战也一再证明,他们是夜间越界突袭、野外伏击、城市巷战的好手,而德国的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的长处在于他们对常规作战的投入。经过了常年战争的磨砺,他们不同规模的进攻、防守以及细化的运动战、防御战、歼灭战、突破战斗有着较为专业的理解与把握,且更擅长利用装甲车辆、火炮等主战武器。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绝地反击中,陆兵部队投入的人数更多,对于伤亡损失的忧虑也相应小于夜战部队——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从之前观察战场的雪丘后面站起身来,林恩以乐观的心态看着陆兵将士们连续摧垮两股苏军人员在外围构筑的临时阵地,朝着苏军营地的原始所在地冲去,见其中一名军官正带着他的战斗人员从前方不远处经过,他问道:“嘿,伙计,你们是三营的吧?是哪个连的?”
  “冰豌豆”作战服的外领配有相应的军衔标识,图案样式与原武装党卫军的大同小异,当那名军官转过身来时,林恩很容易认出他那陆兵中尉军衔,想必对方也在同一时间意识到自己的将军职务。
  这人毕恭毕敬地上前回答道:“我们是三营一连的,一连二排,长官!有何指示?”
  作为大本营战略参谋官,林恩只有决策建议权而没有实际指挥权,作为临时的夜战部队长官,他的权限也仅在夜战营三个步战连、一个装甲连以及营直属炮兵连有效,正常情况下不得越界指挥其他部队,所以这里“指示”谈不上,他继而问道:“你们连有一位舒泽少尉对吧!”
  那名军官连忙答道:“是的,长官,他作为三排的副官随部队留守峡湾东岸,以防苏联人越过峡湾反向撤离。需要帮您联络他吗?”
  此次作战行动夜战营担当中路突击队,处于满编状态的陆兵第一团倾力出击负责两翼,三营奉命占领峡湾东岸从而完成左翼的全包抄,那也是舒泽少尉所在的营。这位林恩初抵基地进入军校学习时的室友刚开始时总是对他冷嘲热讽,快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嘲笑者仍是少尉军衔,被嘲笑的“莽夫”却平步青云的迈入高层行列。尽管如此,林恩此时无反讽或炫耀的心理,只是想了解一下旧识的状况,如果有可能的话,做点以德报怨的事情,也算是对自己品性的一种修炼。
  “不,不用了,谢谢你!中尉!你们忙去吧,我也该走了!”
  道完这些并与对方相互敬礼,林恩转身对沃夫鲁姆和弗朗茨说:“最后十公里,我们加把劲,一口气走到底!”
  战事近战之顺,两人信心饱满、无有不从,而当他们这三人组成的纯机动指挥部抵达海岸时,那里的主要战斗已经先一步结束了。在陆兵第一团第三营的直接支援和潜艇部队的炮火策应下,夜战营主力一鼓作气攻下了苏军近岸处的宿营地和物资储运地,击毙和俘获苏军官兵一百多人。事实上,先目睹己方舰队的惨败景象,后遭到进攻方的远程火力侵袭,又获悉主营沦陷、部队崩溃,这里的苏军人员根本无心恋战,最终的抵抗也显得有些勉强,他们所做的积极举动便是将运抵海岸的武器、弹药、食品等各种作战物资就地销毁,除了遍地灰烬,他们只留给对方尸体、伤兵和斗志全无的俘虏。
  望着硝烟四起的战场,望着满目狼藉的海面,林恩对手下们大发感慨:“战后的第一场战斗,我们打赢了,希望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一个撬动历史轨迹的支点。”
  一小时后,帝国近卫军官兵们经过校对的手表上显示读数为十点三刻,第三架也是当晚最后一架苏军远程侦察机被起飞拦截的Me262喷气战斗机击落。几乎同一时间,苏军登陆部队在挪威北部登陆区域所建立的14座营地不论坚守或遗弃,皆悉数被倾力投入进攻的帝国近卫军占领,主要战斗基本结束,只有最后两百多名苏军官兵在为通往东北方的突围之路而拼搏,然而宝贵的时机因为对方空降兵和快速滑雪部队构筑的层层阻击而消耗殆尽,封堵在他们前方的敌人越来越多,那些安装有先进夜视器材的坦克、装甲车更组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钢铁屏障。在集体突围无望的情况下,苏军指挥官做出了一个令战斗结束时间向后延迟了不少的决定:化整为零、分散突围。试图从正面穿过的战斗分队均在半个小时内遭到歼灭,部分绕路迂回者一半主动、一半被动地进入了北方的险山丛林区域。在这里他们遭到的不仅是对方空降兵小分队的狙杀,还有敌人夜战部队的可怕追猎和自然环境的考验,一多半人都在战斗和行进过程中损失掉了,但仍有人利用严寒和夜晚的条件隐藏起来。为此在午夜过后,进攻一方不得不调动超过两个连的兵力在那一带展开拉网式的搜索,直到临近天亮前,最后的搜查行动才宣告暂结。
  次日凌晨6时,天刚放亮,三架苏军侦察机在一整队拉尔-7型战斗机的保护下越过边境进入挪威北部领空,巧合的是,挪威军方的一架侦察机也在同一个早晨进入这片极寒的荒芜之地,呈现在飞行员们眼前的是极为奇异的景象:雪地里到处是错综复杂的印迹,却很少看到有明显的弹坑、碎块以及人员车辆残骸,仿佛这一夜的喧闹只是一场狂暴飓风所为。海面上漂浮着大块的油渍和碎片,很难藉此看出受难船只的数量、身份,找不到幸存者,也极少看到落水者的尸骸——只有在距离岸边较远的海面才能偶尔发现那么一两具。
  与苏联人的震撼相比,挪威侦察机落寞而胆怯的身影显露出这个国家在大国政治上的谨慎和恐惧,它匆匆掠过这片区域,把未发现地面人员踪迹和十数架苏军飞机越界活动的情形报告给了军队指挥部,再由军队高层呈报政府首脑和国王。顾忌到情况的特殊性,挪威高层决定采取较为稳妥的外交手段,一方面与苏联展开直接对话,要求他们解释这一举动并停止侵犯挪威王国独立主权的一切行为,另一方面,挪威政府亦秘密召集了美国和英国驻奥斯陆大使,希望以外交斡旋为主、军事压力为辅的方式解决这场让人感到莫名的矛盾冲突。然而与此前苏军派出舰队进入挪威海域进而实施登陆的事态发展如出一辙,这一消息走漏的速度超出了挪威官方的控制,中午之前,瑞典电台就对外公布了挪威军队一夜之间歼灭了苏军登陆部队这“振奋人心”的消息,而美国人一早从广播中听到的新闻则是苏联军队全面入侵挪威,结果在冰原中遭到了苏芬战争式的尖锐反击,导致登陆军队伤亡惨重,苏联人一怒之下竟大规模动用化学武器,造成大面积的污染以及局势恶化。在英国,人们担心的是第二支更为庞大的苏联登陆船队已经从摩尔曼斯克起航的消息,而另一支航行在波罗的海的苏联船队也被指认为搭载了大量作战部队和武器装备,他们将仿照德军1940年占领挪威的路线在奥斯陆等港口强行登陆,从而获得一块至关重要的战略踏板。
  和以往不同的是,苏联政府终于放弃了一贯保持沉默的做法,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受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等人组成的最高决策团队委托,匆匆将美国、英国和挪威的驻莫斯科大使召集到一块,出人意料的承认了苏联派遣军队在挪威北部登陆的事实,并宣称这是针对第三帝国残余份子的特殊行动,绝没有干涉挪威内政、侵犯王国主权的敌意,并向三国大使通报了前夜发生的恶劣情况——46艘舰船、3架飞机以及2563名苏联海军官兵一夜之间失去了音讯,直至此时也仍没有一点儿消息,而昨晚苏联北部和西北部的无线电通讯全部受到严重的干扰。苏联方面完全有理由判断这是第三帝国残余人员主导的战争时间,苏联已经决定派遣更多军队登陆挪威,以期彻底消灭第三帝国残余人员对全世界的威胁——有理由认为他们正抓紧研发原子弹这一超级武器。为此,苏联诚挚邀请美英和挪威派遣军事观察员随同行动,通过俘获对方人员、缴获对方作战装备物资以及发掘他们的藏身之所,最终必然使得蒙蔽世人的真相大白天下。
  苏联政府煞费苦心的“表白”原本是高度机密的外交事件,但他们显然低估了第三帝国残余份子在挪威的部署,潜伏在挪威政府的内应很快通过挪威驻苏大使与本国的联络通道获悉这一情况,连同会面中美英大使的态度一并报告给了“避难所”基地的战略决策者们。此时基地上下还沉浸在全歼苏军登陆部队的喜悦当中,经过统计,苏军阵亡1933人,被俘474人,就单纯的数字计算应有156名苏军官兵失踪或逃跑,但考虑到潜艇突袭可能导致许多苏军海员来不及弃船就被残骸吞没,有一百多人处于控制之外是可以接受的,但天黑后仍应派遣搜查部队前往北部山林进行后续清理,并向东北部的险恶冰原派遣巡逻部队。此战除了击毙和俘获大量苏军人员,还缴获了一大批枪械装备,苏制迫击炮用途固然不大,可几辆遭到损伤的T-34/85修复后增加了后续战斗的战术灵活性,那些被俘获的苏军人员所穿戴的军服亦然。只是这些在林恩看来都是小细节、小算盘,在元首亲临的战略会议上,他提出了一个令大多数在场者感到十分震惊的建议,而这个建议一旦顺势实施,又将给动荡局势初现的世界带来更加强烈的冲击。为此,林恩将这一计划起名为“约柜”,其用意不言自明。
  1946年4月10日,帝国元首正式批准了“约柜计划”,并任命林恩为行动总指挥官,授权其调动基地武装力量和各种物资储备的能力,必要时可以先实施、后报告。
  有了元首的授权和基地总司令的支持,林恩开始大展拳脚。短短一周之内,“约柜”计划所需要的各种物资源源不断集聚起来,为了配合这一关键性的计划,就连在南美暂避的运输潜艇也被动员起来,它们用最快的速度从南美的秘密基地运来了最新一批经过提炼的浓缩铀以及成吨的烈性炸药。基地内,勤务人员从军械库里搬运出列为战略储备的鱼雷并进行战前的检修调整,各艘之前参加了海战的潜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保养维修,以期尽快获得理想的战斗状态。也就在这一天,从挪威方面传来的最新消息显示,尽管美英政府并不信任苏联人的解释,但在以武力相向之前,他们甘愿冒险一次,派遣军事观察员以及舰艇前往挪威北部海域参加苏联军队的第二次登陆行动。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位于苏联北部的摩尔曼斯克港和波罗的海南部的加里宁格勒(柯尼斯堡)成为两处最忙碌的港口,大量的苏联舰船在这里集结,大批作战部队以及作战装备登船待命,挪威政府亦临时向苏联和美英开放北部领空,只要天气允许,苏联飞机每天从临近机场起飞在挪威北部巡航,并且试探性地进行了一些看起来漫无目的的轰炸,从英国起飞的美英飞机也频频光临此地进行侦查拍照。军事行动的整备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各国的后院却热闹不已,外交会议上一再强调的保密根本无从实现,舆论攻势最为泛滥的美国甚至通过国会启用了无线电管制法案,并勒令各报刊不得肆意散播具有鼓动性、破坏性的消息,这在20世纪40年代还是行得通的,然而他们就算可以堵住美国媒体的口,也无法阻止位于其他国家的大功率电台播送具有爆炸性效应的新闻。诸如纳粹再现实为苏联阴谋、苏联增兵挪威意图西欧、美英舰队整装待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在明日、邪恶苏联大举入侵等等抨击苏联的报道在西方世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使得人们恐苏情绪愈发强烈,在英格兰、在美国东海岸乃至在盟军占领下的西德,各地陆续爆发了不同形式的游行,抗议苏联出兵挪威,西班牙媒体亦撰文宣称第三帝国残余人员在战争结束后便各自逃散,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残留武装集团,更不至于一口气干掉两团规模的苏联军队,在挪威北部所发生的一切不过是莫斯科方面自导自演、旨在合理吞并挪威领土的恶作剧。
  1946年4月24日,挪威北部海域,一支由六十余艘舰船组成的舰队浩浩荡荡驶向大半月之前的战场,这支舰队不仅凝聚了苏联北方舰队最强大的驱逐舰队,还有多艘猎潜舰、潜艇和扫雷艇随行,搭载作战人员的船只数量虽然不多,却多是吨位较大、航速较快的远洋船只。在特意选择的晴朗日子里,水上飞机和远程巡逻机始终在舰队周边盘旋,机组成员神情警惕地注视着海面,而在靠近目标区域时,他们遇上了另一支舰队,分别悬挂圣乔治海军旗和星条旗的两艘驱逐舰,而在雷达可以侦测到的范围内,还有一支规模颇大的美英联合舰队在远处静待,其阵容包括英国本土舰队旗舰“乔治五世”号、战列舰“约克公爵”号以及航空母舰“光辉”号、“胜利”号这些耀眼的舰名,而美国海军从驻扎在欧洲海域的舰队选派出新建成服役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莱特”号、“奥里斯坎尼”号和具有强大作战能力的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匹茨堡”号,这支联合舰队还拥有多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得到明确的作战指令,这支美英联合舰队有把握在几个小时内将对面的苏联舰队一艘不拉地送入海底。
  稍晚半天时间,从波罗的海方向驶来的第二支苏联舰队北上抵达挪威海域,尽管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拥有颇具传奇经历的“甘古特”号战列舰,但这艘能够提供对岸火力支援的战舰却没有参与此次远征,担当旗舰的是一艘在美英舰队跟前无足轻重的巡洋舰,另有一大把老掉牙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保护着在海上颠簸多日的运兵船准备投入接下来的登陆行动。
第180章
末日绝杀
  1946年4月24日,上午9时10分,挪威海东南部濒临巴伦支海域。
  在这片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海面上,一只孤零零的充气皮筏艇看似处于随波逐流状态。这艇上空无一人,附近亦没有其他形状的漂浮物,以至于偶尔从附近飞过的盟军飞机除了飞低一些进行观察外便不再有任何进一步的举动。没有人料想到,这艘简陋的皮筏艇上精心安置了开叉的金属天线,一根长长的软皮管导线更从艇底部入水一直延伸到了数十米深处。在那光线十分黯淡的深水区,一个模样奇特的人造怪物处于不动的悬浮状态,它主体看起来由四艘形态不完全相同的潜艇联结而成,最大的那艘居于中部并构成了这个水下怪兽的躯干,体形稍小的两艘置于左右两侧靠下位置,仿佛水下怪兽向前平举的臂膀,体形最小的那艘置于上方靠后,仿佛这个水下怪兽后仰的头颅,它们之间外壳直接接触并以金属管架进行了焊接加固,最大和最小那艘还有粗大的圆筒状物连接各自的出入舱口。在这个临时修建成的特殊水下航行器内,11名精挑细选出来的志愿者以一人身兼多职的状态在主艇内恪守岗位,它以往存储有各种生活物资的艇内空间以特定的方式堆积了各种各样的箱桶,外部无一例外地写有“剧烈爆炸物-轻放勿撞”标志。
  主艇中部指挥室,伴随着密码机发出“咯咯咯咯”的轻响,肩负特殊使命的潜艇操作人员旋即将注意力集中过来,他们之中那位年轻而老成的通讯士官双手捧着从密码机里打印出来的纸条,按照熟记于心的密码译道:“向西行进80海里,至敌舰队下方,启动延时器,人员撤离……此为最终作战命令,务必立即执行。”
  “还要向西80海里?”
  佩戴少校军衔的潜艇指挥官显然对新获的指令感到意外,要知道此时远道而来的苏联舰队就在距离不超过10海里的近岸处展开登陆行动,他们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加起来有近百艘舰船和上万官兵,规模数倍于前次在这里登陆并对基地构成严重威胁的那支苏联军队。早早预料到苏军会卷土重来,基地方面已经进行了长足的准备,而在这些知道内情的军官和艇员们看来,这四艘潜艇的三艘上塞满烈性炸药以及具有特殊作用的放射性物质就是为了彻底消灭这支空前庞大的苏军登陆部队,让海军实力非常有限的苏联人再一次血本无归。如今,向东40海里本是空无一物的汪洋,去那里能够找到更具有价值的攻击目标么?
  通讯士官很肯定地又看了一遍译码纸条:“不会有错,向西80海里,长官!”
  上级固然有上级的考虑,少校心想,他很快抱定主意:“切断通讯电缆,启动主电机,三分之一航速前进,标定航速正西。”
  不一会儿,电机嗡嗡地启动了,这声音在海底环境听来非常清晰,但比起战争时期最常见的VII系列U艇已经安静许多,就连最好的声纳隔着稍远的距离也难以探测到。
  两艘老旧的VIIC型潜艇舍了也就舍了,可惜了这一艘先进而精锐的XXI级攻击潜艇,戴着海军鹰辉大盖帽的少校艇长心有遗憾地想着。
  一艘标准的XXI级潜艇在水下的最高航速达到17.2节,三分之一航速也接近6节,但由于“手提肩扛”地捎带着三艘大小潜艇,这会儿潜艇的航速指示仅有3节左右,以这样的速度赶到80海里外可是要一天多的时间。过了二十分钟,见这艘怪异的联体潜艇在低速航行时状况持续稳定,少校艇长又改变命令提高到二分之一航速。随着航速的提升,这种非常规连接方式拼凑的潜航物开始因为阻力不均而出现偏航,使得操纵者不得不以人工校调的方式来保持正确航向,但不管怎样,实际航速还是逐渐提升上来了,速度仪表的读数接近5节,这意味着16个小时就能够抵达指定区域——前提是目标舰队不随意变换位置。
  对潜艇兵而言,潜航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不明外界状况更是一种煎熬。重新启航过了一个多小时,操纵声纳的潜艇士官报告说:“长官!西南方向有大量螺旋桨音!”
  少校站在航海台前微微瞟了一眼,他知道那是来自近岸的苏联舰队,那些驱逐舰和护卫舰一定如猎犬般在各式运兵船和货船周围转悠。可以想象,踏上挪威海岸的苏军士兵每一秒钟都在增加,从他们的登陆地到“避难所”基地的直线距离只有三十公里,若是他们倚仗海空支援而大胆推进,这漫长白昼结束之前就可以进抵难以真正隐世的基地山。这一次,基地方面在兵员数量和装备规模上已经完全落于下风,且敌人海空齐进、有备而来,唯有以出奇制胜的方式才可能扭转这极其被动的局面。经过广岛、长崎双爆,原子弹的威力世人皆知,虽然从同为志愿者的技术专家口中得知此次酝酿的核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原子弹爆炸,但在方圆几公里内产生绝对死亡区域、十数公里内造成大面积杀伤是理所应当的。显而易见,那些刚刚登陆还没来得及散开以及仍在船上的苏军官兵正处于最密集的状态,而他们的护卫舰艇能够防范对手空袭以及鱼雷、水雷的常规攻击,对威力超强的核爆是几乎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
  正是带着视死如归的气魄而来,少校艇长才会在有权改变潜艇去取向的情况下陷入深重的纠结。他迟迟没有说话,潜艇继续西行,而在接下来的将近两个小时里,声纳兵不断用报告来摧残他的精神,直到声纳探测仪上不再有异常显示出现。少校闭上眼睛,他仿佛看到了登陆的苏军部队成群结队的向基地山方向涌去,驻守那里的近卫军将士正万分紧张地等待着命运的结局,那些家眷、女工还有一年多来相继出生的上千帝国婴儿,命运皆凝于一线。
  自从解开通讯电缆的那一刻起,通讯士官就陷入了无所事事的空白状态。遵循计划路线,他们在这次行动后期不会上浮使用雷达,也不会再用无线电接收或发送信号,以确保这命悬一线的攻击不至于因为一些小状况而出现大意外。在航行途中,他百无聊赖的一遍遍查看电报条,轻薄的纸张很快变得像是从旧报纸上裁下来的窄条。突然间,他像是想到了关键,抬头对一脸沉重的少校艇长说:“长官,西面海域集结的估计是美英方面的舰队吧!他们会不会趁着苏联人登陆的机会从背后发起突袭,那样基地的围困就自然而然地解除了,然后苏联人暴怒,从陆上进攻西欧直至把美国和英国军队赶出欧洲大陆?”
  这样的猜想小半月之前就在帝国大本营的战略会议上被激烈讨论过了,只不过这些级别较低的官兵们无权知晓机密内情。少校艇长琢磨了一下,说道:“区区一个挪威——确切的说是挪威北部的一块荒原,并不值得美英直接向苏联开战,我想我们之所以要向西行驶,就是要将对美英舰队造成致命破坏,使得两个强大战鹰之间的矛盾激化到足够的热度。”
  顺着思路往下走,通讯士官很容易联想到更为深远的内容:“以超级炸弹摧毁美英舰队,再以部署在外围的潜艇强行合击登陆的苏联船队?噢,我的上帝,若是敌人知晓内情,这又将是一场帝国单挑群雄的战争,我们果真是全世界最英勇无畏的军队啊!”
  “事态发展究竟如何还很难说,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执行司令部的命令,将这灼热的大炸弹送到敌人屁股下面去。”说到这里,少校艇长看了看速度仪表,这怪异构造的潜航物航速还算稳定,仍保持在5节左右,那两艘焊接连接的VIIC潜艇已经拆去了动力设施以容纳更多的爆炸物——就算保留电机并启用,过大的噪音也可能引起敌人护卫舰艇的注意。
  “三分之二航速。”少校终于第二次下令提速,然后对大副吩咐说:“罗斯,你到二号潜艇上去,启动双动式电动马达,呆在那里随时保持联络,我们需要让这辆笨拙的水下货车保持平稳。凯特,你来掌舵!”
  “是,长官!”
  艇上的大副随即将执掌轮舵的位置转交给暂时没有任务的通讯士官,一艘XXI级潜艇满编配备57名艇员,一艘XXIII级则是14人,如今两者合在一块才配置了11名艇员,其中一人还是专门负责核爆的专家,这意味着余下10个人需要轮转23个不必苛少的岗位,以确保这只前所未有的怪异潜航物在短时间内保持正常运作。
  ※※※
  下午2时10分,“避难所”基地,大本营指挥中枢。
  “长官,遵照您的吩咐,全部通风口的三防设备及安全检测仪已正常启动,各备用通风口如数关闭,防毒面罩发放到位,非作战人员全部进入了防护设施,辅助供氧系统预备存储量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五,能够在完全隔绝内外通风的情况下维持基地内人员72小时之用。”
  负责基地安防的凯尔·施特林克将军以端正严肃的姿态向基地总司令隆美尔报告时,林恩独自站在窗口,透过玻璃望着大本营前广场上那些行色匆匆的身影,随着苏联舰队及登陆部队的进抵,加上外围拥有强大破坏力的美英舰队,基地的处境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关头。这里汇聚了武装党卫军和国防军的浓缩精华,汇聚了最顽固、最邪恶也是最执着的灵魂,亦有隆美尔这样极其擅长奇招、绝招的将领和带有超时代眼光的林恩,失落的帝国在沉沦中寻求重新崛起,一步步惊心动魄的棋走下来,终于到了这个非突破不可的关口。
  对于这一连串应对末日般的项目,隆美尔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好,我知道了!”
  在目前的技术认知下,人们对核武器的直接破坏力音箱上深刻,却不够重视辐射的巨大危害性。林恩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全面提升了基地的防化等级,当然了,许多设施都是早就建立起来的,否则短短十来天时间根本不能完成大幅度的强化——三防设备是用来防备毒气渗透、净化内部空气的,二战后期的德国坦克上就已经大批量安装了,此次在林恩的要求下给通风管道增加了铅制的可操控隔板,而基地洞库的天然外壁相当于坚厚的混凝土墙,足够阻挡外界的辐射侵袭。不过,由于没有足够时间和资源生产足够的防辐射套装,一旦战斗人员应对危机情况而必须出外执行任务,他们只能配备用于防护尘埃和有毒气体的防毒面罩,以至于林恩不得不定下了人员隔离的预备方案。
  施特林克将军前脚刚走,桌上的电话旋即响起,隆美尔还没拿起话筒似乎就预料到了来电话者的身份,他严肃而不乏恭谦地开口道:“我是艾尔温·隆美尔……是,我的元首,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是,美英舰队没有继续靠近的迹象,他们仅仅是在观察,您的指示非常关键,我们一定会让远在伦敦和华盛顿的人从他们的椅子上蹦起来……是,我的元首,您静心休养,稍后可能会出现剧烈震荡,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各洞库的结构完全可以承受这样的冲击……”
  挂下电话,隆美尔又恢复了先前那种厚重而又有些飘忽的神态。
  这时候,林恩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呵欠,一阵浓浓的困意随之而来,他自我调侃道:“身前不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今日之后,不生即死,悲哉?幸哉?”
  这个供基地总司令使用的办公隔间位于指挥中枢作战大厅的侧上方,透过落地玻璃窗能够清楚看到大厅里人们的一举一动,反之亦然。玻璃门窗的隔音效果很好,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竟听不到人来人往的吵杂,格外安静的情况下,隆美尔听到了林恩在自言自语,于是走到窗边:“加尔戈将军,你刚刚说的是中文或者日语?”
  林恩不惊不慌地转过头:“中文,当然。您听得懂?”
  “听过,有些印象,但不懂意思。”隆美尔答道,“孙子兵法的译本看过很多遍,经典中的经典!”
  “深有感悟吧!”林恩顺口说道。
  隆美尔摇头:“粗通表皮,不食精髓。话说我们这次算是锅底下抽木柴呢,还是走小路抄捷径?”
  林恩想了想,隆美尔所说应该是釜底抽薪与暗渡陈仓这两招计策,不得不说,许多东方文化的经典翻译成外文就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应该是无中生有、借刀杀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