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25

  眼见一些苏军士兵忙乱地从村子中央跑来,两名“暗夜战士”相继停住脚步,他们也不寻找掩体,就这样站在战车之间的空隙地带举枪射击。MP44极富节奏地跳跃着,明黄色的火舌从枪口迸射而出,操作者的肩膀轻微地后挫复又前移,清脆悦耳的枪声谱写了一曲美妙的战场之音。
  若是一个局外人,林恩宁愿就这样静静地聆听。
  但他显然不是。
  目光在90度的直角扇形内扫视一眼,林恩凭借四肢爆发出的力量迅速从车尾攀上了一辆苏制坦克,它那5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此刻一声不吭,合拢的舱盖想必是一拉就开的,但林恩并没有这样做。他爬上坦克只是为了更好地看清战场形势,同时居高临下地射杀那些最有可能进入坦克的苏军士兵。
  第一个目标立即出现了,那家伙避开“暗夜战士”的视线从侧前方爬上一辆T-34,并非常敏捷地往坦克的驾驶舱钻。由于炮塔和炮管的阻碍,林恩也只能看到他的半个身体,若是再晚两秒,这家伙进入驾驶舱并关闭舱盖,普通子弹就奈何不得他了。
  短短三天的炼狱已经赋予林恩超乎寻常的冷静,他端枪、瞄准、射击,几个最基本的动作行云流水,每一个环节都压缩到了最短时间。
  精准的子弹直接射中那名苏军士兵,他死去时身体上半截仍卡在驾驶舱的舱口。
  也不只是从何而来的勇武,林恩毫不担心苏军会从远处射杀自己,他右手快拉枪栓,同时以眼睛扫视有限范围内的变化。好几名刚刚爬上坦克车身的苏军士兵都被使用突击步枪的“暗夜战士”干掉,但好几十辆坦克、突击炮以及卡车占据了偌大的区域,德军士兵们所控制的还仅仅是停车地带的一角。瞟见远处一辆坦克的炮塔上出现了苏军士兵的身影,他弯下腰正准备拉开车长位置的舱盖。如此危险的对象,林恩当即列入首要攻击目标,举枪、瞄准、射击的动作依然一气呵成。那家伙应声往后栽下炮塔,刚刚开了一半的舱盖复又关闭。
  各种型号的手动步枪中,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是公认的射速之王,一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急速射的状态下每分钟能够打出惊人的20发,但这并不具备实战意义。以生平最快的速度退壳装弹,林恩也仅能够达到五六秒完成一次的速率,加上瞄准和射击的时间,每分钟能够打出七发子弹就已是连续射击的极限了,而一味追求射击速度很可能影响到射击精度,这样的亏林恩吃过可不止一次。这回他刚刚瞅准了一名手脚麻利的苏军士兵,眼看这家伙的腰部已经消失在驾驶舱口,略有些急促地举枪射击——扣动扳机时仍在瞄准。虽说有种“甩枪”的畅快感觉,子弹出膛而去,却在目标后侧的坦克车身溅射起几粒火星,而那家伙飞也似的钻进了坦克。
  在很有把握的情况下失手,懊恼情绪由心而生。教训深深印刻在了脑海中,林恩于是强迫自己摒除杂念、平复心态,而再一次举枪瞄准时,他有意多花了半秒时间来稳定躯体和双手。
  这一次,一个身体略胖、好不容易爬上T-34炮塔的苏军坦克手成了林恩的新猎物。这家伙虽然已经刻意压低身体半趴在炮塔上,但在毛瑟98kd的准星中依然是个非常清晰的靶子。
  啪……
  不负期望的一枪命中,林恩迅速退弹装填,接下来又一枪射杀了一名前脚才跨进驾驶舱的苏军士兵。
  靠着T-34炮塔后部略微下蹲,拉栓开膛,左手持紧步枪护木,右手飞快地从腰间的弹药包里掏出一排子弹,熟练而迅速地将五发子弹连同桥夹填入弹仓,复位后又哗啦了一趟枪栓,冷峻的目光扫视着战场。村子中央的战斗已临近尾声,越来越多的士兵奔向战斗与补给车辆的停放区域——既有试图开动战车的苏军士兵,也有尾随而至的德军官兵。突袭者这时候仍占有场面上的优势,而苏军一方则凭借率先开动起来的两辆坦克干扰对手进攻,而就在林恩再次端枪欲射的时候,轰然一声巨响从近处传来。尽管耳膜发鸣,他仍不为所动地扣动扳机。
  视线正前方,一名手无寸铁的苏军士兵还没来得及爬上坦克就仰面倒下了。
  轰!
  又一声振聋发聩的爆炸声在身后响起,林恩知道这是自己的同伴在利用炸药破坏苏军车辆,他不用转头也知道同伴们率先爆破了两辆坦克,而眼下的形势更应该摧毁那些可能装有弹药和油料的苏军卡车。林恩心里有些急,可一个人独自行动又难以成事,只好愤愤然地操着国骂。作为进攻方唯一的步枪射手,手里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嘿,叟达特!”(德语:嘿,士兵!)
  当林恩第二次下蹲装弹的时候,一个很有磁性的声音从旁传来。扭头一看,高个子军官左右手各持一支MP44突击步枪,这架势不禁让他想起了史泰龙、施瓦辛格等众多银幕好汉的形象,难道这“暗夜战士”的小头目也准备当一回战场型男?
  不等林恩说话,高个子军官直接将左手拎着的那支没有安装额外瞄准装置的突击步枪抛了上来,可怜的林恩左手握着步枪、右手拿着子弹,哪有富余的手用来接枪。可这MP44偏偏又是他梦寐以求的武器,经过片刻的犹豫,他张开双臂接枪,但为时已晚,这突击步枪竖着飞进了他的怀抱,冷硬的枪口撞上鼻梁,坚厚的木质枪托砸在了膝盖位置……
  枪是到手了,鼻子膝盖生生地疼。
  见林恩这窘迫样子,高个子军官也没时间嘲讽或者怜惜,他完全不等林恩调整姿势就又抛了一个弧形的弹匣过来。
  展开怀抱接住了弹匣,林恩仿佛又回到了足球场上,顶着对方前锋的射门高接低挡——虽然并不专业,但凭借良好的反应和出色的预判,他在中学时代也有过那么一段引以为豪的“看门史”。
  几秒之前还在使用老迈的手动步枪,这会儿背上挎着一支MP40,怀里搂着乌漆漆的MP44,幸福的烦恼来得太快,以至于林恩必须狠着心做出抉择。对于负心汉而言,家中黄脸婆与娇嫩小情人的取舍一目了然,林恩尽管不是那种薄情寡义之人,但也不可能扛着三把枪作战。想着再好的武器也只是武器,他顺势松开双手,让这整排的7.92毫米步枪弹连同已经射杀了数十名苏军官兵的毛瑟步枪一同掉落,然后将怀中的弹匣塞进口袋,拎起MP44并将它迅速端平。虽然不太确定,但还是以右手向后平拉枪栓,眼角余光瞟见一发子弹翻滚着从枪机抛出,全部的注意力随即集中到了正面,心中只留一声怒吼:
  毛子们,爷来收拾你们了!
第51章
畅快
  同样是7.92毫米口径,由于使用比普通步枪弹短了近三分之一的“库尔兹弹”,MP44突击步枪在单发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自然要比毛瑟98k的小。正因如此,当林恩以两到三秒的间隔进行点射时,从枪托传递到肩膀的推力之“柔”,简直就是在给酸麻的肩部肌肉作放松按摩,而且一支枪械的后坐力小往往就意味着它易于操控。在事前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情况下,林恩这个踏上战场还不到八十个小时的菜鸟上手几枪即便有所偏差,也在预期的范围之内。真正有挑战性的倒是这支突击步枪的瞄准设置——它虽然沿用传统的“三点一线”瞄准方式,但瞄准缺口位于枪身中部,而不是像毛瑟步枪那样设在更靠后枪机位置,用惯了步枪的士兵刚一开始难免会感觉别扭。好在林恩是个调整能力非常强的人,这不仅仅体现在心态和意识方面,以前不论是大球还是小球,“野路子”一经专业人士点拨,他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纠正过来,这也是他体质普通却拥有出色运动能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可是,球类运动的优势却没有让离开校园走进社会的林恩真正受益,身边的人似乎都固守着各自的利益圈子,他们对待新人表面上客客气气甚至和蔼可亲,无关痛痒的小事可以展现出神父一般的宽容,可涉及荣誉、升迁等等现实利益时,他们绝对会站在自身立场形式,所谓的公平、公正、公开则被无情地扔进垃圾桶,引申开来,这些在政界、军界也是相通的。不过,在战场尤其是直接交战的最前沿,人际关系在很多时候却不如能力来得重要——当同伴们自顾不暇之时,唯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林恩独自躬身于T-34炮塔后方,端着突击步枪接连射杀了好几名苏军士兵,忽然瞟见不远处一名苏军冲锋枪手正要朝自己开火。在这场比拼速度和准度的较量中,他以电光火石般的反应速度赢得胜利,而在射杀对方之后,枪机竟发出“咔哒”一声脆响!
  靠着冰冷的坦克炮塔,林恩摸索着将弧形弹匣卸下。考虑到目前德军的后勤供应十分匮乏,他用一个原本可以省去的动作将它塞进口袋,然后掏出高个子军官给自己的备用弹匣。在重新安装弹匣的时候,他遇到了一点小小的技术问题,心底也曾泛起焦虑,但还是被他有意识地强压下去。好在弹匣最终还是顺利就位,拉动枪栓的“唰啦”声则如同短跑赛场上的发令枪。林恩瞬间爆发,起身、转向、扫视、瞄准。
  哒……哒……哒……
  尽管后坐力不大,可每一次开火之后,MP44的枪口还是会自然上扬,林恩双手使力,弹簧般迅速将其压回到原来的位置,而接连三发子弹分别飞向了试图爬进同一辆坦克的三名苏军士兵。一人栽倒在驾驶舱口,一人从炮塔上仰面跌落,还有一人直接在车身侧面扑倒。
  心中静若止水,枪口向右平移,视线锁定在两名端着冲锋枪的苏军士兵身上,他们未必是专职的战斗步兵,却在奋力抵御德军的攻击。此时此刻,林恩对他们的勇气没有丝毫的敬佩或怜悯,他毫无感情地扣动扳机。两枪皆命中目标的上半身,他们即便有幸捡回一条命,此刻恐怕也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于是,林恩任凭曾经的目标在地上挣扎、抽搐,枪口继续平移。
  顷刻,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再次从近处传来,热浪袭背,林恩依旧不为所动。大约三十米开外,两名苏军士兵成功登上了一辆嘎斯吉普,坐进驾驶室那人以闪电般的速度发动了汽车,后座那人以车身挡板作墙,匍匐在它的边缘以冲锋枪向外射击。乱阵之中他们并不显眼,但林恩还是从居高临下的位置上注意到了这对组合,思维根本来不及运算他们是否当前最值得攻击的目标。略压枪口,连续两次扣动扳机都瞄准嘎斯驾驶室里的目标,精准的点射立即产生了效果,苏制吉普车还没开出几米就“昏头”撞上了一辆突击炮。体质相差悬殊的碰撞结果可想而知,但嘎斯的速度并不很快,后座那名冲锋枪手受重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林恩在没有直接观察到对方的情况下瞄着敞开的后座连射两发。
  子弹离膛而去,这时候林恩心里却隐隐有些后悔了:在一个可能被撞得七荤八素的普通冲锋枪手身上投入两颗子弹似乎有些浪费呀!要知道这一弹匣才25发子弹,突击步枪的点射固然很爽,可消耗子弹的速度也是加倍再加倍,等打光了这个弹匣,自己就又得捡回毛瑟98k继续“手动”哩!
  就像是个从父辈那里继承了一笔不菲遗产的败家子,偶尔也会对自己的奢侈行径感到不齿,可一踏入酒池肉林,手就又忍不住伸向钱袋子——看到视线中出现有很好射杀机会的目标,林恩眼、肩、手协同“作案”,食指更是不加节制地扣动扳机,清脆的枪声更是让耳朵、心脏连同身体的每一个小部件都感到无边的畅快。
  咔哒……
  在以惊人的效率继续猎杀了一打还多的苏军官兵之后,弹匣里的有限存量终于见底。林恩缩回脑袋朝后张望,先前那两名“暗夜战士”早已不在原地,高个子军也不见人影。远一些的地方虽然还有几名使用突击步枪射击的“暗夜战士”,但他们看起来个个都很忙,就算林恩能用德语向他们求助——就算他们自己弹药还比较充裕,也未必会在第一时间做出积极的响应。至于近一些的同伴,要么是在忙着安放炸药,要么就是在用冲锋枪射击。林恩无可奈何地拉动枪带使自己的MP40从后背转到侧前,然后将突击步枪斜着背在背上——枪身虽未明显沾染血迹,但基本可以推测它原来的主人已经阵亡,否则高个子军官也不会将其交付他人。
  从同行“杂兵”的状况来看,冲锋枪在这样的混战中同样拥有不可小觑的压力,到目前为止苏军的伤亡应该有一多半是拜MP38/40或波波沙所赐,若是拥有充足的弹药,对射击技术已经有了很大信心的林恩倒是不介意开发一下自己在冲锋枪使用方面的天赋,然而他所拥有的仅仅是“屠夫”所给的弹匣,即便里面子弹全满,也不过是32发。考虑到冲锋枪的射击模式,这些弹药所能够持续的战斗时间恐怕还不如突击步枪使用的25发弹匣。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同理可得,宝贵的子弹要用在最关键的位置上。林恩打开冲锋枪的保险后并不急于射击,而是冷静观察战场:突袭而来的德军士兵仍然占据着场面上的优势,并且接连爆破了好几辆苏军坦克,但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又有好些苏军装甲兵成功回到自己的战车并将其发动起来,加上双方人数悬殊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现在应该是德军全身而退的最佳时机。若是等到苏军从最初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很容易将兵力以及坦克车辆方面的优势调动起来,如果他们的友邻部队再赶来增援的话,德军精兵的红外线夜视仪也难以敌众了。
  参加战斗的许多德军士兵似乎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在林恩将拉燃的炸药从舱口塞进炮塔然后跳下坦克的这一小段时间里,从周遭传来的爆炸声明显密集起来,接踵而至的巨响声震撼着大地和每一个人的耳膜,冲天而起的火焰映亮了局面纷乱的战场……
第52章
憾战
  在目标选择的优先级别上,林恩觉得那些可能装有弹药油料的苏军卡车至少应同等于坦克进行破坏,然而战斗打到现在,德军士兵们安放炸药的目标绝大多数都是坦克,好不容易瞟见高个子军官带了几名“暗夜战士”往卡车集中停放的另一侧区域摸去,林恩连忙端起冲锋枪跟着往那边跑。沿途即便有子弹从身旁飞过,他也只是尽量低着头、躬着腰,并不停下来与稍远处的敌人纠缠。不过在从一辆突击炮后面经过时,冷不丁与一名同样没有心理准备的苏军士兵狭路相逢,心里一惊,下意识地抬起枪口同时扣动扳机——没等对方将“波波沙”的枪口对准自己,林恩就直接给了他一梭子。相隔不到十米,连串子弹就这样噗噗地没入人体,迸射而出的血星沫在暗夜火光之中悄无声息的飞溅。
  呼……
  看着仰面倒地的苏军士兵,林恩很是紧张地出了一口气。这样的遭遇战,生死决定于瞬息之间,可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神经反应总能比对方快半拍?
  来不及审视这个不幸的对手,林恩抬头张望。周围这些车身车棚格外高大的卡车看上去像是普通四轮、六轮构造,可凑近之后就会发现它们的后车轮是以紧贴在一起的两个为一组,“四轮”其实是前2后4,“六轮”则是前2后8,这样的配置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美国大名鼎鼎的道奇和通用卡车,而几乎每一部关于二战的电影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众所周知,美国根据战争租借法案向苏联转交了大批物资装备,其中卡车和吉普车就超过四十万辆,这也使得苏联工业能够集中精力生产坦克和自行火炮,从而在东线形成了兵力装备的“双优势”。
  眼见高个子军官和三名“暗夜战士”分别钻进两辆苏军卡车的驾驶室和后车厢,林恩突然意识到他们并非是要破坏这些车辆而是想利用它们进行撤退——这或许是行动伊始就已经决定好的策略,又或许在出发前就告知了随行的“杂兵”们,对于这一切林恩无从知晓,而且也来不及阻拦并要求那些同伴尽一切能力破坏苏军的这些卡车,他犹豫了一下,就近找了一辆卡车,掀起篷布往车厢里一看,里面有半车不确定内容的货物。他当机立断,取出仅剩的炸药拉燃扔进车厢,然后甩开步子飞快地往前跑,心里数到八,以守门员鱼跃扑球的姿势猛然向前一扑,虽然地面有些冷硬,但趴着的姿势显然有助于保住小命。顷刻间,刺眼的光芒伴随着震耳巨响袭来,猛烈的爆炸不但将那辆卡车变成一团燃烧的火球,还顺势撕裂了周围好几辆同型号卡车钢架+篷布的车厢,燃烧的碎片更是散落一地。这还不算,眨眼间,接踵而至的殉爆产生了令惊天动地的大场面:冲天而起的烈焰堪比战列舰发射的重磅炮弹,纵向迅速突破了二三十米的高度,水平方向直接吞噬了旁边三四辆卡车。相隔那么两三秒,靠得最近的一辆卡车也在火焰的燎烧下变成了炸药桶。第二个犹如巨型仙人掌般的黄色火球猛然升腾,强劲的气浪掀起无数杂碎进而横扫方圆……
  虽然遭受波及的卡车仍有发生殉爆的可能,看到那两辆被“暗夜战士”抢占的卡车已经发动,林恩还是奋不顾身地爬了起来,指着刚刚发生了爆炸的苏军卡车朝他们吼道:“混蛋,看到了吗?这才是你们应该爆破的!这些才是有价值的!”
  可惜的是,那些德军特战精英完全听不懂他的中文,一名“暗夜战士”还在卡车的车厢后面拼命朝林恩招手,喊着让他上车撤离的口号。
  林恩欲哭无泪。
  倒车转向,率先开动的那辆卡车朝林恩驶来,高个子军官坐在副驾驶位置,驾车的“暗夜战士”看样子对苏军卡车比较熟悉,他一手开车,一手伸出窗外用力拍打车门,嘴里还在喊着那些撤退的口号。
  此刻的林恩根本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情绪,他甚至想直接开枪打爆这辆卡车的前轮,好让车上那些家伙停下来好好看看他们所错过的目标。可他最终还是没有扣动扳机——也不会真的这样去做。只是巨大的失落演变成为愤恨,他扯着嗓子吼道:“蠢蛋,你们就是一群蠢蛋!”
  车上的“暗夜战士”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个突然失去冷静的“杂兵”到底想干什么,见他站在原地咆哮,高个子军官只是冷冷地瞟了他一眼。
  经过倒车调整,第二辆卡车也从不远处驶来。就在这个时候,一枚不知从何而至的炮弹呼啸而至,几乎没有给林恩留闪避的时间。好在这炮弹的口径不大,威力也较为有效,它轰然一声在前方的泥地上爆炸,溅射而起的泥污瞬间扫在林恩脸上,就像是一个恶狠狠的大巴掌。
  林恩懵了,片刻之后,脑袋居然又清醒了,思绪更是转的飞快。
  只凭表面现象去判定这次行动是否失败未免轻率,即便真是指挥官愚钝,有道是“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若因为怄气而就此结束战争之旅——直接被敌人击毙或是沦为俘虏,那才是真正的大傻瓜!
  受到炮弹的干扰,由德军士兵控制的第二辆卡车稍稍向外转向,以至于它的行进路线距林恩远了一些,而这很可能是他撤离村庄的唯一机会。怀揣着生存下去的信念,林恩毫不迟疑地迈开步子,哪怕子弹就从耳旁嗖嗖飞过,敌人士兵的吼叫声听着近在咫尺,他也没有耽搁哪怕半秒时间回头观望。这会儿,卡车后车厢里的“暗夜战士”正用突击步枪猛烈开火,而它显然也在短时间内对苏军步兵起到了一定的压制作用。
  距离卡车还有三四米,林恩左脚踩在了低洼处,一阵钻心的刺痛顿时从脚踝处传来。从前踢球没少崴过脚,但这毕竟是截然不同的身躯,短短四天还没有达到百分百的融合。尽管如此,林恩还是以最坚强的意志压制住所有杂念,从精神上给自己的脚踝打了一针“封闭”,同时用尽全身气力往前狂奔——正遭到苏军枪弹袭击的第二辆卡车稍稍放慢了速度,一名“暗夜战士”打开了车厢后部挡板,一手抓着侧旁的栏杆,一手尽量伸长来拉林恩。
  紧咬的嘴唇传来了痛感,身体随着脚步的踉跄而失衡,林恩竭力伸长自己的右手,他完全不敢想象这时若有一发子弹袭中自己……
  冰冷的手终于抓住了另一只冰冷的手,两股瞬间爆发的力量使得沉重的躯体离地腾空,尽管胸口撞上车厢板时有种无法忍受的阵痛,但林恩还是以惊人的第二反应扒住了车厢,然后在同伴的帮助下爬了进去。
  居然又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林恩还来不及梳理百感交集的心绪,就在同伴的喊叫与连贯枪声的驱使下硬撑着爬了起来。冲锋枪仍被左手紧抓着,他连忙双手端起并单膝跪地。那些仍留在苏军坦克集结区的德军士兵显然受到了同伴呼喊声的感召,也很清楚一旦落伍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他们纷纷后撤——却不是忙乱的逃窜。并排停放的坦克中仍有几辆接连发生爆炸,林恩望见一些戴着大耳沿钢盔的身影在后面边打边撤,而有些先撤的这会儿已经登上了第一辆卡车。正竭力组织反击的苏军士兵,有些似乎已经意识到了突袭者正试图撤离,他们高喊着口号往前冲,有的干脆直接爬上坦克开枪射击。如若留着那支毛瑟98k,林恩必定会给他们致命的教训,可惜MP44打光了子弹,MP40的射程有限且同样弹药无多,他只好单肩挎着冲锋枪,右手扶着车厢挡板,往外伸着左手帮助同伴们在卡车行进状态下登车。等到又有好几名士兵上车了,他才稍稍后退让出位置,靠坐着大口喘气。
第53章
悲壮
  吱呀……
  伴随刹车的刺耳声音,卡车猛然停住。在惯性的驱使下,林恩来不及伸手支撑,上身往左狠狠砸在坚硬的车厢板上,结果崴伤的左脚痛感未消,左手肘和左肩又痛麻了,但这时候他更担心的是这支突击队的命运而非自己个人。卡车此时的位置非常靠近苏军坦克集结区,停车固然能够让更多的己方士兵撤离,但也成了敌方枪炮的活靶子,任意一辆苏军坦克都能够一炮干掉这一车人,一串机枪子弹扫过来也能射穿篷布和挡板像镰刀割草般收取性命。这样极度冒险的举动,实在不该是一名战场指挥官的理性所为啊!
  车停之后,短短数秒就又有好几名士兵爬进车厢,他们都在往车厢里面走,唯独林恩贴着车厢边缘逆向朝外挪动,他重新端起冲锋枪,以冷厉的目光向外扫视,准备一看到苏军士兵靠近就射击,然而见到的却是一副令他终生不忘的情景:两名没有背负方盒子的“暗夜战士”自发地与几个“杂兵”一道殿后阻击,其中一个“暗夜战士”中途中弹,他狂吼着让同伴们先行撤离,自己倔强地仰着头和脖子,以近乎全趟的姿势举着突击步枪连连点射,两名杂兵一左一右拉着他往前拖,然而一梭子弹过来,他们瞬时扑倒,唯独那名“暗夜战士”还在倔强地进行射击……
  来不及带上所有人,两辆卡车重新加速并最终冲出村庄,它们顺着公路飞速前行,留在身后的村庄则火光冲天、浓烟四起,稀疏的枪声和零星的爆炸声仍清晰地传入耳中。坐在靠近车尾处,林恩大脑一片空白,除了壮烈,他实在找不出更好的词语来形容刚刚的场面。
  转头回望,这辆卡车的车厢里尚有十二三号人,四名“暗夜战士”中有两个背着方盒子。若是另一辆卡车也是大致相同的情况,再算加上坐在驾驶室里的,此战以少打多的德军一方损失率仅在百分之四十上下。在当前的战争大势下,五十名德军步兵所做的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除了15名“暗夜战士”,其余人都是毫无特战经验的普通士兵,而且很可能都是像林恩这样被军官们在战壕里随意点选的。只看战损比率这一项,人们还能抱怨什么?
  失魂落魄地坐了一会儿,林恩终于想起口袋里的香烟,掏出来叼了一根,虽然旁边的士兵们并没有向他投来目光,但林恩还是很自觉地将这仅有的大半包香烟与共同出生入死的伙伴分享。
  香烟包最终没再传回到林恩手里,这多少让他心里觉得好受一些,默默闭上眼睛,若是战斗像电影中的那般直接略过扫尾阶段,林恩宁可再次睁眼时自己已经回到了冰冷泥泞的战壕之中,但现实终究是现实,一根烟还没抽到一半,当空绽放的照明弹以及瞬间被点亮的视野就在提醒这些德军士兵,自己还远没有逃出生天!
  从村庄方向射来的炮弹随即呼啸着落下,虽然刚开始几发毫无威胁,但这至少说明那支苏军部队已经开始强力反击了。结束了在村庄里的战斗,林恩仍无法确定那里究竟停了多少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只晓得自己破坏了一辆,而按照前前后后的声势相仿的爆炸来推测,德军突击部队可能破坏了二十多辆坦克和少部分自行火炮——就算它们全部是严重损伤或直接损毁,苏联人能够动用的装甲战车仍有不少。
  照明弹固然为苏军炮火作出了指引,同时也照亮了原本黑漆漆的公路,闭灯行驶的两辆卡车得以加快速度。迎面而来的气流猛烈摇晃着车厢篷布,暗色的道路在车轮下飞快地后退,以自己并不丰富的乘车经验,林恩估计这辆卡车的时速已经达到了七十码,甚至有可能更高,这与印象中二战时期总是平速甚至慢速前行的军用运输车辆相悖,但考虑到此时车上并没有运载重物,而道奇以及通用卡车战前均是生产民用车辆,奔出小汽车的速度倒也不足为奇。
  没有阻隔的直接射击,苏军炮手们很快找到了准头,炮弹时而越过两辆卡车落在前方的公路侧旁,时而尖啸着落到近处的田野中,偶尔一两块弹片划中篷布发出“哧啦”声,顿时让车厢里的士兵们惶惶不安,接踵而至的巨大爆炸声更是震得人耳膜生疼。不一会儿,大概是有炮弹落在前方路面,卡车猛然转向,在强大的惯性作用下,倾斜的车身几乎侧翻过去,车厢里的士兵们几乎滚成一堆。好不容易挨过这一下,剧烈的颠簸和紧随而至的接连转向让他们感觉自己掉进了绞肉机,如此折腾了一阵,两辆卡车终于来了个大转弯——看到树林的边角出现在卡车后方,而燃火的村庄则从视线中消失了,林恩也就知道卡车已经越过了先前那片松树林,进入那片步行需要花费将近一个小时的旷野。
  一旦绕过了树林,苏军在村庄周围的直射火炮便难以发挥作用,这样简单的道理人所皆知,然而临睡之前被几十个德国兵袭击,自信心空前膨胀的苏联人怎甘就此罢休?复仇的炮火停止追尾,高曲角飞行的炮弹开始越过树林落下。只是没有实时的校射纠正,更没有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战场数据链传递,这样的射击从一开始就像是乱棒打苍蝇,倒是照明弹每每能够精准地找到位置,始终将公路上疾行的两辆卡车圈在光亮区域之内。
  坐在卡车的后车厢里,林恩得以目睹炮弹接二连三落入田野的壮观场面。明黄色的火焰从黑烟泥污的间隙显露狰狞之色,溅起复又散落而下的泥水沙浆让他想起了孩童时用石块击打稻田的恶作剧,这样的炮火看上去凶猛,只要炮弹不落在十米之内,便不会对卡车造成致命威胁——不过战场永远不能用“应该”和“不应该”来丈量。林恩正出神地望着车外,车厢里突然一阵杂乱的动静,他连忙转过头,只见两名戴着棕灰色M42、穿着深色豌豆迷彩作战服的“暗夜战士”已经将一名浑身抽搐的“杂兵”面朝下放平,这家伙后背受伤,从他刚才所坐的位置来看很有可能是贯穿车厢板的弹片所为,这种低概率的事件一旦发生,中弹者也只能自认倒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