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225

  因为没赶上开头,当下几句谈及艰苦而光荣的二战史让林恩难辨主旨,便又问道:“明确是苏联人干的?”
  经济秘书以政治口吻回答说:“不然还有哪个国家敢在美国人的敏感位置下刀!”
  林恩这一颗悬着的心稍稍放松了一些,果不其然,杜鲁门在讲话中不断强调苏联此次引爆原子弹是极度可憎、违逆人类一切道德准则的邪恶行径,若不对这样的国家施以惩戒,纽约人的泪水会变成西方文明世界的泪水,纽约人的悲剧会在伦敦、巴黎、渥太华乃至任何触怒苏联的国度上演,因而他以捍卫全人类文明的名义号召全世界加入这场新的“十字军东征”,誓将邪恶的根源从地球上抹去,并且强调这不是对斯拉夫民族的入侵和灭绝,而是针对苏联统治阶层的正义战争。
第69章
染毒之箭
  1947年夏,挪威,比斯赞特空军基地。
  仅仅在一年之前,这里还只是一座小型民用机场,老迈的双翼机每次运载十几二十名乘客前往一百多公里外的奥斯陆或相距四百公里的斯德哥尔摩,航班每周四趟,一年有四个月处于冬休。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座建筑顶部和旗杆上悬挂着挪威、美国两国国旗的航空基地,崭新的主跑道能够供二三十吨的大家伙起飞降落,但相比北欧的其他空军基地,比斯赞特的规模与质量还算不上出类拔萃,它只是眼下西方盟国所能够使用的空军基地中与苏联重镇列宁格勒之间直线距离最短的一个。在过去的整整一年时间里,这里之所以没有成为盟军空袭苏联的前进站,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条直线横贯瑞典中南部,而瑞典保持着严苛的武装中立已经有一百多年时间,它强有力的军事准备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冒然侵犯其领空领海,除非它自愿开放。
  自从纽约核爆发生以来,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动人号召下,不仅有数以百万计的热血青年走进盟军征兵站,许多原本只愿置身事外的国家也改变了倾向。在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加入西方盟国战争阵营的国家增加了半打,除去希腊、爱尔兰、巴西、意大利这类以摇旗呐喊为主、出兵作战为辅的国家,德国、奥地利的参战对于欧陆局势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自此为苏联阵营效力的百万德军将士面临“叛国”的尴尬境地,军心士气遭到沉重打击是必然的,战场反戈的可能性也急剧增加,而奥地利则是自1938年以来首次作为独立国家参与国际事务,不少人都将这一历史性时刻看作是旧德意志时代的彻底终结。
  有的国家通过参战表明对美国的同情和支持,有的国家则是以非直接参战的方式表明相同的立场,瑞典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双边的紧急磋商,瑞典政府同意西方盟国的飞机和舰艇在战争时期借道通过,从比斯赞特空军基地到列宁格勒的一千公里直线距离终于变成了盟军轰炸机的可用航线。这背后的意味,坐在外交谈判桌上的瑞典官员们应当是非常清楚的。
  1947年6月25日,晴天,微风。
  在比斯赞特空军基地的一座野战帐篷里,三十三名穿飞行装的男子神情严峻地坐在折叠椅上,认真倾听指挥官的讲话。这位身材敦实的美国空军上校拿着一根细长笔直的木棍,指着映在一幅大银幕上的灰色带颗粒的航拍照片,讲述跟目标有关的所有重要信息。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联红军的第8航空歼击兵团严密守护着这座城市。在这里,他们重挫过德国空军,亦击落过不少我们的轰炸机。在这一区域,我们没有制空权,没有同情者,增压技术带来的高空飞行不足以保护我们免受攻击,况且投弹前我们必须降低到合适的高度,这是个极其危险的过程,所以我们决定采用夜间轰炸。设立在挪威东部的无线电导向基站将引导我们飞越波罗的海,但在靠近苏联海岸后我们很可能会受到无线电干扰,司令部安排了400架飞机在黄昏前对目标进行定位轰炸,除非苏联人能够三个小时内扑灭全城大火,或者先知先觉地在附近布设好足够规模的火焰诱饵,我们都能从很远的地方确定它的位置。现在让我们再看看目标周边机场和防空设施的布置情况。”
  上校的话语出现稍许停顿时,银幕上映现出另一张航拍照片,上面用红色和蓝色标注出了一些颜色与周边有异或浑然一体的区域。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美国和英国出动大批侦察机进入苏联空域,对几百个目标进行了航拍侦察,纵使苏联空军竭尽全力地出击拦截并且击落了一批盟军侦察机,他们也无法从盟军的这种大规模侦察行动中推断出具体的攻击目标所在。不过,技术上无法解答的问题,利用战略的眼光和头脑有时反而能破解。
  “总的来说,从海面抵近目标是阻力最小的路线,苏联人的重型防空炮和防空火箭弹尚不具备在舰上发射的能力,他们只是安排了一些装有大功率探照灯的船只。”上校孜孜不倦地讲着,而飞行员们也全神贯注地倾听着这些内容单调却与他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的情况。
  “大伙都是聪明人,这次行动的性质我就不多累赘了,一旦因为机械故障或中弹而无法撤离,不像是在常规轰炸行动中还有求生的机会。现在想要退出还来得及,我们在每一个位置都有合适的递补人员,这是我最后一次征求你们的意见!”
  没有人说话并不意味着没有人打退堂鼓,但这时候退出一定会被看做是懦夫。等候片刻,上校将指示棒放下:“好了,开灯。”
  头顶上方光秃秃的灯泡亮了,B-29轰炸机组的成员们一个个眨巴着眼睛,在椅子里挪动身子。屏幕卷了起来,露出一幅绿色和棕色的欧洲地图,上面挂着一个大牌子,用醒目的红字写着“正义必胜”。
  “伙计们,接下来还有6个小时的地面生活,洗个澡,刮干净胡须,好好睡个午觉,养足了精神。”上校用变得充满人情味的语气说,“在投弹之前,让我们暂且将纽约的哀伤埋藏在心底,必须用最好的状态来完成这次任务,现在解散!”
  飞行员们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哄而散,他们由后往前动作轻缓地起身离开,这不禁让人想起教堂里参加葬礼时的情形。
  帐篷外,两辆卡车刚刚抵达停机坪,在两名军官的督促下,头戴M1钢盔的美军士兵们帮着将车厢里的木箱子搬下去堆在两架宛若史前巨鸟的B-29旁。这些箱子在外形上类似于装运大口径炮弹或者普通航空炸弹的,但看士兵们轻松自如的表情,它们的重量肯定没有不及等大小的弹药箱子。
  “都是刚从国内空运来的。”一名军官对佩戴军士徽章的勤务长说,“满载纽约人的哀伤和愤怒,所以请务必小心一点。”
  勤务长卡尼是个四十出头的壮汉,脸廓棱角分明,一晒太阳脖子就通红通红的,他摘下帽子抓了抓被汗水浸湿的鬓角:“我虽然在佛罗里达出生长大,但父母是在纽约相识相恋的,他们如今已经快七十岁了,还一直念叨着要回纽约去再度一次蜜月……我们在30年前就该不遗余力地将苏俄摧毁,对吧!30年前我们是有机会的!”
  “嗯哼,别说30年前,3个月前我们也还有机会,但现在不论我们怎样反省,纽约也不再是纽约了。”军官一边说着,一边好奇地看着第三架B-29,它与这两架并排停放,看样子却不准备装载这些他们运来的装满“哀伤和愤怒”的弹体容器。
  勤务长顺势也朝那架静静停在草坪上的重型轰炸机瞧了一眼,尽管航空部队的作战计划是严格保密的,真正的内行不难读懂技术上的细节:调整弹仓、加固挂架以及几近苛刻的反复检修,这些都意味着它们将用于执行极其重要的任务。
  “他们很快就要为之付出代价啦!”勤务长意味深远地说。
  军官看来一点都不惊讶,他说:“这叫做罪有应得,不是么?”
  有机械叉车帮助,二十多名陆战士兵十多分钟就将卡车上的货物全部卸下,他们带着沉重的心思离开了,而结束了作战布置会的飞行员们并没有返回营房休息,他们径直来到飞机这边。领头的高个子上尉对勤务长说:“嘿,霍拉特先生,螺帽都拧紧了?”
  两手油污的勤务长咧嘴说道:“放心吧,每一个零部件都处于最好的状态,每一条电线都畅通可靠,布鲁克林、曼哈顿以及皇后,随时待命起飞。”
  飞行员们自然分成三组围拢到自己的座驾旁,他们平常并不参与炸弹挂载,但今时不同往日,小伙子们格外认真地看着地勤人员拆箱装弹。陆战士兵们送来的这些弹体跟常见的1000磅炸几乎弹一模一样,但看起来要比装填炸药或燃烧剂的航空炸弹轻得多,银灰色的外壳已经用笔写了很多东西:为了约翰一家、为了卡莉姨妈、祭奠麦哲伦街区的230名殉难者、对魔鬼的惩罚、美利坚万岁……
  天空中,两架“野马”寂寞地盘旋着。在挂载副油箱的情况下,它们的战斗航程足以覆盖整个芬兰湾,然而瑞典以非公开方式向西方盟国开放领空领海以来,盟军战斗机并没有遍布芬兰湾,进抵苏联西部的侦察机也依然是从波兰机场起飞的,故而受到外界重重压力的莫斯科政府一直没有就瑞典秘密开放领空事宜提出抗议,更加没有采取实质性的反击措施。
  这种与大环境悖逆的宁静注定只是双方交锋前的蓄力之举,几天来,大批战斗机和轰炸机陆续进驻挪威东部空军机场,再有几个小时,它们就将以极其骇人蜂群之势越过瑞典扑向列宁格勒。
第70章
绝杀技(1)
  在1945年以前,瑞典这个北欧军事强国的雷达技术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随着二战的结束,目睹现代化战争之变革,瑞典军方致力于向西方阵营引进诸如雷达、喷气式发动机、火箭弹等新型装备,然而受到政治考虑的影响,瑞典最终获得的多数都是带有技术保密性质的成品,所以当老牌飞机制造公司“萨博”在自产喷气式发动机方面取得突破时,瑞典官方果断给予了政策和资金扶持,而当另一家自称拥有雷达自主技术的公司在瑞典投资落地时,斯德哥尔摩表现得同样果断,他们热情接纳了这家名为“斯克特”的电气企业,哪怕坊间传闻该公司系一群逃亡的德国科学家所组建。
  面对瑞典民间的质疑,毫无名气的“斯克特”很快用实力证明了瑞典官方的眼光,他们只花费了短短半年时间就帮助瑞典军方在斯德哥尔摩周边建立了雷达防空预警体系,到了1947年初,辽阔的瑞典国土百分之七十的区域都已纳入雷达侦测范围,北到寒冷的凯布纳山,南至与丹麦隔海相望的马尔默,崇尚武力卫国的瑞典人终于不再是现代化战争的“盲剑客”。在幽绿的雷达屏幕上,他们随时可以观察到靠近己方神圣领土的外国飞行器。惊叹之余,他们授予了“斯克特”公司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专家崇高的荣誉奖励,并且为这个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利条件,“斯克特”则报之以李,不断改进和提升雷达产品技术,雷达探测受天气影响的时间不断减少,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不断增强,各项产品亦在不侵害瑞典利益的情况下向瑞士、西班牙等少数国家出售。
  1947年6月25日黄昏,耶夫勒陆基雷达预警站。
  “嘿,伙计们,快来看啊!百年难得的惊人奇景!”雷达控制室的钢制防护门前,穿着瑞典军服的上尉军官大声招呼着正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的同僚们。这些光膀子的家伙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壮实,短短的板寸头倍显精干。虽然置身战争之外已有一百三十余年,但作为维京海盗的后裔,这些家伙生来就流淌着好斗的血液,只不过如今换了一种宣泄的方式。
  趁两名防守者转移了注意力,控球的高个青年轻松投篮命中,他咧开大嘴灿烂地笑着:“塞塔大哥,到头来别又是鸟群干扰吧!”
  一听这话,几个准备拿上衣服往雷达控制室里去的年轻军人不约而同地停住脚步。面对质疑,上尉军官信心十足地说:“这种情况一个月前还有可能,但我们的雷达已经改换了最新的‘斯克特IV’,绝不会把一百公里内的鸟群和机群弄混。”
  高个青年原地叉腰:“你确定?”
  “信不信由你!”上尉军官说完扭头就走,篮球场上的好事者们很快走得一个不剩,高个青年习惯性地将金属身份牌咬在嘴里,若无其事地走到篮球架下拾起背心和外套,肩章上缀着两颗漂亮的尉官星。
  等兵营的篮球明星海尔达·斯滕曼中尉走进雷达控制室,这里的空气中已经弥漫着一股汗味,二十多名瑞典军人围在两台还没有锅盖大的雷达屏幕前。每当光条扫过,幽绿的屏幕上都会出现密密麻麻的小光斑,而且不同于以往的点状光斑,它们隐约能够看出飞机的轮廓,就像是儿童商店里颇为畅销的飞机饼干。
  有人感叹:“天啊,这一批有多少架?”
  当即有人道出自己的揣测:“估计得有一两千架吧!”
  反驳者说:“瞎吹!整个斯堪的维亚都没有那么多飞机,就算有,也没有足够的机场跑道供它们同一批次起飞!”
  前者辩解说:“以前没有,谁能说现在没有呢?以美国牛仔的蛮劲,一个星期内推出三四十座机场不足为奇吧!”
  又有人驳斥道:“瞎说!我们前天才收到指令,秘密协约最多是四五天前签署的,难不成美国人三天就能运来足够的推土机和压路机,还没日没夜地炸山填坑弄出足够的机场?”
  先前招呼大家前来“围观”的亚历山德森上尉制止了同僚们的争论:“我说伙计们,你们的争论确实很有意思,可以我们的经验判断,这里顶多有三百多架飞机。斯滕曼中尉,你说以挪威首都周边的机场应付这些飞机同批次起飞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吧?”
  有些人这时候才注意到刚才在外面叽叽咕咕的斯滕曼中尉进来了,而“篮球明星”只是淡淡地发出“嗯哼”声。
  亚历山德森上尉紧接着又说:“这真是一个队形密集的机群,场面一定很壮观,它们的航线应该会从斯德哥尔摩附近经过,正好在城北的人有眼福咯!”
  “我看未必。”斯滕曼中尉依然以淡淡的口气说道,“看南边的云层应该不到三千米的高度,美英机群习惯于在四千米以上飞行,在斯德哥尔摩估计只能听到无边的轰鸣声而看不到机群的踪影。”
  亚历山德森上尉当即赞道:“果然精辟!”
  “倒不如认真数数这群飞机有多少,猜猜它们有多少能够返航。”斯滕曼中尉不温不火地建议说,旁边之人莫不觉得这只是个玩笑,不想上尉很快回答说:“我猜九成飞机能够返航,损失百分之五左右。”
  对于如此规模的机群而言,百分之五的损失已经相当可观了,要知道在二战后期,轰炸德国的盟军轰炸机损失率已经下降到了2.8%,而如今的苏联空军抵御西方盟国战略轰炸的能力似乎并不比当年的德国空军出色。
  斯滕曼一改语气,斩钉截铁地说道:“百分之十五,至少。”
  众人听了莫不倒吸一口凉气,百分之十的差别在雷达屏幕上未必能够直观显现出来,但那意味着有三四十架重型轰炸机被击落下来。即便以B-17的防御火力和生存能力计算,取得这样的战果得投入数量惊人的常规战斗力,而且截击者所付出的代价也必定是十分惊人的。
  “为什么这么说?”亚历山德森上尉一边问,一边拿着尺子在雷达屏幕上点算着。
  “直觉。”斯滕曼答道,他们两人此刻俨然成了这里的主角。由此看来,亚历山德森先前站在门口招呼同僚们并不完全是无私的分享,而是寂寞的生活需要一个对手。
  上尉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点算之余居然还能分心说话:“来一盘赌局,押上你那辆诺莎牌摩托车怎么样?”
  “好啊,反正你垂涎她很久了。”斯滕曼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如果我赢了,你替我值一周的班,我去休假。”
  “成交!”上尉拍板道,很快的,他报出估算数字:“三百二十到三百五十架,时速在三百五十公里左右。”
  “走吧,伙计们,先吃饭去,答案至少要三个小时才会揭晓。”斯滕曼又回到了那种若无其事的腔调。
  “篮球明星”昂首走出雷达控制室,一些人跟着离开了,另一些人仍留着看屏幕上的单调图像,亚历山德森不住的摸着下巴,像是在心里模拟着即将爆发的空战。站在技术的角度,类似第三帝国空军的火箭或喷气动力战斗机才是昼间拦截的最佳选择。若是德国人在1945年拥有足够的高速战斗机、合格飞行员以及航空燃料,盟国空军未必能肆无忌惮地深入德国腹地进行轰炸,两年后的今天,苏联人面临着相仿的困扰,后方工业生产在盟国的封锁和轰炸下大受影响,几场大战役虽然凭借地面部队的出色发挥赢得了胜利,空军生力军的消耗却远远超出了补充速度,而以德国技术为基础开展的喷气式战斗机研发虽然取得了成功,雅克-15和米格-9也陆续出现在了战场上,但它们的数量还不足以影响一场空中战役。
  半个小时之后,雷达屏幕上的光斑数量开始减少,来到雷达控制室围观的同僚们也持续减少。等到这些光斑完全消失了,亚历山德森上尉起身看了看空荡荡的房间,尽管国防部的命令体现了瑞典在战争立场上的变化,但同僚之中并没有几人觉得自己的国家会正式卷入战争。允许参战国借道的事情他们之前也曾干过,据统计二战时期过境瑞典的德军部队达到两百多万人次,经由瑞典铁路运送的作战物资亦达到了十万节车皮,而这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瑞典的中立性质,盟国在战后亦未对此事进行追究。
  再次向上级报告了雷达站探察情况之后,亚历山德森上尉正盘算着自己是否也该去吃了晚餐再回来盯着雷达,始终正对着雷达屏幕的操作员淡然说道:“北方探察到高速飞行物体,机械式计算器的数据是1148公里每小时,还是老问题?”
  所谓的老问题是指斯克特雷达系统在夏秋季节易受雷雨云层的影响,以至于出现一些明显不符合常理的探测结果,事后斯克特公司的技术人员也证实是误报。久而久之,瑞典军方的雷达操作员们也变对这种情况见怪不怪了,但亚历山德森始终对斯克特公司方面的解释持质疑态度,尤其是从一些居住在北方的朋友那里听说居民常常观察到怪异的飞行物体,他愈发觉得这与有关第三帝国高尖端飞行器的传言有关。至于说这种技术在战后是否为苏联所得,或是存在其他情况,以一名普通上尉的能力想要找到真相可就太难了。
第71章
绝杀技(2)
  “斯克特公司的人不是说他们的新雷达组件能够有效避免多云天气的干扰误报吗?哼!真该让他们来好好瞧瞧,这跟从前根本没有差别嘛!”
  坐在雷达屏幕前负责操作监看的低阶士官很是不满地嘀咕着,亚历山德森可没精力理会这些,他快步走到通讯电话旁,抓着摇柄猛力摇了几圈,表情坚毅地拿起话筒:“接最高防空指挥部,快,紧急情况!”
  不多会儿,电话那边接通了上尉所要的线路,他毫不犹豫地报上基地、部队番号以及姓名职务,并且指明要向高级别的值班军官汇报情况。
  在这样的非常时期下,防空指挥部的值班人员满足了亚历山德森的要求。
  “……安德森上校,我是耶夫勒陆基雷达预警站的亚历山德森上尉,抱歉以这种方式向您报告情况,我们刚刚监测到一架不明身份的飞行器从北方入境,速度很快,以往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但我觉得它并不是天气现象引发的干扰,而是一架确确实实存在的飞行器……它的时速超过一千一百公里,长官我知道这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大国的很多尖端技术本来就是超乎常人想象的,比如说原子弹……对,长官,我非常有把握,它肯定是非比寻常的,您可以向其他雷达站了解情况。如果是气象干扰,不同方向的雷达设备不应该同时探测到相同方位的目标,反之说明它极有可能是具有金属反射的实体……斯克特公司毕竟是生产企业,而我们的军人,长官……好的,长官!”
  放下电话,亚历山德森上尉这才意识到雷达控制室里的两名操作员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他张嘴想要解释,想想还是等事情确凿后再说。经过这么一折腾,吃晚餐的心情没有了,他干脆泡了杯咖啡坐了下来,两眼紧盯着雷达屏幕上那个位移迅速的光点。它的运动轨迹看起来依然没有明确的规律可言,但如果是云层造成的静电能量,持续活动的时间不该有这么久,移动的范围亦不可能达到几百公里之远。它就像是一只调皮的精灵,时而向前直行,时而以歪歪扭扭的轨迹在雷达上扭动。十多分钟之后,它从耶夫勒以北五十多公里处飞过,此时亚历山德森多希望联络上驻扎在那一带的同僚,让他们端起望远镜并且瞪大眼睛悄悄究竟是何方神圣,可想到云层低矮且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顿时泛起一阵无奈之感——这东西总是挑多云天气出现,一年下来也有那么十几趟,莫非真是自然气象导致雷达误判?
  “哟,果然又没有去吃饭,怕失去那一个星期的假期?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嘛!”
  斯滕曼中尉大摇大摆的走进雷达控制室,嘴上带有挑衅之意,两手却拎了一杯果汁和一份纸包的肉饼卷,他将这两样东西往亚历山德森身旁的台子上一放,转身欲离开。这时候,亚历山德森问说:“你觉得德国人的第三帝国已经彻底的消亡了吗?”
  虽然亚历山德森没有指名道姓是对谁发问,斯滕曼仍停住脚步想了想,侧头说道:“以希特勒的可怕魔力,一百年之后也还会有人崇拜和发扬他的信仰。从这点来说,他的第三帝国没有消亡,也不会消亡,但论到政治实体和组织结构,它应该是不复存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