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225

  对,说得很对,林恩在心里对自己说。从原有历史的趋势来看,凭着认真严谨、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和对数字、机械、建筑等工程类的特长,德意志定然在不久的未来重新成为经济、工业和政治大国,而国家的统一与否、发展环境的好坏程度都直接关系到这个“重新”所需要的时间。如今既然以复兴党副领袖的身份走上了一条政治性质的道路,林恩有理由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可不仅仅是成为万众敬仰的伟大人物。“加尔戈”只是外在的皮囊,“林恩”才是他真正的灵魂所在,他暗暗立志要凭借自己不断的努力成为足以改变时代的人物,这样才有机会做能够使灵魂得到升华的事情。
第81章
震天
  傍晚时分,风从海面吹来一片乌云,天空中又落下了雨滴。这次雨势虽然不大,可经过了上午的那场暴雨,夏末的热感荡然无存,身处室外还有着轻微的凉意。
  阿尔克马尔通往阿姆斯特丹的高级公路总共跨越六条天然或人工河渠,六座跨度各异的路桥连日来都受到荷兰军方的看护,而距离其中一座桥梁百多米处,河渠的南岸,矗立着几棵粗壮高大的枞树。在其中一棵枞树高高的枝桠上,披着叶式伪装的年轻的探哨已经潜伏近12个小时,若是平安无事地消磨下去,天黑之后就会有同伴来提他的岗,而他也可以回到屋子里好好活动四肢,再泡上一个轻松舒服的热水澡。雨天固然让人处于湿腻腻的状态,可总比高温酷暑更易接受。这位携带狙击步枪和双筒望远镜的探哨小口小口地嚼着巧克力,帽檐下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始终紧盯着前方的桥梁以及道路向北延伸的方向。
  突然间,毗邻桥梁驻守的荷军有了动静,士兵们看来得到了明确指令,纷纷从避雨的岗哨和屋棚里出来,以桥梁为中心四下散开部署成为警戒状。探哨连忙端起双筒望远镜,不多会儿视线远端的公路上车影一晃,但藉此判断目标已经出现为时尚早。探哨继续用望远镜观察,刚开始的时候,在道路上行驶的仅仅是单独一辆蒙着橄榄绿色帆布的吉普车,几分钟之后,远端出现了更多的车影,绿的、黄的、黑的,好似商店门前用来引人注目的小彩灯。之前仿佛跟大树融为一体的探哨动了,他小心翼翼地支起身体,曲蹲着从装备囊里取出蒙着红布的手电筒,以开关的方式朝着身后方向打出信号,一遍之后又紧接着重复一遍,直到村庄里一栋楼房的阁楼窗户后面有人用红色的巾帕舞动,他才收起电筒趴回刚刚的位置,转而端起步枪。这是一支战争时期常见的莫辛·纳甘,与苏军狙击手使用的装备不同,它在这里装配了一具罕见的12倍瞄准镜。透过瞄准镜上的参照刻度线,探哨可以通过一辆普通轿车的正常宽度、长度所占比例来推算车队的距离,但他关注的显然是车辆的数量、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间隔。
  几分钟后,阁楼里的观察员读出信号:“前卫军车……4辆,轿车……7辆,后卫军车……2辆,间距……1车位。”
  经过简单改造的排气口此时已经变成了一具炮队镜的观测口,当观察员报来探哨的观察数字时,他通过精密的炮队镜肯定也捕捉到了目标的踪迹,却并不急于下令。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呆在这阁楼里的其余军官都沉住气等候着指令。终于,蓄着小山羊胡子的指挥官厉声说道:“各队装膛待发,切勿走火!”
  军官们一言不发地离开了,耳边只听到他们顺着木楼梯下楼的噔噔声音。从阁楼的窗户往下看,这些同样是荷兰平民装扮的军官四散奔向不同的位置。受到下雨天气的影响,排水沟渠工程只能暂停,多数“工人”都后撤到了农舍,靠近道路的工棚里只留了两名负责照看“水泥物资”的。待到一名军官进去之后,三人不一会儿都离开工棚回农舍这边来了——线路已经接通,操纵者只需要从数百米外的农舍就能引爆沿着已完工的排水沟所埋设的炸药。在那些从外部看不到或者不容易观察到的地方,编遣战队的士兵们只要一接到命令,随时可以动用机枪、迫击炮以及巴祖卡火箭筒攻击道路上的目标。只要车辆过了桥,最短的直线距离只有两百多米,最远的农舍也处于500米的枪弹有效射程之内。
  近了,更近了,无须树上的探哨报告,使用炮队镜观察的指挥官也能够判断出这支车队的行驶速度。
  30码,30英里每小时,相当于48公里时速,这对于20世纪40年代的车辆来说也只能算是中等速度。由于雨水的衬托,它们像是空中的苍鹰、水中的剑鱼,在自己的领域无所阻碍地驰骋着。领头四辆乍看都是美制吉普车,细细辨认会发现它们在大小和型号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前面两辆是普通的军用吉普车,最多只能载运五六名士兵,后面两辆是兼顾灵活和载量的大型吉普车,除了驾驶和副驾驶位置,车斗里还能挤下六到八名全副武装士兵。不过,这些吉普车都没有配备美军常用的勃朗宁机枪,这与荷兰战后良好的治安环境应当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而沿途的严密守备也是荷兰官方信心的来源,他们当然不会想到,狡猾的敌人会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发动袭击,而这在迄今为止的现代战争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爆破手准备了……”
  指挥官这一声令下,负责传令的士官蹲在楼梯口向下传达:“准备爆破!”
  威力巨大的路边炸弹使用最常见的电线引爆,一号起爆器就装在阁楼下方的房间里,两名爆破手早已经仔仔细细地检查过了技术牢靠的按压式起爆器,而一旦出现意外,位于临近房屋内的二号起爆器还能够充当后备——德国人的严谨结合机械、化学技术的优势形成了无懈可击的组合。
  指挥官目不转睛地对着炮队镜口,环境是如此安静,雨声之外人们已能隐隐听到车辆行驶的声音了。
  “待发……”
  最后的准备命令从指挥官那里传来,士官神情严峻地往下传达。无形之间,气氛变得凝重起来,爆破手甚至不敢腾出手擦拭额头上流淌的汗珠,其余人也自发离开玻璃窗户,以免爆炸的强劲冲击震碎窗户时遭致非战斗损伤。
  探哨早已不发信号了,肉眼可及之处,军车一辆接着一辆驶过桥梁,车队的速度似乎有稍许的减慢,但这在呈线状的爆炸物面前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就像是以大炮攻击远处的坦克,指挥官在心里估算出提前量,只待车队前方的绿色军车一压过这条线,他卯足劲喊道:“引爆!”
  士官几乎在同一时间喊了引爆,爆破手们无需辨别前后两个声音是否存在区别,猛然间按下起爆器。下一秒,每个人都开始等待猛烈的爆炸声,他们有人也许想过,这次袭击会给荷兰、给盟国乃至全世界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至于大到什么样的程度,以这些职业军人、特战精英们的思维恐怕是难以准确揣测的。
  转念之间,宛若火山喷发的巨大轰响声汹涌袭来,这些荷兰农舍的窗玻璃果然无一幸免,天色原本已经暗淡下来,外面的世界顷刻间会转到了白昼,强烈的光线经过木地板折射仍然亮得刺眼,虽然这一切只持续了片刻,经历过残酷战斗的士兵们能够体会它的真实威力。
  爆炸的声光刚散去,不论是阁楼上的指挥官、观察员和参谋士官,还是埋伏在农舍、仓库里的各战斗小组人员,无不急促地想要知道爆炸的结果,因而这特殊的战场上出现了突然的沉寂——依然只是片刻的时间,车队前后没有被直接摧毁的部分军车因为紧急刹车和闪避而发出刺耳的吱呀声,至于硝烟弥漫之处,隐约可见两辆黑色的轿车形同废铁,桥梁那边的荷兰守军们则是趴的趴、蹲的蹲,一个个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雨未停,清风送至,硝烟淡薄。炸药起爆时,车队中部正好位于爆炸区域的中央,这里不仅是1.5吨烈性炸药,经由爆破专家们安排,垒砌沟渠的石块和水泥块也发挥着如同手榴弹预制破片的作用,7辆轿车显然都受到了爆炸冲击,但并不是每一辆都像最中间两辆那样扭曲变形、惨不忍睹,有的车窗全碎、车身坑洼但是车辆主体完好,很难说里面的重要人物是否受到了硬创伤。是发动后续攻击以增加绝杀概率,还是趁着荷兰护卫部队不知攻击者身处何处而迅速撤离现场,编遣战队的行动指挥官面临着至关重要的抉择,而这位小山羊胡子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自己果决的风格。爆炸发生后不到半分钟,他下令攻击,瞬时间村庄枪声大作,双联装的MG42以惊人的射速向公路上的目标倾泻“金属风暴”,美国人制造的“巴祖卡”火箭筒纵横沙场数年,终于在这个离奇的时刻被用来攻击己方的高级将领,而50毫米口径的苏制迫击炮属于苏军步兵连最典型的火力支援武器,和德军同口径迫击炮一样,它们轻便灵巧,射程近、威力小,在“熟练工”手中能够发挥强有效的压制作用……
  盟国驻欧洲司令部将领和荷兰王室成员途中遭到袭击的消息传到德国驻荷兰大使馆时,几乎每一张脸孔都反映出了巨大的惊愕,唯有少数几个足够沉稳的人还能够保持冷静,冯·梅恩男爵就是其中一个。确定了消息的真伪,他迅即将大使馆人员分为三组,一组留守联络,一组负责保护和安抚侨民事宜,第三组则赶去距离阿姆斯特丹不远的事发现场参与救援。
  当年轻力壮的同僚们自告奋勇前去救援,林恩冷静地选择了留守。一方面,抵达现场未必就能知晓大人物的伤亡情况,另一方面,他毕竟是袭击行动的总负责人,如果行动部队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难题,关键时刻还需要他来拿定注意。
  接下来,冯·梅恩男爵驱车赶往荷兰政府。雨中,自愿充当救援者的人们把大使馆里能够找到的急救药品和医疗用具装上汽车,看着这些人忙碌的身影,林恩很好奇他们究竟是为了争表现呢,还是出于单纯的人道主义想法或者有其他方面的考虑,但这样的安排多多少少能帮德国政府洗脱嫌疑,也算是好事一件。
第82章
妖媚人间
  当夜空突然间光焰闪动之时,林恩正好坐在朝北的窗户前。彼时乌云完全遮蔽了星月之光,用肉眼就能看到极远处的爆炸场景。顷刻间,无数燃烧的碎片以礼花般的美妙弧度纷扬四散,从方向上看,那应当是荷兰人围海造田形成的艾瑟尔湖上空。紧接着,林恩又在夜空中捕捉到了第二枚地空导弹的奇妙身影——由于“莱茵女儿”通过无线电操控,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确认它运行中的实际方位,翼尖位置安装了类似曳光弹的发光装置,故而隔着很远的距离都能够被观察到。虽然它那闪烁的光耀只比最黯淡的星辰明亮那么一点,其中所蕴含的技术能量却是巨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攻击者的操作远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但被攻击者茫然无措的心态更甚。结果,接连两枚低空导弹分别击中了当空飞行的飞机。在爆炸的光焰中,林恩还目测到那附近还有好几架飞机在飞行,他虽然无法判断导弹是否干掉了真正的目标,心中已经萌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这是一个将星陨落的夜晚。
  最大的不幸者会是乔治·马歇尔,美军的头号军事战略家,西方盟军中的关键人物,还是功勋卓著、本已退役又在关键时刻复出并顶替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担当参战英军首席指挥的英国元帅布鲁克,亦或是那个在国际上名气并不算太大的法国将领,而哪个国度又该在今晚啜泣,直觉并没有向林恩提供答案,但这谜团也没有持续太久。混在外交行列,林恩的“视觉”与“听觉”比起从前来有了飞跃性的提升,他当晚就得到了可靠的内线消息:英军元帅布鲁克在车队遇袭时就身负重伤、当场不治,马歇尔与荷兰王室成员同乘一车,他当时虽只是受到冲击而受了点无关痛痒的皮外伤,但在原路返回阿尔克马尔机场后,居然坚持连夜返回位于波兰的司令部,而尽管专机得到了一个中队的战斗机掩护,并且选择了一条理论上非常安全的航线,可飞机刚起飞不久便为人们根本没有意料到的地面火力所击落,专机上的驾乘人员无一幸免,另有一架护航战斗机被击落,飞行员当场阵亡的可能性非常高。
  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英国陆军元帅布鲁克,这算得上是林恩各种预料中战果最好的一个,而除了盟军驻欧洲司令部的一二号头目外,此次抵达荷兰进行军事访问的还包括美国陆军、陆航和海军的多位高级军官,仅中将以上就有六人之多,另有英国将军四人、法国将军三人、波兰将军三人,这些人随同荷兰王室和政府官员乘车从阿尔克马尔前往阿姆斯特丹,准备参加当晚在王宫举行的欢迎宴会,结果途中遭遇了路边炸弹袭击和猛烈的火力侵袭,马歇尔能全身而退已属运气爆棚,其余人可就没那么好命了。有一多半人要么是在车上被炸死,要么身负重伤情况危急,余下的不少又都追随马歇尔成了空中亡魂。全程下来,仅有两个幸运儿挨了无关痛痒的小伤,一个是法国陆军中将,一个是波兰空军少将。
  以事发地定名的“海姆斯事件”对盟国阵营有着非比寻常的震撼效应,所以刚一开始,盟国方面试图封锁消息,情况只为盟军高层以及阿姆斯特丹地区的部分人员所知,但和以往一样,这一事件的详细内容很快籍由瑞士、西班牙、墨西哥等中立国家的国际广播电台向外界公开,偏偏这几个国家的电台因为时常爆出猛料而获得了较战前有了几何倍数提升的收听率,重磅炸弹立即引发舆论狂潮。面对外界的广泛质疑和抨击,美国总统杜鲁门只得再度含泪发表悲情演说,然而从珍珠港、纽约到现在的海姆斯,哀兵的效果正在一次次衰减。在美国国内,民众对这位罗斯福继任者的治国能力产生了质疑,军队也在责怨高层的军事决策。类似的剧目还在英国上演,民众愈发怀念那位铁腕、独断、横蛮但堪称“伟大”的战时首相丘吉尔,组建新内阁的呼声高涨,艾德礼内阁再度卷入了凶险漩涡……
  “海姆斯事件”发生之后,荷兰军队以及盟军的特遣部队迅即在荷兰境内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搜捕行动,一时间从阿姆斯特丹到默默无闻的乡间村落到处鸡飞狗跳、人心惶惶,数以百计的嫌疑人员遭到逮捕和审讯,机场、港口、铁路受到了严密的控制,本国人和外国人只允许进入荷兰而不得擅自离开,人们对陌生面孔的高度警惕亦使得政府、企业的外联公干活动基本停止,就连莫尔机械公司的生产运营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不论是真正的幕后策划者林恩还是执行袭击任务的第7编遣战队官兵们都成功的“逍遥法外”了——林恩以外交官身份为掩护仍能在荷兰境内自由活动,操纵地空导弹击落盟军飞机的行动人员当晚搭乘小艇脱离危险区域返回莫尔公司,布设路边炸弹并以凶猛火力实施了补充攻击的战斗人员也利用夜幕掩护西撤至海岸,在那里登上了事先安排好的快艇飞速逃往比利时,然后从比利时经陆路辗转返回德国。
  盟军这边后院失火,整个夏天都过得非常糟糕的苏联人岂能轻易放过机会,恰逢天公作美,东欧地区迎来了持续降雨天气,占尽优势的盟军航空兵出击效率锐减,在战略上受到压制的苏联军队很快有了大动作:他们一面在立陶宛北部地区止住撤退脚步转身迎击盟军进攻部队,穿插进行着中小规模的战术反击,并且利用夜战的机会对建立在立陶宛港口的盟军补给点进行了强势突击,一面以大量步兵协同机械化兵团在白俄罗斯西部发起钳形反攻,久未现身的坦克军、机械军出现了在关键战场上。此前连续两次遭到苏军局部反击围歼,盟军官兵们都落下了心理阴影,遇到这种情形唯恐第三次被对方包了饺子,北线和中央战线的作战部队纷纷向后退却,而意图“解放”乌克兰的盟军部队本已推进到了距离基辅不到两百公里的日托米尔地区,由于北线和中央战线友军的大踏步后退,他们只能放弃唾手可得的胜利疾速往波兰后撤,苏军没怎么费力气就收复了之前丢失的大片土地,还士气高昂地咬着盟军部队穷追猛打,短期之内就在战略态势上实现了惊天大逆转!
  “海姆斯事件”刚刚摧残了盟国民众的神经,“基尔事件”也接踵而至。在林恩眼中,这是趁胜追击的关键决断,但站在盟国的立场上就属于祸不单行了,而德国军民也来不及庆幸本国的军事将领没有蒙受美英等国那般惨重的损失,“基尔即将遭受核打击”的爆炸性消息就让他们狠狠吃了一惊。自从德国建立海军以来,基尔就是德意志民族蓝水梦想的出发点,它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两个军事帝国对海权的渴望与努力,亦见证过德意志民族在战舰建造技术上的成就——德弗林格级、国王级、巴伐利亚级、沙恩霍斯特级、俾斯麦级,这些响亮的名字皆以基尔作为海军母港。两个试图通过战争改变世界格局的帝国最终的结局都是失败,日耳曼人对霸权和空间的欲望之火也渐渐熄灭,基尔俨然变成了失落梦想的代名词,但如果苏联人因为基尔驻扎了盟国舰队而动用摧毁性武器,对德意志所剩不多的自尊心将是难以承受的打击。在媒介的有意为之下,人们很容易联想起旧日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遭到原子弹轰击后的惨象,无数古朴而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消失了,数万卷入战乱而未能及时逃离的居民(尽管他们只有一少部分是德国人)送了命或是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而且那还是在爆炸点距离港口尚有数海里之远的情况下。若是基尔也陷入同样的炼狱,不仅当地的十万民众和久负盛名的造船厂、大型船台难保,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大部分区域都将受到波及,这关系到近百万人口的安危,更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先兆。在无言忍受和据理抗争之间,在北德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复兴党发出了第一声呐喊:盟国海军离开基尔!
  数十万份传单,成百上千个街头流动讲演点,多个电台频道的广播宣传,城镇、乡间大大小小的集会,紧接着是在石勒苏益格、伦茨堡、马伦特乃至汉堡举行的示威游行,接下来由复兴党一力保障补给,各路游行队伍再度集结,从各自的城市、村镇出发,浩浩荡荡涌向基尔,这是德国自二战投降以来所出现的最大规模的民众运动,为民族尊严和存亡利益而进行的抗争打破了因战败造成的沉沦自卑情绪,沿途不断有自发赶来的民众加入队伍,当游行者在基尔市区汇集时,所有人都为这支队伍的规模感到惊讶和自豪。
第83章
英雄时刻
  碍于公职身份以及政治时局的特殊性,林恩在“基尔大游行”策划、筹备和实施之初没能随同复兴党大部队一起行动,等他抽身从阿姆斯特丹抵达素有“德国海军摇篮”之称的基尔港,日历已经翻到了1947年的9月17日,“基尔大游行”的第二天。
  在这个时代,林恩的实际记忆从1945年初开始,故而没有机会一睹基尔当年的繁荣盛况。第三帝国海军的德意志级装甲舰“德意志”号、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格奈森瑙”号以及命运曲折的齐柏林级航空母舰“齐柏林伯爵”号等作战舰艇皆诞生于基尔的德意志造船厂。在帝国军事实力疾速膨胀的三十年代,敷设龙骨、舰艇下水以及服役成军仪式往往是军政高层和普通民众关注的焦点,成千上万军人和平民一次次把基尔变成民族情绪和胜利希望汇聚的汪洋,只可惜那样的场面对于德国人而言已经渐渐变成了“遥远的回忆”。
  这一次“基尔事件”发生后后,倚仗帝国幕后提供的资金支持,斯图普弗和他的复兴党成为了大游行当仁不让的组织方,从各总区和大区抽调来的精干们早早做好了准备,他们从容不迫地为从北德各地聚集到基尔的数万民众提供基本的饮食和住宿供应,而作为此次政治突击行动的原始策划者,林恩虽然对情况有着较为充分的估计,可当他来到作为游行指挥部的基尔酒店,站在三楼隔着窗户玻璃看街道上摩肩擦踵、情绪激昂的人群,感受着久违的澎湃人潮,心里依然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这一刻,他仿佛置身于昔日国社党领袖们的舞台上,感受着当年先行者们经过自身不懈的坚持并借着经济危机的外部刺激,从默默无闻的野心家成为了万众支持的实力派,那样的心情是何等骄傲!今时今日,一场莫须有的基尔风波再次调动起了民众压抑在心底的真实情感,在林恩看来,民众齐心的力量是强大的,对于复兴党、对于德意志而言,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一个伟大的机遇!
  之前贡献了创意,又调配在德国的宣传力量大肆造势,重心放在袭击盟军将领上的林恩便没有参与复兴党组织游行的后期谋划和形成安排。此次抵达基尔前,他从党内联络员口中大致了解了情况,来到基尔并与斯图普弗面谈后才真正对这里的一切有全盘掌握:第一天的大游行已经顺利进行,数万人浩浩荡荡地占据了基尔的主要街区,他们对盟军征用的码头和停泊军用舰艇的港区进行了强势围观,一些民众隔着围墙往码头投掷了石块,盟军的基地守卫部队全副戒备但没有做出任何武力举动。
  既然选择向基尔港而不是德国的政治中心柏林进军,斯图普弗和助手们做好了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具体就是安排游行民众在基尔呆上一阵子,用连续不断的游行抗议向德国临时政府及盟军方面施加压力,并籍此扩大基尔事件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根据负责安置民众的复兴党人员统计,一夜之间又有近两万民众汇入游行队伍,照此下去,不出一周就能够汇集起二十万人,这在欧洲绝对是够得上“超级份量”的大游行,要知道当年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动员的不过是十万名得到武装的支持者。两者之间当然没有可比性,但这毕竟是二战结束两年的德国,它的人民本该在盟军占领下惶恐度日,为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被迫卑躬屈膝。
  当阳光越过街旁的楼房顶洒向在街道上聚集的万千民众,斯图普弗得意洋洋地领着林恩朝酒店前门走去,工作人员已经在酒店前搭好了约有两米高的台子,台上安置了带支架的麦克风,台下站了一圈负责维持秩序的壮汉。林恩转头一看,如果将酒店正墙垂下的两面巨幅三色旗换成万字旗,给这些身材健硕的家伙换上冲锋队的制服,这大概就跟国社党执政前的宣传集会有七八分相似度了。
  登台之前,斯图普弗忽然转过身问林恩:“该是让民众认识你这位复兴党副领袖的时候了吧?”
  这个问题林恩来时就考虑过了,他淡然回答道:“不急,现在关键是要让我们的复兴党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斯图普弗展现出了自信的笑容,毫不迟疑地上台去了,林恩则默默走到呆在台后的几位最高委员旁边。为免出动德国临时政府和盟军方面的神经,复兴党这次活动并没有让成员们配备统一着装,而是选择了深色调的平民装束,每个人右胳膊系一块红色布条以示身份。即便如此,以德国鹰作为主体标识的黑底党旗还是能让人看到一股凌厉之气——这可绝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小党派!
  “勇敢的德意志人!”
  台上的斯图普弗用这嘹亮的一嗓子让全场瞬间安静下来,别看这家伙其貌不扬,讲演的口才绝对一流,林恩前后已经见识过了好几次,对此是自叹不如。虽说在现阶段,斯图普弗还不能将那些最具煽动性的民族主义口号拿出来吸引和鼓动党徒及民众,但他的演讲内容声情并茂、虚实兼顾,尤其抓住那些最能够牵动德国人神经的关键点,如今这种听者众多、情绪易受调动的场合就非常适合他发挥特长。
  德意志的荣耀历史造就了德意志的优秀品质,德意志的强势崛起遭到了嫉妒者的围攻,德意志蒙受了屈辱和不公,德意志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斯图普弗用流畅的思维、大气的观点、质朴的辞藻以及精彩的押韵排比构成了极其出色的篇幅,在林恩听来堪称他历次讲演中最具内涵、最有渲染力的一次。偌大的街区只有这一个声音,平民大众、热血青年以及在现场负责组织的复兴党徒们都在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如痴如醉。
  就在这场讲演进行当中,林恩突然注意到有几名右臂系着红布条者深色匆匆地从旁边小巷挤上前来,他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天,刚好看见有一架飞机高高地盘旋在港口上空。虽然不知道它属于盟军还是德国防卫军,但看它一遍遍盘旋的姿态应当是在执行侦察任务,从它的位置应该能够看到这些聚集在城区形同蚁群的民众。报告者很快来到最高委员们跟前,他们带来的消息是关于一支正从汉堡方向抵近基尔的德国军队的,这支军队以摩托车和卡车为交通工具,行进的速度很快,估计再有一刻钟就能进入市区了。
  看着最高委员们惊讶的表情,林恩顿感愕然:这么重要的行动居然没有在战略外围部署眼线并建立有效的联络通道?
  好吧!游行毕竟不是打仗,复兴党也是一支连半军事化程度都够不上的党派组织,出现这样的疏忽在于清理之中。懊恼自己没有及时关注这次行动是于事无补的,林恩用最快的速度和身旁的最高委员们达成一致:复兴党在这个时候决不能夹着尾巴溜走,必须留下来组织和保护民众!
  原则既已定下,林恩便决定不打断斯图普弗的讲演,亲自接手组织秩序事宜。他从最高委员们那里问到,“先进团”的精锐人员多半都来到了基尔,一部分就在现场近身保护斯图普弗,其余的携带武器分散藏匿在市区的几个隐蔽处以应不时之需。考虑到来者是德国军队,避免冲突和伤亡乃是上策,林恩立即命人前去通知他们,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没有自己和斯图普弗的出击命令都不得轻举妄动,同时安排一部分最高委员临时撤离现场,以免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令复兴党陷入哪怕暂时“群龙无首”的境地。
  匆匆安排了这些,林恩迅速冷静下来。既然出现了这样的意外情况,暂缓公开身份的打算就此改变是在所难免了,只是在不具备元首权威又不能泄露元首机密的情况下,空口说动德军官兵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开始整理思路、考虑说辞,而一刻钟时间很快过去了。伴随着刺耳的汽车喇叭声,集会人群最外围开始出现骚动,斯图普弗的讲演还在继续,而当大批德国军人从酒店正对的方向进入街区时,他的话语终于以一句“这是什么状况”而中止了。这个时候,林恩镇定自若地走上台,他看到头戴大耳沿钢盔的德军官兵气势汹汹地列队前进,原本难以插足的人群自发让开通道,任凭他们迅速朝着酒店台子迫近,看来只有最忠诚的党徒们才又勇气试着阻挡自己的军队。
  攀上台阶,走在平整的台面上,林恩一边朝斯图普弗走去,一边审视着那些不速之客。原野灰色的钢盔和制服,锃亮的皮带和挂件,还有毛瑟步枪、MP40冲锋枪,承袭了第三帝国军队的装束装备,但感觉上就是欠缺些东西。
  来到面色惊慌、手足无措的斯图普弗身旁,借过麦克风的位置,林恩直接开口道:“德意志的将士们,请停住你们的脚步。”
  清晰的声音在街区回荡,军队并没有停止前进,人群的骚动也没有结束,但噪音总算减弱了一些,人们可以清楚听到通过麦克风放大的声音。
  林恩轻皱眉头:“德意志的将士们,难道这两年又四个月的时间就让你们忘记了在上帝面前立下的神圣誓言吗?”
第84章
勇者无敌
  林恩相信,在每一位经历过第三帝国辉煌和苦难的军人心中,“神圣誓言”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位置,所以他在这个特用词上加重了语气。现场的反应如他所愿,分数列往酒店这边挤来的军官和士兵们出现了迟疑,人群的骚动也极大地削弱了,看上去就像是一桶被搅烂的酱突然凝固,秩序在混乱状态重新形成。
  事宜顺势而为,林恩稳声言道:“德意志的将士们,请听我说几句!我是雨果·霍斯特,德国临时政府委任的驻荷外交官,二等参赞。我很清楚,今天来到这里很可能会丢掉我待遇和地位不错的公职,甚至有可能断送我在外交界的前途,但我来了,坚定不移地站在这里。诸位将士,我相信你们和这里的每一个人一样,对我们的德意志有着深深的挚爱之情,我相信你们都知道基尔遭到原子弹轰炸的后果。苏联人这次没有否认他们将攻击基尔,原因总所皆知——这里有盟国舰队。可是,基尔不仅是一个设施齐备的港口,更是德国海军的摇篮,是基尔人的家园,我们这里大部分人都居住在距离基尔并不太远的地方,我们来到这里绝不是要让我们的政府为难,而是用我们的方式保卫基尔!保卫基尔!”
  经林恩连声重复,台下的复兴党员和一部分群众跟着喊起“保卫基尔”的口号,声潮迅速蔓延,很快整个街区人人都在振臂呼喊,德国军人们之前的气势完全受到压制,他们成了真正的少数派、鼓励者,他们茫然无措地站在原地,有几名军官试图招呼士兵们继续前进,但完全没有效果。
  成功掌控了现场气氛,林恩侧头与斯图普弗对视,党派领袖刚刚换到了林恩的侧后位置,眼眸中还遗留着惊恐未定的神色,对林恩的表现自是由衷的佩服。
  林恩朝斯图普弗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情绪可以放松一些,然后转回头以挺直端正的姿态面对全场,运足中气:“我们保卫基尔,我们保卫北德,我们也是在捍卫德意志不容侵犯的尊严!”
  声潮降下,街区重归安静,之前人们为军人留出的空道已经融合,几百名军官和士兵已经淹没在了这数万民众当中。
  “德意志的将士们,看看你们周围的人吧!他们是你们的同胞,是你们的家人,他们有的年事已高,有的手无寸力,但他们拥有普天之下最值得敬佩的勇气,他们来到这里,准备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德意志的尊严。就在昨天,我们手挽着手,勇敢面对铁丝和刺刀,用我们的声音发出不屈的呐喊,用我们的精神展现德意志的坚韧,我们震撼了对手,并将坚持下去直到他们灰溜溜地离开这里。德意志的将士们,我敬重你们的职业,敬重你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的无畏品格和牺牲精神,纵使你们碍于上级命令和军人身份的限制而不能向命运抗争,我们可以理解、可以体谅,即便得不到你们的支持,我们仍将奋战到底,可如果你们是来逮捕我们,是来阻止我们保卫基尔、捍卫德意志尊严的,那和1918年德国遭到内部敌人背后捅刀有什么区别?那和被自己的家人、同胞出卖有什么区别?我们无法用拳头来跟你们的冲锋枪对抗,我们只能默默忍受着心中的剧痛,我们只能在监狱里抚慰伤口,听着从基尔传来的换消息,你们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吗?”
  人群中鸦雀无声。
  “是这样的结果吗?”林恩大声重复道。
  台下的平民中开始有人说话,他们人不多也不吵闹,汇集成为一阵嗡嗡声。
  “是这样的结果吗?”林恩再度重复。
  这一次,人群里终于响起一个声音,有些嘶哑,有些不甘:
  “不,我们不伤害同胞,也不容许任何人侵犯德意志的尊严!”
  林恩远远看到是个年轻而魁梧的士兵在说话,他双手高举着步枪,在那一队士兵中显得鹤立鸡群、与众不同。
  一秒,两秒,三秒……转眼之间,更多的士兵高举手中的步枪,而周围的人群对他们的这种动作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军官们有的万分惊讶地喝斥自己的士兵,有的站在那里默许这一切的发生——或许已经从精神上倒向这些勇敢的民众。看到这批原本要干预集会游行继续进行的德国军人出现瓦解,林恩彻底扭转局面的把握大增,他趁势高呼“德意志万岁”,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放大势如狂风,群情高涨的呼声随之而起,现场又一次沸腾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