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25

  尽管是一身男孩打扮,卡萃丽有着和妈妈一样清秀端正的面容,眼睛很大,皮肤很白,不论是穿夹克裤子还是连衣裙袄,冬天里都会鼓鼓囊囊的像只无比可爱的小玩具。拥有这样的女儿是任何一位爸爸的幸福,只可惜那位追随隆美尔前往北非的德国军人无命享受。
  想到备受争议的“德国军神”隆美尔,林恩心里突然有些怨念:隆帅呀隆帅,你这只沙漠之狐当年要是一口气打过苏伊士运河该多好,1945年的德国绝非现在这般情景,穿越而来至少可以享受一下历史的风味和情调,而不必像小强一样整日为了生存而顽强抗争。
  可叹的是,埃尔温·隆美尔即便能够听懂汉语,这会儿也没办法对林恩的感慨做出回应了。按照历史记载,这位功勋元帅受到暗杀事件的牵连,于1944年10月14日服毒自杀,给后世军迷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与猜想,这才有了“如果隆美尔活到1945年”的种种讨论。
  为什么自己不穿越成1941年甚至更早时候的隆美尔呢?林恩心里突然很戏谑地想着,那样的话,自己将有极大的空间施展才华。横扫北非、荡平苏俄,甚至马踏英伦、扬鞭美利坚,那种舍我其谁的畅快也只有穿越历史之人才可能拥有!
  回到现实,自己却仍是可怜小兵一枚,能否活到战争结束还是个大问题。买一赠二,有那实力养活么?
第65章
无力而为
  等不及天亮,临时指挥这支平民撤退队伍的党卫军下士就作出了重新启程的决定。对林恩而言,四五个小时的休息已是相当宽裕,但这些老弱妇孺哪里经受过军队式的训练和磨砺,一个个神情疲惫、呵欠连天,但也没有人赖着不走或是做出其他出格的举动。在士兵们的帮助下,他们各自带上行李、照顾着家属,以自然的秩序重新组成了长长的纵队。
  睡醒的卡萃丽见“爸爸”还在,自是笑得如花儿一样灿烂。就在林恩弯下腰准备将她抱起的时候,她献上香甜的晨吻一个,然后说了一句让林恩很是意外的话:“爸爸,我自己走!”
  说罢,小手主动牵着林恩的大手。虽然是军人,可服役的时间还不算太长,林恩的这双手并没有像老兵们那样粗糙,因而可以清楚地感觉到那只小手的细嫩娇滑,每走几步,小家伙总要仰起头看看自己,时而顽皮地笑,时而欢快地蹦跳。在她的世界里,这不是难民逃难,而是一次愉快的东游。
  虽然还要拎先前那个狡猾老头儿的皮箱,因为马车走了,白山羊胡子家的毯子也只能背在自己背上,可休息了大半夜,林恩这会儿还是走的格外轻松。若不是一手实在难拿两个箱子,他甚至可以帮老者和少妇拿上全部的行李。只是这清晨的田野格外的寒气逼人,他回头看看“白山羊胡子”和年轻的遗孀,两人各自掖紧衣物,好在宽厚的围巾与披头能够帮助他们尽可能抵御寒冷,但呼出的白气是那样的清晰,足以显现室外温度之低。
  “卡萃丽,你会冷吗?”林恩低头问道,说话的时候,他有些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准,会使得小朋友无法理解自己的问题。
  小女孩立即抬头回答说:“不冷,爸爸!”
  这每一声“爸爸”都像是拂面的春风,让林恩心里涌起阵阵暖意。也许,行程稍稍漫长一些也没什么不好……
  走了大约一个小时,小女孩仰头看林恩的频率加快了。林恩会心一笑,躬身将她抱起,自然又收获了纯挚的香吻一枚。碰到这个年轻强壮又好心的“爸爸”,卡萃丽无疑是幸福的,可一同撤向柯尼斯堡的平民们就没那么好命了。长长的队伍始终保持着每小时两公里左右的步行速度,刚出发还好,过了不多久,渐渐有人停下来歇息——头发胡子花白的老人,然后是带着孩子的妇女。他们从队首落到了队尾,大多数人都竭力跟上队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掉队的越来越多,这情形与之前一天如出一辙。
  天终究亮了,未等太阳升起,后方再次传来了隆隆的炮声。搞不清是苏军进攻还是德国守军反击,撤退队伍的速度短时间内加快了一些,但很快又回复到了先前的状态,甚至还有所减慢。
  炮声已经让平民们脆弱的神经受到了影响,紧接着,从柯尼斯堡方向飞来一群德国空军的战鹰,一些平民停下来欢呼并挥舞帽子,几名士兵也加入其中。可是在战争末期,任何乐观情绪都注定是盲目的。此刻回头远望,更大规模的苏军机群有如乌云压境。随着它们的出现,沿河防线上的轰隆声陡然密集起来,声势一阵强过一阵,地面甚至都在颤动。
  升空迎击的德军战机数着二十多架,这已是林恩数日来看到最多的一批,然而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双方的投入越大,越是说明战斗升级到了决定性阶段。德军若能够守住阵地,那么这支平民队伍撤退的时限就还相对宽松一些,若是苏军一鼓作气攻破沿河防线,后果将如洪水决堤一般骇人!
  许多平民和士兵饶有兴致地站在路上观望空中的战斗,德国的战斗机飞行员固然和他们的前辈一样有着英勇无畏的斗志,可到了1945年,除了喷气式战斗机比较先进,其他空战部队已经失去了原本引以为傲的技术和装备优势。凭着直觉和理性的双重判断,林恩连忙叫上老者和妇人,自己抱着卡萃丽飞快地走向道路右侧的树林,并且用他那蹩脚的德语回头朝平民和士兵们喊道:“隐蔽,注意隐蔽!”
  三四百米的距离并不算远,但在体力并不充裕的情况下,未雨绸缪地多走一段路也是需要魄力和决心的。尽管不明所以,“白山羊胡子”和年轻遗孀还是紧跟着林恩离开了道路,可剩下的平民和士兵之中,响应这名党卫军普通士兵的就很少了。只有十几个人果断离开道路向着树林前行,这其中还有六七个是随行的党卫军士兵。等到他们气喘吁吁地进入树林时,那场精彩有余、激烈不足的空战已然临近尾声,残存的一小队德军战机败退而走,庞大的苏军机群继续向柯尼斯堡方向飞去,沿途不断有一队一队的战机脱离大部队。只见它们迅速降低高度各自寻找目标,德军阵地、村庄、房屋、桥梁,但凡被认为具有军事作用的都可能被苏军飞行员列入攻击目标。从数百米的空中往下看,道路上的这支纵队想必是非常醒目的。
  林恩担心的灾难果然降临,先前那两辆马车上备有画了红十字的床单,在关键时刻或能发挥一些保护作用。可马车已经先行离开,留在道路上的那数十个平民和士兵即便喊破喉咙、挥断胳膊,也没办法改变苏军飞行员的攻击意图。只见四架橄榄绿色涂装的雅克战斗机以标准的战术编队俯冲而下,那优雅灵巧的姿态就像是在进行飞行表演,而机翼下挂载的火箭弹大概是在先前的空战中消耗掉了,挂架位置空空如也,看上去更是毫无拖沓累重之感!
  “快跑,快啊!”
  眼看着苏军战斗机摆出了俯冲扫射的姿态,已经身处树林中的士兵和平民焦急地大声招呼那些先前站着看戏、火烧屁股了才想起逃命的同伴。可是人的两条腿怎么能够快过飞机,大部分人还没跑出一半路程,航空机枪“哒哒哒”的吼叫声便当空爆裂,连贯的子弹旋即带着清晰的轨迹飞射而至。不及奔逃的平民惊声尖叫着,聪明的选择了就地趴倒的躲避方式,愚钝或是慌乱无神的仍埋头往前跑,甚至在敌人子弹的干扰下慌里慌张地跑偏了方向……
  虽然不是真正的“同胞”,可是看着这些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在眼前受难,林恩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痛苦、压抑却找不到释放的出口。作为战争中出生的不幸者,小卡萃丽此前显然已经目睹过类似的场面,她将头紧紧埋在林恩怀里,嘤嘤地抽泣着,身体还在轻微地颤抖着。她的母亲,少妇艾莉丝,同样不忍看着这人间悲剧,她站在林恩身后,一声不吭地用额头抵着林恩的后肩。
  在如风暴般狂烈的弹雨中,趴着的人一动不动,舍身奔跑的人一个个倒下了,看样子不会再有人逃进树林了。“白山羊胡子”那张写满沧桑的脸刻着无尽的悲伤,兀自转向树林伸出。周围的士兵或攒拳捶树,或单膝跪地、垂头不抬,侥幸逃过一劫的平民莫不哀伤至极。
  救得了自己,救得了卡萃丽这一家三口,却救不了更多无辜的平民。林恩抬头仰面,原本洁净无瑕的天空被白色的飞机凝结尾迹划成了不规则的条块。天堂若是存在,又能够承载多少悲伤的魂灵?
第66章
离队先行
  当林恩一行人离开藏身的树林时,冬天的暖阳已经爬上了树顶。积雪方有消融之意的田野中七零八落地躺着二十多具残骸,大部分属于手无寸铁的平民。除去那些落在队伍后面而无法确定损失的,侥幸逃过一劫的平民所见仅有三十来个。看他们的失魂落魄与悲伤万分,活着的境况很难用“幸运”来形容。
  撤退的时间仍然紧迫,可谁又愿坐视至亲、好友或多年邻居暴尸荒野?士兵们也都自发地留下来帮着掩埋尸体。林恩挽起袖子、跨开双腿,奋力挥舞工兵铲的过程中,小卡萃丽牵着母亲的手愣愣地站在路旁看着,也许她仍弄不明白死是怎样一回事,天真无邪的眼睛里却流露出和母亲相仿的哀伤。等林恩干完活走回来,她仰头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复又怯生生地喊了一声“爸爸”。
  “哎!”
  林恩非常干脆地回答,弯腰在她面前蹲下。就在这时,一只白玉般光洁无暇的手拿着丝绢轻轻拭去林恩额头和两鬓的汗水。这手和手绢并没有任何的香水味道,却依然带给他心旷神怡之感。
  立于一旁的“白山羊胡子”,也以他那慈祥的目光看着这幅融和的场景。
  “走吧!”林恩轻轻抱起小卡萃丽,忽然想起自己还应该拎着个皮箱。回身寻视,很快瞥见那个模样狡黠的老头拎了两只皮箱,正站在不远处用幽怨的眼神看着自己。
  这家伙倒是命长!林恩心里嘀咕着,却也懒得理会自私自利的家伙。他直接从少妇手中拎过行李袋,目光平视前方,挺直背脊大步向前。这行李袋比想象中要略重一些,至于具体的内容,林恩虽然有那么一点儿好奇,却着实不好多问。
  减少了二十多个平民和四名士兵,增加了好几个行动不便的伤员,这支撤退队伍的行进速度就更显拖沓了。抱着年幼的孩童,林恩并没有跟其他士兵一道轮流搀扶伤员,他带着这一家三口很快从队尾来到了队首,却没有就此绝尘而去。小时候母亲用行动教导他要有一颗时时与人为善的心,成长的道路上不乏坎坷,社会风气亦给人以颇多无奈,林恩没办法做到事事行善,但至少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会留有余地。在这条漫长的撤退之路上,他眼里也并非只看到小卡萃丽一家,对于周围的老弱妇孺也是能帮则帮。
  “嘿,你,士兵!”
  林恩闻声转头,只见临时负责这支平民撤退队伍的那名党卫军下士紧皱着眉头,跟个小老头似地走上前来。也许是因为个人经验不足加上临场迟疑,他在苏军空袭前没能组织好平民和士兵们隐蔽,严格来说,他的表现是非常失职的。
  出于基本的礼仪,林恩将小卡萃丽放下,然后学着士兵们的样子——头微微昂起,胸膛挺直,双脚并拢,用不大但足够清晰的声音答道:“长官!”
  “你……”下士背着手在林恩面前站定,因为矮了半个脑袋,他侧仰着头才能和林恩的目光相对。
  “我叫林恩·加尔戈,长官!”
  林恩这句话说得很溜,若是就此打住,人们或许会被他的表情和腔调所欺骗。事实上,这家伙目前的德语水平可能还不及站在他脚边的德国小姑娘。
  “刚才苏军飞机袭击前,是你喊得快跑?”下士问。
  林恩大致听懂了意思,挺着胸膛答道:“是的,长官!”
  “很好!很好!”下士点了点头,“我想委派给你一个新任务!”
  听到任务,林恩有些紧张,倒不是怕自己完成不了,而是担心压根连意思都听不懂。
  下士自然看不出林恩的顾虑,他飞快地说道:“为了尽可能的节省时间,我们得派人到前面去准备饭餐,这样大家吃完就能够上路。现在我们只有一名炊事兵,而且他的手受了伤,不是很灵便!”
  林恩傻了眼,这家伙在说什么?
  “卡尔!”下士转身喊道。
  须臾,一名背着黑锅连同两个袋子的党卫军二等兵走上前来,他左手的手掌到腕部缠上了白色的绷带,上面所渗的血渍有些发暗。
  在这种情况下,林恩大致猜到了自己的新任务,而下士则对这位背黑锅的兄弟说:“你跟他一起到前面去准备午餐!”
  “是!”
  应罢,二等兵瞧了瞧林恩,都是最底层的大头兵,没什么高低之分,便略略点头。
  香烟在夜袭苏军装甲部队返回时已经散光了,林恩这会儿只好以一个苦涩的笑容赠予对方,然后转向党卫军下士:“我想带上他、她和她,帮忙!”
  大家的站位非常鲜明,不用林恩用手一一指出,下士也知道他所指的是谁。
  “两小时内在前方四公里处准备好午饭,其他的我不管!”说罢,下士转身看着后面的平民和士兵,普天之下恐怕没有哪位指挥官乐意照料这样一支队伍。
  若是以正常的步行速度,一小时四公里也差不多,再有一小时做饭,林恩觉得时间倒是充裕的。临出发之前,他对二等兵说:“伙计,我帮忙拿一些吧!”
  “喏!”
  因为同属于党卫军部队,这名二等兵的态度还算不错,只卸了一袋让林恩背负。
  林恩将袋子往小卡萃丽面前一放,笑着对她说:“猜猜这是什么!”
  小卡萃丽好奇地伸手去解缚在袋口的绳子,可绳子绑得有些紧,在林恩的帮助下她才得以打开。
  “哇,是土豆和卷心菜!”
  这是林恩第一次听到小卡萃丽说“爸爸”、“妈妈”、“不要走”之外的话,咬字还挺清晰。
  除了两个不大的卷心菜,袋子下面全是还沾着泥土的土豆。林恩随即用绳子重新绑紧口袋,然后抱起小卡萃丽,对老者和少妇说:“好了,我们走吧!”
  “我们真要到前面去给大伙儿做饭?”白山羊胡子问,脸上依然是研究学问的深沉表情。
  “嗯哼!怎么?”林恩揣摸不出老者问这句话的意思。
  “没什么!只是我不会做饭!完全不会!”白山羊胡子一副理所当然的口吻。
  “噢!”林恩下意识地转头去看少妇,有老者的话作前衬,年轻遗孀的脸忽的一下红了。
  一家子总得有个把人会做饭,不然老老小小喝西北风去。呃……这么说来,先前那好吃的葱饼是出自这位单亲妈妈之手?
  撂下这句话,白山羊胡子拎着他的小皮箱不紧不慢地朝前走去,少妇看着林恩怀里的小卡萃丽欲言又止。诚然,小卡萃丽加卷心菜、土豆得有六十多斤,但这难不倒林恩。如同小时候帮家里背稻谷一样,他把食物袋子往后背一甩,右手拽着袋口,左手稳稳地抱着卡萃丽。走一段路再两手交换一下,如此走了两个小时,带着白山羊胡子、年轻遗孀连同背黑锅的党卫军二等兵把平民队伍给远远抛在了后头。
  看着前面的山丘附近就是树林,林恩想着在那里架锅生火,可走上山丘才发现,前方不远处即是一条拥有纵深工事的德军防线,战壕掩体和炮垒碉堡周围还有士兵在来回巡逻。
  “已经到柯尼斯堡了么?”
  林恩很是疑惑的自语道。按照时间和速度估算,他们这一路也才走了十多公里,还不及昨天那名军官所说“四十公里”的一半。
  等到背黑锅的二等兵走上前来,答案随之揭晓。这条防线名叫“奥利弗”,是柯尼斯堡防御体系内圈的远郊工事。它保护着东普鲁士首府周边及北部半岛两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旦苏军击破这条防线,再向前推进几公里就进入柯尼斯堡近郊了。
  这样算来,“四十公里”大概是指从出发地到柯尼斯堡城区的距离。
  “走吧,用不着我们自己生火了!”二等兵兀自向前走去。
  站在山丘上极目远眺,隐约可见灰色的市区和蓝色的海岸线,它们相交之处混为一色,单以肉眼望去难以辨别。蓦然回首,南面天际飘荡着黑灰色的烟云,沿河防线上的战斗应该已经暂告一段落,击退苏军进攻却毫无可喜之处——每一战必然是以大量官兵阵亡牺牲为代价的,在苏军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下,防线的能量只会逐渐消耗,最终毁于一旦。那天前沿防线崩塌的可怕场面,至今仍是历历在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