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25


第67章
火头大兵
  “嘿,伙计,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林恩,林恩·加尔戈!”
  虽然德语水平还处于连入门的初级阶段,但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提升,林恩已经不满足于从两本“神书”中获取知识,他这一路上没少和白山羊胡子交流,偶尔还能用简单的对话逗逗小卡萃丽。走过山丘向“奥利弗防线”前行时,他终于向背黑锅的兄弟“出手”了。
  “卡尔,卡尔·德尔奥托!”党卫军二等兵头也不回地答道。
  “我来自丹麦,你呢?”林恩又问。
  “比利时,弗兰德!”
  原来这也是一个外籍志愿兵,可人家的德语乍就说的这么溜捏?
  在鼎盛时期达到百万规模的党卫军部队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兵并不少。他们很大一部分是居住在外国的日耳曼人,也有狂热崇拜纳粹、崇拜元首的“发烧友”,芬兰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荷兰人、比利时人甚至还有法国人。当然了,还有不少是为了生计、为了复仇的。总的来说,根据他们各自隶属的党卫军部队就可以大致辨别出他们的身份和性质。
  “你也是日耳曼人吧?”林恩卷着小舌头说道。
  “当然!”背着黑锅的二等兵回答说,“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丹麦人都在第11装甲兵师,它一个月前就从拉脱维亚直接撤回德国去休整了吧!”
  这句话有些长,若不是白山羊胡子在后面悄悄翻译了几个关键性的英语单词,林恩还理解不了意思。不过,即便弄懂了意思,他却无法回答:除非是党卫军的骨灰级军迷,谁记得历史上各师的作战路线和最终结局?
  迟迟未得林恩的回应,二等兵半转过身来说:“嘿,伙计,我没别的意思,只是想告诉你:你好像掉队了!”
  “也许吧!”林恩边想边说道,“可我的伙伴、我的长官都在后面的防线里!”
  这短短一句话错漏百出,以至于二等兵停住了脚步看着林恩:“伙计,你的德语说得可不怎么好!”
  林恩故作无奈地耸肩道:“我母亲是德国人,父亲是丹麦人,所以……”
  (备注:丹麦语虽然和德语有着共同的来源,即日耳曼语,但由于分化的时间较为久远,到了近现代,书面语仅有大约40%和德语相通,口语方面相差较大,且语法已经失去了变格,这方面更加类似于英语。当然了,主角使用英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普及英语,^_^)
  二等兵看来并没有对林恩的身份产生怀疑,他善意地点点头:“噢,理解,不必解释!”
  林恩有些画蛇添足地说:“我目前正在很努力地学习德语!”
  “那加油吧!”二等兵略略加快了步伐。不多会儿,一行五人就来到了阵地前,还未靠近,一名持枪的哨兵就喊道:“站住,雷区!”
  “我们是自己人!”背黑锅的二等兵高声喊道:“我们是从卡斯防线上过来的,奉命护送平民,后面还有许多人!”
  “站在那里不许动!”哨兵的回应仍是冷冰冰的,林恩朝防线上望了几眼,发现至少有四五个黑洞洞的枪口是直接对准自己的,包括一挺轻机枪——以它的速射能力,一眨眼就能够把这里四大一小全部干掉。
  须臾,两名端着冲锋枪的大耳沿钢盔从防线走出来,但他们并没有走正面的大路,而是小心翼翼地沿着道路边缘走。想来道路中央已经埋设了地雷,也不知先前那两辆马车是怎么过去的。一路上未见它们停留或折返,这说明防线上肯定还是有通道供车辆通行的。
  “呆在原地别动,尤其是武器!”
  两名大耳沿钢盔说这话的时候,手里的冲锋枪端起到了适宜瞄准开火的位置。这让林恩和背黑锅的二等兵都感到十分惊诧,小卡萃丽亦十分惊恐地缩在林恩怀里。
  少妇和白山羊胡子也如雕塑那般站在原地。
  “嘿,伙计们,别紧张!我是武装党卫军第27支援掷弹师第27装甲轻步兵营的二等兵卡尔·德尔奥托!是自己人!不是苏联奸细!”
  二等兵想要活跃一下气氛,可迎面走来的那两名大耳沿钢盔却没有把枪口放低。这样的情形让林恩想起了电影中警察对悍匪的场面,他有些费解地想:后面还有那么多支枪顶着,你们有必要这么紧张吗?
  好不容易等他们走到跟前,逐一检查了证件,僵持的气氛才有所缓和。当二等兵问及“为什么”时,其中一名士兵用低沉的嗓音哩哩啰啰说了一长串。林恩只听懂了“夜晚”、“袭击”、“上级”等几个词,联想到自己先前亲身参加过的夜间袭击行动,心里顿时猜出了几分:苏军也以牙还牙地派出部队进行渗透,没准也给德军防线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并威胁到纵深防线的安危。
  跟在两名冲锋枪手后面,林恩他们小心翼翼地走在道路边缘,唯恐一不小心踩上自己人埋设的地雷。好在这一段路不长,他们很快穿过铁丝网和堑壕区。行将告别之时,一名冲锋枪手对林恩说:“嘿,伙计,你有一个漂亮的太太和一个可爱的女儿,多幸福啊!好好保重!”
  “呃……”林恩本打算随声附和,却突然想到这可能是提防苏联奸细的试探性问题,便朝问这话的士兵耸耸肩:“要真是这样就好了!”
  背黑锅的二等兵也在一旁帮着解释说:“她们是我们奉命掩护的平民,霍尔根镇最后一批撤离的居民,大部队还在后面呢!”
  “噢!”大耳沿钢盔很平淡地应了一声,对正好走在一起的林恩和艾莉丝说:“你们看起来确实很般配。祝好运!”
  “奥利弗”的纵深并不宽,从雷区到反坦克炮阵地也就三四百米。放眼望去,阵地上现有的守军数量很少,火炮寥寥无几,防线后面倒还能够看到几辆露天维修的坦克和突击炮。看情形,林恩估猜这条防线属于缓冲性的外围警戒防御,一旦前沿阵地失守,撤退部队便能够利用这里的既有工事组织防御。
  问过防线上的军官,卡尔领着林恩他们径直来到位于防线后方的一栋民房。这里的大炉灶生着火,一个制服上没有军衔和兵种标识的中年人刚刚煮开了一大锅汤,食物的香味很是让人垂涎,三十多个以老弱妇孺为主的平民早就眼巴巴的等在旁边,只一会儿的功夫就将预先准备好的面包连同热汤瓜分殆尽。
  看炉灶已经空了出来,卡尔只是简单地和那中年人打了声招呼,便将自己的锅放下来往炉灶上一架,这时候林恩才真正明白了他先前所说“用不着我们自己生火”的意思了。
  因为左手有伤,二等兵卡尔让林恩帮忙打下手。他们背负的两个袋子一袋是黑面包,一袋是林恩拎的土豆和卷心菜。卡尔教林恩把土豆粗略清洗然后切块倒入大锅,卷心菜也十分简单,一层层掰下叶子,大的一撕为二,小的直接进锅。末了,他用小刀将一整块黑面包弄成小块,又从自己的背包里取出小半截香肠切成碎末,将这些一股脑儿全部丢入大锅。
  等着煮汤的这段时间,二等兵又教林恩用小刀将每个黑面包切成大致相等的三等分,这是一个成年平民一天的口粮,而掩护平民的士兵则可以领到两块。一边干活,这名来自比利时的日耳曼人一边饶有兴致地跟林恩进行一些日常用语的对话,加上卡萃丽也时不时参与进来,死亡、杀戮和失利的战争阴影暂且被他们抛之脑后。
  等汤煮沸,从霍尔根撤退的平民也陆续抵达了防线。虽然所有的原料加起来还不到这大锅的四分之一,但这一锅汤经由二等兵卡尔的精心烹饪浓香四溢,用勺子捞上一勺,还有烂熟的土豆块。尝上一口,可比林恩数日来吃过的任何一顿都要丰盛可口。
  这一顿,不但逃难而来的平民们吃的津津有味,就连防线上的一些士兵也被吸引过来。作为回报,他们用刚刚修好的一辆半履带式装甲车载平民们一程。虽然一趟只能够坐下十几个人,而且油料只够往返一次,还只能把乘客们送到位于柯尼斯堡近郊的防线前,仍大大缓解了这支平民队伍目前的窘迫。
第68章
思而求索
  午饭结束后,第一批16名幸运的平民搭乘德国国防军的Sdkfz251中型装甲运输车离开了“奥利弗防线”。由于负载了军队的一名重伤员和平民队伍的三名重伤号,车厢里的拥挤是可以想象的,但许多没能登车的人仍然投去了羡慕的眼光。
  “走吧!这样好的天气应该多走走路!”
  白山羊胡子看似随意的话打消了林恩的顾虑,作为护送队伍的党卫军士兵,他和二等兵卡尔完全可以在登车人员的选择上发挥一点影响力,何况白山羊胡子年纪够大,年轻遗孀艾莉丝带着幼小的卡萃丽优先排序也比较靠前。不过,他们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自私的想法,和其他士兵一起将行动最吃力、状况最困难的平民们,包括一位母亲和她襁褓中的婴儿,送上了这辆并不舒适但速度够快的半履带式装甲车。
  对林恩和二等兵卡尔而言,准备中餐的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他们因此而得到了党卫军下士的口头褒奖,后续任务也随之而来:离队先行并为大部队准备晚餐。这听起来有些索然无趣,但两位年轻的党卫军士兵还是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考虑到队伍人数的进一步减少,只需要半袋子面包、半袋子土豆就能够解决晚餐,卡尔将它们合二为一,连同简单清晰的大黑锅一起背在背上。林恩得以空出一只手来轮流帮助白山羊胡子和艾莉丝拎行李——他还从卡尔那里学会了一句德语:没关系,我有的是力气。
  初听到这句话,白山羊胡子面无表情,艾莉丝倒是抿嘴偷笑了一下。这是林恩第二次见她笑,而两次笑都与自己有着莫大的关系,心里便有些乐滋滋的,步子也如同刚出发时那样轻快。
  “爸爸,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坐在林恩臂弯处的小卡萃丽奶声奶气地问——在林恩的意识里,这样的语气才是她这年龄段应有的特色。
  “去海边……坐船,好不好?”
  为了保持句子的连贯性,林恩的“坐船”用了两个英语单词,以至于小卡萃丽一脸纳闷。这时候,少妇在一旁说出了相应的德语。听到这话,小卡萃丽高兴地拍手:“好啊!坐船!”
  林恩侧身转向艾莉丝,飞快地用英语说道:“你能说英语?”
  “当然!”少妇有些俏皮地回答说。“但会的不多!”
  “那就足够了!”林恩笑着点点头,从昨晚艾莉丝听到自己失言说出那句英语时的反应来看,她多少是懂些英语的。
  少妇下意识地抿了一下嘴,就在林恩转回身继续前行时,她用英语小声说道:“可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多学习德语,争取尽快掌握它!”
  林恩没有停住脚步,直接扭头看着她,说:“谢谢提醒!”
  少妇答道:“不客气!”
  两人之间的英语对话简单而流畅,相互之间的了解也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一些。只是英语反倒成了自己的“母语”,林恩也不只是该感谢国家普及英语的英明决策,还是该感慨造化弄人——自己的英语水平也就够过那所谓的四六级,若是在关键时刻碰上一些稍稍生僻的语句,可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咯!
  离开“奥利弗防线”前往柯尼斯堡途中,辽阔的田野依然属于东普鲁士的典型地貌:地形开阔、丘陵起伏、植被茂盛。白色的积雪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原色的棉被,若不是这场残酷的战争,物产丰盛的东普鲁士来年应该是个好光景。这里大大小小的树林就像是草地上闲庭信步的牛羊群,很自然地出现在视线中,没有一点儿突兀之感,可真正的牛羊却早已不见了踪影。它们也许早早进入工厂制成了罐头,运往东线帮助德军官兵渡过难熬的冬天,并有相当一部分最终成为苏军的战利品。
  “看啊,飞机!”
  小卡萃丽指向右侧的田野,靠近树林的凹地有一架坠毁的飞机,破损的机体仍能够看出橄榄绿色的涂装,折断的尾翼还有半颗炫目的红星。从轮廓上看,林恩大致揣测它属于DB或SB系列的双发快速轰炸机,其威力和作用自然是无法和英美主力轰炸机相媲美的。到了二战末期,苏联的陆上力量异常强大,空军的战术兵器因而战争缘故而强势崛起,海军和空军战略力量则是明显的软肋——这样的结构与鼎盛时期的德国军队何其相似。因此,许多人在分析二战结束后的欧洲格局时都认为,以苏联为首的红色阵营和以英美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若是在四五十年代爆发直接战争,即便不考虑美国的核武器优势,红色阵营最终也依然会输掉战争。
  对于当年盛行的“如果1946年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之猜想”,林恩也曾做过一些分析。按照纸面上的推测,就算撇开核武器这一因素,苏联仍会因为战争潜力的不济而失败。不过,英法等欧洲国家亦在劫难逃,真正的获益者依然只有老美一家。不过,林恩认为美国独霸全球的战略轰炸力量并非决定战争胜负的实质性因素,而是因为它雄厚的经济工业实力和独特的地缘优势——战略空军只是这个超级巨人赢得战争胜利的一种有力武器。综合人力、物力、国格以及国际环境等各种因素,若是明显强于对手,那么战争还未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果,区别仅仅在于战争的时间和进程。
  可惜的是,林恩的这些分析到目前为止也还只是纸上谈兵、孤芳自赏,在那个广泛讨论“世界末日”的和平年代,平民出身的他没有哪怕一丁点儿战争实践的机会。雇佣军?且不说身体不够格,就算加入了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雇佣军,也只是充当幕后势力的台前打手。
  回过神来望向前方,脚下这条平直的公路一直延伸向视线尽头的那抹蓝灰色。它既是希望之所在,对自己也是个非常现实的提醒:你丫就是个小小的外籍志愿兵,赶紧保命去吧!在这里臆想什么国家政治,真是白日做梦!
  在心里自嘲地笑了笑,林恩迈步前行。罢了,至少这一路上还有人说说话、谈谈天,好好练习一下德语,没准挂掉之后就又回到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个时空,到时候好歹多掌握一门外语,也就多一份谋生的技能。
  “爸爸,爸爸,我渴了,我想喝水!”
  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小卡萃丽隔一会儿就嚷嚷着新要求,这会儿林恩还不觉得烦,倒是觉得自己这个假爸爸好像发挥了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这丫头昨天还是个典型的战争儿童,有着让人担心的心理问题,短短一天不到,开朗了,开心了,各方面也就都正常了。病根一除,连带着少妇和白山羊胡子的心情也好起来了。
  “好,我们的卡萃丽要喝水!”
  林恩停住脚步,从身后的水壶套子里取出水壶。先前那些可能存了好几天的水在“奥利弗防线”做饭时已经倒掉换了一些新水,拧开让小卡萃丽喝了两口,忽又觉得小孩子肠胃比较弱,晚饭的时候要是有条件,最好灌些煮过的水。这样还真把自己当成孩子他爸了——既要当一个尽职尽责的演员,是否还要顺带扮演一下妇人丈夫的角色?
  林恩下意识转头朝艾莉丝看去,发现年轻的遗孀正盯着自己的后背,莫非这背影和她已故的那位有些相似?
  迎面碰上了林恩的目光,妇人连忙低头,将她那张清秀标致且泛着红霞的脸庞重新掩藏于披巾之下。
  老妈虽然一直教导自己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可是孤男寡女有如干柴烈火,即便不慎引燃,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不算伤风败俗的事情哈……
  林恩正满脑袋胡思乱想,忽然听到卡尔说:“伙计,我们歇会儿?”
  回过头,这背黑锅的二等兵正撸起袖子擦拭额头,而顺着他所看的方向,林恩这才注意到道路右前方有一条很小的溪流,它穿过公路下方的涵洞,在白雪皑皑的田野中悄然流淌,一直延伸进入远处的树林。
  想想老者和少妇的体力走这么一段路也该有些疲累了,林恩答道:“行啊!”
第69章
刮胡刀
  平坦的溪畔覆盖着洁白的积雪,人们从公路走到这里的脚印形成了一条短而直的小径,看起来大家都只是冲着清澈的溪水而来,并没有探幽寻美的雅致。林恩抱着小卡萃丽,一边轻缓地走在溪畔,一边拿出英德字典翻页,然后按照上面的读音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