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225

  展现空降突击威力的机会很快到来,随着陆海并进的法国军队迅速攻占岘港、顺化、光治,越南反抗武装遭到分割,在南方作战的部队被逐步压缩到了嘉莱-昆嵩省南部地区,北方根据地部队被驱逐到了顺化以北的广平省一线。法军一面集结优势兵力,在南越傀儡军的策应下围剿嘉莱-昆嵩省的反抗军,一面在顺化调兵遣将,意图对集结在广平的反抗武装实施歼灭作战。1950年2月26日,广平战役打响,晴朗的天空中充斥着机械轰鸣声,200余架运输机和滑翔机载着法国第11空降旅官兵们飞向同海以北的宋河地区,而法国外籍兵团所属的第3步兵团也在宋河下游港口发起登陆作战,意图利用河流天险构筑一条阻截线,与北上进攻的法军部队一道将数万北越反抗军包围歼灭。
  飞行在越南上空,机舱里的法军空降兵们全然不必担心在欧洲战场上的密集防空炮火,唯一能让飞机颤抖的便只是空中的气流。在一架半旧的、留着英文指示牌的C-47里,比耶尔·莱格利斯少尉和手下17名伞兵表情平静地等待着。对他们而言,使用老式步枪甚至冷兵器的北越游击队也只有在丛林里耍横的本事,只要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构筑防线,这些身材瘦小的家伙便会成群结队地冲上来送死。
  时间悄然流逝,耳边仍只有单调的发动机轰鸣声,隔窗望去,地面一片青绿,而欧洲的许多地区这个时候还覆盖着皑皑积雪,截然不同的气候让人们感到陌生。当跳伞预备等亮起之时,伞兵们脸上终于闪过些许紧张,他们纷纷起身,将开伞用的环挂打开并挂在机舱靠右手的金属线上,还有人不太放心地检查着随身携带的装备,祈祷它们落地时仍在手边。片刻之后,跳伞灯亮,靠近舱门的两名伞兵合力打开机舱门,夹杂着咸腥气息的清冷空气倒灌了进来,人们瞬间无比清醒。
第53章
轻装伞兵
  “快快快,动作快一点!保罗,你带两个人盯着树林那边,一有情况就鸣枪,千万别马虎!迪马,艾蒂安,弗罗芒,你们跟我去找武器包!”
  在一片干涸的稻田里,隶属于法国第2轻伞兵营的莱格利斯少尉急促地招呼着已经落地的伞兵们。这片稻田位于树林与河流之间,往北大约三四百米即是自西向东流入北部湾的宋河,河岸有一条蜿蜒的土路,而西、南两面皆是郁郁葱葱的树丛,风吹叶动,让人非常担心视线受到遮蔽的树林深处隐藏着无数瘦小凶悍的敌人。
  落地的伞兵们迅速抛下降落装备,端着步枪和冲锋枪巩固降落区。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法国伞兵第一次在越南作战,1947年的时候,隶属于法国第1轻伞兵营的三百多名官兵就曾参加对越南反抗武装的镇压。当时北越反抗军还未成如今的气候,这些法国伞兵也只是充当应急部队在地面作战,没像今天这样真真正正地“从天而降”。三年来,北越反抗武装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他们的士兵有着近乎疯狂的勇敢和残酷的伏击手段,法国人因此将他们称为“蚂蝗”,意指一旦碰上就很难摆脱的对手。关于北越游击队的凶残故事,莱格利斯少尉在来这里之前已经从朋友、同僚那里听过不少,他最担心的莫过于自己的部队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遭到大批北越反抗军的疯狂攻击,空降部队虽然是目前法国军中装备最好的部队,但轻伞兵营终究有个“轻”字,除了普通单兵武器之外,他们仅以轻机枪和轻迫击炮充当战术支撑。那些装备火炮、装甲车甚至坦克的法军部队面对北越军队的围攻尚且战战兢兢,何况火力和弹药都十分有限的伞兵!
  顺利落地,顺利收拢部下,顺利找到装有机枪和弹药的降落包,顺利部署防御阵位,顺利与营部取得联系,随着一个又一个计划步骤完全不受阻碍地完成,看到同僚们一个个洋溢着自信轻松的表情,莱格利斯少尉心底的忐忑渐渐消去。纵然北越反抗军士兵生性彪悍,又从可憎的苏联人那里讨得一些本该淘汰的武器,但这毕竟是一群远离现代文明的“荒蛮土著”,大多数人目不识丁,对于军事战术完全称不上理解。在重武器难以施展的密林战场,他们凭借勇猛能够占得优势,转到开阔地带,防御方又有充分的准备,他们的进攻必然演变成血流成河的屠杀。
  随着运输机群返航而归,法国伞兵们周围很快安静下来,静得有些让人不舒服,但很快的,河下流方向传来了稀疏的枪声。按照作战部署,空降部队的第一个梯次应占领宋河上的四座桥梁和七个渡口,以隔断越南反抗军北撤的退路。沿河而下大约两公里即是宋河上最大的一座桥梁,但从航拍照片上看,那也就是一座勉强容纳两辆汽车并行的水泥桥,而且还是法国殖民者当初修建的。莱格利斯少尉耐心地等待着命令,降落于此的三百多名伞兵听命于热罗姆中校,一位追随戴高乐为自由法国而战的老资格军官,战场经验丰富,为人也很受士兵们尊敬。
  由于空降之前无法准确预计地面战斗形势,作战部署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一线指挥官们手中。研究地图之后,中校作出了战斗部署:“以这里到河岸的垂直点为中心,每隔五百米构筑一个防御阵地,每个防御阵地部署两个班,行动!”
  莱格利斯少尉的伞兵排共有三个班及一个排部,接到战斗命令之后,他与另一位军官各带一半士兵构筑防御点。补充命令很快对各排的固守位置进行了部署,莱格利斯少尉和他的士兵们需要溯河而上行军2.5公里,路程不算远,官兵们信心饱满地踏上了征程。可是沿着河岸的土路行进了一段距离之后,莱格利斯少尉发现河畔的开阔地带越来越窄,有些地段树丛边缘距离河岸不足百米,这对于数量不占优势的防守者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尽管心底的忐忑重新泛起,莱格利斯少尉却没有把这种情绪表现出来,而当士兵们发现自己的预定防御阵地再往上游一公里多就是一座石桥,它已经被另一支法国空降突击部队所占领时,他们的士气顿时大受鼓舞。莱格利斯少尉的情绪再次发生了改变,尤其当他派出联络员前去和友军沟通情况之后,形势愈发乐观:那支伞兵突击队隶属于光荣的法兰西第1伞兵营,他们足有一连官兵,额外配备有装在无后坐力炮的空降吉普车,整体战斗力不俗,而且根据他们介绍,占领桥梁的过程中未受任何干扰,之后派出哨兵侦察,方圆几公里内也未见有北越部队一兵一卒。
  乐观的情况让法国伞兵们心情愈发放松,明媚的春光下,他们摘下沉重的钢盔、脱去厚实的外套,懒洋洋地叼着香烟,慢慢吞吞地挥舞着工兵铲,在高出河滩一米多的土丘上挖出了背朝河流的弧形防御阵地。石桥那边,第1伞兵营的士兵们也在构筑防御工事,大概觉得两挺机枪就足够封锁整个桥面,他们的动作看起来更加慵懒缓慢,时不时从头顶上空飞过的法国侦察机更纵容了他们的松懈。
  “我有种不太好的预感。”莱格利斯少尉私下里对自己的好友洛朗军士说道,“大家太放松了,一旦北越叛军发现后路被断,在生存欲望的驱使下,他们很可能发起超乎我们想象的猛烈进攻。”
  洛朗军士有些不以为然地说:“他们的主力部队距这里应该还有好几十公里,沿途没有直路,就算是强行军,最快也要到下午才能抵达,那时候我们都架好机枪等着他们了。”
  莱格利斯转头看了看那两挺趴在土堆上的轻机枪,一挺勃朗宁BAR1918,一挺M1919A6,皆是美国陆军的一线装备,残酷的战场已经验证了这些武器的可靠性,而半自动、自动步枪的大量装备也成倍提高了战斗班的火力输出。尽管如此,莱格利斯心里仍觉得有些遗憾,如果自己这支部队能够像第4轻伞兵营那样一水德国货,凭借MG42的强大压制火力,依托预设工事足够抵御几百名缺乏正规训练的越南人进攻。M1919A6性能不错,就是枪管容易发热且更换比较麻烦,而使用20发弹匣的BAR用来对付散兵尚可,想要遏制对手的群体冲锋就颇显乏力了。
  三个小时之后,一条合乎基本标准的弧形堑壕宣告完成,莱格利斯虽然希望士兵们能够进一步加固阵地,可看大伙儿修工事的积极性实在不高,已经到嘴边的话还是咽了回去。正午时分,第二梯队的伞兵在已经巩固的降落场实施伞降,上级指挥官给每个防御点增派了兵力,莱格利斯这里得到了一挺布伦式机枪和一门60毫米轻型迫击炮的加强,虽然弹药储备并没有达到理想程度,可看着士兵们架好机枪和迫击炮,这位法国少尉心里还是踏实了许多——再不济也还能求助于守卫桥梁的友军支援,从顺化起飞的轰炸机也能够为空降敌后的伞兵部队提供较为及时的火力支援。
  吃过了午饭,晒着暖洋洋的太阳打了个小盹,不知不觉已近黄昏。眼前,漫山遍野的植被在清风吹拂下荡起绿色的波浪,身后,清澈的河水泛着迷眼的盈盈波光,这里仿佛是一处被战争和杀戮遗忘的世外桃园,远道而来的法国大兵们沉醉其中,丝毫没有注意到正在步步逼近的危险。
  啪……啪……
  飘零的枪声打破了幻境,莱格利斯如同从噩梦中惊醒一般叫喊着让士兵们戒备。远处的枪声仍若有若无地飘荡着,前方的树林看不到任何与攻击有关的前兆。就这样过了十几分钟,莱格利斯渐渐察觉不妙,蓦然回首,竟望见河流对岸有狼烟升起!
  也就一转眼的功夫,零落的枪声变得密集起来。仔细聆听,能够辨认出美制机枪在诸多步枪的叫嚣中执著地嘶吼着,间或加入手榴弹、迫击炮弹的轰响声。河对岸的狼烟越来越多,枪声也越来越近,晚霞照耀的田野中,担负前哨任务的法国伞兵正从桥北岸的村庄狼狈后撤,防守桥头的士兵们早已严阵以待。
  “越南人!”
  惊叫声伴随着BAR独特的吼叫声震荡着莱格利斯的心魄,他连忙将注意力从石桥那边转回自己的阵地,火药的气味使得最后一丝清新感觉也荡然无存。前方的树林并没有成群结队的越南人冲出,摇动的矮株植物似乎只是风力所为,开火的法国伞兵直至将弹匣里的20发子弹打光才勉强罢手,而周围所有人都显得吃惊不已。
  见同伴们愣在原地,这名情绪激动的伞兵一边装弹一边大声说道:“树林里有越南人,我确信我看到了越南人,我见过那该死的黄色雨林盔!”
  没有人说不信,但一切以眼见为实,正当莱格利斯不知所措的时候,一发冷枪从林中射出,瞬间击倒了一名仅将脑袋探于堑壕上的散兵,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精准的枪弹接踵而至,堑壕这边转眼之间又有三四人中弹,其中一人还是机枪手。伞兵们低头弯腰也无济于事,眼看伤亡不断攀升,终于有人悟出门道:“见鬼,越南人在对面的树梢上!开火!开火!”
  莱格利斯大惊,他下意识地跟着喊了两声开火,估摸着树林里的越南人已经趁势往前冲了,便摸出手雷拔掉拉环,卯足了劲将它朝前抛了出去——即便不能直接杀伤对手,也能暂时性地影响“树梢射手”。手雷爆炸的瞬间,莱格利斯已经操起了自己的R5冲锋枪(法国版的司登冲锋枪),反身蹬腿,视线一出堑壕边缘就朝着前方树梢开枪扫射,连贯的子弹顿时打得对面枝叶乱飞,而他身边的几名伞兵见状也纷纷效仿。他们的射击虽然有些漫无目的,但是射出的子弹多了,散布的范围随之扩大,隐隐感觉有人从高高的树梢上坠落下来,致命的冷枪终于受到遏制,固守这一防御点的伞兵们得以对受伤的同伴施以援手,或是拿起自己的武器加入射击。
  打光弹匣之后,莱格利斯倾身向前、右膝点地,仗着自己身长脖直的优势探头向前张望。这一看不要紧,心差点从嗓子眼里跳了出来,噩梦中的场景竟然在这里变成了现实:数以百计身材瘦小、气势凶悍的北越士兵冲出树林席卷而来,他们有的戴着黄色的雨林盔,有的戴着颇具东方特色的圆斗笠,手里的武器以栓式步枪居多,但并没有传说中的大刀、长矛、鱼叉。树林边缘,两个以蹲姿射击的家伙使用的居然是MP40,他们轻便易操作的特性确实很适合身体力量有限的东方人使用,而150米的距离也正适合这种自动武器发挥威力。
  “迫击炮!向正前方150米射击!”莱格利斯将迫击炮射击参数直接定在了树林边缘,看着汹汹而来的北越士兵,他是多么庆幸自己的防御阵地与树林之间还有这样一块开阔地。
  若是毫无顾忌的全速冲刺,成年人越过200米的距离只需要半分钟时间,而在枪弹横飞的战场上,越南人的冲锋依然“无所顾忌”,莱格利斯换弹匣的功夫,排头的北越士兵已经冲到了不足二十米处,双方正眼就能够辨认彼此的长相与表情。莱格利斯端起冲锋枪,手指扣上扳机,掌握方向的左手便压着枪口水平移动,枪机抛出的弹壳在空中拼凑成一条充满战争美感的弧线,子弹向前倾泻,那些敏捷而迅速的身影一个个倒下,余下的仍在前赴后继,仿佛从来不知道伤痛和死亡为何物……
第54章
蚂蝗
  眼看蝗虫般的北越士兵已经冲到跟前,堑壕中的法国伞兵们又因为更换弹匣、弹夹而致火力吉锐减,莱格利斯少尉心急如焚,这时手里的冲锋枪也传来“咔嗒”的空响声,他干脆把枪一丢,从胸前的扣环上摘下两枚手雷,一并拔掉拉环猛力掷出,转头对身边的伞兵们喊道:“投掷手雷!”
  这句话提醒了被突如其来的战斗弄得晕头转向的法国伞兵们,近处几人连忙撇下手里的武器,接二连三地往前抛出手雷。爆炸的杀伤范围正好在堑壕前方构成了面状拦截区,不少北越士兵应声倒下,但这也只是稍稍遏制了他们的进攻势头。烟幕刚刚散去,趴在地上躲避爆炸的北越战士敏捷地爬了起来,除了一两名军官模样的人在喊叫之外,其余人都沉着而迅速地投入冲锋。
  莱格利斯准备继续抛投手雷,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先前那鬼魅般的精准冷射又出现了——耳边当即传来伞兵中弹的惨叫,转念之间更有一发子弹嗖地擦着钢盔飞过,少尉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他和他的伞兵们是处于孤立作战的状态,丢失阵地、悉数阵亡恐怕是无可挽回的结局,好在沿河部署的防御点仅相隔五百米,见友邻阵地遭到进攻,临近的法国伞兵们迅速抽调活力进行支援。随着外围的机枪和迫击炮开始发威,已经冲到莱格利斯眼前的北越士兵像是割麦子一样成群成片地倒下。在巨大的伤亡面前,北越反抗军意识到继续硬功难以取胜,遂以持续尖锐的哨声召唤投入进攻的士兵后撤。感觉令人窒息的压迫式进攻忽然消退,莱格利斯和他幸存下来的伞兵们莫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可是看着阵地与树林之间散布的近百具尸体,看着己方战壕里死不瞑目的阵亡者和痛苦挣扎的受伤者,心情顿时又堕入沉重的深渊。
  身为战斗指挥官,莱格利斯少尉必须从初战的梦魇中迅速走出来,他狠狠揉了揉脸,发话道:“艾蒂安,清点一下人员伤亡和弹药损失情况!罗伊,伤员状况怎么样?”
  正在为伤员们包扎处理的医护兵回头答说:“迪马和马丁只是轻伤,处理一下就好,但杜瓦尔的情况比较严重——肺部中弹,需要尽快送到野战医院手术处理!”
  莱格利斯挠了挠头,伞兵作战不仅需要面对装备和弹药短缺的状况,伤员处理也是一贯的难题。法军目前以伞兵营为单位,配备一支具有专业救治功能的医疗单位,在装备齐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一些不太复杂的外伤手术。由于空降时没有收到敌对武装的干扰,医疗人员和医疗器械都已就位,医疗救治点就设在临时指挥部,距离莱格利斯他们所在的防御点2.5公里。正常的担架行军,这段距离也就是个把小时的事情,然而北越反抗军之前的冷枪和疯狂进攻让莱格利斯打心里感到忧惧。运送伤员不仅要减少两名战斗人员,他们途中的安全也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少尉很纠结地想了想,目光落在了石桥那边。经过了刚才这一段时间的战斗,防守石桥的法国伞兵也已经击退了北越军队的进攻,他们的轻型吉普车既是战斗武器,用于联络和运输伤员也远比人力高效,而且,如果石桥那边就设置有医疗点的话,自己也就不必舍近求远把伤员送回指挥部去了。
  看着受伤同伴龇牙咧齿的痛苦模样,莱格利斯迅速做出抉择:委派洛朗军士到石桥去联络友军,尽量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帮助。为了避开北越武装的冷枪,洛朗军士从朝河一面爬出阵地,贴近河岸往上游移动,莱格利斯则重新审视自己的阵地。尽管北越军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但自己这边仍有11名伞兵健存,枪械无损、弹药充足,而且经过了刚才的战斗,每一个人的战斗细胞都被调动起来,警惕性也提高到了最高级别,如若北越武装发动进攻,他们定不会再像之前那样被打个措手不及,500米距离也在机枪有效射程之内,两侧的防御点都能够及时的提供火力支援。
  通过无线电步话机将战斗概况及本部人员伤亡情况报告给指挥部之后,莱格利斯得到了将获增援补充的回复。为了鼓舞士气大受影响的伞兵们,他立即将这一情况告知部众,然后一边靠坐在战壕里装填空弹匣,一边对伞兵们说:“大家都看到了,越南人的战术就是突然和迅速,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待会儿等越南人发起冲锋了,大家不要惊慌,小心防备远处的冷枪,各班注意火力调配,尽量不要出现明显的射击间断!冲锋枪不要过早开火,手雷放在容易拿到的位置,等敌人靠近到三十米再轮番投掷。”
  说话间,树林那边传来孤零零一声枪响,子弹明显射向莱格利斯安排的观察哨,但没有打中,那名伞兵迅速缩头,惊魂未定地咒骂着那阴险的越南枪手。
  以为越南人要发动新一轮进攻了,莱格利斯连忙探头去看,刚抬头就感觉不妙,头顶瞬时感觉受到了重物冲击,晕乎乎地往后倒去。下意识地伸手一摸额头,只有汗渍而无血迹。侧身靠着堑壕壁,摘下钢盔一看,子弹居然还卡在弹洞里,顿时也咒骂起来:“这些该下地狱的越南佬!”
  “长官,您没事吧?”旁边的伞兵以为莱格利斯中枪了,连忙挪过来察看情况。
  “幸有上帝保佑,我虽然没有猫的九条命,这次却得以大难不死!”莱格利斯看着钢盔上的子弹说,他紧接着定了定神,重新戴上钢盔:“有镜子吗?”
  来的这名伞兵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刮胡子用的小圆镜,但没有把手。莱格利斯想了想,从口袋里掏出口香糖,拆开锡箔纸塞进嘴里,像是跟这口香糖有深仇大恨似地用力咀嚼,并示意同伴将旁边的工兵铲递给自己,然后用口香糖将镜片黏在铲柄上,制成一个简易的反光镜,单手拿着伸了上去。在镜片被子弹击碎之前,他看到橘红色的夕阳为稻田和树林染上了一层柔和美艳的光泽,从而形成了一幅充满异域风情的美景。
  镜子里并没有冲出树林的勇猛战士,先前阵亡的北越士兵依然以先前的姿势留在稻田之中,这一闪而过的凄美场景在莱格利斯少尉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越南人在玩什么花样?”看着散落一地的镜子碎片,少尉纳闷地嘀咕着,无需他人解答,他转念就有了答案:越南人在等待夜幕降临!
  纵览军史,夜战多是与出其不意、以少胜多、奇袭、伏击这些战术词语联系在一起,恶劣的视野、复杂的环境都为战斗进程增添了不确定性。如果是在防御一条设施完备的防线,莱格利斯还不必如此担忧,但现在他们仅以三挺机枪、十余名伞兵防守一个小山包,占据人数优势的北越反抗军利用夜幕掩护很可能像涨潮一样将他们吞噬掉。直到这个时候,莱格利斯才意识到热罗姆中校的决定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以几百名伞兵防御长达5公里的沿河区域,不把兵力集中在两三个防御点,而是平铺开来分散于十多处小型防御阵地,这样固然可以防止北越军队趁夜过河,如若北越武装抱定主意强攻防线,这些小防御点只会成为法国伞兵们的墓地。
  带着失望的质疑,莱格利斯与中校的指挥部进行了无线电联系,被告知指挥部已经从预备部队中抽调人员前往他所在的防御点。为了应对北越军队可能进行的夜间攻击,中校已经派出两支后勤运输小队,给每个防御阵地增加照明弹和地雷,而法军外籍兵团部队也已在宋河入海口顺利登陆,并将搭乘舰艇溯河而上支援伞兵部队。经过这次通话,莱格利斯对守住阵地又燃起了一些希望。在夜幕完全降临之前,河面上果然传来了突突的马达声。莱格利斯从望远镜里看到了排成纵队的三艘船艇,似乎很有气势,但以这条河流目前的水量,能够航行的顶多是十几二十吨的小艇,上面搭载机枪和轻型火炮提供对岸支援,或者在河面拦截强行泅渡之敌。差不多同一时间,作战指挥部派来的补充人员和运输小队也抵达了防御点,莱格利斯直接指挥的战斗人员增加到了24人,配备机枪5挺、迫击炮2门,弹药储备也还充裕,再加上河面上游弋的己方船艇,他和他的伞兵们坚守阵地的底气都足了不少。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点点星盏提供着较为微弱的光照,仅凭肉眼很难看清树林那边的情形,河水流淌的哗哗声这时候也成为一种干扰,法国伞兵们只好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密切关注着树林那边的动静,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紧张好一阵子。若是越南人一直不进攻,光是这种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气氛就足以将莱格利斯和他的士兵们拖垮,为了加强防备,少尉派出三组士兵匍匐到阵地前方大约三四十米的位置埋设地雷。处于腹背受敌境地的北越反抗军看来也没有耐心在这里耗下去,莱格利斯派去布雷的士兵还没回来,树林那边就有一阵明显的窸窸窣窣传来。莱格利斯慌忙发出模仿鸬鹚的叫声,这是让布雷士兵提前撤退的信号,然而推崇猛攻的越南人压根不给他们时间。当一种不易察觉的奇怪声音在战场上响起时,莱格利斯只觉得有几个黑乎乎的东西当空飞来,强烈的直觉让他作出了触电般的反应:“手雷!隐蔽!”
  堑壕里的法国伞兵们连忙扑倒,接二连三的爆炸在阵地上发生,更有一枚手雷落入堑壕,造成一片哀嚎声。以手雷的投掷距离判断,攻击者距离堑壕仅有二三十米,可如果有人匍匐着穿过稻田一直进抵阵地前方,伞兵们全神贯注不可能没有任何察觉,这也是让莱格利斯感到既然费解又恐慌的——难道这不是普通手雷攻击而是北越武装的某种“秘密武器”?
  古往今来,战场上的疑团很多,有些直到战斗结束后才让人恍然大悟,有些则会成为永远无法解开的谜题。莱格利斯耳朵被近距离的爆炸震得发鸣,他看到一些伞兵自发地朝前射击,片刻之后,听力有所恢复,耳边尽是机枪和冲锋枪的嘶鸣声。他本想下令发射照明弹,可想起还有六名派去布雷的伞兵滞留在阵地前方,光亮会让他们成为越南人的活靶子,只好咬咬牙从身旁拾起冲锋枪,刚抬起头就感觉有几个黑影从前窜入堑壕。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他几乎对准其中一个黑影开火,幸好这人喊了一嗓子“谢天谢地”,熟悉的法语让莱格利斯及时收住,他大声问道:“艾蒂安,是你吗?”
  “还能有谁?阴险的越南人?”那黑影拄着冲锋枪爬了起来,喘着粗气说:“如果说越南人和我们一样都是肉体凡胎,那么他们装死的功夫也太厉害了!扔手雷的居然是那些‘尸体’,难以想象,他们应该是从下午战斗结束时一直躺着到现在的!”
  “什么?诈死!”莱格利斯大脑一阵抽搐,这在理论上确实讲得过去,但这意味着那些越南士兵在意识到己方进攻即将失败时自主装死,然后在敌人眼皮底下一动不动地呆几个小时,然后在己方再度发起进攻时担当突击手,究竟是什么样的军队会在平时的训练中让士兵们养成这样的战术习惯?
  “我和罗尔斯干掉了至少三个,可能还有,但他们每人大概只有一两枚手雷,刚刚应该已经投完了。”身材偏瘦的伞兵士官用肩膀抵着堑壕,以熟练的动作给自己的冲锋枪更换了弹匣。莱格利斯本想同他一起射击,好在这时候头脑还算清醒,想到光凭自己这些人难以抵御越南人的进攻,布雷的同伴也大都回来了,遂下令发射照明弹。
  当惨白的光芒当空绽放之时,那些越过稻田向河岸阵地冲来的北越士兵给莱格利斯的感觉像极了法国人给他们起的绰号:蚂蝗。
第55章
噩梦之夜
  在照明弹的炫目光芒下,身材瘦小的北越士兵们无处藏身,临近防御点的机枪随即加入战斗。这一刻,嘎嘎嘎的嘶吼声在莱格利斯和他的士兵们耳中简直就是天使的歌声,北越士兵成片倒下的场景不再让他们感到心寒——死去的敌人越多,生存所受到的威胁就越小,在求生欲望的驱使下,他们恨不得杀光这些凶悍的反抗者,而不是反思当年那些惨死在纳粹枪口下的法国地下抵抗者……
  装弹、开火,装弹、开火,在友军火力已经到位的情况下,莱格利斯机械地重复着射击动作,思维中完全把这些北越士兵当成了移动标靶,干涸的稻田很快变得湿润、泥泞,并且随之染上了暗红的色泽,配着惨白的光芒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一次,北越士兵们的表现比白天时更加凶猛顽强,他们毫无畏惧地向前奔跑,迈过同伴尸体时脸上看不到犹豫与恐惧,他们仿佛把进攻看成了神圣的使命,即便是在进攻中丢掉性命,也是此生莫大的光荣!
  由于连续的射击,轻机枪的枪管迅速升温,莱格利斯明显感觉到己方阵地的火力在减弱,每当前后两枚照明弹交替间隔过后,北越士兵与己方阵地的距离就会拉近二三十米,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之后,他们终于越过了上一次进攻所抵达的极限,少尉高喊着“投掷手雷”,伞兵们像是抛石块一样将手雷丢向前方,猛烈的爆炸再次迟滞了北越士兵的攻势,他们中有许多人都趴了下来——莱格利斯恍然大悟:之前那些诈死的家伙就是趁着这个机会潜伏下来的!
  手雷不存在发热问题,但它的常规储备却经不起快速消耗,给机枪手们争取到了一段冷却或更换枪管的时间,莱格利斯旋又下令“射击”,十余支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同时倾泻火力的声势也是相当惊人的,阵地前方的硝烟消散之后,视线中只有稍远处还有奔跑的身影,但有了先前的教训,少尉对跟前那些难辨尸体的匍匐者丝毫不敢怠慢,他有意压低枪口射击,而一梭子弹扫过,地上也总会有躯体挣扎抽搐。
  咻……轰!
  短促轻盈的尖啸带来猛烈爆炸,这是遭受迫击炮攻击的正常声响。炮弹落点位于堑壕后方数米出,差点摧毁了部署在那里的一门法军迫击炮。见这情形,莱格利斯心里一惊:这如果是己方友军的误击,得尽快提醒他们调整参数;如果这是北越部队的火力,那很可能意味着敌人的主力已经到来!
  夜幕妨碍了射手的远距离狙击,莱格利斯抬头向前张望,前一枚照明弹缓缓向树林远端滑落,余光照耀下,在稻田中奔跑的身影似乎有增无减,而且右侧传来的声响这时也出现了变化:机枪加步枪的火力支援变成了各种武器火力全开的拦截,划空而过的暗红色光点从侧向转移到了正面……
  “他们也同时遭到越南人进攻了!”莱格利斯失声喊道,他身旁的艾蒂安军士也吃惊地转头朝那边看去,阵地上腾起的光亮显然也是迫击炮所为。
  就在形势急转之时,莱格利斯突然听到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比耶尔”,军中只有几名好友以及关系比较近的长官们会这样称呼自己,对方又喊了两声,少尉听了出来,这是自己先前派去石桥那边联络友军的洛朗军士。
  “我在这里!”莱格利斯应道,紧张的战斗局面使得他不敢分心太多,重新装好弹匣就又投入到射击当中。这一次,几个在遭到手雷攻击时趴下的北越士兵又爬起来往前冲,法国伞兵们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密集的子弹几乎将他们打成了马蜂窝,而另一名北越士兵就显得比较聪明了,他借着同伴尸体的掩护连续往堑壕投掷了两枚手雷,第一枚距离稍近,但防守方的冲锋枪扫射也没能干掉他,随后的第二枚手雷准确投进战壕,当即杀伤了好几名法国伞兵,法国人的扫射依然没能击中他。不过,聪明人未必懂得适可而止,这家伙还想从其他同伴身上找出更多手雷,结果在侧向挪动的过程中遭枪击毙命。
  北越武装的压制火力并不猛烈,然而他们在进攻中的掩护战术让法国伞兵们有些无所适从,看着手下的战斗力不断减少,莱格利斯再度陷入了白天的困境,他甚至感觉阵地随时可能丢失,而从石桥归来的洛朗军士俨然肩负着他和这支防御部队的新希望。然而,洛朗开口第一句话就让他心情跌落冰点:“他们的战斗伤亡很大,许多伤员排队等候医治,短时间内无法接纳我们的伤员!”
  “我们快顶不住了!”莱格利斯不无沮丧地说。
  洛朗环顾左右:“为什么不向指挥部要求增援?”
  莱格利斯头也不抬地说:“中校已经派了一个班来,可是看这情形,就算再多来两个班也没用!这样的防御根本顶不住越南人的集中攻击!”
  又一枚手雷在近处爆炸,两人不约而同地压下身子,语言交流也因为爆炸的影响而暂止,遂各自持枪朝前开火。面对北越士兵不计伤亡的攻击,两人的子弹很快打光,重新蹲下来的时候,洛朗想起来说:“对了,第一营已经在石桥对岸觅了一处比较开阔的平地,他们设置好了指引信号,明早就会有飞机运送战斗步兵和装备弹药来!”
  “你说什么时候?”莱格利斯大声问。
  “明天一早,机降运输!”洛朗说。
  莱格利斯点头表示自己听到回答了,紧跟着,负责无线电联络的通讯兵背着步话机来到跟前:“长官,接通指挥部了,中校想和您讲话!”
  “谢天谢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