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2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225

  乍一听这话,林恩以为固执的法国佬准备重蹈覆车,就在他瞪大眼睛表示惊讶之时,舒曼狡黠地笑了起来:“当然了,我们不会蠢到再花十年时间和无数的金钱人力去造一条不能移动的防线。如果德国能够抵挡住来自东方的威胁,那法国人自然也就安枕无忧了!”
  这话的意味更值得琢磨,林恩仔仔细细地打量着舒曼,这位法国总理此刻不像是来寻求先进装备,反而像是销售者。
  “合作!”舒曼撇下盘子里的田螺壳望着林恩,“唯有紧密合作,才能实现法国和德国的共同利益最大化。”
  “您觉得我们应该怎么个合作法?”林恩反问道。
  “以你之长补我所短,以我之长补你所短!”舒曼的回答听起来很是拗口,道理却是简单浅显的。
  “具体说呢?”
  “分享技术信息,避免重复生产。”舒曼以政治味十足的词句作出了回答,紧接着,他举例道:“最近几年,我们致力于发展车辆和飞机发动机,并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我们的产品已能够满足多种型号的轰炸机、运输机、坦克、装甲车以及运输卡车之需,发动机虽然也是德国传统工业的一大特长,但要走一条重整军备的捷径,大可放心地用法国货。”
  林恩当即在心里琢磨,法国的发动机质量确实不错,二战时期德国就大量采用了在法国生产制造的飞机和车辆发动机,德军败退之时仅仅掳掠或毁坏了部分设备,凭借既有的技术资料和人员,法国在战后的确能够迅速恢复生产,且不论机械标准方面存在的差异,如若德国放弃发动机研发生产而依赖于法国,势必造成战略受制于人的局面,但是反过来思考,法国人有此把柄便可放心大胆地纵容德国重整军备,以德意志的人口和土地去替法兰西防御东方强敌——想到这一点,林恩心中顿时释然。
  “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建议,保守者势必会反对它、憎恶它,但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它将解开多年来套在德法两国手上的枷锁——想想看,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为了防备彼此耗费了多少财富和精力,这些消耗极大地制约了两国的发展,到头来德法两国合在一起也不及美利坚国力的三分之一!”
  “啊哈,我就知道总统阁下是真正的有识之人,跟那些迂腐的家伙截然不同!”舒曼笑着赞道,然后凑近了说:“不瞒您讲,法国已经成功研制了一款喷气动力的强击机,从各国目前的同类型装备来看,还没有哪种强击机能够和我们的杰作相提并论!”
  对于法国的“暴风雨”,林恩之前有所耳闻,但驻法情报机构的能力有限,未能提供更加详尽的信息。仅以林恩的了解,这是法国战后第一种喷气式战机,不仅装备法国军队,还远销中东和亚洲,是一款较为成功的设计。
  “空战呱呱叫,对地攻击也非常厉害。”舒曼自信饱满地补充说。
  在眼见为实之前,林恩借势推销道:“如能结合德国的机载雷达和制导火箭弹,这种战机的综合能力定能拔高一截!”
  舒曼撇嘴一笑,遂用餐巾抹手:“只要德国需要,我们必定以最实惠的价格优先供应,若干年后,没准就是这些战鹰抵挡住来自东方的装甲狂潮。”
  好一个反推销,林恩心里道,脸上还是笑意盈盈:“这么说来,法国人民是准备搁置军备,专心在背后支持邻邦抵御强敌咯?”
  “法国人是不可能挥舞手绢唱马赛曲的。”舒曼以一个形象的比喻回答说,“和德国不同,我们不仅需要处理欧洲防务,还得在一些殖民地事务上投入军备。”
  这样一说,林恩便知道舒曼所指。从1946年开始,越南、老挝、柬埔寨人民发起了反对法国恢复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由于受到二战的极大削弱,又在东西方阵营大战损伤元气,法国军队俨然变成了软柿子。越、老、柬组成联合阵线,在战争中互相支持、密切协同,屡屡给法国殖民地军队以重创,中南半岛的许多地区都控制在反抗军手中。盟国和苏联签署停战协定之后,法国从欧洲战场抽回主力部队,于1949年后期向印支殖民地增派了十数万部队,然而在兵力和装备都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法国军队的几次反击都以失败而告终。
  除了外籍兵团还算给力,二战之后的法国军队形同病鸡,既无进取之心也无进取之力。林恩试探道:“如果邻邦有需要的话,我们乐意组建一支志愿部队。”
  舒曼很果断地摇头:“有些事情还是由自己来解决比较好。”
  既然法国不愿外国势力插手印支事务,林恩识趣地转换话题,聊起MP44自动步枪对比美式半自动、自动步枪的作战优势。
  “此次我给总统阁下带来一件礼物,是我们新近研制成功的半自动步枪,性能十分出色。”舒曼以此婉拒了林恩的“推销”,但法国终究是法国,受国力所限,它在许多方面还是无法实现“自给自足”。谈及印支形势,舒曼多少有些无奈,反抗军游击队的神出鬼没让法国殖民军头疼不已,又苦于空中运力有限,难以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付山林游击战。
  话到这里,林恩渐渐听出了法国人的意思。在印支战场上,法军曾经使用空降战术,然而传统空降部队虽有灵活机动的特点,作战韧性和持久度都有所不足,二战及东西方阵营大战时期的几场大规模空降作战已经用现实作出了诠释,在游击战争的泥潭中亦难有理想发挥。要想改变这种局限,就必须为空降部队配备更加强有力的武器。二战时期,美苏英德都研制过空降坦克,而到了东西方大战期间,美英盟军尝试在空降作战中大规模运用空降坦克,只是在凶悍的苏联人面前,他们的空降作战成了惨痛教训,亦让人们对现代化的空降作战有了更为深远的思考。
  “我们能帮上什么忙?”林恩以友善邻邦之关切语气问说。
  舒曼没有吱声,而是用手指沾水在桌面上留下“Me-323”这一串符号。
  绰号“巨人”的Me
323时至今日仍堪称空军领域的巨无霸,它的设计起源是德国空军为了支援入侵英国而实施海狮计划所开发出来的大型运输滑翔机——Me
321,其最初的开发目标就是希望“能搭载大量装备对登陆英伦三岛的德军进行紧急运补”。虽然海狮作战计划被取消,但是对于能迅速空运重型军事器材的需求依然存在,只不过焦点放在入侵苏维埃所实施的巴巴罗萨作战上面。在1940年10月18日,德国空军同时要求容克与梅塞施密特同时分别提出大型运输滑翔机的开发案。这两件开发案的都极具野心:提案的规格要求希望可以搭一组半履带甲车与拖曳的88毫米炮或是一辆四号战车。容克所提出绰号“长毛象”的容克322设计概念,却没有得到德国空军的青睐,梅塞希密特方面由于Me
321在东线空运中提供卓越的贡献证明它是一款成熟的机型,故决定以它为基础设计出一款更大型的运输机也就是Me
323。德国空军鉴于Me
321成功的案例故垂青于梅塞施密特的开发案,但为了不让产能早已吃紧的发动机工业过度负担,遂决定选用法国的GR14N星状气冷式发动机。如同Me
231,Me
323采用巨大的半悬梁高单翼,机身和机翼中间有支撑索,为了减低重量和降低铝合金的使用量,机翼大部分结构是以合板与布面蒙皮构成,机身则是以金属管和木制主梁,外侧以涂敷塑胶漆的蒙皮覆盖,机舱内部以粗缆线来承担酬载的重量。经过强化的机翼上装有六台引擎,为了抵消单边机翼的三具发动引擎所产生的扭距效应,故在另一边三具发动引擎的螺旋桨呈改采逆时针旋转。飞机采用固定式8轮起落架,上部加装空气整流罩且将后轮加装气动式煞车,以便于让这个空中巨兽在200米的跑道内停落。
  通常情况下,Me
323配备5名操作人员——2名飞行员、2名飞行工程师与1名无线电操作手,战时还可带上额外的两名炮手。飞行工程师的座位是在两侧机翼上,内侧与中央发动机的中间的小舱内,这样设计的目地在于工程师可以随时观察飞行时6具发动机的状况,让飞行员可以专心的将注意力放在飞行上面(飞行员还是可以超越工程师而直接控制发动机和螺旋桨的操作)。与前身Me
321相比,Me
323的载重量降低了10到12吨,这是为了让它可以自力飞行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尽管有6具发动机,由沃克博士所设计的液态起降助推火箭还是经常搭配使用,这些火箭安装在外侧发动机的下方,总共可以容纳4组火箭。Me323的货舱长11米、宽3米、高3.4米,可携带两辆3.6吨的卡车、8700条面包、一门88毫米高射炮与附属配件、52桶燃料、130名乘客或者是60具担架。除了少数改装自Me
321以外,大部分Me
323是全新生产,早期生产型使用两叶木制螺旋桨,稍后被三叶全金属可变螺距螺旋桨所取代。Me
323的结构设计相当坚固,除非在运送燃料下,足以承受大量的敌军炮火,但由于Me
323的体型庞大,加上飞行速度缓慢,可以说是最佳的飞靶,而另外一个困扰在于它的航程太短,一般载重下仅有1000至1200公里。尽管如此,Me
323仍是德国相当宝贵的空运资产,受到大量的使用。
  看着桌上的水渍,林恩有那么片刻的走神。不论是北欧时期还是当前的民主德国时代,他从未将这种相对成功的重型运输机纳入考虑范畴,但法国在越南的作战行动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坚固耐用且能凭借自身动力飞行的Me323显然有美英的重型滑翔机和大型运输机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它的制造工艺较为复杂,技术图纸也受到了严格的保密,法国人仅有发动机而无法复制这种“史前巨鸟”也就不难理解了。
  “发动机由我们提供,其余部分交给你们,如何?”舒曼主动建议说。
  林恩想了想,以法国目前的实力,印支战争持续的时间只会比历史更短,这意味着法军对重型运输机的实际需求并没有领导者的胃口大,劳师动众地重建Me-323最终也许只有几十架的产量。权衡之下,林恩说:“让这种飞行器重新投产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代价,总理阁下确实已经下定决心了?”
  “怎么?总统阁下觉得信心不足,或是以德国目前的实力无法完成?”舒曼不冷不热地反问道。
  林恩摇了摇头:“重型运输机的发展前景是短视之人无法预见的,若是决心不足、半途而废,只会白白浪费众人的努力,沦为后人笑柄。”
  舒曼默默在已经模糊的水渍旁又加上了一列数字:200。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方才生产了201架,法国人一口气竟要200架,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第51章
草船借箭(3)
  法国总理以非公开的方式向自己提出两国联合生产大宗Me323运输机的意向之后,林恩当晚就召集军队和军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研讨此事。梅塞施密特公司的技术专家很有信心地告诉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总统,Me323的全套设计图纸在战乱时期秘密保存下来,它的构造并不复杂,只要法国方面能够提供飞机的核心部件——发动机,德国这边很快就可以生产出整架飞机,性能绝不会比战时的量产型差。
  在林恩眼里,复制Me323绝不是终极目标,而是重整德国航空工业的一个契机。他向当年参与设计制造的技术专家细细询问了这种巨型飞行器的性能和改进潜力,得知Me323虽然体型庞大,实际上是一种构造简单结实、故障率低、性能可靠的运输机,其最大优点是生产工艺简单。开始制造时每架需40000工时,后来降为12000工时,而且当时负责生产这种运输机的工人大多还是陆军惩罚大队中的不熟练工。此外,Me323的起落装置采用坦克式的独立悬挂,起降的适应性强,一块坚硬的草地就能够供它起降。听了这些,林恩联想到另一种经久不衰的德国飞机,绰号“容克大婶”的Ju-52,这种运输机尽管存在速度慢、运力少、防御差等等缺点,结实、耐用的特点使得它在二战结束后仍被好些国家继续使用,从20世纪30年代初至80年代,服役跨度超过了半个世纪!
  在征询了军队将领们意见之后,林恩决定与法国人展开Me323项目的合作,而且这个项目不仅仅是运输机一项。结合法国军队在越南的不利处境,林恩与德国坦克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保时捷企业的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又译波舍尔)博士通了电话,就空运坦克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咨询与讨论,进而要求博士尽快准备一份符合空运标准的设计资料。
  如果是希特勒那样的独裁者,林恩所思所想皆能够下令执行,然而在民主体制下的德意志,军工生产的决定权并不掌握在他这位总统手中。要想推动合作项目顺利进行,林恩就必须说服内阁总理威利·施托克以及掌握最终决定权的国会议员们。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在下榻酒店附近的公园蹲点守候。新生的民主德国发展环境不甚理想,汉堡机械博览会意外吸引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商机随之滚滚而来,原本并不怎么看好这次博览会的德国总理施托克也匆匆赶来,与林恩同住一家酒店。这位基督教联盟领袖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生活作息规律而健康,每日晨跑是他的必修课,即便是这样一个有些阴霾的天气也不例外。等到了施托克,林恩与之并肩慢跑,经过军人生涯锻造且年轻充满活力的躯体自然能够跟上长期锻炼者的节奏。环着林荫道路跑了两圈之后,施托克率先放慢步伐,一边擦汗,一边说话:“难得阁下有耐心陪我这个老头跑步,有什么指示,我一定竭力完成!”
  林恩知道对方这话一半调侃一半认真,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外人揣测的那样艰难——盟军和苏联希望德国的政权形成相互制衡之势,为了麻痹这些居心叵测之徒,林恩和施托克之前有意制造了几起摩擦,看起来好像是总统和总理出于各自立场在进行政治角力,实际上只是做做样子。在把这个一贫如洗的国家重新建设成一流强国之前,所有的政治派别都应该以大局为重,这也是他们早已达成的共识。
  “指示说不上,主要是有一个我自己觉得非常不错的主意,想听听总理的意见。”
  “是跟法国人有关吧!”施托克揣测到。
  林恩陈述道:“没错,昨晚宴请法国总理一行,舒曼私下里提出了一个建议——由德法两国合作恢复Me323重型运输机的生产,法方准备订购200架。”
  施托克扭头瞪眼:“这么多?”
  林恩说:“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吃惊,以法国军队目前的规模和部署,有50架大型运输机就绰绰有余了,多出来的150架用在哪里?”
  施托克想了想:“如此讲来,总统已经琢磨出法国人的用意了?”
  “总统高估我了!”林恩笑着摇摇头,“我们虽然不能确定法国人准备如何运用这200架重型运输机,可以大致确定的是,只要这些飞机的性能没有问题,甚至要比原来的型号更为先进,法国人是会履行合同的,而且这会让法国受益颇多。”
  “以普通运输机作为辅助,在印支战场投入50架Me323就足够了,看来法国人是看好这种重型运输机的市场前景,只要印支战场上有了成功运用的范例,销路是不用愁了,未来若干年,亚非两大洲必是动荡之地啊!”施托克的论断与林恩的分析不谋而合。
  “法国方面提供发动机,我们制造Me323的其他部件并进行组装,这样的模式虽然能够对我们的航空工业起到一定的恢复作用,但实际获益非常有限。昨晚我想了一夜,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拓展的契机,让法国人采购我们更多的装备。”
  “舒曼可是个非常精明的人,而且法国上下正处于民族自尊心泛滥的阶段,国防领域不会轻易采用外国武器的。”施托克的分析判断依然很到位。
  林恩点头道:“对,单纯的采购不行,但技术合作就不一样了。舒曼之所以会选Me323,除了战略需要,法国国内能够生产配套发动机,而Me323又有不少独到之处,恐怕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运输机之外,总统还准备跟他们合作什么项目?”施托克问。
  “空降坦克,或者更确切一些说,是空运坦克。”林恩回答说。
  施托克在路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静静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温吞说道:“军事领域的事务我不是太了解,也不在宪法授予的职权范围之内。依照常理,德国需要先恢复工业和经济,再一步步整顿国防,而且还要避开国际社会给我们划定的禁区,飞机、坦克、潜艇皆是敏感词,如果能通过和法国合作的方式合理增强我们自身实力,议员们应该是能理解并给予支持的。”
  “这么说,您是同意我的这个设想咯?”林恩十分期盼地问。
  施托克笑了,像是温厚的老者看待心急的孩童,他语调微微一变:“只要是不必国库出钱,反过来还有入账,而且无损国家权益、不违背国家宪法的,我个人都是持赞成态度的。”
  林恩哈哈一笑,施托克的话听起来虽然很市侩,站在国家层面却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点出了一个道理:非常时期就得有非常之策!
  早餐之后,林恩安排法国总理一行前往汉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厂进行参观,这里不仅为第三帝国建造了大名鼎鼎的“俾斯麦”号战列舰,还建造了多个型号和批次的潜艇,包括堪称现代潜艇雏形的XXI级潜艇。二次大战中,于1939年开始的大西洋海战,德国使用的主力潜艇—VII级潜艇在战场上已逐渐显得过时,因此海军潜艇总司令卡尔·邓尼兹将VIIC型和IX级潜艇的建造计划变更,全力将资源投入于高速新式潜艇的建造。XXI级潜艇改进了德军旧有的电池容量,约有VIIC型的3倍,大大增加了它的水下航程,并缩短所需要浮出水面的时间。XXI级能用了不到5小时的通气管充电,就能拥有水下以5节速度连续潜航2到3天而不用重新充电的能力。XXI级也比VIIC型还要安静,使其在潜航时较不被发现。XXI级的舰体也设计的简单化、流线型,提高潜航速度和减少潜航阻力使它较难被加以追踪后摧毁。XXI级的舰内空间与设备也比以往来的更大更好,大型的舰体搭载了多组蓄电池后仍有空间,同时舰上的冷冻设备和其他舰上没有的淋浴间。另外XXI级也有特别的液压鱼雷系统,能让装配鱼雷时间变得很短(能在20分钟里发射18枚鱼雷),鱼雷射速也更快。XXI级同时还有更先进的声纳系统,可以瞄准发射鱼雷时不需要借由潜望镜来加以瞄准,增加其隐蔽性。XXI级潜艇内共存有23枚鱼雷,或17枚鱼雷和12枚水雷,艇首有6座鱼雷发射管;以往潜艇配置的甲板炮和多门高射炮也只剩下一门20毫米高射炮。二战结束后,大部分XXI级潜艇都直接报废或凿沉处理,但有8艘被盟国瓜分研究,美国得到了U-2513和U-3008,并服役于美国海军;U-3017则交给了英国皇家海军,并改名为“HMS
N41”;U-2518给了法国海军,改名为“罗兰德·末里罗特号”,成为法军海上战斗部队的一员。
  对于XXI级潜艇的出色性能,随行的法国海军将领是直竖大拇指的,而舒曼和国防部长朱安脸上依然是无所谓的表情。在德方的盛意推荐之下,他们勉强接受了法德合作研发和制造新型潜艇的提案,并约定由双方海军将领和舰艇工程师进一步协商具体合作事项。在这之后,舒曼没有明确表现出要直接返回法国的意思,林恩趁热打铁,以私人名义邀请他们前往斯图加特参观保时捷工厂。在这个时代的欧洲,保时捷不仅仅是豪华轿车的象征,它还参与了虎式、黑豹、虎王这些大名鼎鼎的坦克的设计和生产,可惜这些性能出众的坦克随着二战的结束而退出了历史舞台,所有的生产线要么被苏联掳走要么被盟军销毁,仅存的实物也只能在一些军事博物馆里找到容身之地。至1950年初,和许多在第三帝国时期投身军工领域的企业一样,保时捷工厂得以重建,只是废墟上的起步困难重重,新的汽车生产线波折不断,原有的设计团队和熟练工人也流失大半,即便如此,以费迪南德·保时捷博士领头的重建工作还是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果,战后第一辆汽车下线,第一款全新设计的轿车获得业界好评,不仅如此,保时捷博士还在军队的支持下完善了E-25设计,进而制作出模型在汉堡机械博览会参展亮相,吸引了各国参观者的广泛关注,瑞士、意大利等国对这种新型坦克的设计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兴趣。
  尽管法国总理舒曼一开始就对E-25表现得毫无兴趣,但林恩通过情报部门获知,法国战后第一款坦克AMX-13在综合性能方面是远不及E-25的。AMX-13的最大特征就是采用了摇动式炮塔,与传统坦克的一体式炮塔不同,摇动式炮塔分为上下两部分,在炮耳外结合。上半部分包括安装了自动装弹机的主炮、同轴机枪、火炮瞄准系统、车长和炮手座位、观察潜望镜、无线电台及供自动装弹机装填的主炮弹药库等,下半部分控制炮塔旋转,可由液压或者手动控制,旋转速度每秒30°,正面基部装甲为25毫米。炮塔下部左右两侧各有两个烟幕弹发射器,车内备弹12发。摇动式炮塔的优点在于同样重量下,可以安装更大口径的火炮,能省略复杂笨重的俯仰联动系统,安装自动装弹机也比较方便。其缺点也同样突出,炮塔上下结合部分的防护能力十分脆弱,只能用柔性材料连接,如果有弹片或子弹射入此处,火炮就会被卡死,无法进行俯仰运动。同时,火炮炮架重量较大,占用了装甲重量,使整车防护能力下降。AMX-13的另一个问题是在设计时过于强调空运,从而缩小了整车的尺寸,造成内部空间局促狭小,法军规定其车组成员身高不能高于1.73米,这对于身材普遍高大的法国人来说比较尴尬。由于采用了自动装弹机,AMX-13取消了装弹手,炮塔内只有车长和炮手两人。射速达12发每分,远高于同时代的坦克,而当旋转弹仓内的炮弹打完后,车长和炮手可以从座位边的弹药库中把备用炮弹装入旋转弹仓内,继续作战。AMX-13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反传统的前置发动机设计。在这之前,坦克普遍采用发动机后置的布局,而AMX-13反其道而行,发动机设在车体前方。前置的发动机间接地成为了一道额外的装甲防护,从而提高了防护能力。该坦克的燃料携带量为480升,最大行程可达400公里,最大速度约为60公里每小时。
  参观了保时捷工厂忙碌的汽车生产线之后,林恩请舒曼一行在工厂隔壁的老咖啡馆休息。坐在明窗净几的隔间,林恩对舒曼说:“昨天总理阁下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建议,今天,我也有一个不错的新概念赠予阁下:装甲空降营!”
  舒曼眼睛一转:“愿闻其详!”
  “装甲空降营的设想最早诞生于克里特岛战役结束之后,众所周知,德国空降部队在克里特之战中伤亡惨痛,传统空降部队的战斗力难以应付高强度的作战任务,后来盟军在荷兰境内的空降行动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同从步兵队伍中延生出来的独立装甲部队,装甲空降营就是为了增强空降部队作战能力而设定的。在我们的军事推演中,这样一个营应当包含15辆中型坦克、15辆轻型坦克和至少40辆轻便汽车,从而为远离基地的空降部队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由于当前服役的大型运输机或滑翔机限制,空降坦克的重量被限定在15吨以内,而15吨的坦克抵御枪弹和弹片尚可,碰上反坦克炮或者单兵携带的反坦克枪、反坦克火箭筒就难以应付了——据我所知,仅瑞士和西班牙在最近几年就出口了大量反坦克枪,苏联制造的反坦克枪和反坦克火箭筒也大量提供给了莫斯科公开或暗中支持的势力。”林恩的这些话是在明的告诉法国人,越南反抗军武器装备的整体水平固然差强人意,但来自外界的支援正逐步加强他们的战斗力,法国军队在越南的种种遭遇绝非偶然。
  舒曼不慌不忙地回应说:“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总统阁下理想中的空降坦克应当在25吨左右,装甲能够抵御普通反坦克武器攻击,至于武器么……经典的75毫米口径。这概念固然很好,可目前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载重25吨的运输机什么时候才会出现?”
  “阁下是在形容我们的E-25战车吧!”林恩摇了摇头,在保时捷、阿格斯和阿得勒三个公司的E25设计方案中,保时捷的最为出色,它以一门新型的75毫米Pak44/2
L/70炮为主要武器,理论上可在1600米外正面击毁苏军的IS-2坦克,辅助武器使用一门可以360度悬转的20毫米机关炮,威力比传统坦克的车载机枪大得多,而正面装甲为80毫米,足以应付多数坦克炮和反坦克武器的攻击,但这样一辆E25的设计重量就达到27吨,如果安装动力更加强劲的600马力发动机,重量还将进一步提升,而Me323的极限载重仅为18.3吨,因而两者的结合看来是“门不当户不对”。
  “结合E10、E25和E50的成熟方案和当前的形势,我们重新设计了一种15吨的中型坦克,它适合运输机空运,具备前所未有的机动性能和均衡的作战能力,而且这项设计的研究进度很快。”林恩给了陪同人员一个眼神,他们很快端上来一件精致的模型,它看起来与昔日的黑豹坦克颇为相似,但不少细节是有明显区别的——炮塔与车身比例缩小,车身更具流线型,符合当下最新的坦克设计潮流。
第52章
东方前线
  “不瞒总统阁下说,我们法国已经成功研制了一种15吨级的坦克,它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自动供弹技术,能够为步兵提供持续猛烈的炮火支援,性能非常优秀。在公平条件下打地面装甲战,我们这种坦克很可能不是你们同级别坦克的对手,但庆幸的是,我们的潜在对手不是你们。”
  舒曼这话的用意比较容易理解,法国花费三年时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研制出了AMX-13轻型坦克,且不论战场实效如何,至少它的纸面性能是非常不错的,这种国产坦克的投产有利于提高法国政府的威望和民众的自信心,出于这层政治因素,即便德国提供的轻型坦克再好,法国军队也会坚持选择本国产品。
  随着接触的深入,林恩对法国人的心理有着越来越多的了解,他意识到德国的军工产品不太可能为法国军队大量采购,Me323也许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外。既然通过军事贸易来换取法国从殖民地获取的大量资源之设想难以视线,不妨改变切入点。反正法国在印支国家(越南、柬埔寨、老挝)的失败已是必然,在美国直接介入之前,德国完全可以通过与法国的军事合作达成符合自身利益的目标——隐形的军队重建和军事扩张!
  “总理阁下可能误解在下的意思了,德国的15吨级和法国的15吨级并不存在针锋相对的竞争关系,它们出现的意义在于我们两个国家都在追求一种超越传统的快速机动作战模式。”林恩淡定地说道,“有理由相信,法国的新式坦克将在特定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亦有理由相信,德国的装甲空降营理论将再次引领军事发展潮流。”
  舒曼想了想:“我大致跟上您的思路了,您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大型运输机和15吨级坦克是组建快速机动作战部队的技术核心,法国在往这条路上走,德国也是如此,既然有共同的出发点,我们可以在更多方面进行写作。”
  林恩笑着点头:“我们的研究方向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在实际作战层面,我们的设计还是能够形成一定互补的。如您刚刚所言,法国的15吨坦克以猛烈的支援炮火为特色,而我们的15吨坦克重视性能的全面和均衡,而且装甲战斗力十分优秀。我们合作生产并共用一种大型运输机,生产有着各自特色的坦克,必要时相互配合,以发挥出新型机动部队的应有实力。”
  舒曼这才微微一笑:“这是个很好的建议,我们应当联手推动它。”
  法国有较为充足的资源和设备,德国有理想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两者紧密合作本是理想的选择,退而求其次的话,双方的发展速度必然受到影响。林恩这边尤其痛苦,一早内阁总理施托克还在谈话中特别提到,目前国库是拿不出钱来支持军备研发生产的,要想搞就必须自己想办法筹集资金。好在这依然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在印度支那半岛,法国殖民军与当地反抗军的仗从1946年底至今已经断断续续打了3年多。1947年至1949年期间,法国加入盟军阵营对苏作战,上百万法国军队奔赴东欧战场,在印支半岛的驻军仅维持在5万人左右,以北越为根据地的越南反抗军则扩增到十数万人,一度攻占清化、顺化、归仁、绥和等港口城市,控制了越南近百分之六十的土地,将法国军队和南越傀儡政府势力压缩到了东南和南部沿海地区。盟国和苏联签署停战协定后,法国军队进行了重新整编,一些在战场上损失严重的部队遭到裁撤,慑于苏联强大的军力,法国军队的总兵力仍保持在百万以上,本土东部和北部还驻扎有超过一百五十万美英军队,防御形势直至民主德国政府成立、苏联全面撤离德国才得到真正缓解,法国政府方有精力投入印支半岛。1949年底,数以万计的法国军队开赴越南、老挝、柬埔寨殖民地,印支半岛随之阴云密布。新年伊始,为了夺回对越南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的控制,法军联合越南傀儡政府军队发动新一轮攻势,仅法国军队就投入15万人,包括新近抵达印支前线的法国第11空降旅。
  法国空降部队的初建可以追溯到30年代中期,当时驻前苏联法国武官应邀参加了苏军在莫斯科附近举行的大型演习,演习中苏军伞兵部队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其精湛的技战术水平、强大的远程突击能力,给法国武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数月后,一支法国军事研究代表团前往前苏联,学习并考查其伞兵部队的建制与应用。法国代表团成员除了与苏军伞兵指挥机关进行交流以及走访部队外,还在莫斯科图希诺机场实地考察了一次伞兵部队的课程演练。考查结束后,代表团起草了一份研究报告,并向法国军事当局提议组建法国专业化的伞兵部队。1935年11月6日,一所隶属于法国空军、采用前苏联伞兵部队训练模式的专业伞兵学校在法国亚维农组建而成。为尽快建立伞兵空降部队,法国空军先后组建了两支伞兵群,分别命名为601、602伞兵群,每个伞兵群由1个伞兵连和1个运输机中队组成。1937年1月18日,抽调而来的伞兵骨干开始正式训练。法国伞兵群组建后不久,二战便爆发了。在德国向西线发起全面进攻后,法空军第601伞兵群接到命令,准备在荷兰瓦尔切伦岛发起空降作战。但是,由于当时运输机短缺以及法最高军事当局对空降作战缺乏信心,在最后时刻,此次空降行动被取消了。1940年5-6月,由于马奇诺防线在德国的装甲闪击前不战而溃,战局正向不利于盟国的方向发展,没人再顾得上关注这两支新组建的伞兵群,两个伞兵连也被当作普通步兵部队投入战场。法国战败后的1940年7月27日,在北非参战的两个伞兵连也停止了战斗,随即便被遣散。至此,法国空军最初组建空降部队的努力如昙花一现,很快走到了尽头。二战中、后期,法国在美、英盟军的支持下,再次组建了空降部队,主要分为两支:一支规模较大,在美军的训练和装备支援下组建而成;一支规模较小,主要接受英式的空降突击训练。较大的一支部队被命名为第1轻伞兵团,组建于北非,主要效仿美国第82空降师的训练模式。几个月后,该团转隶于法国第1军,并在盟国向西欧大陆反攻时参加了在阿尔萨斯山脉与德军的血战。规模较小的空降部队被称为自由法国空降部队,随反攻欧陆的盟军在法国、荷兰等地遂行过多次空降战术行动。在这一系列作战行动中,法国空降部队担负着空降敌后协助正面主力部队攻击的重任,发挥了作用。战后,两支空降部队合并整编,成为法国第4共和国武装力量。
  三年战争磨砺,法国空降部队经历了最残酷的战火淬炼,幸存下来的精英们汇聚第11空降旅,而该旅所辖5个伞兵营也成为法国军队中装备最精锐的部队。进攻号角吹响之后,3000空降精兵摩拳擦掌,他们早已熟悉了美英运输机和滑翔机的作战性能,有充足的信心用一次令“土著人”目瞪口呆的大规模空降作战增添胜利砝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