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25

  轰!轰!轰!
  山崩地裂的爆炸不断撼动着大地,震感也许比八级地震还要强烈,人们不要说保持站立,就连躺着也几乎要被震得弹离地面!持续而激烈的冲击让林恩感觉五脏六腑都要破裂似的,双手紧紧捂着耳朵,耳膜却还是生生发疼。蓝天白云并没有改变,视线却被飞溅的尘土泥沙所遮蔽,它们纷纷扬扬地飞向高空,在重力的作用下,回到地面时已带有强劲的动能,砸在钢盔上当当作响,直接落在身上的痛感则是可想而知的。
  海啸般的爆炸持续了有四五分钟,从战壕上空扑过的苏军战机达数十架之多。防线上的高射枪炮一刻不停地嘶吼着,这次却没见明显效果。战壕中已经看不见有人在走动,事实上,林恩大部分时间都紧闭双眼,只在爆炸强度稍有减弱的短暂间隙才艰难地抬头看看周围的情况——可见之处,有部分战壕已经坍塌,重新修复它们又得花上好几个小时。能够看到身影的大耳沿钢盔们或趴或躺,亦或是刺猬般蜷缩着身体。
  就这样顽强地坚持着,等到地面的震感逐渐减弱下来,林恩已是耳朵发聋,除了持续的嗡嗡声,再也听不到其他声音了。
  循着战壕望去,士兵们过了好一会儿才一个个爬了起来,满头满身都是烂泥水,烤一烤都能直接制成欧式“兵马俑”了。
  抗拒着全身泛起的强烈酸疼,林恩艰难地支起膝盖。这时候,一只有力的手拉了他一把,等他抬头去看,“屠夫”已经走到了另一个士兵身旁,以同样的动作将其拉起,然后默不作声地继续往前走。
  这奇怪的家伙难道穿了钢铁侠的无敌铠甲?
  林恩心里嘀咕着,花了足有两分钟时间,他才堪堪将身上的大部分泥浆抖去。耳朵里的嗡响声减弱了一些,但听力仍是不太灵光。等看到有人往垫阶上站,他也就跟着往上站,但当他将戴着钢盔的脑袋探出战壕时,顿时被眼前的景象给惊住了:阵地周围不计其数的凹坑让这里变成了月球表面,弯弯曲曲的战壕由于多处坍塌而被分割开来,想必有部分士兵被埋在下面不知生死,但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时间留给守军士兵进行清理和救援了,因为就在阵地对面的开阔地带,数以百计的坦克如蚁群一般涌来,更远处则是成千上万的苏军士兵。远远望去,这一次黑色的海潮来的更加汹涌狂暴,残破的河堤是否还能够抵挡住?
  林恩心里完全是空荡荡的!
  “诺特尔……沃希特克特!”
  惊恐的喊叫声以惊人的速度在堑壕中传播,但也有不少因为轰炸而暂时失聪的士兵无动于衷,若不是旁边的士兵推了自己一把,林恩或许也不会注意到那些苏军战机已经绕回来准备沿着战壕进行扫射了。只见它们舒展翼翅,乘着气流从数百米的高空俯冲而来,潇洒的姿势就像是专业的跳水运动员,从地面升起的孱弱火力已经无法阻止它们了!这些黑色大鸟的机翼位置很快出现了跃动的火光,密集的子弹齐齐射下,仿佛一场声势浩大的雷雨。这一次,林恩觉得自己终于是在劫难逃了,但他还是下意识地缩到战壕壁根处。当无数子弹扑哧扑哧扎入泥土或是人体时,林恩觉得自己就像是一片枯树叶在风中瑟瑟发抖,然而他还是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而且毫发无损!
  死亡有时候是一种解脱,活着的人却还得为了生存而奋斗。在军官们赶鸭般的催促中,林恩和其他侥幸逃过此劫的大耳沿钢盔一样,以漠然之姿拾枪而起。排头的苏军坦克已经冲到了小溪边,它们的炮火也形成了近距离的绝对压制,守军阵地上仅有的反坦克炮显得势单力孤。战壕里,预备队的士兵们也上来了,林恩身旁多了一张新面孔,而他仅仅是转头看了一眼,甚至没有留给对方一个宽慰的表情。
  负责发放弹药的瘦弱青年终于出现了,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相对安全的隐蔽所里,整个人看起来仍是老样子,也不多说一个字,默默地给战壕中的每一名士兵发放子弹。这一次摆在林恩手边的仅有四排二十发——战斗开始前才发放弹药本来就是有悖常理的,减少弹药量更意味着补给的再度恶化。当然了,在这条战壕里,能够活着打完二十发子弹的也许还不到现有人数的一半,从同伴尸体上找寻弹药已然成为老兵们最无奈的选择。
  嘣!
  落在近处并发生爆炸的炮弹以强劲的冲击席卷而来,林恩本能地略略低头,而不像新补充上来的士兵那样缩回到战壕底部。看到“屠夫”上来给他们一人一脚,吼着让他们坚守战斗位置,林恩心里却没有发笑——在残酷的战场上,成长的骄傲感显得微不足道。他毅然抬头看向前方,第一辆苏军坦克已经越过了溪流,近乎泥沼的溪畔也只是稍稍减缓了T-34的行进速度。
  “上帝保佑!”
  林恩在心里念叨了一句,虽然说的是中文,但他仍希望那个传说中无所不能的主能够听到并继续庇佑自己。
  既然让自己穿越来到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至少该多给些机会吧!
  上帝没有给予回应,倒是“屠夫”不声不响地出现在了林恩身旁,他推了推林恩的手,嘴里说了些什么,但林恩拍拍耳朵示意自己听不见。“屠夫”点点头,往林恩手里塞了一把子弹。
  不同于毛瑟步枪又长又尖的子弹,“屠夫”所给的这些圆圆短短,看起来应该是手枪弹。林恩顿时幡然醒悟:看来“屠夫”是知道了自己领取了一把毛瑟手枪,所以拿了一些9毫米口径的手枪子弹来。想到这些,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意,林恩连忙取出驳壳枪,照着自己摸索的方式将子弹装入弹仓,果然是六发的容量,位置纹丝不差。
  抬头望着“屠夫”已经走远的背影,林恩心中默默道了声谢。
第7章
崩塌的防线
  残酷的战斗如期上演,反坦克炮、火箭筒、集束手榴弹、炸药包还有燃烧瓶,一切能够派上用场的武器都被德军士兵们投入到对苏军坦克集群的阻击战当中。然而双方实力悬殊巨大,在一线士兵不惜牺牲的情况下,守军仍无法阻止苏军坦克冲破他们的第一和第二条战壕,紧随而至的苏军步兵亦有效掩护了坦克部队的侧后。眼见苏军已经冲到了眼前,许多德军士兵干脆插上刺刀、爬出战壕,以血肉之躯拼力抵挡敌人的进攻。
  二十发子弹如数射尽,林恩血气上涌,竟也不知死活地从刀鞘里抽出刺刀,笨拙的将它插到枪口上——等他插好了刺刀,身边的同伴们已经爬出战壕投身白刃战,而当林恩拎着步枪要往上爬的时候,一个穿着土褐色军服的家伙突然“啊呀”一声从上面跳了下来,膝盖重重地顶在了他的肩膀上,差点把他疼得晕过去。
  两人一同跌在战壕底部,身体几乎是贴在一起。尽管有种剧烈的痛感,但林恩这时候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他抽身往旁边一滚,从腰带上抽出驳壳枪。相隔不到一米半的距离,他根本无需瞄准,而对方刚摆出攻击架势,驳壳枪的枪口顺势对准了他的脑门。
  战场上面对面交战,不是你死即是我亡,林恩不容许自己在敌人面前有丝毫的软弱,而面对黑洞洞的枪口,那个苏联士兵居然愣住了。
  咔哒!
  林恩扣动扳机,回应他的却不是期待中的清脆枪响。他心中大惊,保险明明已经打开,难道是子弹卡壳?他连忙再次扣动扳机,听到的却依然是咔哒一声,心中顿时万念俱灰。
  “啊……”
  受到致命惊吓的苏军士兵暴怒,他端着刺刀就往林恩胸口捅了过来。在这攸关性命的瞬间,对生存的渴望刺激着林恩身上的每一根神经,他左脚猛力蹬地,同时以腰腹力量摆动上半身,瞬间的移动幅度不大,但足以避开致命一击——对方的刺刀正好插在了自己腋下,林恩右手抛飞镖般奋力甩出驳壳枪,它结结实实地砸在了这名苏军士兵的脸上,那高挺的鼻子顿时迸出了鲜血,整个人“哇呀”一声往后退了一步。趁着这个机会,林恩连忙从地上抓起自己的步枪,想一口气结果了对手。可对方毕竟是经过训练的士兵,脸部受到重击也没有丢掉武器,意识到捂着鼻子的手沾满鲜血,他对林恩怒目而视,就如同一头进入了狂暴状态的熊。
  各自端枪相对,看似公平的格斗却是林恩的噩梦所在。穿越到这个时代虽然继承了一副还算不错的成年男性躯体,但他的意识里完全没有格斗方面的技能与技能,而身体本能的反应在这样的战斗中是难以发挥作用的。
  对峙两秒,满脸是血的苏军士兵啊呀一声挺枪突刺,林恩连忙摆枪去挡,不想对方只是虚晃一击,寒光闪闪的刺刀旋即往回一缩,刀刃直到林恩的胸口再无阻挡。此刻,林恩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老子挂了!
  命悬一线的时刻,救命的枪声居然响了。一梭子弹到位,苏军士兵胸口顿时血花四溅!林恩无可避免地沾了一脸,星沫落于唇间,有种极其反胃的腥涩。眼见这名苏军士兵瞪大双眼、满脸不甘地倒下,林恩几乎是本能地往后看去。只见“屠夫”满脸污渍,手持冲锋枪从战壕上一跃而下,口中在大吼着什么。林恩听力虽然基本恢复了,却仍是一个字也听不懂,但看对方的手势应该是在招呼自己向后方的预备阵地转移。
  恨恨地捡起刚才当飞镖扔出的驳壳枪,亏得自己还当宝一样收着,关键时刻竟然打不响,但林恩转念一想:难怪它会被放在那个箱子里,十有八九是其他人用坏了直接送修的。
  没时间多想,林恩把驳壳枪往腰带上一插,拎着毛瑟步枪就朝右边横向战壕与纵向交通壕相通的地方跑去。在“屠夫”的招呼和驱赶下,另外几名大耳沿钢盔也加入进来。出于防范炮弹直击和机枪扫射的考虑,这通往后方的交通壕也挖得弯弯曲曲,沿途还构筑了不少单人或双人的射击位置。刚开始的时候,“屠夫”跑一段距离就会回身打上一梭子,往后一些则有担当后卫的步枪手和机枪提供掩护,他也就不必再跑跑停停了。
  林恩低着头、躬着腰,紧紧跟在前一个士兵往西面跑。偶然间回头,阵地上的白刃战已经临近尾声,只能依稀看到几个大耳沿钢盔还在奋勇搏杀。悲壮如斯,心中无限惆怅。
  依托山丘而建前沿阵地有三条战壕和若干反坦克炮位,预备阵地则位于山丘后方大约两千米处。沿着交通壕穿过山丘后面的开阔地带时,林恩看到了在苏军飞机和炮火轮番轰击下几近乌有的防空阵地,鼎鼎大名的88毫米炮果然拥有高大的炮架,但残破的炮身部件、散落的伪装网以及来不及运走的阵亡炮手遗骸,无不让人感受到战争失利的苍凉与悲哀。
  先前突破阵地的苏军坦克并没有像昨天夜战那样被德军步兵们悉数击毁,除了七八辆被炸毁或炸坏的,其余的仍在运动。由于随行步兵还被缠在德军阵地上,它们不敢孤军深入,有些在冲下山丘后又重新调头去支援步兵,另一些则迂回包抄北面那段尚未被突破的德军阵地。
  长长的交通壕多有被苏军炮弹和炸弹轰塌的地段,林恩他们也顾不上那么许多,直接手脚并用地爬过去,就这样跌跌撞撞地跑了十来分钟,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和后方的预备阵地。由于预备队之前就已经增援到一线阵地去了,此时守卫预备阵地的也都是刚刚从前方撤下来的士兵,一眼望去稀稀拉拉,且个个都狼狈不堪。阵地上除了几门配置在露天掩体中的中小口径反坦克炮,根本看不到像样的重型武器,而在堑壕后方的炮兵阵地上,那些原本用来为防线提供支援的榴弹炮这时候已经完全发挥不了作用,一些士兵们正忙乱地用装甲车和卡车把它们拉走。
  这样的预备防线能够抵挡住苏军潮水般的进攻?
  林恩觉得除非有强大的增援部队及时从后方赶来,否则坚守仅仅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
  看“屠夫”停下来,林恩也就收住了脚步。两天来吃进肚子的食物差不多就是一顿正常午饭的量,半饥半饿的状态加上远距离的奔跑,歇息片刻更觉得筋疲力尽。他眺望前方,苏军的几十辆坦克带着数以千计的步兵正无情碾压踩踏自己坚守了两天的阵地,枪声和爆炸声渐弱,看样子苏联人已经在清理战场了。转望东北方,那座也许已经矗立了好几百年的古堡终于化成了一堆废墟,闪动的火光与弥漫的硝烟意味着那周围仍在进行着战斗,但苏军坦克和步兵正从侧翼包抄过去。再看东南方,苏军步兵已经冲进了树林,那里的德军阵地恐怕也已经被攻破。
  延绵数十公里的防线就如同一间破屋,在连日暴雨的冲刷下终究是摇摇摆摆几近坍塌了!
第8章
断路
  在中学时代,林恩学习之余就喜欢绕着操场跑圈,一边跑一边构想自己的未来,那时候的脚步从未像今天这般沉重。潜藏在身体里的最后一分力量仿佛也被耗光了,肺部和喉咙火辣辣的难受,腹部更像是受到了持续的挤压,闷闷地发疼,腿部的酸胀就更不用说了。
  正如之前所担心的那样,己方的预备阵地压根不堪一战。见苏军坦克部已突破右翼并形成了快速包抄之势,军官们连忙下令撤退——这是否得到了上级的指令林恩不得而知,只晓得撤退开始时还算有序,大约两百名士兵留在后面掩护,但正面的苏军坦克和步兵随后投入了追击。两面包夹,殿后的区区两百士兵甚至还不够苏军部队塞牙缝的。于是,在苏军坦克炮和机枪的追猎下,先行撤退的千余名德军步兵展开了一场赛跑,落败者直接被敌人的炮火撕碎,其他人虽然也跑不过炮弹,但能够活着跑进树林,活下去的机会就要大得多了。
  预备阵地后方四五公里处就是大片的树林,好不容易进入林地,林恩找了棵树用屁股顶着树干,双手撑着大腿,腰腹弯得如同虾米一般,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这时候,他实在是一步也跑不动了。
  即便平日里的体能储备再好,长时间处于半饥半饱状态,又持续进行了大运动量的奔跑,进入林地的德军士兵们皆是狼狈不堪。然而休息没两分钟,它们就听见后面有人在惊慌地喊叫,炮弹紧随着呼啸而至,如陨石般横行无阻地穿过枝叶坠落地面。近距离的爆炸再度令耳膜经受痛苦的摧残,好在树干阻挡了大部分弹片并吸收了一些冲击,这炮弹才没有造成平地上那么强大的破坏力。看到同伴们疯了似地往树林深处跑,林恩也只得拖着灌铅的双腿继续撤退,炮弹接二连三的落下,不断有人被爆炸冲击掀起,仿佛有一只只无形的大手拎着他们狠狠甩出去一般,濒死者与受伤者的惨叫声亦不绝于耳!
  “这万恶的世界!万恶的战争!万恶的苏联人!”
  怨念如走马灯一样在林恩脑中回旋,本来就有些昏沉的大脑更是难堪重负,他甚至觉得自己随时都可能昏倒。不过这副躯体显然要比林恩自己估计的更加顽强,穿着厚实的冬装,头顶制式钢盔,还背负着总重有15到20斤的枪械装备以及那床厚毛毯,在筋疲力竭的状况下,它依然在林间约有两寸厚的积雪中小跑着前行了好几公里。直到炮弹的爆炸声被远远抛在了后头,又见周围的人放慢脚步,林恩这才停了下来,勉强扶着树干,无法遏制地干呕起来!
  经过那么一两分钟的大脑空白,林恩终于又恢复了意识,看看周围的人,莫不是劫后余生的虚弱。有些人还能站着,有些人干脆在地上“躺尸”。干呕只吐出了一点苦水,疲乏的身躯难以支撑,林恩单膝点地、只手拄枪,脑袋和肩膀斜靠着一旁的树干上。冬日和煦的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洒进来,使得这树林中的光线有种自然的美感,却没有一点儿精力去欣赏它。
  “Lynn!Lynn
Gaeger!”
  听到“屠夫”的声音,林恩忽然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而这也是他目前能够听懂的极少数词组之一。这个姓名的读音是“林恩·加尔戈”,名字上的巧合更让林恩觉得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只见“屠夫”解开了钢盔扣带,高高挽起袖子,手里拎着他那支冲锋枪,身后跟着五个狼狈不堪且是林恩有过一面或几面之缘的士兵。虽然可以学着其他士兵说德语的“长官”,但林恩这时候还是宁愿“装聋作哑”,为了表示自己的尊敬,他拼着最后的力气站起来摆了个立正敬礼的姿势。
  “屠夫”认真地还了一个军礼,然后继续往前走。林恩别无选择,加入到这支松散队伍的最末尾。一行人并没有走太远,在靠近树林边缘的一棵大树下止步。除了“屠夫”,其余人当即像是散了架一般,忙不迭地或坐或靠。
  “喔希……”
  靠近树林边缘的一名士兵突然叫了起来,金属履带的摩擦声隐隐传来,众人出于本能的紧张起来。林恩起身向树林外边望去,此时他们所处的位置已经到了大片树林的最西侧,往西或者往北很快就出了树林,外面是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形,好几片树林都不过是足球场大小的面积。公路在前方形成了一个三岔口,一条通向他们之前坚守的阵地,一条朝着波罗的海方向延伸,还有一条通往西南方。
  随着金属摩擦声的渐渐清晰,树林外边出现了一支苏军装甲部队。那些T-34的行进速度并不快,因而履带声稍稍盖过了发动机的轰鸣。它们基本上是沿着公路在向西推进,但并没有像电影里的盟军坦克部队那样排成一路战斗纵队,四辆排头坦克组成了一个较为紧凑的箭头队形,后面的坦克也分散在公路以及两侧,而且每一辆上面都搭载了若干步兵。粗略估计,这支装甲部队拥有五十辆以上的坦克,队列的后部还有一些装甲车和拖曳火炮的卡车。
  两条腿终究跑不过敌人的车轮,看着这支强大的苏军装甲部队,林恩再次陷入了绝望。以这群德军溃兵的战斗力,无论如何也是打不过对手的,离开树林继续向后撤退无异于给苏联坦克当活靶子,可若是继续留在这里,用不了多久便会落入苏军后续部队的重重包围,到时候要么死战要么投降,似乎也没有其他出路。想到这些,林恩无助地靠着大树,默默注视着那些聚在一起商量的德军军官。“屠夫”的级别显然够不上这样的战地会议,只是拎着他的冲锋枪站在稍近处等着军官们做出决定,两名通讯员则在一旁忙碌地摆弄着一台样式古老的背负式发报机。
  不多会儿,留在树林边缘监视那支苏军装甲部队动向的德军士兵猫着腰飞快地跑了回来,看他向军官们汇报的神情和说话的音调,外面的情况似乎还不至于太糟。两名尉官模样的德国军官随即拿着望远镜走向树林边缘,大约两分钟之后,他们便又回到了远处,其中一人走到戴着耳机使用通讯员旁边交待了些事情,另一人则走到原地等待的军官们中间解说情况。不多会儿,只见众军官纷纷点头,然后各自召集下属士官进行布置。
  很快的,“屠夫”领命而归,对着下属们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林恩依然是在听天书,从其他人的动作和表情中也看不出什么,也只好木然地等待着。
  从公路那边传来的机械轰鸣声渐渐减弱,直到最后什么也听不见了。看来这支苏军装甲部队赶着前插包抄,压根没有兴趣沿途搜索德军残兵。按照日出的时间推算,林恩估摸着这时也才上午9点多,晴朗的天空中不断有飞机轰鸣着飞过,想必绝大多数都是苏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若是要等到天黑,还得在这片基本无险可守的树林中呆上八九个小时。刚刚那支苏军装甲部队虽然只是路过,可这并不意味着后面的苏军步兵部队不会进入树林搜索——饱读战史的林恩虽然觉得自己在军事指挥方面能够发挥些特殊的作用,可语言不通、军阶卑微,他现在除了冷眼旁观外什么也做不了!
  就这样休息了半个小时,林恩感觉躯体和四肢又恢复了一些气力,但肚子仍是饿得慌。在这期间,又有一支苏军部队从树林外的道路上经过,坦克数量虽然少了将近一半,却仍不是这些德军步兵能够撼动的。正为要在这莫名其妙的地方饿上一整天时间而惆怅着,林恩忽然听得另一个方向传来了履带声。周围的士兵再度警觉起来,但很快的,负责警戒的士兵面带喜色地小跑而回,军阶最高的两名上尉军官听了他的报告,连忙起身往西面走去。众人自是充满了好奇,可他们的位置离树林边缘还有好几十米,眼尖的隔着树干也只能隐约看到树林外的景象,便有人起身跟着往那边走。
  由于无法“道听途说”,又见“屠夫”也缓步朝那边挪动,林恩撇下步枪和水壶走了过去。在树林的边缘,他看到了机械噪音的源头:两辆周身覆盖着新鲜枝叶、涂有灰白色迷彩以及黑白铁十字军徽的德国战车。它们前部有一对轮胎,车厢下部是坦克式的履带,前面那辆车上顶着一座炮塔,粗大的炮管看起来威力不凡,后面那辆则是车厢顶敞开的Sd
kfz
251普通型号。
  虽然此前从未见识过真家伙,但林恩还是能够辨认出它们的身份,尤其是前面那辆由普通装甲车衍生的突击炮车。它主要出现在战争后期,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不过,装甲车终究是装甲车,防御力和坦克没得比,若是在战场上直面苏军坦克,赢面恐怕不会太大。
  两辆装甲车旁早就站了几名德军,穿普通陆军迷彩服的应该是前去探察接触的步兵,穿黑色制服的则是这两辆装甲车上的人。等到两名上尉走上前去,双方各敬军礼然后一边交谈一边用手比划着。不一会儿,他们显然就某些问题达成了一致,其中一名身穿黑色装甲兵作战服、头戴大耳沿钢盔的士官跟着上尉们走回到树林里。乍一开始,军官们并没有向周围的士兵们发出任何指示,只是伙同那名来自装甲车的士官研究一张地图。过了大约有十来分钟,在另一个方向执行警戒任务的士兵跑回来报告情况,军官们便又在地图上圈圈画画。须臾,士官飞快地跑回装甲车去了,军官们则召集各自下属发布指令,再由士官们把具体命令传达到各战斗班、排。
  很快的,“屠夫”也领到了命令,他的话林恩依然听不懂,但看手势也能明白个五、六分:步兵们准备配合两辆装甲车在这里打一场伏击战!
  仅仅多出一辆扛着大炮的突击装甲车和一辆貌似搭载了迫击炮的普通装甲车,硬扛由T-34坐镇的苏军装甲部队听起来依然像是螳臂当车。林恩固然忐忑,可德军官兵们此刻的沉着从容和英勇无畏又让他感到敬佩——同一个时代,溃败的国军可一泻千里,两相比较竟有天壤之别!
第9章
勇武
  伏身于一小丛灌木后面,林恩双眼紧盯着沿着公路缓慢行进的那支苏军战斗部队,4辆T-34、3辆BT坦克、3辆轮式装甲车、7辆拖曳大炮的卡车以及在车队侧旁徒步行军的数百名苏军,在先后从这里经过的三支苏军部队中,这已是实力最弱的一支,可也仍比仅德军这边由两辆装甲车、四五百名步兵临时凑成的战斗部队强大。何况这里大多数人还是从前方的阵地上撤退下来的,不仅缺乏重型武器,士兵们手中的弹药也是所剩无多的。
  原本已经打光了子弹的林恩,在“屠夫”的协调下才又拿到了10发步枪弹。
  随着苏军车辆的抵近,树林中的德军士兵们也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几挺MG-34或42机枪已经架设在了最佳射击位置,机枪手们小心翼翼地拉动枪栓,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开火;两门80mm轻型迫击炮被安排在了中段,但残余的弹药并不能支持它们长久地发挥威力;使用步兵反坦克武器和轻型迫击炮的士兵则集中安排在了准备出击的队伍中,几个大个子士兵严密地守护着仅有的一门“洋娃娃”反坦克火箭炮——在仓惶撤退途中还竭力保留着这重达100公斤的装备,这些士兵的功劳完全配得上一枚铁十字勋章。
  此时此刻,两辆覆盖了大量枝叶而近乎“移动树丛”的德军装甲车仍埋伏在树林的西侧。由于树木在距离三叉路口约500米处形成了一个弧形顶角,沿公路向西北方行进的苏军部队是无法直接观察到它们的,而它们若要攻击苏军,也必须向前移动大约100米才能获得射击角度。所以,待到德军步兵们准备开火时,它们提前启动并且隆隆地向前开进,这机械的声音在安静的树林中听得格外清晰。所幸的是,苏军士兵被己方坦克和车辆的轰鸣声所干扰,完全没有注意到潜藏在树林这一边的危机。
  “波海克-祖姆-坎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