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25

  从驾驶室里出来的那个果然暴怒,但由于他的“同伴”紧跟在林恩身后,直接射杀必然造成误伤,他反着端起冲锋枪,看架势是准备用枪托给林恩来一下。
  事不宜迟,林恩喊了声“开火”,自己迅即下蹲,用练习了无数遍的动作从枪套里拔出驳壳双枪,而身后的沃夫鲁姆也在第一时间拉栓上弹,朝着已经走上前来的三名俄国兵开火——如此近的距离根本无需瞄准,中间威力枪弹离开枪膛后即以常人神经反应速度无法判别的间隔击中并贯穿目标,连射状态下的恐怖射速更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对这些苏军战士的秒杀。
  不受沃夫鲁姆开枪的影响,林恩拔枪之后迅即端平,瞄准卡车驾驶员位置就是“砰砰砰砰”四枪,眼见子弹都穿透挡风玻璃射在了预想位置,这时候身后的突击步枪也停火了,他略微躬着腰,极尽所能地拼命往前跑,绕过车头来到另一边,留在车上的那名装填手果然从这一侧跳下车,手里端着枪准备依托车头开火,压根没料到刚才还在前面的林恩如此迅速而果断地出现在面前。
  只需举手之劳,林恩来了个干脆利落的爆头。
  好在“吸血鬼”突击队的训练课程安排了苏军车辆驾驶,好在林恩学得认真也上手很快,这会儿可算是保命技能。他拉开车门,直接将奄奄一息的驾驶员拽了下来,沃夫鲁姆也足够机灵,不等林恩呼唤便跑过来从另一边爬进驾驶室。
  原本以为这辆火箭炮车会跟普通的嘎斯汽车一样操作,林恩坐在驾驶位置才意识到这压根是一辆美国通用卡车,好在训练时英美苏的常用车辆都摸过,而这辆“喀秋莎”刚才也一直处于发动状态,很轻易地重新启动,一踩油门,转着方向盘就朝弹坑那边驶去。
  隆隆的炮响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枪声,但先前帮着牵引卡车的那辆T-34并未走远,林恩只好祈祷坐在炮塔上的车长受到发动机噪音的干扰而没有听清枪声,即便隐约听到一些,也没能目睹战斗过程,更看不到地上的那些尸体——虽然这些条件确实可能得到满足,但林恩半秒钟都不敢耽搁,在弹坑旁也只是减慢速度。沃夫鲁姆打开车门呼喊同伴们的名字,然后将格拉夫和特奇梅尔一个接着一个拽了上来,列兵坦泽这时候展现出了一个男人应有的勇气,他不仅帮着特奇梅尔上了车,还机敏地踩着踏板爬上车厢板,而且林恩交托给他的夜视装备也没拉下!
  “好样的!”林恩猛踩油门,跟着发动机的轰鸣吼了一嗓子。不过这时候高兴显然还早了些,透过后视镜,他看到后方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盏孤零零的灯。相比于探照灯,它的光亮度还差得远,但也足以透过夜的黑幕找寻真相所在——灯光出现的位置,不就是刚才杀人抢车的地方么?呃……T-34/85好像就是只配一盏灯的!
第116章
祸福全在一念之间
  同样是抢来的苏军车辆,同样是崎岖不平的田野,同样是追尾而来的炮弹,如此场景怎不让林恩想起自己的第一次夜袭之行,想起那位不幸阵亡的高个子军官?回首再看,当初的自己是那样的懵懂,满怀憧憬地参加九死一生的危险战斗,还差点籍着满腔热血干出英勇无畏的事情来——性格是命中注定的,今天不还是狠狠疯狂了一把么?
  自从发现自己的袍泽被杀、火箭炮车被抢,那宛若“独眼龙”的T-34就开始了孜孜不倦的炮击,好在它的车灯没有探照灯的功率,只能在有限的区域内为炮手提供指引,因为绝大多数炮弹都离着很远,就连弹片也没怎么挨着。如此看来,区区一辆T-34似乎不足为患,可林恩他们屁股下这辆毕竟是让德军官兵毛骨悚然的“喀秋莎”,车上装着16枚威力强大的132毫米火箭弹。一旦被炮火击中,车上的人恐怕没有一个能活着离开。
  有道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熟悉了这辆卡车的操作,林恩挂上挡,腾出右手从口袋里掏出香烟。好东西自然是大家分享,但也正因为“僧多粥少”,他担任夜战小组指挥官以来便很少抽烟。这会儿自己叼上一根,将余下的转给沃夫鲁姆。
  老兵不愧是老兵,知道林恩在这种状态下很难点烟,便划燃火柴点着自己的这根,然后换下林恩嘴里叼着的那根。
  浓烈的香烟味道顿时让林恩精神为之一振,他透过反光镜瞟了一眼,坦克的越野能力自是比普通汽车强大,但那辆T-34也没敢太过远离己方阵地。想来它也不是指挥坦克,与上级指挥部联络不那么方便,所以还未获得独自追击的授权,只是远远地以高爆榴弹轰击。
  “拜拜了您!”
  林恩自我放松地在心中调侃那辆俄国坦克,从开始到现在,苏军后方的凶猛炮火倒是一直没有停下,算算也有半个多小时了。林恩不得不佩服苏军部队到了战争末期的强大火力,想想自己在前线战壕中呆过的那些日子,他终于理解德国军队的钢铁意志是如何消磨殆尽的——再好的作战工事,再精妙的防御设置,也难以经受住这般凶悍的摧残,何况是人?
  又过了几分钟,后视镜里终于看不到苏军坦克的那盏车灯了,炮弹似乎也不再追尾。林恩淡定下来,盘算着自己应该把这辆“喀秋莎”火箭炮开回己方阵地去。引起轰动倒是其次,关键是这样的虎口拔牙应该能为自己和手下兄弟赢得实实在在的荣誉奖励,也不枉大家一番出生入死的努力。
  好日子还没到来,林恩突然感觉卡车往下一顿,心中暗道“糟糕”。在发动机仍在运作的情况下,卡车果然停住了,驾驶室左低右高严重倾斜。林恩探出车窗往下一看,日哦,车轮又陷入大凹坑了!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它先前也陷了一次,这才被林恩他们抓住机会大胆夺车。这次陷坑的车轮虽然换了一个,但无论林恩如何踩油门或是倒车后退,发动机叫的再声嘶力竭,卡车也依然是泥滩上的铁牛一只,动也不动。要知道美国佬提供的通用卡车可是6x6配置的,越野能力比起苏联自制的嘎斯可要猛得多哩!
  林恩无奈下车,这个泥坑应该是中等口径的炮弹所造成的,以至于大半个车轮都陷了进去。不过,区区一个泥坑还不至于陷住六轮驱动的卡车,他绕着卡车转了一圈。经过雨水的浸润,这田野中的泥土变得十分松软,人踩上去尚且容易陷脚,何况是好几吨重的六轮大卡车。
  “喀秋莎”的具体重量林恩无从得知,由于刚刚的挂档和倒车,另外五个轮胎也在泥泞的地面上“刨”出了坑。按照常理,若不想就此放弃这辆“喀秋莎”,就得在车轮下垫些诸如木头石块等可以增加摩擦的物件,同时尽可能减轻车厢负重。
  林恩双手叉腰四下张望,现在哪里去找木头和石块?
  沃夫鲁姆叼着只抽了半截就熄灭的烟走到林恩身旁,看着陷入泥坑的车轮说:“长官,您会开苏联人的车,也会用苏联人的炮?”
  “什么意思?”林恩这句话很是耳熟。
  平日里说话,沃夫鲁姆就是那种直来直去的,这次也不例外:“那些火箭弹加起来也快有一吨重了,若是把它们发射出去,既能够给苏联人一些教训,也可以减轻卡车重量!”
  主意倒是不错,只是“吸血鬼”突击队的训练场并没有这种苏制火箭炮,也没有相关的操作讲解,唯一能够用来参考借鉴的,便是德制sdkfz4自行火箭炮车——它将半履带式装甲车和六联装150毫米火箭发射器结合在一起,性能相当不错,只可惜制造数量太少,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好,我试试看,你带安东和卡尔找些东西垫在车轮下面。马科斯,跟我来!”
  简单分工之后,林恩带着列兵坦泽来到火箭炮车后部。“喀秋莎”的构造很简单,就是在卡车底盘上安装火箭炮发射轨道。很显然,苏联人打算让它们一进入发射位置就向德军开火,而且阵地到发射位置也就那么两公里,所以他们在出发之前就已经把火箭弹已经装上了轨道架,以至于8根双层钢轨看起来就像是装满了火柴的盒子。然而从夺车开始算起,林恩开着它蹦蹦跳跳地行驶了至少五六公里,一路上居然没把它们给颠簸下来,也算是足够幸运了。
  和德军的sdkfz4一样,“喀秋莎”调整发射架的角度和位置同样是以人力手摇,而且所有的控制轮盘都位于驾驶室后部——就在四名装填手的座位上。一个接着一个尝试,林恩和坦泽很快摸索出了要领,钢制轨道升起开始昂首向上升起,也就在这个时候,左后方远处突然跃起极其刺眼的火光,随后传来的奇怪声音就像是巨人吹响管风琴。
  林恩不用猜也知道,那是苏军的火箭炮齐射。
  若非自己横插一脚,这辆“喀秋莎”本也该在炮击序列之中,那么多的火箭炮车,一顿是就要向德军阵地倾泻数百上千枚火箭弹,火力输出抵得上一个传统的炮兵军,这是多么可怕的力量啊!
  “快,转动转盘!”林恩唤着有些发愣的列兵,两人合力令发射导轨随着圆形底盘整个顺时针旋转起来,最终对准了刚刚完成火箭弹齐射的位置——正好跟驾驶室错开了角度,省却了发射尾焰破坏驾驶室的顾虑。
  摆弄好了这些,坦泽问了个让林恩很郁闷的问题:“长官,这些火箭弹能打中苏军炮兵阵地吗?”
  BM-13火箭炮的最大射程是八公里半,按说完全可以覆盖苏军的“喀秋莎”发射阵地,但这会儿黑灯瞎火,林恩连转盘上的刻度都看不清,更不用说专业的炮兵参数了。因此,他只能含糊其辞地答道:“试试看吧!”
  沃夫鲁姆这边可不含糊,他把驾驶室里坐垫、靠背、隔板这些能拆的都拆下来垫在轮胎下面,格拉夫和特奇梅尔也在附近找了些枝条石块,看起来虽然不太顶事,总归是聊赖胜于无。
  虽然接下来要坐在一个空架子上开车,林恩却没有一点儿烦恼的样子,任凭苏军的炮弹一批接着一批从头顶上方飞过,他苦中作乐地大声说道:“好了,诸位,退后一点,请欣赏本世纪最精彩的烟火表演!”
  在不到十秒的时间内,“喀秋莎”就能完成一次齐射,比人们干那活儿的速度可是快得多了。看着火箭弹一发不拉地飞射出去,林恩的心情爽到了极点,这就叫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吧!
  就像是燃放烟火的现场,卡车周围弥漫着白色的硝烟,味道浓烈得很是呛鼻。如此大的动静,苏军阵地那边肯定是能够观察到的,想必信息很快就会传递到炮兵那里——腾出几门炮来清扫“叛徒”完全在情理之中。林恩从容自若地招呼道:“兄弟们,上车,出发!”
  苏军阵地方向传来的爆炸声就像是一挂迎春接福的鞭炮,大伙儿就连跑步的姿势也是精神抖擞的。驾驶员是什么人看来一点都不打紧,美国通用制造GMC汽油发动机畅快地发出了轰鸣声。林恩信心十足地踩下油门,卡车听话地动了——刚开始虽然有些艰难,一旦左前轮离开凹坑,林恩迅速打转方向盘,使之平稳地绕开弹坑,再挂上加速档,赶在苏军炮火到来之前迅速逃之夭夭。
第117章
幸运反光镜
  伴随着“嘎吱”一声刺响,发动机前盖留着好些弹孔、散热口不断往外冒白烟的BM-13火箭炮车终于在德军堑壕前方停了下来,看到好几名戴着大耳沿钢盔的德军士兵端着枪上来接应,林恩一把推开车门,很是愤恨地嚷嚷道:
  “真该死,开枪的那些家伙难道是用脚趾头想事吗?俄国人什么时候用这种卡车来冲锋陷阵了?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了!”
  这时候,苏军的炮击仍未结束,只是将炮火顺着一线阵地往城区延伸。若非如此,林恩就算是F1赛车手也难以将“喀秋莎”开到这里。
  见车上下来的五个人都是武装党卫军的装束,大概也提前得到了军官的指示,前来接应的这些国防军士兵并没有多作盘问,而是小心掩护着他们越过堑壕和铁丝网区。
  林恩他们一进战壕,一名中年、高个、宽脸的国防军上尉就走上前来:“很不错啊,小伙子们,好在俄国人提前帮你们清扫了雷场,否则以你们的行驶路线,早该被炸飞上天了!”
  这调侃的话语听起来并没有恶意,林恩也就收起了先前遭到己方阵地火力误击的恼怒——士兵们在战场上往往精神高度紧张,今晚又没有一点儿自然光线,看到一个黑影,又听到发动机轰鸣,误以为苏军坦克来了也是可以理解的,何况这只是相当一少部分士兵的行为,并且很快被纠正了。若是真有军官下令射击,只需要两挺机枪就能够把林恩他们统统报销了。
  武虽然装党卫军和国防军分属不同的建制,但来到别人的地盘,又是从敌占区归来,林恩当然得自报家门:
  “我是第4夜间突击战斗群第167战斗小组指挥官林恩·加尔戈军士,率领本部士兵执行渗透任务,战斗中击毙苏军官兵6人,缴获苏军火箭炮车一辆,本部无人员伤亡!”
  “喔,夜战突击队!”上尉显然对这些专业的夜战部队有所耳闻,不过至少在奥拉宁堡,这些号称精锐的夜战部队还没有过正式的战斗记录——若非林恩和另外两位小组指挥官主动请缨,他们投身战场的时间还得往后推迟一些。
  虽然林恩的德语仍然不太地道,甚至有些蹩脚,可这名国防军上尉却没有提出查看证件,他只是扫了一眼跟在林恩后面的四名士兵,特别注意到由坦泽携带的红外线夜视装备,点了点头:“你们是真正的勇士!”
  “很荣幸得到您的赞赏!”
  说罢,林恩摘下钢盔,好让自己的脑袋透透气,并顺势往四周围看了看。炮击刚刚结束,阵地上硝烟未尽,大大小小的弹坑仿佛还散发着热量。虽然满目疮痍,但林恩并没有看到士兵的残骸,这说明苏军炮击的时候,绝大部分守军官兵都撤到安全的防炮击工事去了。
  上尉转头看着停在堑壕外面的苏军火箭炮车,问道:“那辆‘喀秋莎’——苏联人好像是这么叫它,上面还有火箭弹吗?”
  “没了!”林恩不无骄傲之意地回答说,“途中车轮子陷到了弹坑里,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找东西垫车轮,顺带调转火箭炮,朝着苏联人的炮兵阵地狠狠来了一下!”
  “喔?”上尉眼前一亮,“难怪今天苏联人的火箭炮今天只打了两轮,看来是你们的功劳呀!”
  不瞄准也能打中苏军发射阵地?林恩以为是自己的人品爆发,但转念一想,即便那些火箭弹落在附近,苏军指挥官也可能受此威胁而临时下令转移,从而延误了原定的炮击计划。看来,自己的战斗小组这一回真立大功了。
  见林恩只是默默地望着苏军阵地的方向,上尉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磕了磕,散给林恩一支,但没有惠及坐到一旁休息的沃夫鲁姆等人。
  点上烟抽了一口,上尉感慨道:“可惜我们没办法把它弄进来,否则找些火箭弹,战斗中也能发挥些作用!这两天,苏联人的进攻一轮比一轮凶猛,我们的伤亡实在……”
  “你们才是真正的勇士!”林恩将刚才的赞美之词原样奉上。
  上尉却很是无奈地摇了摇头,闷闷地抽了两口烟,又扭头看了看仍在遭受苏军炮火蹂躏的市区,道:“加尔戈军士,现在回后方不太安全,我让人把你们带到预备阵地去吧,等炮击结束了再回城区,你看怎么样?”
  除了“好”,林恩还能说什么?
  紧接着,上尉又说:“我会如实向上级汇报你们的战果!”
  出于作战需要,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战斗力,德军统帅部通常会把处于同一战区的国防军和党卫军部队归属于一个指挥部管辖,而奥拉宁堡周边的德军各作战部队目前由国防军“维斯瓦”集团军群下属第9集团军负责调配和指挥。
  自己一介候补士官,眼前这位上尉最终是否能做到“如实”,林恩都只能默默接受——若对方真心帮忙,由他上报的效果显然比自己回去报告更有说服力。于是,林恩郑重其事地道了声谢,正准备叫上士兵们闪人,忽然想起一件事,便对上尉说:“能否再帮我一个小忙?”
  既然是“小忙”,上尉也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请帮我找个螺丝刀来,我想拆下那辆‘喀秋莎’左边的反光镜留作纪念!”
  林恩之所以想要那个反光镜,留作纪念只是一个说辞——这一路上没少看反光镜,避开了T-34的炮击,目睹发射出去的火箭弹落在远处爆炸,又规避了苏军阵地后方炮群的报复性炮击,最终有惊无险地回到了己方控制区,林恩感觉它就是个幸运吉祥物。再者,自己之前使用的镜片太小,隐蔽性固然不错,但想要进行大角度或是全方位的观察就很困难了。
  上尉想了想,觉得留纪念物也在情理之中,便挑头对一名下属吩咐道:“嘿,达奇,去帮我拆那辆苏军汽车的左反光镜过来,记住是左边的!”
  “遵命,长官!”
  林恩转过头,见一名体型矫健的小个子士兵已经飞快地爬出战壕。自己的私事却要让别人去冒险,觉得心有不安:“上尉,这……”
  上尉却不解释,一边抽烟,一边往苏军阵地的方向张望。烟抽完了,那名戴着钢盔的士兵也回来了。
  从这名矮个子士兵手里接过反光镜,上尉道了声谢,拿着它好奇地看了几眼,然后递给林恩。
  装在车上的时候还不觉得,拿在手上才发现它是如此笨重,林恩有些后悔提出这个要求。事已至此,他只好将其放入背包,然后问道:“上尉先生,能告诉我您的名字吗?”
  上尉顺手紧了紧衣领,非常认真地回答道:“弗里茨·朗格,第32步兵师第92步兵团2营1连指挥官!”
  林恩客气地说:“谢谢您的礼物,朗格上尉!祝您和您的部队好运常在!”
  若是在战争初始阶段,对一位德军指挥官说这样的话可有些讽刺的嫌疑,但到了1945年,似乎也只有好运气能够帮助一支德国部队免于被敌人包围歼灭的结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