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225

  是先前那支装甲纵队遭遇了苏军部队?
  对此林恩毫不意外,毕竟柏林电台一天前就公布了官方消息,说首都已经被苏军包围,并以帝国元首之名号召柏林全体军民投入光荣的战斗,从而不断消耗苏军兵力,配合军队从战线两翼发起战略反击。
  反击之说只是极个别人的妄想,林恩只关心苏军包围柏林究竟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是里三层外三层,还是仅仅占领并封锁了主要道路。那些偏僻的小径是否仍能通过,或者只需要一场低强度的战斗就能够突破苏军封锁拦截。若处处都有苏军坦克和重兵把守,仅凭自己这一小队人马的力量,那就只能充分利用地形以及夜幕掩护才有机会徒步突围了。
  听到枪炮声越来越近,甚至有子弹从头顶上方飞过,林恩在路旁将车停下。这战场上虽然只有两种人——自己人和敌人,可盲目卷入战斗是非常危险的。在车门踏板上站起身来,他举着双筒望远镜进行观察,而沃夫鲁姆等人也迅速下车戒备。从炮火的光焰来看,战斗主要发生在坦克和坦克之间,相对黑暗的光线无疑对拥有夜视器材的德军一方有利,但这里终究已经脱离了德军的有效控制区,要是不慎闯入了驻扎有大批苏军步兵的区域,那状况可就很不乐观了!
第171章
如影随形
  因为富有经验且值得信赖的士兵们守护在周围,林恩得以放心地站在车门踏板处用望远镜观察前方的战斗。从近处往远处攻的坦克纵队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精准的夜战炮火,远处的战斗车辆频频中弹——虽然T-34和豹式坦克的轮廓有些相像,但看它们移动的方向,基本可以确定挨揍的是苏军坦克。
  场面落于下风,那些苏军坦克却没有退缩,而是循着德军坦克射击时产生的炮焰进行还击。炮弹偏差不远,爆炸光焰侧旁往往就是黄绿色迷彩涂装的战车车体。这样的炮战持续了好几分钟,远处有三辆坦克起火燃烧,近处只有一辆。考虑到使用汽油机的德军坦克中弹后较易起火,使用柴油机的苏军坦克多是车内弹药殉爆引起燃烧,双方的战损比例可想而知。
  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仍隐隐于耳的情况下,炮声平息了,林恩惊讶并自豪:相比于使用88毫米炮的虎式和虎王,豹式坦克和它们的75毫米炮在各项指标上都略小一号,但打起仗来可一点不落下风。有这样犀利的保镖在前面开路,自己冲出柏林包围圈的希望大增啊!这叫什么来着?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哩,谁让自己碰上这样一支牛哄哄的装甲部队呢?
  林恩刚有些得意,就听到一声低喊“有敌人”,他脚一滑就下来了,左腿内侧在踏板边缘狠狠蹭了一把,那一片皮肤顿时火辣辣的疼。不过这在战场上根本算不上伤,他连忙压着嗓子问:“哪有敌人?”
  “长官!这边!”
  蹲在军用桶车右前方的布鲁尔连连招手,虽然红外线夜视仪用不上,可这家伙的敏锐视力还是让林恩由衷佩服的。弯着腰挪过去一看,果然有些黑影沿着道路旁边的建筑废墟向前移动,而在前方的拐弯处有一座工厂模样的大院落,它的外部围墙大片坍塌破裂,不少黑影从这一侧进了院落,看来是抄近路前去包抄德军装甲车队的。
  “坏了!”林恩低声惊呼,看这些黑影的数量少说也有百人,显然不是苏军步兵自发的行为。如果只是一位营级或团级的苏军指挥官在组织包抄作战,那倒还不至于困住拥有二十多辆坦克、装甲车及数十名随行战斗步兵的德军突围部队,怕就怕招来附近所有的苏军战斗部队。
  “怎么办?冲过去吗?”布鲁尔很是担心的问。
  林恩没时间多想,估计那座工厂距离也就两百来米,便飞快地转回到桶车旁,对诺亚吩咐道:“看到前面的院子没有?往那里射一发火箭弹,快!”
  和以往一样,诺亚对林恩的指令没有任何的疑问和迟疑,等他往后箭筒里装火箭弹的时候,林恩低声招呼道:“大家都上车,我们从左边绕过去。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听我们命令才能开火!”
  说罢,林恩自己也回到了驾驶位置。为避免火箭筒发射时的火焰伤及同伴,诺亚往旁边挪了两步,前端朝上扛起火箭筒,大致瞄了一下,在不转头的情况下发声道:“长官?”
  林恩当即发动汽车,一听到熟悉而顺畅的发动机轰鸣,他吼道:“射击!”
  诺亚肩上的火箭筒尾部顿时喷出一股灰白色的浓烟,其中还包夹着明黄色的火焰——它随之减弱,而纺锤状的火箭弹则迅疾飞射出去,加倍刺眼明亮的火焰出现在了这枚火箭弹的尾部,它越飞越快,视线中很快就只剩下了那一团光亮。所有人都在仰头观望,唯独诺亚飞快地回到了车上,林恩也不迟疑,踩着油门往左边打方向盘,离开道路后驶入废墟地带。这里虽然有一条隐约可辨的小街巷,但是满地废墟使得军用桶车只能在剧烈的蹦跳中前行,而期待中的那一声震耳爆炸也随之传来。
  “嘿,诺亚,好像稍稍打偏了!”布鲁尔有些不合时宜地说。
  “没关系,给我们的部队提个醒就好!”林恩一边回答,一边向右打方向盘,沿着一条基本和大路平行的小街巷朝南面行驶。不多会儿,前方果然想起了炮声和机枪声,想来突围的那支德军装甲部队已经意识到了身后的“尾巴”们。只要不掉以轻心,凭最后那四辆豹式坦克就足以阻击这些缺乏重武器的苏军步兵。
  军用桶车连同每一位乘坐者都在与崎岖不平的道路抗争,而远处的枪炮声也从短暂的休眠中“苏醒”,一阵紧挨着一阵,声势毫无单薄之感,残破的街区亦是火光闪烁。也就一转眼的功夫,前方已经可以看到好些升腾发散的硝烟柱了。
  “有敌人!”弗雷德里克惊呼一声,若非旁边的沃夫鲁姆阻止,他几乎扣动扳机以突击步枪开火了。实际上,那些沿着废墟前行的苏军步兵还相隔三四十米。
  林恩腾出左手迅速摘下钢盔:“戈登,看你的了!”
  “大家脱钢盔!”沃夫鲁姆旋即招呼说,在这之后,他用让大多数同伴惊愕不已的纯正俄语叫骂起来,废墟中的那些苏军步兵听到了非但没有调转枪口朝这边射击,反而一个个屁颠屁颠地加快动作。在往前走了一段之后,林恩拐入了一条碎块不那么多的道路,前面停着一辆苏军汽车,旁边还站了几个士兵。沃夫鲁姆用咆哮的怒吼朝他们喊叫,这些家伙飞快地往旁边让路,只是德军标志性的军用桶车从旁边经过时,他们眼中闪烁着极度疑惑的目光——却还是没有开火。
  以接近40公里的时速穿过了整条街巷,林恩纯熟地左转,冲过最后一小段距离,终于回到了大马路,那一队德军坦克装甲车也回到了视线前方。只是跟林恩这一路戏谑式的通畅所不同,这些德军战车正遭到苏军部队的猛烈阻击,街道两侧远近位置还有三栋尚未完全倒塌的建筑,连串的枪弹正从这些建筑中射出,上上下下形成了相当密集的层次。这对坦克并不构成直接威胁,但那些乘坐半履带式装甲车上的德军士兵们可就惨了,顶部敞开式的车厢根本不能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就林恩所见,暂时还没有人下车作战,为了阻止敌方步兵靠近车队,几辆非指挥型装甲车已经拉到了纵队两翼,装甲步兵正操纵车载机枪或以随身携带的武器透过车厢壁上的射击孔朝周边目标开火。
  看到装甲车队最末尾的两辆豹式坦克已经将炮口转向后方,林恩唯恐发生误击,所以没有加速追赶,而是远远跟在后头,即便如此,其中一辆德军坦克还是朝这边开火了。好在双方还隔了大约两公里的距离,林恩又及时转向规避,这才没有酿成友军相残的惨剧,却给自己提了个醒:这辆毫无防护的军用桶车最好还是离那些暴力凶悍的家伙远一点。
  暂时进入废墟地带隐匿,林恩拿着望远镜下了车。队伍前列的德军坦克正开炮轰击那三栋驻有苏军战斗人员的楼房,爆炸的火光频频闪动,75毫米口径的长身管坦克炮对付装甲车辆算得上是犀利的开罐器,但对付这样大型建筑物就有些力不从心了。炮火产生的硝烟还未消散,距离炮弹落点稍远的位置就又有连串的枪弹射出,而且这些建筑距离大路只有数十上百米,正是城市防御战的理想制高点,苏联人之前从德军手中夺取它们想必也是付出了不小代价的。
  炸不垮又避不开,德军装甲车队只好硬着头皮往前冲,反正苏军士兵没有巴祖卡或铁拳这样有效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又没将反坦克火炮扛到高处去,何况这样的突围又不比常规进攻作战,主力部队冲过去之后还需要考虑后勤补给。仅仅几分钟之后,车队大部分都从那些建筑侧旁驶过,在这期间似乎只有一辆半履带式装甲车遭受到了无可挽回的损伤,因而等幸存人员转移后,便被后面的坦克无情推到了路旁。
  林恩调整望远镜观察了许久,始终觉得连蒙带骗的办法在这里行不通——沃夫鲁姆总不至于拿着扩音器喊“我是苏联红军”,让那些建筑物里的苏军士兵们不要开火。于是,他寻思着绕路前行,只是夜幕下的大片城区死气沉沉,看起来哪里都不会有一条直通安全地带的路存在,最终只好把命运交给直觉。等到德军装甲车队完全穿过了苏军的机枪和冲锋枪阻截线,林恩快步返回汽车,招呼散开警戒的士兵们上来。发动,前行,转向,在街口左转,进入了一条深邃的街巷。
  一车人默不作声,唯独沃夫鲁姆在这个时候演起了“双簧”:一个人自说自话,还时不时变换音调和语气,仿佛有两三个人在相互交谈,说的偏偏又是同伴们都听不懂的语言。可不得不说,这一招替这些德军士兵免去了很多麻烦,因为街巷两侧的废墟中可以看到不少苏军士兵的身影。昏暗的环境中,VW82军用桶车那特有的外形仍是比较容易辨认的,只不过苏军部队处于攻势,缴获并使用德军车辆是常有的事,何况这辆桶车因为失去车前盖而显得比较怪异,再者,正常人哪会料到一小股敌人居然敢在自己的地盘招摇过市?隐约听到是自己人在说话,莫不抬高枪口予以放行。
  接连转过两个街口,林恩已经成功地避开了苏军驻守的那几栋建筑,只是在敌方控制区行进了好几公里,前方终于还是出现了苏军的哨卡,虽然没有铁丝网架和横杆,但两侧都部署有轻重机枪,即便能够乘苏军哨兵不备硬冲过去,也可能被他们的枪弹追杀。别无他法,林恩只好侧过头对沃夫鲁姆说:“我的大明星,再赌一把吧!”
  沃夫鲁姆面无表情,须臾,见汽车已经靠近苏军哨卡,他卯足劲吼了几句,已经站出来招手的苏军哨兵愣了一下,当即往后退去,然后立正敬礼——也不知当他看到一群貌似敌人的家伙驱车而过时有什么想法,会严重怀疑自己眼花了么?
  事后林恩问起他当时说的什么,沃夫鲁姆很淡定地回答:“快滚开,我们是师参谋部的,绝不能让一个法西斯离开柏林!”
  林恩想了想,觉得应该是最后一句话起到了关键性的蒙蔽作用,至于沃夫鲁姆,表演天赋不敢说,但应变能力绝对是堪称一流的。
第172章
险恶之战
  骗过苏军哨卡口前行数百米,林恩驾车来到了一个三岔路口,稍稍转弯后朝着正南方向行驶。这是一条宽敞笔直的大路,中间的隔离带还留有景观植物的残迹,那些倒塌下来的路灯本该像巨人一样照亮路面,而从两旁遗留的建筑废墟来看,这里的街区原本是整洁有序且充满现代气息的。
  枪炮声密集的市区已留在了身后,不远处也频有激烈密集的枪炮声响起,唯独眼前这条大道空荡而寂静,若不是遍布路面的碎石瓦砾,林恩完全可以在这里跑出VW82军用“桶车”的公路极速。想来也怪,这条宽敞的道路周围已经看不到一栋突兀的建筑,自然不会像先前那些楼房一样成为苏军封锁城区的火力制高点,拥有强大实力的突围者此前不难掌握柏林南部城区和城郊的现时状况,若是一早就选择从这一边撤离,岂不是能减少很多阻力?是因为距离,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答案林恩暂时无从知晓,在没有开灯的情况下,他只能以30公里的时速谨慎驾驶,即便如此,那些体型稍大的石块还是让车不断地蹦跳颠簸,充分考验着德国机械的耐久性能。为了防备那些可能潜伏在废墟中的苏军士兵,一车人依然默不作声,只有沃夫鲁姆哼着他们完全陌生的歌谣。有的没有词,只有轻快悠扬的曲调,有的歌词虽然发着卷舌音,却跟德语截然不同。也许和林恩一样,其他士兵也对沃夫鲁姆这一口流利俄语感到好奇,却又不想种族论的无形氛围伤害到了亲密战友。
  若是能这样顺利地一直开下去,林恩倒不介意带着本部人马独自逃离柏林,然而开着开着,冷不丁见一辆同样没开灯的卡车从左边岔路口冲了出来,虽然不至于错身相撞,但他还是迅速往右转向,从而与之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那家伙乍一看还以为是“喀秋莎”,但车厢上装载的却不是多管火箭炮,而是一盏安装在支架上的大功率探照灯,旁边坐着几名苏军士兵。紧接着,从那个岔路口又连接驶出了三辆外形相仿的卡车。它们那略带弧线的发动机罩和驾驶室轮廓具有典型的苏式风格,车厢带有低矮的挡板,上面也都安装有探照灯,车轮则是前二后四的配置。
  四辆行色匆匆的卡车,仗着轮胎圈大,在布满碎石残砾的街道上快速行进,一会儿工夫就将林恩这辆军用桶车甩在了后头。望着它们远去的身影发了一会儿愣,林恩突然想起在奥拉宁堡的时候,就是这些苏军探照灯差点要了自己的小命。看它们如此匆忙,莫非是冲着那支突围的德军装甲部队而去?
  德军的红外夜视装备即便不是最先进的,也是这个时代率先投入战场实用的夜战器材。能够熟练使用这些装备的德军坦克、装甲车和步兵就像是“吸血鬼”,对发生在黑暗环境下的战斗拥有敌人无可比拟的战斗力,而探照灯、照明弹这些传统的战场照明手段堪称“吸血鬼”的天敌,特别是在有效距离方面远胜过目前的红外夜视器材。显而易见的一点是,一旦这四台大功率探照灯投入战场,德军“夜豹”和夜视装甲车的优势将变得荡然无存,甚至可能为它们所干扰,大幅影响了自身的射击精度,使得战场形势出现致命的逆转。
  在自私和无私之间,林恩艰难地做出了取舍——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这究竟是直觉驱使,还是心存对命运的期盼。平心而论,劳伦茨·巴赫的潜在安危只是无足轻重的一小点因素,但它确实被林恩考虑进来。
  当四辆卡车在前方拐入右侧的岔口之后,林恩驱车跟了上去,并低声招呼大家“做好战斗准备”。
  渐渐的,一度远离的枪炮声又渐渐清晰起来。
  与那些卡车存在明显的速度差距,距离一步步拉大,但这终究不是一场比拼耐力的拉力赛。前行了两个街区,那四辆载有探照灯的卡车终于减速并在路旁停下,而这一路虽有苏军哨卡,哨兵们显然把跟在后面的军用桶车当成了己方军官乘坐的指挥车,未加询问便予以放行。
  见那些卡车停住了,林恩也减慢车速平缓驶入街巷侧旁的废墟地带,熄了火,让士兵们散开警戒,自己飞快地爬上废墟堆,掏出精致但放大倍数非常有限的双筒望远镜。循着清晰的枪炮声望去,战斗就在一个街口之外,看来在交火中前行的德军装甲纵队速度可比自己这辆小车慢多了。视线中,道路两旁的坍塌建筑中到处有连串的枪弹飞出,这样的阻击火力非常猛烈,只是普通子弹并不能挡住德军坦克,那些隐藏在废墟之间的坦克和反坦克炮才是真正具有威胁的。然而观察了片刻,林恩发现那些苏军坦克和火炮一旦开火,很快就会遭到对方精准火力的还击,虽然这样的炮火未必造成致命的损毁,却让苏军坦克手和炮手们十分忌惮,以至于处于防守态势的炮火一直处于受压制状态。
  须臾,随着第一盏探照灯的亮起,昏暗的战场首先从视觉光线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根粗大的光柱直射向北面,也就是朝向柏林市区的方向,林恩在望远镜中随即看到了排头的“夜豹”,三辆一个不少地处于队列最前方,它们相互错开形成了并不十分标准的“品”字形,炮管几乎与地面水平,炮塔与车身略有角度,从正面看去威风凛凛、霸气十足,宛若古代战场上衣甲鲜明的骑兵将领,而跟在后面的“黑豹”就是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的精锐重骑,这一幕顿时深深印刻在了林恩的脑海之中,加上先前所经历的一切,刹那间,他第一次为上天替自己选择的阵营感到由衷的骄傲。
  可惜啊,英雄垂暮,波澜壮阔的二战也已临近尾声,这些伟大的战斗今后也只能在记忆以及银幕上重温了。
  撇开残念,林恩侧过身招呼坦泽和诺亚。年轻列兵已经在废墟下面用步枪瞄准镜观察了一会儿,听到命令即以最快的速度爬了上来,而反坦克射手也先知先觉地装填好了火箭弹,双手平抱着火箭筒登上废墟。弗雷德里克则再次扮演起装填手的角色,挎着突击步枪、抱着一枚火箭弹跟在后头。
  “马科斯,你从远处那辆开始打,灭了再往近处来!”对坦泽交待过了,林恩又问诺亚:“从这里能打中它们吗?”
  也就在士兵们上来的这会儿功夫,前方又有两盏探照灯亮起,使得这片废墟遍布的街区变得异常透亮,而战场中间恰有一小片水塘,估计原先是景观式的水池或是小型人工湖,粗大明亮的光柱从水面射过,从林恩这个位置看去竟有种宛若梦幻之感。
  为了避免被德军一炮全灭,苏军那四辆卡车相互隔开了几十米的距离,最近的一辆处于88毫米反坦克火箭炮的有效射程之内,最远处的约有六七百米。这些卡车并非呆在原地不动,一开灯就横向移动——时而前进,时而倒退,且每隔半分钟左右就闭灯一次,数秒之后才又开灯,如此往复,以避开前方那些德军坦克的攻击。这样的方法显得简单有效,德军坦克纵队很快射来了好几发炮弹,却没有一发直接击中卡车和探照灯,爆炸产生的弹片碎块虽然给车上的苏军士兵造成了一些杀伤,但余下的人仍奋不顾身地操纵探照灯照亮战场。
  诺亚瞄了一眼,答道:“只有两发火箭弹了,最多摧毁两辆!”
  对于武器弹药的数量,林恩一直是心中有数的,而现在即便有更多的火箭弹,那些距离太远的目标也是无法直接干掉的——坦泽的狙击步枪光射程是够了,只是从侧后方开火,并没有十足把握将探照灯破坏。
  慷慨亦是从容,林恩下令道:“等我们从后面靠近之后,诺亚,你即朝最近那辆卡车开火,马科斯,按照我说的从远处开始,能干掉几辆是几辆,不必顾忌我们,你们干不掉的,我们想办法解决!”
第173章
绝地
  留诺亚、坦泽和弗雷德里克三人在废墟上,林恩一溜而下,正准备招呼其他士兵上车,却听到布鲁尔惊呼一声“有敌人”,这时候再想让沃夫鲁姆使出“诈骗技巧”已经晚矣,那些不期而至的苏军士兵听到这一句德语就毫不迟疑地开火了,布鲁尔手中的突击步枪旋即以节奏感十足的点射进行还击。站在桶车旁边,林恩看到布鲁尔匍匐在对面的废墟上,离其不远的沃夫鲁姆也随之投入了战斗。状况突然,自己刚刚盘算的突袭计划被彻底扰乱,来不及过去看看后面的状况,他抱着能干掉苏军一盏探照灯是一盏的心态,当即转头对诺亚和坦泽大喊:“火箭筒射击!狙击手射击!”
  88毫米RPzb反坦克火箭筒发射火箭弹时的沉闷喷啸声随即传来,毛瑟98k单调而清脆的枪声也在冲锋枪、突击步枪的嘶吼中显得格外别致。战斗既已开始,林恩正要从车上取出突击步枪,对面的沃夫鲁姆连开了两枪,然后伏下身子,艰难转头:“长官,这边的敌人我们还能应付,你们赶快解决掉苏军的探照灯吧!”
  在之前没有进行任何口头商量的情况下,老兵的这句话正合林恩的想法。电光火石之间,他决定改变原先的战斗计划,一边拉开车门,一边高声喊道:“诺亚和格鲁特下来!卡尔上去掩护马科斯!”
  原本留在车旁的列兵特奇梅尔当即端着他那支崭新的MP44突击步枪往废墟上爬,还没来得及给反坦克火箭筒装填最后一发火箭弹的诺亚和装填手弗雷德里克迅速从上面下来。见林恩发动了汽车,又招呼着自己“上车”,诺亚扛着火箭筒坐进副驾驶位置,弗雷德里克拎着火箭弹飞快地爬进了后排座位,并在林恩倒车向后的时候敏捷地将它装入火箭筒。
  “伙计们,我们得冒一把险了!”
  顺势扣上钢盔,林恩咬着牙对同伴们说。汽车随之退回到了废墟之间的街巷,一直往前开就能到那些载有苏军探照灯的卡车旁边。这时候距离最近的那辆卡车已经被诺亚的火箭弹击中,它整个熊熊燃烧起来,火光下可以看到苏军士兵们慌乱奔走的身影,而另外三盏探照灯也熄灭了两盏,战场上的光亮度顿时减弱了许多——也就刚刚那么一会儿功夫,埋伏在废墟中的苏军坦克和反坦克火炮暴起攻击,隆隆的炮声密集了许多,德军坦克纵队所在的街道霎时间笼罩在了强焰浓烟之中。
  虽然排气量还不足一升,可这VW82军用桶车的自重仅有600多公斤,在只有三名乘员的情况下,加速能力倒也还勉强,但强烈的颠簸摇晃随之而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林恩根本没办法用突击步枪或驳壳枪开火射击,幸而前面那些苏军士兵因为突然遭到火箭弹袭击,一时间还晕头转向,只有几名士兵见不明身份的车辆从射来火箭弹的方向冲出,不由分说地端枪射击。为了躲避枪弹,林恩连忙侧着压低身子,并提醒诺亚“小心”。转眼间,连串子弹迎面射来,在挡风玻璃靠上的位置留下了一排七八个弹孔,车上之人无不倒吸一口冷气。弗雷德里克抓着突击步枪想要伸出车窗射击,然而汽车正好碾上大石块,右侧瞬时高高扬起。要是碰撞在猛烈一些,没准就直接侧翻过去。这个时候,坐在后排的二等兵只能紧紧抓住扶手,哪还有向苏军射击的本事?
  座驾这猛然一蹦也让林恩很是吃惊,但右侧轮胎随即重新着地,他也就没那么当回事。看到刚才那几个开枪的苏军士兵一个接着一个被枪弹击倒,而刚才亮着的最后一盏探照灯也熄灭了,林恩心里顿时为坦泽和特奇梅尔喝了声好。从被火箭弹击毁的苏军卡车旁驶过,他望见侧前方有一辆苏军坦克正在街巷上横车调炮,估计是准备用车载火炮和机枪来对付身后的袭击者,连忙减速右拐,同时命令说:“诺亚,你轰那辆坦克!格鲁特,向那些卡车射击!”
  随着车速的降低和颠簸的减弱,弗雷德里克勉强从左侧车窗探出枪口,朝附近那些载有探照灯的卡车扫射,而林恩也瞅准一辆熄了灯却在向前行驶的卡车靠了过去,然后在它的车后方并不急促地刹车停下——诺亚还扛着火箭筒作最后的瞄准,林恩飞快地打开车门,右脚踩出,顺势从驾驶位置上斜钻出来,双手从枪套里拔出驳壳枪,抢先干倒近处一名端着“波波沙”冲锋枪的苏军士兵,又见两个身影忙乱地从卡车旁边跑过,抬手连发将他们撂倒,再对着前面这辆苏军卡车的车厢连连开火。两支驳壳枪在他手中轮番跳跃,相同时间内射出的子弹一点都不比弗雷德里克手中的突击步枪少。
  在林恩顺畅射击的时候,诺亚开火了,最后一发火箭弹径直朝数十米外的T-34飞去,而这辆苏军坦克刚刚朝前方的废墟开了一炮,机枪也在嘎嘎嘎地吼叫着,车身正凭着两边履带的不同速度实现转向——随之发生在车身侧面的猛烈爆炸当即让坦克机枪喷射的火舌消失了,发动机连同履带还在转动,片刻之后就发出了异样的声响,仿佛一台机器因为齿轮故障而出现严重的扭曲崩裂,动力系统亦迅速超过了符合而产生格外费劲的嘶鸣……
  苏军在这附近并不只有一辆坦克——先前探照灯光亮起的时候,林恩看到至少4辆T-34和3门步兵反坦克炮,废墟中还隐蔽着好几辆汽车以及至少两个排的步兵,只不过眼前这辆T-34是对自己最具威胁的。诺亚将其干掉之后,林恩将驳壳枪往枪套里一插,顺势钻入汽车,驾驶这发动机并未熄火的军用桶车复又前行。弗雷德里克早已打光了一匣子弹,诺亚则将火箭筒竖着往双腿之间一立,顺手从武装带上拔出一枚长柄手榴弹,拉开弦,集上半身之力将它甩向左边停在路旁的苏军汽车,那看起来是一辆普通的嘎斯四轮汽车,此时里面并没有苏军人员。手榴弹不偏不倚地落在车下,爆炸瞬间将它整个掀翻了过去。
  战斗若是就此结束,林恩和自己的士兵们可算功德圆满。随着探照灯的熄灭,一度出现逆转的战场形势又重新被沿路推进的德军装甲部队所掌控,那些“夜豹”正逐一清理废墟中那些进入红外夜视仪有效观察范围的苏军坦克和反坦克炮组,它们的炮弹几乎每一发都能够对苏军的阻截力量构成削弱,而那些由半履带式装甲车搭载的德军步兵们已经下车,他们有的紧跟在“黑豹”以及前插作战的四号推拿科后面,射杀那些企图用反坦克手雷和燃烧瓶进行攻击的苏军步兵,有的以MG42在道路旁边建立临时的机枪火力点。尽管这样的战斗模式总是伴随着高昂的伤亡代价,至少保证了这支精锐的装甲部队继续平稳前行。
  中国人讲究十全九美,终究是这世上的完美之事太过稀少。突如其来的爆炸让林恩调头撤回的计划出现了些许偏差——为了躲避这距离颇近的爆炸以及随之产生的弹片,他侧身压低脑袋并向左猛打方向盘,这时候车速并不快,速度计上也就37左右,汽车也没有离开这条街巷的路面范畴,偏偏右前轮直接碰上了一块体积较大的崩塌物,弗雷德里克和诺亚两人这也都在汽车左侧,所有这些具有一定偶然性的因素凑在了一起,使得这轻便耐用的座驾瞬间超脱了林恩的控制,右侧车轮咣当一下高高扬起,车身倾角迅速超过了45度,而且还在向左侧倾斜……
  刹那间,林恩懵了,他脑海中能够浮现出的是银幕上那些惊心动魄的翻车场面,既担心造成骨折之类的硬伤害,又怕自己和同伴们被倒过来扣在车体下方,那样即便不被炮火摧毁,也极有可能沦为苏军的战俘。车,最终还是翻了,只不过侧翻的过程简直就是在放慢动作,完全没有电影式的震撼与激烈。它左侧车身贴地,右侧车门朝天,车体向前滑动了一小段距离就完全停住了。林恩很顺利的打开了车门,然而从车门外面飞射而过的子弹瞬间打消了他从这一边爬出去的想法。车顶蒙着篷布,虽然被子弹和弹片钻了不少洞眼,但看起来还不至于一撕就烂,处于侧身水平状态的林恩双手撑着方向盘,以一个非常奇怪而别扭的姿势将身体从位置上“拔出”,左脚蹬着座椅,右脚猛踹挡风玻璃。一下,两下,镶嵌在车架上并且被子弹钻了一排弹孔的挡风玻璃向前飞了出去。林恩没怎么费力就钻了出去,然后把神情还有些懵懂的诺亚给拽了出来。
  坐在后排的弗雷德里克意识还算清醒,不仅自己跟着从车里爬了出来,还不忘拿上放在后座的两支突击步枪。一支是他自己的,崭新而普通;一支是林恩的,半旧并装有红外望远瞄准镜。
  就在刚刚过去的几分钟时间里,这三名德军士兵连续摧毁破坏了一辆T-34、两辆卡车及其搭载的探照灯,毙伤苏军士兵多名,翻车后若是当即遭到苏军的猛烈枪弹侵袭,林恩并不会觉得诧异,然而夜战的环境一贯充斥着混乱和偶然,估计不少苏军士兵到这时候还搞不清楚后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分部分人仍将倾力对付前方街道上那支精悍的德军装甲部队,一部分人调头攻击侧后方那些有枪弹射出的废墟地带,只有少数苏军步兵后知后觉地拿着冲锋枪朝这边射击,但军用桶车的车身为这些幸运的倒霉蛋挡去了为数不多的子弹。
  林恩看准了路旁一栋坍塌建筑遗留的残壁断垣,低喊“一、二、三……走!”带着诺亚和弗雷德里克径直冲了过去,途中感觉子弹咻咻地从身边飞过,却一步也不敢停留,等跌跌撞撞地滑倒在了低矮的砖墙后面,脑中竟出现了瞬间的空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