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225

  “加尔戈少尉,这里还有一份私人礼物,是一位小姐请我代为转交的!”
  将一个绑着红色蝴蝶结的方形小盒子放下之后,这位陆兵军官端正地行了个举手礼,便转身带着手下离开了。
  乍听“小姐”,林恩还揣测可能是爱娃·符特里奇,一打开才意识到并非如此。这仅比巴掌略大的盒子里放了一张粉色的小卡片和两块心形的巧克力,卡片上用稚嫩的笔迹写着:感谢我们的大英雄林恩·加尔戈。署名:海达,伊丽莎白。
  看着卡片,看着边缘有明显切痕的巧克力,林恩很自然地笑了,笑着将其中一块放入口中,将另一块分享给隔壁床的士官,将卡片放在盒子里妥善收好。那夜救人时光线太暗,他根本没看清两个小姑娘的容貌,只记得她们都有柔软漂亮的秀发,且是那样的娇弱。
  在这并不缺乏食物的基地——至少目前没有实施配给制度,一块巧克力显然没有在前线那样珍贵,但士官还是很享受地把林恩所给的心形巧克力吃掉了,笑着说道:“嗯哼,柔滑甘甜,这是上好的巧克力呢!真羡慕你啊,加尔戈少尉!”
  林恩自感已经有很久没有这样会心的笑过了,他低头看着一上一下佩带于左胸的两枚德意志十字勋章,虽然不喜欢那种胸前挂满奖章的感觉,但为免让人另有想法,仍是将它们一并保留。然后转头对一直看着自己的士官说:“这算是对我在此养伤的回报——用鲜血换来的,你觉得值么?”
  一听这话,士官便也大致理解了,他收起笑容,默默摸出香烟,点上,颇为感慨地说:“为了保卫国家、捍卫尊严,许多人一声不吭地死在了战场上,只有亲人还在惦念着他们。相比之下,我们算是非常幸运的,至少还有胜利的梦想存在……伤口很快就会愈合,机缘却不是想有就有的。”
  “也许吧!”林恩仰头躺回床上,从枕边拿起字典,想要在这个世界立足,光靠别人是不牢靠的,关键还是自己的努力与奋斗。
  “你在学习英语吗?”士官好奇地问道,而这,也是许多人见林恩翻阅英德字典的第一反应。
  “嗯!”林恩一如既往地爽快“承认”,并简单解释说:“希望有朝一日它能够在我审问敌军战俘时用到,而不是只会说英语的‘我投降’。”
  对于这样的幽默说法,士官淡然一笑,显然是接受了。
  有人将时间用在学习上,也有人紧紧抓住这近水楼台的机会,观察自己周围的年轻异性并从中寻找可以发展的目标,显而易见的是,年轻护士们对此并不反感,甚至已经有了神情和举止颇为亲密的准情侣。
  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向,下午的时候,新晋的陆兵少校莫特奇格来了,给林恩带来了劳伦次·巴赫的问候和两本德文版的军事书籍。谈话中,莫特奇格透露说,未来一段时间还将会有大批官兵抵达“避难所”,不过他们之中海军的艇员占了多数,而陆兵的总规模将与既定的番号相应——也就是两个战斗团。在来者皆晋升一级的情况下,职务军衔自然水涨船高,而且经历了战争淬炼,保留下来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脱颖而出就难了。
  既然这话中藏有暗示,林恩也就顺水推舟地表示,是“吸血鬼”突击队赋予了自己新的人生道路,至于未来何去何从,自己愿意听从巴赫的安排。
  “这里有两本书,是将军让我带给你的!”莫特奇格所指的“将军”,即是已经戴上了将星的劳伦次·巴赫。除去一出生就坐拥各种荣誉的皇室显贵不算,他已经超越空军的迪特里希·佩莱兹成为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但很可惜,这一记录并不会成为史界公认,他和这“避难所”里的所有人一样,在外人眼中都是这场战争中的“阵亡者”或是“失踪者”。
  拿到莫特奇格从公文包里取出的两本书一看,却并非什么天书奇文,这两本普通大小的书籍,一本硬壳封面,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堪称欧洲最经典的军事著作之一;一本软皮封面,干干净净地写着两行字,“Sunzi”——“Die
Kunst
Des
Krieges”,也即是德文译本的《孙子兵法》。
  莫特奇格接着解释说:“军官考核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需要完成规定课程就基本能够通过。如果你能够在一些环节表现突出,以你之前的战功和声名,再加上将军的推荐,那就很有可能进入战略参谋部的直属部队任职了!”
  “战略参谋部?”林恩此前并未听说有这样的机构,没准和所谓的陆兵、空兵一样只是稍稍改换了名称,发挥的也就是原来最高统帅部的作用吧!
  莫特奇格附耳说道:“在陆海空兵和宪兵、警卫旗队之外,我们还将组建一些直属于战略参谋部的精锐部队,担负警戒、侦察、渗透等特殊任务,配备最好的人员和最好的武器,这不正适合你的特点么?”
  林恩在心里琢磨了一下,这事好坏参半,但留由自己掌控的余地不多,便很郑重地回答说:“难得将军如此看重,我自会竭尽全力!”
  听了这话,莫特奇格的反应却并不积极,他轻叹了口气:“尽力而为吧!即便不能如愿,我们也可以另想办法。”
  林恩觉得这话里有话,想着莫特奇格为人还算厚道,就问:“怎么?其他人都不太顺利?”
  莫特奇格微点了头:“这虽是起初就有的计划,却还没有得到元首钦定,现在……元帅希望所有忠于元首的武装力量都编入帝国近卫军,最终如何还要看他们的商量,而且现在‘避难所’的主要军务都是元帅在亲自负责。”
  林恩凑到莫特奇格耳边,“这么说来,元首他还……”
  “嘘……”少校或以为林恩是知晓内幕的,因而很是谨慎地示意他噤声,然后小声透露:“目前生理状况稳定,就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清醒!”
  在外人看来,这两名年轻男性军官在病床旁交替附耳的情景很是别扭,甚至让人有所误解,但身处其中的两人却不以为然。林恩心中惊讶,表面上仍是不惊不慌地边听边点头,进而又问:“正因如此,他们才决定暂不对大家公布有关外界的信息吧?”
  “你所指的是……”谈及外界消息,莫特奇格显得特别谨慎。可想而知,若是官兵们得知邓尼茨领导的新政府正与盟军、苏军进行停战谈判(5月6日、7日分别与盟军、苏军签订了投降协议),好不容易有所提升的士气和信心难免受到影响,一旦获知德国投降,那军心的动摇程度更是难以估量。
  林恩故意用点到即止的话语说:“海军总司令……也就是元首安排的继承人……”
  莫特奇格诧异地看着林恩,或许,他正纳闷这个小小的低级军官航行途中半死不活,来到“避难所”也才一天,怎会有如此多的机密信息。犹豫了一下,少校还是低声说:“不,我想这不是他们临时决定的,而是计划一开始就有的内容!据说……到今天为止,局面都处于计划的掌控之中。”
  话已至此,林恩干脆追问了一句:“那元首的状况也在计划之中?”
  莫特奇格黯然摇头:“这恐怕就只有将军和极少数核心人员知道了!”
第17章
兄弟之志
  在林恩的理解中,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虽是以18世纪拿破仑战争为基础总结,可它成功运用了古典哲学的辩证法探讨和分析战争,尤以“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论述为世人通晓,是一部站在战略高度深度剖析战争的著作。至于《孙子兵法》,在他眼中自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自小接触,对许多战策兵道都能够倒背如流,但真正在现实中成功应用的还为数不多,想来是参透领悟尚浅。数月来,林恩的德语能力突飞猛进,区区英德字典与德语日常会话已经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望和能力,而在这个信息流通受到人为限制的“避难所”里,巴赫差莫特奇格送来这两本兵书正可谓恰逢其时——一面增强德语的书面阅读和书写能力,一面提升军事见解和专业眼光,林恩且将那些隐藏于表象背后的谜团放在心底,认认真真地研读起来。
  “嘿,加尔戈长官,看书看得这么入迷?”
  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时,不知不觉已近黄昏。当然了,林恩只能凭着手表上的读数来确定时间,病房外的光线依然是那样的“白净无瑕”,哪有云霞与夕阳?
  一瞧手下兄弟们齐齐出现,林恩连忙将书放下,惊喜地说道:“喔!戈登,布鲁尔,卡尔,马科斯,诺亚,还有约瑟夫,你们都来了!我还以为你们已经把我给遗忘了呢!”
  “那怎么可能!您可是我们永远的长官!”沃夫鲁姆咧嘴笑着,露出一口烟黄的牙齿,身上穿的是一套未曾见过的灰白块状迷彩作战服,类似于山地帽的军帽也是相同的颜色,像是专门为北欧寒带作战设计的——想来这庞大而隐秘的基地还设置有专门负责衣物、被服的生产部门,操作工人应该也是相对年轻的女性吧!
  众人当中,也就坦泽跟林恩一样住院休养,所以还穿着进入基地时换的新军装,其余几人都是和沃夫鲁姆一样的装束。特奇梅尔依然站在坦泽身后,却嬉笑着朝林恩做了鬼脸:“是啊,长官,我们怎么可能忘记自己立下的誓言!”
  说到誓言,大家无不一脸自豪,唯独约瑟夫·弗雷德里克略显尴尬地站在一旁。林恩注意到了这一点,也记得当时是因为稳妥起见而没有将这位新丁拉入“兄弟誓言”,而这一路上艰苦卓绝的战斗不断,弗雷德里克也展现出了值得认可的勇气和意志,再加上特奇梅尔已经将话给说开了,便示意他走到自己旁边,拉着他的手说:“抱歉,约瑟夫,那个时候我们对你并不熟悉,事关重大,所以并没有对你说清真相。这一路上你也应该看得出来,我们并没有将你当成外人,最危险的任务反而是由我们自己去承担的。今天我们既然得以在这里重新聚齐……约瑟夫,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恳切地希望你能够补上这份誓言。今后不论遇到什么危险、什么困难,大家都是值得信赖的兄弟!”
  “是啊,约瑟夫!”从军时间最长的沃夫鲁姆拍了拍这位已经从二等兵晋升为一等兵的年轻伙伴,帮衬着林恩的话说道:“我们当时怕你不理解我们的决定,误以为我们是要擅自逃离战线,即便我们有心解释,你也未必肯给予我们信任,这才共同决定暂时隐瞒的!”
  弗雷德里克这会儿的神情显得十分复杂,他垂着头不看任何一个人,良久,才开口道:“我没有加尔戈长官的智慧和勇武,没有戈登的稳重镇定,更没有诺亚的精准判断,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我当初之所以选择加入你们,就是因为仰慕你们那种精诚团结、不离不弃的精神,如果你们只是出于怜悯,那我宁可选择孤独一个人!”
  “傻瓜!”林恩笑着说道,“战场上没有怜悯,你是用你自己的表现赢得了我们所有人的认可,我们同样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得到你真心诚意的认可!”
  弗雷德里克终于迎面正视林恩,从对方坚定不移而又亲切的眼神中寻找着自己想要的答案,然后,他侧身转头,目光逐一扫过周围每一张熟悉的面孔,最后又回到了林恩这里,开口道:“我愿意起誓!”
  林恩虽然是高兴,但这时候偌大的病房里已有多名同僚朝这边投来好奇的目光,林恩可不想这个小团体成为众矢之的,便对弗雷德里克说:“好,我说一句,你跟着我说一句,小声说就可以了!”
  弗雷德里克点头。
  “我们的鲜血融汇一处,我们的命运紧紧相连……艰险当前,我绝不抛弃任何一个兄弟……利诱当前,我更不会抛弃任何一个兄弟!”
  两人将这牢记于心的誓词小小声地复述了一遍,林恩点头道:“从现在开始,约瑟夫,你此生将以我们这一群忠诚勇敢的兄弟为荣!”
  弗雷德里克笑了,笑得和周围的同伴们一样灿烂。
  言罢,布鲁尔躬下身子拿起林恩刚刚所看的那本书,顿时叹道:“哈,《战争论》,军官果然是军官,接触的层面都不一样了呢!”
  调侃如此,并没有恶意,林恩笑意盈盈地转头看着这位佩戴着下士臂章的同伴,说道:“这是一位老朋友送的,让我养伤的时候顺带养心,省得整天盯着漂亮的护士小姐们看!”
  这话说得大声,正巧一位护士从旁边走过,引来沃夫鲁姆等人的目光,顿时面色绯红,加快脚步走开了。
  士兵们相互交换了眼神,然后一齐大笑。
  这样的欢笑场面,不论是在第167夜间战斗小组还是柏林第11夜战特遣队时期都未曾出现过,也让林恩倍感欣慰。
  “好了,伙计们!你们怎么样?今天是第一天整训吧?”
  “是啊,昨晚我们就拿到了新军服,今早去了训练场,您可能还不知道战装连的规模和特性吧!”弗雷德里克骄傲地告诉林恩,“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精悍的连队,同等规模的战斗,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打赢我们!”
  “是么?”林恩笑着问,他希望这不仅仅是宣传造势形成的心理假象——想到这里,他最先去看的是沃夫鲁姆,这位经验相对丰富的老兵含笑而立,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的赞同。
  显然是刚刚“入伙”的缘故,弗雷德里克的情绪显得格外高涨,他说:“每一个装战连,都配备一个极其精锐的豹式坦克排、一个自行火炮排和两个装甲步兵排,全员机械化,以突击步枪为基础武器,装备新式的步兵反坦克火箭,除了豹式坦克、四号突击炮和装甲运兵车,还有新式防空战斗车!”
  “很棒!”林恩面带笑容地回应着,并没有出言点破。这样一个装战连的实力自是强过于美苏英等国的连级部队,然而这场战争给德国带来的最大教训,就是切莫重视质量而忽视数量、重视战术而轻视战略,区区几支精锐部队根本不可能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数倍乃至十数倍于己的对手。当然,这样的精锐部队也非一无是处,就像是一战失败后被限制在十万人的德国军队,保留下来的精英成为日后国防军扩张和崛起的骨干力量。只要如今这些官兵掌握摸索出了新式机械化部队的运用技巧,一旦再获机会,必将成为军队重建的灵魂所在。
  “长官们说,更多新锐的武器还在研发当中,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技术程度将远远领先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布鲁尔补充这番话的时候语调平缓,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所持的是一种不屑与不信的口吻,否则的话,必然是语速轻快、眉飞色舞。
  林恩想了想,太过乐观不好,但始终怀揣悲观心态也好不好,因而拿起《战争论》和《孙子兵法》,如捧圣经一样虔诚:“兄弟们,我之前说过,失败只是暂时的,我们必将赢得下一场战争的胜利,但……这需要我们冷静反思,接连两场战争的失败并非偶然,我们所缺乏的绝不仅仅是好运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是我们的技术会飞速进步,我们的敌人也是一样的,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希望大家都能够踏踏实实地掌握新武器、新战术,并且多思考、多琢磨!”
  沃夫鲁姆、诺亚、坦泽和弗雷德里克皆是点头,布鲁尔却不动声色地转头望着窗外,这里既没有海景,也没有晾晒衣被的场面,只能看到往来走动的伤员和女护士们。至于特奇梅尔,似乎对这样的叮嘱感到烦恼和负担,他所想的也许只是按部就班地过日子,而不是花费太多的心思在短期内并不能看到效果的军事训练上。
  前后也就聊了那么一刻钟稍多的时间,众人就得返回“蜂巢”去了,那里和医院隔着大约两公里,由一条宽敞的通道相连。离开之前,布鲁尔有意拖在最后面,见其他人已经快到门口了,他俯下身子低声问林恩:“长官,您真觉得我们呆在这里有前途么?”
  林恩知道,布鲁尔并不像大多数德国军人一板一眼地行事,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灵活的头脑和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若让他以普通军人的身份在这过着漫长而单调的生活,必不是他自己所愿。想到莫特里奇先前所透露的战略参谋部及直属部队计划,他对布鲁尔说:“我们的理想当然不是蜷缩在这洞穴中度过余生,相信这也绝非元首的真实意愿,只是我们现在了解得实在太少,能够发挥的作用也还十分有限,好好努力,抓住每一个机会,我们终将重新获得在阳光下行走的权力!”
第18章
女人啊女人
  又一次伴着隐隐的军号声醒来,林恩拾起枕边的手表,清晨6时整,正是沃夫鲁姆他们的出操时间。听老下属们说,装战连每天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训练模式还很丰富。有基础的体能和技巧训练,有实打实的步坦协同,有分批进行的对抗演练,还有不定时的集合突训。如此正规的训练固然辛苦,却能够让官兵们时刻保持临战状态。只待上级一声令下,就能够以饱满的士气勇武出击。
  这几天来,“避难所”内每天都有新的同伴抵达,医院的空床虽是不断减少,可帝国近卫军的规模却在与日俱增,官兵们的信心随着人气的旺盛而有明显的提升,私底下交流的话题也逐渐从这神秘基地转向了反攻欧陆。对于战略大事,林恩一直是十分关注的,只是自己一介低级军官,再煞费苦心地思考也有些枉然。调息休养身体,读书修养心灵,日复一日,心绪恢复了平和,亦渐渐习惯了这见不到阳光、吹不到海风的新环境——在这隐秘的“避难所”内,各种最基础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不愁吃、不愁穿,比起艰苦卓绝的战场简直有如人间仙境。
  睁眼对着天花板酝酿片刻,起身、靠枕,从一旁军服的口袋里取出日记本,自从在那个寒冷冬夜改换灵魂之后,这日记本的正文便没有再动过一字,林恩只是在背面的封皮后面标注日期。在没有日历的情况下,他每天都会在上面描绘一笔,检算了两遍,确认今天是1945年的5月10日了。若是历史未改,那么曾经辉煌无比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已经在一天前正式宣告投降了。
  收笔、合本,转头观望,周围的气氛并未有任何明显变化,绝大多数伤号都还在睡觉,值班护士轻轻走过,看着这些因在战场上奋勇拼杀而负伤的小伙子们,眼中饱含温情,偶尔替睡觉都不老实的家伙掖好被子——她们总是这样的谦和细心,尽显女性的善良与柔美,若不是因为这场战争,她们的花样年华该是多么的灿烂。
  收起多余的思绪,林恩心里总觉得这样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不该如此的平静,干脆起身着衣。走动时仍受腿伤的羁绊,但已经不必像之前那样别扭地一瘸一拐,在步速缓慢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保持正常的姿势。
  医院正后方是一个圆形的广场,有喷泉、灌木丛和碎石铺成的小径,只是很可惜,这里的“绿色植物”都是各种质地的仿照品,除了增添观赏性,并不能够发挥植物的最大作用——净化空气。好在有通风管道源源不断地向洞库注入新鲜空气,才不至于让人感到浑浊憋闷。这几日来,林恩每天都要在这休闲广场走上几趟,而旁边的铭牌上刻着它的官方名称:“维也纳圆场”。
  在这基本与世隔绝的“避难所”内,每一座洞库、每一栋楼房以及每一条通道都有它们的官方名称,例如林恩宿舍所在的“蜂巢”,那造型别致的宿舍楼是“帝国近卫军A01营房”,而它侧面的“帝国圣殿”名字责备命名为“帝国大本营”。它们都是林恩陆陆续续从同伴们口中得知的,几乎所有人都对这里的大小事务充满好奇,因而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这也算平静生活中非常有活力的一个方面。
  穿过“维也纳圆场”就是通往“帝国大本营”和“帝国近卫军A01营房”所在洞库的通道口,身穿新式军服的士兵在此设有岗哨,对来来往往的军人和医护人员,他们只要求出示证件,而不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对。林恩还注意到,在这里值勤的士兵通常都不背负长枪,而是在要见佩手枪套,携带鲁格或沃尔特手枪这样的轻型武器。
  “长官,伤愈归队吗?”
  检查林恩证件的这名士兵身材瘦高,看起来跟特奇梅尔差不多年纪,一脸青涩未尽,说话也很和气。
  林恩没有闲聊的心情,随口回答道:“还没有,只是去一趟营房,拿点私人物品!”
  交还证件之后,士兵彬彬有礼地说:“您请慢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