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225

  在金发少尉腾出的床铺上休息了一阵,看时间差不多了,林恩动身下楼,三名新室友亦同时出发前往餐厅用餐。见林恩腿伤不便,他们倒是好意搀扶,只是途中不免调侃他疯狂到了连子弹都不怕的境界,林恩也便借机自嘲一番。等到了大厅,莫特奇格和一部分士兵已经抵达。入列之后,林恩向布鲁尔询问了情况,原来士兵的住处是8人一个房间,空间是有些狭窄,但干净整洁的床铺总比泥泞的战场好得多,何况听先期抵达的同伴们说,这里的食物供应还是非常充足的——这当即又增加了林恩有关后勤补给的疑问,难道这寒冷之地还能够开地种菜?
第13章
军神坐镇
  待同乘U-396抵达“避难所”的全体人员到齐之后,党卫军少校齐格恩克走到队伍最前面,整了整衣领,用他并不常用的官方口吻说道:
  “作为新近抵达‘避难所’的人员,我们即将接受基地司令官的训诫,然后是授勋、晋升仪式,大家将获得新的身份并编入新的部队,在这里我预先恭贺大家。能够在帝国最危难的时候坚持不朽的信仰,你们是值得尊敬的勇者,是帝国最忠诚的战士!现在,作为你们的带队指挥官,我希望大家能够打起百分百的精神,去迎接属于你们的新生命!”
  这番话说得仍有些含糊,但听到受训、晋升,林恩顿时想通了关于宿舍安排的疑惑——看来,追随大BOSS抵达这隐秘之所的官兵们都将获得相应的奖励,不出意外的话,自己马上将和同宿舍的几位一样成为少尉,想到队伍中但凡上士军衔者皆在分配宿舍时获得了钥匙,看来这种晋升是具有高度普遍性的,很可能是“人人有份”!
  看了看手表,齐格恩克整了整自己的衣领衣襟,正声下令“出发”。
  穿过两侧安装有落地窗的长廊,一行五十余名官兵带着巨大的好奇与憧憬进入餐厅。这里仍是灯火通明,空间十分宽敞,最外面的大厅用木桌并成了三张极长的长方桌,也就是西式聚餐最常见的那种,桌上铺着素色的餐布,每隔一段还摆放了花瓶和花束。木桌之间留着宽敞的走道,铺着厚实的红地毯。往里看去,整个餐厅的长度略显夸张。它用弧形拱门隔成若干个分厅,从入口处至最里面的厅远比一个足球场的长度还长,以至于正眼望去只能依稀辨认出那墙上挂着一幅帝国元首的侧画像。
  在餐厅入口处,一名穿着陆军军礼服的上尉军官已在等候,他领着齐格恩克这一队人沿着左侧的走道往里走。林恩看到外厅已有四五百名士兵落座,他们面前所摆放的餐盘里内容和色泽颇为丰富,肉类、蔬菜、汤食一样不缺,而且这还不需要他们自己动手领取。那些系着白色围裙的工作人员正推着餐车沿着长桌移动,只要士兵们入座或提出要求,她们便会主动将餐车上那些金属菜盆和汤桶里的食物盛给他们——在这里负责供餐的都是年轻女性,她们戴着白色的工作帽,围裙下露出粗细各异但一律只穿短袜的腿,年纪小的估计也就十六七岁,大的应该还不到三十岁,她们脸上总是保持着淡淡的微笑,高矮胖瘦,盘起的头发也有着相应的各种色泽。
  这仿佛不是普通的军队用餐,而是一场规模格外庞大的餐会。
  进入第二个厅,陈设要明显高档一些,长木桌只有两排,中间的走道十分宽敞,以至于红地毯都不能完全覆盖。在这里,排队和落座者皆是尉官以上者,军官们亦只需要入座,就会有推餐车的工作人员前来,这里餐盘里的菜式看起来并没有明显不同,但在这里负责供餐的女服务员们,不论身材、样貌还是散发出的气质都要比外厅的明显出色一些。林恩粗略地数了数,这里的军官约有五十人,只有桌椅数量的十分之一左右,看上去稍显空落,亦给人留下期待和想象空间。
  最后的内厅,摆放的餐桌只有一张,很宽,且至少有六七十米长,能够容纳上百号人同时进餐,每一张椅子上都配有黑色的绒布,颇显高贵气质,位置上相应的餐布和餐具看起来也都是档次很高的,想来平时落座者皆是校官以上的高级人员,而木桌尽头的那面墙上,果然挂着一幅比真人大两三倍的侧画像,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正注视着在这里进餐的每一个人。
  林恩大开眼界,却不知自己这一行人为何要走到这里来,而领路的上尉军官很快作出了解答:
  “诸位,第一天来到这里的人都将获得一份特殊的荣誉,那就是和我们尊敬的基地司令官同桌进餐,而且你们非常幸运,我们尊贵的帝国宣传部长阁下也将出席。好了,请在右侧座位入座吧!”
  虽然军官没有明说,但按照惯例,齐格恩克和两位上尉坐在正中,其他人以军衔和等级秩序自行向两侧延伸入座,幸而全部人员也就五十多个,林恩得以坐在比较靠中间的位置。眼前的摆设固然很吸引人,推着餐车盛放食物的服务人员更是个个俊俏出色,而且唯独这一座每人位置上都放了一只高脚杯,年轻漂亮的女服务员们随之给他们一一倒上了红酒。
  林恩的目光穿过花瓶和烛台,对面正中摆放着两个稍稍大一号的椅子,它们想必就是帝国宣传部长和基地司令官的座位了。
  餐盘里的食物色香味俱全,但和外厅、次厅一样,官兵们并不急于开动,而是端正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来是在等着全员到齐——这并没有拖延太长的时间,几分钟之后,林恩看到走道里就只剩下推餐车的服务人员,近千名官兵各自入座,餐厅里也很快响起了音乐声,却不是第三帝国的国歌,而是一曲《霍斯特·维塞尔之歌》。伴随着雄浑激昂的乐曲,一行十余名军官从内厅入口直接进入,他们一个个昂着头、挺着胸,刻板严肃地走向座椅。林恩一眼就看到了身材瘦小、跛足行路的戈培尔,他穿着黄褐色的西装外套,手臂上佩着红色的万字袖标,面色平静地走在了最前面,而紧跟在他身后的将领个子同样不高,鬓发极短且参杂白发,他有着高挺的鼻梁,左眼微闭,眼眶上留着深刻的疤痕,右眼之中却保有深邃敏锐的目光,那红色的领章和金色的肩章显得鲜艳而高贵,手中更是拿着一柄璀璨的元帅权杖。
  随着这些军官的出现,整个大厅里椅子移动的嘎吱声不绝于耳,林恩亦跟着周围的同伴迅即起身,睁大双眼看着戈培尔和那位帝国陆军元帅从正前方走过,总觉得这家伙陌生却又熟悉,等他走到位置转过身面朝这边,才心里一惊:这莫不是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素有纳粹军神之称的埃尔温·隆美尔?
  凭着对历史图片和黑白纪录片的印象,林恩一时间不敢确认,毕竟隆美尔应该在1944年受刺杀元首事件牵连而被赐死,德国甚至为他举行了国葬。只是,身边之人也因为过分惊讶而发出啧啧声,异样的气氛中,林恩突然有些开窍:既然计划能够安排元首替身在柏林殉葬,就不能让隆美尔提前假死,从而骗过全世界的视线?
  各种大胆猜想涌入脑海,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音乐声止,服务人员和餐车也停止了移动,随着最后几个脚步声也停下,整个大厅一片沉寂,以至于任何人说话,无需扩音器,也不必声嘶力竭,也基本能够让远处的人也听见。
  入座之后,戈培尔首先开口道:“德意志的忠诚战士们!我谨代表伟大的德意志领袖、帝国元首,对你们大无畏的精神和绝对忠诚致以崇高敬意!入选‘雅利安方舟’计划的每一个人,都经过了极其严格的筛选和审查,因此,你们是帝国精英中的精英,请用你们的钢铁意志和不朽精神,为我们的伟大领袖守护千年吧!”
  这番话说得颇为慷慨激昂,可是因为隆美尔的出现,林恩的注意力根本不在戈培尔这边。帝国宣传部长接着又说了一些话,并提醒将士们不要随意相信外界广播中的错误信息,敌人虽然占领了柏林,但德国将士们仍在坚持战斗,而且,一朝不打败敌人,德意志的战争就不会结束。
  戈培尔结束发言之后,餐厅里旋即响起了悠扬的乐曲,人们落座并移动椅子的声音也跟着响起,接下来是刀具和餐盘亲密接触的嘎吱声,外厅和次厅的官兵们已经开动,唯独内厅这一座都还端正地坐着。
  终于,隆美尔端起了酒杯,用他那只正常的右眼扫过对面餐桌的五十多名官兵,用沉稳有力的声音说道:“诸位!你们或许对我的出现倍感意外,我是埃尔温·隆美尔,‘避难所’的基地司令长官,你们忠实可靠的庇护者。这里名为‘避难所’,既是我们的避难之地,也是保存德意志精神的战斗堡垒!在欧洲大陆的战场上,大家浴血奋战、殊死搏杀,也许都倦了、累了,甚至怕了、惧了,但在这里,你们可以抛开那些烦恼和忧虑,调整心态,调养身体,我们将积蓄力量,等着敌人放松警惕,等着水火不相容的两大阵营自相矛盾,再寻找重新崛起的机会!”
  简短几句话,瞬时间解开了林恩心中最大的几个疑惑,亦让他对隆美尔刮目相看——预见美苏争霸的格局并不难,难的是作为局中人能够跳出战局冷静看待更远的未来。
  紧接着,隆美尔宣布说:“为了奖励你们的忠诚和勇气,每一个人都将获得铁十字勋章以及晋升一级的奖励,并从原有的国防军和党卫军部队调入精锐的、神圣的帝国近卫军,在这支不同以往的新式武装部队中,你们将成为空兵、陆兵或海兵的一员,配备最好的武器、接受最好的训练。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诸位,请举杯!”
第14章
陆兵时代
  在一个像埃尔温·隆美尔这样传奇式的、“死而复生”的军神级人物旁边,俊朗的外表和非凡的气度俨然都成了浮云,劳伦茨·巴赫就陷入了这样的小小悲剧当中。待隆美尔结束发言、全桌开餐后,林恩的目光才转到自己一直无比敬仰的年轻长官身上。
  与新一批抵达“避难所”的官兵们共进午餐,如此场合算不得多么隆重,可气氛还是比较正式的,列席的高级军官几乎无一例外地佩戴起了自己所获的荣誉勋章,巴赫亦不例外——他的领口是一枚佩剑骑士十字勋章,胸前佩戴着金质的德意志十字勋章,此外还有一枚东部战线勋章,表明其曾在1941和1942年的寒冷冬季参与对苏联的作战行动且累获战功。
  相比于这个令人惊奇的“避难所”及其蕴含的诸多秘密,巴赫的勋章并没有让林恩产生多少好奇,倒是他那不同于往日黑皮衣、灰裤子的军服并非武装党卫军的军官制服,浅灰色的上装看起来更接近于空军的冬季服装,但红底双矢车菊的领章图案又是标准的国防军陆军将官样式。再仔细看坐在对面的几名高级军官,有的人还穿着传统的德国陆军或海军制服,多数已经换成了跟巴赫差不多的新制服。放在一起对比,新旧军服都具有典型的德式风格,很难说它们哪种更具美感。
  在对面的这一排,包括齐格恩克、莫特奇格和林恩在内,有好几名官兵都属于或曾经隶属于“吸血鬼”突击队,但巴赫并不频频抬头正视,而是以一种谦逊的姿态优雅从容地进餐。与之对视的唯一一眼,林恩看到的也仅是如最初那般平淡、亲切的眼神,丝毫不见了亲人亡故的悲伤与背井离乡的忧愁。
  在亲眼看到隆美尔现身之前,林恩潜意识里一直是将劳伦次·巴赫看成了“雅利安方舟计划”的策划者——拥有精良的参谋团队、特殊的部队组织、神秘的身份背景,以及那短暂的柏林城防司令官职位,这些足以让他完成一份宏大而隐秘的大撤退计划。可是现在看来,隆美尔假死之后近一年的隐遁为的就是这个“避难所”的构建,这岂是区区一位党卫军上校、特战部队指挥官就能够操纵的?何况,这个计划很可能不止是一个隐秘基地、几艘潜艇、几百上千撤退官兵这么简单,它所涉及的范围究竟有多大,林恩觉得自己还只是个在黑夜里拿着手电筒的人,所看到的仅仅是光照下的小小一部分景象!
  半饥半饱地熬了一路,身上洗洗干净了,肚子还是空空如也,面对丰盛的食物,官兵们本该好好大干一场,可这内厅的特殊氛围,加上宣传部长、陆军元帅以及诸多高级军官面对面坐着,众人皆是颇显腼腆地吃着。大约一刻钟之后,戈培尔率先起身离席,包括巴赫在内的多名军官紧跟其后,隆美尔和另一些军官却在足足五分钟后才起身离开。这些微妙的细节看在眼里,林恩脑袋里的揣测就更多了——两者貌合神离,莫不是围绕这“避难所”的指挥官在暗自较劲,一贯独断专行的元首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问题几乎要把他可怜的脑袋给撑爆了!
  整齐开餐,整齐结束,伴随着温和的音乐,在外厅和次厅进餐的士兵、军官们也离席而去。这时候再看,在这里进餐的总人数仍然未达千人,但考虑到技术、施工以及值勤人员之类,估计目前在这个基地的总人数约有2000左右,甚至可能更多!
  餐毕,齐格恩克暂时指挥的这一队人暂时留了下来,由先前带他们进入餐厅的那名国防军上尉领路,从另外一条走廊前往会议室模样的大房间。在这里,他们关灯看了近四十分钟的宣传片,其内容和这“避难所”一样,都属于未公开的高度机密,包括雅利安种族追溯根源的分析、佐证以及实地勘察的影像,这些还不算最特别的,高速潜艇、新式坦克歼击车、远程飞弹、重型喷气式轰炸机以及碟形飞行器等尖端武器的展示才充满了震撼力。即便以穿越者的眼光和见识,林恩也仍为第三帝国的这些末日科技感到惊奇。当然了,这些武器大都处于模型设计或样品试验阶段——若是已经研发成功并批量投产,德国也不至于输掉战争。
  当宣传片放映结束、灯光重新亮起之时,会议室里的气氛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笼罩在官兵们心头的那层迷惑并未完全消散,但在长期艰苦战斗中消磨的士气、斗志和信心都有了明显的恢复。
  这就是宣传的力量,林恩清醒地思索着。
  稍候片刻,戈培尔和隆美尔再度出现,两人仍是原样装束,虽然站得很近,彼此之间却没有什么交流,在所谓的授勋与晋升仪式中也只是“动口不动手”,说了些鼓舞士气的话,便冷眼看着军官们进行这“来者有份”的嘉奖:新进抵达的这一批人,不论军官或士兵,皆获得银质德意志十字勋章一枚,军阶直接晋升一级。这看似人人平等,但从上士到少尉、从上尉到少校,这种实现了跨阶晋升之人就非常占便宜了。要知道即便是在战争时期,常人也必须积累大量功绩才能够实现跨阶晋升,这其中还少不了上级的严格考核和相应的资质培训考核。
  得了勋章,提了军衔,穿戴一新的官兵们胸膛也就挺得更高了。在这之后,由一名自我介绍说是“基地参谋长”的将军宣读了最高统帅部签发的秘密指令——正如隆美尔餐前所说,进入“避难所”的德国军人不再有国防军和党卫军的区分,所有军事人员即编入“帝国近卫军”,根据原兵种和部队所属分列陆兵、海兵、空兵以及直属于最高统帅的宪兵和警卫旗队。紧接着,将军孜孜不倦地宣读了这五十多名士兵的新职务岗位:
  “齐格恩克中校,陆兵第1团参谋部,高级参谋军官;莫特奇格少校,陆兵第1团参谋部,高级参谋官……塞维尔·库特恩斯少尉,陆兵第1团第2营,预备军官;林恩·加尔戈少尉,陆兵第1团第2营,预备军官……戈登·沃夫鲁姆下士,陆兵第1团第2营第3装战连,军士;布鲁尔·布鲁诺下士,陆兵第1团第2营第3装战连,军士……”
  “陆兵”、“装战连”,这些前所未有的名称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林恩觉得它们或许如“掷弹兵”一样,最大的用途就是用来提升士兵的荣誉感,装备虽然会精锐一些,但恐怕还达不到产生质变的程度。至于自己的“预备军官”职务,虽然没有具体分配连队,能和六名兄弟编在一个战斗营也算是比较理想的结果。同样的,原属U-396的艇员们基本上都归入了海兵第1分舰队第17战斗支队,很可能仍在那艘稍显老旧的VIIC型潜艇上服役。
  理性的思维固然存在,林恩心底还是对新编的帝国近卫军满怀好奇与憧憬的,只是在亲身体验之前,他还需要迈过两道“关卡”——养伤与军官课程。根据随后公布的人员安排,轻重伤员们都将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养,虽说军官课程的部分内容也将同期展开,但错过了和新同伴们的感情磨合,对于踌躇满志的林恩来说还是倍感惋惜。
第15章
失乐园
  在进入“避难所”中独占一个大型洞库的综合医院之前,林恩只在宿舍管理处和餐厅看到一些年轻异性,并没有想当然地觉得这秘密基地中的男女比例有趋于平衡的迹象,然而在医院体检、专诊、换药、分床,这一圈下来竟有些恍惚了。天使们并不都穿着白衣,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几百号人,而且百分之八十都是青春靓丽的女性。只要是见识过这种盛况的男性,哪个还会觉得基地的生活单调乏味?
  在各种非重创性战伤中,林恩这种大腿中弹以及肩部弹片划伤算是比较好治愈的,且受伤之时就进行了相应的止血处理,数小时后即进行了专业的手术治疗,潜航途中的伤口感染症状亦得到了有效控制,所以这五天下来,伤口的愈合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在没有整体作战任务的情况下,军医官给他安排了一周的时间住院休养。靠躺在干净整洁的床榻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女护士们,年轻气盛的林恩难免有些乐不思蜀,只是时间稍长,光看也就寡味了。想想还是艾莉丝那样的少妇更懂风情,也不知道她们母女俩还有白山羊胡子现在怎么样了。
  想着这些,顺手拿起军医开的病休安排单,上面的时间写着5月4日至5月10日。以先前手臂弹伤的康复经验,7天的悉心治疗应该可以让自己重新变得活力四射。只是看着这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林恩总觉得刺眼,最后总算是记了起来:绝大多数人所知的二战历史上,德国元首于4月30日在柏林地堡中自杀,9天之后德国就与盟军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3个月后美军对日本投掷原子弹,紧接着便是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想确定一下历史主线是否还沿着自己所知的轨迹发展,林恩左右看了看,找附近床看起来并不奸诈狡猾的士官攀谈起来,了解了彼此的姓名、出生和从军经历,他若无其事地问说:“我们在潜艇上憋了四天,每天都对着同一群人说话……你知道外面最近有什么消息吗?”
  这名士官可不像是同宿舍的中分头,不愿透露也就罢了,还把自己当成善心告诫的前辈,他压低声音说:“外面都在传……元首已经身亡!还听说海军总司令已经正式继任元首之位,德国军队将在他的带领下继续与敌人作战!”
  “是么?”林恩故作惊讶,然后一边摇头,一边低声道:“那不可能,我亲眼看到元首跟戈培尔登上潜艇的,现在宣传部长已经到了,元首肯定也安然抵达了这里!”
  我向你透露隐秘信息,你也向我透露机密,这就像是互惠互利的公平买卖,只要犯不上受罪挨罚,乐得将自己所知的一一道出——人的心理往往就是这样。士官惊讶地说:“喔?你确定?”
  林恩自是很肯定地说:“亲眼所见!”
  这位右臂和肩膀受伤的士官想了想,凑到林恩耳旁说:“可是,隆美尔没死,他每天都在餐厅用餐;戈培尔没死,他一到基地也正大光明地活动。为什么偏偏元首……”
  这问题正是林恩如今的一大疑惑所在,一路上只见担架不见人,是因为元首病重昏迷、军官们有意为之,还是这根本是有人故布疑阵,真正的元首压根没有离开柏林?可恨的是,这些谜团就像是放在窗户里面的鲜鱼,自己就像是饥肠辘辘的野猫,只能隔着玻璃无端垂涎,妄想窗户被风吹开、被人打开或是莫名破裂,自己却没有本事开窗进去。
  过了一会儿,士官从口袋里摸出一包香烟,崭新的包装,前所未见的图案,林恩问:“这也是基地的日常配给?”
  “嗯哼!”士官大大方方地给了林恩一支,“士兵每周两包,士官两包半,军官三包,还能用钱额外买到。对了,帝国马克在这里仍是通用的,我们的薪金也还是以战时标准发放。”
  “噢,那真不错!”林恩答道,心想这“隐蔽所”的补给条件比想象中的充裕多了,从前线撤到这里简直就像是由地狱升入天堂,到时候再找个年轻女护士或餐厅服务员之类结婚生子,思乡之情也就断了大半,就怕这只是掌权者稳定局势的应景之举,一旦事先存储的物资消耗光了,也就自然面临哗变散伙的危险。
  这位态度友好的士官对外界信息所知的虽然有限,可他毕竟早来数日,对这“避难所”的了解还是给了初来乍到的林恩许多帮助。他自称听一位艇员透露,这“避难所”离欧洲大陆的极北点诺尔辰角不远,发现这些天然洞库的是一艘截击盟军北极航线的德国潜艇,它被敌人的护航舰艇击伤,在风雪中进入峡湾,下水维修的重装潜水员偶然发现了洞库的入口。刚开始的时候,德国海军试图利用这些洞库修建潜艇补给站,但战争形势急转而下,彻底截断盟军北方航线也已经无助于改变局势,因而帝国高层决定将这里打造成为最后的堡垒,工程人员拓宽了洞库以及洞库之间的孔道,最终有了今天这般模样。
  听着同伴的叙述,林恩眼前仿佛看到了当年漫天风雪,受伤的德国潜艇奄奄一息地隐藏在峡湾之中,勇敢的潜艇修理人员接连潜入冰冷海水,当他们意外发现洞库入口时,眼神中的惊讶是多么深刻;在那之后,大批工程人员秘密抵达,克服了最初的苦难条件,逐步完善了这秘密基地的各种设施。良久,林恩回过神来,感慨道:“有幸至此,今生无憾!”
  士官一边抽着烟,一边微微摇头道:“若只是暂避也就罢了,如果真让我们在这看不见太阳的地方呆上几十年,啧啧,真够呛的!”
  林恩叼着烟,反问道:“你觉得我们会在这里呆一辈子吗?”
  士官眯起眼睛想了想:“也许会,也许不会,这很难说!就算我们能够收拢十万最精锐的士兵,制造一千架新式战机、建造几百艘高速潜艇并成功返回德国,也没法击败苏军规模庞大的地面部队,何况……这里缺乏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能长期维持自给就很厉害了!”
  “是啊!就算有资源,我们在这里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和设备进行大规模的军工生产,仅靠为数极少的尖端武器,仍不足以应付东西两线的强大敌人!”林恩的分析其实还有意回避了一个难以跨越的事实——核威慑,美国很快就将制造出核武器,苏联人也将紧随其后,届时即便德国的天才科学家们能够研制出近乎科幻的尖端武器,也还是无法与之匹敌的。何况时间越长,故土的民众拥护意识愈发薄弱,等到复国彻底无望之时,“避难所”也就成了单纯的世外桃源了!
  “真不知他们是怎么考虑的!”士官叹道,烟抽到一般,他转而安慰自己说:“算了,不去想这么多了,既然隆美尔元帅都肯抛弃威名来到这里,必然是有精妙筹划的,我们就耐心地等待吧!”
  这话倒是提醒了林恩,隆美尔何许人也,岂会在看不到出路的情况下憋在这里?劳伦茨·巴赫兼具才华和雄心,又背负了父仇,岂能甘心一世躲藏?
  就这样聊着聊着,房间外面的光线居然渐渐黯淡下来——人工照明当然能够仿照自然环境,却永远无法替代阳光。当林恩谈及这点时,士官笑了,他说40年攻陷法国人的马奇诺防线时,他们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其中一样就是红外线照射室。法国人考虑到守军士兵长时间处于地下,晒不到太阳会影响身体机能,于是想到了用红外线替代阳光进行“人造日光浴”,据说还颇受法国士兵欢迎。这样的照射室在“避难所”也有,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周可以前往那里晒1-2次。
  听了这些,林恩很是无语,看来高层还真是充分考虑到了各方需求,俨然一副打持久战的心态,也不知他们在科技研发和军工生产方面有什么令人眼界大开的手笔。首先在人这方面,他们就该将最顶尖的专家和最好的技术人员弄来,可貌似德国战败投降时,诸如火箭之父布劳恩、核物理专家海森堡在内许多武器专家都在德国战败投降时被盟军或苏军搜刮了去,史称苏联的核武器研发就因德国专家而受益颇多,美国和苏联的太空火箭竞赛中亦有德国专家的身影。难道说“雅利安方舟计划”的实施终究赶不上战局的恶化速度,以至于许多专家都没来得及抢运,或者出于他们个人意愿而未能最终成行?
  得益于医院充足的医护人手,像林恩这样养伤的军人完全不需要自己前往餐厅用餐,而是由年轻的女护士们将“营养餐”送到病床前。对于一天之内在眼前晃过的多为年轻异性,林恩那习惯了战场搏杀的思维确实感到应接不暇,他笨拙地向给自己送来晚餐的护士道了谢,捎带向她打听了情况——据说下午的时候“避难所”又来了一批新人,潜艇艇员居多,还有一些穿着黑色制服的帅气小伙。听这番描述,林恩猜想那可能是同一天从德国出发的潜艇,上面搭载着坦克兵和装甲车驾驶员,有了这些精英,武器仓库里的那些豹式坦克和装甲战车就不会成为摆设。当然了,前提是有充足的油料,要知道德军之所以输掉战争,油料绝对是一大致命要害!
第16章
内幕
  没有鸡鸣,没有晨霞,更没有轻拂窗帘的海风,仅仅依靠光线的人工调整来模拟这地下世界的昼夜轮替,林恩睡得还算踏实,可醒来之后却总有恍惚之感,仿佛这里的一切都是镜中月、水中花,美好的幻象随时可能破灭。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疑虑和担心,可一番少有的认真洗漱之后,林恩美美享用了年轻护士送到床头的早餐,肚子里的满足感总算填补了心中稍稍欠缺的踏实感。餐后,他正拿着英德词典温习单词,就见两名穿戴新式军服的军官端端正正地走到床前,颇为庄重地当众宣读了对自己的特别嘉奖令——鉴于在“雅利安方舟计划”护送行动中忠诚、勇敢的表现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授予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一枚,另按战伤奖励条令授予其银质战伤勋章一枚,证书随勋章同时发放,以证明其绝对合规合法性。
  因为独特的外形,德意志十字勋章又被德军官兵们形容为“希特勒的煎蛋”,它虽不属于赫赫有名的铁十字和战功十字系列,却也是德国主流勋章,主要用于弥补一级铁十字勋章和骑士十字勋章之间的巨大级别差异。这种勋章被划分为钻石、金质和银质三个级别,而钻石级只制造了样品,从未被实际授予。至于前一天“见者有份”的银质德意志十字勋章,可说是三个等级中最漂亮的,它较金质勋章低一个等级,却并没有隶属关系,获得两枚勋章者既可以选择佩戴级别高的,也可以将金质置于银质上方同时佩戴。
  荣誉扑面而来,林恩内心反而非常冷静,他猜也猜得到这是戈培尔对自己抢救其家人的回报,也许还想着“一石二鸟”——顺带在军队里收买人心。政治与军权斗争的残酷性可不容小觑,在资历和觉悟都还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林恩可不想贸然卷入其中,更不想被人当成枪使,因而以一种平静从容的姿态接受了奖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