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225

  “没有!”
  “早年是否接触过苏维埃分子或参加过相关的集会?”
  “没有!”
  这一连串的问题下来,林恩意识到帝国高层最担心、最惧怕的仍然是苏联,可在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各大因素中,美国发挥的作用不说独占鳌头,至少是不逊于苏联的,想想被迫分散转入地下的军工设施,想想战争结束时那些近乎废墟的城市,这些大部分都是美军航空部队的“杰作”。
  接下来又换成方脸的军官提问,他语速缓慢、语气深沉的说:“最后几个问题……加尔戈少尉,希望你能够理解这些问题的意义在于验证你的忠诚而非其他方面的质疑……根据今早的战斗记录,你使用MP44向准备起飞的‘鹳’式侦察机开火,直接射中并很可能直接导致机上5名人员的死亡,他们都是德国军人,3名士官和2名士兵,也就是说,你极有可能直接射杀了5名同僚。”
  “是么?”林恩淡淡地回应说。
  “是的,你的射击技巧和战斗能力可是出了名的高超,我们对此毫不怀疑!”方脸军官所知显然是《德意志报》上登载的内容,荣誉在这个时候却变成了一种负累。
  林恩点头表示认同,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的表现确实很冷静,甚至是过于冷静了。
  “当时你是否知道他们的身份?”方脸军官问。
  林恩飞快地思考了一下,答道:“在码头的时候,德尔卡将军告诉我们是前去制止叛逃者的叛逃行动,后来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交火,抢占飞机的人员使用机枪扫射,我们这边有许多同伴倒下了,为了制止他们驾驶飞机离开那里,开枪是当时唯一的办法。”
  两位宪兵军官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由方脸的说:“好吧,加尔戈少尉,你可以走了,直接回营房去吧!我们会对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的,祝你一切顺利!”
  林恩起身道:“也祝你们一切顺利!”
  两名宪兵军官却只是苦笑,这样的身份审查一旦开始,大家都不会有好日子过。从陆上撤退的人员还好控制一些,卷入这次“叛逃事件”的陆兵比例最少就是佐证,来到“避难所”的空军和海军人员,往往是作为一个固定团队而获选,机组和潜艇组中,主要成员也许是元首的铁杆支持者,但难保每一位成员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决心。
  回到宿舍,博斯曼、舒泽和沃尔里希三人都已先行返回,说明他们至少没有在审查现场就被带走的——这种听起来有些让人惊愕的情况却是存在的。在当晚进行的审查中,已经编入陆兵第1团的数名士兵就没再返回营房,尽管宪兵人员开始在营房的走廊、拐角和楼梯口游荡,各种揣测还是像瘟疫一般势不可挡地传播开来,许多还没有接受审查的官兵都感到惴惴不安。即便是已经接受了审查的人员中,仍然有不少人神情凝重、闭口不语,博斯曼就属于这一类。林恩知道,他所担心的是自己的荷兰国籍,由外籍人员组成的党卫军部队通常都是由德国军官负责指挥的,而且他们最初往往是被列入二级部队,只是随着战事的吃紧以及外籍志愿人员表现出的顽强决心,才逐渐在战场上承担更为重要的战斗任务。
  考虑到沃夫鲁姆、布鲁尔、坦泽、特奇梅尔、诺亚和弗雷德里克六人接下来也会陆续接受审查,林恩本想和他们碰面从而统一谈话的口径,然而已经走到了二楼的楼梯口,察觉到暗处有人在注视着自己,林恩当机立断,沿着楼梯下到底层向负责卫生的管理员小姐们要了新的肥皂,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到了宿舍,想着该说的当时在柏林的陆军图书馆大楼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沃夫鲁姆和布鲁尔足够老练,相信他们已经跟其余四人对好了口,自己再冒然前往只会惹来不必要的怀疑。
第32章
头名参谋
  自从帝国保安处和宪兵部联合展开审查之后,“避难所”基地内的气氛又一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正常操练相应减少了一些实枪实弹的科目,餐食的丰富则是意料之中的。在普通军官班,预定的培训课程并没有进行压缩,白天的基础科目、战术理论、工事构筑、历史研究以及枪械实操一样不少,只是每天晚上额外增加了一趟政治宣传课程——看电影、听音乐还有朗诵、讲演,内容看似简单轻松,却都是围绕对元首、对德意志的忠诚展开的。
  一个星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结业考试如期展开。在巴恩芬格将军主讲的军事战术理论课程中,林恩凭着强烈的自信、出众的眼光以及狡黠的表达方式拿到了全班第一,但这也是他在全部课程中仅有的第一。在一贯擅长的射击考试中,基本正常的发挥没能胜过小矮个子军官,还逊于一位超常发挥的同窗,因而仅仅位列第三。在很不擅长的基础科目中,因伤缺席了大部分演练的林恩拼尽全力也只是位列第三档次,博斯曼无可争议地夺得了这一项目的全能冠军。至于类似辅修课程的历史研究,林恩虽然比同伴们知道更多关于未来的事情,对德意志的详史以及欧洲史却远不及这些纯正的日耳曼人,最终只是得了个“合格”。
  学员们对各个科目的考试固然重视并竭尽全力,但这终究是一场结业考试,只要不至于被列入“不合格”,人人都能够顺利结业从而正式获得军官资格。只不过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接下来的职务分配与课程成绩的优劣还是有着很大关系的,谁不想因为表现出众而得到上司的赏识,并在未来的从军生涯中步步高升?
  在为第二期高级军官班和第二期普通军官班毕业学员共同举办的典礼上,不仅基地最大腕的两位大员——戈培尔和隆美尔,齐齐出席,久未谋面的劳伦次·巴赫也出现了。林恩这一次才辨识出来,巴赫现在的军衔已经是帝国近卫军的陆兵中将了,毫无疑问,也是帝国近卫军中最年轻的将领。
  “……在指定课程科目和平日的训练中,你们表现出了与军官身份相符的知识、能力及个人品格,你们是德意志帝国近卫军未来的栋梁,也是德意志复兴的希望所在。你们要将你们的恪尽职守、你们的绝对忠诚带到部队,为同僚和士兵们树立精神榜样……”
  典礼上,戈培尔显得格外亢奋,他不再像当初迎接新丁入伙时那样点到即止,而是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让人想起元首在讲演方面的超群战力。他虽然没有明言学员们在镇压“叛逃事件”中的可靠表现,但在讲话中多次作出了暗示,并极力赞扬他们是“帝国最忠诚的战士”。到了这个时候,林恩其实也想明白了很多,当初之所以让军官班的学员持枪上阵,一来他们刚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晋升,对现状的满意度和对未来的憧憬度是相对较高的,不太可能参与叛逃行动,二来他们之前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士官或者尉官,可说汇聚了一支部队最骨干的战斗人员。之外还有脱离部队集训、事后易于控制保密等等,放眼整个基地,在突发状况下确实没有比他们更适合的机动力量可选。
  戈培尔冗长的讲话结束后,轮到隆美尔发言了,西欧的叱咤风云、北非的光芒万丈以及大西洋壁垒的森严,这些都让他在德国军民心目中戴上了战神光圈,甚至被自然而然地认为是德军将领中唯一没有真正被敌人击败过的。在肃穆的氛围中,元帅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关键词,都让在场的军官们凝神聚心。
  “军官,是德意志的精华,是德意志的骄傲,是德意志的脊梁。没有你们,我们不可能取得击败宿敌的辉煌胜利,如今,我们虽然被迫退守此地,但战斗的意志和信心不会就此丢失。军官们,请牢牢记住,‘避难所’只是我们的暂时栖身之地,我们在休整身心、积蓄力量,我们终将重回欧陆,夺回我们所失去的一切。今天,你们不只是单纯地为荣誉和勋章而战,你们尽职尽心的表现将成为你们今后最值得骄傲的回忆,成为你们通向成功道路上一块坚实的铺路石!”
  话毕,小礼堂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如此盛况让坐在一旁的戈培尔脸色有些难看,但围立在讲台周围的将领和高级军官,大多显现出了自信的憧憬。林恩想到天生的高傲让他们注定无法接受下水沟老鼠的阴暗生活,可只要有希望在,他们就能够凭着不屈的精神聚拢在这荒芜寒冷的偏僻之地,而在此时的欧洲大陆,德国的战败虽然已经成为现实,并非所有人都甘于接受失败,尤其是在那数以百万计的战俘中,许多人都是奉上级命令向盟军和苏军投降的,他们完全具备战士的体魄和意志,他们不曾放弃自己的信仰,只要在这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弱丧失钱,凡事都还留着大有可为的空间。
  照例的,职务任命由基地参谋长伯恩贝克将军宣读。林恩算了算,26名少校有3人进入了战略参谋部——也就是早先莫特奇格所说“两派势力争论不下”的新设立机构,3人进入基地参谋部任职参谋官,7人进入陆兵第1团,8人进入陆兵第2团,余下5人则分配到了兵工厂任军务长官——这是一个先前没有听过的职务,大概是在兵工厂监督生产兼顾安防之类,难道说这5人是因为出身或其他什么原因受到了有关忠诚度方面的质疑,因而才被安置到这种对职业军人来说无异于“流放”的岗位。若是如此,自己会不会也遭此厄运?
  接下来更让林恩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名字在普通军官班中是第一个被念到的,相应的职务是“战略参谋部低级参谋军官”。
  如释重负,然后便是满脑袋的疑问。
  以自己在军事战术理论课程上的表现,担任低级参谋军官似乎名至实归,可按照莫特奇格当初所说,巴赫是希望自己担当类似特遣队指挥官的职务,如今计划有变,还是掩人耳目的曲线前进?这个受到隆美尔一派抵制的战略参谋部是执掌了预期的职能,或只是一个妥协的产物,缺乏实际作用的空架子?离开战斗部队,离开了铁杆兄弟们,前往参谋部任职是否会更利于发挥自己的超前见识?
  思考虽然分散了一些注意力,林恩还是格外留意了同期学员尤其是那些表现突出者的去向,职务的任免似乎跟课程成绩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格斗牛人博斯曼就去了基地参谋部担任低级参谋军官,在射击课程中击败自己的小矮个军官有些出人意料地进入了宪兵部,至于另外两名室友,金发少尉沃尔里希和中分头少尉舒泽都进入陆兵第1团,前者进入了后勤联队,后者则恰恰分到了沃夫鲁姆所在的装战连。
  典礼结束后,大家各回营房,虽然这里是按照军衔来确定房间,但职务分配之后,一些人还是得搬离原来的宿舍。林恩就被告知前往“一洞之隔”的战略参谋部附属军官营房报到,博斯曼也要收拾行李前往广场对面的新宿舍。临行之前,四人郑重其事地告了别,虽说在基地内相见不难,新的角色意味着新的生活,今后再见时,身份和境遇将会截然不同。
第33章
世界地图
  以穿越者的思维和心智,既然成为帝国战略参谋部的参谋——虽然只是低级参谋军官,若只想着增长见识、学习了解,那未免太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林恩只是将那改变世界的勃勃雄心暗藏心底,昂首挺胸却又不乏谦逊低调姿态地步入新岗位。
  第一天,确切的说是进入战略参谋部的第一个小时,林恩眼界大开,甚至有种虚度了半月的深刻遗憾。
  报到手续也就是走个形式,新入选的3名少校、3名少尉旋即被安排到了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作为“参谋军官”,少校们的工作是帮助高级参谋军官收集和分析战略信息,拟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并监督执行,相较而言,“低级参谋军官”也即是少尉们,所从事的工作就要零碎一些,情报信息汇整、计划文案实施、通讯传达以及其他辅助性的工作——总的来说,在战略决策方面只有微乎其微的建议权。不过随后在战略参谋部的通讯指挥大厅里,林恩得以接触这个基地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它并非传统的纸质或布制地图,而是以玻璃面板和大量小灯制成的相对动态地图。在这幅地图上,战争阵营以截然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划分。如今整个欧洲只剩下了四种颜色,英美盟军的蓝色、苏联的黑色、中立国的白色以及友好国家的绿色。
  虽然没有人从旁解说,但凭着对历史的基本了解,林恩不难对这些颜色所代表的意味进行区分。弗朗哥政权统治下的西班牙是名至实归的“友好国家”,他们不仅在战时向德国输送了大批资源以及志愿战斗人员,还在战争结束时收容了大量的逃亡者。挪威的绿色也可以理解,因为目前这个国家仍驻扎着十多万尚未正式投降的德军官兵。唯独芬兰的绿色让林恩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到了二战末期,继承芬兰总统的曼纳海姆元帅虽然和苏联达成了停战协议,并宣布驱逐芬兰境内的德国军队,但这想来也只是挽救芬兰命运的无奈计策,说不定德国政府早与芬兰签下了危难时提供秘密庇护或支援的协定,而在曼纳海姆下台之前,这些协定可能依然具有效力,而且在地理位置上,芬兰也是继挪威之后最有可能向德军秘密基地提供物资补给的。
  在这幅地图上,挪威漫长的北部海岸线嵌着好几个绿色的亮点,它们有的位于深深的峡湾之中,有的就位于海岸线位置,而且基本上都在北极圈以内,而同样位于北极圈的挪威熊岛以及北极南岸也有这样的绿色亮点,林恩很自然地猜测它们都是“雅利安方舟计划”所涉及的秘密基地,只是尚不知道它们都像“避难所”一样位于隐秘的洞库之内,还是建于地表并进行了伪装的隐蔽观测基站。
  林恩试着从挪威北部这几个绿点的大小来判定“避难所”的确切位置,可它们的大小和亮度看起来都一模一样,想想以后必然有机会从文件中接触到更多真相,遂将目光转移到其他几个大洲。毫无疑问,北美是英美盟军的天下,德国人压根没有在加拿大或者美国本土建立过像样的情报网,而墨西哥和美国之间的仇怨本来是可以利用的,但至少从眼前的情况来看,日耳曼的政治触角还没有成功延伸到那里。唯独一点,德军在战争期间曾于北美东北角的格陵兰岛建立了数个秘密的气象基站,向德国海军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气象信息,但后来都被当地的丹麦及后来登岛的美国军队清除,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后,那些气象站也逐渐失去了作用。
  在非洲,英美势力牢牢控制着大部分区域,唯独作为西班牙保护地的摩洛哥部分地区保留着小小一片绿色。在南美洲,绿色区域比想象中的要多。智利,二战后唯一一个政府军队采用仿德式军装的国家,果然是全境绿色,而且南部沿海及岛屿有三个绿色的点,想必也是德军事先设立的军事基地,而阿根廷和巴西的绿色有些牵强,因为只有在德裔移民集中的部分区域,德国的军事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所以地图上也仅有阿根廷南部远离海岸处设有一个绿色的点。
  至于南极,那个与雅利安城、不死军团的传说紧密相联的遥远极地,却既没有绿色,也没有绿色的亮点,茫茫一片白色。
  “这不是我们枪法如神的老伙计林恩·加尔戈么?”
  从背后传来的声音听着耳熟,却又觉得有些陌生,林恩连忙从地图上收回目光,180度转身然后看见了自己的“丹麦老乡”古尔夫·迪格里奥,居然是这家伙!
  “怎么,对我的出现觉得很奇怪?”迪格里奥讪笑着问。
  本来是很奇怪,可这丫脸上的得意表情瞬间解开了林恩饱受困扰的那几个疑惑——劳伦茨·巴赫在这基地虽然没有担任显赫职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雅利安方舟计划”中毫无地位,恰恰相反,他是保护元首和戈培尔撤退行动的实际指挥者,拥有党卫军最神秘、最精锐的战斗资源,至于这战略参谋部,想必也是在他的一手掌控下,迟早会超越基地参谋部成为指挥帝国残余势力的“大脑中枢”吧!
  重新找了找老乡的感觉,林恩微笑着说:“其实……我感到奇怪的不是你在‘避难所’,而是以为你会被分配到工厂去当监督官什么的,你现在是……”
  迪格里奥炫耀式的指了指自己的领章:“帝国近卫军宪兵上尉,协助战略参谋部的安保工作。刚才你进门的时候,我在办公室看到你了,只是刚好被巴赫将军叫了去,所以来晚了点!”
  看来宪兵部也是归戈培尔和巴赫管的,林恩心想。
  “没想到绕来绕去,我们又绕到一块了!哈!命运真是奇妙啊!”迪格里奥的笑容很灿烂,看得出来,他混得不错,至少比在战场上几度与死神擦肩的林恩悠哉。
  “是哈!”林恩陪着笑了笑,看近处没人驻足旁听,便低声问说:“巴赫将军也在这里办公?”
  迪格里奥聊天一贯随意,但做事可不粗心,他知道这事关机密,因而很狡黠地说:“帝国大本营和这里都有办公室,他想在哪里办公,就在哪里办公!”
  听迪格里奥这么说,林恩也就知道了答案,至于更多的内幕,他也不急于在这一时半会打听,于是问这位从“吸血鬼”突击队本部转入帝国宪兵部的上尉能否带着自己四处转转。
  “以后有机会再说吧!”迪格里奥答道,“这里可不像是我们原来的本部,共事的都是相互熟悉对同僚,喏,战略参谋部组建时,隆美尔元帅硬是从基地参谋部抽调了一些军官来‘帮忙’,跟他们说话的时候注意着点,这里可比你想象中的复杂多了!”
  这样的关系听起来还不至于太复杂,但一直以来,林恩自觉是个简单的人,适合过最简单的生活,所以当对手只有战场上的敌人时,他还能够从容应付,如今无可避免地绞入了政治这盘棋……那真要处处小心了。
第34章
漏点
  在帝国战略参谋部,低级参谋军官的工作与林恩当初在“吸血鬼”突击队本部担任参谋士官时相差无几,不必像普通官兵那样冲锋陷阵,就连日晒雨淋、摸爬滚打也免了,日复一日的工作基本上是缺乏创造性的,有时候还非常的重复琐碎,然而这份工作也并非毫无亮点,它最爽快的过程莫过于“发现”——发现第一手机密情报信息,发现己方尚在酝酿阶段的计划方案,发现那些外界很可能永远无法知晓的内幕。来到战略参谋部的短短几天时间里,原本在林恩脑海中一片混沌的“雅利安方舟计划”,终于从重重迷雾中逐渐显露出了它那庞大而狰狞的轮廓。
  这个计划的核心,如林恩揣测的那般,是保证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生命的绝对安全,因为即便是在战争行将失败的1945年,这位独裁者对日耳曼民族的号召力仍是无可替代的——戈林、希姆莱、戈培尔甚至是“从坟墓里爬出来”的隆美尔,统统不具备这样的影响力。唯有元首出来振臂一呼,德意志军民才会从废墟中顽强地站起来。
  围绕计划的核心,策划和执行者们力求秘密转移并积蓄宝贵的军事资源。与长期以来德国军备产生追求的目标一样,这些资源力求“精华”和“尖端”,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忽略数量规模。正因如此,并非所有项目的顶级工程师都有必要不惜代价地撤退到“避难所”来,策划者们很可能在1944年晚期就已经圈定了范围,主要是碟形飞行器和特殊动力项目、高速高空飞机、高速静音潜艇、电子通讯和探测设备这四个项目。在一份评估关键性技术人员和设备转移状况的报告中,林恩看到计划执行者给出的完成度高达百分之九十几。至于德国军工的其他传统项目,包括常规飞机、火炮、坦克、枪械甚至火箭,几乎都被排除在外。
  这样的决策在林恩看来,简直只能用愚蠢、缺乏眼光和本末倒置来形容,但他设身处地的为出生并成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计划策划者们考虑了一番,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战争时期,各种武器的技术革新往往是呈爆炸性的,例如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时还是以十几二十吨的三号和四号坦克为地面主力,到了1942年的秋天全重近六十吨、火力及防护都成倍提升的虎式坦克就开始列入现役,再例如,战争爆发时对空探测的主要手段是望远镜观察和原始的听音器,短短几年,原本少有人关注的雷达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甚至成为了有效的机载武器。正因为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计划,单纯的军事决策者只能依靠自己的意识来判断未来武器发展的走向。既然喷气式战斗机全面超越了传统的活塞动力飞机,他们将希望寄托于更为强大的飞行器并没有违背逻辑常理!
  一场战争当然不能只有武器,在“雅利安方舟计划”中,最初的方案是从党卫军中遴选4000名最优秀的官兵撤退到“避难所”,连同400名飞行员、1200名熟练的维修技工、3000名海军官兵以及600名最好的海军工人,再加上前期抵达的工程部队和警卫部队,官兵总人数将超过1.2万人。然而进入1945年后,战局的恶变速度远远超过了策划者们的预料,而且大量党卫军部队被分隔在了战场各处,从东北部的库尔兰到南方的匈牙利,从意大利到德国的西线,联络行动不便,各部伤亡惨重,尤其是海军执行了旨在将上百万德国军民从东普鲁士撤回本土的“汉尼拔行动”,以至于可用的舰船数量锐减,到最后只能以潜艇来运送官兵。按照5月20日的统计人数,连同一些最后阶段临时加入行动的国防军官兵,抵达“避难所”的陆上战斗人员仅1400余人,飞行员只有120人,维修技工633人,唯独海军的撤退人员和计划最为接近,达到了将近2800人,这完全得益于5月9日之后从波罗的海、北海和大西洋陆续抵达的43艘潜艇。
  武器设备和相应人员基本就位,“雅利安方舟计划”就将进入相当重要的蛰伏阶段。依照策划者的估计,这一阶段视自身科技研发速度以及外部局势的变化而定,最短半年,最长可能达到10年以上。因此,计划安排1.25万名适龄女性在“避难所”与军队官兵共同生活、组建新的家庭,尽管受运力限制,在柏林沦陷之前只有8500名年轻的德国女性抵达,仍超过了实际撤退至此的官兵人数,这样的境况无疑会让数十年后饱受男女比例困扰的21世纪青年羡慕不已。
  在一份劳动力分配的报告中,林恩看到了8500名年轻女性的分布:军队勤务400人,医护救援800人,餐厅运行600人,工厂生产6200人,其余500人作为军队文职、通讯技术以及战斗部队的备选人员进行训练。总的来说,这些异性的存在将会让“避难所”相对孤立的生活变得丰富、协调,不过基地的全体人员总数也因此达到了1.6万人之多,要解决这些人的日常物资消耗可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对于后勤供应,计划的策划者们做出了非常灵活的安排:前期4个月主要依靠基地内的储备物资,辅以在挪威近海开展的捕鱼活动——为了掩人耳目,80名精挑细选的德国海军志愿者伪装成了挪威渔民,他们能够讲挪威语,拥有挪威政府颁发的身份证明,只要不是非常严格的审问,盟军舰船即便碰上了也难以识破。4个月之后,以英美为主的西方盟军和苏军即便还没有在欧洲大陆上大打出手,注意力也已经从对德战争转移开了,这时候,安置在外的人员就将假借向挪威、芬兰等国出口的名字,以普通货船运载食品物资送至挪威海域,再秘密卸下送入“避难所”。只要不出大的意外,基地的正常运转就能够进行下去。
  “避难所”绝不是躲避纷争的世外桃源,这点毋庸置疑,“雅利安方舟计划”的决策者志在避开盟军和苏军的锋芒,并将复兴德意志的计划寄托于两大因素:超尖端武器的成功研发以及美苏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以林恩对计划内容的理解,这两个因素并非绝对的缺一不可,只要有一方面能够达到足够的要求,“避难所”就将成为反击的出发地。届时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将在这里振臂高呼,那些处于失败阴影并备受占领者欺凌的德国国民和曾经的帝国将士虽说不至于当即暴起攻击美苏军队,甚至未必敢明里表现出反抗意识,但他们心中对胜利和荣誉的渴望以及过对往光辉岁月的回忆都将被重新唤醒,留在欧洲大陆的组织,分布在海外的力量,也都将听从这一号令行动。然后,以崭新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帝国将依靠超级武器和政治手腕迅速控制挪威、南下丹麦,重回德国、执掌政权,恢复经济、扩张军事,在避免双线作战的情况下首先击垮苏联,然后掉头打败不堪一击的法国,迫使英国永久退出战争,最终实现对欧洲、非洲和南美洲的控制,打造一个空前强盛的德意志帝国。
  当脑海中的拼图最终成为完整的图画,林恩心中的震撼大大超乎了以往的任何一次。“雅利安方舟计划”最初制定时,德国仍有机会通过战略方面的调整扭转颓势,但策划者显然是远离政治和军事权力中心的,既然无法改变当时上位者们的意识,干脆利用大胆的预判和超群的想象描绘了这一凤凰涅槃式的计划,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实施既没有像马奇诺防线那样耗费天文数字般的财力,又让隆美尔这样表面上因政治事件受到牵连的重量级人物参与其中。虽说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很可能有许多应变之策,但总的来看,它的存在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包括那些盟军战略家、军事家和杰出将领们的想象。
  可是,林恩想到,此前自己所在的年代已度过了二战结束的六十六周年纪念,既然“雅利安方舟计划”确实存在过,那为何帝国复兴的十年之期变成了遥遥无期?是因为超级武器迟迟没有成功,美苏之间也未曾真正爆发大战?
  读史可以明鉴,亦能够了解历史过往中的那些大小插曲。若是有心为之,林恩相信,在美苏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候,挑动他们爆发战争是很有机会的。如此看来,“雅利安方舟计划”的荒废,很可能是因为元首死亡、官兵暴动、内部争权夺利最终导致计划体系彻底崩溃这一类的内部因素?
  苦苦思索了许久,林恩始终不能确定答案,他以为真相只能留待时间去解开,然而当一份有关于运送秘密物资前往日本的潜艇被美军俘获的情报经手呈送到高级参谋官那里时,他忽然想通了,这份大胆且近乎完美的计划终究还是算漏了一点,一个极其关键却又难以预料的关键点,核武器!
第35章
一切皆偶然
  咯咯咯!
  轻敲房门时,林恩微微提了口气,一夜未眠,所有的分析都还在脑海中盘旋,要理出一条最具说服力的思路,必须冷静,冷静!
  “请进!”
  沉稳、刚毅且充满力量感的声音从门里传来,林恩右手恰当用劲,拧开门把手后轻推房门。近乎完美的构造,使得它在开合过程中没有一丝声响。踩在厚实的地毯上,亦是完全的安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