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225

  “这是阿根廷人习惯的交易方式?”小休斯一手拿着烟,一手将啤酒瓶里的最后一口酒干掉,很爽快地答道:“成交!你准备什么时候出发?”
  “当然是越快越好!”林恩说,“现在能去看看你的热气球吗?”
  小休斯起身:“坐在这里可看不到!”
  离开餐馆前,林恩为这顿饭结了帐,1美元还要找零35美分,乡间的消费依然超乎想象的便宜。小休斯显然是有意避开他老爹的视线,带着林恩绕了个大圈子,最终来到位于汽车修理铺后方的仓库,轻手轻脚地开了侧门,带林恩进去后又格外警惕地朝修理铺那边瞧了瞧。
  昏黄的灯光下,林恩看到的是一个堆满了各种零件杂物的库房,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橡胶的气味,小休斯掀开了覆盖在角落堆积物上的帆布。这看来是一个最简单的开放式加热热气球,没有封闭式的球囊,吊篮的底面积还不到1平方米,只能容纳两人站或坐。
  “这气球用的什么面料?”从安全角度出发,林恩很认真地询问说。
  “当然不像法国人那样用纸糊!”小休斯毫不客气地调侃着法国人,自从1940年的溃败之后,高傲的法兰西仿佛成了全世界人民嘲笑的对象——法国人确实发明了用纸糊成的热气球,但那还是一个多世纪前的事情,而他们耗费巨资修建的马奇诺防线用的虽然都是真材实料,却也没比纸糊的好多少。
  林恩上前摸了摸,应该是类似降落伞的尼龙或涤纶面料,很轻也很结实,且是由许多单块布料拼缝而成的。相比于简陋的吊篮和燃烧器,这通常才是热气球成本最高的部分。
  见林恩好奇而仔细地打量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工艺品,小休斯说:“这具热气球虽然从未真正飞行过,可凭我之前4年的飞行经验,它完全可以实现一次环绕沙漠的飞行。即便存在轻微的漏气现象,也能够确保我们的安全。”
  林恩点点头:“能够让索尔称赞的,我还有什么不放心呢?最快什么时候启程?”
  “如果我老爹不在,随便哪天都能够出发。”小休斯无奈地说,“可他要后天才会去阿布奎基进货。”
  又要耽搁两天,林恩实在不太情愿:“能否让我去和他谈谈?这一次确实是有重要的事情。”
  “别开玩笑了!”小休斯连连摇头,“在军方解禁之前,他是不会同意我飞热气球的。每个人都觉得违反禁令就会被军方的机枪给打下来,真是太滑稽了!”
  严厉父亲的看管居然变成了眼下最大的阻碍,对此林恩才真觉得滑稽,他转念一想,既然军方禁飞在新墨西哥州闹得满城风雨,总会有许多关于秘密试验基地的传闻吧!
  “试验基地?”小休斯抓了抓脸,“听说很多地方都有,路卡一设,铁丝网一圈,就算是个军事基地了,谁晓得你要找的人在哪?哎……我说,就算我带你在空中飞一圈,你也没办法确定这件事啊!”
  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逻辑破绽,林恩却不惊慌,他从容地回答说:“我们学物理的人别的不说,只要从高处看一眼试验基地的外形,基本上就能确定他的用途了。若是后天不能出发,那我宁愿租车去一个一个地方转,慢是慢一些,但迟早能够找到。”
  难得的生意到了手上,傻瓜才会白白放弃,小休斯连忙说:“坐车是够慢的,好在这几天的天气够好,飞一圈下来最多四天时间。趁这两天,你也好准备一下路上想吃的食物,中途是不能随意停留的。”
第58章
飘空
  付了50美元定金,林恩告别了美利坚合众国民间热气球爱好者德尔维林·休斯,一个还不到21周岁的社会青年,走在回帕马罗特家的路上,总觉得这样进行情报侦察有《国家宝藏》式的戏剧性,轻浮、滑稽甚至有些童稚。可站在对立面的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美国军方很看重核项目设施不错,警戒防御也一定很严密,可如今欧洲战事已经结束,举国上下正一面享受胜利,一面期盼大局已定的太平洋战事能够早日结束,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他们的警惕性会稍稍放松一些,即便发现有人违禁使用热气球,恐怕也不会采取最极端的防御方式,到时候即便被军方的人抓住了,自己也可以利用身份证明、交流学者推荐信作出解释。
  回到帕马罗特家,林恩和坦泽、特奇梅尔简略商量了一下,接下来只由林恩一人跟随休斯乘热气球前往沙漠地区“观光旅游”,他们两人则到新墨西哥州最大的城市阿布奎基暂住,并在那里一边补习英语,一边试着收集各方面的情报。如果三个星期后还没有自己的消息,那就直接乘车返回波士顿去,在那里跟其他人员会合,并接受布鲁尔的实际指挥。
  为免出门惹眼,也可以给好心的帕马罗特一家省下不必要的麻烦,林恩他们一整天都呆在屋子里听广播、看报纸。冲绳和硫磺岛战役刚刚结束,美国的大小报刊几乎都在长篇累牍地宣扬美军在这两场战役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坚韧品格,那些来自战地的报道也确实让人感觉到这两场战役的惨烈与残酷。在日本已经进行战争大动员、宣布实施本土决战的情况下,要以常规手段彻底击败这个顽固的敌人,接下来的苦战还有的是。因此,反对以核武器攻击日本的恐怕只是少数站在人类高度的科学家们,普通军民希望的就是在尽可能避免伤亡的情况下早早结束战争。
  除了仍在进行的太平洋战争,此时美国报刊广播所热谈的另一个话题就是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设立集中营、迫害犹太人、残虐战俘,第三帝国的各种阴暗面成了战地记者们深入挖掘的内容,还有那些可以公开的战利品,包括由美军发现并缴获的武器设施、隐秘工事和纳粹宝藏等等。让人感到好奇的是,关于战胜德国的另一个强大盟友,苏联,在这些美国报刊上却很少有涉及,也灭有提到说盟国巨头们即将在欧洲举行胜利集会,商议如何瓜分战利品、敦促日本投降之类。看来,盟国对此次首脑会议的安全工作并没有掉以轻心,可以想象会议地点周边那种五步一岗三步一哨的严密戒备。林恩不知道由劳伦茨·巴赫将军亲自策划的突击行动具体是如何安排的,但站在现时的立场,他希望看到一次意外的成功,看到历史大势从这里开始发生改变,好让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走上一条全新的轨迹。
  晚餐之后,林恩带着坦泽、特奇梅尔向帕马罗特一家辞行,帕马罗特先生并没有挽留,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祝好运”。这是林恩第一次如此亲近地和一个美国家庭接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平静与从容也让来自未亡帝国的冷酷军人怀念起从前的平凡生活,然而那一切再也回不去了。
  在僻静旅馆住了两天,林恩如约来到了休斯家。老休斯前脚刚出门,小休斯就把热气球套件装上朋友的卡车,由这位名叫约翰斯的青年卡车将他们送到二十多公里之外的一处开阔地带。测了风向,小休斯连忙招呼约翰斯和林恩帮他将热气球展开,使用煤油的燃烧器效率显然要比用天然气喷焰的差了许多,倒腾了两个多小时,风向又突然发生了变化。一时半会上不去,小休斯却不慌不忙地整理物件,还在吊筐外面加了两个沙袋,又仔细检查了淡水、食品和用来御寒的毯子——这会儿虽是7月酷暑,小休斯对林恩解释说,沙漠昼夜温差之大,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能够让人体验从穿背心到裹毯子的变化,再者,若是气球出现严重故障,毯子也能垫在屁股下面减轻些疼痛。
  对于这种美式的玩笑,林恩说不上适应不适应,他靠着吊筐一遍遍翻开地图,跟小休斯讨论这次“观光旅行”的最佳路线。在随时可能遭到军方拦截的情况下,路线的选择关系到这次冒险能否取得理想的成效。
  临近正午,约翰斯开着他的破卡车离开了,荒芜的郊外只剩下林恩和小休斯两人。在异国他乡的陌生土地,林恩虽未携带武器,但在突击队和基地接受的训练让他有信心对付两三个普通平民,何况从修理工转到热气球飞行者的状态,身旁这个美国青年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不仅态度很认真,就连烟也很少抽。
  在炽烈的阳光下又等了两个小时,林恩喝了半瓶水、放了两泡尿。这天热干燥尚且能够忍受,可在热气球已经吹胀起来的情况下,在这开阔的荒地简直是最好的指向标,甚至远在十几公里之外的人都能够看见,若是还没升空就被制止了,林恩这几天的筹划和等待可就直接付之东流了。
  又一次举起用口水浸润的手指,小休斯眯着眼睛望着远处:“嘿,伙计,该出发了!”
  有这句话在,林恩因为等待而产生的积郁顿时扫去了大半,他抬起手来看了看表——在柯尼斯堡黑市上换来的那块俄国手表在来美国之前就想办法找人换了,换成了美国制造的格林恩,以免在这些小细节上愚蠢地露了马脚。
  “3点一刻……飞起来就该天黑了吧!”林恩不满地抱怨说,自己可是赶早就来了,没想到一晃眼又在地面上耗了大半天。
  小休斯看起来并不怵这位也就比自己大几岁的雇主,他一边解绑在大石块上的缆绳,一边不慌不忙地说道:“清早和傍晚都是热气球最佳的升空时段,因为气流平稳,学物理的对这方面应该有很专业的了解吧!”
  林恩被小小地将了一军,只好嘀咕着说:“我是学分子物理的,再说了,凡事不都赶早不赶晚吗?天黑了还能看见什么?”
  小休斯有意不提他老爹这档子事,辩驳道:“嘿,天黑了才好,一眼望去,漆黑一片的沙漠中有灯的地方不才有人工设施吗?”
  这道理林恩并非不动,只是担心美国军方也将这方面考虑进去,使用遮光布之类的简单掩蔽,那样夜间飞行就算从秘密试验基地上空飞过,肉眼恐怕也难有发现了。
  任何军事行动都有偶然性的因素存在,林恩只能祈祷美国方面的保密工作不至于滴水不漏。因为充分考虑到被美国军方拦截并接受审查的可能,他这次没有带小型照相机,更没有带刀具枪械,只带了换洗衣物、证照文件、最基本的日用品以及两百多美元钞票,还有巴赫送自己的那副小型望远镜。为了掩饰自己的目标,之前用铅笔在旅行地图上所做的标记和备注都被仔细擦去。
  解开全部绳索,小休斯手脚麻利地爬进吊筐,拧动煤油炉上的旋钮,火腾地旺了起来,甚至有种轻微的呼呼声。时值盛夏,又经过大半天的加热,这热气球的气囊中本来就已经充满了适合飞行的热空气,它迅速脱离地面,以至于第一次乘坐热气球的林恩觉得它像是已经失控一般,接下来将一直上升到九天云外。小休斯很快减小了煤油炉的火力,差不多到了四五百米的高度,它上升的速度就明显减缓下来,并且随着微风的吹拂渐渐飘离了起飞地点。视线愈发开阔,林恩很快就看到了罗斯鲁纳斯,从空中看那确实是一座不太起眼的小城,它毗邻着一条南北方向的铁路线,城区里活动的车辆肉眼就能数出数量来。
  意识到热气球是在朝太阳落山的方向飘行,林恩惊讶地问说:“我们在往西边飞?”
  在热气球的敞开吊筐里说话的感觉跟乘坐普通飞机是截然不同的,高高在上,话音随风飘远。
  “别担心!”小休斯说,“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林恩定下心来想了想,不同高度的气流运行方向好像是不同的,看来物理学知识不够扎实的人,假扮物理学者是很容易在小问题上露出马脚的。于是,他接下来尽量避免说话,而是一心一意地观察地面上的情况,并根据飞行的方向和时间在地图上作出相应的标注——不论是旅行还是刺探情报,这些测定关键方位的数据都是必须获得的。
  待到热气球上升到很高很高的高空,地面上的景观小得就像是最微型的作战沙盘一样,风向果然发生了变化,林恩他们开始向北飘行。这种没有外在动力的热气球,飞行速度完全取决于当时的风速,看起来慢慢悠悠,快的话一天也能够飞行五六百公里,而且它不需要绕过岔口障碍,对燃料的消耗也远没有普通交通工具那么大,在常规雷达探测波面前更是有着纯天然的隐形性能。
第59章
夜空惊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站在离地千米的高度,望着黄昏沙漠的壮阔景致,林恩在唇间默读着此生不忘的名句。
  一轮夕阳缓缓沉入沙海,天渐渐黑了,漫天繁星点缀着夜幕,和悦的凉风取代了白天的温热,林恩倚着吊筐随心远望。原来,静悄悄地飘行在这样的夜空中竟是如此惬意的享受。若不是受这场未尽之战的羁绊,自己本该过着平凡祥和的生活,努力赚钱,努力养家,争取在有生之年看遍普天之下最美的景色,如斯……
  “这里的景色很美吧!”
  小休斯一手拿着烤肠,一手拎着啤酒瓶,任由轻风拂动他那零碎的短发,时而远眺,时而下望,这里的一切仿佛尽在他的胸怀之中。
  “嗯,美极了!”林恩如实说出自己的感受,在这之前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他要么是在寒冷的东线和俄国人进行殊死搏斗,要么是在“吸血鬼”突击队的训练营里磨砺身心,后来的北欧之行虽然也饱览了山峦峻峭、峡湾深邃的壮丽景色,可心情始终沉浸在一种没落的绝望和悲壮之中。即便此刻,他也难以参透人和自然的奥妙,让自己的心境摆脱凡尘琐事的影响,真正感受世界的博大和宽怀。
  小休斯得意地说:“嘿,这夜景就够你赚回路费,等到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你就真正不虚此行了!”
  如若光是看景,林恩确实该心满意足了,可此行真实的意图……身边的这位美国青年也许永远都不会理解。
  吃饱和也喝足了,小休斯确定了一下风向,告诉林恩若没有风向变化不必叫醒自己,困了尽可以睡上一觉,然后缩到吊筐里面,不多会儿就打起了呼噜。
  能吃能睡能玩能乐,这样的人生也足够单纯幸福,林恩给了自己一丝苦笑,拿起望远镜继续在这无垠的沙漠中找寻光源。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不同于千里荒无人烟的大沙漠,铁路和道路沿线每隔若干距离就会有城镇村落,夜未深,林恩还得时不时拿起地图端详验对,午夜之后,这样的困扰也就自然减少了。除了满天的闪烁星辰,就是远处偶尔沿着地平线滑过的“流星”——火车头的灯光。
  平淡的时间过久了,也会变成一种困顿。抽了半包烟,喝了半杯冷咖啡,林恩的眼皮愈渐沉重。人可以硬撑着不睡,视力却难以保持常态,随着星光的黯淡,天与地浑然一色,别说是沙漠戈壁中的秘密基地,就算是一块巨大的红色岩壁也无法辨别。身体的倦怠并没有影响林恩的意识,他竭力保持清醒的思维,为了提神,他回忆起那个寒风雪夜在农舍马厩的曼妙时光,轻熟女内敛的热情就像是覆盖在灰尘的炭火,只要能够挑去表面那层掩饰,内在的火热足以让人融化。可是想着想着,思绪却不听使唤地飘忽到了另一个场景:玫红的藏绸衫衣,乌黑的及腰发辫,宽松的皮绒边饰,还有那浓情的眉、明亮的眼、宽厚的唇,而每每想起凝结于脸庞上的淡漠寡情,林恩总觉得心头有片乌云笼罩……
  忽然间,林恩看到前方地面上有车辆的灯光,深夜行车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可这里已是相当荒芜的沙漠深处,林恩顿时有种基于直觉的判断:这些车辆必然跟自己找寻的目标有着密切的关联。
  为了看清一些,林恩擅作主张地扭小了煤油炉——它原本就只保留着微弱的火焰,地面上的人不仔细观察是难以发现的,经他这么一调,炉子几乎完全熄灭。
  炉火调小后,气囊里的热空气也不至于迅速降温,刚开始一阵,热气球的高度几乎没怎么降低,过了好几分钟,它才开始缓缓下降,并随之产生了轻微的摇晃,但已经睡熟的小休斯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随着高度的持续降低,林恩已经可以辨认出这是一支由十余辆卡车组成的车队,它们正沿着一条相对笔直的公路向东北方向行驶,顺着这条几乎看不清轮廓的道路向前遥望,隐约有零星的光点在晃动,那那须是基地的指示灯,也许是执勤的岗哨,但一定不是普通的民用设施。这个时候,林恩的心情微微激动起来,千算万算,想着以购地种田的名义购买农用飞机,然后在播撒农药时故意跑偏,却没想过使用热气球夜航居然能够如此悄无声息地接近高度戒备的目标!
  等他注意到热气球的高度已经下降到了过低的高度时,眼看美国佬的秘密基地就在前方,林恩连忙拿出地图计算这最后一段行程的方向和距离,以便确认它的准确方位,等到风吹吊筐较为剧烈地摇晃时,小休斯终于揉着眼睛爬起来,等他往外一看,差点就大声叫了出来。
  “我的天,怎么飞得这么低?要装上沙丘或者山包就麻烦了!”
  虽然忍着没有大叫,可小休斯一边埋怨,一边去调煤油炉,等林恩反应过来想阻止他时,晚矣。煤油炉上的火焰腾一下窜了起来,这对于热气球本身并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严格来说也没有违反操作安全流程,可这会儿天上的大多数星星都收工回家了,黯淡的夜幕下,在空中腾起的一团火焰是非常显眼的。
  “糟了……”
  林恩苦叹一声,尽管小休斯立即调小了火焰,可刚刚的疏忽还是给他们惹来了大麻烦。很快就听到下面传来了汽车刹车和说话的声音,紧接着,刺耳的枪声划破了夜的安宁,几颗暗红色的子弹远远飞过。
  “我的天啊,他们居然开枪了,居然开枪了!”在不长眼的子弹面前,小休斯将他的沉稳老练世故无赖全部抛到了九霄云外,他惊慌失措地抓着吊筐边缘,此刻大概懊恼出发之前怎么没在筐底放一块铁板,那样还能抵挡住下方射来的子弹,这会儿两人吊在空中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完全成了对方枪械的活靶子。
  枪声打破了宁静,也唤醒了隐藏在这沙漠中的一切。刺眼的探照灯光柱拔地而起,迅速在夜幕中锁定这飘然而至的不速之客时,林恩的倦怠、迷糊、恍惚早已一扫而空,他惊讶地看着从前方不远处射来的光柱。刚开始只有一根,紧接着又出现了第二、三根,看着这些在夜幕下无比醒目的光照,他狠狠拍了自己的脑袋:真笨,早怎么没有想到这点!
  大多数时候,作战行动需要避免打草惊蛇,但有时候恰好相反。想要找到对方隐秘基地的位置,林恩完全可以雇佣不知情者在夜间驾驶飞行器制造声响,从而吸引对方隐秘基地周边的探照灯甚至防御火力。在相对平坦开阔的沙漠地带,从好几十公里外就能够发现这些光柱所在位置,从而判断出试验基地的准确方位,便不必担上损兵折将的风险,更不用像现在这样亲自出马。
  现在领悟已经太晚了,几盏大功率探照灯已经将林恩他们的热气球照的无所遁形,恐怕不知有多少高射炮正迅速调转炮口,只待上级一声令下就将这冒然抵近的热气球击落。迎着刺眼的光柱,林恩压根看不清前方基地的状况,只能大致估测目前自己的离地距离——应该不超过200米,别说是机关炮弹,就连子弹也躲不过。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小休斯终于做出了与他年龄、经历相符的行为,他掏出一块白手绢,趴在吊筐边缘拼命挥手喊叫,嘴里说着“别开火,我是平民”。
  到了这个时候,林恩反而冷静下来,这不正是自己一直都有考虑的状况吗?既然发生了,那就按照计划步骤,不慌不忙地拿起橡皮擦,在刚刚用来计算和标注位置的那一页,把铅笔所留下的数字、线条和图示全部擦掉,擦得干干净净,末了还吹上一口气,将橡皮擦的碎屑吹干净,闭上眼睛仔细想了想,从口袋里拿出波士顿买的标有产地的火柴盒子,划燃火柴将它烧成灰烬。经过小休斯的努力,下面的人没有继续射击,只是改用大嗓门喊着“降落”,完全关闭煤油炉子之后,热气球一边继续向前飘行,一边缓慢地下降。确定身上已经没有“危险物品”,林恩站起身,跟小休斯一样趴在吊筐边缘,装模作样地摆出一脸惊恐状,眼睛却在抓紧这到最后的机会观察环境。好心的气流将他们的热气球朝探照灯的方向吹,很快越过了停在途中的车队,那是一些六轮或者八轮的重型卡车,第一次随“吸血鬼”突击队奔袭苏军装甲部队临时宿营地时,看到的似乎就是同一类型的卡车。彼此相隔数百上千米的探照灯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正方形,逆着极其强烈的光线,林恩只能隐约看到那里有个筑有铁丝网和围墙的基地,矗立在地表的建筑大都是些矮房子,想必真正的内容位于地下——在沙漠中构筑挖地造工事实在不难。
  以临时迫降的方式落地,热气球的着陆姿态非常不雅,吊筐在沙地上拖行数十米,最终装上了一处沙丘,气囊与吊筐之间的绳索已然断了好几根,林恩和小休斯连滚带爬地离开吊舱,侧倾的气囊仍顽强地扯着空吊筐起飞,这时只听有人在喊“吊筐里的人已经离开了”,须臾,探照灯附近暴起团团火光,只片刻的功夫,空中的热气球就被机关炮弹撕成了碎块,小休斯看得目瞪口呆,可在林恩眼中,这样的场景在战场上却是稀松平常的。
第60章
交锋
  记忆从战火纷飞开始,林恩的屁股还只挨过“屠夫”的靴子,回首那段懵懂而又艰苦的日子,原本熟悉的面孔和身影却已渐渐陌生。
  在降落处的沙丘上坐了不到两分钟,一群头戴M1钢盔、手持M1步枪、身穿M43作战服的美国大兵就气势汹汹地冲将过来,不由分说地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这两位年轻的不速之客,然后由一名身材魁梧的大个子逐一对他们进行搜身,除了衣服本身,基本上一样不留地搜了出来,然后又连推带拽地把他们往铁丝网围墙那边赶。大概是为了发泄清梦被惊扰的愤怒,这些美国大兵途中恶狠狠地踹了两人屁股,林恩块头比小休斯大了一号,因而挨的靴子还稍稍多一些。小休斯一介平民,哪里见识过这种场面,吓得面色发白、四肢发抖,而在东线的经历已经让林恩充分认识到,作为苏军或者德军任何一方的战俘,其下场都是极其惨淡的,唯独美军对待战俘比较仁慈——在美国的有意宣传下,至少外界的普遍看法如此。
  在热气球被击落后,暴露性极大的探照灯很快就熄灭了,只剩基地外围的照明灯的亮着,这群美国大兵赶鸭子似的将这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带进了戒备森严的围墙之内,此时似乎还有另一队美国士兵驾驶摩托车和小型汽车赶去搜寻热气球的残骸。与小休斯的恐惧不同,林恩心里虽然也有那么一点儿紧张和忐忑,但更多是一种兴奋——探寻真相与秘境的兴奋。
  从外观上看,这基地就像是一座建立在沙漠地带的村镇,里面的建筑大都和普通民居无异,只是为了抵御风沙和盗匪的袭击而建起了高墙铁丝网。这些显然只是用来掩人耳目的,进门之后,士兵们压着林恩和小休斯从旁边的入口进入了地下通道,铁门、混凝土墙壁以及加装了透明罩的吊灯,所有的一切都彰显了这处设施的精心设置。沿着通道走了不远,林恩和小休斯就被分别带入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却不是让他们平复惊魂未定的情绪。惨白的墙壁,惨白的灯光,还有面色冷峻的士兵面对面进行看押。林恩有意装作惊慌无助,他知道,接下来就将面对基地守卫方面的审讯了。
  片刻之后,一个留着胡渣的美军军官走进房间,他有意让自己的目光看起来凶悍一些,可在林恩眼里,这家伙偏偏跟《兄弟连》里面的温斯特有几分神似,以至于看起来面冷心善,怎么也不像是那种凶狠变态的审讯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