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225

  “姓名,身份,来历。”这位军官冷板地说出三个词,然后给自己点了根烟。
  林恩有意低着头,偶尔抬起时也绝不去揣摩对方的军衔,而是有意让对方以为自己是极度惶恐的。同时,他唯唯诺诺、结结巴巴地说:
  “报告长官……我叫卡特·霍姆,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推荐……到……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交流学者,主攻……呃,分子物理,来找……罗伯特·奥本海默博士……奥本海默教授。”
  “罗伯特·奥本海默?”军官似乎知道这个名字,他站在原地盯着林恩,看到的是一张憔悴、仓惶且显得十分懊恼的年轻面孔。
  过了半分钟,另一名军官推门进来,将士兵们从林恩他们身上搜查出的证件、文件和物品放于吊灯正下方的桌子上。
  拿起阿根廷政府签发的护照和普拉塔国立大学的推荐信端详了片刻,这位貌似温斯特的美国军官瞟了眼林恩:“阿根廷人?你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好好当你的交流学者,来这里干什么?你祖辈是哪国的移民?”
  其他的问题都还好解释,唯独最后这个是林恩有所担心的,他沉默了一下,回答说:“来美国之前,我在拉普拉塔国立大学的导师——哈尔古希博士,拜托我向奥本海默博士求教一个分子物理方面的未解问题,他相信全世界只有奥本海默博士等极少数几个人才能够解答,而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之后,我被告知奥本海默博士短期内都不会返回学校,可我的导师哈尔古希博士病重,我希望在他去世之前解开这几年来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所以才会来到这里。”
  “是么?”军官将信将疑地看着林恩,但他可不像是帕马罗特、休斯这样的平民容易糊弄,背着手琢磨了一下林恩的回答,他紧接着追问说:“我看你并不是阿根廷本地人吧!”
  当然不是,林恩心想,这样一副典型欧洲面孔瞒是瞒不过去的,他只好垂着脑袋低声说:“德国。”
  “德国?哈!”军官的声音立即提高了一度音量,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但他肯定没有料到林恩的后手。
  “和奥本海默博士一样,我父亲也是德籍犹太人,只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论我们多么努力,在哪里都还是受到周围人的歧视,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卑微、最可怜、最懦弱的人。”林恩以极其黯淡的口吻说着,仿佛自己真属于那个悲催到了极致的民族。纵览历史,迫害杀戮犹太人的绝非德国一家。因为被看作是杀害基督的凶手,被看作是邪恶的魔鬼和异教徒,从一千多年前的希腊罗马时期开始,犹太人就遭到了执政者的镇压甚至屠杀,公元438年生效的罗马提奥尔西法典中甚至规定的针对犹太人的附加条款。在中世纪,欧洲各国对犹太人的仇视有增无减,法国统治者四次在境内驱逐犹太人,在神圣罗马帝国,仅仅因为基督教徒祭祀用的圣饼中发现红色斑点,基督教徒们就捣毁了一百多个犹太教区,十万犹太人惨遭杀害。到了近代,沙皇俄国对犹太人的迫害手段耸人听闻,使得成千上万犹太人从东欧仓惶逃往北美和西欧。据估计,两千年来遭到屠杀的犹太人总数达到2000万以上。
  不管这位军官是否清楚奥本海默的出身,但他的情绪显然是被林恩的话左右了。收起刚刚的得意姿态,他翻了翻桌上的其他物件,包括那本旅游图册、几本物理资料与笔记,还有林恩刻意留下的火车票根和美钞。
  “是谁告诉你来这里能找到奥本海默博士的?”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林恩低声说:“作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骄傲,许多人都知道他受雇于政府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区域从事科研工作。如果您想问更具体的人,很抱歉,我不想好心的人被牵扯进来。”
  从词句和逻辑上看,这都是一个经过了精心设计的回答,所谓法不责众,军官总不至于因为这一点去加利福尼亚大学大肆抓人,而且,林恩有意不提“秘密”一词,假意将之理解成为正常的科研活动。
  “那你是怎么从加利福尼亚来的?又从什么地方弄到我们明令禁止使用的热气球?为什么要用热气球?”
  火车票上已经摆明了来新墨西哥州的时间和方式,至于热气球,林恩坦直地阐述了整个过程,想来也能够和小休斯那边对上口供。末了,他低声下气地说:“抱歉,长官,为了尽快找到奥本海默博士,我选择了一条并不理智的方式,以至于违反了你们的禁令。希望你们调查清楚事实后就施放了和我一起来的休斯先生,他只是受雇于我,单纯的雇佣关系,绝不是此事的同谋。”
  林恩的姿态放得极地,这位美国军官倒不好高高在上了,他以平缓的语气说:“是否同谋,我们自会判断。如果你所说的这些都是事实,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但你若是对我们撒了谎,现在就可以好好想想后果了!”
  如此恫吓对林恩完全无效,他垂着眼皮点点头:“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和奥本海默博士见上一面,只为一个分子物理方面的难题。若能够解题,或是由奥本海默博士给我的导师写一封信,就算让我蹲十年监狱也愿意。”
  经过这么一番交谈,美国军官显然把眼前这位个头比自己还高、体格结实且手脚起茧的年轻人当成了文弱书生,他转身示意刚才那位军官将桌上的东西都拿走,然后对卫兵说:“就让他在这里休息吧!只要没什么特别情况,一切都等我回来再说。”
  “是!”腰挎手枪的卫兵以立正的姿势回答道,等两位军官都走了,他紧随着走出房间,将铁门不轻不重地关上了。
  听到钥匙转动的声音,林恩终于小出了一口气。正如自己预料的那样,美国人卷入战争虽然已经有三年半时间,但本土受到的威胁乃至攻击微乎其微,德国的情报行动在他们看来是愚蠢低能的,而日本的间谍们虽然在战争初期为珍珠港的袭击立下了大功,但在那之后但凡有东方面孔的都受到了格外的关注和监视,想要再有所作为也难。基于这些情况,美国军方的戒心确实降低了一些,至少没有盖世太保们在德国国内那样宁枉勿纵。
  这用来审讯的小房间里就两张椅子、一张桌子,没办法,林恩只好自己动手将它们拼起来,勉强凑成一张桌子,熬了大半夜,身心兼惫,该是好好休息一下养精蓄锐了。
第61章
天才的决断
  在桌椅拼凑的位置上,林恩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觉,醒来时腰背隐隐有些酸麻。这位于地下设施内的审讯室完全不见天日,他的手表也被美国大兵们搜走了,只好凭直觉来推断时间。作为闯入者,他们被带到这座位于沙漠之中的美国基地已是下半夜,所以无法从美国军官离开的时长来推断那些顶尖的物理学家们是否就在这个基地内。
  在门口值勤的美国士兵换了岗,却没有给林恩带一点食物和水来,虽然气氛有些奇怪和压抑,林恩还是非常耐心地等待着。到了半下午,那位长相跟兄弟连指挥官温斯顿有几分神似的美国军官再次出现,铁门打开之后,他站在门口看着林恩:“跟我来吧!”
  平和的语气让林恩猜出了个大概,脸上却挂起茫然无知的神情。站起身,略微蹒跚的走了出去。军官拿出一条黑布带,亲手将他的眼睛蒙住,并告诫说:“这已是特例,千万不要自以为聪明地耍什么花招。”
  林恩自是连连点头,接下来,军官亲自搀着他沿着通道前行。虽然目不见物,但林恩清楚地意识到这是昨天进来的路。上了12级的台阶,阳光、微风和热度都证明了他的基本判断。军官松开手,换由两条粗壮的胳膊一左一右夹着林恩上了一辆底盘颇高的大卡车。车厢里十分闷热,行驶途中发动机的噪音很大,旁边的人也不怎么说话。道路是平坦的,路线却弯弯曲曲,左拐、右转,左转、右拐,这样的行程固然让人晕乎乎的,林恩却竭力发挥出自己在方向和空间想象上的把握力,他敏锐地感觉到车辆是在一个大范围内兜圈子,也就是说,目标人物仍在这座基地之内。
  在沙漠中晃荡了三四个小时,汽车终于停了,林恩被士兵们夹着下了车,然后四肢乏力、表情痛苦地干呕起来,仿佛自己真是一个弱不禁风的青年学者。就这样表演了好几分钟,感觉够戏份了,才勉强站起来,在眼睛仍蒙着黑布的情况下由旁人带着进入了一条向下的通道——16级台阶,至少换了一个不同的入口。
  一进地下,空气温度顿时降低了不少,沿途不断有铁门开合的声音,感觉就像是进了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七拐八弯地转了十来分钟,终于到了地方,林恩眼睛上的黑布这才被旁人拿去。重见光明,出现在眼前的是个比先前审讯室大不了多少的房间,正中摆着一张长方形的木桌,靠气窗的位置坐着一名执笔准备记录的年轻军官,这不禁让林恩想起国外电影中探监的情景。
  与兄弟连连长温斯顿有几分相似的美国军官毫不意外地站在桌子的另一端,身后是一块大黑板。林恩猜测他之前是没有上车的,如此推理,这基地确实是自己乘坐热气球发现的那座,美国人刚刚只是为了混淆视线才带自己出去转了一大圈。
  过了几分钟,通道里传来了轻缓的脚步声,林恩满怀好奇地盯着铁门,值勤士兵将其打开,随之走进来的是个小老头子。他头发稀疏,就像是常年吸毒者一样干瘦,穿着白色大褂,里面是衬衫领带,手里拿着林恩的那本笔记,一边看一边想,全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当中。直到在桌旁坐下之后,他才将目光投向了林恩。
  这就是罗伯特·奥本海默,“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和技术负责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此行的头号目标?林恩有些愕然,他已经不记得当年看过的历史图片中这个低调却至关重要的人物是怎样一番模样了,却觉得这家伙全然没有领袖人物的气场。
  “哦,抱歉!”
  小老头儿将笔迹放在桌上,然后一手插在口袋里,一手拿着烟斗,用流利而标准的英语对林恩说:“你就是那个从拉普拉塔国立大学来的交流学者?叫什么名字来着?”
  “卡特·霍姆!”林恩以喜形于色的表情作为应对,“您就是奥本海默博士?”
  小老头不置可否,而是继续问道:“听说,你昨天和另一个小伙子很勇敢地乘坐热气球前来?”
  对方的反应足以让林恩确定其真实身份,为了博取同情,他从喜悦转为歉意和委屈:“我知道这样做确实很唐突,甚至面临着军方的指控和监禁,但我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作为一位德裔犹太人的儿子,我在拉普拉塔国立大学潜心学习钻研分子物理,此次是受导师之托带着科研方面的难题来到美国,全世界都知道您是分子物理方面的顶级专家,相信也只有您能解决这些难题。”
  “我听他们说了情况,你说你是哈尔古希博士的学生,只是这个名字……很抱歉,我一时想不起来。”小老头儿说道这里,林恩禁不住有些担心,哈尔古希博士其人确实存在,可他只不过是拉普拉塔国力大学一位年迈的物理学教授,在分子物理方面并没有特殊的研究结论。然而没等林恩解释,小老头儿就转换了语调:“你的笔记我简略地看了一下,完全符合现有理论的构架分析,所以我不太明白……你所说的难题在于什么方面。”
  探讨深奥的分子物理理论林恩可不在行,事到如此,他只好认准核聚变的原理逆向拆解:“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会释放极大量的能量,这在实验室已经得到了验证,可在理论公式中,轻的原子核变化为重的原子核也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我们一直怀疑是否存在某方面的推算错误。”
  这些理论的东西能够让旁边的美国军官云里雾里,可在奥本海默这样的尖端专家面前就完全是小儿科了,他起身走到黑板那边,拿起粉笔刷刷刷地在上面列出三行公式,而最上面那行就是林恩从买来的科研书籍和杂志上所摘抄的。
  “这是我们的分子演进推论公式,能看懂吗?”
  看得懂才怪,林恩神情木然地盯着黑板,记也不是,不记也不是。琢磨了好一会儿,才恍然点点头:“这些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
  一旦进入了研究模式,小老头儿便不再关注林恩的表情,他拿出大学课堂上的派头,用粉笔在公式下方划拉着,讲了一通让林恩彻底头晕脑胀的理论分析。更痛苦的是,林恩还得装出一副听得津津有味的姿态。
  可怜的不止是林恩,坐在旁边负责记录的年轻军官对分子物理自然不是内行,他愣愣地看着黑板上宛若天书的公式,手里的笔早就不知所措地停在那里。
  “其实这些公式在爱德华·特勒博士的论文里都有……噢,抱歉!”小老头儿拍拍脑袋,“那篇论文还没有公开发表,难怪大家仍受常规问题的困扰,真应该请特勒博士来给你讲一堂课,但他现在忙极了,似乎有好多天都没时间洗澡。”
  “没关系,博士,您刚刚所讲的这些已经给了我至关重要的启发。在您这里,我终于见识到了当代物理发展的真正水平,而在阿根廷,在我们的学校,我们就像是一群土著人,居然还在为那么简单的问题所困扰。”
  说完这些拍马屁的话,林恩唯恐小老头再回过头来问自己公式方面的内容,连忙主动发问说:“我们都知道,在理论上,前面一种分子裂变的模式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后者这种截然相反的模式有这种可能吗?”
  “裂变”是林恩在科研论文中看到的字眼,此时似乎还没有“聚变”的说法,他只好用“截然相反”来形容。
  思维突然从公式跳到了模式,小老头叼着烟斗想了好一会儿:“从目前来看,这些带有巨大能量发生的分子变化应该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下实现人为控制的。不过……目前我们对后一种模式的研究还处于非常粗浅的阶段,你们有更成熟一些的研究和见解吗?”
  林恩本想见好就收,可又担心就这样简单解决了问题,自己来这里的动机就会受到美国军方的怀疑。于是,他点了点头,起身走到黑板那边——在这个过程中,坐着记录的军官,还有长得有些像温斯顿的那位,都用极为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自己。
  走到小老头身旁,林恩真正意识到他是多么的瘦小脆弱,自己似乎可以不怎么费力气就将他干掉,或者像是在柏林突袭苏军战地指挥部一样将他抓做人质。然而就算除去了奥本海默,美国的原子弹项目到了这个阶段也仍会顺利地进行下去,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林恩忍住了心中的冲动,平静地拿起粉笔,在黑板的角落里写下了两条最著名也是最简单的核聚变公式——在高中物理课本上出现的,在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卷上也出现过的。
  21H+31H→42He+10n
  21H+21H→31He+11H+4MeV
  落笔,转身,看着小老头目不转睛地望着黑板,林恩不知该感谢当年风趣幽默的物理老师,还是严格认真的应试教育。在这一刻,他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代表了千千万万十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特别是跟自己一样的理科生们。
第62章
误入羊群的狼
  见小老头还在思索,林恩狡黠地轻唤了一声:
  “奥本海默博士!”
  “哎!”
  小老头不经意地做出了应答。
  嘿嘿,就是你了!看来高智商的天才情商往往都很低,林恩虽然不确定奥本海默在这基地安全方面有多大的发言权,但仍然寄希望于在他身上寻求突破口。
  “博士,非常感谢您的这番指导,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够尽快返回阿根廷去,利用这个暑假完成哈尔古希博士的课题,他身患重病,作为学生,我希望能够在他有生之年了却他的遗憾。至于将来,我期盼着有机会成为您的学生。”
  小老头儿点点头,紧接着却又摇头:“你可以写信回阿根廷去,将这些必要的公式和分析写进去,我保证你的信件能够准时送达,而且愿意亲笔写一封短信给你的导师解释这些。如果他知道你加入了我们的研究行列,想必也会为你感到无比骄傲的。”
  “呃?加入你们的行列?”林恩懵了,这是什么状况?
  “是的,你,还有你那位冒失的热气球飞行者朋友,必须在这里留一段时间,这是当初华盛顿方面立下的基本准则,因为这里所涉及的一切都是美国最高级别的机密。当然了,这段时间你的人身会得到绝对的保证,在我的实验室,你还将接触到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这将是改变你一生的宝贵机会!”小老头儿不容林恩质疑——且是满心骄傲地说。
  什么?就自己这水平还能干尖端的物理研究工作?笑话,真是天大的笑话!当年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也就是混口饭吃,可自己这对高深理论两眼一抹瞎的本科生居然要混进世界上最顶级的核物理研究队伍,每天跟着已经获得或未来若干年即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的大科学家们为伍……就连林恩自己也觉得滑稽不堪。
  看林恩一脸不信,小老头儿当即补充说:“我们按周计算工资,给你一个辅助研究员的位置,每周40美元,一个暑假下来,你几年的学费都不成问题了!”
  按照目前的美元购买力,这样的待遇确实很高了,只是林恩很想反驳一句:老先生,您没看出来我是个富家公子扮相的角,缺啥也不缺那几张美钞?
  不管怎么说,选择权现在已经不在林恩手中了,要么混入研究队伍,要么去蹲监狱,取舍显而易见。林恩转念一想,其实这样的机会也算是可遇不可求的,即便是詹姆士·邦德先生,恐怕也没有办法从外围混入到“曼哈顿计划”的核心区域吧!
  于是,这位“阿根廷来的交流学者”畏畏缩缩地问:“您说的一段时间……大概是多久?”
  对于这个问题,老头儿一板一眼地回答说:“那要看我们的研究什么时候成功,战争什么时候结束。若是耽误了开学,我会给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校长写信解释,你不必担心因此耽误了学业。最多最多,我想不会超过一年。”
  一年?外面还有两个兄弟在等着我呢,三个星期不到就会带着噩耗撤离。林恩满心无奈。好吧!您老真是好心,将我这么一头披着羊皮的大灰狼带进您的羊圈,到时候可千万别后悔!
  这老头儿在物理学界未必是个好脾气的人,但在林恩面前着实是个大好人,他对“温斯顿”军官说:“上尉,把这位可怜的小家伙带去休息吧!我决定雇佣他为临时的辅助研究员,待遇方面跟同级别的人一样,当然了,在研究工作结束前,他是不能获得假期外出的。”
  到了这个时候,林恩当然要展现一下自己的善心,他连忙问说:“我的那位朋友怎么办?他是罗斯鲁纳斯本地人,一个单纯喜欢热气球的年轻人,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受雇于我……”
  “这我们也没有办法。”跟电影里的“温斯顿”一样留着小胡渣的美国军官开口说道,“基本准则是任何人都不能更改的,毕竟这是国家的最高军事机密。考虑到他的年龄,我们会派人去罗斯鲁纳斯核实情况,只要一切属实,我们会给他一份临时性的工作,并带消息给他的家人。”
  如此,林恩也没办法再央求什么,正准备老老实实跟着军官离开了房间,老头儿却又叫住了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