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燃魂(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239

  趁着诺曼人的注意力发生偏转,联邦军士兵们一鼓作气冲进诺曼士兵们据守的堑壕。尽管在近身肉搏战中,各警备师、后备师的联邦士兵无论单体战力还是团队协作都不及眼前这些精悍的诺曼士兵,凭着爆发的士气和果断的全线反击,联邦军以飓风之势横扫战场。胜负之势,影响甚大,诺曼士兵们拿出了不同寻常的韧劲,以寸土必争的心态顽强抗击联邦军的反扑,有的部队甚至全员战死在阵地上。在这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死拼杀中,主场作战的联邦军终究还是占据了上风,他们将攻入联邦军防区的诺曼军队分割开来,逐个予以歼灭……
  临近黄昏,地面战斗终于暂告段落。这时候,魏斯率领的突击连,可战之兵已不足20人。虽然联邦军在这个下午付出了远远超过对手的伤亡,战斗的逆转却让他看到了这场糟糕的战争出现了积极的一面: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联邦军方不再死抱着巨舰大炮思维,开始接受飞机这类新生事物,并且将其投入战场。
  穷则思变,思变、求变,才会有新的希望……
第7章
战争本源
  “好消息!好消息!第4兵团离我们只有半天的路程了!”
  阿尔斯特国境防线的堑壕里,疲惫不堪的联军士兵们纷纷站了起来。对他们来说,这个消息如同久旱之地响起了隆隆雷声,让身处绝境中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第4兵团?第1军团的铁拳兵团?他们从西线过来增援我们了?”魏斯身旁,巴斯顿军校三年级生哈特-雷索斯喃喃自语道。
  上一次春季大会操,第1军团扮演的进攻方表现相当出彩。作为第1军团的四大王牌兵团之一,绰号“铁拳兵团”的第4兵团坐镇左翼,曾令兵力数倍于己的防守方铩羽而归。这支战功赫赫的陆战部队长期驻守在西部国境线,那里的自然环境固然恶劣,但将士们装备精良、训练充足,加上后勤保障到位,所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在上一场战争中,第4兵团多次跟诺曼军队交锋,两度在关键性的战役中胜出,是联邦军队里少有的能跟诺曼军队媲美的精锐之师。
  长年戍边的第4兵团,战斗力和意志力当然不是那些普通战斗师能够比拟的。经历了此前艰苦卓绝的拼杀,魏斯已经没有心思再去考虑战争大局了,只希望北上增援的联邦军队能够尽早扫清障碍,疏通国境防线与后方的陆上通道,接应出境作战部队撤回本土。
  起身之后,魏斯环顾四周,而后眺望南面。在联邦境内空降登陆的诺曼帝国皇家第1陆战师固然骁勇,可这一日两攻,已经让他们拼尽全力,在利用夜间进行兵员弹药的新一轮补充之前,他们不太可能再发动第三次进攻了。
  见南面山林没有异常情况,魏斯仰头看天。关键时刻得到了己方飞机的支援,联邦军地面部队非常艰难地守住了国境防线,但在空中,联邦舰队却再次落败。12艘飞行战舰有5艘战沉、4艘遭重创,基本失去了战斗力,而诺曼人仅仅战沉3艘、遭重创2艘。所幸的是,联邦派出了由2艘装甲舰压阵的后援舰队,诺曼舰队主动脱离战斗接触,只远远保持监视。此后联邦战舰对山林地带的诺曼军队进行了短暂的炮击,之后诺曼人的后援舰队赶到,双方舰队重新转入对峙。
  从黄昏直至入夜,双方空中和地面部队未再有新的动作。
  夜深人静之时,夜空突然被炮火映亮,发生在国境防线以南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黎明时分,一队身穿联邦军服的骑兵出现在阵地对面的树林外,见此情形,国境防线的联军守卫部队沸腾了。
  是夜,联邦军第4兵团用他们的“铁拳”击败了诺曼帝国皇家第1陆战师,为北上增援部队开辟了陆上通道。尽管诺曼帝国的“魔鬼师”并没有被彻底歼灭,而是化整为零,继续袭扰联邦军的后勤补给线,但对于国境防线守军以及从威塞克斯回撤的出境作战部队来说,这场战斗让他们的处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第4兵团开抵国境防线这天傍晚,巴斯顿学生团接到指挥部的命令,全体收拾行装,搭乘运输舰撤往后方。
  国境防线上,联邦军各部并肩奋战多日。在战斗最激烈、最残酷的时刻,他们不分彼此,相扶相依,一起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当巴斯顿学生团的年轻官兵们列队从己方防区经过时,将士们纷纷起身相送,眼神中充满了敬意。
  登舰离开之前,魏斯和奥托-伦德斯仔细清点人员。在战斗打响之前,巴斯顿军校的教员、督察员以及学员五百余人,加上战时补充的一千多名预备兵,总共两千四百多人。短短一个多星期过后,阵亡、失踪、重伤等原因减员近九成,如今只有区区311人得以昂首离开,而这311名官兵中,除去战时调配的军官以及动员征召的预备兵,来自巴斯顿军校的仅为137人。
  夜幕降临后,一艘轻型运输舰飞临防线,降落在坑坑洼洼的阵地上。巴斯顿学生团的残存人员排成三列纵队,默默无语地依次登舰,直到坐在了舰舱座位上,才有人透过舷窗眺望即将告别的国境防线。
  半个多月前,当巴斯顿学生团以齐整的队列和饱满的精神开抵此地之时,恐怕没有人料想到,他们将会在这里经受一场炼狱般的考验,而昔日的同窗好友,将会有许多人永远留在这里……
  伴着沉闷的机械轰鸣声,运输舰飞离地面。靠着轻微颤动的舱壁,魏斯百感交集。战争刚刚开始,巴斯顿学生团就已经被严重打残了,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命运?补充兵员,重新整备,亦或是分拆开来,将学员们作为见习军官派往各级参谋指挥部门?
  闭上眼,难以忘怀的那些血腥战斗场面历历在目。纵使筋疲力竭,整个人困倦到了极点,也难以踏实入眠。一路上,魏斯两次从血腥梦境中惊醒,又两次在彷徨踌躇中睡去。
  经过了六个多小时的飞行,运输舰终于降落在了位于奥城以北300多里的霍芬蒂斯军事基地。此地去往北部国境防线和西部国境防线都是1400多里,是一处较为重要的军事据点。
  在这距离前线一千多里的大后方,不会有突如其来的枪炮声,更不会时刻跟死神相伴。抵达临时宿营地之后,魏斯舒舒服服地洗了个热水澡,换上一身干净衣服,躺在行军床上,总算安安稳稳地睡了一觉。
  早餐后,巴斯顿学生团幸存的连以上军官以及督察人员被召集起来。在用作会议室的营帐里,他们很是惊讶地看到了卡佩斯上校以及他麾下的两名少校军官,还有卢恩-施密特等5名担任军官职务的军校同僚。这些人大多负了伤,卡佩斯的脑袋和胳膊还缠着绷带,卢恩-施密特拄着拐杖。原来,编入杜尔姆战斗群的部队被诺曼军队击败后,幸存者有的撤回到了国境防线,有些跟随友军南撤,还有些被诺曼人截断了退路,历经千辛万苦才突围而出。除去被诺曼军队俘获的和重返国境防线的,得以幸存的共有57人,而先期从国境防线撤离的62名重伤员有8人不治身亡,如此算来,巴斯顿军校此次编遣学生团出战,生还率在45%左右——具体数字取决于被诺曼军队俘获人员的数量,准确的说,是战后得以归国的人数。
  上一场战争中的巴斯顿学生团,总体生还率为49%,这主要是后期参战人员伤亡情况已经大为好转。如果只看战争中前期的伤亡率,生还率仅有30%。
  在敌人的枪炮刺刀面前,巴斯顿学生团跟普通部队并无本质区别。
  卡佩斯上校等人此次在霍芬蒂斯军事基地跟“大部队”会合,既是正式归队,也是临行前的告别。卡佩斯上校向众人宣布,他已接到上级的委派命令,即将前往新组建的第190师担任代理师长,他的几位得力驻守也将随同前往。在他离任后,巴斯顿学生团的团长职务将由第8卫戍区指派——巴斯顿学生团虽然全员撤离了北方国境防线,但它依然隶属于联邦北部的第8卫戍区。
  巴斯顿学生团残部在霍芬蒂斯军事基地短暂休整两日,期间不但没有补充一兵一卒,还将所有的预备兵划转出去,成了只有巴斯顿学员、教员以及督察员组成的骨架。如此看来,上级短期之内是不准备再将这支特殊的部队派往前线了。
  后方的平静日子过起来很快,而在北方战线,联军官兵们还在忍受着煎熬。尽管北上增援的联邦军队击败了诺曼人的“魔鬼师”,扭转了岌岌可危的形势,但诺曼军队可没有预想的那么好对付。在向国境线回撤的联邦军第2、第4军团身后,紧跟着诺曼帝国北方第1战斗集团,他们是征服北弗里斯和威塞克斯的百战精兵,创造了一系列堪称军事经典的成功战例。就在巴斯顿学生团撤离国境防线的第二天,诺曼人以装甲战车部队为先锋,对联邦军后卫部队展开猛攻,而在阿尔斯特-威塞克斯国境防线以北构筑阵地的诺曼帝国北方第2战斗集团先是示敌以弱,主动放弃了一些阵地,而后突然反扑,猛击联邦军侧翼。
  距离国境线仅有咫尺之遥,苦撑多时的联邦军后卫部队竟然崩溃了。失去后卫掩护,刚刚抵达国境防线的联邦军第2、第4军团所部,连同随行的威塞克斯第1特混军团,争相撤入国境防线,混乱的秩序给了诺曼军队可趁之机,他们昼战夜袭,各种穷追猛打,使联军部队伤亡骤增。在出境作战部队尽数退入国境线后,联邦军队主动放弃了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国境防线,有秩序地后撤至马洛戈斯和塞尔西洛两大要塞之间的预备工事,依托有利地形组建了新的北方防线。
  边境战役,联邦军和威塞克斯军的损失达到了诺曼军队的3-4倍,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惨痛失利。联军方面为数不多的利好因素,是双方战舰残骸里的“星源石”多数被联邦军回收,能够让联邦舰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对较多的补充。
  通过对诺曼战舰残骸的勘察分析,联军也掌握了更多关于“魔鬼炸弹”构造原理的信息:它们以蓄电池作用于人造星源石提供浮空力,以火药燃烧提供向前的驱动力,构成极具攻击力的“空中鱼雷”。
  这件新式武器的关键所在,便是人造星源石技术。
  星源石的特性,是提供同等浮空力,电力越弱,需要的星源石越多,反之亦然。使用天然星源石的战舰,动力系统的输出,需要兼顾驱动星源石提供浮空力、驱动舵桨提供水平动力、驱动武器设备正常运转,如何分配达到效用最大化,是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星源石的产量,一直是制约各国飞行舰艇建造数量的首要因素。
  人造星源石的出现,乍看起来是彻底打破战略平衡的力量,但诺曼战舰的数量并没有异常增长,说明人造星源石无法替代天然星源石成为战舰浮空动力来源,至于具体原因,仅从逻辑推测应该是稳定性或极限度方面的问题——要么无法长时间提供稳定浮空力,要么无法承受一定强度的电力,因而不具备成为战舰动力源的条件。联军这边应该对此感到庆幸,因为至少不必面对铺天盖地的诺曼战舰。
第8章
战火中的毕业典礼
  经过短暂的休整,巴斯顿军校学员们搭乘飞行运输舰离开了霍芬蒂斯军事基地。这一次,运输舰的全程飞行时间不到一个半小时,而它还未降落,众人已是泪流满面。舷窗外的熟悉景物告诉他们,这里是奥城郊区,是巴斯顿军校。他们,回家了。
  留守军校的行政人员、教员以及一年级生在靶场列队,迎接巴斯顿学生团成员们出征归来。迈出运输舰的舱门,整个人沐浴在明净的阳光下,魏斯心中充满了从炼狱回到人间的幸福感。想起过去一年多在军校吃过的苦、受过的累还有各种委屈和无奈,跟充斥着死亡气息的战场比起来,这些根本算不得什么。
  归来者又一次站在了熟悉的沃土上,可是那些为国捐躯的伙伴们,再也回不到这里了。
  看着二、三年级学员们稀落的队伍,不少教员当场泪下。相似的情况,二十年前就曾出现过。时光境迁,物是人非,悲伤却被复制了。
  热衷表现的校长阿德米尔-莱诺将军,站在迎接队列的最前方,逐一拥抱从战场归来的教学员。尽管巴斯顿学生团奔赴战场只有一个多月,真正对敌作战的时间只有十来天,但他们遇到的是敌人最精锐、最骁勇的部队,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在局面最为艰险的时刻,他们展现出了百折不挠的韧劲,用他们的热血青春抵挡住了敌人掀起的“惊涛骇浪”。
  凭着坚守国境防线的贡献,他们完全配得上校长莱诺将军以及全体留守人员的敬意,但他们的脸庞上全无得意骄傲的申请。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军校宿舍,穿过安安静静的走廊,走进空空荡荡的房间,许多人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
  跟魏斯同住的那个大块头特伦格,据说在杜尔姆战斗群与诺曼帝国皇家第1陆战师交战的第一天便阵亡了。
  再也不会有人一本正经地跟尼古拉解释,自己叫特伦格而不是特伦特。
  魏斯放下行囊,失魂落魄地坐在自己的床铺上,盯着特伦格的椅子愣了好久。
  当天的午餐,食堂准备了格外丰盛的菜肴,但学员们只是埋头进餐,一句话也不多说。
  下午,学员们收到校方通知,有鉴于巴斯顿学生团成员在战场上的优质表现,三年级生将提前两个月毕业,既定的毕业考核程序虽然不能省略,但每个人的成绩都会获得参战加分。
  至于二年级生,除了相应的战功奖励和成绩加分,还将获得一次特殊的选择机会:他们接下来可以继续留在军校学习,或是选择以见习军官的身份前往部队以战代训,这样既不耽误他们毕业,又能够提前完成军官见习期,可以比留校同伴提前获得正式的军官身份。要知道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往往是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早走一步,便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在接下来的5天时间里,包括魏斯和伦德斯在内,身体无恙的35名三年级生作为第一批战时毕业生接受了毕业考核。在经历了战火考验之后,仿佛每一名学员对于军事技能都有了更深的领悟和更好的掌握,各项课业成绩均较以往训练考核有了提升,再加上相当够分量的参战加分,35人的综合成绩居然全部达到了优等!
  按照往年的“行情”,巴斯顿军校的优等毕业生那可是联邦军各军团、卫戍区看好的抢手货。虽说毕业生的派遣取决于校方推荐以及陆军总参谋部的调配,优等生们想去那支部队,只要写封信或是托人带个口讯,对方自然会去办妥相应的手续,相当于掌握了命运的自主选择权。
  在综合成绩公布之前,胖副总裁约瑟夫-格鲁曼让他的得力助手给魏斯带来亲笔信,建议他考虑在毕业后前往军备部门发挥枪械设计特长,或是力争前往陆军总参谋部担任见习参谋官,这两条路他都可以帮忙牵线搭桥。如果以见习军官的身份派遣到陆军战斗单位,胖副总裁分析说,当前是战争时期,各部队随时都有可能开赴前线跟诺曼军队展开搏杀,即便是呆在师级甚至兵团级参谋机构,也不能够保证绝对的人身安全。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亲历战争前后,想法截然不同。过去,魏斯觉得是金子总会发光,去一线部队接地气、攒人脉,慢慢往高处走,能让攀登高峰的路径足够踏实,若是直接去到高级参谋机构,可以跟在名将大拿们身边多看多学,涨见识、拓思维,加上“后来人”的先知先见,不难成为顶尖的运筹帷幄者。
  现在,魏斯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定位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充足的身心磨砺,运筹帷幄只不过是在纸上谈兵,后来人的优势也无异于空中楼阁。他反复思量,既然命运安排自己来到了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成了一名前途光明的巴斯顿军校生,何必畏畏缩缩地考虑退路。有道是国之不存,民将焉附。摆在自己面前的选择,真正可取的只有两条:一条是去前线,在血火锤炼中成长,为今后统帅千军万马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条就是去飞行舰队发挥人肉雷达的超级天赋,边干边学,力争成为一名所向无敌的舰队指挥官。
  跳槽去航空部队发挥“无限天赋”,魏斯很认真地考虑过。只是作为联邦陆军第一军事院校,巴斯顿军校的毕业生自然要为联邦陆军所用。半个世纪以来,从陆军转入航空部队服役的巴斯顿军校毕业生有一两百号人,干到飞行少将以上的也有三十好几,他们有的是在航空部队成立之初前去“援建”的,有的是在高等参谋学院进修了航空专业。
  若是主动向航空部队“投怀送抱”,或许会背上叛将的恶名,但只要能拯救国家,拯救苍生,担负骂名又如何?
  要是尼古拉在,自己转去航空部队任职应该不是什么麻烦事,可这货消失已久,除了那封没留地址也没留部队番号的战地来信,基本上是音讯全无。魏斯只好求助于胖副总裁,并且表示,若是没有直接进入航空部队的法子,也可以先考取诸如戴勒菲格高级参谋学院航空专业,再顺理成章地进入航空部队服役。
  厘清想法之后,魏斯又向军校教员打听了联邦各高级参谋学院的招生情况,得到的回复是战争时期,高级参谋学员只对现役参谋人员、各级军官进行中短期轮训,不针对军校生、现役部队士官士兵招生。
  看来,这“曲线救国”还得多绕个弯子。
  胖副总裁的回复迟迟没来,倒是巴斯顿军校动作迅速。针对战时的特殊形势,他们决定采取学员分批毕业的方式,即身体条件适合接受考核的先考核、先毕业,有伤在身的恢复之后个别考核,通过即毕业。在第一批35名学员通过综合考核后的第二个星期,校方专门为他们举行了一场毕业典礼。这一年,原本会有239名学员参加毕业考核,绝大多数人将会顺利通过,就此开启人生的新征程,然而毕业典礼上,只有区区78名三年级学员到场,因伤推迟毕业考核的占到了半数还多,坐轮椅的就有足足11人,还有3人因伤势较重而无法现场见证同伴们的毕业时刻。
  那熟悉的军乐声依旧激昂,许多人第一次听懂了它的慷慨悲壮……
  在这场特殊的毕业典礼上,校长莱诺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多小时,辞藻依然华丽,内容依然空洞,他那盲目自信的论调,比起边境战役中的补给效率更加让人失望。所幸的是,老校长梵洛也受邀前来,为他任内倾注了不少心血的小伙子们作毕业赠言。老校长的语气一如过去的平和,他从自己的军校年华讲到战争亲历,从战后建设再到回归军校。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漫长时光里,他遇到过挫折也有过彷徨,获得过荣耀也铸就了辉煌,而当战争爆发的噩耗传来的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看到了无数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在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昔日的好友们在战场上捐躯,看似不幸,但烦恼和忧愁从此跟他们无关,是一种彻彻底底的解脱,而自己活了下来,看似幸运,却得一直担负责任与使命,要不断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从威塞克斯军队的惨败以及阿尔斯特-威塞克斯边境战役的情况,可以得出一个令人遗憾的结论:如今的诺曼军队,实力较上一场战争更强,更加难以对付,俄日全额威塞克斯王国已经基本丧失了战争能力,需要联邦独立对抗诺曼帝国,赢得战争的难度前所未有。
  尽管战况不甚理想,诺曼人的锋利獠牙令人呢胆寒,可是一想到那些战友们满怀期待的眼神,就觉得自己应当无所畏惧、全力以赴。正因如此,这位老校长主动向军方高层请缨,希望自己这把老骨头还能为国家和军队做些贡献。
  此前联邦军出境作战部队和国境防线守卫部队损失了大量一线官兵,虽然国家动员体制将一波又一波的新兵送入军营,使联邦军的规模像吹气球一样迅速膨胀,但各警备师、后备师战力孱弱的弊端已在边境战役中显露无遗,它们屡屡成为诺曼军队击破联邦军战线的突破口。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军方高层决定将前期损失较大的战斗师拆散开来,以他们为骨干,以各警备师和后备师为主体,压缩编制、充实人员,组建若干全新的战斗单位:国防师。
  在战斗部队数量骤增、现役将官不足的情况下,一批已经退役的老将又重新回到了战斗岗位,老校长梵洛也在其列。他被任命为第1国防师指挥官,不日即将启程赴任。
第9章
新老校长的邀请
  毕业典礼结束后,现任校长莱诺照例直接离场,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个日理万机的大人物,而老校长梵洛依然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一群身着军礼服的毕业学员簇拥在他周围,很是热闹地说着什么。魏斯虽然对这位老校长很有好感,但他特别不喜欢往人堆里钻,所以只是静静站在一旁。等到学员们逐渐散去,才上前寒暄了几句。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知道,你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前途不可限量,但无论什么时候、什么角色,你都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头脑。”
  对于这种放在任何一名学员身上都好用的话语,魏斯一开始并没有往心里去,他应了句“多谢教诲”,正要告辞,老校长梵洛问道:“已经选好去哪支部队了吗?”
  魏斯实事求是地回答说:“还在考虑。”
  老校长笑了笑:“不妨多考虑一个选项,我们的国防师。”
  魏斯想了想:“这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军事改革么?”
  老校长点头道:“是的,没错。”
  尼古拉不在,魏斯获知各方消息的及时性大不如前。不过回到军校的这几日,他还是从同伴们那里听说了有关这场军事改革的一些情况。第一批组建的国防师共有10个,在战斗编制上,它们以相对灵活的三三制取代了相对僵化的四四制,即:每师下辖三个步兵团,每团下辖三个步兵营。部队的架构看似单薄了,但在营这一层面,在原先四步兵连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备轻型速射炮的轻炮连,而在师级层面,增设了师属汽车营和防空营。这样一来,一个标准的国防师人数略少于战斗师,多于警备师和后备师,但配备的速射炮较战斗师多40%,野战炮多25%,纸面的综合战斗力优于战斗师。
  国防师的概念,对旁人可能很有吸引力,但在魏斯看来,这种方式恐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此,对于老校长梵洛的当面邀请,他没有一口答应,而是客套道:“好,我会认真考虑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2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