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燃魂(校对)第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239

  老校长没有再多说什么,也没有流露出哪怕一丝不悦的表情。他拄着军官手杖,从容不迫地走开了。
  魏斯这边刚回到宿舍,便被唤去了校长莱诺的办公室。
  到了楼梯口,遇到奥托-伦德斯迎面走来。魏斯冲他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伦德斯微微一笑。当两人即将错身而过的时候,魏斯听到他低声对自己说了句“第1国防师”。
  啥意思?
  穿过长长的走廊,魏斯来到了校长莱诺的办公室门前。
  校长助理约翰森站在门外,他替魏斯敲门道:“校长先生,克伦伯-海森先生来了。”
  “请他进来!”从门里传来的声音低沉有力,但从音调和口气听不出说话者的情绪是好是坏。
  “好的,校长先生!”
  约翰森以恰到好处的力道推开门,示意魏斯进入办公室。
  这样的待遇,在他上一次受到召见时可没有出现过。
  “谢谢!”
  魏斯向约翰森点头示意。除了担负行政工作,这位高高瘦瘦、白白净净的年轻男子还负责学员们的战地急救课程,在医疗方面有着无可挑剔的专业水平。
  “祝好运!”约翰森用很低很轻的声音对他说,“还有,无论如何都不要惹他发火。”
  没等魏斯问个为什么,校长先生已经主动迎了上来,而且那张几乎千年不变的冷面孔,此时居然挂着笑容!
  “学员龙-克伦伯-海森……呃,现在应该称呼你为军官先生了。能以综合排名第二的好成绩顺利毕业,这已经充分证明了你出色的才智和能力。你是我们巴斯顿军校的骄傲,也是联邦军队的希望,相信有朝一日,你的名字会刻在巴斯顿名人堂的石墙上,甚至会有一尊专门为你而制作的雕像矗立在我们的广场上。这一切绝不只是梦想,路,就在你的脚下。”
  这一刻,魏斯感觉站在自己面前的人不是高高在上的校长,而个职业HR,是个猎头,正以他自认为高明的方式招揽人才。
  在莱诺自信而又期待的目光注视下,魏斯不急不忙、不卑不亢地岔开话题:“毕业,本该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可战争如洪水猛兽般汹涌来袭。在过去的几个星期,我们眼睁睁看着同窗好友们一个个倒下,在战场上为国捐躯。活着的人是幸运的,也是痛苦的,因为这场战争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艰难,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丢失勇气、丢失信心,丢失对自由的信仰。正如我平时所说,我们中有少数人心态不正,盲目崇拜权力,崇拜贵族地位,由此产生了暗中通敌的念头,这真是太要命了!”莱诺说到这里,突然语锋一转,又将话题带回到了人才专场:“这两天我看了你们的毕业志愿,之前我还担心会有人怯战畏战,情况比我预想的好得多,你们都是棒小伙!事实上,以我的严谨态度,是不可能向战斗部队推荐存有瑕疵的毕业生的。”
  说着,莱诺从他的办公桌上拿起一张纸,上面有许多手写的笔迹。
  “因为你们在边境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许多部队的司令官和参谋长来电来函,希望我能够将最优秀的毕业生推荐给他们。瞧瞧,有第1军团参谋部,第2兵团参谋部,第5兵团司令部,第3卫戍区司令部,第6卫戍区参谋部,第7卫戍区参谋部,还有第9、第17、第18、第24、第31等战斗师的师指挥部、参谋部……这些可都是赫赫有名的部队!”
  魏斯思虑片刻:“以您的见识和阅历,应该能给我们非常好的建议。”
  “那是当然的!”莱诺像是个看到鱼儿咬钩的钓鱼者,刻意压制住内心的喜悦,一本正经地表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们的父母之外,大概没有人比我更希望看到你们在军队获得成功。将来佩在你们胸前的勋章,缀在你们肩上的将星,都是我的光荣和骄傲。所以,我会尽我所能推荐你们去最适合积累经验、建立功绩的部队,而根据你在军校期间表现出的种种特质,我认为……你应该从第2兵团参谋部或第3卫戍区司令部里面二选一,而我个人更倾向于前者——他们的参谋长阿尔伦森将军可是个相当厉害的人物,不但是兵棋推演高手,在上一场战争中还曾担任过卡斯蒂维耶上将的参谋官,为格德林克战役和洛尔斯特战役的胜利做出过重要贡献。”
  魏斯不置可否:“想必您和这位阿尔伦森将军很熟悉?”
  “那是当然!”莱诺得意洋洋地说,“别的不提,只要你带着我的亲笔信前去报到,参谋部里合适的位置随便挑,今后有深造和晋升的机会,我的老朋友肯定会优先照顾你。”
  这人本就是一副官老爷的架势,到了忘乎所以的时候,那举止、那神态,很是让人反感。直到这一刻,魏斯终于知道伦德斯为什么要对自己说“第1国防师”了。果断拒绝莱诺的邀请,毅然投奔老校长,那啪啪的打脸,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快意呐!
  见魏斯的反应并不热烈,莱诺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当然了,第2兵团正在西线对抗诺曼军队,战斗随时都有可能打响,如果选择去第3卫戍区司令部,处境当然会安定一些,但是累积军功的机会也会相对少一些。”
  想起校长助理的提醒,魏斯稍稍酝酿了一下措辞,以免打脸太直接,惹毛了这位官僚气十足的校长。
  “在经历边境战役之前,我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是了不起的军事天才,可是见识了真正的战场,见识了血型残酷的杀戮,我才知道自己过去是多么的狂妄。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我这些天来一直都在思考。离开军校后的第一步,我倾向于前往基层部队,累积更多的实践经验。”
  听着听着,莱诺的脸色阴沉下来。耐着性子听魏斯说完,他冷哼道:“你该不会也打算告诉我,你准备去第1国防师报到吧?”
  魏斯回答道:“事实上,这是我的备选项之一。”
  看魏斯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莱诺的神情稍稍缓和了一些:“那你知不知道,这些新组建的国防师,兵员和装备只到位了一部分。以当前的战局,它们不太可能会有充分的训练整备时间,也许两个月,也许四五个星期,它们就得匆匆开赴前线。你们加入国防师,刚去确实能够得到不错的岗位,但等上了前线,你们就会发现,跟一群菜鸟为伍是多么的可悲!说实在的,我迄今为止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有阻止巴斯顿学生团奔赴北方。在国防动员方案中,巴斯顿学生团之所以被部署在第8卫戍区,本意是让你们在战争初期远离前线,跟盟军部队进行协同磨合,再伺机派往前线作战。没想到事与愿违,第8卫戍区成了前线,巴斯顿军校精心培育的学员们在诺曼人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下死伤惨重,而那些国防师开赴战场的时候,可能还达不到巴斯顿学生团的战斗水平。我看这样吧……如果你实在想去基层部队接受磨砺,不妨去第2兵团所属的第9战斗师,那可是一支赫赫有名的铁军,战斗力绝对可以跟诺曼帝国的精锐部队媲美。”
  莱诺校长这番话并没能打动魏斯,倒是让他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奥托-伦德斯之所以愿意加入第1国防师,除了老校长梵洛的人格魅力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新编的国防师为胸怀抱负的年轻军官们提供了挑战自我、提升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如果能较短的时间里把一支不被看好的部队训练出较强的战斗力,足以证明他们拥有出色的组织、训练、领导、指挥能力。
第10章
独辟蹊径
  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在离开莱诺校长的办公室之前,魏斯依然没有明确自己的未来。当他回到宿舍楼,发现奥托-伦德斯、华斯-卡莱特、马伦-恩格都站在楼梯口。
  一见到魏斯,三双眼睛立即将他牢牢“锁定”。
  “怎么样了?”伦德斯问。
  魏斯当然明白他指的是什么:“你们已经抱定主意,要追随老校长去第1国防师了?”
  “嗯哼!”伦德斯应道,“怎么,你不去?”
  “不是不去,是还没决定。”魏斯答道,“能跟我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吗?”
  对于魏斯的说话方式,卡莱斯显然有所误解,他没好气地说:“怎么想?去第1国防师,当然不如去军团参谋部、兵团司令部那样官运亨通。如果你打算接受校长的安排,我们也无话可说!”
  “华斯,你在说什么呢!”伦德斯圆场道,“龙说了,他只是还没拿定主意。”
  魏斯没有辩解,而是冲着伦德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洗耳恭听。
  伦德斯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在北方战役和边境战役中,联邦军队损失惨重,这一方面是因为诺曼军队有我们不熟悉的新武器和新战术,另一方面也要归咎于联邦军队陈旧落后的军事体制。简单来说,我们的战斗师装备齐整、训练充分,不但战斗力较强,士兵们信心也很足,而警备师和后备师的情况就很糟糕。在战场上,只要战斗师、警备师、后备师铺开部署,警备师和后备师必定成为敌人刺穿战线的突破口,如果将这些部队临时混编,效果也是差强人意。正因如此,我们的军事体制迫切需要一场改革,要让所有的部队都拥有比肩甚至超越战斗师的实力!”
  边境战役期间,魏斯跟伦德斯搭档,绝大多数时间都呆在一起,却从未聊起过这样的话题,想来他是在回到巴斯顿军校后接触到了一些新观念、新想法。客观来说,联邦的军事体制确实存在种种弊病,也确实需要一场变革来医治这些问题。任何变革的本质都是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正所谓不破不立,要想在不损害既得利益者的前提下实现变革是不可能的。纵观历史,变革有的是自上而下推行改革,有的是自下而上发动革命。如果仅仅是用统一化的国防师替代旧的三级战斗部队分类,恐怕只是一场象征性的、治标不治本的军事改革。正因为看到了这些最本质的东西,魏斯才会对加入第1国防师缺乏兴趣,甚至心怀顾虑。莱诺校长的话固然不中听,但是有一句引起了魏斯的警觉:加入第1国防师,最终很有可能落个非常可悲的下场。
  如果战争很快迎来转机,对改革者和守旧者而言,是皆大欢喜的结果,可如果在接下来的一个阶段依旧战事不利,国防师和推行国防师改革的人就会成为失利的替罪羊。
  这种误国误民的方式,恰恰是既得利益者排除异己的惯用手段。
  魏斯长吁了一口气:“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推行变革的必要性,而且,真正的变革不局限于军事体制,还应该覆盖国家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工业……”
  伦德斯瞪大眼睛盯着魏斯,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点了点头:“虽然我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伙计,祝好运!”
  卡莱特和恩格还想说什么,却被伦德斯阻止了。
  临行前,魏斯对伦德斯说:“谢谢你,奥托!”
  伦德斯笑了笑,带着卡莱特和恩格转身离去。
  当天晚上,胖副总裁亲自来到巴斯顿军校,跟魏斯促膝长谈了一番。自联邦实施国防总动员以来,克伦伯-海森工厂得到了来自军方的大笔订单,所有的流水线都是日夜运转,工人们倒班轮岗,加紧生产。相应的,工厂的收益和利润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胖副总裁当初向克伦伯-海森家族提供了大笔资金,并一力协助他们购置生产线、培训技师、招募员工,根据双方协议,自当获得丰厚回报,进而增强自己的商业力量。正因如此,最近一段时间,胖副总裁表面在为格鲁曼集团东奔西跑,实际上干了不少“假公济私”的活,向军方推荐克伦伯-海森工厂的新式武器。战场测试情况良好的1.4PIR口径轻机枪得到了军方技术委员会的认可,刚刚拿到了第一批5000挺的生产订单,其中1000挺将加装到哈森汽车工厂制造的轻型装甲车上,而经过反复改良后勉强达到设计效果的3.2PIR口径重机枪,也得到了一笔金额不菲的研发补贴。
  如今战局艰难,魏斯着实没有精力关注生意上的事情,而胖副总裁还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戴勒菲格高级参谋学院同意给这位战时在巴斯顿学生团担任过代理营副和代理副团长的优秀青年军官一次入学考试的机会。至于是否接受他作为学员插班生并将其安排到航空专业,还需要依据入学考试的成绩作出最终评判。
  跟莱诺校长还有奥托-伦德斯谈过之后,变革的念头扰乱了魏斯的心绪,但以他现在的能力和条件,还远不足以成为变革的发起者。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接受胖副总裁帮忙开的后门,前往戴勒菲格高级参谋学院应考。
  在和平时期,巴斯顿军校学员毕业后通常能够享受到一个月左右的毕业假。在此期间,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部队推荐自己,也可以接受军校的安排,等到假期结束再前往部队报到。战争当前,局势紧张,只短短数日,巴斯顿军校的35名优秀毕业生就已经全部确定了毕业去向:包括伦德斯、卡莱特、恩格在内,共有12名毕业生申请前往第1国防师并且获得批准,而超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加入同一支师级部队,这还是数十年来的头一遭!余下23名毕业生,获军团级指挥和参谋机构选用2人,获兵团级指挥和参谋机构选用3人,加入师级指挥和参谋机构6人,前往基层战斗部队任职11人。
  唯有魏斯得到了高级参谋学院特批的录取考试资格。
  一起学习生活了三载的学员们相互告别,匆匆踏上了新的征程。
  魏斯也背上行囊,独自一人搭乘火车前往首都自由城。
  留给他备考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星期,所幸胖副总裁想方设法弄到了考试大纲,魏斯得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突击准备。以巴斯顿军校优秀毕业生的水平,加上战场实操的磨练,要通过军事基础技能考核不难,难的是军事理论考试——不但要求掌握军事历史知识,还要求深度解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并且引古博今,阐述道理;不但要求以兵棋推演取胜,还要正确分析胜败原因,并且举一反三,联系实际;最后,考核组还会临时提出一组刁钻古怪的问题,以测评应考者的反应能力,而且这部分所占分数还不低。
  在这一个星期的应考准备以及此后两天的考试期间,魏斯心无旁骛,竭尽所能,可以说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纵使如此,他的考试成绩也仅仅是勉强过线,虽说获得了戴勒菲格高级参谋学院的录取,以插班生的形式加入战前招录的最后一届常规学员当中,但是未能如愿进入航空参谋专业,而是被分配到了陆战参谋专业。
  戴勒菲格高级参谋学院的常规学制是18个月,在魏斯跌跌撞撞成为插班生之时,他的同班同学已经在此就读了5个多月,而且绝大多数人都在军队担任军官或参谋官职务超过两年。拉下的5个多月课程,魏斯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奋起追赶,但在军队任职的经验,却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弥补。在接下来的综合考核中,他排名倒数,而这里可没有游戏中的新手保护,若是两次综合考核的成绩都是这般惨淡,就将惨遭末尾淘汰。
  魏斯再次开启了寒窗苦读模式,而他那些巴斯顿军校的小伙伴们,不少人又重新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前线。在此期间,北线全面转入守势,新防线虽有地利之便,但在诺曼军队花样不断的攻击下风雨飘摇,联邦军倾尽全力才止住了溃坝式的全线崩盘,而看似平静的西线也终于爆发了危机:巴塞尔王国、肯普滕王国、法莱恩王国宣布加入了诺曼帝国发起的“君主同盟”,诺曼军队立即开进这三个国家,借道进攻联邦。
  这三个国家与联邦接壤的边境地区虽是莫纳莫林山脉的一部分,却有多条利于地面部队通行的山谷。为了扼守这些天然通道,上一场战争结束后,联邦对五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旧要塞进行了翻修和扩建,从北往南依次是安东尼奥、贝拉卡瑟、查伦德、道恩拉克、埃尔姆。这些占据险要地形的要塞,在传统的战争模式下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存在,但是,诺曼帝国在北弗里斯和威塞克斯境内那“铁钳夹核桃”般的表演,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战争思维。
  面对诺曼军队势如洪水的进攻,安东尼奥要塞告急,贝拉卡瑟要塞告急,埃尔姆要塞告急……在这种情况下,原定进行两个月整训的10个国防师,只接受了不到五个星期的训练整备便仓促上阵。备受瞩目的第1国防师,奉命开赴贝拉卡瑟要塞支援作战。
第11章
梦想的坠落
  夜深仍未睡,天亮已起床,不在学习就在操练,无暇书信,无暇闲侃,就连饭后散步也带着满脑袋课业问题……来到戴勒菲格高级参谋学院的一个多月,魏斯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他全力以赴,大概只差头悬梁、锥刺股了,但是,常人的潜力是有限的。在一群千里挑一的优秀青年军官当中,他无论先天悟性还是后天能力都无甚优势,一同起步还能争个中上游,这晚来五个多月,拼死拼活也只是勉强脱离末位淘汰区。即便如此,这种苦修也有着相当可观的潜在收获。要知道巴斯顿军校毕业生必须经过4-12个月的军官见习期才能转为正式军官,而戴勒菲格高级参谋学院的毕业生,一毕业就能够担任团参谋长或与之相当的中级职务。同样是进入兵团参谋部,前者的身份通常是见习参谋官,后者可以担任作训室、测绘室、军需室等部门的长官,待遇差别立现。
  在和平时期,学员们最看重综合排名,其次才是人脉关系,而在当前这种大战阶段,人们仿佛置身于惊涛骇浪之中,航船的状况跟每一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没有人可以心无旁骛地投身学业。战争爆发后,戴勒菲格高级参谋学院暂停招录学制18个月、每半年招手一期的常规学员班,将腾出来的教学资源用于举办4-6周为一期的战时短训班——参与者有的是部队被打残打散的指挥官、参谋长,来这里总结教训、分析对策,有的是部队驻地远离前线的军事骨干,来这里学习了解新的战场战法。这些人的军阶普遍在少校以上,肩上缀着将星也不少见。对常规学员而言,能够在学院里结识、结交这些有资历、有能力的中高级军官,无疑会为他们今后的道路提供相应的便利。因此,每当院方安排他们给战时短训班扮演实战操练或兵棋推演的对手时,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表现自己的才能,给安排作训的教官们提了不少难题。
  有人得偿所愿,有人希望落空,也有人无心插柳。一次兵棋推演,魏斯连出两记奇招,并对推演对战形势做出了精准细致的推断,由此引起了好几位参谋长的关注。当他们得知这个年轻人在巴斯顿军校就读期间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随巴斯顿学生团参加了边境战役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于是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意欲将其招揽到自己麾下。
  魏斯想方设法来到戴勒菲格高级参谋学院,为的不是个人加官进爵,而是站在更高的位置,让自己的特殊能力发挥更大的效用,帮助阿尔斯特自由联邦捍卫它那可贵的自由精神。尽管未能如愿进入航空专业,但留在陆军部队也不尽是坏事,毕竟“人肉雷达”放眼战场皆好用。对于军官们的诚挚邀约,魏斯既没有应允,也没拒绝,而是跟他们保持联系,时常向他们讨教带兵打仗的经验方法。接触的越多,学到的越多,魏斯受益匪浅,军官们也从他这里获得了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苦修的时光过得飞快,而战场上的日子则要难熬得多。西部战线并没有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迅速崩盘,联邦军队依托莫纳莫林山脉的五大要塞顽强抗击诺曼帝国及其盟国的进攻。在贝拉卡瑟要塞,第1国防师和随后加入战团的第6、第10国防师,协助要塞守卫部队抵挡住了诺曼-巴塞尔联军的连番猛攻,而在边境战役中失去了半数战力的联邦第1舰队,此次以巧妙的战术部署接连挫败了诺曼帝国东方舰队的攻势,在实力处于相对劣势的情况下,将空中战局维持在微妙的均势……
  通过联邦军的内参资料以及新同窗们传递的消息,魏斯密切关注着西线战事,密切关注着第1国防师的处境。为了更好地研究西线战况,他仔细查阅了有关五大要塞的军事资料——包括地理地形、设计方案、改造历程等等。在这些要塞当中,贝拉卡瑟既不是最新的,也不是最大的,亦不是地势最险要的。在遭遇敌人同等兵力攻击的情况下,它很有可能是五座要塞里面最先失守的。上一场大战期间,贝拉卡瑟要塞便被诺曼舰队的炮火夷为平地。战争结束后,联邦方面重新部署西部国境防线,新的贝拉卡瑟要塞历经四年才得以建成,此后十数年,它除了武器配置方面的调整,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的强化,而驻防此地的贝拉卡瑟要塞师,也一直是弱于标准战斗师的兵力编配。
  弱旅强势,无疑是战场的一处亮点。在官方的刻意推动下,贝拉卡瑟要塞防御战成了宣扬联邦军队钢铁意志、展现军事变革成果的素材。年逾六旬的梵洛将军和他统率的第1国防师,也得到了大篇幅的报道,这支朝气蓬勃的部队得到了“青年铁军”的光荣称号,一大批官兵凭借战功获得了荣誉嘉奖。
  联邦军队在莫纳莫林山脉一线的防守顶住了狂涛骇浪的侵袭,国人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北线却又出了大麻烦。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和补充,盘踞在威塞克斯的诺曼军队突然发威,他们在正面战场集中了数千门大炮和千余辆装甲战车,一天之内对联军的马洛戈斯-塞尔西洛防线发动了四次大规模进攻,纵使残骸遍地、血流成河也不退缩,终于在黄昏时分击穿联军防线。夜幕下,骁勇善战的诺曼帝国皇家第1陆战师再次在联邦军队后方实施空降,会同主力部队前后夹击,再次炮制了联邦军的大崩溃。经此一战,联邦军队煞费苦心整顿编训的北方战斗群不复存在,马洛戈斯-塞尔西洛防线以南各处据点,守军部队风声鹤唳,面对如洪水猛兽般涌来的诺曼军队,不少警备师、后备师一触即溃,导致第7和第8卫戍区到处是四散溃逃的残兵败将。在不到五天的时间里,联邦军在北方战场折损了33个战斗师、21个警备师、17个后备师,损失兵力达到了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
  这场败仗,让整个联邦为之颤抖!
  这场败仗,使整个联邦为之哭泣!
  联邦总统亲临前线视察,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们亲临前线督阵,总参谋长亲临前线调度,大批生力军从联邦腹地开赴北方前线,即便如此,北方战场就像是被毒剑砍伤的创口,止不住的流血,止不住的溃烂。植被丰饶的沙泰尔联邦州在诺曼军队的铁蹄下沦陷,联邦军在亚克马伦联邦州沿维茨巴斯河布设防线,但新防线只坚守了两天便被诺曼军队突破。总参谋部下令撤退部队向该州首府海曼城集结,试图用一场城市防御战拖慢诺曼军队的进攻节奏,但许多部队还未抵达预定位置,诺曼人的装甲部队就已经绕道杀到了海曼城下,以非常规的战术方式发动攻击,守军部队勉强抵挡一阵,匆匆弃城而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2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