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都懂(校对)第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8/1236

  没有了电灯泡,沈欢一向很大胆,想牵小天后的手,直接就做了。
  韩冬儿的手有些冰冷,正好沈欢的手有些热,握在手里挺舒服的。
  “冬儿,上次你说,他们炎黄音乐希望你开演唱会,你考虑得怎么样了?”沈欢边走边问道。
  “你说呢?”韩冬儿反问道。
  听她的语气就晓得,还没有定下来。
  “我觉得还不是时候。”沈欢直接道。
  “哦?”韩冬儿看向了沈欢,“你可是第一个这么跟我说的人。他们都说我是时候该回报一下歌迷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开过演唱会。”
  “胡说八道!”沈欢道,“现在开演唱会,才是真正的敷衍歌迷!”
  “嗯?”
  “你想想看,你总共才只有2张专辑,22首歌。”沈欢道,“如果开一个演唱会,起码应该要唱30首歌吧?实际上你这样的年轻歌手,准备40首,唱足3个小时才算是够意思。这就意味着你必须要去找20首左右别人的歌来唱!对于一个小天后来说,这不是一种侮辱吗?我开一场演唱会,结果一半都是在唱别人的歌?”
  韩冬儿的眸儿里,有了一丝笑容。
  “所以最少最少,应该我们在炎黄音乐出了一张唱片之后,才考虑演唱会的事情。”沈欢道,“不过我也还是建议,你尽快在明年把这张专辑给做出来!炎黄音乐这么好的资源,不能浪费了!二来歌迷们确实是也等得太久,你不该让他们失望。”
  “嗯!”
  韩冬儿认真的颌首,“沈欢,你和我想的一样。”
  “所以放心吧,我会再给你多几首歌的。”沈欢道,“免得他们又在说,我给外人那么多,给你却那么少。”
  “我不在意的。”韩冬儿摇摇头,“适合我的歌,不是那么容易写出来的。”
  韩冬儿是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这些。
  她最喜欢沈欢的一点,绝对不是因为沈欢长得俊秀无双,或者是沈欢在音乐上无与伦比的才华,而是沈欢的真。
  是的。
  韩冬儿喜欢沈欢对待任何一件事情的认真。
  不是适合这个人的歌,沈欢绝对不会给出去。
  哪怕是之前唐元那么恳求,好几位老歌手都来说话,沈欢也坚持没有把《沧海一声笑》的版权给出去。
  韩冬儿知道,给自己的两首歌,《红豆》和《雪落下的声音》,都是完美的能展示自己的嗓音,让自己唱得很舒服很开心的。
  这样的歌,没有对自己的了解,然后千锤百炼的去思索,去找寻灵感,怎么可能做得出来?
  如果是那种随随便便就打发自己的歌,沈欢能写出100首!
  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很老实的能写出多少就给多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冬儿怎么可能去责怪沈欢?这也太不知足,太不知道珍惜了。
  况且一个歌手做一张专辑,也肯定不能只依靠一个词曲作者。
  韩冬儿到了炎黄音乐之后,这几个月的时间,她日常的练习唱歌吊嗓子之外,除了一些广告上的签约,都在开始挑选歌曲。
  炎黄音乐这种圈内的大公司,底蕴真不是庸人工作室能比的,光是歌曲库里面上千首的备用歌曲,就足以让人心惊。
  这些可都是花了钱买下的,谁用都可以。
  另外,和炎黄音乐和做的顶级音乐人,也几乎囊括了华国所有的词曲作家,并且连日苯、太极国和米国的都有。
  韩冬儿要做歌曲,只要她提出类型来了,炎黄音乐直接让外国音乐人来作曲,也完全不是问题。
  有了这么好的条件,韩冬儿对于自己的下一张专辑,也是野心勃勃。
  她不求自己成为天后,只要能做出自己喜欢,而且歌迷也能喜欢的歌曲,那就够了。
第319章
侦探大婶
  临安市各行各业的人才很多。
  在华国内地范围内,除了那四大超一线的城市之外,也就是属临安第一了。
  你要说哪个临安人最能赚钱,那肯定是阿宝科技的老板杨风。
  这位拥有400亿美金财富的男人,是华国第二富豪,仅次于大公主的父亲郑谦。
  范围缩小一点,你要说哪个面馆最赚钱,那应该就是明德巷的小面馆了。
  从去年暑假楚留香老师一篇《一碗阳春面》以来,它就是无数文艺青年朝圣的地方。
  不知道多少人,只是为了看一眼预约席二号桌,跑过来排队一个小时吃面。
  实话实说,一开始不少人回去了就吐槽,小面馆的阳春面不好吃,只是一个噱头罢了。
  可没过多久,那些来过的人就完全变了口径。
  他们觉得之前那些说小面馆的阳春面不好的人,实在是太过挑剔和找茬。
  如果这样的阳春面都不好吃的话,全国都找不到几家好处的阳春面。
  而且这个口碑,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小面馆的招牌就是阳春面,每天至少能卖出1000碗。
  生意好了之后,夏荷不但请了两个专门的厨师来下面和炒哨子,还请了两个有手艺的师傅,专门来揉面发面做面条。
  这样虽然人工费得多一点,但是自己做出来的面,就更加的劲道和好吃,也增加了美名度。
  但正因为越来越好吃,所以位置总是不够用的。
  偏偏里面的一张桌子只坐四人,多了的话显得太拥挤,吃面就叫受罪,所以夏荷不愿意。
  到了后来,有等不及的顾客,干脆要求要不在外面摆两张凳子,一个高凳子一个矮凳子,这样就能坐着吃了,不用等太久。
  反正小面馆是在街口,门口空地也不小,并且还不挡着路。
  水青山自从唱了《草帽歌》,就是全临安闻名的文化人,更别说他女儿还参加了偆晚,陆小凤老师更是他未来的女婿。
  种种的身份叠加下来,他在街面儿上很是有名气。
  于是去请了街道、辖区的人吃了两顿饭后,事情就搞定了,允许他在早晚用餐高峰期摆出凳子来营业。
  其实这也是他们巴不得的。
  因为每次到了早中晚用餐高峰,这边小面馆排队就超过了上百人,弯弯曲曲的一大截,很是阻碍交通。
  现在如果能让他们快点吃完走人的话,就用不着那么拥堵了。
  因此,从春节过后,小面馆就形成了里面坐7桌28人,外面整整齐齐摆放着30张高板凳、30张矮板凳的规模。
  这样一来,的确是用餐速度大大的加快了。
  经常都可以看到西装笔挺的人、穿着漂亮衣服的人、还有不少外国人,都坐在外面板凳上吃面。
  这也是临安一个别样的风景,经常被传到网上去,甚至在国外都很是有名的地方。
  弄得名气大了,市里也给了一个“临安市名小吃”的牌子,那么就相当于倌方认可了他们这种运营的模式。
  于是现在小面馆的生意爆好,除了2个炒料下面师傅,还有2个做面师傅之外,光是打杂清扫的大婶就有18个,全都来自于后面的明德巷。
  只不过18个大婶并不是天天一起来,她们是排班的制度,有的是上午中午来,有的是中午晚上来,也有的今天来,有的明天来。
  并不是说每天都要把她们给拴住,大婶们还得留时间来照顾家里人,还要去跳广场舞之类的。
  饶是如此,大婶们每个月都还能得到5000块左右的报酬,她们自己都非常满意。
  沈欢和水家一个月的收入,也因为生意的翻倍,从原来的3万涨到了5万。
  多给了一些给雇佣的师傅和大婶们,不过大家高高兴兴的工作,又不用那么的辛苦,这在水家人和沈欢来说,可比多赚一两万要满意多了。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大婶们都很顾着小面馆,把小面馆当成了自家的一样。
  沈欢这天早上跑到小面馆,请师傅给下碗面的时候,帮忙的一个罗大婶便把沈欢叫到了后面的小院说话。
  “小欢啊,你有没有觉得最近咱们这里的师傅走得太频繁了一点?”罗大婶问道。
  “嗯?”沈欢疑惑的道,“怎么了?我没注意到。”
  “从开了年以来,咱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可是无论是做面的师傅,还是下面炒哨子的师傅,都换了好几拨了啊!”罗大婶痛心疾首的道,“你们也是,小夏不在意,小水更是个马大哈,现在大婶只有跟你说了!”
  罗大婶和水青山是超过40年的邻居了,也是看着沈欢长大的,自然很多话都能说,语气大点也无所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8/12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