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1136

  “朕命封你为工部军器监,即日去工部报道,制作火器。”
  “臣遵旨!”
  马芳闻听心中大喜道:“陛下,有了罗大人的火器,臣一定能够将黄台吉挡在大同之外。”
  罗信却是摇了摇头道:“火器在作用也是有局限性的,威力只是比之前的霹雳弹强一些,而且草原如今对火器恐怕也有了一些了解,想要守住大同,最终凭借的还是将士的决心。”
  看到嘉靖帝和马芳,徐阶,高拱神色忧虑,罗信深吸了一口气道:
  “不过,应该还是有些用处的。”
第五百四十章
报道
  嘉靖帝脸色一缓道:“罗卿,你最近的任务就是制作火器,余下的工作暂时放下。”
  罗信点点头道:“那《元史》……只有周玉和徐时行,恐怕会拖延很多时间。”
  嘉靖帝淡淡地扫了一眼,徐阶心中就是一跳。嘉靖帝收回了目光,望向了罗信道:
  “《元史》的重修不是几年能够完成的,那个不着急。”
  “已经进行了有一半了,估计再有半年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了。”罗信平静地说道:“只是我这一离开,又要耗费一些时间。”
  “嗯?”
  嘉靖帝的脸上露出了震惊之色,徐阶更是震惊的霍然望向了罗信,高拱的目光中却是露出了不信。只有马芳的脸色平淡,原本他就不了解重修《元史》的艰难。徐阶短暂地沉吟了一下,神色严肃道:
  “不器,重修《元史》是一个严肃的事情,万不能等闲视之。”
  “不器明白!”罗信淡淡地说道,徐阶的脸色就是一滞。
  嘉靖帝虽然对于徐阶让罗信编撰《元史》之事看不上徐阶,觉得徐阶有些小家子气,而且心中也认为徐阶这是在做无用功。罗信是你想打压就能够打压的吗?朕随时都能够启用罗信。但是,听到罗信竟然用一年的时间就能够将《元史》重修完毕,心中也有些不悦,认为这是罗信在草草重修《元史》,这是对学问的不尊重。于是,望着罗信道:
  “罗卿,重修《元史》的工作量可是不小啊!”
  “是!”罗信可以不搭理徐阶,但是却不能够不搭理嘉靖帝,于是神色恭敬地说道:
  “陛下,臣在之前就研究过《元史》,已经写了很多关于《元史》的书稿,所以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
  “嗯?”嘉靖帝兴趣上来了:“你都写了写什么?”
  “《元史类编》、《元史新编》、《元史译文证补》、《元书》、《蒙兀儿史记》,《元朝秘史》,《新元史》等等。”
  徐阶呆呆看着罗信,他知道罗信学问很高,否则也不能够写出《孔孟合璧》,《阳林百篇》和《阳林诗词集》这样的巨着,但是却没有想到罗信已经开始写史书了。
  这若是放在其它时间,嘉靖帝一定会让罗信将那些书稿送给他看看。但是此时他的心思没有放在这里,心思都在北方战事上。只是点点头道:
  “很好,朕很期待你重修的《元史》,既然你要去工部,你就推荐一个人代替你去重修《元史》吧。”
  罗信原本心中就是这个意思,要知道有着罗信的书稿做底子,重修《元史》已经不是一个耽误提升的事情了,而是一个有助于仕途提升的机会。试想一下,一年的时间重修《元史》,完全没有耽误上进的时间,却拥有了一份资历,一份名垂青史的机会。
  罗信准备推荐的就是张洵,要知道张洵如今也在翰林院,不过和罗信,周玉,徐时行做官不同,而是在翰林院内继续学习,要一直学习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内,其他的人都在学习,张洵却参与了重修《元史》,这一下子就和其他人拉开了差距,对他的仕途极其有帮助。于是罗信急忙开口道:
  “臣推荐张洵。”
  现在对于罗信的这点儿要求,嘉靖帝自然是完全满足,当即点头道:
  “朕知道了,明日就会让张洵参与重修《元史》。”
  徐阶此时的脸色平静,但是心中却极为不平静。原本是想要给罗信下个绊子,困住罗信十年。却没有想到罗信会用一年的时间将重修《元史》的事情做完。所以,当他离开御书房的时候,心中还是有着郁闷。
  罗信离开了御书房。时间已经近午,便随便找了一个饭馆吃了一点儿,下午便来到了工部报道。
  工部尚书叫作康大和,见到罗信倒是十分亲切。只是几句话,就让罗信如沐春风,让他对康大和产生好感。
  “不器,你如今已经是军器监,在翰林院你是从六品,军器监可是正六品。你初入朝堂,就受陛下如此赏识,可喜可贺。”
  一边说着,一边亲手为罗信倒了一杯茶。罗信急忙站起来恭敬地说道:
  “下官初入朝堂,还什么都不懂,望大人对下官多多指教。”
  “不器客气了!提携后进,原本就是我们这些老家伙的本分。”说到这里,康大和看了一眼罗信,见到罗信神色恭敬,眼中现出满意之色道:
  “不器,估计军器监这个职位,陛下不会让你担任多久,也就是战时的暂时安排。所以,你只要将火器一事做好,不必理会朝堂其它之事,如此你便立下一功。你终究还是要回到翰林院的。你的未来起步,还是要从翰林院开始。
  不过,你既然已经是正六品了,当你从工部返回翰林院的时候,一定还会升职……”
  康大和给罗信详细地解说了朝堂之事,特别是在朝堂之上要注意的事情,这一说就有小半个时辰,罗信一直认真地听着,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他的学问没有问题,但是他缺少的就是朝堂的经验。
  同时,他的心中对康大和也充满了感激,他知道康大和之所以对自己如此上心,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如今在士林中的地位,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看好自己的未来,否则作为一部尚书,绝对不会亲自传授罗信为官经验,直接交接一下文书,就会将罗信打发走,至于那些官场的经验,就需要罗信自己去慢慢积累了。
  康大和亲自和罗信交接了文书,登记注册,又亲自领着罗信去领取了官服和官印等,这一顿忙乎,就到了下班时分,罗信和康大和告辞,向着自己的家行去。
  第二天一早,罗信便来到了工部。康大和亲自带着罗信坐上了马车,向着军器司行去。军器司在城郊,就是乘坐马车也需要一个多时辰的时间。
  两个人进入了车厢内,相对而坐。罗信敏锐地感觉到今天的康大和不像昨日那么亲切,眉宇之间锁着浓浓的忧虑。
第五百四十一章
军器司
  车厢内十分沉闷,康大和神色不时地闪过迟疑,这让罗信心情也很不好。想起昨日康大和对自己的亲切,和毫不隐藏地传授为官经验,心中便是一叹道:
  “大人,如今下官与大人都在工部为官,自应相互扶持,大人如果有什么为难之处,而下官又能够帮上忙的话,自当竭尽全力。”
  听到罗信的话之后,康大和便是长叹一声道:“不器,你不知道如今工部的处境啊。”
  “大人请说!”
  “不器,不知道你是否了解如今大明的状况。陛下终日修道,不上朝,不理朝政。陛下修道耗费金钱无数,每年拨给工部的银子越来越少。工匠的地位又低下,每月所得饷银根本不够养家煳口。所以,这近二百年来,有不少的工匠逃走。工部内熟练的工匠越来越少。
  陛下继位之前还好,大明战事并不多,所需军器并不多,虽然工匠的数量少了不少,倒也能够慢慢地将军器制作出来。但是,自从陛下继位以来,北方有阿拉坦汗,东南有倭寇,所需军器一下子都大了起来。不过还好工部有些库存,所以一直没有出现问题。
  但是,这次北方战事突然爆发,陛下立刻便要让工部拿出五万强弓,一千辆弩车,这根本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制作出来的。”
  “工部仓库内没有军器了?”罗信的心中就是一跳。脸色也凝重了起来。
  “有!”康大和点头道。
  罗信的心就是一松,但是随后康大和的话却让罗信差点儿将下巴惊得掉下来。
  “库存有一万二千面强弓,一百辆弩车。”看到罗信吃惊的模样,康大和又急忙说道:
  “不过,这些日子,我们工部已经有制作出来八千强弓和一百五十辆弩车。但是……但是……”
  说到这里,康大和又长叹了一声道:“但是,想要完成陛下交代的五万强弓和一千辆弩车的任务,没有一个月根本就不可能。陛下却下了硬性命令,在未来的十天内,必须将五万强弓和一千弩车完成。”
  话落,康大和便紧紧地盯着罗信,罗信真想告诉康大和,他来军器监就是来制作霹雳弹的,至于强弓和弩车什么的,和你一毛的关系都没有。但是,看到康大和忧虑至极的模样,心中又不忍。而且他也知道,一旦自己帮了康大和,康大和就欠了自己一个人情,而罗信目前迫切地需要朝堂上的盟友。这对罗信来说是一个机会,要知道工部尚书也是从二品的大员了。一旦和他结交,在朝堂之上对罗信的帮助很大。
  但是……
  怎么帮啊?
  罗信便锁起了眉头,微微低头思索了起来。对面的康大和见到罗信沉默,心中就是一沉,他以为罗信不想要帮他,一时之间心中便慌乱了起来,犹豫了片刻,一咬牙道:
  “不器,陛下器重你,也信任你。老夫想要请不器去和陛下说说工部的困难,能不能让陛下宽限几日?”
  罗信楞然抬头,随后脸上便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这件事情是他能够像嘉靖帝进言的吗?
  再说了……
  这里的军器多耽误一日,北方前线就不知道会多死多少人。这个责任是罗信目前的小肩膀能够扛得起的吗?如果罗信真的敢去向嘉靖帝进言,让嘉靖帝宽限几日,恐怕嘉靖帝立刻会恼怒地将罗信打入冷宫,再不录用。
  罗信轻轻摇了摇头,康大和的脸上就露出了失望和沮丧之色。但是却也没有露出怪罪罗信之色,只是脸色惶然无助。心灰意冷地说道:
  “不器,难为你了。这件事情就当老夫没说。”
  罗信再次轻轻摇头道:“大人,北方前线吃紧,军器越早送到前线越好。这个时候任何想要拖延时间的想法让陛下知道,得到的只能够是陛下的雷霆之怒。”
  康大和的脸色就变得苍白,最终长叹了一声道:“老夫的官是当到头了。”
  罗信轻声道:“大人,我们今天先去将霹雳弹的事情安排下去,然后下官想想办法。”
  康大和的眼睛就是一亮:“不器,你有办法?”
  罗信点头道:“有一点思路,不过还是要到了军器司看看再说。”
  康大和虽然心中焦急,但是看到罗信不再想说的模样,便闭上了嘴巴。罗信微微皱着眉头思索着,看到罗信这个模样,康大和便知道这是罗信在想办法。他对罗信还是抱有一些期待的,毕竟罗信发明了威力强大的火器,这些都属于军器,既然罗信能够发明出来这种利器,说不定罗信就会想出来一些办法。
  罗信在想什么办法?
  他想起了流水线,他心中觉得这个时代应该还没有流水线,一定是一个工匠从头至尾的制作一张弓,如果将一张弓拆分成几个部分,那速度一定能够提升太多。只是还没有看到军器司,所以罗信并没有说出来自己的办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