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1136

  “好!”众人纷纷点头道:“我们这就回去写信,让人连夜送往京城。明日就开始调查罗信收缴的货物和金银的数量和走向。”
  众人纷纷离去,还不到中午时分,一批批快马已经离开了东南,向着京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在东城一处不显眼的房屋中,几个锦衣卫坐在那里。坐在上首的一个汉子道:
  “罗信杀人的过程已经送往京城,我们现在应该去调查罗信究竟抢了多少货物,这些都是大都督交代下来的。”
  第二日。
  罗信早餐之后,又安排了半个时辰的工作,如今修建码头的工作已经重新开始,市舶司也忙碌了起来,大家也都知道了昨日罗信的所作所为,每个人的精神头都与昨日完全不同,昨日之前还是垂头丧气,今日则是精神焕发。
  这个时候,市舶司门外热闹了起来,车水马龙,原来是戚继光和罗青将收缴的货物和金银送到了市舶司。当然,戚继光和罗青都暗自留下了四十万两,而两个人也都在昨夜连夜悄悄各自送了六十万两银子进入到罗信城外的庄园中。今日是押解着四百一十二万两银子,还有价值一百万两银子的货物,罗信来东南两个多月,市舶司还没有正是运营,一笔生意还没有做,就一下子吃成了一个大胖子。
  六大世家的人都看到了热火朝天的景象,将这些消息源源不断地汇报给六大世家。而且他们也通过各种关系打听到,罗信他们确实没有剿灭所有海盗,让那些海盗带着船都逃走了,而且带走了很多货物和金钱,但是具体有多少他们却没有大厅清楚,所以六大世家又花重金买通罗青和戚继光军中专门管账务的官员,最后得知两方加起来总共得到了近一百万两银子的货物和四百一十二万银子。
  这当然都是戚继光和罗青安排好的,他们两个和罗信贪墨的银子自然不会告诉别人。
  市舶司门口。
  罗信将早就写好的奏章交给了罗青,罗青便带着三千士兵押解着三百万两银子向着京城行去。而在这边,罗信和戚继光则是押解着五十万银子向着苏州行去。
  这两个方向的异动令六大世家摸不到头脑,立刻派人开始打探,足足等到天黑时分才打探清楚,罗信将四百一十二万两银子分成了三份儿,一份是六十二万两留作市舶司运营之用。第二份是五十万两,送去了胡宗宪那里作为军费,最大的一份是三百万两,由罗青押解着送往京城。
  六大世家家主都呆呆的坐在陆家的大堂内,他们的心在滴血,这四百多万两银子都是他们的,就这样被罗信送出去了。
  他们可以想象,当那三百万两银子送到了嘉靖帝的面前,嘉靖帝会是一副什么心情。别说罗信杀了数百走私贩和海盗,两个贪官,就是再杀一倍,嘉靖帝也不会当作一回事儿。这件事情嘉靖帝一定会给压下去,就算弹劾罗信的奏章把嘉靖帝给埋了,嘉靖帝也不会搭理。
  嗯?
  不对!
  罗信留下六十二万两银子经营市舶司没有问题,送给嘉靖帝三百万两银子就更没有问题。
  但是……
  送给胡宗宪五十万两银子有问题啊!
  他竟然敢私自送给胡宗宪银子,他这是想造反吗?军队是皇家养的,还是他罗信养的?
  陆鼎的脑子飞快地旋转着,而就在这个时候,卢家家主猛然开口道:
  “我们得立刻派人将我们送出去的信追回来,罗信将三百万两银子送给了陛下,我们却让人弹劾他,这不是害了我们的人吗?说不定陛下一怒,就把那些人给罢官了。他们可都是我们六大世家在京城的势力。”
  “已经走了这么久了,而且我们当初还千叮咛万嘱咐他们,要快马加鞭,根本就追不上了。”崔家家主摇头叹息道。
  “这次我们六大世家损失大了!”王家家主叹息道:“我们不仅损失了钱财,而且还连累了我们在京城做官的人。”
  “老大人,如今该如何?”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在陆鼎的脸上。
  陆鼎的神色平静,淡淡地说道:“不用去追,我们还要继续派人去京城,让我们的人继续弹劾罗信。”
  “嗯?”众人心中都是一惊:“老大人……”
  陆鼎自信的一笑道:“罗信送给陛下三百万两银子这是一步妙棋,但是他万万不应该送给胡宗宪五十万两银子,这是一步臭棋,是可以被杀头的臭棋。”
  说到这里,他讥讽地一笑道:“他可能忘记了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武侯。”
第六百七十六章
京城风云
  众人心中都是一动,继而便都反应了过来,一个个喜笑颜开道:
  “罗信死定了!”
  “好了!”陆鼎拍拍手道:“大家也别都在这里待着了,赶紧回去派人望京城送信。”
  苏州。
  总督府。
  胡宗宪,罗信和戚继光相谈甚欢,胡宗宪得到了五十万两银子自然是高兴,而且没有什么后患,他才不管罗信的银子从哪里来的,反正他是从罗信那里得到的,而不是从六大世家那里得到的,就算六大世家想要报仇,也找不到他这里来。
  更何况……
  他对六大世家早就心里愤恨他们,他作为东南最大的官,而且是为了抗倭,为了保护六大世家,但是六大世家并没有给他多少支持,反而在有些时候还扯他的后退,有很多次他的剿倭计划提前都泄露了出去,他很怀疑就是六大世家给倭寇通风报信。这次罗信狠狠地摆了六大世家一道,他的心里那是非常的高兴。同时在心里对罗信也非常的钦佩,因为罗信做了他一直不敢做的事情。
  有时候他也奇怪,若是论背景,他要比罗信强了很多,那罗信根本就不能够算是有背景之人,父亲和祖父都是务农之人,但是罗信为什么就这么大的胆子,而且到现在还活得很滋润,十七岁的年纪就已经做到了正五品官。
  京城。
  内阁。
  徐阶和高拱都接到了大量的奏章,这些奏章都是弹劾罗信的。徐阶神色很淡然地看着这些奏章,因为这里有着很大一部分奏章都是在他的同意下才写出来的。高拱也坐在那里低头看着奏章,实际上只要看过一两份奏章,就已经没有必要看下去了,因为那两份奏章的内容几乎都是一样,都是在弹劾罗信在东南乱杀无辜,高拱可以肯定,后面的奏章都是一样的内容。他又拿起了第三份奏章,一边翻开着,一边在心中叹息了一声,心中暗道:
  “这罗信真不会被称之为罗疯子,罗杀神。无论他去了哪里,都是腥风血雨。只不过他以前是杀蒙古鞑子,如今开始杀贪官污吏了。”
  至于他为什么断定那被杀的两个官员一定是贪官污吏,因为他相信罗信的人品和智慧。
  但是……
  这些折子怎么办?
  压下来?
  他抬头看了一眼徐阶,那徐阶仿佛能够感觉到高拱的目光一般,高拱看向他的一瞬间,他便也抬头向着高拱望了过来,两个的目光在空中一碰,徐阶便笑了起来道:
  “肃卿啊,这件事你看?”
  高拱知道既然徐阶如此问了,这件事情就压不住了。实际上他也知道想要压住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奢望,因为这件事的背后推手很可能就是徐阶。略微沉思了一下,回想了一下罗信的以往,他总是觉得罗信不会那么容易给徐阶这么大的把柄,他既然这么做了,就一定有着什么应对,说不定还是在给想要害他的人下套。高拱便有了主意,随后点点头道:
  “不如我们一起将这些折子给陛下送去?”
  徐阶的心中就是一愣,原本他以为高拱会为罗信说话,最差也会想办法拖延一下,却没有想到高拱答应得如此痛快,而且还要亲手给嘉靖帝送过去。
  他这是打的什么主意?
  难道这件事情他早就知道?罗信在东南动手之前和高拱沟通过?两个人谋划了什么?
  但是,是他提出来要把这些折子送上去,如今自然不好退缩。他是内阁首辅,不能够弱了气势。当即便含笑道:
  “同去!”
  “同去!”高拱也站了起来。
  万寿宫。
  嘉靖帝正在看着一份密奏,这是锦衣卫送来的密奏。上面写着罗信在东南连杀两个贪官污吏,数百六大世家的走私家奴和海盗。
  “杀得好!”嘉靖帝一拍桌子,心中暗道:“真的市舶司还没有开始赚银子,你们六大世家倒是赚的很。该杀。”
  “陛下,徐阁老,高阁老求见。”
  “宣!”嘉靖帝将那个密奏放到了一边,便见到徐阶和高拱走了进来,在他们两个人的身后还有两个太监搬着一个箱子。拜见完嘉靖帝之后,那两个太监就退了出去,嘉靖帝目光落在了那个箱子上,心中就叹了一口气。不用问,那箱子里面装的都是奏章,而且嘉靖帝敢断定那箱子里面装的都是弹劾奏章,因为每次朝堂之上群起弹劾一个人的时候,都是被内阁装着一箱子送过来。
  而且嘉靖帝还敢肯定,那箱子里面装的奏章都是弹劾罗信的。因为最近朝堂之上除了每日都在愁发不出来俸禄之外,没有什么人值得大家一起弹劾他。唯一的一件算作轰动的事情就是罗信在东南杀了数百人。
  “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弹劾罗信的。”
  嘉靖帝的目光又落在了徐阶和高拱的身上,淡淡地说道:
  “这又是要弹劾谁啊?”
  话落,又摆摆手道:“算了,我自己看吧。”
  这个时候,黄锦已经走了过来,将箱子打开,从里面把一叠叠奏章分批分次地搬到了嘉靖帝的御书案上,嘉靖帝打开一份份奏章,里面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再讲罗信在东南乱开杀戒,如此失去了仁心,必定会引起东南不稳,会让东南动荡等等。
  嘉靖帝只是看了几份,便将手中的奏章仍在了御书案上。他才不关心罗信杀了多少人,至于会因此引起东南动荡,在他看来那就是荒唐。杀两个贪官,杀数百个走私的,和海盗就会引起东南动荡?
  那倭寇每年都在东南杀的人数过万,怎么也没有看到东南动荡?
  他此时的思想有些熘号了,他在想,既然罗信把那些走私的人和海盗都抓起来杀了,你们应该缴获了一些金银和货物吧?
  货物就算了,但是那些金银会有多少?罗信为什么还不给送来?难道他想贪墨?想到钱被罗信贪墨,嘉靖帝的眼中就泛起了杀意。
  徐阶和高拱一直在偷偷地观察着嘉靖帝,见到嘉靖帝的眼中泛起了杀意,徐阶的心中就是一喜,高拱的心就是一沉。
  想到罗信可能收缴了一笔银子,嘉靖帝的心中便有些急迫,抬头看到徐阶和高拱,这才想起来这两个人还没有走。也想起来这两个人是来做什么,嘉靖帝的神色又变得高深莫测起来,凝声道:
  “两位爱卿,对此事有何见解?”
  “陛下!”徐阶刚才看到了嘉靖帝眼中的杀意,心中已经安定了下来,立刻凝声道:
  “东南原本就多灾多难,倭寇在东南烧杀抢掠,这已经使东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今罗大人又在东南大开杀戒,说不定真的会引起东南动荡。”
  嘉靖帝点点头,又将目光望向了高拱道:“高卿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