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1136

  “贪污腐败!”
  “贪官污吏满天下!”
  “文人贪财,武人怕死。”
  “当朝内阁无能。”
  “皇帝昏庸。”
  “……”
  众人纷纷抢着发言,但是罗信的心中却满是失望,这些人说的都对,但是却没有看到根本。或者是说因为他们是读书人,所以也属于读书人的既得利益者,人都是看到别人毛病,而看不到自己的毛病。
  人群中只剩下了三个人没有出声,这三个人都是近四十岁的年龄,紧锁着眉头在那里思索着。他们都看到了罗信眼中的失望,知道罗信要的不是这个答案。此时众人也都沉默了下来,罗信的目光他们也看到了,所以他们也都沉下心思索起来。罗信将目光望向了那三个一直没有出声的人。那三个人感觉到罗信的目光,站在左侧的一个人凝声道:
  “制度,一个国家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如今的大明律还存在许多漏洞,而且仅有制度是不够的,如今的大明律如果能够认真的执行下去,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贪官污吏,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冤假错案。当官的往往是吃了原告吃被告,千里做官只为财。最后不是百姓想造反,而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所以,除了建立制度至关重要之外,制度的执行力也非常重要。儒家在这方面做的不够……”
  说到这里,他有些担心地望向了罗信,因为罗信是一代儒学大家,他害怕引起罗信的反感。便停顿了下来,罗信心中是有些惊讶的,自宋以来,天下似乎只剩下的儒家,其它诸子百家都销声匿迹了,在如此如今的统一思想下,眼前这个人的思维可谓离经叛道,而且他刚才还再说儒家在这方面做得的不够,难道他想要说法家?这可是太令罗信震惊了,便凝声问道:
  “先生如何称呼?”
  听到罗信唤他作先生,那个人的心中就是一喜,这证明罗信对他的话是赞同的。当即朝着罗信施礼道:
  “学生方自根。”
  “你接着说。”罗信脸露笑容道。
  方自根的心中立刻受到了鼓舞,神色更加镇定地说道:“如果说法律,还是要看法家。实际上自汉以来,各个朝代一直沿用的依旧是秦时的法律,只是略有增补。但是法家厉害的不仅仅是形成了律法制度,而是他的执行力。”
  罗信点点头,他自然是知道一个国家的制度有多重要,甚至有时候超过税收的重要性,只是他没有想到在儒家这个统治世界中,会有人想到这个问题。看来还真是被流放之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方先生以前是?”
  方自根神色一暗道:“我之前在刑部。”
  罗信心中恍然,怪不得对律法有着独到的想法。不过他还是很好奇地问道:
  “方先生,你是在刑部的时候就有这种想法,还是在流放以后?”
  方自根的老脸就是一红道:“是流放以后。”
第六百七十八章
陛下
  罗信便笑道:“如此说来,这流放对你也是一福,让你懂得了治国之策。”
  方自根的老脸便是更红。罗信站起来朝着方自根拱手为礼道:
  “方先生,你就是台湾岛的刑部尚书,刑部就交给你了。”
  方自根脸上神色激动,跪倒在地呼道:“臣方自根拜见吾皇陛下。”
  罗信伸手扶起方自根道:“方尚书,我希望你能够守住本心。”
  “是!陛下。”方自根严肃地说道。
  周围的人都用羡慕的目光望向了方自根,从一个被流放的罪人一下子变成了刑部尚书,这真是一步登天。罗信此时听到方自根叫他陛下,心中也美滋滋的,突然心中就浮现出来一个念头,要不要将大明的江山给夺了?一想到战乱中的百姓,罗信强自将这个念头压了下去,又将目光望向了剩下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开口道:
  “陛下,学生认为仅仅有制度还不够。秦的灭亡与他只重法家分不开,制度再完善,再严酷,锁不住人心。所以就需要德来补足。法是悬在人头上的利器,德是教化人心的春风。法的刚,德是柔,刚柔相济才是治国之本。”
  罗信的心中不禁又惊讶了,没有想到花钱救了这一百多人,捡到宝了。但是,如果他依旧要全力树立儒家,在罗信的心中是不可取了。
  在罗信的心中,诸子百家都有它的重要性,独尊儒术的李朝历代的一种失败。
  比如农家,那就是立农治本。墨家,那就是科学家。纵横家,那就是外交官。兵家,那就是军事家。阴阳家,那就是地理学家等等。而在历史上只有法家,道家和儒家被当做了治国大家。
  秦以法家为本,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秦是强国,这没有人能够否认。在秦时,秦将外族打得落花流水,不敢正视大秦。也就是说秦被灭于内,而不是被灭于外。由此可见,法家也是一个强国的思想体系。
  汉以道家为立国之本,便出现了历史上闻名的文景之治。武帝刘彻虽然号称独尊儒术,似乎是汉武帝就是儒家兴盛的源头。但是你如果认真去看看汉武帝刘彻身边的大臣,儒家的人在朝堂之上很少,非常之少,反而是其它的诸子百家,特别是道家和法家的臣子非常多。所以,汉武之前,文景之治的立国之本是道家,汉武之时是一个以法家,道家和儒家为主要思想体系的治国思想。而且儒家在汉朝拥有的话语权很小。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是道家。
  汉朝的强大不用多说,历史上有一句话说的就是汉朝,诸朝都是因为弱而亡,独汉因为强而亡。汉当年将匈奴驱离大漠,可见汉有多强。匈奴畏惧汉已经到了骨子里。所以汉依旧是亡于内,而不是亡于外。可见道家是一个强国的思想体系。
  到了宋朝,诸子百家已经消失不见,满朝堂的官员都是儒家子弟,孔子被尊为圣人。但是宋朝最后却是被金所灭,是典型的亡于外,而非亡于内。至于明朝,儒家已经达到了鼎盛的地位,但是最终却被清所灭,又是一个亡于外,而非亡于内。如此可见,儒家是一个致使国弱的思想体系。所以,如果眼前这个人提出独尊儒术的话,罗信虽然依旧会用他,但是却不会重用。于是凝声问道:
  “如何立德?”
  “儒家是一个立德的重要思想,但是对人的束缚太大,特别是朱熹的理学思想。所以仅有儒家是不够的,还应该加上道家。将道家和儒家思想相融合,才是立德之本。”
  罗信对眼前人大感兴趣,拱手为礼道:“先生如何称呼?”
  那人急忙还礼道:“回陛下,臣叫周贤。”
  “周先生之前?”
  “学生在礼部!”周贤也是老脸一红道:“学生只是礼部一个微官,之前也只是想着如何升迁,这些感悟也都是被流放之后所得。”
  罗信点点头,心中甚喜,向周贤拱手为礼道:“周贤,以后你就是礼部尚书,你的任务会非常重。台湾岛如今还是一个未被开发的蛮夷之地,教化土着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周贤也同样跪下道:“臣周贤谢陛下,定位陛下鞠躬尽瘁。”
  “周尚书请起!”
  罗信双手扶起了周贤,然后将目光望向了最后一个一直没有出声的人。那个人见到罗信望过来,拱手为礼道:
  “税收!税收才为立国之本。一个家没有钱了,就只能够卖儿卖女,再没有钱了,便连自己都卖了为奴。一个国家如果没钱了,民众必定造反。如今的大明就已经显露出衰落之势,从他已经发不出俸禄就能够看得出来。”
  罗信的眼睛就是一亮,总算有人说到税收了,便立刻问道:“如何解决税收?”
  “大明的问题是已经无处收税了,因为天下能够收税的土地只剩下了两成,其余的八成都已经在权贵和读书人的名下,是被大明免税的群体。想要不出现这个问题,就必须取缔免税这个国策,不以人头收税,而以土地收税。不管是什么人,他是什么地位和身份,你拥有多少土地,就要缴纳多少税收。”
  罗信欣然点头,这就是万历年间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但是张居正最终没有斗过那些世家,以为读书人免税的国策已经根深蒂固,张居正一个人斗不过一个团体。
  但是……
  如今的罗信不同。
  台湾岛就是一张白纸,根本就没有什么世家名门,罗信想要怎么画,就怎么画,根本就不会有丝毫的抵触。
  耳边听着那个人滔滔不绝地说着,罗信的心中越来越惊讶,这简直就是张居正一条鞭法的翻版,虽然还有些差异,但是相距也不远。当即问道:
  “先生如何称呼?”
  “学生崔浩。”
  “你和崔家?”
  “我和崔家没有关系。”
  “你之前?”
  “学生之前在户部混日子。”崔浩尴尬一笑道:“这些税收的方法都是我在户部的时候,闲着没事自己琢磨的。”
  罗信心中更是惊讶,这崔浩大才啊,并不是因为被流放才开始思索这些东西,而是在平时就已经有积累,于是便问道:
  “崔先生,那有如此才学,为什么不向你的上官反应这税收的方法,或者直接给陛下上奏章?”
  崔浩憋了半天道:“不敢,这种税收的方法如果能够执行下去,自然能够国富民强。但是想要执行下去,就必定得罪全天下的权贵,全天下的权贵世家会将我碾压的粉末。我只是在一次酒后将我的想法和同僚讲起,那些权贵世家便视我为洪水猛兽,给我弄了一个罪名,将我流放宁古塔,我的妻子和儿子都死在了宁古塔……”
  说到这里,崔浩已经泣不成声。他这一哭,其余的人也想起了自己的伤心事,也都哭了起来。罗信没有逐个去问他们为什么被流放,这里面的人一定有罪有应得的。但是如今罗信缺少读书人,哪怕没有什么能力,能够教书也行。因为罗信占据了台湾岛之后,教化土着,而且将来的官员都要从土着中挑选,毕竟从大明去台湾岛的人和台湾土着比起来,还是太少,所以需要他们去教书。
  而且这些人经历了这次流放之后,他们的思想一定有所转变,会更加珍惜现在的机会。罗信便朝着崔浩施礼道:
  “崔浩,从此刻起你就是户部尚书。”
  “臣崔浩拜见陛下!”崔浩跪下谢恩。
  罗信将崔浩扶了起来道:“你从今日开始将税收的方法整理出来,你需要多少时间?”
  “三天!”崔浩沉吟了一下道。
  “三天后我会再来此处,将你整理的书稿给我看。”
  “是,陛下。”
  罗信又将目光望向了周贤道:“周尚书,你将立德的方法整理出来需要多少时间?”
  周贤沉吟了一下道:“我的心中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方法,三天时间我把它们书写出来。”
  “好!”罗信点头,又将目光望向了方自根,方自根急忙开口道:
  “陛下给我三天时间。”
  “好,三天后我来看你们的书稿。你们三个人先把刑部,礼部和户部的架子搭起来,剩下的这些人你们分一下,归你们三个领导。到了台湾之后,有适合某方面的人才,你们可以向罗胜推荐,将六部的架子都给我搭起来。开国初期,万事艰难,希望你们能够携起手来,共同建立一个万世太平的国家,实现我们的理想。”
  “谢陛下!”所有的人都跪了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