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官场(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908


第327章
心情沉重
  这家马达厂是从珠海整体搬迁过来的,有一千多人,日资独资企业,所生产的马达全部出口,而马达厂的原料也是全部由国外运来,在大陆的工厂,只是一个加工生产基地而已。之所以会从珠海搬来雨花县,除了因为工厂员工的强烈要求之外,雨花县的税收政策、廉价土地、优异的投资环境也吸引着马达厂。
  马达厂搬到雨花县之后,就把工人的工资“合理”的调低了些,原本马达厂的工资标准是参照珠海的最低工资标准,工人要想获得满意的工资,就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加班。而搬到雨花县之后,因为工厂参照古南省的最低工资标准,工人的工资水平大大降低,而工作时间却更加延长。
  但就算是这样,每天工作十四甚至十六个小时的马达厂员工,还是很难拿到跟原来一样的工资,这也是引发此次罢工的最根本原因。
  虽然有的工人因为孩子可以免费入学、家人和自己可以免费看病就医,而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但这些人毕竟只是一部分人。或者说,只有一部分人暂时能得到这些利益,可他们失去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哪怕这些人,也只有一二个月能想得通,可每个月去领工资,都比原来要少百分之二三十的时候,心里的懊悔越来越严重。这就像火山喷发,需要积聚一定的能量,当越来越大的时候,只有喷发,才能解决。
  原本对于这样整体搬迁的工厂,朱代东是怀着谨慎态度的,招商引资除了要增加本地财政收入之外,还要能对本地的经济发展有益,像马达厂这样的企业,纯粹就是把雨花县当成一个生产车间。如果是新建的企业,朱代东会毫不犹豫的支持,但从珠海搬过来的,还带着绝大部分的员工,这样企业从雨花县得到的,比雨花县从它身上得到的要大。也就是说,如果雨花县允许这样的企业进来,就是在做一桩亏本买卖。
  第一家想要整体搬来雨花县的是一家台资企业,朱建刚向朱代东请示,当时朱代东就是想到,这样的买卖不划算,就没有准许他们进来。就算一定要来,条件也没有那么优惠。比如子女免费上学就不行,甚至这些企业的员工子女,根本就不允许进入开发区学校。当然,有了这个规定,他们也不会把子女带到身边。
  另外就是免费看病就医,进来的企业要承担员工医疗费用的百分之八十,开发区只补贴百分之二十。
  这样的条件,整体搬迁的企业要是能接受的话,朱代东也不介意让他们进来,毕竟任何企业的进来,都能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可是整体搬迁的企业,对雨花县的经济发展帮助实在有限,如果给他们其他企业一样的待遇,恐怕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市里的下岗工人还有好几万没有解决,沙常市的劳动力无需从外面引进,自己带着员工来的企业,开发区当然不喜欢。
  开发区投放巨资增加福利,除了提高开发区内的生活待遇外,还起到了一个改善投资环境的作用。这样的条件,对外来务工人员有着致命的诱惑力。但开发区的本意,并不是吸引外来务工人员,而是吸引外来企业。
  如果把开发区跟外来企业当成是商店与顾客的话,开发区这家“店”已经很大,可以设置一些高的点条件,你要享受开发区的待遇,可以,员工必须保证绝大部分是雨花县或是沙常市人。另外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也会降低,毕竟开发区不是慈善机构,一切都要顺从雨花县的经济大局。
  像马达厂这样的企业,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跟雨花县都没有任何关系,并不能带动雨花县的经济,而且一般又都是独资企业,朱代东当然不太喜欢了。这家日资独资企业,是二个月前才搬来雨花县的,他们之所以会搬来雨花县,一是员工的积极要求,二是企业也看到,这样的投资环境,能大大增强员工凝聚力,相应的就提高了生产效率。
  对于雨花县提出来的条件,马达厂当然是不愿意接受的,他们想要跟其他企业一样的待遇。但又不想辞退员工。马达厂对员工的要求高一些,新招的员工就算是经过培训,初期的次品率也很高。
  最后这家企业的老板也不找了什么关系,让市里的常务副市长刘俊峰干涉了这件事,而且马达厂也承诺,可以每年交纳一笔钱,来交换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包括免费看病就医与员工子女的教育。同时马达厂也承诺,将在二到三年的时间内,把企业的员工换成本地人。这虽然对马达厂原来的员工不公平,但对于雨花县来说,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次马达厂之所以会发生罢工,原因主要是两方面:劳动时间过长,工资过低。另外对生产、生活环境也要改善提高。但起火线却是因为马达厂的老板因为发现工人次品率过高,动手打人,结果工人们与之反抗,马达厂的保安与工人们大打出手,已有十多人送进了医院。因此,这件事处理起来,才会很棘手。
  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马达厂作出让步,可现在马达厂的老板都进了医院,厂方根本没有人来处理这件事。而且那日本人态度强硬,坚决认为是工人犯错在他,在他没有错,因此,条件没得谈。如果自己被打了一顿,还得做出重大让步,这让他如何受得了?
  “工人们的情绪怎么样?”朱代东问。
  “除了几十个人表现得很激愤外,其余人都当是休息,一开始跑到了外面,在我们和工厂管理人员的劝说人,已经回到了工厂,但没有开工。要么在宿舍睡觉,要么三三两两的聊天,就算是坐在生产线上,机器也没运转。”侯勇说。
  朱代东听了松了口气,工人们没有组织,无意识的罢工,情况还不是很糟糕,要是有几名当初工人阶级的“领袖”人物在里面煽动一下,冲击开发区政府,夺取开发区政权,也不是没有可能。组织的威力很大,就算是朱代东已经身居常务副县长之职,每每也是心惊肉跳、望而生畏。
  虽然这件事正好碰到钱飞虎副省长下来,但这只是巧合,只要不是人为的,并且想把事情捅出来,再大的问题,朱代东也不担心。没有掺杂其他因素的事情,处理起来,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我马上向王书记汇报,你那的警力够不够,一定要保证,任何一名工人都不能走出厂区,而且从外面看不出一丝异样来。”朱代东说。
  “这没有问题,我们已经把情绪激动的工人带回了所里,工厂那边只要留下几人,在管理人员和保安的配合下,不会有事的。”侯勇说。
  “不能掉以轻心,你马上向赵金海书记汇报这个情况,派出所的那些人要马上转移,马达厂还要增派人手,一切要等玩具公司的投产仪式完成后再说。”朱代东道。
  刚合上电话,朱代东就看到朱建刚向自己走来,“朱县长,开发区里出了点事。”
  “我已经知道了,是马达厂吧,怎么能发生这样的事?”朱代东走到一旁,低声问。
  “马达厂实行的封闭式管理,白天上班,晚上十二点以后才开门几个小时,对厂里的情况,开发区根本就不知道。这事我有责任,我要向县里检讨。”朱建刚诚恳的说。
  “现在不是检讨的问题,你马上会同何小耀同志回去,事情怎么处理回头再研究,现在最要紧的是安抚工人,不要扩大事态!”朱代东说,“你们开发区要积极跟厂方沟通,拿出一个初步方案出来。”
  “是。”朱建刚说。
  开发区的发展很快,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多,像罢工这样的事,恐怕雨花县从建国以来,就从来没有遇到过。也不知道是自己的运气太差,这种事竟然都能遇到。朱建刚一走,朱代东找了个时机,向王力军紧急汇报了马达厂罢工的事。
  王力军也是震惊莫名,罢工这样的事,他只在爱国教育片中看过,哪里想到,有朝一日,在自己的治下也能碰到这种事?
  看到王力军慌乱的眼神,朱代东没有再说话,留出时间让他思考。良久,王力军才说,“开发区有什么意见没有?”
  朱代东把自己的想法说了,王力军听着,不时颌首,他不得不感慨,虽然自己的工作经历比朱代东长,但遇事的处理能力,朱代东并不比自己差。罢工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稳定,事态不扩大,而现在朱代东已经让人在做,而且也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这样县里要再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就很从容。
  对于马达厂的事,朱代东把自己所知道的前因后果都详细的介绍了一下,虽然开发区是朱代东分管,但他现在毕竟不再兼任开发区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一些具体的事务还得等何小耀或朱建刚汇报。现在朱代东能肯定一点,马达厂的情况不简单,如果按照自己之前的指示,马达厂是不应该还搬来开发区的。或者就算马达厂搬来了开发区,他承诺的事情也没有完成。
  因为这起突然事件,雨花县的相关领导干部,心情都是先喜后惊,逾发沉重。这件事现在的影响虽然还不大,可谁能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呢?
第328章
善于抓机会的日本人!
  日本人很有心计,日本商人更加善于研究对手的心态,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国情,他们研究的历史已经有上百年。朱代东记得在党校时看过的资料,在六六年的时候,广州举行的第二十届秋季广交会上,日本人就很精明的利用了这一点。不得不承认,他们很善于抓住一切对他们有利的时机。
  当时正是文化运行方兴未艾的时候,但海外参展客商还是一如继往的前来中国采购他们所需要的商品,为了完成采购使命,同时从东道主拿到最优惠的价格,日本人竭尽全力、费尽心机。当时中国对于广交会上的海外参展客商,并不注重他们订购了多少商品,而是他们对于文革的态度,对伟大领袖的感情。
  而在这方面表现到们的客商,在贸易洽谈中将得到价格方面最大尺度的优惠!这是中国的国情,当时是政治高于一切,一切以政治为中心,经济建设只是处于从属地位。而在这方面,日本人竟然是做得最到位,虽然当时中日还没有建交,但对于中国的政治局面,一个小小的商人都研究得很透彻。
  还没到广州的时候,这些日本人就做足了准备。日本客商在广交会上一露面,不仅胸前佩戴像章、手拿“红宝书”,而且还跟中国人民一样玩真的——跟起了“忠字舞”。这些东西当然又不值钱,学跳舞还能锻炼身体,但取得的效益,却是惊人的。
  看到日本客商的举动后,使得当时的中国贸易团成员们都很感动,而感动之后就是激动,一激动,双方的买卖就好谈了,自然是日本客商占了便宜,而且还占足了便宜。日本客商点尽先机,让其他外国客商大为佩服,就连朱代东在看到这方面的资料时,也是有关些钦佩。你说日本客商精明也罢、卑鄙无耻也好,做生意,只要能得到实惠,喊几句口号,戴几枚像章又有何妨?何况这些像章到现在,已经大大升值,这笔买卖,日本客商简直就是赢了又赢。
  从六七年第二十一届春季广交会开始,日本就专门出版了一本关于这方面的小册子,提供给客商作为参加下一届广交会时的参考。总结经验、发扬光大,占便宜占得有理有气,虽然看到这些资料时,朱代东也很无奈,可那个时候,朱代东还没从娘胎出来,根本无能为力。
  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国情再次发生改变,变得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处于从属地位,日本商人的手段与与时俱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目前最迫切的希望就是把经济搞上去,要不是这样,也不会改革开放。日本商人就抓住了这一个点,来大陆投资办厂可以,但政策要最优惠的,给的工人工资却是最末流的。
  中国原本想通过引进外国的企业,不但可以得到先进的管理方法,也可以引进技术,但这两点,在日本企业上都很难得到。日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不会用大陆人,高层基本上是本国人,再不济也是外国人,像马来西西亚人、新加坡人、台湾人或是香港人,只有最下级的管理人员,像拉长、线长之类,才会从工人当是产生。哪怕是车间主任,用中国人的情况也不多见。
  至于技术,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技术倒很感兴趣,比如中国传统的造纸术、古伞制造工艺等,但中国要想得到日本方面的技术,基本上跟痴人说梦差不多。现在已经是一九九六年,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可是日本对于五十年代以后所有的技术,还是进行高度保密。甚至一些最先进的技术资料,哪怕是内地企业会用到,都从来带来大陆。他们先怕被中国学去,宁可多花点钱,让相关技术人员去日本,把资料看完再回来。
  至于核心产品的生产,也从不会在大陆生产,宁可多花点钱,在日本本国生产后,再运到大陆。像马达厂的核心部件,就全部在日本生产,每个月把下个月的用量送来,以保证核心部件的生产工艺、技术资料不被其他人学去。
  也正是基于知道这些情况,朱代东才不太喜欢日资企业来雨花县,跟他们打交道,总有一种被占了便宜的感觉,这一点令朱代东每每想起来的时候,心里总是不舒服。
  但日本对中国的国情研究得很透,也很善于利用这一点,现在,既然中国的政治工作已经处于从属地位,他们的办事方法也早就作了相应调整。甚至在七八年,中国刚刚开始宣布改革开放政策之时,很多人就来中国投资办厂。到了现在,这套方法已经很成熟,而这套方法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与当地官员处理好关系。
  商人的任何投资,都是为了得到回报,据日本方面得出的结论,对中国官员进行投资,收益将是非常大的。虽然马达厂只搬来雨花县几个月的时间,但跟当地官员的关系处得都相当不错,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在雨花县开发区内扎根。
  雨花县马达厂的老板中村行二,在这方面做的很到位,从日本带过来的一些电器,电子产品,分别当成见面礼送给相关领导。朱代东之前也接到过一台索尼电视机,但他没有接受,当时中村行二坚定的说,这是中日友谊的见证,代表的是两国人民的心意,绝对是不能退回去的。
  拿着两国关系当说辞,朱代东也不好坚持,让县办出面,把彩电送到了老干部活动中心,但朱代东特别交待,一定要说清楚,这已经不是中村行二送的彩电了,已经是自己转赠。倒不是朱代东想要沽名钓誉,而是不想让中村行二一件东西做两次人情。
  朱代东能拒绝这些东西,其他人可没有他这么坚定,何况中村行二还高兴中日两国友谊的大旗,谁都不好拒绝。后来朱代东又接到中村行二的邀请,去日本考察。地球人都知道,这样的考察意味着什么。据朱代东所知,接受邀请的人还不少,像常务副市长刘俊峰、县委书记王力军就都“欣然应邀”。
  朱代东原本想跟钱飞虎省长多沟通一下,联络一下感情,但现在不是最佳时机,他最想的就是钱飞虎快点离开。原本许立峰也早跟朱代东打了招呼,现在的许立峰,精神抖擞,信心百倍,有一种睥睨天下的气势。但这在别人看来,却像是傲然屹立,县里有的领导对他颇有微词,许立峰跟上次来雨花县时,完全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嘛。但朱代东却不这么认为,他知道,许立峰已经彻底雄起!
  男人能雄起,也许会改变他的性格,更能改变他的命运,许立峰现在就有一种再次为人的感觉!这一切都是朱代东给他的,本来他想借这个机会,跟朱代东好好再聚聚,可到了雨花县之后,也没能好好说几句话。
  官场规则,瞒上不瞒下,开发区出了这样的事,最多能告诉市里的某些领导,而且还是私下性质的,不是汇报。至于省一级,只要上面不知道这么回事,县里是不会主动汇报的。
  而且王力军也认为,这件事暂时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不宜”将事态扩大,这是他特别叮嘱朱代东的。对于官场中的一些潜规则,王力军还是担心朱代东会有不明白的地方。
  现在知道这件事了,除了开发区的相关人员之外,就还只控制在县委的几名常委之中,王力军下了封口令,开发区的相关人员,既不讨论,也不能传播任何关于这件事的消息。至于常委里面,除了朱代东需要特别交待之外,其他人倒也无需担心。
  其实朱代东对于这样的规则,还是很清楚的,要不然朱代东会一开始就让侯勇注意不要扩大事态?但朱代东有一点跟王力军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这事应该向市里汇报,这样的事谁也不能保证以后会不会再出。如果以后或者在其他地方再出现类似问题,也可以从中借鉴经验嘛。
  但王力军却不同意,报喜不报忧,这是千年古训,而且这次无论是企业、员工,其实都跟雨花县的关系不大,何况为了外来的企业和外来的务工人员,而惹得市里不悦吧?
  当然,王力军不可能明确说出,不向市里汇报的意思,他在临时召开的常委会上说,雨花县有能力处理好这件事,“暂时”先不向市里汇报。至于他这个“暂时”是多长时间,朱代东相信,不会太短。
  好不容易把钱飞虎和市里的领导送走之后,雨花县的干部马上紧急行动起来,王力军要先去医院看望中村行二,给这位日本商人带去县委、政府的关怀,但朱代东却认为,现在应该去马达厂。中国人从来都是善良、正直的,何况他们还是打工者,跟老板大打出手,如果不是被逼到了极点,谁会做出这样的事?因此,那些工人才是最值得去安慰的。
  但王力军没有同意,他身为县委书记,在县里,行程至少还不会受到其他人的干预。既然朱代东要去看望和慰问那些工人,王力军就与他兵分两路。王力军代表组织,给中村行二带去关怀,朱代东代表政府,去调查马达厂的原委。
第329章
要做就要做扎实!
  朱代东去开发区,会同有关人员,去了马达厂,事情的原因,何小耀、朱建刚他们一起在调查,朱代东到了之后,很快便得出结论,这次之所以会出现罢工,除了因为肢体冲突这一直接导火索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待遇问题。
  从前年开始,国内的物价开始小幅度上涨,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但是马达的工资却没有相应的增长,甚至从珠海搬来之后,基本工资还降了下来。这让大部分工人不满,这是引起罢工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劳动条件差,加班时间过长,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马达厂每天的工作时间至少是十二个小时,最多的时候,从早上七点,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多,足足十八个多小时。厂方还不提供夜餐,工人疲劳不堪,因此,一听到有人说要罢工,响应云集,不是真的要跟厂里作对,只想趁机休息一下而已。朱代东到马达厂的时候,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在宿舍睡觉。
  第三,工人生活条件差,这一点在相比珠海还要好一些了。至少厂里有配套的宿舍,虽然是十六个人一间,但比起珠海要从外面租房来说,每个月能省好几十块钱。而这,却成了厂方降低工资标准的一条理由。
  第四,食堂的伙食太差,很多人营养不良,吃不饱,也吃不好,精神状态当然就要差一些。这次被中村行二打的那名工人,就已经因为身体不舒服,而二天没吃饭,厂方既不让请假,也不提供医疗服务,虽然雨花县第五人民医院已经对外开放,但他们却因为请不到假,而无法前去就诊。而且一般的工人,也不敢请假,你一请假,全勤奖马上就没了,舍不得啊。
  第五,医疗教育问题,原本工人们想搬来雨花县,甚至还不惜摆出停工的威胁,最终让厂方让步,但到了雨花县之后,他们才知道,雨花县的福利,对他们来说,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家人真的要来,住在哪里?开发区现在可没有那么多房子可租,而要住到县城,每天的花销就太大了。还有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样的上班时间,这样的住宿条件,有可能把孩子带到身边吗?
  就算孩子可以吃住全在学校里,但星期六、星期天总得回家吧?住哪里?如果在外面租房,厂里原来在珠海的时候,都只补贴百分之三四十,何况到了雨花县,厂区是有宿舍的,因此,就更加不要奢望会有任何补贴。
  在开发区的时候,朱代东还接到了常务副市长刘俊峰的电话,刘市长显然已经知道了马达厂的事,既然市领导主要问起,朱代东就把马达厂的事,包括调查出来的原因,都向刘俊峰作了汇报。
  “代东同志,马达厂的事要慎重,涉及到外国商人,一定要慎之又慎。”刘俊峰沉声说。
  “是。”朱代东说。
  回到县里的时候,朱代东向王力军汇报了马达厂的事,马上笑吟吟的说:“代东,任何事情不能只听片面之词嘛,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马达厂可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工人们也有自身的原因嘛。”
  朱代东沉默了,自己只是陈述事实,还没有说如何解决了,王力军就急不可耐的站在中村行二这一边,早早的表明态度,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书记,中村行二跟其他工人的伤势如何?”朱代东问,这个问题的决议权显然王力军想要,毕竟他现在还兼着县长,还是县委书记,自己不管从哪方面讲,都好像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也就是一个分管副县长,能够参与就是给了面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9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