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1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292

  献俘大礼举办完毕,高仙芝送回来的那些俘虏该杀的杀,该放的放,长安城中很是热闹了一阵儿,随后李嗣业也该返回安西都护府了。
  李悠和潘凤将他送到城外十里长亭处依依不舍得道别,目送他们渐渐消失在道路转弯处,许久才转身返回长安,现在自己可算是彻底没了牵挂,前些日子已经打探出无数消息,也是时候执行自己的计划了。
  数日后,遥领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从府里出来,乘上他那辆用黄金、翡翠做装饰,用珍珠、美玉做点缀的豪华马车,在众多侍卫的簇拥下向长安城东的华清池行去,见到车队前方剑南节度使的旌旗,道路两旁的百姓无不避让。
  杨国忠此时正是志得意满之时,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信让他区区数年时间就连升高位,从最初的金吾兵曹参军,陆续转任监察御史、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太府寺卿,如今更是做到了剑南节度使的高位,和李林甫二人一唱一和牢牢掌握住朝堂大权。
  而李林甫现在年老多病,已经没多久活头了,等他一死这宰相之职就非杨国忠莫属;今日他出城乃是去华清池拜见在此和杨玉环休养玩耍的李隆基,准备向他举荐自己的某个亲信,想必李隆基定会欣然应允吧?
  马车不紧不慢的穿过东市,从春明门出了长安城,一路向华清池的方向行去,等走到城外二十里处,周围人烟渐渐稀少,杨国忠正思索着事成之后该索要什么好处时,马车突然停下了,“大人,前方山上滚下来几块大石拦住了去路,怕是要等会儿才能过去了。”
  “尔等快些收拾,去找个清净的地方,老爷我要下车饮酒。”久在车中难免有些气闷,杨国忠吩咐道。
  他手下的人别的本事没有,伺候人可是一等一的,不一会就摆好了垫布桌椅,桌上各种珍馐美味,更有几名侍女弹琴奏乐,竟把此处布置的和杨府后花园一般。
  这是杨国忠才从马车上下来,不满地看了前方拼命清理大石的士兵一眼,骂了几句缓缓向桌椅边行去。
  忽然听到嗖的一声,一阵劲风向杨国忠袭来,他方才扭过头去,却见一支羽箭直向他胸口飞来,只觉胸前一疼,杨国忠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大人!”直到此时众多仆役才反应过来,连忙扶住杨国忠哀嚎起来。
第374章
安禄山殒命
  不等他们有所反应,接连又是两箭射中杨国忠的身体,随意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刺客似是已经走远了;随行的护卫立刻分作两拨,一拨快马加鞭将杨国忠送回长安寻找御医诊治,一拨循着羽箭飞来的方向前去追击刺客,可他们所骑的马又怎么比得过李悠的朱龙马,追了数里这些人就失去了李悠的踪迹。
  杨国忠被刺的消息瞬间就传遍了整座长安城,宫中的御医看着箭头摇头不已,光是这三箭就已经足以要了杨国忠的性命,更何况那刺客还在箭头上抹了马粪,这下子就算是孙思邈复生也救不了杨国忠的性命了。
  当杨国忠死于刺客之手的消息传来,杨家姐妹痛哭不已;而长安城的百姓却无不喜笑颜看,为这名杀死了杨国忠的好汉暗暗叫好。
  而这个时候李悠却早已和潘凤二人远远离开了长安城,北上范阳城,前往河东节度使安禄山的地盘行去。
  安史之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唐代边镇节度使的权利过大,这一点是李悠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他只能将霹雳弹的制作方法献给李隆基,并建言严守秘密,只能在长安制造此物,再行运往各个边镇,这些李隆基早已同意,算是稍微加强了一点中央的实力。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林甫为了避免边镇节度使立功还朝,取代他宰相的职位,所以称胡人忠勇无异心,建议李隆基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造成了安禄山尾大不掉的结局。
  李林甫还活着的时候,安禄山对他极其敬畏,丝毫不敢有异样心思,但当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接任宰相,压在安禄山头顶的一座大山终于搬走了,安禄山自此再无顾忌;而杨国忠这个草包又在日后征讨南诏时葬送了大唐二十万精锐,此消彼长之下安禄山野心日盛,不久之后即以诛杨国忠为借口举起了叛旗。
  而现在杨国忠已经被李悠刺杀,即使接任李林甫的宰相再无能,无论如何也会比杨国忠好一些,丧师南诏的事情或许就不会发生,大唐的实力也会得到保存。
  但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的,杨国忠仅仅是安禄山造反的诱因,根本原因还是他身兼三镇节度使实力过于强大,所以李悠将第二个目标放在了安禄山身上。至于京城,他早已做好了安排,昨日他所住的院子已经升起了漫天大火,相比此时的长安百官都以为自己死于大火了吧?根本不会想到刺杀杨国忠的就是他。
  安禄山此时已经暗地里准备叛乱,在范阳州城北边筑起了雄武城,表面上看来是防御北面的契丹人和奚人侵略所用,实际上是储藏兵器、粮食做坚守范阳的部署,此外还有战马有一万五千匹,牛羊无数。他一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并提拔亲信,将此三阵经营地如同铁桶一般,想要刺杀他却是比刺杀杨国忠难得多。
  李悠和潘凤二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在杨国忠被刺杀的消息之前来到了范阳城中,装作朝廷来的使者求见安禄山。
  “使者前来范阳不知有何要事?”范阳的官员问道,安禄山位高权重,可不是谁相见就能见到的。
  李悠悄悄递过一块玉佩,压低嗓音说道,“在下次来确实有一件大事要告知节度使大人,还望通报一声。”
  “哦?是什么大事?”他似乎对李悠的礼物十分满意,脸色也变得和蔼起来。
  “杨国忠前几日被人刺杀而死,长安城中多有传说乃是节度使大人所为,在下特此前来为节度使大人通风报信,好让大人早做应对。”李悠压低嗓音说道。
  一听杨国忠死了,此人脸色顿时大变,急匆匆奔了出去,过了约莫半个时辰他返回来将李悠和潘凤带到了安禄山大帐之外,检查一番并未发现兵器后将他二人放了进去。
  “杨国忠死了?他是怎么死的?”一进去安禄山就急匆匆的问道,他和杨国忠一向不和,现在听到这个消息难免激动了些。
  果然是个大胖子啊,快比得上董卓了!李悠暗暗吐槽一句,迟疑地看着他帐中的护卫、众将,安禄山犹豫片刻,挥手让大部分人退下,帐中依旧留了四名护卫。
  好!这些已经足够了,李悠缓缓讲述起杨国忠被刺杀的经过来,听到杨国忠连中三箭就此殒命时安禄山脸上颇有喜色,之后问道,“你可知究竟是什么杀死杨国忠的?又怎会牵扯到本节度使头上?”
  “知道!”李悠淡定地答道,右手在背后给潘凤比了个手势。
  “嗯?究竟是什么人?”听到这话安禄山忍不住向前走了几步,俩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就是我!”李悠大喝一声,手中忽然凭空出现一把大斧和一柄唐刀,他将大斧抛给潘凤,自己拔出唐刀飞身向安禄山扑去。
  “拦住他!”这个胖子此时显得格外灵活,立刻扑倒在地躲过了李悠的第一刀,连滚带爬的向后方逃去。
  可区区四名护卫又怎么挡得住李悠和潘凤呢?更加不幸的是安禄山的这几名护卫选的都是和他同族的胡人,触发了“戮胡”武力值翻倍的技能,他方才喊出声,两名护卫就被李悠斩杀当场,另外两名也在潘凤的斧下左支右拙。
  飞起一脚将安禄山踹倒,李悠将唐刀架在他的儿子脖子上,笑嘻嘻地说道,“节度使大人,史将军让我向您问好。”
  “史将军?史思明?”安禄山一愣正待说话,李悠却毫不犹豫的出刀将他斩首,这名日后屠杀了无数汉人的逆贼就此归天。
  此时潘凤已经杀死了一名护卫,另一名被他斩断了胳膊,生死只在旦夕之间,“不必纠缠,快与我杀出去!”
  说罢二人将护卫抛到一边,割开帐篷钻了出去,等闻讯赶来的众将追出去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俩人的身影。
第375章
神枪沥泉
  接连两名朝廷重臣被刺,李隆基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彻查到底,而安禄山大帐中幸存的那名护卫也将李悠那句“史将军让我向您问好”传了出去,于是史思明则成了这次刺杀事件的最大嫌疑人,安禄山的部下不等朝廷旨意传来就率领大军将史思明团团围住,一番厮杀下来,史思明、史朝义、史朝清父子全部死于乱军之手,史家就此断绝。
  安禄山死后,安庆绪没有统领全军的威望,不久之后也被谋逆的大将杀死,边塞的乱局引起了朝廷的不快,将高仙芝从安西都护府调回,率领精兵前往征讨,在混战中损伤惨重的范阳、卢龙等地怎会是高仙芝的对手?加上又有霹雳弹相助,边塞的乱局很快被高仙芝所平定,由于李林甫此时已经身患重病无法料理朝政,因此再也没有人阻止高仙芝,他也凭借此功劳步入朝堂,登上宰相之位。
  安史之乱就这样在无声无息间被李悠消灭于未燃之际,大唐的繁华也因此比原位面持续了更久的时间,有了高仙芝在朝中的支持,实力得到保存的大唐在西域多次击败吐蕃以及重整旗鼓的黑衣大食,神通大将李嗣业也因此留下了比原来更为显赫的功劳,日后获得了画像凌烟阁的荣耀。
  当然这些就不是李悠所能知道的了,他此时已经返回大魏,回到了和混元教对峙的军营之中,正喜滋滋的等待抽奖的开始呢。
  这次参加怛罗斯之战,并没有付出多少代价就换来了实力暴涨的收获,除了四项数据大幅增加之外,还有从李嗣业那里学到的步战精通技能“雷霆”和重步兵指挥技能“刀墙”,此外还有全套的陌刀队训练指挥秘诀,可谓收获颇丰。
  只是不知道这次的抽奖又能抽到什么好东西呢?李悠搓了搓手,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抽奖,无数图标如同瀑布一般闪过,最后浮现出一杆长枪的图标。
  不错不错,现在所用的这杆马槊虽然品质上佳,但也仅仅是玄甲骑兵的标配,算不得太好的兵器,正琢磨从那里弄一杆更加顺手的长兵器,没想到虎符这就给自己送来了!之前的震天弓可是让李悠大为满意,这次又会是那件传说中的神兵利器呢?是罗成的五钩神飞枪还是秦叔宝的吸水提卢枪?亦或是赵云的龙胆亮银枪?
  “此枪名曰沥泉,乃昔日岳武穆征讨四方时所用的长枪,长一丈八尺,重五十五斤,为百炼精钢所铸,锋利无比,不惧水火,望宿主擅加使用。”说罢一杆散发着煌煌正气的长枪浮现在半空之中。
  李悠定睛一看,此枪约莫鹅卵粗细,通体镀金,枪杆上有“沥泉神矛”四个字,伸手取下李悠感到一阵恢宏无比的正气顺着枪杆侵入脑海,精神顿时为之一振,方才与安禄山亲兵厮杀的那点劳累瞬间烟消云散;到得帐中空地挥舞几招,极其顺手,枪风到处,帐中的桌椅布帛无不应声而裂,果然不愧为岳武穆昔日送用的神兵利器。
  “《说岳全传》曾记有此枪的来历,却是岳飞在与铁胳膊周侗学艺时,等沥泉山,打死怪蛇所变,为上天赐予岳飞之宝物。”虎符又将沥泉枪的来历说了一遍。
  “李某定会珍重此枪,定不会让先人宝物蒙尘。”李悠郑重其事地说道,还想再试几招,却见帐中早已狼狈不堪,于是只好作罢;还是明日到了校场之上把潘凤和周伯符叫来过招吧!不知道有了这件宝物的加成,自己又能和他们打成什么样呢?
  爱不释手的抱着沥泉枪,李悠开始了第二次的抽奖,现在已经有了长枪宝弓,如果再来一把短兵器就再合适不过了,李悠如此想着点下了开始。
  老虎机再次飞快地滚动起来,一项项让李悠眼馋不已的奖励飞一般流过,最终停在了一名面白无须的男子之上。
  “恭喜宿主获得了召唤大明航海家郑和的资格!”虎符的声音再次响起,“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在靖难之役中屡立大功,深受朱棣信任,后奉命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扬我华夏威仪与万里之外。”
  郑和的陆战水平也就罢了,虽然也能称得上杰出,但和此前召唤过的陈庆之、白起等人比起来却是完全不值一提,但他率领船队海上征战的本事却是盖世无双,昔日率领宝船船队七下西洋,击败沿途敢于冒犯华夏天威的各地土王、海盗无数,沿途各国无不为郑和船队的威势所慑,纷纷向大明遣使称臣,这都是郑和硬生生打出来的结果。
  咦,好像郑和还曾经被姚广孝收为菩萨戒弟子,赐法名福吉祥,现在姚广孝就在云州城中,不知道把他召唤出来和姚广孝见一见会如何呢?如今东海岛夷屡次侵犯大魏沿海,就连钱家的地盘也深受其害,如果将他召唤出来组建水师船队,岂不可以直接将这些东海岛夷打得落花流水?
  而且日后还可以通过海路北上直接进攻唐括部的后路,想想看数万大军突然从后方杀出,定可杀得唐括部一个措手不及!
  种种美好的愿景让李悠忍不住把手指放在了召唤的选项上,眼看着就要将这位华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海军统帅召唤出来,可是到最后他还是忍住了。
  虎符给出这般奖励想必不是没有目的,现在自己手中仅有云州和嘉州两处地盘,距离大海还颇为遥远,即使现在就把郑和召唤出来也并没有太大用处,反倒是如果将来在任务世界遇到海战,自己就立刻抓瞎了。
  还是先把召唤郑和的打算稍微放一放吧,等在经历一两个任务世界,若是用不上他在做打算吧!李悠依依不舍得将手指缩了回来,开始了最后一次的抽奖。
  依旧是无数图标飞快地闪过,李悠目不转睛的盯着老虎机,“停!”感觉时机差不多了,李悠果断喊停,最后一项奖励也浮现在了他的面前。
第376章
郑和船队
  “恭喜宿主获得召唤郑和宝船船队的资格!这宝船船队共有舰船六十二艘,士卒一万五千人。”伴随着虎符的话音,一个巨大的宝船图标浮现在李悠面前,图标旁边的注释将宝船的数据写的清清楚楚。
  船长约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肥短的船身有利于抵御海浪,底尖上阔,首昂艉高,即使在恶劣的天气下也能维持船只的平稳;两舷和艉部,设有长橹,长橹入水较深,多人摇摆,橹在水下半旋转的动作类似今天的螺旋桨,推进效率较高。在无风的时候也可以保持相当航速,而且橹在船外的涉水面积小,适应在狭窄港湾拥挤水域航行。
  除了宝船之外,还有型号小一些的战船,树三桅,主桅高4丈,船长20丈,舱五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300人,并配红夷炮8门,千斤佛郎机40门,火力在当时堪称强大,这也是郑和船队能够纵横七海的根本。
  咦,记得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多时有两万七千多人,怎么这次就给了自己一万五千人呢?莫非是给了半只船队?仔细研究了一番虎符给出的资料,李悠找到了答案,郑和下西洋并非专为作战,除了搜寻建文帝之外,还肩负着与沿海诸国通商,弘扬大明威仪的任务。
  所以郑和的宝船船队船只构成也较为复杂,共有宝船、战船、马船、座船、粮船五种,宝船和战船的作用自不待言,而马船又名马快船,是明初的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兼用船,其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有八桅,其主要任务是运载船员所携带的马匹以及下西洋时输出或输入的大量物品,遇到海盗亦可参与作战。
  粮船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有七根桅杆,顾名思义乃是运送粮草物资,以供大军在航海时使用;座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有六根桅杆,主要用来运载随行的士兵以及沿途各国前往大明朝贡的使者。
  后两项对于作战的用处并非很大,所以虎符在此做了缩减,削减了座船和粮船的数量,随军的士兵也都放到了宝船、战船和马船之上,所以所需的人数大大减少,从两万七千人减少到一万五千人,但战斗力不仅没有下降,还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没有粮船和座船的拖累,宝船船队可以将全部精力都用到作战之上。
  莫不是下一次的任务是要参加海战?不然虎符为什么要给自己这么多的船只,还把郑和这位精通海战的统帅送来?李悠不由得庆幸自己方才没有将正和召唤出来,要不然的话下次遇到海战,即使给他这样一支强大的船队,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指挥。
  大明水师同样是华夏历史上一支伟大的军队,这支军队出身于元末明初的巢湖水师,亦曾参与过朱元璋定鼎天下的鄱阳湖水战,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日后更是化身为大明海疆的坚壁,屡次击败进犯的敌人;在郑和手下,他们曾经纵横七海,击败过无数凶恶的海盗和沿途各国的军队,更是把斯里兰卡的国王都活捉到了大明;在壬辰之战中,他们曾经击溃过日本进犯朝鲜的水师;即使在腐败透顶的明朝后期,他们也曾经将“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水师驱逐出了澎湖;而郑和的船队正是大明水师最为强大的存在,有了这样一支军队,只要不是去清末和那些近代化的敌人过招,李悠有信心用它来击败所有敢与侵犯华夏海疆的敌人。
  只是不知道下次的任务究竟是大唐的白江口之战还是万历时期的壬辰援朝抗倭战争呢?李悠陷入到思索之中。
  思绪片刻他将此事暂且放到一边,下次的任务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开始呢,还是等到时候再说吧!现在还不是操心这些的时候,自己面前还有这些混元教的乱民要对付呢。想到这里,李悠也懒得让人进来收拾,抱着沥泉枪翻身上床进入了梦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