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292

  算算日子距离河东讨贼军粮草断绝已经不远了,罗世绩不敢耽搁,出来后就派人前去客栈接秦士信及照顾他的亲兵,他打算今日就离开京城前往河南道,“在下写过王尚书和徐师爷的大恩大德,等下次入京,在下定会登门拜访。”
  “此乃应有之事,我家大人对张大使赞赏有加,早就想结交一番了,可惜张大使在外讨贼,故而未能谋面,罗机宜既然有要事在身,徐某不敢多留,等下次罗机宜入京,徐某定当设宴接风。”说罢徐志先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递了过去,“这是我家大人对张大使的问候,还望罗机宜送到张大使跟前。”
  “在下一定亲手交给张大人。”说罢罗世绩接过信件贴身收好,从徐志先方才的话里他已经听出了几分意思,但对于这种大事他可不敢轻易表态,只能保证将信送到张果跟前。
  不多时秦士信就被马车拉了过来,大队人马踏上了前往河南道的路途,罗世绩一路上殚精竭虑,总算赶在河东讨贼军断粮之前把这些好不容易弄到的粮食送到张果军中。
  交接完毕,找了个没有外人的机会,罗世绩将王季和的信交给张果,张果拆开来一看,沉默半晌不语,当罗世绩问起他才答道,“王尚书想让本官与他结为一党,若是本官应允他就想办法将本官调入京城,本官手下这些兵马也可以安排到禁军之中。”
  离开乱贼遍地的河南道,前往京城,若是放到一般人身上那是巴不得的好事,但张果却不这么看,他转身看着帐中的地图说道,“如今乱贼四起,本官又怎忍心为了一己之私而置河南道百姓于不顾呢?”
  如今各地官兵的德行张果一清二楚,若是他带领何东平贼军入京,那么接下来不仅河南道会乱成一团,就算贼寇被剿灭的河东四府也会死灰复燃,后果不堪设想。
  “我给王尚书写封回信,言明河南道的难处,望王尚书能够谅解。”说罢张果弯腰坐下,笔走龙蛇,不一会儿就写好了一封极为恳切的书信;一旁伺候笔墨的罗世绩欲言又止,张大人已经得罪了袁汝夔,再把这封信递过去可就连王季和也得罪了!可是跟随张果多时的他知道自己大人的性子,也就没有出言劝阻。
  “哼!不识好歹的东西!”信被王季和啪的一声拍在了桌子上,如今朝中暗流四起,又岂能容你独善其身,“此人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么就不要再管他了!日后再来向兵部索要补给,一切都按规矩办!”王季和重重地说出规矩二字。
第386章
王机的礼物
  有了粮食,在许州城外停留许久的讨贼大使张果终于可以继续率领他的军队前去追击那些流窜到各地的余寇了,可惜此时最佳的追击时机已经错过,那些流寇早已流窜到河南道各处州县,携裹流民再次做大。
  与殚精竭虑的张果想比,同样与乱贼对峙的李悠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这些日子要么在校场之中操练周伯符和他的陌刀队,要么和潘凤比武打个痛快,对于近在咫尺的混元教乱贼丝毫也不重视,只要他们不主动前来骚扰自己,他就绝不会主动出击。
  若是被陆彬谦看到此情此景,定要参他一个顿兵不前、畏敌如虎,只可惜他如今已经到了阴曹地府,早已没了这个机会;经历了战场的搏杀,李悠手下这些新兵已经褪去了青涩,多了几分杀伐之气,如再遇到大战也能排得上用场了。
  “许先生,劳烦您回嘉州一趟,带上那些没经历过战场厮杀的新兵来替换这些老兵,让他们也见见血!”如此好的磨练机会李悠怎肯错过,他打算将混元教当做磨刀石,好好打磨一番自己新征召来的团练。
  “是!”许光当即答应下来,这是涉及到李家前途的大事,万万马虎不得,只可惜这个新年小爵爷怕是没办法回嘉州过年了。
  许光正要离开,却见一个光头掀开帘子钻了进来,定睛一看却是在云州城中暗地里掌控大局的姚广孝,他进来一看帐中没有外人就直接说道,“主公,司马先生那里传来消息,王机已经到了云州城外,最多后天就要入城上任了,我等该如何应对?”
  “这么快?”李悠眉毛一挑,按照他本来的估算,王机或许到年后才能抵达云州,没想到他现在就到了,以他的聪明才智,云州城中的种种变化定然瞒不过他,既然这样的话的确应该早做应对。
  直接在他没到云州之前假扮混元教乱贼把他给结果了?念着往日并肩作战的情分,李悠一时又有些不忍;此前王机虽然在离京后对太平郡主和丘尚俭等人疏远了些,但也没有和他们彻底反目,眼下是友是敌还说不清楚,要是贸然下手的话可就要面临琅琊王氏的报复了,者却未免有些过于冒失。
  “大师,你说王机此时前来云州是何用意?”说起揣摩人心的功夫,李悠自认为比之姚广孝远远不及,所以他直接问道。
  “如今天下乱象已显,想必能看到这一层的不只是我等!”姚广孝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说起天下大势来,“北边唐括部日益壮大,杨介夫却为了一己之私葬送三十万禁军精锐,若来年唐括部再来,大魏用什么来抵御?加之各地灾害不断,更有那心怀叵测之辈借机生事,导致大魏治下烽烟四起;朝堂上衮衮诸公却又提出了兴办团练以保地方安危,将兵权下放到各地豪门之手!如此以来大魏还能绵延多久?”
  这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能动摇一个王朝的根基,现在却是凑到了一块儿,大魏的将来也就可想而知,“主公,天下智者不知凡几,能看清这些的不只是我们!”姚广孝笃定地说道,“在贫僧看来王机所为不过是仿效当年三国时诸葛氏之故技尔!”
  这一典故许光不明白,李悠却顿生豁然开朗之感,三国时琅琊诸葛一门诸多豪杰,诸葛谨在东吴担任大将军,诸葛亮在蜀国担任宰相,而诸葛诞却扬名于曹魏,日后诸葛诞之孙在司马氏取代曹魏之后又做了晋元帝的尚书仆射;三国纷争不休,无数世家豪门为之灭亡,而多头下注的诸葛氏却终归得以保全。
  再联想到后世种种,即使在兔党和常凯申争夺天下时,同样有许多大家族多头下注,无论谁胜谁败,都有自家子弟站在获胜者一方;所以对于姚广孝的话也就不难理解了,只是李悠仍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如今我不过是个空头团练使,手下并无多少兵马,这琅琊王氏如何舍得将自家的千里驹送来?”
  现在牌局还没有正式开始,难道王家就急着下注了么?而且一开始就这如此大的手笔?竟然直接给自己送过一个状元郎来。
  “主公前次大败混元教,虽然多有掩饰,但若是有人用心打探,怕也瞒不过去。”姚广孝继续说道,“五百新练士卒大破数千贼军,这已经足以让许多人下定决心,乱世之中兵马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主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练出如此强军,也就怪不得琅琊王氏会动心了!更何况王家却也并非只有王机一名出色的子弟。”
  “明白了!”这就好比是那些风投公司,总是在寻找着那些崭露头角的小公司,早早下注以求赢得超额回报,李悠先前已经显露出自己值得投资的价值,而王家抢先出手将王机送来,若是将来李悠得了天下,那王机就是开国重臣,少不了琅琊王氏的好处;若是等李悠独霸一方时再送上门来,收获可就没这么大了。
  对方固然是大手笔,可想要从李悠这里捞取好处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他想了下说道,“此时就交给大师处置了,他到任时大师只需如常应对即可,不必过分殷勤。”既然是你现在向投资我,那么就看看你们能拿出多少诚意吧。
  “贫僧知道了。”姚广孝瞬间就明白了李悠的想法,自己到时候和云州当地官绅一起露个面,王机若是有想法定会自己找上门来,这样主动权就到了李悠这边。
  稍倾,许光和姚广孝同时飘然离去,李悠依旧留在此处盯着混元教反贼;后日消息传来,王机果然如期抵达云州赴任,没过几日姚广孝再次来到李悠的军营之中。
  “正如主公所料,那王机到任的第二天就派人来府上拜访,并且送过一份礼物来。”说罢姚广孝从怀中摸出一个小小的锦盒递了过来。
第387章
投名状
  “哦?送了什么过来?”李悠好奇的打开锦盒,里面却是一块颇为精致的玉佩,光泽温润,雕工精巧,实属难得的上品,若是放到一般人身上的确不失为一份好礼,但放到李悠这里却有些太过寻常,王机又何苦专门派人送来?
  “主公请看。”姚广孝笑笑接过玉佩,指着上面的纹饰篆字说道,“此乃小篆的‘云’字,那陆立鼎身上有一块一模一样的玉佩,写的却是一个‘鼎’字!”
  “嗯?这么说这块玉佩是陆立云的?”李悠顿时反应过来,自己故意放了陆立云一条生路,没想到他却落入王机的手中。
  “正是如此,送来此物的王家亲信说这陆立云一路跋涉找到王机,似有要事相商,只可惜一路太过劳累,还没有说出口就突发急病猝死了!只留下了这样东西。”姚广孝淡定的转述着王家亲信的话语,当然这个突发急病猝死的理由他们俩是谁都不信的。
  “死了?”李悠手指在桌上缓缓敲打,似乎在衡量此间的得失,以及王机送上这份礼物的用意,过了一会儿方才说道,“如此也好,终究是少了一份麻烦,这件事我记下了,且看日后他如何行事再说吧。”李悠虽然并不害怕陆立云会惹出什么麻烦,但也明白王机此举暗藏的用意,不过是表明立场的投名状而已。
  “如此甚好。”姚广孝也一样明白,不过他当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对王机信任有加,双方还需要继续接触以观后效才行,现在李悠最关心的就是新团练征召的事情,如果在这方面王机能够全力配合,日后他们自有回报。
  送走姚广孝大营之中恢复了平静,接下来一段时间双方依旧时不时的打上一小仗,无论是宋志清还是李悠都没有展开大决战的心思,宋志清是摄于李悠大军的威势不敢全力进攻,却又不甘心就此离开,而李悠还想留着他为自己继续征召团练做借口。
  随着春节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冷,每日宋志清营中抬出的尸首甚至比死于战场的还要多,他们乱糟糟的营地里升起的炊烟也日渐稀少,以这些混元教头领的脑子怕是想不出增灶减灶的策略,想来他们的粮食怕是不多了。
  反观李悠这边,自从王机上任后,粮草从无断绝,不仅如实送上大军所需的粮食棉衣,还送来酒肉犒劳三军,看起来王机在云州干的还不错,很快就将这些权力顺利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也压得住那些云州官绅,不然也没这么容易弄到这些。
  甚至就连新团练的征召也比此前快了不少,王机不仅在云州城外设下粥棚吸引流民投军,还将政令下发至云州属下的几个县,据许光来报不断有经过初步筛选的流民前往云州团练大营等候复试,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两千多名新兵进入团练大营开始训练,这其中有半数都来自云州属下各县。
  许光留下了训练这些士兵的军队,将营中完成训练的老兵送到阵前,再从前线抽调一批表现出色的官兵充实到新团练之中充当教官和伍长、什长,有了王机的配合,练兵的速度大大提高,按照这样的速度下去,再过两个月,李悠手上或许就有上万大军可用了。
  能凑到上万大军,团练征召的速度就要缓一缓了,这些兵力完全可以碾压混元教乱贼,若再行扩张就未免容易惹人非议,不过如今大魏已经是风雨飘摇之际,以后不愁没有合适的借口;刚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将大军重新梳理一遍,选拔合适的军官,加强这支军队的实力,将来他们要面对的对手可不是混元教这种软柿子,还会有莫别唐括部彪悍的骑兵,东海岛夷凶恶的步兵,以及……大魏多达数十万的禁军。
  所以这些日子李悠将前期看好的那些军官分作两拨,一拨留在云州和嘉州的团练大营中训练新兵,一拨聚集到阵前,办了个临时军官培训班,传授他们兵法之道,李悠用《纪效新书》以及此前从陈庆之、白起那里学来的知识对他们进行悉心教导。
  在讲课间歇他也没忘了培养这些人的忠诚之心,时不时的黑一把大魏的朝政,讲一讲华夷之别,这些人大多是受够了官府劣绅压迫的穷汉子,很快就被李悠的这些手段收服,言语之间说起云州那些大人也没有此前那般畏惧了,李悠和姚广孝将这一切都一一看在眼中,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又是一年恩科啊!”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就到了二月份,算算日子再有俩月就是恩科开始的时候,李悠忍不住感慨道,上一届恩科出了个袁章,去年的会试王机独占鳌头,这一次又会出现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呢?不知道袁章想到此节又会作何感想?
  姚广孝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抹异彩,“主公,这次的恩科或许会比前次更加热闹些。”
  “哦?此话怎讲?”李悠问道。
  “此前朝堂之上文官合力对付勋贵,故而还能齐心协力,现在勋贵被一扫而空,那么世家和寒门定不会像此前一般默契;科举乃是选拔官员的大典,恐怕无论那一方都要在其中使些手段,这两者闹将起来又怎么会清净呢?”姚广孝虽然远在云州,但对京师的局势却洞若观火,“贫僧听闻去年张果派出手下进京求粮,就让袁汝夔和王季和生了间隙,眼下又逢恩科,这间隙怕是会越来越大。”
  “哎,要让这些读书人不争执,怕是比平定漠北还要难啊!”李悠想起了明末那段掐出狗脑子的历史,他还想吐槽几句,忽然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于是立刻闭上了嘴巴。
  “君上,京中有要事来报!”帐篷门口的帘子被掀开,一身风尘的司马错走了进来,看样子他似乎是从云州城快马加鞭来到此处,进来收双手递过一封密信。
第388章
大敌将至
  大帐之中如今只有李悠和姚广孝两人,因此司马错直接将消息说了出来,“黑冰台从兵部得到消息,唐括部厉兵秣马。似有开春大举进犯之势。我已派人紧急传信黑冰台在漠北的人手详加打听,不久之后当会有更多消息送来。”
  “司马先生辛苦了!”最早范蠡安排的人手仅仅局限于市井、商户之间,短短数月时间,司马错就将暗子安插到了兵部,甚至还在唐括部之中埋下了钉子,这番成果让李悠大感欣慰,不愧是掌控六国的情报高手。
  事情紧急,李悠立刻打开信封仔细浏览起来,信上内容不多,只说明了唐括部最近的动态和召集人马的大致数量,“二十万大军,这比上次整整多了一倍啊!”李悠也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旋即将信递给了姚广孝。
  “去年袁章领军长驱直入,接连击溃大魏三十万禁军,丘元德等宿将一朝丧尽,故而他漠北的威望越来越高,抢回漠北的大批物资也让其他部落羡慕不已,所以这次听说他打算领军再次攻入大魏,草原上几乎所有部落都为之动心,纷纷派来族中的青壮。”司马错对漠北诸部的情况也有相当不错的了解。
  “哦?袁章的威望越来越高,阿鲁布又如何看待?还有那些漠北诸部的头领、萨满呢?”李悠从他的话里听出了几分意思,任何一个组织之中能够掌管权力的人数终究是有限的,袁章区区两年时间里就位居高位,而且他又是中原人士,在漠北毫无根基,想来定会有许多人并不服气,或许可以从中做些文章。
  “袁章终究不是漠北人,根基浅薄,故而阿鲁布对其十分放心,军政要事皆先征求其意见方才做决定;而那些部落首领也因为从南侵中得了大量的好处,对他信赖有加。”司马错不假思索的回答,“唯独此前在漠北地位颇高的萨满因为袁章在草原上传授中原的制度、礼仪,让他们的影响日渐削弱而对他颇有不满,只是眼下他们也分到不少抢来的财货,故而眼下对此还能忍耐。”
  “自古蛮夷想要入住中原,不可不向中原学习,而要学习中原则唐括部不可不做出极大变革,眼下依靠从中原的劫掠还能暂缓这种矛盾,但是随着变革的深入,这种矛盾就会越来越大,直至爆发!”李悠说道,从拓跋氏的北魏到耶律氏的契丹,乃是蒙古建立的元朝和女真人建立的清朝,莫不是得了中原文化的帮助才会建立日后的功业,游牧民族的组织度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极限终究有限,若想突破瓶颈就不得不从中原文化中汲取营养;但是就像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一样,这种变革也会侵犯旧有势力的利益,而他们是断然不会将这种利益拱手相让的,“对此司马先生当早做准备。”
  经历了商鞅变法的司马错对此深有感悟,秦孝公重用商鞅改革秦国弊政,在商鞅手上奠定了秦国强盛的根本,但商鞅本人却被公子虔和秦惠文王等人车裂处死,想必草原上的斗争不会比这轻松,“黑冰台早已选拔精干探子前往漠北潜伏,平日与其他打探消息的探子从无来往,只求保住自身以待机会的到来,若漠北乱生,黑冰台定能让这场变乱持续的更久,规模更为宏大。”
  对司马错的能力李悠深信不疑,姚广孝脸上也露出佩服的表情,接着他插话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不知京中如何看待此事?料想京营禁军还未完全恢复,没了英国公等宿将,袁汝夔和王季和打算如何应对近年来唐括部的第三次入寇?”
  “接连两年,大魏丧师超过四十万,能够领兵打仗的勇将几乎全都为我唐括部所杀,他们如今还能拿什么来抵御我唐括部的勇士?”漠北草原之上,唐括部的王帐之中,阿鲁布看着帐中各个部落的头领,问出了和姚广孝一样的问题。
  “这是祖先之灵保佑我唐括部,我唐括部在大汗的大纛之下,定会愈加强盛!”老萨满不失时机地发出高呼,语气中满是神圣之感。
  “再过两个月,积雪就会融化,肥美的嫩草就会再次遍布草原,等到战马吃饱嫩草的时候,草原上的勇士就将再次聚集在大汗的大纛之下,向大魏发起进攻。”袁章眼中闪过一道利芒,陡然提高了嗓音,“只是这一次,我们将不再抢一波就返回草原,我们将攻入大魏的京城,斩杀大魏的皇帝,统治更为辽阔的土地!”
  这一番话听得帐中这群对大魏的繁华羡慕不已的部落头领血脉贲张,一想到大魏那华丽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堆积如山的财宝,他们就激动地难以自己,不知道是谁领头,他们纷纷表示了对阿鲁布大汗的忠诚,高叫着报出自己能送上的人马数量,“我的部落可以送出两千勇士,三千匹马归大汗统领。”
  “我的部落有三千勇士,都甘愿跟随大汗出生入死!”
  “我部中三千五百勇士愿为大汗的先锋,大汗的箭射向哪里,我们就杀向哪里!无论前面挡住去路的是什么人,我们都会将他们碾得粉碎。”
  一阵阵积极求战的声音并没有让阿鲁布和袁章有丝毫动容,这些都早在他们的预料之中,前两年抢回来的财富让这个漠北都对唐括部羡慕不已,他们当然想从其中沾些光,只是阿鲁布和袁章想要的却不仅仅是这些人马。
  收到了袁章丢过来的眼神,耶鲁部的首领耶鲁翰咕咚咕咚将面前的美酒一口饮尽,来到大帐中间跪下,“阿鲁布大汗是上天降下来带领我们漠北诸部走向强盛的大汗,我耶鲁部愿奉阿鲁布大汗为整个漠北的大可汗!”
  “我夷列部同样愿意奉阿鲁布大汗为整个漠北的大可汗!”
  “我普速部……”
  “我薛阇部……”当即帐中有一半以上部落首领起身跪倒在阿鲁布面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2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